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迷途——观情景剧《梦醒归来》有感(推荐)
迷途
——观情景剧《梦醒归来》有感
《梦醒归来》是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情景剧。刚听说的时候心中难免存了成见:“官样文章嘛,不过是那么回事!”及至舞台帷幕拉开、演员们粉墨登场,我却在不知不觉间被这样一部“政治戏”勾动了心神。剧情其实很简单,讲得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共产党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面对诱惑时的迷惑与选择。难得地是,在这样简单的剧情下,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灵魂:积极钻营、逢迎媚上却知错善改的司机,包藏祸心、助纣为虐却同时难掩良知的“小三”,贪慕虚荣却终究对丈夫不离不弃的妻子,爱子心切同时也深明大义的母亲,这样一群小人物却一下子让整个剧情丰满灵动起来。他们虽然是配角,却丝毫没有沦为主角的陪衬。随着剧中情节的发展,他们同样在迷惑、在反思、在选择,甚至我们可以透过他们看到自己灵魂的缩影。
童大焕曾经在《新周刊》的采访中分析道:“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的出发点就是物质,就容易演化成‘一切以物质为中心’,这导致了一种急功近利。„„大部分人疯狂走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精神层面甚至道德方面的很多东西都被抛在后面。”话虽有些极端,却也反映出当前社会上浮华与虚荣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会经受各种声色犬马的诱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向内心的欲望妥协,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不过是些小事”当做借口,一步一步背离初衷、渐行渐远;有的人却将选择当成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锤炼,去伪存真,历久弥坚。剧中的马本轼是幸运的,他有慈祥明理的母亲,正直敢言的挚友,不离不弃的妻子,就连别有用心的“红颜”最终也不曾真的陷他于万劫不复。他的“归来”是众望所归,也是反复挣扎、痛定思痛后,对价值、对人生、对责任、对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明悟。
事实上,一时的迷途并不可怕,《梦醒归来》这部情景剧也并不是为了用严刑峻法来恫吓世人。然而迷途之后呢?在己之所欲面前,我们是否能及时的停下匆忙前行的脚步,等一等心底的理智与良知;是否能够摒弃满身的浮躁与贪婪,承担起自己的错误与责任;是否还有勇气找回曾经奋斗的方向,坚守信仰、重新起航?!
剧中高青峰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他说,我们都是党的孩子,而党和国家绝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孩子。话语中没有华丽的承诺、没有利害的权衡,却像寒冬中的热流,温暖人心。我相信,历史是沿着道德的轨迹前进的,公正与链接始终是时代的主题,人性中美好、光明的一面或许会因为外在的诱惑而被掩盖一时,却永远都不会真正消失。
第二篇:反腐倡廉情景剧:观梦醒归来有感
观情景剧《梦醒归来》有感
舞台上,一幕精彩的情景剧正在上演:身为某副区长的马本轼,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的诱惑,一步一步逐渐丧失党性原则,违反组织纪律,与不法承建商沆瀣一气,搞权钱交易,暗箱操作,最终走向堕落,梦醒归来,只能揽镜自照,寻找丢失的自我„„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震撼着每一位在座的观众,警示着每一位党员干部。
身未动,心已远。一千多年前,唐太宗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是非。而一千年后的今天,舞台上,主人公揽镜自照,是对自身良心和灵魂的拷问!
如果说为母亲祝寿、送孩子出国、追捧奢侈品、项目审批是马本轼腐败堕落的阶梯,那么党组织代表人物纪委书记青峰,就是马本轼在滑向深渊时始终伸出援手的人,更是清晰映照出主人公的党性与人性的一面明镜!从科员到科长,从科长到副区长,每一个阶段,青峰时刻在生活上和工作上提醒和监督着马本轼。更在他大错已铸时,纠正他的思想和行为偏差,帮助他通过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提供廉政账户给他改正错误机会。人生能得这一明镜,何其幸运?而若能时时照镜,又怎会锒铛入狱!
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镜子从来不会说谎。凝神自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又何尝不需照镜呢?
照一照镜子,是为律己。作为一名教育者,欲育人,必先育己。欲育己,那就必须正视自我。面对镜子,除去伪饰,照出“真容”、穿过表面、直达深层,审视自己,露出“真像”,深刻挖掘,反省自我:
我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我还有哪些做得不足?我应该如何解决?通过小问题背后折射出的大问题,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地摆出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标本兼治。
照一照镜子,是为修身。曾子曾“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更需照镜子三省吾身!通过自省、自警、自勉,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警醒自我身份,勇于解剖自己,纯洁自我,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照一照镜子,是为思贤。古人云,加强自身修养要“闻人有善,若己有之”。镜子不仅映照自身,也投射出先进人物榜样。见贤思齐,经常用先进人物的精神和事迹“照一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切实查找差距和不足,自觉向先进看齐。
照一照镜子,是为进步。不关起门来自照而自我欣赏,借群众雪亮的眼睛看看自己的真实形象。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吹嘘,只有深入群众,体察疾苦,倾听民意,集中民智,解决民盼,才能得民心,顺民意。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常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以此为参照,对照整改,才能得以进步。
在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的今天,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愈来愈多,无数的腐败案例证明,官员堕落腐败最主要的内因,即腐败的思想根源就是贪,对权力、对金钱和对美色的贪欲。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唯有多照镜,审视自我,剖析自我,求真务实,才能多一份淡定,多一份从容,不为权利所累,不为名利
所累,不为私情所累,真真正正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三篇:观《迷途》有感
观《迷途》有感
片中那些走错路、犯错误的人由于一时贪欲铸成大错,不仅毁了自己,而且害了别人。从一个组织的管理角度观察,固然有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方面的缺陷,整个组织运作的流程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致使一些心存侥幸的人有机可乘,造成重大损失。但是我心中疑惑,为什么存在同样的漏洞,“机会”却仅仅被这些人抓住了呢?
我想这些人在飞速发展的五彩斑斓社会中,受到横流的物欲诱惑,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自己的理想,早已迷失了自我的人生方向。所以往往头脑一热,一念之差,终生后悔。他们忘却了人应该有的必备的道德品质、他们忘却了人在社会上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他们忘却了人在国家内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在此,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会不会心动,我们会不会行动,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见利忘义,轻取不义之财,是永远也不会有好结果的。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的本意就是宜,就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所以我们要谨守“义”的道理来为人处事,秉承公正合宜的态度去想问题、做事情。始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始终沿着自己预定的方向前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为前进道路上的蝇头小利、斑斓诱惑所动。即使历尽辛苦才能达成所愿,也是人应该有的品质。
第四篇:观《迷途》有感
观《迷途》有感
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迷途》,触目惊心地见证了我们身边的违纪违法问题官员,从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官变成思想腐化堕落的贪官,《迷途》观后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复,谨以此文,聊作感想。
细细思来,走上迷途的问题官员,哪一个没有经过千锤百炼、摸爬滚打?哪一个没有经过百里挑一、优中选优?结果却都堕入深渊,身陷囹圄,荣辱两重天,落得一声悔恨和叹息。这些反面典型在警醒我们时刻要守住纪律红线,时刻要将廉洁奉公放在心中,时刻都要把党纪国法挺在前面,时刻都要牢记党员干部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要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时刻都要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
慎独,就要做到不欺暗室,不愧于屋漏,就要做到在隐秘的地方,也能够保持谨慎、敬畏,也要干净清白,坦坦荡荡,踏踏实实。慎微,就要注重小节、细微之处。古人云,“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在“小节”上疏于防范,认为吃几顿饭、喝几瓶酒、收点小东西无伤大雅,其结果往往是“小节不慎,大节难保”,最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谨慎,重要的话要经过深思熟虑再说出口。曾国藩说过,“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谈做不到的事。慎行,就要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三思而后行。
感谢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忝居县应急管理局“一把手”,手上虽有些小权,但身负“保安全、强应急”的重任,更多的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时刻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政者,正也。”做官要正气,廉洁才能立身。把个人名利地位看得淡一些、想得透一些,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才能修好政德,才能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样想来,为官一身轻,岂不快哉!
第五篇:观《归来》有感
观《归来》有感
去年热播电影《归来》是张艺谋导演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由于话题敏感和中国广电局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与原著改编较大。
《归来》是一部反映文革的电影,文革对于我们来说,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深刻理解那个时代所透射出的人性。无法真实感受,只是依稀记得小时候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了文革。那一段灰暗的历史,仅仅只是从听觉上知道了它的存在,这次看《归来》这部电影让我从视觉上感受下,所以从这部电影的宣传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无关乎电影的好坏,仅仅只是想看看和了解而已。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有权利知道或者更想真实的知道这一段历史。整个电影120分钟,演员的演技自然没得话说,不作评价,看完电影后再看了几篇名家的博文,就这段历史而言,经历过的人都有发言权,我再来说点什么会显得有些不自量力,自以为是了。因此,在这里我想说点其他的。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右派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饰)与父亲相见,并且主动与父亲划清界限,向组织告密,剪去所有家庭合影中的父亲。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冯婉瑜眼睁睁的看着丈夫被组织上的人抓走。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纺织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情感、生活的打击,政治的巨变,使得这个家庭成为千千万万个制度的受害者之一,因为脑部疾病造成失忆,冯婉瑜每月5日都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去接一个在身边的人......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灰暗阴沉的色调,令人压抑、沉闷,张艺谋极为反常的吝啬到没给蓝天白云绿草一个镜头,极度渲染了那个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代之一,用色调做无声的控诉。影片唯一出现的暖色调就是女儿丹丹在扮演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造型,那个大红的形象与时代不谋而合,女儿目光如炬,肢体语言刚劲有力,在那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她的思想已经全面被最高指示占据,只剩下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青春的头颅。
然而这部电影本身就有一条主线,描写陆焉识和赵婉瑜至死不渝的爱情,看似不可理喻,看似平平淡淡,却有着太多感人的地方,实话实说,好几个场景都让我眼泪盈满眼眶。
场景一:开幕没多久,陆焉识约赵婉瑜八点在火车站见,被女儿告密了。当他们相隔一条火车道,互相奔跑着想见面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女儿丹丹也在后面跑,想去阻止,农场抓陆的人跑来抓他。最后在他们相隔很近的地方,老陆被农场的人抓回去了,赵挣扎着,想近距离看一下十几年没见的到爱人,可是被阻拦的人推倒在地,头破了,鲜血直流。
场景二: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先被女儿接到她的场宿舍,想跟他说赵婉瑜的情况,但是陆焉识那时已经迫不及待相见自己的爱人了,他等不及了,他先赶回家,一路上可以看到陆焉识是非常高兴的,当他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点点滴滴,这是赵婉瑜从外面买菜回来,在陆焉识和赵婉瑜目光相接的那一刻,看到了陆焉识满心的喜悦,然而当赵婉瑜把他的铺盖甩出来,并不认识他时,那时他满眼的不解,互相相思十几年,见面的那一刻,自己爱的人却不认识自己,这个时候老赵的心情五味杂陈,不解、疑惑……我的眼眶又湿润了,感觉他们的感情不易,造成他们今时的局面,我不想去指责文革,因为那个时代整个中国都是不健康的。但我为他们不易感情感动。
场景三:结尾部分,又是一个5号,赵婉瑜记忆中焉识陆返程的日子,一早陆焉识打扫好三轮车,赵婉瑜梳洗打扮好,在女儿和陆焉识的陪同下,去火车站接陆焉识,看似不可理解的场景,我们的主人公陆焉识却一直在坚持,为了他们的感情,为了照顾赵婉瑜,陆焉识可能不止一次这样在5号这一天陪着赵婉瑜到车站等自己的归来。终于眼泪从眼眶留了下来,什么是爱情,这就是,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什么是相濡以沫,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各种即时聊天工具横飞,整个社会一片浮躁之心态,对待爱情,很多人用快餐来形容,尤其是年轻人。当然作为90后的我,从生理上讲本身我就是年轻人,但对于感情却很执着!
我们总是说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说有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不应该不断回想过去那段历史,而是正视问题,吸取教训,借鉴经验,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们每个人当想想:最应该归来的到底是什么?不仅仅只是历史,也想想我们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