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大全读《抗日战争》有感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初中作文大全:读《抗
日战争》有感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这篇文章,我知道沦陷区就有26个省,500余县市,面积有600余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从 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我还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抗日战争》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许多着名的英雄人物,如:左权、杨靖宇、张自忠……他们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是战斗模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在《抗日战争》中,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建设祖国,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第二篇:抗日战争有感
抗日战争有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李嘉慧
建工学院土木类7班 学号:201304160616
[关键词] 抗日战争;共产党;国名党
[摘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中方的史料表明,在抗日战争中,保守估计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对外宣布向盟军投降,同时下令所有日本军人停止一切战争行为。中国因此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理应珍重和平,宣扬和平,歌颂和平,放下屠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7月,抗美援朝结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派”斗争开始。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联合国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等等。这一切都建立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上,一个国土安全都存在担忧的国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的,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非常重要的。
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时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攘外必先安内”、“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炮轰沈阳城,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军队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标志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1932年淞沪抗战,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同日,南京孙科政府因之前的软弱无力下台,汪精卫组阁任行政院长,蒋介石也复出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月29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党军队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与抗战的主力国军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1933年1月华北事变开始,日军进占山海关,开始向中国关内进攻。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同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自治。
1935年12月18日,终于在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在此期间,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反割据爱国运动,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的一·二九运动。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21933年12月福建事变,国民党内的左派和蔡廷锴、李济深及蒋光鼐的十九路军领导人组织“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7年7月16日、17日,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他表明了对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并且全面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经过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先后丢失了华北和华中的大片领土。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直至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在华北,华中,华南对日进行了普遍的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
如果国共没有站在统一战线上,如果联军没有帮助我们,我们不可能这么快获胜,战后
3更不可能很快的恢复与发展,我们辛苦得来的和平如此不易。而且如果没有和平的大局,一切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都是空谈。
和平的珍贵,理应是众所周知的。不忘历史,是为了让我们让我们铭记战争的血泪,珍重和平,记住生灵涂炭的样子,用心去爱现在拥有的土地,而不是回忆战争的技巧,用刺刀刺进敌人心脏的血腥,以及掠夺的快感。
“和平用一粒粒仇恨的子弹,射进侵略者的胸膛用一把把怒火的大刀,砍向侵略者的头颅。用一枚枚斗争的地雷,炸飞侵略者的双脚,战胜比狼还狠的侵略者,以贪婪的阴谋,占领我们的和平,得到的只能是武力的反击。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洞穿侵略者的野心,用一种种不屈的精神,抵御侵略者的妄想。用一次次欢呼的胜利,踩下侵略者的旗帜,战胜比虎还凶的侵略者,以蚕食的疯狂,占领我们的和平,收获的只能是失败的眼泪。”这是一首歌颂和平的诗歌,名叫《和平》。这首诗露骨的呐喊出对和平的渴望,正如六十几前陷入战争的中华民族由心底发出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般激烈。对和平如此渴望的民族却一点也不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珍宝。
2014年5月6日上午11时左右,两名年轻男子在广州火车站邮局前的广场,持刀砍人,砍伤正在出站的2男2女,其中一人被砍伤颈部。目击者称,警察到场击中了一名施暴者,另一名已逃跑。现场地面有血迹和血衣,警察现已封锁现场。
2014年3月1日晚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案,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已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暴力无法解决问题,让和平的光辉照耀人间,让它的歌声叫醒一心侵略的心,和平铸就发展,成就未来。
第三篇:初中作文读《弟子规》有感
(5)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礼貌,尊敬父母。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却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我们却拖延或推辞偷懒。我们应该及时回答。父母交代我们的事,我们应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我们应当虚心接受。但不是这样,我们不可强词夺理,与父母顶嘴、吵架,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人是做到“仁”了?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但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第四篇:读《詹天佑》有感-初中作文
读《詹天佑》有感
读《詹天佑》有感
我想大家都知道詹天佑吧?老师开始讲课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非常爱国,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都是他一手修建的铁路,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帝国主义者后来说:“只要用我国的工程师,我就不再追问。”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他有时亲自背着经纬仪,扛着标杆在悬崖壁上定点。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我现在想和詹天佑说:“是您,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您,用血汗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您,面对讥讽和嘲笑毅然接受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的成功给了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您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您是中国的骄傲,让我们呼唤您——詹天佑!
第五篇:读《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感
读《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感
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一直没有一个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的外部联盟。1840年自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后,其他列强接踵而至,中国迅速形成了被若干资本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而当时的中国则顺其自然的形成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面。尽管那时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利益上存在着分歧,但仍不可能让中国摆脱接踵而至的悲惨命运。在当时的中国,不懂也不善于争取同盟者。不过,列强在那时的矛盾还没有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因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尚没有瓜分完毕,而且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还不具有将其他列强排除出中国的实力。所以,在三国干涉还辽后,很快掀起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中国在20世纪初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当时的民主与法西斯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为遏制日本独霸中国和远东乃至世界的野心,在这种综合的形势下,与英、美、苏联合对抗法西斯的国际条件也就随之成熟。
而在抗战前得中国,随着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广泛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结束了清的封建统治,同时也开拓了中国的民主新篇章。20世纪30年代国内出现了三大变化:一是中国人民经过民族解放运动的挫折和锻炼,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反抗精神日益强烈,表现出一种与民族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二是有了历史的进步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因而使抗日战争能够“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三是国民政府是一个抗战政府。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后期指出:“中国近百年来一切斗争都遭
到了失败或挫折,而这是因为缺乏国际的和国内的若干必要条件,那末,这一次就不同了,比较以往历次,一切必要的条件都具备了。”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要与日本展开一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通过抗日战争,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怎样的变化呢?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战后直接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过程。创建联合国的思想源于《大西洋宪章》。宪章声明在消灭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这实际上提出了联合国思想的雏形。中国对《大西洋宪章》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这等于间接地加入这一宪章。1942年1月1日,中国与美、英、苏等26个国家一起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与盟国结成广泛的反西斯统一战线,从而奠定了联合国的组织基础。1943年10月,中国又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签署莫斯科等宣言,表明中国大国地位由此开始确立。后在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明确表示中国应以平等与四强之一的地位参加四强组织的机构以及各项决策,并与蒋介石协商了有关战后重大国际问题。开罗会议是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进一步认可,并初步确定了中国在后来联合国安理会中常任理事国的地位。1944年10月中国被邀请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就中国在创建联合国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参与决策;组织协调;小国代言人。中国正是在经过了这一
系列创建联合国的主要过程,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最终以四强之一和主要创始国的资格走向旧金山,走向联合国制宪大会的神圣殿堂。中国在创建联合国过程中所起到的这些重要作用,有力地奠定了它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地位。
二、中国在美国面前地位的提升。在抗战中,为加强中国这个“第一线”,罗斯福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经济上援助中国和政治上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在欧洲战场上,由于俄国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的条件,她在对付德国时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在太平洋,中国对日本的关系与此相似。我们的基本政策应是向俄国和中国的人力提供必要的装备,使他们能够战斗。”在美国人眼里,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不仅可以遏制日本侵略,而且还可以遏制德国侵略。这说明美国已从战略角度考虑对中国的援助问题。
可以用列宁的观点来审视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问题,即“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虽然中国国际地位在此间有了提高,但程度很有限。但相对于以前来说,平等新约打破了这种束缚,应当说是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与国际地位的有限提高,非实质性的平等与独立。既然平等与独立尚未真正取得,因此大国地位必然带有虚幻性。这就是国际地位的争取还是给予问题。只有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到的地位才是实实在在的地位,中英、中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即是中国人民努力争取的结果,是通过牺牲千百万人民生命所换取的。但那时我们国家还没有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地位,还不具备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实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自己努力争取已取得的成效,又不能忽略这一点。
毛泽东对抗战时期中国国际位问题这样说:“中国人民欢迎许多外国政府宣布废除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和中国订立平等新约的措施。但是,我们认为平等条约的订立,并不就表示中国在实际上已经取得真正的平等地位。这种实际上的真正的平等地位,决不能单靠外国政府的给予,主要地应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而努力之道就是把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否则便只会有形式上的独立、平等,在实际上是不会有的。就是说,依据国民党政府的现行政策,决不会使中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最后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并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日益繁荣富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时,中国才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屹立于世界东方,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