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留学归来》有感
读《留学归来》有感
我和孩子一起读了《留学归来》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介绍了九十三位留学回国人员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
我国留学生们从祖国走向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国家发愤苦读,取得了丰硕成果。当他们学成以后,又从四面八方货到了祖国。国外先进的实验设备没有留住他们,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没有留住他们,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没有留住他们。这些留学生们是怎么想的呢?青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陈章良博士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留学生,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学到的先进科学知识毫无保留地贡献给自己祖国......一个留学生只要有人民的信任和国家的支持,只要有老一辈科学家的关怀和帮助,只要有为科学献身的执着追求,在国内同样可以取得世界一流的成就,在祖国的建设中有大的作为。”陈章良的话,说出了每一位留学回国人员的心声。
读了《留学归来》这本书,我和孩子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你的前途才是最光明的;一个人只有把根扎在祖国的大地上,你的根基才是最牢固的;一个人只有把知识贡献给自己的祖国,你的聪明智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六(1)班钟佳丽
家长黄建平
第二篇:读《普京归来》有感
读《普京归来》有感
一双坚阔有力的肩膀,托起整个俄罗斯民族;一双深邃淡蓝的眼睛,看穿整个世界的阴谋。他用他的睿智,创造出属于他的未来,他用他的实干,展现他的魅力,他无愧于他的民众,因为——他是普京。读了《普京归来》,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他也在他身上学习到了一种种精品一样让人膜拜的精神。
他并不是官二代,只是一位普通百姓,却成为世界瞩目的政治家。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也并非上帝对他的眷顾,而是他有坚忍不拔的决心与永不放弃的精神。普京的家庭很和睦,父母对他倾注了无限的爱,以普京最好的关心与呵护,而普京要考大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很是吃惊,因为考不上就意味着服兵役,在那战乱交错的年代,显然是爱子心切的父母所不能接受的,而这种种压力下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坚韧向着目标的决心,他对目标的那种坚定,那种不移的信念,是他通往成功的法宝,是他战无不胜的武器。他刻苦且不弃地学习德语,忍辱负重毫无怨言,他在酸奶之中寻找硬币,若不找到誓不罢休,这一个个的例子,都是普京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写照。
他并非圣人,却有着圣人一般的智慧,他从克格勃走到克里姆林宫,他从侦察员到国家总统,无不是他睿智的表现。他对事情一丝不苟,对政治有着极高的天赋与热情,他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便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他也并非是运动员,但却是十足的体育迷。普京练习摔跤缘起于打架,他童年时被大高个儿按在地上,使他第一次遭受到了失败,时间过去,他想到要保住自己昔日孩子王的地位,必须要有体力与技能,于是他便学习了摔跤与柔道。这也真正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刻苦训练,汗如雨下地付出,“我坚信,他可以成为整个欧洲的冠军”,他的教练拉赫林的话无疑是对他无上的肯定。他那不服输、个性顽强、刻苦奋斗的精神是他在体育上取得如此高成就的保证。
他各方面表现出众,是他努力付出的回报;他的优秀品格,是他走向巅峰的助脚石。他从不放弃,坚定信念,坚信胜利不断前行,这些是我们值得学习的。2008年“退位”总统的他依然是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偶像,依然充满动力,我们期待王者归来。因为——他是普京!
第三篇:电影《归来》有感
我回来了
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只当我是路人
你的固执与坚守
让我幸福到心疼
我愿只是一个邻居 一个修钢琴的 一个念信的……我愿意 我都愿意
为的只是
我能看到你 能照顾你 能守护你 能陪着你陪你每月的5号陪你一分一秒
不能执子之手但注定与子偕老
你的守候我的坚持
只为一起等待
他的归来
第四篇:观《归来》有感
观《归来》有感
去年热播电影《归来》是张艺谋导演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由于话题敏感和中国广电局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与原著改编较大。
《归来》是一部反映文革的电影,文革对于我们来说,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深刻理解那个时代所透射出的人性。无法真实感受,只是依稀记得小时候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了文革。那一段灰暗的历史,仅仅只是从听觉上知道了它的存在,这次看《归来》这部电影让我从视觉上感受下,所以从这部电影的宣传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无关乎电影的好坏,仅仅只是想看看和了解而已。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有权利知道或者更想真实的知道这一段历史。整个电影120分钟,演员的演技自然没得话说,不作评价,看完电影后再看了几篇名家的博文,就这段历史而言,经历过的人都有发言权,我再来说点什么会显得有些不自量力,自以为是了。因此,在这里我想说点其他的。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右派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饰)与父亲相见,并且主动与父亲划清界限,向组织告密,剪去所有家庭合影中的父亲。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冯婉瑜眼睁睁的看着丈夫被组织上的人抓走。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纺织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情感、生活的打击,政治的巨变,使得这个家庭成为千千万万个制度的受害者之一,因为脑部疾病造成失忆,冯婉瑜每月5日都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去接一个在身边的人......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灰暗阴沉的色调,令人压抑、沉闷,张艺谋极为反常的吝啬到没给蓝天白云绿草一个镜头,极度渲染了那个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代之一,用色调做无声的控诉。影片唯一出现的暖色调就是女儿丹丹在扮演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造型,那个大红的形象与时代不谋而合,女儿目光如炬,肢体语言刚劲有力,在那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她的思想已经全面被最高指示占据,只剩下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青春的头颅。
然而这部电影本身就有一条主线,描写陆焉识和赵婉瑜至死不渝的爱情,看似不可理喻,看似平平淡淡,却有着太多感人的地方,实话实说,好几个场景都让我眼泪盈满眼眶。
场景一:开幕没多久,陆焉识约赵婉瑜八点在火车站见,被女儿告密了。当他们相隔一条火车道,互相奔跑着想见面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女儿丹丹也在后面跑,想去阻止,农场抓陆的人跑来抓他。最后在他们相隔很近的地方,老陆被农场的人抓回去了,赵挣扎着,想近距离看一下十几年没见的到爱人,可是被阻拦的人推倒在地,头破了,鲜血直流。
场景二: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先被女儿接到她的场宿舍,想跟他说赵婉瑜的情况,但是陆焉识那时已经迫不及待相见自己的爱人了,他等不及了,他先赶回家,一路上可以看到陆焉识是非常高兴的,当他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点点滴滴,这是赵婉瑜从外面买菜回来,在陆焉识和赵婉瑜目光相接的那一刻,看到了陆焉识满心的喜悦,然而当赵婉瑜把他的铺盖甩出来,并不认识他时,那时他满眼的不解,互相相思十几年,见面的那一刻,自己爱的人却不认识自己,这个时候老赵的心情五味杂陈,不解、疑惑……我的眼眶又湿润了,感觉他们的感情不易,造成他们今时的局面,我不想去指责文革,因为那个时代整个中国都是不健康的。但我为他们不易感情感动。
场景三:结尾部分,又是一个5号,赵婉瑜记忆中焉识陆返程的日子,一早陆焉识打扫好三轮车,赵婉瑜梳洗打扮好,在女儿和陆焉识的陪同下,去火车站接陆焉识,看似不可理解的场景,我们的主人公陆焉识却一直在坚持,为了他们的感情,为了照顾赵婉瑜,陆焉识可能不止一次这样在5号这一天陪着赵婉瑜到车站等自己的归来。终于眼泪从眼眶留了下来,什么是爱情,这就是,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什么是相濡以沫,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各种即时聊天工具横飞,整个社会一片浮躁之心态,对待爱情,很多人用快餐来形容,尤其是年轻人。当然作为90后的我,从生理上讲本身我就是年轻人,但对于感情却很执着!
我们总是说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说有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不应该不断回想过去那段历史,而是正视问题,吸取教训,借鉴经验,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们每个人当想想:最应该归来的到底是什么?不仅仅只是历史,也想想我们自己吧!
第五篇:培训归来有感
培训归来有感
为期两天的培训眨眼即逝。当考试结束,走出那个教室,心里莫名的有种悸动,不知道什么感觉,说不出来。
离开校园已经很久很久了,那上学时的美好时光,早已随风而去了。正是这次培训再次又让我想起了校园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要感谢胡老师、感谢公司、感谢陪我走过这两天的34位伙伴们。是你们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集体,忆起了那班级式的生活。坐在归途的火车上,听着电台里一首又一首的校园歌曲,思绪不仅又沉浸那一段快乐的校园生涯里。
曾还记得在无忧的岁月里,与他们一块的疯狂,一块的顽皮;还记得为逃避早躁,将寝室门反锁;还记得一块逃课,在寝室打牌;还记得情窦初开的我们一块做阳台为情所烦;还记得你生日时,我们一群人和的酊酩大醉;还记得你烦恼时,陪你一块翻窗越墙到溜冰场,狂滑半夜;还记得我们一块电影院里看电影;网吧里面一块打游戏;寝室里面侃大山;更记得运动会上我们一块呐喊助威;班级里面,我们一块调皮捣蛋;办公室里一块受罚;校园里、食堂里、图书馆、微机房、篮球场、体育馆,处处都留下了你我的身影,操场旁的那片绿草地记住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小凉亭里的座椅记录了我们三年的生活缩影;太多模糊的东西越来越清晰,我不敢再写下去,不是我词句匮乏,更不是我已忘却。
写到这里,心里的沉闷愈加增重,我不敢再去回忆,因为我知道那已是过去的生活,我生活不到过去,你我现在也以是南北相隔,我们已不再是为义气逃课而欣欣而喜的时代了。我们已各自有了新的开始,有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标,有了新的家庭,是的,一切都是新的,因为我们已将那段最纯真的感情,最美好的回忆,最铁的哥们儿姐们儿,最无暇的心,深深的封印了。这个社会复杂的东西越来越多,污秽随处可见,尔欺我诈已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不敢打开它,因为它已是我生活里最美好的回忆。
人生作于2011-5-18 晚21:20归郑火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