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李树森事迹
推荐阅读: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李林森同志生于1969年,宣汉县红岭乡人,先后担任宣汉县三河乡副乡长、乡长,东林乡、五宝镇党委书记,宣汉县副县长,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于2006年11月担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年7月31日,年仅42岁的李林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李林森同志是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通过对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李林森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得知其感人事迹之后,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李源潮部长的批示是对李林森同志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认真领会,就是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持续热情和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的无限忠诚,这恰恰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1、学习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担任组织部长后,李林森便积极走访调研,定期履职巡查,掌握领导干部履职、班子运行和后备干部情况。在他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但为了万源发展,为了人民利益,仍然拼命工作,与全市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担当、承受压力,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他说了句:“我不是怕死,不怕取消我的职务,我是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惦记着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2、学习他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职业操守、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李林森同志自觉落实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关心爱护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干部,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注重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高度重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创造性地探索“四评村官”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敢于为埋头苦干的干部说话,将在位置偏远紫溪乡一干就是15年的党委书记王承兴选任为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在李林森同志任职期间,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
3、学习他清正廉洁、一生坦荡的高尚情操。廉洁奉公是李林森做人准则,始终对人民群众满怀深厚感情,经常用并不宽裕的工资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时,李林森几十块、三五百不等地捐赠或借给特别困难的群众,离开五宝镇时,李林森欠下了1.7万元债务,直到2年后才还清,当了几年党委书记不但没存下一分钱,反倒背一身债务。任组织部长后,肝移植手术的20万元中的15万元都是借的,而在一些的人眼中,组织部长是有权也不会差钱的。
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的、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源于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来自于群众,明白群众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不管是什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我们要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共塑当代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李林森,留给群众的是真切的不舍,是感激的泪水,是沉重的缅怀。像李林森这样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时时事事为了群众的人,群众总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使用QQ的人们,都把自己的签名改为“送行”“一路走好”;与李林森有过短信交流的人,仔细把他的短信保留下来;硬朗朗的川东汉子,提起李林森的名字泪落如雨;许多乡下种地的农民,张口便能说出李林森的手机号码。”这就是李林森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高度,这就是李林森用仅仅42岁的人生长度树立起来的人生高度,这也是他用共产党员应有的信仰树立起来的人生高度。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有着怎样的力量?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中写到: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李林森是有信仰的,他信仰的无疑是具有巨大力量的。
“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这就是李林森多年来一直秉持的操守,这也是用信仰支撑起来的操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林森“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他是洪水“冲出来”的干部,他是给老乡下跪、做到“不能让一个村民饿倒、冻倒!”的书记,他是怀揣仅有800块为父亲庆寿的孩子,他的工资大都给了有困难的人。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已不是条规的规定使他做到的,而是发自他内心信仰的内驱力让他几十年如一日如此。他用自己的行动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他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李林森深知“干部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要严把干部选任关”。他坚持“四重”标准: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并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因为坚持,他常常在穷乡僻壤中奔与走,真正做到深入、身入、心入基层。因为坚持,他敢于为优秀的基层干部呼与喊,敢于和不正之风斗争,切实做到了敢用、善用干部,敢管、善管干部。“公道正派”不是年终总结上自吹自擂的结语,是干群对他的真实评价。
李林森始终坚守共产党干部应有的信仰,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赤子之心,永葆先进。一直到生命燃尽的那一刻,也没消去他忠诚的本色。李林森为组工干部树立起了精神的丰碑,书写了行动的指南,展示了灵魂的高尚,人格的伟大,组工干部该景行景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用共产党员的应有的信仰树立起自己人生的高度。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三)有一种追求叫忠诚,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他也一往无前,燃尽生命铸就铮铮风骨。
近日,中组部号召学习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笔者读来感慨万千,李林森,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铮铮风骨而不倒,燃尽生命而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他为官一生做好的注脚。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所批示的:“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一要政治坚定。李林森对党无限忠诚,对党深深热爱,对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责任自觉担当,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作为组工干部,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党性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的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要公道正派。李林森一生坦荡,始终坚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凝聚起了老区建设事业的万千力量。组织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道正派”。学习李林森,组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公道正派,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从而为党的事业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和使用更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人才。其次不能感情用事,不囿于个人私情,不掺杂个人恩怨。再者不能盲从,要敢于坚持正义,顶住压力,不受心术不正者摆布,不被功名利禄驱使,不为亲情俗务羁绊;最后,还要做到不迁就,既要重用德才优秀的人,也要敢于调整不称职、有问题的干部。
三要真情为民。“灾害面前,共产党是群众最大的依靠!”“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红旗,要让群众看到红旗就看到了希望!”这是李林森生前领导五宝镇洪灾区抗灾救灾时常说的话。就是这位群众心目中的“救命书记”,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幅幅“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大红春联透出了灾区群众的喜悦心声。学习李林森,就要做到感情重心“下移”,把普通党员和干部当做亲人,谦虚谨慎、亲切随和,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打交道,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共同推动工作;要做到眼睛始终“向下”,多下基层,体恤百姓,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挂在心,时刻站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共产党员的真心换群众的真心、以共产党员的真情换群众的真情。
四要清正廉洁。作为组织部长,他“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新的形势下,面对干部群众的仰视,组织干部尤其要自筑“防火墙”,自设“高压线”,净化思想,清醒头脑,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自觉摒弃贪权之欲,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自律,管住小节、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争当清正廉洁的组工表率。
学习李林森,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四)读完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掩卷沉思,感触良多。可以说,这名基层组织部长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曾经火一样的存在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我们缅怀李林森,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和发扬他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工作作风。
要学习他爱群众、敬群众的群众观。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地位决定了干部的品味。一些干部把群众当做对立面,当做达成目的的手段,这种丑化、矮化群众的行为无形当中也丑化、矮化了自己。李林森不然,他将群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他喊出“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面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他流下男儿泪,并自掏腰包进行资助。不仅如此,他始终对群众保持一份敬畏,他深知群众欢迎什么、痛恨什么,坚持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做到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上任,也一个一个布包、一个纸箱离任。这种群众观,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群众最为乐见,干部最应树立。
要学习他讲公道、守廉洁的正义观。组织部长就是要公道正派,就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干部,这是他作为组织部长自觉坚持和追求的最高正义。为了这一正义的实现,他坚持凭德才用干部,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坚持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先后将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而且,他还坚持有所不为,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不搞裙带之风坚决、不搞亲亲疏疏,而是劝妹妹继续干好临时工,劝老部下接受安排到最边远的乡镇工作。这种正义观,以公道正派为表现,以廉洁自律为支撑,有血有肉、有破有立,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要学习他敢创新、会创新的创新观。老办法、老套路总有不管用、不够用的时候,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李林森深知这一点,他不满足当地组织工作现状,指出“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为此,他深入农村调研村级换届工作,创设了“四评村官”这一村官选拔方式,破解了村级组织缺带头人、带头人缺带动力的难题;亲自到高校开展引才工作,用特殊的政策和深切的诚意吸引人才,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不回避干部管理突出问题,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促进了干部德的提高。这种创新观,既突出了创新的主动性,也突出了创新的实效性,不同于被动落实和伪创新,非常值得提倡。
要学习他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工作表现。“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是李林森送给儿子的八字箴言,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面对工作的压力,他毫不退缩,豪言“来了,就干出个样!”。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坚强乐观,将工作当成治病最好的“药”,即使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也要像常人一样工作;即使卧床不起,也要把办公会开在家里。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这份豁达掩盖不了他的依恋和不舍,却袒露了他奋斗以后的安宁、尽责以后的平静。这种人生观,体现了他对苦难的蔑视,更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任何时候学会它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共产党员是先锋模范,组工干部是过硬队伍。从王彦生到尹汉强,再到李林森,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于共产党人的崇高无私,感动于组工干部的敬业奉献。让我们化感动为力量,用更加自觉的服务、更加严格的自律、更加主动的工作、更加积极的心态,来营造更多的感动!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五)有一种追求叫忠诚,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他也一往无前,燃尽生命铸就铮铮风骨。
近日,中组部号召学习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笔者读来感慨万千,李林森,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铮铮风骨而不倒,燃尽生命而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他为官一生做好的注脚。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所批示的:“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
一要政治坚定。李林森对党无限忠诚,对党深深热爱,对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责任自觉担当,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作为组工干部,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党性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的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要公道正派。李林森一生坦荡,始终坚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凝聚起了老区建设事业的万千力量。组织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道正派”。学习李林森,组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公道正派,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从而为党的事业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和使用更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人才。其次不能感情用事,不囿于个人私情,不掺杂个人恩怨。再者不能盲从,要敢于坚持正义,顶住压力,不受心术不正者摆布,不被功名利禄驱使,不为亲情俗务羁绊;最后,还要做到不迁就,既要重用德才优秀的人,也要敢于调整不称职、有问题的干部。
三要真情为民。“灾害面前,共产党是群众最大的依靠!”“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红旗,要让群众看到红旗就看到了希望!”这是李林森生前领导五宝镇洪灾区抗灾救灾时常说的话。就是这位群众心目中的“救命书记”,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幅幅“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大红春联透出了灾区群众的喜悦心声。学习李林森,就要做到感情重心“下移”,把普通党员和干部当做亲人,谦虚谨慎、亲切随和,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打交道,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共同推动工作;要做到眼睛始终“向下”,多下基层,体恤百姓,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挂在心,时刻站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共产党员的真心换群众的真心、以共产党员的真情换群众的真情。
四要清正廉洁。作为组织部长,他“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新的形势下,面对干部群众的仰视,组织干部尤其要自筑“防火墙”,自设“高压线”,净化思想,清醒头脑,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自觉摒弃贪权之欲,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自律,管住小节、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争当清正廉洁的组工表率。
学习李林森,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并列为“老三篇”,不仅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70年代有的人还能倒背如流。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三种精神,一种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种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种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这三种精神,在当年的延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都曾经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指南,发挥过无比巨大的作用。“为人民服务”又因其成为一种时尚风气而广为传播,至今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老墙上,仍可看到这五个大字。
在开展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今天,重温老三篇,首先给我的强烈感觉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老三篇”的基本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老三篇”的基本思想,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老三篇奏响的是一曲气壮山河、响彻云霄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重温老三篇,对于反腐倡廉,对于我们经受住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两大考验,有着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人民服务》是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上的讲演,熟悉而又亲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举国上下每天研读老三篇的情形。《为人民服务》,童年虽倒背如流却并未领会其中的深意,今天重读尽管背不全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当年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著,但其中的教诲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一切的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人民服务应牢记在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心中。如果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就丧失了根基,什么事都干不成。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今天的党、今天的人民政府其实也就是当年的“革命的队伍”的一部份,队伍的名称变了,“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宗旨没有变。作为共产党员、国税干部其实就是这支队伍的一分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这支队伍的形象,人民群众通过我们的表现了解党和政府,党的先进性也需要通过我们每一个党员辛勤工作来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举国上下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情况下,重温“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更要大力提倡“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用老三篇思想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我们更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我们是在为人民服务,所以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应当不怕麻烦,不辞辛苦,多为纳税人着想;因为我们是在为人民服务,所以困难面前不能退缩,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在为人民服务,有缺点时就不能怕别人批评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接受监督不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得人心,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支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第二篇:李树森老人生平简介
李树森老人生平简介
李树森,男,1936年农历11月8日生于辽宁省建平县黑水镇,2014年农历4月3日于家中病逝,享年79岁。李树森老人于1956年在建平县被服厂参加工作,195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一名普通职工做起,先后任建平县被服厂车间主任、厂长、书记等职务;1963年至1966年调任建平县车辆修配厂厂长;1966年至1968年任建平县刃具厂厂长;1968年至1986年任建平县橡胶厂厂长兼职书记;1986年至1996年任建平县政府招待所所长、书记;1996年年末光荣退休。
李树森老人一生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变革,历尽了人生的坎坎坷坷。他一生孝敬长辈、勤俭持家,和老伴一起辛苦养育了四个儿女,并将他们培养成才。他一辈子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爱岗敬业,亲近邻里,坦诚待友,关怀职工,达观开朗,深受同事、朋友和家族亲人的敬重。他的一生是辛勤劳动的一生,奋发向上的一生,更是值得亲友永远铭记和怀念的一生。
敬爱的李树森老人,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敬爱的李树森老人,您安息吧!
第三篇:学习王万森事迹[模版]
“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实施方案
为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万森的先进事迹,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争做新时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根据教育局工会《关于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的任务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按照学校确定的“办适合学生发展、适合教师发展、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创建“规范化、优质化、个性化,开放性、实验性、示范性”(“三化三性”)优质品牌学校为学校发展目标,以争做“事业型、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四型”)教师为教师发展目标,把培养一流教师放到突出位置,努力营造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目标措施
1、迅速行动,掀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王万森教授检讨书的深刻内涵。2016年4月1日,由崔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并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的《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的实施方案,部署了我镇小学今后的工作目标、思路,成立了《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的组织机构,崔校长的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情真意切,从我镇小学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充分体现了崔校长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按照教育局工会的部署,切实把《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当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镇小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把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精神上来,把王万森教授的先进事迹转化为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课堂改革、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
(1)突出个人自学,坚持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内驱力,要原汁原味学习王万森教授检讨书的内涵,结合个人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2)组织集体研学,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集体交流会、学习讨论会,谈心得、晒体会,相互启发激励,共同研讨提高,加深理解,领会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出一期《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学习宣传板报。学校组织开展一次“牢记王万森的事迹,争做四有好老师”学习体会交流会。
(3)做好学习活动。将学习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校开展的教师队伍建设“五项工程”(师德建设、观念更新、研修提升、名师培养、教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结合起来,努力办让“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
(4)营造浓厚学习舆论氛围。学校将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事迹材料,并通过宣传栏、板报、电子屏等平台,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氛围局面。
2、深入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明确职业定位。通过学习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的感悟、职业对比、研讨交流,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责任,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遵守师德规范法规化、常态化。组织全体教师重新签订规范教学行为承诺书和责任书,认真遵守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染,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收受学生、学生家长礼金礼品,不参加学生、学生家长安排的宴请和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不从事有偿补课,不以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做到令行禁止,自警自律,依法规范从教行为,坚守职业行为底线,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3)突出师德激励,开展“学王万森先进事迹、促教育兴旺”活动(即与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模范教师比境界、比追求、比作风、比奉献、比爱心,促进自身境界追求和师德水平的新提升)。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提升境界追求,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药山镇小学的发展、学生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书育人事业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组织举办一次学校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和“讲真情故事,做幸福教师”师德演讲活动。
(4)开展“双走入、两倾听”活动,积极践行爱心育人“七个一”要求。即通过组织教师“走入学生心灵,走入学生家庭”、“倾听学生心声、倾听家长呼声”,结合教师家访、校访、接访等形式,深入了解把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学习及生活状况,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大力倡导“爱而后教,以爱育爱”理念,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严慈相济,以爱育爱,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加强监督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设立教师身份、工作承诺,建立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媒体“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平台。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评、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严格执行各级关于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严格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对侵害学生的行为零容忍,对道德败坏的教师进行惩处。
3、深入实施“研修提升、名师培养”,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即每天读一篇文章,每月读一本教育专刊,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做到“四有”,即有一位自己崇拜、学习效仿的教育专家(名师);有一本铺垫自己专业理论素养的教育理论书籍;有一份指导、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高质量教育报刊;有一个经常浏览、掌握最新教育教学信息的教育网站,让“好读书,善思考,勤记录、勇实践”成为药山镇小学教师的良好习惯。
(2)加大教师培养人选、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定指标、压担子、“走出去,请进来”、高层次培训、论坛交流、赛课比武、课题研究等方式,为骨干教师搭建发展成长平台,创造成功成名机会,多出“名师”、快出“名师”。积极开展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促其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在全县教育系统内产生影响。结合“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四部八环”课堂改革、小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师培养人选、学科带头人等在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中的引领带动和帮扶指导作用。
(3)继续深化青年教师培养活动。通过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和校本研修、外出学习培训、论坛交流、汇报研讨课、“师徒结对”传帮带、“教坛新秀”评选教学模式会操作、教学课题会研究、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成熟。
4、开展“争做典型,争当好老师”活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1)引导广大教师按照好老师“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以自己的高尚师德和点滴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提高道德情操,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掌握扎实学识,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永怀仁爱之心,把真情、真心、真诚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2)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改进教育教学环境。(3)学校加大典型榜样宣传力度。开设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系列专题板报,营造“争做典型,争当好老师”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舆论氛围。
5、科学规范治校和民主人本管理并重,构建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教师绩效考核
(1)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切实做到以合法、科学、广大教师认可的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大校务公开力度,使学校重要工作、教职工关注、关心的事项置于教职工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开、明确、透明。
(2)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学校发展我建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和主人翁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3)根据岫岩县教育局的工作精神不引领,我校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贯彻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考核导向激励作用。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贯彻《学习王万森事迹、争做一流教师》精神落实到位。
学习领会贯彻学习王万森教授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抓实抓好。为切实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实施,加强活动调度,并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活动健康深入开展。
2、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切实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本领的使命感紧迫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学习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精神,对于全面提升药山镇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求全体干部教师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精神上来,统一到岫岩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改变工作作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来,统一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切实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优秀的工作业绩来验证活动成效。
3、知行统一,重在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当德才兼备“四有”好老师。全体干部教师要把学习活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创建个性品牌学校结合起来,学做知行统一,自觉肩负起人民教师使命和社会责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而后教,以爱育爱”的爱心育人理念,练就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办让“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争当德才兼备的“四有”好老师。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6年4月1日------4月20日)
由方校长亲自组织教师学习王万森教授的先进事迹材料的动员活动,并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方案,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6年4月21日------10月30日)
1、开展学习王万森教授的“终点线上的失败者”检讨书,领会检讨书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
2、在学习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基础上,开展大讨论活动。
3、结合我校的实际,根据县教育局的关于教育教学精神,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2016年11月)
根据方案、目标、逐项自查评估,评选出我校表现突出的教师。第四阶段:上报阶段(2016年12月)将评选出学习优秀的教师上报到教育局工会。
学
校
工
作
目
标
-----学习王万森教授先进事迹
师德首先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各项要求。对教师来说,就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学习山东师范学院王万森教授的先进事迹,王教授说; “看错课程表绝非偶然。正是在细节上酿成大错,才可以看出一个教员的工作任性上存在的隐患,往往是细节上暴露的问题”。深知王教授他热爱教育、孜孜以求的敬业、脚踏实地、锐意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学习左老师是的先进事迹,我拟定了自己个人师德发展的目标:
一、我的学习体会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因此,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以左老师为榜样,爱岗敬业,以高尚的师德铸师魂,争做具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做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师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名教师。
2、用爱浇灌学生
王万森教授说得好,“退休前上课尚能中规中矩,反倒在退休之后旷课了。这一错误让我羞愧难当,无可弥补”“上课是每教师的天职”,这句话说得多么好!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如果教师耐心地开导、帮助一名差生学习,及时鼓励他,让他增强自信心,那他可能由差生转化成一名优生。所以,教师爱学生就是相信、信任学生,用爱的火花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这真正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
3、不断学习,使自己加速成长和发展
不断学习是作为教师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式最重要的,就像王万森教授一样,他的每门课、每堂课都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教学工作的运转要求每个环节自学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需要的识在进步,所以,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也再不断地提高。因此,今后我要在教学上努力向着符合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学到教学中。我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那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我的目标
1、加强师德的建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树立崇高的师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也呼唤着师德。弘扬师德、弘扬正气,对教师来说,就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爱学生才可能真正爱这份事业,也只有爱上这份事业才会时刻不断提醒自己注意和提高师德修养。
2、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适应能力,促使自己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课改中涉及的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要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要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以学生个人发展作为自己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不歧视、不厌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特困生、单亲生和问题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我所努力的目标是:使我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具体的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学会学习是教师终身教育观念形成与实现的保证。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之余我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有选择地读好基本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用好教育教学资源。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
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务必不断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加深学科专业知识,并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认真备好和上好每一堂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也不假。每一堂精彩的课,往往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每一堂成功的课背后,都隐藏着教者无数次的揣摩与思考。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关键。要想学生学得好老师就要先付出,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每一堂课,我们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个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堂课。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上出一堂成功的课,在课后还要积极的反思与总结,在缺陷中找出自己进步的方法。
4、认真做好总结与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整体中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细致地做好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是成功教育者必须完成的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通过反思,达到积累经验,升华思想,改进教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像王万森教授那样,自学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把上课作为铁的纪律,雷打不动地要求自己,这是教师的职业和义务,也是教员的光荣。
第四篇:陈乔森事迹
陈乔森事迹
雷州市附城镇的城东村是“雷州才子”陈乔森的故居是有名的亭榕宅,经过百来年的风雨他的样貌依然还在。陈乔森的别墅系建于光绪初年(1875年),雷州朋友何雨亭用四年时间通过卖画得来的钱帮助修建的。宅中有稷耜庐、舒啸亭、倦适草堂、略彴桥等亭楼池沼。园内山水相衬,林掩亭映,古榕奇石,相缀相拥,花卉缤纷。是他读书、为学、教书、会友、待客和休息之所,常常为文人墨客所向往。只可惜此园被毁于民国初年。
文化名人】清代雷州才子陈乔森(雷阳书院院长)岭南才子陈乔森
陈乔森(1832 1905)字木公、一字一山,又号逸山、颐山,广东遂溪人。后定居雷州城。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户部主事。后辞官从教,执掌雷阳书院,桃李满天下。十八岁始折节读书,性磊落,工诗。善山水仿道济,有粗头乱服、苍莽自喜之致,亦工芦蟹。同治十年(1871)重九节在都门与周寿昌、张之洞、李慈铭等九人宴集慈仁寺毗庐阁,乔森为之图。李慈铭尝乞“湖塘村居图”称其画极细密,用墨尤佳。又乞画“玉河秋泛图”,既而归里,有“猎归纵饮图”。主讲雷阳书院30年,辟一园,有古榕奇石,榜曰“亭榕”。著有“亭榕 诗抄”“海客诗抄”。(《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1022页)
雷阳书院院长陈乔森 ——校史长河中的名师风范
(一)青年时代的陈乔森矢志科场,却未能金榜题名。陈乔森“少即聪颖不凡”[3],只可惜出身寒微,无钱读书,但他经常到书院偷听、偷看老师教读,旋即便能背诵。族人陈丽秋于咸丰三年(1853年)高中进士,荣归故里,见陈乔森聪明而有智慧,目光若电,便助资他入学读书。由于勤学苦读,博闻强记,陈乔森于咸丰六年(1856年)参加应府试,被录为应院试的生员[4]。第二年,陈乔森参加院试,以《拟潘岳秋兴赋》为题作文,措辞古雅,结构完整,使当时来雷州的主考官广东学政(教育行政长官)殷寿彭惊咤不已,视为殊才,之后殷寿彭又以《拟柳子厚乞巧文》为题,命陈乔森即席作文。陈乔森挥毫立就,洋洋千言,令主考官十分满意。即时名声大噪,一日传遍整个府城[5]。咸丰十年(1860年),陈乔森再度被选为拔贡生[6],准于保送参加第二年的乡试[7]。咸丰十一年(1861年),陈乔森中乡试,即中举人,是年28岁,可谓年少得志。于是,陈乔森在同治元年(1862年)、同治四年春(1865年)、同治六年(1867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会试[8],结果都名落孙山。屡不得志,意兴索然的陈乔森常常寄牢骚于杯酒之中。期间,他在北京所居住的雷阳会馆,慕名登门拜访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陈乔森在京的唯一官职为户部主事。光绪六年(1875年),他入京供职不够一年,因母亲病危,第二年便返回故里,之后不再入京任职了,而是颐志林泉,主讲雷阳书院三十多年,培养人才,为古代湛江基础教育做出重要贡献,常为后人倍加推崇,褒扬不断。
(二)雷阳书院在古代湛江地区属创建较晚的一所书院[9],系雷州知府朱敬衡于崇祯九年(1636年)创建的。书院经费一般由雷州府出,也有富商、官人捐赠。明 末的书院成为变相的官学,即官办的性质[10]。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雷阳书院得以发展壮大。书院历经明清两朝的雷州知府孔衍珻、叶思华、黄铮、王文苑、高泽履、李珏、杨长林、陸维垣、五泰、宗圣垣、伍斯琳、黄儒铨等人的致力修建、或重建、扩建,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另外,雷阳书院的发展与社会声望也得益于洪泮洙、陈璸、陈昌齐、蔡宠、符国球、杨鱣、陈宗绪、王居敬、卓赓濂、陈乔森、陈锺璋、罗鼎、陈鸿年等一批乡贤学者在书院的主讲和主持工作,把书院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三雷州地区(海康、遂溪、徐闻三县)培养人才的摇篮,成为古代湛江地区传播先进文化和进步思想的中心。
陈乔森接手雷阳书院的工作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一方面,他在京城、羊城和雷城的民间声誉早已鹤起,另一方面,他的才华学识和社会地位,使得由他来出任书院院长(山长)一职是众望所归。在他任院长期间,领导得力,教育、教学有方,书院发展较快,有许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首先,他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从他为书院书写的楹联可见一斑。挂在书院门口的一付对联为:“士气云蒸,伫听雷声从此起;文澜海涌,行看湖水一时平”。意思是说,书院的学生众多,必将有考取功名、金榜题名者,会震动雷州大地。并根据苏轼诗句“西湖平,状元生”之语,进一步表示对莘莘学子寄予的信心和殷切的期望。挂在书院的教学楼仰止楼的一付对联为:“月映楼台双塔迥;风清桃李百花香”。挂在书院另间教室的一付门联是:“守道重醇儒,经师人师,文远宏开钦北斗;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士风不变式南邦”。从三副对联中,可见陈乔森对书院的办学定位和对培养学生的要求与目标。后来,在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书院改制,变成雷州中学堂,陈乔森仍当总教习,其思想也是与时俱进,对待新事物应付自如,对待办新式学堂驾驭得了,并且头脑清醒,并对他的好友张之洞提出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思想较为领会,不像他的老前辈顽固不化。此时,他又书写了一对新联挂在门口:“雷厉风行,春夏秋冬官,有猷有为都非异学;阳开阴合,东西南北圣,此心此理俨若同堂。”此联的大意是承认书院改为学堂后新增开的学科不是异端之学,并认为不管何方贤圣,其心与理都有相同之处。以此来表达他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认识和对新事物的理解,即主张在教学中打破常规,中西兼收并蓄,反映了他对当时教育的见解。光绪十五年(1890年),陈乔森偕同当地官绅商订立了院规,刊于石上,既用来激励学子,又以示后人。其中一段写道:“毋荒而嬉,毋诡而随。正其志气,束以威仪。今有大贤学为尔师,乃念教养,如拯溺饥。晷可以继,园何为窥,俾用鼓箧,免尔断薤作宾王,家异日渐,远抱追求,志亦视其时,弦诵羽签,春秋勉之。”[11]这正是陈乔森所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把读书和行为修养并重,立志与做学问道艺和适应科举要求兼顾。
其次,陈乔森会同知府等人制定了学生的奖励制度。一是规定内课生员[12]成绩在前十名者,加奖由雷州府捐出的经费。二是山长月课生童[13]第一名拟奖钱一千文;第二名至第五名拟各奖钱六百文;第六名至第十名拟各奖钱三百文。三是在原基础上,增加生员十名,每逢乡试,都给予资助。四是筹备银一千三百两,存入钱庄,取每年利息的一分,共一百五十六两作为经古(长久)奖赏。共分为四类:第一类经古上取生员第一名,拟奖钱一两四钱,第二名至第四名,拟各奖银一两;第二类经古上取生员第一名至第六名,拟各奖银五钱五分;第三类经古上取生童第一名,拟奖银一两二钱,第二名至第三名,拟各奖银八钱;第四类经古上取童生第一名至第五名,拟各奖银五钱。除奖励之外,还规定了学生纪律制度,包括旷课、事假等事项的处理条例[14]。奖励制度的实行,不仅在学生 当中形成了竞争机制,而且刺激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赏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再次,陈乔森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他执教书院期间,所教授的课程十分受学子们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启发学子们的思考。对学子们的提问,一般问题则随问随答,对义理较深且复杂的问题,他就指导学子对问题要多思考,读书时特别要做好笔记,并且列出书目,要求学子注意阅读哪些章节,注意解决哪些问题。学子按他的指点,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常跟同事讲,学生做学问,老师是包办不了的。他对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个性都了如指掌。因此,他强调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所有的学生不能一个样地教育。由于他的教育有方,培养出来的学生青出于蓝,先后中式举人、进士的为数不少。
最后,陈乔森还知人善用,大胆启用青年人到讲席位置上来。光绪中期以后,书院教师青黄不接,老者凋零,年青的新生力量跟不上来。作为主持书院工作的陈乔森大胆破除论资排辈的旧俗,努力培养后学,扶持青年人,让他们尽量担任重担。光绪末年,职员宋鑫(1870~1928)从广雅书院毕业后,返回母校雷州中学堂,在陈乔森手下当职员。当学生知道陈乔森准备启用宋鑫到讲席位置上来时,纷纷反对,一时议论哗然,说广雅书院与雷阳书院学生水平相当,怎么能当我们的老师呢?陈乔森知道后,耐心地做学生工作,说“宋鑫是我的学生,学识、能力我了解,你们水平如何,我也了解;我深信他能担任教席一职已绰绰有余,不会辜负众望的。古语说„曾经沧海难为水‟,诸君还未经„沧海‟,又怎么知难为其„水‟?”学生听后语噻。后来,学生听过宋鑫讲的课,都被宋鑫的学识才华和生动的讲课所折服,再也不反对了。
陈乔森时代的雷阳书院,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书院的一个缩影,在借鉴其它书院学规、教学的基础上,也形成自己的特点:一是雷阳书院是当时雷州半岛教育活动中心,又是著名学者研究学术的胜地,融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机关。当时的雷州府城就是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天南重地”之称。雷阳书院理所当然担当着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陈乔森本身就是一位知名度较高的学者,加上他自己修建了一座与雷州西湖可媲美的园林式别墅“亭榕宅”[15],省内外疆吏慕名过访的人无数。如广东巡抚许振祎、钱塘提学汪鸣銮、昆明提督马维祺、户部主事海南才子潘存等。于是,雷阳书院无形中成为探讨学术的中心了。二是雷阳书院内部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之间感情浓厚,很多学生是慕名而来求学的。雷阳书院正是有陈乔森这样的名师主讲下,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书院的名誉愈办愈好。
(三)陈乔森博学多才,在教学之余,笔耕不缀,诗、书、画也有较高的造诣,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常被行家称赞,在岭南颇有影响,正是“千年翰墨,香溢岭南”。
陈乔森喜欢写诗,也善于词赋,尤其是题画诗有名。如他题山水画的一首诗是:“东去长江何处滨,江南江北阅冬春。自从淘尽英雄后,云影天光不见人。”另一首题蟹诗是:“白酒黄花节,清秋明月天。无钱买此蟹,画出亦垂涎。”题在梅花一幅画的诗是:“梅花与我神无忤,我见梅花意也消。虽已盛开仍简淡,香中留得古枝条。”他这样的题画诗还有无数。在他赶考的十年间,不仅游览了山川美景,而且结交了大江南北的无数好朋友,以诗铭志或以诗馈赠朋友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他的《游庐山》诗六首,张之洞称誉为“自欧苏以后,无此佳作”。他一生写了数以千计的诗,单是写给海南朋友潘存的诗就有百首之多。潘存惜其珍贵,便集成一册,起名为《海客诗偶存》。可是,陈乔森不大爱惜自己的作品,随作随丢。他的学生宋鑫要求他结集出书,他一笑了之:“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917年,宋鑫几经周折,才把陈乔森的诗文以及晚年的画等汇集成《海客诗杂存》五卷和《亭榕宅诗抄》出版,得以流行于世,但这只占陈乔森生平作品的十分之一、二。
陈乔森为人胸怀坦荡,所作的楹联大多豪气冲天,措词不凡,工整有致。清代雷州的名胜古迹的楹联多出自于高层学者、士大夫之手。当推陈昌齐、陈乔森所撰的楹联在雷州联苑中影响较大。陈乔森为寺庙、风景区、书院、米店、书画店、朋友、村民等所撰写的楹联数以百计。如他题给湖光岩楞严寺山门的楹联是:洞口留仙眼石榻;门前送客步云梯。他给雷城天成米店的题联是:天地为炉,铸出几多贤圣;成周发粟,救活无数生灵。此联以周成王时周公发粟的善举,颂扬了天成米店。后人读了无不叹为观止。
陈乔森的书法一流,书学禇体而风骨凌厉,瘦骨通神,精工有致。他往往把书法与题联融为一体,因书为联或以联为书,两者相得益彰。求字求联的人门庭若市。他的手迹墨宝遍存于民间,现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书就有四幅之多。湛江市、雷州市博物馆均有收藏。《中国书法家辞典》中对他的书法及生平均有记载。
陈乔森的绘画艺术达到了较高境界。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载:“十八岁始折读书,性磊落,工诗,善山水仿道济,……亦工芦蟹。”陈乔森师法道济[16],故有“粗头乱服,苍莽自喜”之致。即运用写意的笔法,笔墨洒脱自如,风格泼辣奔放,借物咏志,表现出内心的各种茅盾和牢骚。相传他作水墨画,先把水墨泼洒到纸上,然后随其成的韵致而绘成作品。他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作的《芦蟹图》,就是用手指泼墨后所作。只见画中的芦苇下面,五只爬行的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陈乔森生性喜欢吃蟹、以蟹应酬、以蟹佐酒,更爱画蟹。难怪他画的《芦蟹图》有如此娴熟的技巧。陈乔森不仅画蟹、山水,还画人物、花鸟等,题材十分广泛。同治十年(1871年)重九,他在京城与周寿昌、张之洞、李慈铭等九人宴集于慈仁寺毗卢阁。李慈铭向陈乔森乞请画《湖塘村居图》和《玉河秋泛图》。李慈铭称其画极细密,用墨尤佳。总之,陈乔森的画艺术造诣深厚,师承了我国文人画的艺术传统,重视诗文书法的修养,将诗、书、印集于画中,相互辉映,浑然一体,运用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相当多,仅雷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书画就有四十多幅,如常见到的有《猎归纵饮图》、《游庐山图》、《擎雷山人拄扙图》、《梅花树下老比丘小照》、《魁斗星君小像》、《梅、松、菊、竹》四屏条画等等。
(四)陈乔森的朋友众多,社会资源丰富。陈乔森在10年赶考的生涯中,从雷州城到羊城,从羊城到京城,渡长江,跨黄河,下余抗,走徽赣湘楚,沿途游览了江河山川,名胜古刹,同时,也结识了一帮官僚、士大夫,结识了一帮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煮酒论画,或以书画会友,陈乔森每到一处都得到热情的款待。跟他关系比较密切的有:
张之洞(1837—1909),河北南皮人,洋务派运动倡导者之一,近代教育家,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创办过广东水陆师学堂、广雅书院、矿务局、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等许多实业。注重教育,对清末教育有很大影响。1903年强调首重师范,并另拟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教习各章程。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在翰林院主持工作期间,跟陈乔森交上朋友。之后,两人交往甚 密。陈乔森认为张之洞是一个“深心鉴古事,无意异今人,落落却难合,温温能自真”的好友。所以,陈乔森在《忆香涛》一诗中流露了“何时至尔侧,一洗别来尘”的深情厚意。张之洞督粤期间曾再三将其征至幕布下,但总是挽留不成。张之洞赠给陈乔森的楹联是“晚年欲学柳下惠;谈书重问济南生”[17]。据有关史料记载,张之洞修建了一座别墅林园,请陈乔森为其起名,乔森起名为“张公之洞”,一时传为佳话。雷阳书院的发展壮大和所取得的社会地位以及办学经费的筹集,与张之洞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光绪十二年(1887年),张之洞把雷阳书院同广州的广雅、粤秀、越华、羊城以及肇庆的端溪等书院列为广东六大书院,并把海安蔗糖税每年一千多元全部拔给雷阳,以充实书院经费及学生助学金,以后又每年添筹雷阳书院脯(干肉)二百金。张之洞还考虑到陈乔森这样有学问的人在雷阳书院教书的薪俸过于菲薄,就聘请他为广州黄埔水师学堂及潮州韩山书院当“教授”,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使他的生活过得更好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陈乔森的才华能有施展的舞台,使陈乔森安居乐教,更好致力于雷阳书院的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近代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诗人、金石学家。同治举人,曾两次为出使日本大臣的随员,以内阁中书用,任京师礼部顾问官,袁世凯顾问,任参政院参政。藏书和著述颇多。杨守敬与陈乔森相识于樊城,之后两人交情笃深,常有诗、书、画往来。陈乔森于1905年过世后,杨不胜哀痛,只因年迈体衰,不能到雷州为故友送别。然而,他决定手书百联,分赠乔森的生前好友,以所得书款全部捐出办理乔森的后事。杨守敬还应陈乔森临终之嘱,为他撰写了《陈乔森先生墓志铭并序》,对他的生平及贡献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还写了一副挽联:“到处登楼思子笃,者番已矣,吉往凶归,犹得不终好人手,五百年名世挺出,君固不死;襄时倒屣迎仲宣,何日忘之,年殊志比,早当入出老夫头,八千里知交零落,我独何堪”。
此外,陈乔森的好朋友还有:陕甘学政、广东巡抚、同治进士、江西奉新人士许振祎;海南才子、同治举人、户部额外主事、诗人、书法家潘存;广东惠阳人士、举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邓承修;清朝湘军将领、湖南衡阳人士彭玉麟;曾国藩曾手书一联 “读破牙签[18]三万轴;收取声名四十年”赠予陈乔森,以表达了他对陈乔森的钦佩和高度评价。
陈乔森在雷阳书院和雷州中学堂执教30余年,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培育桃李;视校如家,育智育才,造就栋梁,为雷州半岛培养数以千计人才,为古代湛江地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陈乔森以及陈乔森时代的雷阳书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他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当今的莘莘学子。
第五篇:学习吕清森
征文:
学习吕清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作者:风电分公司 王乐] 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像春风一样吹进了我们每个干部员工的心中,他为大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形象。特别是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贯彻到了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学习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我要以吕清森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胸怀全局、服务经济的大局意识,争创一流、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勤政敬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学先进、做先进,把送电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吕清森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要学习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因为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
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在奉献中得进步
吕清森同志时刻把百姓的利益刻在心中,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党员捐款捐物、做好事,吕清森的奉献意识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党旗增色添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摆在服务者的角度,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热忱为企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工作思维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通过优质的服务来体现送电人员的风貌。
三、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吕清森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要养成脚踏实的好品质
吕清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为国家、为人民踏实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一是要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二是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吕清森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看吕清森的进步前辈事迹结合自己写心得体会该怎样写最好
最佳答案: 为巡检一条长47公里的输电线路——红(红石)白(白山)线,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吕清森,在东北高寒山区原始密林中独行31年,并创始了“光照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巡线方法,发现供电隐患数千处,为国家减少损失达数千万元。7月7日《亮报》专辟第4版、5版讲述了吕清森在平凡岗位上不服凡的故事。
山路人生
吕清森的人生,泰半在路上。
这路,一条在脚下,走了31年;一条在空中,看了31年。
一路上他拘谨而沉默,偶尔答话时总是低着头,垂着眼睛,更显身形瘦小。但进了山,他顿时舒睁开来,带着黄挎包、绿水壶、东西袋,在密林覆盖、狭小陡峭的山道上走得飞快,全然不像50多岁的人。
盛夏的长白山余脉,山道沿途能看到体型硕大的蚂蚁蚊子和间或飘飞的蒲公英,这让他很高兴。若是到了冬天,积雪齐腰深,只能咬紧牙关在雪地里或滚或爬,树丛上扑簌簌掉落入怀的白雪便是最感情好的伙伴了。
常常这样走上几天,他也遇不上一个人。高寒山区,茫茫林海,危险而寂寞,但为了守护一条长47公里的输电线路——红(红石)白(白山)线,作为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检修班的一员,他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整整31年。
“干了巡线这个工作,就要包管不出变乱。”
进山前,路过村里义务护线员王立伍的家,这个家一直给吕清森留着门:“小吕子巡线有时候会下山来歇脚呢。”
最初没人想到,这一留,便留了几十年,推门而入的小吕子已成了老吕。
他巡检的红白线,全线路共179基铁塔,其中山地丘陵占99%,是曾被称为桦甸地域“线况最坏、导线最旧、线径最细、离地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六最”线路。线路主要供应以“神州第一金矿”为代表的冶矿业用电和附近几个村镇的居人民生活所使用的电,容不得一点闪失。谁愿意长期把这副担子挑在肩上?
更何况,20岁前,吕清森底子没有想过要一辈子干巡线这个工作。原本,他的梦想是当兵。
1979年,巡了一辈子线路的父亲吕明俊把自己的望远镜像发奖牌一样挂在吕清森脖子上。“父亲跟我说,你拿上这个望远镜,干了巡线这个工作,就要包管不出变乱。”
父切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吕清森想在一旁多陪陪,却总被父亲“撵”出去:“你的工作不能耽误,我干了一辈子还没干够呢!”其间,红白线停电检修,他再三拜托医生和家人后,在父亲的催促下出发去现场,可他并不理解父亲的话,“这工作又苦又累,还那么枯燥,怎么能干了一辈子还没干够呢?”
但他再也没机会向父亲提问了。
“1992年4月17日”,吕
清森说出这个日子时,有很长时间的停顿,“父亲走的那天,我还在线路上。”后来他一进家门就一头晕倒在父亲的遗像前。
父亲留给吕清森的最后一句话,还是让他好好巡线。
这47公里的线路,从此牵着他的魂。
吕清森慢慢理解了父亲对这份工作的不舍:“拿着望远镜,看护着线路,我感觉特别自豪,就仿佛在疆场上指挥一样。”他把杨靖宇将军曾战斗过的这片人烟稀疏的山林当成自己的阵地,把线路看成是自己的对手,“我和这条线路拼了30多年,已经摸清了它的脾性。这银线上流动的都是经济价值,看护好它是我的任务呀!”
他坚守着自己的任务和使命,从青年到中年。连续31年,红白线安全运行无变乱。
“别人看不出的毛病他能看出来,就有这股钻研的劲儿。”
下午,幼稚园放学,吕清森接了孙子回家,再帮家里做顿饭。晚上7点,新闻联播起头了,吕清森闭着眼睛当真听……现在,他的休息时间多半这样打发。
电视,大多只听不看,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巡线主要用眼睛看,有时候蹲在地上一看就是二十几分钟,眼睛特别累,所以日常平凡要让眼睛好好休息一下。”
熟识的人都说:“他就是对这工作„魔怔‟了。”
“魔怔”了的吕清森常常想着线路的问题就出神了,家里的大事小情固然指望不上他,妻子高秀凤却起根没有埋怨,他出门巡检时,她总是给他炒上一两把大豆,让他在不能抽烟的时候解馋。
高秀凤打心眼里佩服夫婿:“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他就能看出来,光听打雷的声,他就懂得是在哪一个方向;电灯闪几下,他就能说出哪一个地方有雷击。”
能作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吕清森凭的就是“有股钻研的劲儿”。
吕清森文化水平不高,刚参加工作时,甚至连字都认不全,还得师傅手把手地教。资料多了,生字也多了,他就让家人帮忙把资料内容用录音的体式格局转记下来,硬听硬背。
至今,他已记下了20多本工作笔记。这些因长期施用、边沿已经破损的笔记本上,有不少只有他自己才懂得意义的符号:“有些是用来替代不会写的字,有些则是为了方便记忆。”这个之外,这搭还记录了他发现的少脚钉、缺螺钉等缺陷以及他多年总结出的经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父亲和师傅们都这样教我。”
凭借经验和钻研,31年中,吕清森创始了“光照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巡线方法,发现供电隐患数千处,为国家减损资金达数千万元。
“光照巡线法,就是找到最合适的观测位置,在平视导线的角度,等太阳光直射导线的时候进行观察,这就像满山遍野给你打着探照灯一样,能够发现导线断股等日常平凡很难发现的缺陷。”徒弟翟信龙说。
红白线跨越高寒山区,地形复杂,巡线的路陡峭难走,还时时有碎绿色颜料色苔藓,“站都站不稳”,很容易滑倒摔伤。但为了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测导线状态,吕清森反复琢磨之后,形成了独特的“之字形走法”,各人巡线都用这种走法,速度更快了,效率更高了。
复杂 的地形还会影响到风向,继续往前影响到对跨越两山之间的低凹的导线的观测:早上和下午的风向不一样,观测行走的路径也不一样,早上要在导线左边,下午则要走在右边……
吕清森不啻自己琢磨,还带着各人一路琢磨,同事们都佩服这个“土专家”。依据多年实地巡线经验,他把红白线按地理环境、设备状态等分成九段区域,和班构成员一路交流每一区域的巡检环境,指望为更多的人提供参考。
“火车都提速了,咱的工作也得提速呀!怎么提速?不能光闷着头苦干,就得琢磨。”他不感觉自己是“魔怔”了,因为他已认定巡线是自己的神圣职责。要把自己的职责做好,不得全身心投入地去琢磨吗?
“人没有精神不行,多干点活累不死人,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
“194到195号间,有熊出没,注意安全。”
如工友们所说,吕清森沉默寡言,巡视日记上这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在5米内与野生黑熊正面遭遇的危险故事,少有人知。
儿子吕鹏却是懂得的。巡线归来,长时间没见着人的吕清森总是特别想跟儿子聊天。他想不出什么更有趣的故事,只好唠唠巡线途中的情形:夏天,草丛深处有俗称“野鸡脖子”的毒蛇;野猪会带着小猪仔过路,要屏住呼吸等它们过去;狼的毛色会随季节变化,不易发现,进山时得用“叫棍”敲击树干……
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密林里有一种叫做“草爬子”(学名“蜱”)的寄生虫,钻入人体后很难察觉,若不及时取出,严重时会因呼吸衰竭致死。
吕清森是当作故事讲的。小时候,吕鹏也是当故事听的,长大后才感觉心惊肉跳。
为了防密林中的虫蛇,一年四季,吕清森都穿着秋裤,纵然夏天最热的时候,纵然在家里。他说,如果在家里换上短裤凉快了,再穿秋裤上线路就吃不消那个热了。
有一次,他巡线时遇上山体滑坡,差点连命都丢了,回家时浑身都是伤,伤口狰狞吓人。
吕鹏忍不住和父亲谈了一次:“你也去年纪了,各人也都劝你换个稍微轻松点之处,不用那么累那么危险,不也是一样巡线吗?”
“不一样。”吕清森说。这条线路太艰苦,如果换上新手可能在几年内都很难适应。而他最熟悉这搭,夏天雷击、冬季覆冰,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变乱点,制止重复故障,包管客户安全可靠用电,减少国家损失。
他没想过自己会离开这条路,离开这山,“就算将来退休了,我还会经常回来看看的。”
他说,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做人讲诚信,工作卖力任,社会比奉献,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
31年,就是这股不能丢的精神头,使一个普通的电业工人,在山路人生中,创造了宝贵的价值。(周艳 张长浩 齐立强)
记者手记:伟大精神代代相传
吕清森,一位普通的线路工人,31年如一日,用心守护着吉林桦甸地域最荒僻、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送电线路。
最平凡的巡线岗位,做出不服凡的业绩。31年深深浅浅的脚印,铸就一种伟大 的精神。
这是一种执著坚韧的敬业精神。他默默承受着巡线路上的千辛万苦,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包管了红白线31年安全运行无变乱。
这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31年间,吕清森并非没有机会更换工作岗位,却总是主动选择这条最艰苦的线路,辛苦自己,幸福他人。对遇到困难的同事,他总是绝不犹豫地相助;对新入行的同事,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授艺。吕清森内心始终有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一种勤苦的钻研精神。吕清森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时刻不忘学习,当真阅读相关资料,详细记录各类数据,不断归纳总结,发现“光照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整套乐成的巡视方法。为了等光线角度,吕清森能够在一个地方一蹲就是一天;为了掌握线路受热变化环境,他烧坏了家里的铝勺,还把手烫出水泡;为了实验洋灰杆冻裂温度,他把电杆挖出数个小洞,把温度计放到里面……刻苦钻研精神成就了吕清森精湛的技艺,凡人难以发现的缺陷,吕清森一眼就能找到,成为各人心目中的巡线“神鹰”。
巡线脚步不啻,道路越走越宽。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吕清森所走的山林,大多地方原本也没有路,都是他巡线时踩出来的。31年过去了,吕清森仍在这条路上前行。这条路,还会有后来人继续走下去,因为这路上的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张莹)
全国电力企业掀起学习吕清森蓬勃发展
7月1日,国家电监会组织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召开吕清森进步前辈事迹宣传学习工作会议,印刷散发《在全国电力系统广泛开展向吕清森☆☆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电力系统要学习吕清森忠于党、忠于故国、忠于人民的责任意识;学习他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克难攻坚、细致严密的钻研精神。
《决定》要求,电力系统各单位要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吕清森☆☆的蓬勃发展;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吕清森☆☆学习的活动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电力系统干部要以吕清森☆☆为榜样,安身本职,积极进取,开拓立异,在岗位上立功立业。
此前,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已于6月29日印刷散发了《关于开展向吕清森☆☆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以开展向吕清森☆☆学习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三个建设”,在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中发挥员的前锋榜样作用;要把学习活动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员工自发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晋升“国家电网”品牌美誉度,增强公司软实力;要把学习活动同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统一路来,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三集五大”工作的今日看了用心守护着输电线路的普通线路工人吕清森的先进事迹,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触动了,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为他们长年的坚守所深深折服。
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更是显得如此的珍贵。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一份责任所在。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奉献!
从省送变电公司220KV线路上的一名检修工到现在110KV线路上普通的巡线工,我也长年和铁塔打交道,爬杆架线、翻山越岭更是家常便饭,因此更能体会吕清森们的艰辛。曾有个徒弟问我:师傅,你天天守着铁塔,重复着同样的一件事,你觉得自己的工作苦不苦?我当时说苦,但你习惯了就不觉得它苦了,甚至还能体会到甜。我知道对于当时刚入电力行www.xiexiebang.com业的徒儿来说,这些是比较难体会的。因为他还没真正融入到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爱上这个行业。巡线工的苦是肯定的,每天早出晚归,干到汗流浃背不说,饿肚子、迷路、被虫、蛇侵扰这都是必修课。夏天,犹如置身于烤炉;冬天,寒风灌顶犹如刀割。碰到偏远山区路途险峻、杂草茂盛难行的地段,山真的是用来爬的,砍出点通道,一寸一寸地前行,有时要走到尽在眼前的铁塔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徒弟也曾问我:有些杆塔我们每个月都去过,一次、两次走不到位又没什么,用望远镜看下也就好了,铁塔又不会倒。可我本文来自51找范文网内心知道只有每次走到铁塔脚下,仔细看看她的时候我才放心。对于徒儿们我多的是鼓励,我知道现在这帮年轻人有文化、有干劲,但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缺少的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份坚持。作为老师傅有责任以身作则引导好他们,我经常对徒儿们说,巡线就是个良心活,巡线的责任心最最重要,起码要对得起咱这点工资嘛。凡事先苦后甜嘛,当你每次登上山顶,旁边是你守护着铁塔,而脚下是一片片的村落,想想用自己的苦换来大家的光明,你的内心是何等的自豪。
其实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早已习惯,自然便不觉得是苦了。而苦对于我来说,08年抗冰雪的那次经历记忆尤为深刻。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灾导致四明山区电力线路倒杆、断线,全镇停电。我作为抗冰灾电力抢修突击队中的一员,紧急奔赴抗冰抢险的第一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35千伏大梨3869线、梁大3873线进行事故巡视。当时的确有着很多的困难,比如巡视线路及线路通道非常不熟,山区又大雪封山,能见度极低,且路滑难行。但说实话谁也顾不上这些,每个人身体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趁早发现事故点,及时为老区人民送去光明。尽管来前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电力车载着我们艰难地在盘山公路上一米一米缓慢地www.xiexiebang.com移动着,但就是这样最后还是打了滑,车轮飞快地空转着滑向悬崖。大家果断地弃车步行,一步一脚印,也不知滑到摔倒了几回。进入深山后看着远处倒伏的线路、杆塔,周围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和几十米的落差外什么都没有,更别说路了。大家只好在当地人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探路,手脚冻僵了,衣裤湿透了,内心焦急而脚底迟缓是我们当时的写照。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回到暂住地,很多同事累的饭也不吃倒头就睡,裹着又硬又冷的棉被睡得呼呼作响。而那会我的风湿性关节炎很不凑巧又发作了,整夜在床上辗转反侧,也不知道冻醒了的还是痛醒的。第二天穿上干后硬梆梆的工作服和同事们继续前行。
当时也不觉得苦,但事后想想这事倒是觉得有点苦了。但比比人家吕清森吧,突然感到很惭愧。我们这点苦又算的了什么呢,真的不算了什么了!一时的苦决不算苦,一世的苦才是真的苦;坚守一时真的不难,难的是需要你坚守一世。吕清森31年如一日,用心守护着吉林桦甸地区最偏僻、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送电线路。巡线常常需要走上几天,本文来自51找范文网他也遇不上一个人。高寒山区,茫茫林海,他时时走的是危险,走的是寂寞。他巡线的环境比我们恶劣何止几倍呀!可他一走就是整整31个春夏秋冬,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31年间,他没有更换轻松的岗位而选择主动留下;31年间,对于新入行的同事,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授艺,并带起自己的一支群众巡线队伍;31年间,他刻苦专研不断归纳总结,为了专研有时在一个地方一蹲就是一天,最终发明“采光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整套成功的巡视方法。这是多么一股强烈的责任心,一种多么怨无悔的奉献精神那!
同为从事了几十年巡视工作的巡线工,比起吕清森们我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同为巡线工,我们有
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这个行业,我们为自己是巡线工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31年过去了,吕清森仍在他的那条路上前行,以后肯定还会有后来人继续走下去,而我们同样会一代代地在自己的岗位路上走下去。因为我坚信在这些路上,吕清森们坚守的奉献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