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安之行的心得
淮安之行的心得
12月19日,我们学校的全体党员来到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先后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淮安府署。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进一步地了解了周总理,了解了曾经养育周总理的那方水土。让我感触最多的是的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
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开阔的空间、整齐的树木和清澈的湖水让人心情舒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主馆和西花厅。在主馆里,通过丰富的图片、事物和电视显示屏,我了解了周总理辉煌的一生,知道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成为一个共产党人,成为了国务院的总理。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并且一直朝着理想不断前进。在成为总理之后,也是鞠躬尽瘁,为人民谋福利,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之于我们普通人,我觉得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周总理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细胞,都承担着一个小细胞的责任,看似微不足道却不可缺少。那怎样做好这个小细胞呢?我想,首先就是要不自轻,认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不可代替,然后,就是要学习周总理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尽自己的力量把工作做好,做到心安理得。
参观完周恩来纪念馆之后,我们来到周恩来故居,看到了他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他和另外两兄弟的读书房。房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三张桌椅,犹见他们当时读书的场景,也可见读书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不禁让给我联想到自己,读书之于我有些遥远了。网络的可视可听,有时让我更加迷恋它,而不能去读一本书,体味书中传递的情感和读书给人的心静的感觉。或许,快节奏的社会孕育了网络,网络能给人更多的选择,在信息传递方面,和传统的读书相比,它来的更快、更直接。但在顺应和享受快的同时,我也要提醒自己体会慢的艺术,多读书,把自己的眼睛从手机和电脑屏幕释放出来。
“读史使人明智”。现在想来,这句话其实也点出了人性的相同之处吧。正因为人性有相似,所以,前人的一些好的做法对于我们后人同样适用,并且精益求精,前人一些不好的做法提醒后人遇事不能这么做,另寻解决之道,从而有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次的参观活动不就是一个行走的“读史”过程吗?在行走的而过程中,我更了解了周总理和淮安,了解了一段历史,也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些背后蕴含的意义,让我有机会重新整理自己再出发!
第二篇:红安之行心得
红安之行的感想
为了纪念我国建设党90周年,十万学子进大别山,为了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单位组织全体人员于5月8日上午出发,到红安,麻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两天时间,我们参观了麻城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李先念纪念绾,董必武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绾,将军墓群;再到苏区名镇七里坪,沿途看黄麻起义经过地点,及红安革命史,参观了长胜街,列宁小学,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全国笫一家红军银行,工会旧址,红军中西药局等珍贵革命文物,革命先烈为追求理想,真理面对牺性的从容大度,老一辈们为了人类解放事业流血战斗,不怕牺牲的情景久久萦回在我脑海、、、、、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也是孕育将军的摇篮。红安(原名叫黄安)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同时也被誉为“将军城”)。这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孕育了两位共和国的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以及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诚汉、周世忠、谢富治等223位将军。徐向前、叶剑英、许世友、徐海东、陈赓、陈再道、刘华清等我军一代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我军历史上有五支红军部队在红安成立、重建和改编。
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革命斗争中,红安有14万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先后又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红安,一个山区小县,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这不仅是一个“中国之最”,而且也一个“世界之最”。
红安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这里先后被中宣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等。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来这里考察研究,被外宾称之为“山地游击战圣地”,红安是“一所没围墙的大学”。红安景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见证了红安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同时,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红安这块红色的土地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广大人民学习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场所;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必上的一课;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感受历史、陶冶情操的圣地。
第三篇:俄罗斯之行心得
合肥一中的又一次跨越
------随陈校长赴俄罗斯建立友好学校有感
合肥一中高二年级部 郑汉洲
合肥一中非常重视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好几个国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在陈校长的努力下,今年又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第80中学拟建立友好学校,这在安徽省是第一所。陈校长非常重视一线教师,一开始就确定要带一线教师参与,我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万分有幸,作为普通教师代表,陪同陈栋校长、朱律主任一道于2014年6月15日从合肥出发,去俄罗斯签订友好学校协议,5天行程(合肥~北京~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格勒~莫斯科~北京~合肥),朱主任安排的井然有序,一切都非常顺利。
这次俄罗斯之行,我得到了陈校长和朱主任的诸多关照和厚爱,感受颇多。
一、为一中有这样的好校长骄傲
一到火车站,陈校长就问及我会说几句俄语,当我说不会时,陈校长很风趣地说“要会说几句的,不然你就只能提箱子了,”并亲自教我一些日常用语的说法,到了莫斯科机场,校长亲自为我照相:“来,郑汉洲,第一次出国,在机场留个影”。作为普通老师,总认为校长高高在上,其实我们的校长非常平易近人,又是那么的体贴下属!在俄罗斯就餐时,陈校长很细致耐心教我吃西餐:有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子,将肉切成小块;用刀将面包切开,将奶油均匀地涂在面包上;在土豆条、茄子、西红柿上撒上食盐;面包不用切,直接拿着吃„„;到学校前,陈校长又叫我们穿上西装,打上领带,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到了学校,陈校长要求我们认真参观学习。在参观下诺夫哥罗德城市时,陈校长一边和对方学校老师用英语交流,一边又担当起我的“翻译”,看到校长的辛劳但一点不叫累的精神,我真是感动有加,特别是到了马马耶夫高地,陈校长很详尽地为我们讲解二战的历史,我受益匪浅又对校长佩服之至;回到莫斯科,陈校长带我们坐地铁、乘游轮,让我们感受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并不时和我说:“好好感受下,毕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不容易的。”
是的,能随同校长出国真的不容易,我为我们一中有这样一位好校长感到骄傲!
二、下诺夫哥罗德第80中学
下诺夫哥罗德第80中学在当地170所学校中排名第二,这所学校表面上并不起眼,没有豪华气派的大门,教学楼也比较陈旧,甚至没有塑胶跑道,但他的内涵却很深厚,他们的每间教室各具特色,像历史教室,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序排放着古老的熨斗、水壶、锤衣棒、草鞋、农具、织布机婴儿床等等;又像他们的艺术课,在老师简短的精讲之后,学生们通过抽签领取任务,各自当堂完成,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真正体现了生成教学,陈校长非常感兴趣,要求我们好好学习,一定要把我们的教育办成有特色,有成效。
下诺夫哥罗德第80中学的领导非常重视这次友好学校的建立,这是他们学校和亚洲地区建立的第一所友好学校,我们的到访,他们非常热情,校长亲自接、送到机场,安排专人陪同我们参观下诺夫哥罗德城市,参观学校的教室、食堂、图书馆、礼堂,我们感激万分。
三、下诺夫哥罗德城市
下诺夫哥罗德州是个首府城市,位于伏尔加河与其支流奥卡河的汇流处,是俄罗斯的机械工业中心、文化中心。西距莫斯科40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工发展迅速,成为苏联重武器库之一,1932年改名高尔基,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旧名。机械工业是主导,占工业产值的70%以上,产品有汽车、船舶、飞机、军工产品和机库等,石油加工、造纸和食品工业也很发达,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5条铁路交会点,伏尔加和奥卡河的重要河港,重要航空港,有多条油气管线从萨拉托夫天然气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通此。是高尔基的故乡,有高尔基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数十个研究所。
这是非常美丽的一座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爱国教育做得细、实,大街小巷有许多雕塑,城市有五所歌剧院,大小广场和公园旁都有纪念二战的大炮等军火设备展示,在他们的克里姆林宫外也同样有纪念英雄和烈士的长明火。
这个季节白天时间很长,晚上12点了,如同白天,早上2点多一点天有亮了,本来就有四个小时时差的我们有些不大适应,不过整体上气候很舒服,15度左右,阴雨只是在晚上和早上起床时出现,没影响到我们的参观和游览。当地人非常有礼貌,城市很干净,到处可以看到自由自在在地上悠闲的鸽子,不管是景点还是社区等地方,他们不怕人,没有人去伤害它们,一旦有人喂食,很快就会聚集很多鸽子,甚至小麻雀也来抢食,一旦抢到一块大食物,马上飞走,非常有意思,就是物价比我们要贵好多,入厕也是很方便或收费12~20卢布不等,酒店没有热水。
四、莫斯科:宛如一座在森林中建起的城市,绿化植被非常好。
下飞机进入莫斯科机场,在办理入境手续时,花费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才正式入境,俄罗斯人还是一副“老大哥”气势,丝毫没有先为外宾们办证服务的意识,待俄罗斯本土的人全部过境后才轮到我们这些老外。在莫斯科游览了红场、无名烈士墓,瞻仰了伟大的列宁同志,参观了克林姆林宫外部,普京的办公楼比部长们的办公楼小很多,参观了莫斯科地铁,地铁修的具有防战功能,可以抵御炮弹,最浅的也深达100米,参观了阿尔巴特大街,是一条最古老的文化商业大街,普希金与新婚妻子的雕像就坐落在这条大街上,对面是他们的故居,整条大街上充满了文化艺术商业气息。
当我们来到红场外围时,就看到瞻仰列宁同志的人群排着长长的队伍,瞻仰时间很短,从进去到出来也就5分钟不到。到列宁遗体前,我用中国的方式,深深三鞠躬,表达我对这位伟人的敬仰,列宁同志的遗体给人的感觉保存的非常好,静卧在水晶棺中,很安详。
无名烈士墓在克林姆林宫外边的亚历山大花园里,非常庄严,有士兵护卫,有不息的火焰,每2小时有一次换岗仪式,吸引无数游客在此停留观看。花园里有骑马的士兵巡逻,无名烈士墓位于克里姆林宫北墙外的亚里山大花园内,由深棕色花岗岩建成阶梯式平面建筑,陵墓的一角陈设着军旗和钢盔的青铜雕塑,庄严肃穆,寓意深长,陵墓前面有一个五角星的火炬,燃烧的火焰从建成起从未熄灭,象征烈士的英灵永远光照人间,在火光的映照下,镌刻的碑文激动胸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
在俄罗斯所到之处,不管是各种纪念广场还是在城堡里,只要有纪念先烈的地方,就有永不熄灭的火焰,每当看到这些,我都会被深深的感动着;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我们也参观了几座教堂,但是女士要用围巾将头包起来才可以入内,在很多旅游景点看到的服务人员都是中老年人,因为在俄罗斯,老年人退休金很少,生活不富裕,包括我们到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负责协导的人也大部分是中老年妇女。
我们还去了列宁山观景台,莫斯科大学坐落在附近,可以看到大学的正门,很漂亮的建筑,在莫斯科大学前,可以借助望眼镜一览莫斯科城市的全景,非常壮观气派!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到国外,又是合肥一中作为安徽省第一所中学与俄罗斯建立友好学校,这是一中的又一次跨越,感受很多,但水平有限,写的不好,望浏览的朋友多多谅解!
第四篇:莱州之行心得
莱州之行心得
----小门家中学赵红刚2012、12、6
2012年12月4日,星期二,我们小门家中学一线的教师全体出动,到莱州文峰中学和土山中学进行课堂教研学习。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我们便踏上征程,一路上既兴奋又烦恼,兴奋的是可以全面了解小组教学的课堂实录,有利于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烦恼的是天不亮,不能欣赏沿途风光,所谓“有得必有失”,说的可能就是这个理。
一到莱州,先去了文峰中学,后到了土山中学,最大的体会是:眼前豁然开朗,令人佩服,具体说来,如下:
一、校容校貌令人叫好。
一走进校园,便被两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所深深震撼着:绿树成荫,整洁的大理石地面,硕大的中国地图石雕,上书几个打字“祖国在我心中”,背面写着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中不难看出学校领导的匠心独运,也不难看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一个人只有先爱国,才能爱学校,才能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与强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树雄心、立壮志、从我做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宣传栏书写着学生的风采,书写着教师的风姿,校领导的风范。校容校貌的规划,真是不错,既大气,又不失真实,教育的本真是“育人”,你看,那面墙上赫然立着“弟子规”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思想教育应该常抓不懈,学生抬头就可看见圣人训,时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与修养,莱州两所学校的校容校貌建设各有特色,别出心裁,匠心独运,令人忍不住叫好。
二、卫生令人钦佩。
两所中学卫生都很好,尤其是文峰中学整个校园不见一粒纸屑,不见一块垃圾,且风起处也不见垃圾的影子,从中不难看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点子,卫生简直到了令人钦佩的地步,学校卫生是一所学校的脸面,也是学校管理的缩影,可见学校抓卫生时费力不少心血,干净、干净,真叫干净,简直一尘不染,卫生水平真是令人叫绝!
三、学生的字真叫绝。
在两所学校的走廊墙上,处处张贴者学生的作品,且有些字写得出类拔萃,堪称书法,一点不夸张地说,有些字拿来印成书法字帖也不为过,那字写得真叫绝,参观的教师都在唏嘘惊叹,级部孙主任感慨地说,回去我们也练字,没有好的写字态度,又怎能有好的学习态度?此话不虚,感叹之余,不禁对莱州教育的一丝不苟感到佩服!至今已有两天时间了,但一想起莱州之行,给广大教师最大的震撼我看莫过于莱州两所学校的漂亮的字,至今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久久难以忘怀......四、课堂小组教学令人咂舌。
一天时间,共听了5节课,不论哪一节课,学生的展示欲望都很强,而且学生课堂上就像一个个小演员,生、旦、净、末、丑,课堂被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谁说农村孩子比不上城里孩子,他们敢说,会说,会表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是演员,看着张张幼稚、可爱、纯真的笑脸,在这样的课堂上课,简直就是享受教育,学生又怎能不爱学习呢?
一天时间倏忽而过,莱州的校容校貌,莱州的卫生,莱州的课堂小组教学,莱州学生漂亮的字,都令人久久不能忘却,至今想来,令人感叹不已,令人感动不已,令人激动不已……回到学校后,激动的心情至今还不能平静,由此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坚决实行“课堂小组教学”,套用魏校长的话说“即使头破血流,也要推行小组教学”,行动起来吧,让“小组教学”在我校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实现校长课堂“大展示”的宏伟蓝图吧,到那时小门家中学的教育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令蓬莱教育熠熠生辉!
第五篇:敬老院之行心得
敬老院之行心得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来,我们有许许多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我们自己!那一夜,流星划过,我匆匆许了个愿:世界和平。今晨,没有流星,却唤醒了我心底处最深的那份感动……那天,我们踏上了前往大花岭敬老院的路程,把我们的爱和关怀分给那些需要关心的老人们。一路上的心情是兴奋、是激动……我们带着所有的热情,开始了今天的敬老院之行。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虽然在开心的和老人们交谈的过程中,听到他们的故事,感触很深,有心酸又有同情和欣慰。
他们的经历很坎坷,他们曾经的生活很困难,但是他们都熬过来了。现在孤寡的住在敬老院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心里最需要的还是关爱和温暖。
这次我是第一次去敬老院,在没出发之前我感到有点紧张,因为我怕我不知道怎么跟老人们沟通。不过在到达之后我就没了紧张的感觉,而是觉得很温馨。在敬老院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安详,没有外面的喧闹,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这里的风景很美,空气很清新,有一种家的感觉。我想这样也许是为了让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吧。到了敬老院后,我们准备了些节目来献给老人们,他们和乐于看我们表演,还有一些老人们性格开朗也和我们一起唱歌、表演,一切都是那么其乐融融。我们同时带上我们买来的水果分开去看望不同的老人。在和老人们聊天的时候,从老人们的笑容中可以看得出他们很高兴,而这些笑容将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和肯定,它让我们知道 我们做的一切是那么的有意义。
不走进老人们,不用心去体会他们,是很难真正体会到敬老爱老的内涵,只有当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老人们时,我们才知道敬老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该做些什么。也正是这时我们才真正了解到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心结。他们最缺乏的其实是精神生活上的安慰,我们的到来一定意义上使他们重新感受到家庭生活中的天伦之乐。年轻的心和年老的心在这里交汇,温馨如家的感觉把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许多,其实这些老人们的思想并不像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僵化保守。他们的生活阅历是我们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大半辈子辛辛苦苦为了家庭和社会操劳的那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老人们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他们就会很高兴,而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倾听就会让那些老人家不再觉得孤独,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 温暖。
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我认为应该是“满目青山夕照明”。台湾罗兰套用过一句西哲的话:这个世界没有老人会变得寒冷。我们接近老人更多是因为他们宽厚慈爱而不是出于责任义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愿老人们身 体健康,开心快乐。
新闻学院团委实践部
李诗雨
201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