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平寿同志学习心得
邓平寿同志学习心得
邓平寿同志是梁平县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对党的事业忠诚执着,对家乡和群众无限热爱,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一心为民、埋头苦干,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邓平寿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乡镇领导干部,但他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一个不简单 的人,他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邓平寿同志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对照他的先进事迹,深刻反思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距,自我教育、自我警醒、自我完善,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坚持第一要务 围绕中心 加快发展
邓平寿同志坚持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重,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向邓平寿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当好致力发展的带头人。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调整发展目标,增添发展措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烟花爆竹、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重大突破。要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 “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巩固梁平柚、蚕桑、优质稻、生猪养殖基地,着力发展笋竹、禽业基地,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坚持党的宗旨 心系群众 造福人民
邓平寿同志始终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群众身上,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向邓平寿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万事民为先,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所盼,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当好为民造福的带头人。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无私奉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饮用水难等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全力做好就业、救济、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着力改善群众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条件,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要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坚持立党为公 清廉从政 服务发展
邓平寿同志担任领导干部以来,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向邓平寿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让组织信任、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带头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头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邓平寿同志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基层工作,用毕生精力忠实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我们要以邓平寿同志为榜样,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梁平作出更大贡献!
原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干部向邓平寿同志学习,目的在于促使大家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梁平而努力奋斗。
学习邓平寿同志,要用心去学。邓平寿同志作为向全国推出的“保持优良作风的优秀基层干部”典型,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和生动鲜活的真先进,他的思想境界、人生追求和工作态度、工作作风都是我们引以为骄傲和必须用心去学习的好榜样。每个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都应端正思想态度,通过学榜样、找差距、订措施、抓整改来提高自己,自觉在领会县委学习决定精神中找动力,在深入学习先进事迹中找差距,在学先进、增动力、找差距中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必须在学习活动中用真心,用全心,做到学习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确保思想有触动,工作有行动。
学习邓平寿同志,要用情去学。邓平寿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曾经同我们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他生前激情面对的工作是我们同样面对着的基层工作,他一生诚挚为民、爱民、帮民、富民的情感是我们未来工作中同样要发扬光大的共同追求,他的工作经历和人生历程昭示我们,富有强烈的共鸣感,大家必须用真情去感受和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广大群众对邓平寿同志的那份怀念与敬仰之情,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才能真正体会到邓平寿同志一生为了群众的那份真心实意,从而更好地激励自己、鼓舞自己、反省自己、鞭策自己。
学习邓平寿同志,要用脑去学。邓平寿同志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邓平寿同志的优良作风和高贵品质,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要认真去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欲望、名利、地位,在工作中不被权力所蚀,不被物质所惑,不被金钱所动,不被美色所迷,做到政治上坚定敏锐,作风上清正廉洁;要认真去思考如何承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利,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认真去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准确定位人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学习邓平寿同志,要用行动去学。邓平寿同志优良的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都体现在他工作的点滴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立足本职岗位、联系工作实际,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懈学习。必须以发展、保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最直接、最具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实践中始终用具体行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始终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为衡量和检验自己思想和工作的重要标准;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从本职工作出发,围绕“第一要务”服务大局;始终以一个党员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自我改造,自觉接受监督,象邓平寿同志那样,继承和发扬好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
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提起邓平寿,无论过去或现在,无论他出名前或出名后,无论他生前或生后,梁平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无品无级的乡镇党委书记何以会受万人敬仰,何以值得七里长街万名百姓悲痛哀嚎?走进虎城,走进邓书记出生入死的地方,听听虎城广大干部群众的声音,一切你就会明白……
“挎包、胶鞋、中山装”是留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形象,是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同志的生动写照。
“公路、蚕桑、小城镇”是树立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是邓书记扎根虎城的毕生杰作。
“求真、务实、吃得苦”是虎城老百姓对邓书记的由衷评价,是邓书记工作三十年来的一贯作风。
“勤政、廉洁、求发展”是虎城镇党政多年的工作理念,是邓书记坚持三十年不动摇的优良传统。
这就是人民心中的邓书记。
邓书记是普通农民出生,他忘不了农民的苦,忘不了农民的穷,他一生的夙愿就是要让虎城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他那算不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一干就是一生。虎城发展起来了:公路修好了,蚕桑壮大了,居民点建起来了,电视电话自来水进村入户了,企业引进来了,资源开发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邓书记却走了,他还没来得及与虎城的老百姓分享幸福就悄悄地走了。
公仆,什么是公仆?邓平寿就是公仆。楷模,什么是楷模,邓平寿就是楷模。他是我们身边的鲜活教材,他是我们公务员学习的榜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邓书记身上得到了体现,邓书记用他一生的先进事迹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正含义。我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应该象邓平寿那样,学习不流于形式,而注重实际。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一心一意为民,“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是我们公务员的神圣职责。从邓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公仆的分量到底有多重,老百姓说你是公仆你就是公仆,老百姓说你是老爷你就是老爷。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于民,评判我们的工作如何,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邓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获得万人敬仰、万人爱戴,用他的先进事迹给党递交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学习邓平寿,萝卜炖肥肉;学习邓平寿,泡菜下烧酒”。“勤俭、节约”是邓书记的美德,也是最受百姓称道的原因之一。邓书记的工资不乱花,就爱花在捐助上;邓书记的公款不乱花,就爱花在修路上。一段时间,镇里的干部有意见,跟着这样的领导,我们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没搞头。但邓书记用他的政治头脑和经济头脑为他的干部洗脑,并用他的实际行动“勒紧裤腰带”干革命的干劲,感化了镇村上下一百多名干部陪他“萝卜炖肥肉、泡菜下烧酒”,镇属单位部门将节约的资金全部交到镇里用于修路、修学校、发展蚕桑等民生大计。学习邓平寿,就应该象他一样节约,不铺张、不浪费,尤其是条件好一点的单位和部门,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发挥好每一笔资金的作用。
学习邓书记,硬要沉下去。邓书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几乎天天往村里跑。他说不沉下去,不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被动。一定要跟老百姓搞好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推动,只在办公室是不行的。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农家小院有他的笑声,远山近水有他的足迹,邓书记硬是沉下去了,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什么事老百姓都愿跟他说说、讲讲,干群关系近了,工作也搞起来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虎城旧貌换新颜,百姓日子苦变甜。学习邓平寿,就一定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处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要不傲资格、不摆架子、不绕路子、不绕幌子,而要真心、诚心、掏心地对待群众,他们才会买我们的帐,领我们的情,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总之,学习邓平寿,就是要学习他“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的精神,把他的精神融会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第二篇: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提起邓平寿,无论过去或现在,无论他出名前或出名后,无论他生前或生后,梁平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无品无级的乡镇党委书记何以会受万人敬仰,何以值得七里长街万名百姓悲痛哀嚎?走进虎城,走进邓书记出生入死的地方,听听虎城广大干部群众的声音,一切你就会明白……
“挎包、胶鞋、中山装
”是留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形象,是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同志的生动写照。
“公路、蚕桑、小城镇”是树立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是邓书记扎根虎城的毕生杰作。
“求真、务实、吃得苦”是虎城老百姓对邓书记的由衷评价,是邓书记工作三十年来的一贯作风。
“勤政、廉洁、求发展”是虎城镇党政多年的工作理念,是邓书记坚持三十年不动摇的优良传统。
这就是人民心中的邓书记。
邓书记是普通农民出生,他忘不了农民的苦,忘不了农民的穷,他一生的夙愿就是要让虎城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他那算不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一干就是一生。虎城发展起来了:公路修好了,蚕桑壮大了,居民点建起来了,电视电话自来水进村入户了,企业引进来了,资源开发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邓书记却走了,他还没来得及与虎城的老百姓分享幸福就悄悄地走了。
公仆,什么是公仆?邓平寿就是公仆。楷模,什么是楷模,邓平寿就是楷模。他是我们身边的鲜活教材,他是我们公务员学习的榜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邓书记身上得到了体现,邓书记用他一生的先进事迹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正含义。我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应该象邓平寿那样,学习不流于形式,而注重实际。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一心一意为民,“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是我们公务员的神圣职责。从邓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公仆的分量到底有多重,老百姓说你是公仆你就是公仆,老百姓说你是老爷你就是老爷。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于民,评判我们的工作如何,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邓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获得万人敬仰、万人爱戴,用他的先进事迹给党递交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学习邓平寿,萝卜炖肥肉;学习邓平寿,泡菜下烧酒”。“勤俭、节约”是邓书记的美德,也是最受百姓称道的原因之一。邓书记的工资不乱花,就爱花在捐助上;邓书记的公款不乱花,就爱花在修路上。一段时间,镇里的干部有意见,跟着这样的领导,我们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没搞头。但邓书记用他的政治头脑和经济头脑为他的干部洗脑,并用他的实际行动“勒紧裤腰带”干革命的干劲,感化了镇村上下一百多名干部陪他“萝卜炖肥肉、泡菜下烧酒”,镇属单位部门将节约的资金全部交到镇里用于修路、修学校、发展蚕桑等民生大计。学习邓平寿,就应该象他一样节约,不铺张、不浪费,尤其是条件好一点的单位和部门,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发挥好每一笔资金的作用。
学习邓书记,硬要沉下去。邓书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几乎天天往村里跑。他说不沉下去,不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被动。一定要跟老百姓搞好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推动,只在办公室是不行的。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农家小院有他的笑声,远山近水有他的足迹,邓书记硬是沉下去了,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什么事老百姓都愿跟他说说、讲讲,干群关系近了,工作也搞起来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虎城旧貌换新颜,百姓日子苦变甜。学习邓平寿,就一定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处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要不傲资格、不摆架子、不绕路子、不绕幌子,而要真心、诚心、掏心地对待群众,他们才会买我们的帐,领我们的情,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总之,学习邓平寿,就是要学习他“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的精神,把他的精神融会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三篇: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提起邓平寿,无论过去或现在,无论他出名前或出名后,无论他生前或生后,梁平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无品无级的乡镇党委书记何以会受万人敬仰,何以值得七里长街万名百姓悲痛哀嚎?走进虎城,走进邓书记出生入死的地方,听听虎城广大干部群众的声音,一切你就会明白„„ “挎包、胶鞋、中山装”是留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形象,是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同志的生动写照。“公路、蚕桑、小城镇”是树立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是邓书记扎根虎城的毕生杰作。“求真、务实、吃得苦”是虎城老百姓对邓书记的由衷评价,是邓书记工作三十年来的一贯作风。“勤政、廉洁、求发展”是虎城镇党政多年的工作理念,是邓书记坚持三十年不动摇的优良传统。这就是人民心中的邓书记。邓书记是普通农民出生,他忘不了农民的苦,忘不了农民的穷,他一生的夙愿就是要让虎城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他那算不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一干就是一生。虎城发展起来了:公路修好了,蚕桑壮大了,居民点建起来了,电视电话自来水进村入户了,企业引进来了,资源开发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邓书记却走了,他还没来得及与虎城的老百姓分享幸福就悄悄地走了。公仆,什么是公仆?邓平寿就是公仆。楷模,什么是楷模,邓平寿就是楷模。他是我们身边的鲜活教材,他是我们公务员学习的榜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邓书记身上得到了体现,邓书记用他一生的先进事迹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正含义。我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应该象邓平寿那样,学习不流于形式,而注重实际。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一心一意为民,“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是我们公务员的神圣职责。从邓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公仆的分量到底有多重,老百姓说你是公仆你就是公仆,老百姓说你是老爷你就是老爷。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于民,评判我们的工作如何,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邓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获得万人敬仰、万人爱戴,用他的先进事迹给党递交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学习邓平寿,萝卜炖肥肉;学习邓平寿,泡菜下烧酒”。“勤俭、节约”是邓书记的美德,也是最受百姓称道的原因之一。邓书记的工资不乱花,就爱花在捐助上;邓书记的公款不乱花,就爱花在修路上。一段时间,镇里的干部有意见,跟着这样的领导,我们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没搞头。但邓书记用他的政治头脑和经济头脑为他的干部洗脑,并用他的实际行动“勒紧裤腰带”干革命的干劲,感化了镇村上下一百多名干部陪他“萝卜炖肥肉、泡菜下烧酒”,镇属单位部门将节约的资金全部交到镇里用于修路、修学校、发展蚕桑等民生大计。学习邓平寿,就应该象他一样节约,不铺张、不浪费,尤其是条件好一点的单位和部门,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发挥好每一笔资金的作用。学习邓书记,硬要沉下去。邓书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几乎天天往村里跑。他说不沉下去,不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被动。一定要跟老百姓搞好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推动,只在办公室是不行的。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农家小院有他的笑声,远山近水有他的足迹,邓书记硬是沉下去了,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什么事老百姓都愿跟他说说、讲讲,干群关系近了,工作也搞起来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虎城旧貌换新颜,百姓日子苦变甜。学习邓平寿,就一定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处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要不傲资格、不摆架子、不绕路子、不绕幌子,而要真心、诚心、掏心地对待群众,他们才会买我们的帐,领我们的情,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总之,学习邓平寿,就是要学习他“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的精神,把他的精神融会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第四篇:邓平寿先进事迹
邓平寿事迹
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早些年,路不好,农民天晴下雨一双草鞋,泥巴裹腿。当了书记的邓平寿也穿上了草鞋,他发誓:“虎城农民不脱草鞋,我就不脱!”人们喜欢称他“草鞋书记”。
后来他和生活好起来的农民一样,不穿草鞋了,可走路这条没变。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帆布挎包,包里装着笔记本、桑剪、蚕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17个村的77平方公里,哪块地的秧子长得不好,哪棵桑树没刷白,谁家的茧子生病了,他都清清楚楚。路上,遇见哪个老伯挑着担子,他会接过来挑上一程;赶上在农户家吃饭,一碗泡菜、二两老白干他最喜欢。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邓平寿最快乐的日子,是每月二、五、八赶场,这几个日子他一准坐在办公室,从一清早开始,提着扁担的,背着娃儿的,抽着旱烟袋的……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有来打听电话号码的,有托他帮助买良种的,还有托他代取汇款的。那些没啥事的人,就来为歇歇脚,和他唠唠嗑,喝口茶。他桌上那个泡着老荫茶的大
茶杯,谁渴了谁抱过来喝,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天长日久,沙发被磨掉了一层皮。
为了虎城百姓能尽早过上好日子,邓平寿每天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马达。人们常常看到,白天跑了一天的邓书记,夜晚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到很晚。这时的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由于他天天晚上打,以至于全镇村干部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有谁打电话找不到号码就问邓书记,久而久之,人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活电话簿”。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他说:“给群众办事,不懂技术,就会说外行话。”2006年,《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为干者呼”的文章,他组织全镇干部学习,手拍着桌子激动地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干!不干,你是哪个部?”他把这篇文章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一年三四十次会,最多住宿两三晚。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企业和集镇发展,全部利用晚上乘车坐船,还舍不得买卧铺,大家挤在过道上打盹。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邓平寿,在另外的时刻却是出手大方。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谈起父亲,女儿邓巧娟总是忍不住泪水涟涟。为了让虎城这个梁平县最边远的乡镇每村、每组都通水泥公路,父亲没日没夜地工作,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年都要捐款上千元,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她为父亲花90元买的风衣,而只有在重要的场合父亲才穿。
巧娟工作后,宿舍和父亲同在镇办公楼里。每天早上,邓平寿都会早早起床为女儿做好面条,还让女儿对自己的 “厨艺”多提意见。巧娟忘不了父亲的话,“现在我把手艺练好了,等退休之后我就在街上开个面馆,煮面卖”。
第五篇:教育书记邓平寿
教育书记邓平寿
(虎城镇教育管理中心刘志华 供稿)
【虎城镇概况】
虎城镇地处梁平县西北部,地势较高,平均海拔500米左右,西方有松林耸翠的旋顶山,东边有风景秀丽的小峨眉山,中部为宽宽的浅丘地带。距县城67公里,位于梁平、四川达县、四川大竹三县交界的地方。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数12551户,总人口41118人。
虎城是川东革命摇篮,1928年川东第一块赤区——虎(城)南(达县南岳乡)大(达县大树乡)赤区就建在这里。梁山(今梁平县)中心县委机关最早设在虎城镇砂石村水井湾,辖达县、开江、大竹、宣汉、万源等县。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也诞生于此地。
【邓平寿个人小档案】
邓平寿,男,汉族,1955年12月17日出生于梁平县原虎城乡上丰村。初始学历初中毕业,后续学历中专毕业。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参加革命工作。邓平寿先后任虎城区波漩乡团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主任,波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虎城区楚家乡乡长、党委书记,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任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虎城镇党委书记。2007年2月1日病逝于工作岗位。
公仆楷模邓平寿去世后,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道德模范、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入选2007人物中国,其先进事迹由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学校、私人企业主、子女、重庆市记者等各方面的代表组成报告团在梁平县、重庆市、全国巡回演讲,其先进事迹先后在县、市、中央各大媒体和报刊广为传播,其先进事迹还将被拍成话剧、电影、电视连续剧公映。
【虎城教育掠影】
普教工作:集资建校高潮不断,80年代中期,全区29所村小被改建,校校实现了“一无十有”大目标;1988年,波漩乡在全县第一个实现乡中心小学和乡初中分设;1992—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全镇学校格局大调整,“一合两分三迁校”,在全县率先建立统一的镇初中;1997年——2006年,全镇学校重新规划为“五校一园、一心两翼、四点八面”,并全部完成改建或新建任务。虎城教办在县教委目标考评中连续十年获得一等奖。
成教工作:农村教师家属扶贫致富先进经验被推向全县、全省、全国;农科教综合改革经验在四川省川东片区会上交流;虎城镇成人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电化教育成人示范学校”;虎城镇成人学校荣获教育部“中华扫盲奖”,并被市教委确认为“重庆市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虎城镇成人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重新选址新建的独立的镇成人学校。
幼教工作:虎城镇教办被万县市教委表彰为“八五”期间幼儿教育先进集体;年年考核获县第一名。1998年新建成独立的虎城镇中心幼儿园。
虎城镇政府先后被表彰为万县地区集资办学先进单位、四川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重庆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重庆市电化教育综合实验镇、梁平县“两基”工作先进镇、示范镇;连续10年在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荣获一等奖。
【邓平寿和虎城教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对村小“一无两有”的目标要求,虎城区掀起如火如荼的村小集资建校高潮。在没有县级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全区积极动员,积极宣传,积极行动,29个行政村共集资43万多元,集劳数十万个,改造了全区所有村小,实现了“一无十有”大目标,即全区每所村小不但达到了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有木质课桌凳”的“一无两有”的要求,而且达到了校校有厨房、有厕所、有教师寝室、有操场、有旗台旗杆、有篮球场、有花台、有围墙校门。扎实 2 的工作,显著的成绩,使虎城区及所辖虎城、波漩、楚家三个乡都走上了万县地区行署表彰的集资建校先进单位的领奖台。
集资建校期间,虎城乡、楚家乡的动作快,波漩乡的动作慢。虎城区公所的领导找到时任波漩乡乡长的邓平寿谈话,希望邓平寿作为乡政府一把手,能够把波漩乡的集资建校工作抓起来,跟上全区的步子。
随后,邓平寿先是组织人员对波漩乡集资建校动作慢的原因进行广泛调查,然后带领波漩乡集资建校工作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到虎城、楚家两个乡学习先进经验,再在波漩乡通过领导小组会议、村干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进行宣传动员,最后形成了波漩乡集资建校的目标任务、工作步骤、时间安排等意见。细致的工作、科学的宣传,使波漩乡集资建校工作也快速行动了起来,并按时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区公所的领导竖起大拇指夸奖邓平寿,说邓平寿干工作踏实认真、雷厉风行。
从此以后,虎城区教育一年一个新举措,一年一个新成绩。
1988年,在邓平寿的领导下,波漩乡新建了波漩乡初中,在全县第一个实现了小学和初中的分设。
1989年11月至1992年11月,邓平寿调任楚家乡乡长、书记。任职期间,邓平寿结合波漩、楚家两个乡原来集资办学的经验,通过全乡集资,又把靠乡政府的、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楚家村小的规模扩大,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准备在楚家乡实行小学和初中的分设。
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的时候,邓平寿调任虎城镇镇长。这时的邓平寿又有了新的、更大胆的思考:行政体制变了,为了更好的管理,为了调整、整合和优化全镇教育资源,是不是可以借虎城乡实行小学初中分设的时机,把虎波漩、楚家两个乡的初中合并到一起,集中在虎城建一所镇初中?这个想法在当时的镇政府和县教委两个层面上还存在着意见分歧,持反对意见的同志说:“全县还没有哪一个镇乡这样搞,最好求稳,看一看再说。”“原来搞波漩乡小学和初中分设时还不是没有先例,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 3 符合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的。要发展就要改革。”邓平寿说。随即,邓平寿查阅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组织人员在人民群众和教育系统中开展调研,论证全镇建一所镇初级中学的可行性。经过半年的努力,在1993年暑假完成了筹备工作,秋季开学时组建了虎城镇初级中学。5年后,虎城镇中成了全县镇乡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并一直保持着在全县的优势地位。
有了在波漩乡和楚家乡搞小学与初中分设以及在全镇集中建一所镇初级中学的成功经验,邓平寿抓教育、管教育的思想更加成熟了、思路更开阔了。完成了镇中的组建后,邓平寿又积极着手组织人员调研和规划全镇学校的建设。
截止1999年上半年,全镇镇属学校完成了规划和建设任务,全镇形成了“五校一园”的办学格局。即:虎城镇小、波漩完小、楚家完小、虎城镇中、虎城镇成人学校、虎城镇中心幼儿园。其中,虎城镇成人学校和虎城镇中心幼儿园都是重新选址新建的而且独立的,这在全县也是开先河的。
办学格局合理了,办学条件改善了,虎城教育是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有好成绩,年年有新经验。虎城教育自1996年起年年在县教委的目标考评中都是一等奖。
1999年暑假,虎城镇在全县率先完成村小布局调整,以虎委发[1999]48号《关于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现“一心、两翼、四点、八面”的总体目标。“一心”即做大做强中心校,“两翼”即完善两所完小,“四点”即新建或改建四所基点校,“八面” 即新建或改建八所村校,从而形成全镇“五校一园”、“ 四点八面”的学校布局新格局,掀起了新一轮的村小建设热潮。搞规划时,已是虎城镇党委书记的邓平寿从统筹安排到下村搞调查研究,从带领学校负责人深入村组规划到形成方案,他都尽可能亲自参加。就连工作人员加班工作时,由于天气炎热,是不是该多准备几把电扇,是不是该买点冰冻的西瓜,是不是该添一些蚊香,这些芝麻大的事儿他都一一考虑到了。
2001年,虎城府发(2001)24号《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对全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文件内容涉及:(1)校舍标准化。按照“一心、两翼、四点、八面”的布局调整规划,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本村(校点所在村)领头,联村共建”的办法,高标准地改造村小。改造的学校,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及围墙、校门、球场、水电等配套设施要一应俱全,所有房屋室外全部装饰,室内为水磨石地面,窗台线以下为瓷砖墙裙。(2)环境净美化。人际关系和谐,文明礼貌;校园干净整洁,无蛛网灰尘;门窗桌椅无破烂,阴阳沟畅通无污物积水;厕所定期消毒,垃圾定期清除。绿化:花草树木成行成形,搭配和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美化:实施123工程,建一个标准的旗台,制作两幅以上大型永久性标语,设立三个专栏(宣传栏、表扬栏、读报栏)。同时做到各类房屋定期安全检查,及时维修、粉刷、油漆。(3)管理规范化。规范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坚持驻村脱干、村干部、学校领导和教办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加强考核评比,坚持奖惩兑现,按照相应的考核方案,镇政府对村委会、教办对学校、学校对村小负责教师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评比,评比结果分别与职务任免、误工补助、考核、评职评优等挂钩。
在改造或新建村小的热潮中,邓平寿注重把着力点放到激发村社群众的办学热情上,坚持一年树一个典型,一年开一个现场会。现场会,不仅要求村社干部参加,还邀请毗邻镇乡(含四川达县的大树、南岳等乡)的领导光临指导,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小环境,充分调动了全镇干群特别是村两委参与学校布局调整的积极性。村小改造工作的热潮一浪更比一浪高,一幢幢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又一所村小旧貌换新颜。
学校越来越漂亮,可虎城镇政府的职工宿舍和办公楼,一直没有变,一直十分简陋。好几次,筹集到把政府大会议室搞一搞内部装潢的钱都被用去了补助建设学校。2002年,“两基”工作复查验收时,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 5 参事来虎城镇督导,她几乎走遍了虎城镇的所有学校,她更看到了镇政府简陋的办公条件,她激动而又充满感慨地说:“虎城是修学校不修‘衙门’哪。”
时至2006年,全镇村小全部改建或新建。在工作中,邓平寿总是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为教育办事,我们愿意。”在虎城多所村小的改造中,他前后主动捐资2000多元,为亲朋好友垫支1000多元;为村小建校筹资,他顶烈日、冒风雨、踏月夜,他说干嘴、走烂鞋、饿坏胃。村民在他的带动下,自愿掏出腰包,为教育慷慨解囊。
在新建砂石悟宿小学、聂家悟宿小学、桐子悟宿小学、陈家明德小学四所村小时,邓平寿为了争取到援助资金,多次亲自到县级有关部门去争取援助项目。援助单位来虎城考察前,村委会和学校的一切准备工作他都要亲自去检查到位没有,援助单位来虎城考察时,他每次都亲自到场,四所村小的新建共争取到100万元的援助资金。特别砂石悟宿小学配套工程援建工作进行时,邓平寿带着镇里的干部,带着猪肉、带着烧酒、带着蔬菜去慰问建设砂石村小配套工程的建筑工人,一到建筑工地,他就忙着给工人们递烟递水,做做这样、干干那样,边做边聊,问寒问暖,还反复嘱咐工人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有困难,一定要来找我们。”
为了给八林村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入园条件,邓平寿真可谓忧心如焚。2006年1月,邓平寿在虎城镇中心医院住院时把镇教育助理和幼儿园长叫去,研究新建八林村幼儿班的事。看着邓书记打着吊针,脸色苍白,镇教育助理再三跟他说:“邓书记,等您出院了我们再商量好不好?”“还再商量?你没看到幼儿班教室的破烂吗?你没看到孩子们上学有多难吗?不能再拖了。”虽然他的说话不像平时那么干脆、那么有力量,但依然饱含着他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和执著。结果,硬是就在医院里、就在他的病床前,敲定了重新选址新建八林村幼儿班的前期工作。出院以后,邓平寿在选址、规划建设规模、督促建筑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都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三个月后,崭新的八林村幼儿班建起了,八林村的群众和孩子们无不欢欣鼓舞。
邓平寿不但一直致力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还带头参加学习,提高和完善自我,还热情关注学校管理、学校安全、学生入学。虎城学校的结构、教师的工作、困难家庭的子女就读情况,在他的心里都装着一本明细帐。
1996年春,县委县府决定在虎城镇成人学校举办《现代乡村综合管理》首批村社干部中专班。时任镇长的邓平寿说:“中专班办在了家门口,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呀!”于是,邓平寿率先报了名,成为虎城第一个中专班的第一名学员。
有的同志劝邓平寿当个编外学员,买套教材,到时候考试就行了。但他坚持要当编内学员,坚持面授听课。他参加面授总是专心听讲,认真作笔记,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因公出差,没有参加面授,他就主动请老师补课,虚心求教。一次,他下村时胃病又犯了,疼痛难忍,同事们把他送进医院,医生叫他住院治疗,可第二天要上的是《乡村管理》,他早就想听听、学学,心中还有好多问题要向老师请教。于是他不顾医生劝阻,没等液输完,拔掉针头,就到教室听课。下午胃病再次复发,握笔的手颤抖不止,豆大的汗珠直往外渗,教师和学员都劝他休息,他谢绝了,直到听完课,才重新回到医院。学习期间,他写了50000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做完了22个16开的作业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平寿终于以14门课程总分1169分、科平83.5分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学业,成为虎城第一个中专班的一名优秀学员。他认真学习的态度也感动了同班其他学员,全镇53名学员都坚持完成了学业。
2004年6月连降暴雨,15日晚,楚家完小的一处堡坎出现了严重的险情,有两处堡坎垮塌。第二天接到楚家完小的报告后,邓平寿立即与镇长杨代述、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唐尚芬一起到现场察看,现场办公,落实排危方案,还叫来技术特别好的石匠张道祥到场商量,并表态在修堡坎的经费由镇里负担70﹪。当天下午,工人就开始修建。修建过程中,邓平寿经常打电话询问工程进展情况,再三叮嘱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经过一个暑假的奋战,完成了维修改造任务。
2006年暑假,虎城同全市一样也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秋季开学时,楚家完小校内原有的几口水井都没了水,师生的饮水问题成了燃眉之急,师生们忙了上课忙找水,忙了找水忙上课,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邓平寿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镇里的干部为学校送去了几十件纯净水,并决定重新寻找水源重新打井;然后赶到县里汇报情况,争取到资金后,又连夜赶回虎城。第二天一大早,他带领技术人员,冒着酷暑,翻过了好几座山头,找遍了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地方,终于在三湾塘勘察到了合适的打井地点。打井那几天里,邓平寿又先后去了五次,给工人们送水送烟,看到井里渗出了水,邓平寿连着几天绷着的脸终于有了笑容。学校和附近两个组的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怕干旱了。这甘甜的泉水就是邓平寿用脚一步步踩出来的啊!
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是邓平寿时常牵挂的问题。1998年9月的一天,邓平寿在河口村下村时看到一个孩子在田头捡稻子,他觉得奇怪,都开学很久了,怎么还在田里,就把孩子叫过来,问他怎么不去读书。孩子低着头,好久才开口。邓平寿就跟他去了家里,屋里面黑咕隆咚的,除了一张垫在石头上的木床,几只缺了口的碗,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原来这个孩子名叫王虎南,出生8个月父亲就死了,11岁时母亲又改嫁,孤苦伶仃的他只能和70多岁瘫痪在床的爷爷相依为命。王虎南的遭遇让邓平寿心痛,他当即就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为孩子缴齐了学杂费,然后回到镇里就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邓平寿含着热泪说:“都什么年代了!虎城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我们这些当干部的不心酸吗?不惭愧吗?路修得再多、蚕养得再好,娃娃没有文化,虎城还会是个穷窝子!”他当场拍板,由镇计生办、民政办、教办三个单位轮流负责解决王虎南家的一切困难,保证他读完初中和高中。
虎城到底还有多少像王虎南这样读不起书的娃娃,他们的前程可耽误不起啊!邓平寿当时就下定决心,今后的虎城,决不能让一个娃娃失学!第二年开学前,他谁也没有打招呼,一个人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挨家挨户寻找失学娃娃,背上肩上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胶鞋穿坏了一双又一双,一个月 8 下来,居然找到100多个。邓平寿当着家长的面扳起脸说:“娃娃没有学费我们政府管,以后有哪个敢不让娃娃上学的,莫怪我邓平寿翻脸!”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解决娃娃读书,就得大家都行动起来。由邓平寿发起和倡导,虎城有了自己的“希望工程”,从此,每年3月25日这天,全镇为“希望工程”捐一次款,希望工程的资金由镇里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底公示收支情况。每次捐款邓平寿总是带头捐,并且捐得最多。短短两年,“希望工程”就资助了272名学生!邓平寿笑得嘴都合不拢。从那以后,虎城镇的小学入学率每年都是100%,虎城再也没有一个失学儿童!
邓平寿为虎城教育永不满足的探索、永不停歇的追求感动着虎城人民。2007年2月1日,邓平寿的去世让虎城人民悲痛不已。
2月5日为邓平寿送行的那一天,泪雨纷飞,人群如潮。全镇师生从心底深处迸发出一声声呐喊:“邓书记,您为什么要走?我们的教育书记,您为什么不留?”
2月7日,在“百度帖吧”出现了一张帖子。帖子里这样写到:虎城人民的好书记——邓书记,您走好!今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那是虎城人民在怀念他们敬爱的邓书记。他们再也看不到邓书记那和蔼的笑容,再也听不到邓书记关切的问候了。每个人都在心底默默地对邓书记说:“邓书记,您一路走好!”署名是“您永远的学生——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