第一篇: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马街小学教师:李盛花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从基础上决定了儿童社会化的程度与方面。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等软环境都会对儿童的性格、思想道德、行为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
根据家庭软环境的范畴,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都会对儿童社会化产生深刻的基础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选取家庭暴力、儿童养育模式以及家庭生活方式作为这三方面的具体代表,来探索儿童社会化历程的足迹。
儿童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均处于极不成熟阶段,家庭是幼小心灵的唯一归宿。家庭暴力使儿童遭受强烈的受挫感、恐惧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走上非正常的社会化历程,甚至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产生。
儿童养育模式直接制约儿童社会化的具体过程,由于这一制约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易被人注意,因而与教育观念相比,养育模式对个体身心的影响更潜在,也更深远。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或者在他们的父母指导下,或者在书本和医生的指导下养育儿童,基本处于传统模式之路,而且我国儿童养育模式极具传统化特点。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方法,父母更习惯于用使儿童听话的方法来化解儿童社会化中的一些问题。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激烈碰撞的推动下,家庭软环境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社会化历程,产生变化的社会化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都出现新的特点。伴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形成,家庭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同时家庭教育也表现出理性化的倾向,为儿童社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自由理性的核心家庭,使得儿童缺乏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由于理性自由的缘故,而是由于家庭软环境缺乏传统价值内核的结果。应该采取在家庭软环境中植入理性与和谐并存的价值内核,传统化与西化并举的方法化解这一矛盾。
儿童社会化并非道德观念的灌输过程,而是在儿童自身认知水平、判断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儿童自觉自发的过程。营造有利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软环境,必定是理性的,也必须是和谐的。在父母的教育观念、思想行为中加入传统和理性的因子。家庭软环境将会构建起理性与和谐的价值内核,形成父母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家庭理性的文化氛围、父母理性而又和谐的思想行为等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软环境,最终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2008年3月18日
学习“软环境”建设
谈学校“软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竹园逸夫小学:张厚伟
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学校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按其控制和作用的特点,本文作者将其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学校“硬环境”是指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有较为明确的要求 和具体评价标准的客观条件,如学校中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学校的常规管理以及教学设备、周边环境等等。与 “硬环境”相对应的学校“软环境”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如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如果将学校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学校“硬环境”可以说是这个系统中的硬件,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般起积极促进作用,而学校“软环境”则是这个系统中的软件,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在 这一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软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得 到有效抑制,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最直接后果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导 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本文试从学校“软环境”的特点出发,阐述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切影响,以引起 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校“软环境”建设的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探索。
一、学校“软环境”的特点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深切,学校“软环境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如空气般无时不在,但实际发生影响的某些要素却经常在无意识当中被人们所忽视,教师在学校“软环境”建设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教师本身对“软环境”中很多要素的理解各有不同,因此,教师控制下的学校“软环境”会存在很大差异。上述种种情况的客观存在都和“软环境”本身的特点直接相关。概括地说,学校“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㈠“软环境”内涵和标准的模糊性。
学校“软环境”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每个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个要素。从大的原则上来看,这几大方面的内容以及其中各要素的内涵都不难理解和把握,如我们崇尚什么样的校风、班风,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良 的个性品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中都有比较明确的阐述,凡是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的教师头脑中并不缺乏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在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时,各要素的内涵和标准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大多数情况下需依具体情境而灵活掌握。比如,“自由”和“纪律 ”,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什么时候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地遵守纪律,这必须依具体事件、具体场合,甚至具体的每一个学生而有所不同,因此,理论中的所谓“民主”,在实际的教育中,只是一个“弹 性原则”而不是“硬性标准”,“软环境”中的各要素都具有这一特点。
㈡“软环境”理解和控制的差异性。
正因为“软环境”中各要素的内涵和操作标准是模糊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一般性指导原则,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由于每位教师本身所持的儿童观、教育观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软环境”中各要素内涵 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而教师对各要素内涵理解上的不同,必然导致实际教育控制中分寸和尺度把握上的差异。例如,以人为本的教育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认为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但是,究竟什么是尊重,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位教师的理解各不 相同,每位教师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体现在具体教育手段和方法中的教育行为就更不相同了。
㈢“软环境”影响和作用的渗透性。
学校“硬环境”的存在是客观的,每位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它所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科研的深化,学校“硬环境”会不断改善,逐渐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教学条件,设置更为科学而合理的各科教学并实施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学校“软环境”虽然也客观存在,但它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就像空气一样,虽然非常重要,但却时常被人们忽视,它对学生的影响也像空气一样,时刻相伴,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可以说教师组织下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对学校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教师无意识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构成一种环境,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对学 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软环境”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正确 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调节和控制的学校“软环境”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这就更使他们对学校“软环境”中各要素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易感性。所以,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持的态度、所做的评价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最终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㈡“软环境”影响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学校中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所倡导和培育的班风,无不对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是建立和 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㈢“软环境”影响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
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有相应的情绪体验,所以,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状况。学校“软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在这种由教师营造的心理氛围和环境中,学生既可能形成满意、愉快、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状态,也可能产生压抑、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与学生的情绪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软环境”,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情绪生活,让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主导情绪。
三、学校“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中的“软环境”比“硬环境”更为重要,其发挥作用的原理就如同计算机上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固然很重要,但是,硬件作用的真正发挥必须依靠先进的软件。学校“软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的事实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学校“软环境”的建设。
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是他们在教育实际中能否很好地把握学校“软环境”中各要素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应该成为贯穿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在基础教育岗位上工作着的教师,大多数毕业于正规师范院校,或曾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对于教育理论他们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学过两遍、三遍,但是,就一个人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确立来说,这样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首先,在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时,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只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毫无教学经验而言的学生,在缺乏经验佐证的情况下,他们对很多理论问题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其次,在很多学习中人们过于关心如何考试、如何结业,并没有真正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知识不可能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观念;最后,教育理论本身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也是在发展的,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时有出台,教师一旦忽略了理论学习,其思想和观念就会落伍,甚至和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
㈡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关心并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理状态的跨世纪人才,就必须面向教师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以引起广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校“软环境”建设的广泛关注。只有教师思想上重视了,并掌握了这方面的初步知识,他们才能够不辱心理医生的使命,自觉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及时发现、控制学生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对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目前,基础教育工作岗位上的绝大多数教师,在校期间学的老 心理学教材中,这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需要补上这一课。
㈢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学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师对学生怀有敌意,态度专横,学生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教师本身有依赖感,不安全感,他便可能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帮助,使学生也形成依赖心理,从而使教师自己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职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但教师工作的辛苦、繁琐和压力,却极易使他们滋生各种不良情绪,或产生一些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逐渐加重甚至导致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在学校中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㈣重视优良校风和班风的培育。
优良的校风和班风是学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所必须的重要土壤,学校和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1.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所谓心理氛围,概括地说就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气氛和环境。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学校中应大力倡导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方式要民主,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任何强迫命令、简单生硬、粗暴干涉的工作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领导和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处理问题要公平、公正。
2.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
学校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倡导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励和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培养起学业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关心,政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配合的良好风气。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既要利用好竞争的激励作用,又要设法避免可能由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校和教师更要注意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尺度,更不能把它但作“制服”学生的有力武器;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关心家庭生活、学校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和同学的帮助下,早日迈进新生活的大门。
3.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学校和任何社会群体一样,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又要养成接受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坚持对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督促和检查,适时而合理地进行奖惩,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
总之,从学校“软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008年3月18日
做健康、快乐的教师
竹园逸夫小学:张厚伟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和有关概念。
二、(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04年6月对武汉市中小学幼儿教师作了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及应付方式、心身疾病的调查,所得结论不容乐观。
1、心理健康状况。武汉市中小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与国内正常成年人常模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SCH测试
2、工作压力状况。中小幼儿教师中有29.6%感到“工作压力极大”,69.7%感到“有些压力”,毕业年级教师压力感非常显著高于非毕业年级教师。
中小学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1)、学生问题。
(2)、时代的新要求。四人合作小组:提高课堂效率。老师提要求:讨论完,请哪个听得最认真的人来讲讲你听到的别人发言的内容。
(3)、社会环境。教师是一种被神圣化的角色,用“道德吉尼斯”来要求老师。迈克尔·乔丹: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你喜欢干的一件事,又能用这个兴趣去赚钱。王小丫:我当主持人可以养家糊口,我喜欢当主持人,我当节目主持人,观众喜欢我,我就很荣幸。老师又是被妖魔化的角色。某幼儿园教师结婚给所有学生家长发请柬。
(4)、工作条件。
(5)、工作负荷:工作时间长。
(6)、竞争与个人发展。评骨干、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似的教师成天捆在战车上。
(7)、学校软环境。
(8)、不同群体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有一定差异。幼儿园:安全,初
三、高中:升学压力。]
3、心身疾病。头痛是中小学幼儿教师患病率最高的心身疾病,其次是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症。
4、压力与心理健康。压力源总均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相关,压力源各因素与心理异常各因子之间均显著相关。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教书育人。
2、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健康与心理健康。
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21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结合。在这一新概念中,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并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宽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智力十分发达的人才能购买它。道德的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3、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即“五快”、“三良”。所谓“五快”指的是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指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军人、公务员、教师是纳税人养活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现在的学生生活的是一个物资极端丰富、充满选择的时代:超市、遥控器、鼠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二、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身健康。
(一)正确认识工作压力。
1、压力与工作绩效。
2、有压力才有动力。
3、压力过大的负面影响。情绪不好,思维阻滞。
(二)建立并保持良好心态。
1、积极的心态。半杯水/半个饼/改作业.2、稳定的心态。演员、激情、高峰体验。最好是正弦曲线。
3、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改变思维的角度;遵守一些原则。当压力特别大,不想以后其他的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有不测风云”。
4、有勇气面对挫折。老师表现出成熟性和明智,但来势也有许多要面对的压力。
(三)做最好的自己。
1、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
2、悦纳自我,喜欢自己的优缺点。
3、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贯穿整个职业生涯,提升生活乃生命的质量。
三、教师人际关系与沟通。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人是群居动物不能离群索居。
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存在与建立,就是 “人际关系”。
3、人在某些社会活动中存在着与人亲近的“内在驱力”。
需要别人关心、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的接受、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等。
(二)教师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教师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2、中小学教师工作具有个体劳动、综合显效的特点;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提升依靠团队力量。
3、中小学教师自我评价容易偏高,这是引发人际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健康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1、彼此坦诚地沟通,且能接纳彼此的看法。
2、彼此的要求与请求,能合情合理。老师不坦诚、恭维。帮别人一忙,为自己留后路。
3、主动地关心彼此的成长和幸福。
4、每个人尊重他人的自由,而不企图控制他人。
(四)教师中常见的四种交往态度。
“我不好—你好”(否定自己、肯定别人),“我不好—你也不好”(否定自己、否定别人),“我好—你不好”(肯定自己、否定别人),“我好—你也好”(肯定自己、肯定别人)
四、处理好四种人际关系。
(一)与学生的关系。
(二)与同事的关系。
1、独木不成林。与同事应该是协作关系。
2、相互取暖。重视人际的互惠关系、友善、合适的距离、泛泛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3、时常给予别人适当的赞美。对同事的成就抱以欣赏的态度并给予真诚的称赞。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心存感激,并适时表达。低调、示弱可以保护自己。
4、弹性处理问题的态度。坦率表达你的感受和看法。工作中人们对同一问题看法的角度可能不同,可以讨论。错了勇于承认。处理事情过于固执和坚持一种固定的方式,容易使个人遭到挫折,使人际关系闹僵。
5、讲究礼节。日常工作中,不因为彼此之间很熟悉,而忽略礼貌用语。
6、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怒,决不口出恶言,不迁怒于人。
7、教师与学校领导发生矛盾时,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教师要尊重领导,与领导主动自然地接近,恰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因为中过是官本位制。与高一级的行政者讨论事情,而不过分越级。支持校长的政策和程序。避免公开批评校长和领导。
(三)与家长的关系。
1、家长不是教师。学校教育责任在教师,不轻易请家长。
2、家长不是学生。尊重为首要原则,信任并赢得家长的信任,为家长出主意。
3、教师不是家长。师爱源于母爱,高于母爱。可以对家长说“不”,技巧的说“不”。
案例:家长要求给孩子换桌位。教师应把“球”踢给家长,“好多学生家长都想换桌位,您给出个主意啊?消极防御过度(触觉防御过度)人际关系不好与孩子出生有关。“剖腹产的孩子爱告状”。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告状不都是有理的,不要老告状,要学习他人的长处。
(四)与家人的关系。
1、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人生港湾,不需戴面具的地方。(家和万事兴、后院不能起火、人累心更累)。职业生涯成功的保障。
2、两个人的世界。相互理解,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相互信任;不猜忌、不控制;相互配合,给对方以尊严、面子。
3、婆媳之间。婆媳关系不良,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比第三者插足更大。日本社会学家提出:“一碗汤的距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刻意“搞好”关系,不委屈对方,也不委屈自己。
4、亲子之间。放下好为人师的架子,学会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注意教师与母亲角色区别。(方法:回家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脸,告诉自己现在不是老师,而是妈妈。)给自己孩子多一些关爱。(我愿意当你的学生,不愿当你的女儿。)
快乐教师食谱:取五杯关怀和七袋诚挚,与八罐信任充分搅拌在一起,然后将九份努力、两勺善良、三杯宽容、四勺理解加入,添上一杯友谊和六勺希望,洒上大量笑声,同阳光一起烘烤。每日食用一份,快乐会从早到晚陪伴着你。
2008年3月18日
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竹园逸夫小学:张国勤
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可到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小可到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每个干部职工不仅仅是代表软环境建设中个体,同时,也是代表着软环境建设的整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树立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高新形象的思想意识。
近期我市开展“全力营造优质软环境”的学习活动,市委仇书记指出:要努力将昆明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打造成为民、利民、便民的福地和亲商、护商、安商、养商、富商的宝地。作为一名政府公职人员,我将努力学习,并积极投身于本职工作中,为营造优质软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昆明市民,我积极拥护市委领导的决定,盼望着“优质软环境”早日到来。那什么是软环境?相对于硬环境而言,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条件下,这些因素又反映在机制上,是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以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
分析其中的精髓,不难看出,优质软环造境的营造人是核心因素,需要全民的认知和参与,其中领导干部又是关键。在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下,只有自上而下的引领,才是我们实施各种思想、政策和法规的关键。从未听说过一个基层的下级公务员或普通民众能够提出一种想法而引导全市人民学习进而贯彻的。
很高兴能看到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在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下,表面上看直接为民众服务的是基层的公务员,他们代表的是政府的脸面。但其实他们所要做到的只是为自己的行政长官负责。因为没有那一位行政领导会让便民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前来办事的百姓对骂;没有哪一位分局领导会让基层派出所的干警刁难前来办事的民众。所以说,如果出现诸如以上的问题,责任应该在领导身上。是他们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政策水平直接映射到下属身上,进而作用与百姓身上。营造好的软环境首当其冲是领导干部,他们对此事的认识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营造优质的软环境目的是什么?我看就五个字: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从北京长安街的新华门的照壁上一直写到全国各大大小小的机关的墙上,我们学习“三个代表”,强调“党的先进性教育”,而努力营造软环境则是这些重要思想的最直接体现。
2008年3月19日
第二篇: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最近学习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会议精神,深受启发,倍受鼓舞。昆明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一直位列西部城市前列,而在看看今天的昆明,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西部城市的下游,我们与全国发达城市的差距已经愈拉愈大,原先落后于昆明的城市与昆明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城市已经超过了昆明。对于昆明来说原有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在新的竞争中又正处于下风,昆明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又在何方?当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好坏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形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问题,谁在软环境建设上落后,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这里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就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及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与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四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不
1高,有关要求服务的一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一些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七是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八是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表明,我市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三)依法规范行政和司法行为。倾力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的法制环境。首先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找准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其次是公、检、法、司部门要切实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资商的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
软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
(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引进大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断制定、调整和完善更宽松、更开放、更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兑现各项政策;明确重点,准确把握产业导向,对投资者一律实行平等待遇。
三、在共青团工作中体现软环境建设的理念
昆明市全市上下已经开始了软环境建设新思想的学习和实践,“不抓软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建设昆明市的软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昆明市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凝聚在市委市政府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普通老百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向是我团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的行动中,我们共青团的干部应该如何寻找服务党政、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我个人看来,共青团应该发挥自身原有的资源和优势,结合全市软环境建设的重点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集体软环境建设整治行动,对窗口服务行业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严格的监督。公安、卫生、公交、通讯等窗口服务部门每天都要直接面对普通群众,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效率实际代表了团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共青团
要加强对这些部门青年文明号的管理,进行不定期的明察和暗访,对于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其承诺不符或群众意见较大的青年文明号要坚决予以整顿,从而提高青年文明号的整体素质,在新的环境和要求下,继续发扬青年文明号这一品牌工作。
2.开通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建立健全各项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共青团办实事、出实效的能力。
3.列出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各项服务承诺,细分每项服务所需时间,接受社会媒体的监督,不断提高共青团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
4.当好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宣传员,在青年群体中宣传市委市政府改善我市软环境的意义和必要性,提高青年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篇: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经济总量成倍扩张、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和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喜人业绩,成为历史上实力提升最快、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过招之一——科学决策机制。市纪检监察部门始终把狠抓软环境建设作为撬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杠杆,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启动软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有效解决好机关部门行政错位、管理越位、服务缺位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市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法制型”机关初见成效。
过招之二——舆论监督机制。积极发挥群众**监督权利,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作风转变和效能提高。市软建办采取了多项举措,与听众对话,当场接受咨询、受理投诉。目前,尊商、爱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已在全市初步形成,凝聚了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过招之三——长效管理机制。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是软环境建设是否成熟和规范的重要表现,也是检验抓软环境工作水平和成果的实践标准。近年来,市纪检监察部门先后制定实施了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目标责任制、重点企业挂牌制、建设工程招投标制等制度,对软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提出了更加全面、科学、细致的要求和考评办法,明确了对涉软人员的处理办法,从根本上把优化软环境置身于制度保障的网络之中。
第四篇: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个人查摆整改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大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经大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作为大连市的一名公务人员,我认真的学习了大连软环境建设的精神,努力在软环境建设中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学习和领会精神,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我加深了对开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查找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首先,应该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按照“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和谐创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中,我应该认真收集自己所管辖区域内各项产权单位的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科长汇报,让科长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管区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应该能够做到把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其次,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举止言谈到穿衣戴帽,从公务活动到私人交往,个人形象的好坏,往往会被引申到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上去。要始终保持恪尽职
守、廉洁奉公的作风,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努力用更文明、更务实、更亲切的方式,来面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公务员应有品质,塑造文明、热情、真诚的形象。特别是像我们这种窗口单位,更应该始终严格按照中心制定的职工守则来要求自己,做到热情服务,并一次性告知应准备的材料。在全年的工作中应该无被群众有理投诉,被新闻媒体暴光事件。认真及时分析并解决工作中业户所反映的问题。并且积极向前辈学习和同事交流工作经验,从实践中学习,努力掌握有效服务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使自己获得提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本职工作做的越来越好。
上述是我学习软环境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并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查摆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后我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己。同时,提高工作能力,在本职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把工作做的更好。
第五篇: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软环境建设学习心得
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我参加了由省软环境办在省纪委监察厅培训中心举办的2011年参评处长培训班,聆听了相关领导关于软环境建设及相关课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进一步认识到省委省班府举办此次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所在:就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和领会省委、省政府关于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关文件和精神,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推动发展为根本,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及部门工作人员对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参评处长建功“十二五”活动意识和主动服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大局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参评处长依法行政水平和廉洁自律的能力,为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在讨论软环境建设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机制上。也就是说:软环境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软环境建设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体现,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生产力的体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共同协作,是思想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软环境是该地区所能提供给客商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市场秩序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保障与条件。与硬环境相比,软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水平的提高意义更为重大,可以说软环境是增强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软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这个环境的主体是人,软环境包括领导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信用环境、协作环境等等。加强软环境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软环境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软环境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工作的新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服务所在岗位,为我省经济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针对我省现如今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所处的保险行业的因有特性,对软环境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在保险行业内开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正朝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断前进。
伴随着新中国60年伟大征程,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中获得长足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行业竞争力稳步提高,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险保障。保险业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臵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全省开展软环境建设,保险行业正是身在其中,理应首当其冲,做出表率、做出贡献。
二、在我公司内可以开展软环境建设的几个方面。(一)严控风险 稳健经营
中国人寿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高度,坚持把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作为公司的“生命线”,注重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经营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调动行政、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开展风险管控,加强公司治理和执行力建设,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整体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广大客户、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诚信为先 贴心服务
中国人寿高度重视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把优良的服务贯穿于宣传、展业、理赔等各个环节和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阶段,着力打造“国寿1+N”客户服务品牌,积极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客户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各种大小灾害面前,中国人寿系统上下急灾民之所急,帮灾民之所需,按照“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及时兑现保险赔款,解灾民的燃眉之急,除客户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支援了地方政府抗灾救灾,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与公众信赖。目前,中国人寿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其中,短期保单客户1.8亿人次,长期客户1.6亿人次,累计服务对象超过6亿人次。
(三)秉持文化 锻造品牌
中国人寿坚持用“文化”之魂凝聚人心、引领发展。以“寿险是无悔的选择”、“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等推陈出新、一脉相承的核心理念为标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着一代代国寿人拼搏进取、奋发有为,锻造了独具特质、内涵丰富的国寿品牌。特别是随着“中国人寿要实现由知名品牌向杰出品牌、行业品牌向社会品牌、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转变”的品牌发展战略的确立,蕴藏深厚企业文化底蕴的中国人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四)强强联手 战略合作
中国人寿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的目光,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特别关注。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中国人寿注意把握市场机会,积极稳妥地与一些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投资入股了南方电网、广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企业,与GE、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型企业展开了合作,还与广东、云南、新疆、浙江、河南、海南、深圳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扩充了公司实力,拓宽了发展空间,优化了发展环境,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企改制上市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以人为本 人才强司
事业发展靠队伍,市场竞争靠人才。中国人寿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了人才强司战略,把党管干部与市场选人用人机制有机结合,建立了“机制引才、制度用才、培训育才、环境留才”的人才工作机制,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用共同的理想事业激励干部职工、营销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员工忠诚度和企业凝聚力切实增强,为推进公司改革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才保障。
(六)勇担责任 促进和谐
长期以来,中国人寿始终坚持以行业和社会责任为己任,致力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以满腔热情回报滋养自己的热土。在做好本职工作、拓宽保险覆盖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保险保障的同时,中国人寿通过多种形式热情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成立了专门的“国寿慈善基金会”,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帮助弱势群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通过我公司上下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企业内部掀起学习、创建良好发展的软环境,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