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廖池中学一心一役原创]-教育感想、叙事

时间:2019-05-11 23:2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廖池中学一心一役原创]-教育感想、叙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廖池中学一心一役原创]-教育感想、叙事》。

第一篇:幸福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廖池中学一心一役原创]-教育感想、叙事

学“幸福教育”有感

廖池中学

杜大成 [作者简介] 杜大成,廖池中学青年教师,执教语文十多年,受到师生好评。喜欢钻研教法,业余爱好写作,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等。联系电话***

中国有句俗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时的读书人大都经历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状态,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酸辣感受同样曾经在他们心中翻腾过。如今这些东西早已不适合现代的课堂教育,但不管怎样,我想古人认真努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应该是对的,值得我们学习。除了这一点现代教育更注重的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一个个体生命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与爱护。基于生命的考虑,基于幸福的追求,现代教育的性质愈来愈人文化。关注生命、关注心灵、关注健康、关注社会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然而,幸福教育离我们远吗?我要说,只要有正确的目标,我们就会身处幸福教育之中。

一、幸福教育中的教师。

近几年来,国家愈来愈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农村教师也愈来愈受到关注,在国家良好的经济形势下,一名农村的普通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幸福教育中的教师呢?

1、爱的教育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甜水中泡大的,大多数孩子聪明可爱,个性独立。如果用“吃苦”这一套来说教,显然是不会成功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教育方法非“爱的教育”莫属。让学生此时此刻在教室里学习时感到快乐,成长的每一刻感到幸福,长大后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是幸福教育的本质所在。

如今的课堂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改变了观念,使学生变得“喜欢上某某老师的某某课了”,这就是幸福教育的表现。教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就应该关心每一个个体的学习状况,不管是哪一个学生有了学习的障碍都应该给予帮助。

在课堂上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教师不要忘了鼓励学生。哪怕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有些偏颇,也要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很多时候,智慧的火花就是在错误的问题中被擦出来的。就像泰戈尔富有哲理的诗句一样:“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沟渠流过,如果把错误都关在门外了,真理也就关在门外了。”

经济大潮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但是不能让它改变人们的良心。教师身处社会的大染缸,不时会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经常有人在教师面前指手画脚、很现实的告诉教师:别奉献了,你瞧某某行业那么赚钱,那样不负责任,难道你们就不能少操一点心,让自己轻松一点吗?类似这样的情景,教师应该指出其言论的荒谬性,首先教师从事的是一种事业,而不是在企业部门或是在做生意,不是以直接谋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为了国家的健康发展。应

当以爱心育人的教师首先不奉献,谁还来跟着奉献,将来的社会谁还肯奉献?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纠正这样的错误思想,教育学生不要目光短浅,只为一己私利在学校里学习,将来也只为一己私利在社会上工作。我想只要每一个教师努力去践行这一点,将来社会上类似“黑心棉”啦、什么“注水肉”、“地沟油”啊等等一系列的现象必然会有所减少。

2、做科研的探索者

教师的一生应该是不断学习、理性思考的一生。一堂课不会完美无瑕,总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这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其实正是科学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心人找到了它,总结了得失,改进了教学方法,也为科研素材增添了内容。日积月累,一位教师就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研究型的探索者,而不是一位“教书匠”。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充实起来,谁敢说教师不是处在幸福教育之中呢?“一个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往往是幸福的,一个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人往往并不聪明。”因此我要说:“我教书,我幸福;我探索,我快乐!”

二、幸福教育中的学生

1、健康的成长。古人提倡“修心养性”,把思想道德放在首要的位置。现代教育更是以德育为首,要求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学生,时刻都在学校或社会中获取信息。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就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渠道。阅览图书时,一定要接受教师或者父母的建议,不能盲目选择。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迷上电脑游戏。

2、知识是“问”出来的。现在的课堂大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置了引导性的问题之后,学生要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在课堂交流的平台上锻炼自己的思维,掌握知识的难点。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世界是变化的,社会是发展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囿于一个狭小的范围,要多加强各学科之间知识点的联系,多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知识,用心体验感受才能有所收获。

第二篇: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家访体会-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廖池中学一心一役

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

——家访体会

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廖池中学一心一役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桥梁,作用无可替代。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纽带,和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既能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能使我们了解到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的表现,得到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不仅会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会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胜过电话联系。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往往存在自卑心,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所以对他们的家访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与对老师的喜欢。一但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学生的自信也就树立起来了。这样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短时间的电话联系就不能很好地触及到细节,情感交流也谈不上。而促膝交谈的感觉和效果就不一样,老师和家长可以一起从学生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激励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这样的座谈,老师能极其容易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感情亲切融洽。在这种气氛中提出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就会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顺利展开。

虽然会花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家访仍是很有意义的。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在对孩子心理教育方面有很大帮助。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很好的交流,有的学生被同学孤立后,在校期间又无法说出口。这在学生心理上就留下了阴影。家访后老师就会更加详细的了解该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这些老师、学生在学校无法面谈的心理问题通过家访就能顺利解决。

有的学生一直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做一切事情,如若哪一点做不好,就不肯读书了。了解了这一信息,教师就会跟学生讲独立自主方面的道理,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明确人生的积极意义。有时不仅教育了孩子,也对其父母有所启 1

发。孩子们诸多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家长们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教育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是很有好处的。经常这样做,有时甚至能协调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及时阻止孩子不正常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现在的孩子,因特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又因为思维的不成熟性,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形成矛盾对立之势。在这种矛盾情况下,教师的家访能起到非常有效的调节作用。

教师、家长、学生需要有桥梁沟通。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家访过程中,我体会到,我们要积极的提醒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总之,教师上门家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学生的鼓励,对家长的触动,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教师 教育叙事 信息技术 与学生的故事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工作还没满一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满心都是新鲜,满身都是劲。努力为家乡培养人才,这就是我当时的目标。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快一年的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刚刚毕业之时的我可以用懵懂来形容当时的状态,什么都不懂,思想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当时学生在我的眼中只是书本上的道理。现在想来,不过是脑袋空空,一无所有。

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后,每位老师都分配到任务,需要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我分配到了四户人家。有个学生叫申屠俊龙,他家在深奥,我去的时候是早上,到了他家里了解到他父母都是打工的,他妈妈由于什么原因,脚包着布,躺在床上。然后我让申屠俊龙把他的成绩单拿出来,我一看,这孩子的成绩应该属于中等偏下点了。他爸妈都说,读小学的时候成绩挺不错的,现在成绩下降很多了是有原因的,俊龙在学校里被一个同班同学欺负着。俊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太会说话,很静很乖。他爸妈让他把学校受欺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我说,他立刻就哭了。经过了解,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申屠俊龙班里有个叫周易的学生,平时就比较横行霸道,在寝室里会让同寝室的人给他按摩,给他倒洗脚水,还会用同学的饭卡。申屠俊龙被他欺负过,便一直把委屈藏在心里,很害怕周易,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任何一个父母,见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被别人欺负,都是会很生气的,申屠俊龙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说:“要是老师解决不了的话,他们会自己出面去教训周易”。我一听这话,便立刻给了他们保证,让他们相信老师的力量,给老师时间去解决,他们便心安了许多。之后我就立刻跟俊龙的班主任还有初一的年纪组长联系了,说明了此事一定要及时解决好。后来初一年级组长和他的班主任找过周易同学的父母,警告此类事件再也不能发生。之后我私下去询问他们班的学生,都说情况有所好转,此类事件没有发生过了。俊龙也没有以前那样子害怕周易了,成绩慢慢有所好转。

教学应以德育为先,学习为主。因为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为社会做贡献,要是学生的学习很好,品德不好,那只能给社会带来坏处。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我教的是信息技术课,也不希望学生跟上主课那样子很死板的去学习,希望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技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比优异的成绩更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于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弥补家庭或社会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心灵影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教育反思,引领教师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教育反思,引领教师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妹冢中学王怀欣

沸腾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教育现象的叩问与沉思,教育者的良知与坚守,则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可能。妹冢中学几年的实践证明:教育反思,既是一种教师自我成长的方式,也是促进教师积极转变、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法宝。

教育反思,是一种文体,更是一个让教师将观察、思考与书写融为一体的成长平台。它不拘一格的文体、信手拈来的笔触、广阔而深邃的视野与教师敏感而平凡的生活结合起来,便成为教师“记录生命,反思提升”的重要载体。

在思考中观察,在记录中成长。学校要求教师将平凡重复的教育生活记录下来,注意观察,及时记载,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教导处统一安排检查,每周展示一次,教导处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及时评点、反馈,在工作简报上公布。从最初的被动应付,到自觉撰写,形成习惯,绝大多数教师尝到了写教育反思的甜头,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育生活。一学期下来,每个人都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因为在每周反思中,既有教师个人的观察思考,有激情与理性,有对日常教学生活的记录,有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有对重要话题的思索,更有自己良知的唤醒与坚守。一页页沉淀着教师们思考与憧憬的文稿,记录着教育者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串串脚印。

在交流中理解,在反思中进步。随着教育反思的常态化和广大教师对写反思的认同,我们将反思的内涵与功能拓宽,将反思交流作为教师论坛的主题,让工作反思和人生体味成为教师们的集体财富。随着反思的内涵逐步扩展,教师对教育生活的认知也在深化。教师们围绕“教学生活”、“德育管理”、“专业成长”三条主线,以反思版、博客为平台,以共享个人经验与反思为价值追求,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就某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彼此启迪,共同受益。如:今天怎样做教师?课堂上学生提问可以不举手吗?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期末,根据交流的数量与质量,我们将反思分为三个层级进行总结、评价和表彰,并选择优秀的反思展示、交流和宣传。以反思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理解与反思,让大家找到了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点,也促进了彼此的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组织讨论,针对共性问题,面对集体的困惑与叩问,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答疑解惑。这也为每学期的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提供了参考,进一步提高了校本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展示中借鉴,在共享中提升。教育反思走进教师生活,每个教师都会受到关注,大家彼此借鉴、互相学习,既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也提升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我们按照学科类别和教师风格,对教师上交的书面反思分别查阅,逐类评价。定期将优秀的反思文本进行展示,营造一个“个人主动,集体分享,共同成长”的氛围。不少教师们的文章陆续见诸报端和网络平台,学校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一批批反思明星教师和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将教育反思引入学校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做到领导带头、制度配套、措施科学、引领到位。同时在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将教育反思列为重点考查内容,定期考核,及时兑现。几年来,我们先后结集出版了教科研专刊《教师反思篇》、《教师案例篇》、《教育叙事篇》等文集,大多数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教育反思,让教师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反思,引领教师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第五篇: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一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教育家及其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B.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3.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于()。A.1951年 B.1950年 C.1949年 D.1952年

4.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交流功能 B.创新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5.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影响学生个体,又通过教育学生个体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7.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赞可夫 D.布鲁纳

8.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属性。A.历史性 B.历史继承性 C.永恒性 D.质的规定性 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A.促进个体发展 B.影响政治发展 C.影响文化发展

D.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 11.认知策略是()。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C.信息加工的策略 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 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时间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结合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15.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地说明了教学中()的重要性。

A.向学生传授知识 B.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C.双基教学 D.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6.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17.《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18.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A.杜威 B.赞科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19.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主要思想是()。

A.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

20.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目的的观点称为()。A.社会本位论 B.神学目的论 C.个人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21.主张“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任何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的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2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的发展过程。

23.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24.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进,没有负向的阻碍。25.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2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8.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29.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赫铁军是以260分的成绩进入学校的,他当然不够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之所以破例录取他,一是他的书法老师极力推荐,二是他的父母全不在身边,他一个人在高密读书。可不曾想到,第二周校园里就找不到赫铁军的影子了,原来他躲到一个书法训练班里写字去了。开学十几天,把他困在教室里,除了作业就是考试,一天不写字就手痒的他,怎么能受得了这种约束。有人提出不要他了,因为十几天的学习都不能忍受,要熬过漫长的三年高中生活,对他来说肯定是个神话。

一个喜欢写字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不喜欢学校,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校出了问题?我陷入了深思。当时学校的报告厅正在维修,大牌子需要请人题名,我想人选有了,就是这个赫铁军。我见过他的字,蛮像回事。报告厅的牌子挂上去了,草书中带着一点王羲之的风韵,谁见了都要问问作者,都以为这个赫铁军是一个书法家呢!实际上我们的行为不就是在创造书法家吗?这一招还真见效,小赫不逃学了。

然后我们让他牵头,组建了一个书法协会,把全校的书法爱好者组织起来,会长就是这赫铁军。同学们在一起,关注的事情也多起来。慢慢的小赫把目标锁定在中央美院,但是同时他也了解到,中央美院的文化课成绩不低。他开始找到老师们,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发愤图强。

内在的动力决定着人成长的速度。小赫就这样开始他自强不息的奋斗旅程,而且用他的变化感动着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三年以后,他果真考入了中央美院。但这个时候,人们反而不再震惊了。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并说明使用该德育原则的具体要求。31.材料:

王雪是初中三年级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做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末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没有考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试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的。

问题: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指出王雪期末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于哪一种因素,并指出这种因素在维纳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上的表现。

(2)分析王雪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3)如果你是王雪的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帮助她正确归因,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拉伊;B项《学记》是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C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答案】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学制改革。1951年10月,新中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包括幼儿园到大学四段六级的学制改革。

4.【答案】B。解析: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人们把已有的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文化得以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功能。

5.【答案】B。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6.【答案】C。解析:联觉也叫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能够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变化,或者表述为一个事物能同时引起两种感觉。题干中,刮竹子不仅引起了听觉还引起了温度觉的变化,所以答案为C。

7.【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

8.【答案】A。解析:历史性体现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不同点,历史继承性体现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相同点。9.【答案】D。解析: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0.【答案】B。解析: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11.【答案】C。

12.【答案】B。解析: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

13.【答案】C。解析:原始社会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一次结合,资本主义社会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二次结合。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思维的分类。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形象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15.【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话体现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另一方面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B项正确。

16.【答案】D。解析:夸美纽斯吸取前人的班级授课制思想的雏形(主要指昆体良的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并总结了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提出并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开现代班级授课制之先河。

17.【答案】A。解析:新课改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18.【答案】D。解析: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9.【答案】C。解析: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论述有力地指明了课堂教学师生二元重要参与要素在课堂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0.【答案】C。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21.【答案】C。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强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主张通过“内在奖励”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提倡发现法等。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要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其次,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再次,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这一规律也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23.【参考答案】

该说法不正确。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分组教学与班级授课制两者各有利弊,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单纯地说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过于片面。24.【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和作用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即消极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25.【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27.【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8.【参考答案】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29.【参考答案】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和学校教育。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中对赫铁军的教育主要体现的是德育中的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这一原则即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老师对赫铁军的表现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一分为二地对待赫铁军的表现,充分肯定了他的书法功底,并请他书写报告厅牌子上的题字,为他创造机会在学校创办书法协会,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了赫铁军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并促使他主动学习文化课,克服自己的短板。

(2)采用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31.【参考答案】

(1)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材料中王雪将没有考好的原因归为是比别人笨,也就是自己能力低,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归因。

(2)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材料中王雪总把数学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这样可能会形成对于数学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这对于她日后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

(3)①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因此,如果我是王雪的数学老师我会积极地对王雪的成绩的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她进行正确归因,防止她形成消极心理。②如果我是王雪的数学老师我会通过归因训练改变王雪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她的学习动机。因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会引导王雪进行努力归因,即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③努力归因的同时进行现实归因。我还要引导王雪进行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其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王雪分析除了努力这个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她的数学成绩,是学习方法还是家庭原因或者是教师的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

下载幸福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廖池中学一心一役原创]-教育感想、叙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廖池中学一心一役原创]-教育感想、叙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