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0: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第一篇: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莱西四中 封艳梅

大家好:

在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出示这节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收获和体会。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微课程”我早有所闻,只是自己对它没有太多关注。刚接触微课的时候,我也想当然的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录制一个微课,首先应该构建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框架。抓出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把这个难点的解决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使用。这里没有废话,直击问题的要害,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小这个特征是微课必备特征,小就容易接受,就使问题集中,就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而不宜疲劳。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而更复杂的是理解翻转课堂。如果说从字面上微课还可以勉强理解为微小的课的话,翻转课堂就是从字面来理解也觉得莫名其妙,课堂如何翻转?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消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消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真正意义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的支撑,课前学生通过电脑在网络学习微课。这种课堂模式需要老师学生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当今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使用电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还要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消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制作这节课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第二篇: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谈谈我对微课的理解,以及在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的收获

观田逸夫小学胡菊梅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老师的微课程专题,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很能启发老师们的思维。

在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微课收获和体会。“微课程”我早有所闻,只是自己对它没有太多关注。刚接触微课的时候,我也想当然的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录制一个微课,首先应该构建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框架。抓出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把这个难点的解决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使用。这里没有废话,直击问题的要害,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小这个特征是微课必备特征,小就容易接受,就使问题集中,就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而不宜疲劳。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第三篇:微课讲解与制作

微课

今天,非常有幸站在这里跟大家聊聊关于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其实,我也是一个学习者,因为在坐的部分老师在微课制作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方法,那我就带个头,简单讲讲自己对微课的一些认识。

1.“微课”概念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微课”作品组成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分钟左右,建议不超过10分钟。

“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

“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3.微课的类型

①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②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③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④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⑤其它类型。

通过刚才简单的讲解,相信各位老师对微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实,在我看来,微课制作最需要动脑筋的是对“微教案”和“微课件”的研究。“微教案”能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我们制作微课时所讲的内容都是根据对教案的理解而来,要反复的组织语言并不断修改,必须达到简洁、正确、易懂的要求。之所以我认为“微课件”也很费神,因为往往你的课件制作能力达不到你教案所要的要求,那时矛盾无奈的心理会让你觉得手足无措。所以,你若要制作微课,先得克服这两关。

4.微课制作方式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微视频的录制方式:

第一、数码设备摄录。教师可借助手机、IPad或专业摄像机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场景拍摄记录下来。这是最实在、最易操作的录制方式。这种录制方式的关键在于把数码设备定位好,能拍出画面不抖动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架或IPad架固定住数码设备,选取好拍摄画面,进行录制。

第二、电脑录屏软件内录。通过安装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绘声绘影等录屏软件),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比较适合注重逻辑推理演算过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一个人操作完成。网络上录屏软件很多,但往往找到操作简单的,录制效果却不好;而录制效果好的,操作使用起来能让人奔溃。但为了能让制作的微课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理应花时间去研究录制软件,熟能生巧是吧!

第三、IPad录屏软件内录。Ipad上的APP软件中也有许多带有录屏功能的软件。例如“Numberkiz”、“Explain Everying”,它们都是一款具有强大白板功能的软件,同时还能录制教师在屏幕上的演示、操作、讲解的内容及声音。制作简单快捷,容易上手,视频的生成速度也比较快。

第四、通过对现有微课的裁剪、合并,生成更具针对性、目标性的微课。我们在自己制作微课的同时,也会在网络上寻找可以利用的微课,但别人的微课内容也许只有一部分是你所需要的,或者你要将多个微课的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这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平常电脑上看电影的播放器就有裁剪合并的功能。譬如,QQ影音,操作非常简单快捷,效果也比较理想。

第五、PPT创建视频。很多老师都发现了PPT也可以创建视频,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讲解速度,对幻灯片排练计时,从而生成视频。就个人而言,我一直都觉得用PPT创建视频制作微课的方式比较麻烦,因为它不像之前几种方式,可以将画面和音频同步生成,PPT创建视频只是生成画面,但音频还需你自己单独插入,所花的功夫就比较多。

这些就是我现阶段接触较多的微课制作方式,各有各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课的内容而选取较好的制作方式。

最后我想说,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Youku、Tudou等)一样,我相信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第四篇:“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20条)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

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 〉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

微课程是什么?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20条体会:

1.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

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3.设计很重要,牢记“少就是多”

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把设计、课件考虑成熟再录,否则录好再发现问题很麻烦。修改的过程着实考验耐性。

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核心信息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4.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5.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 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

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心得:要保证10分钟不说错话,挺有难度!要熟练内容,保证环境安静,多录几次。6.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7.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

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8.微课程并不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微课程与班级授课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形成补充、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好处,我依然恋恋不舍。

微课程到底如何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戚业国教授5月底在我校的讲座中指出: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做成一系列资源包,便于学生复习,可以利用技术给学生讲解习题。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我想,也可以支持教师备课,但教学重点的突破感觉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9.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

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10.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

微课程是用技术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11.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

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

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

微课程可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12.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除了对学生的价值,微课程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作教师备课中的参考资源,实现教师智慧共享,实现教师的碎片化、个性化学习。和教参不同,微课程是可视、可听的微资源。13.电影传达的是“故事”,微课程传达的是“教育”,二者都依靠内容取胜

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目前电影、电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依靠内容、思想、构思取胜。微课程同样要靠内容、设计、思想取胜。14.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技术,需要合作 我和赵俊芳一起制作微课程,在这个“项目学习”中,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对调查问题的设计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些观点如“设计出问题不是问题,难的是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影响调查的成败”就是在谈话中自然产生。也体会到了技术、合作的价值。

我们借用了张启贞老师的课件。微课程可以“拿来主义”。但是拿来的时候要尊重知识产权,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思维整合进去。15.若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一定程度推进教育公平

择校择的是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不足与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些学校在本地区一家独大,独揽优质教师与学生资源,这种现象有利有弊。微课程的共享,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短、平、快的分享到其他教师的智慧。当然,其作用大小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16.微课程或许可以减少家教的数量,进而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课外辅导班的流行,已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如教育在社会阶层晋升中的作用、行业的差别、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更高等都是相关因素。这种现象令人忧心。或许微课程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居家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把经济的余留投入到疾病、养老等民生方面。17.微课程的制作带来成就感

作品呈现和计算1+1=2给人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录《调查问题的设计》,比解出一道题更有成就感。此外,在东营地理谢守有、泰安物理齐玉勤老师的帮助下,我用录屏,录下自己写的打油诗《花》(模仿回文诗的写法,正过来,再倒回去,情感从悲观到乐观),配上《致爱丽丝》钢琴曲,合成后,课前两分钟在班里播放,学生给我鼓掌了。我自己也感觉到创造的成就感。文字如下:

生命是一朵绚烂,而终将凋零的花。人们奋力挣扎,梦想难以到达…… 梦想难以到达,人们奋力挣扎……生命是一朵终将凋零,而绚烂的花…… 18.不再排斥技术对教育的介入

教育是技术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地。

现在打车都可用打车软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排斥技术也不适合。对技术应是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不宜棒杀,也不宜捧杀。我们对技术应抱有“有限的期待”。

虽然微课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观察。但学了、制作了微课程后,至少我对技术引领教学不再是犹疑、徘徊的态度,而是也想尝试一下。比如:制作学科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微课程资源包,薄弱的学生选择性的观看,自主复习。利用技术把讲题录下来,便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等等。

有了理念的改变,才可能有实践的跟进。19.一分为二看技术的作用

对于微课程,技术改变学习,人们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实际上,技术对学习是手段,要接受和实现它的辅助作用,如利用微课程提供资源包。但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

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人们忙于看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人机交流已经侵犯了人人交流的时间与质地。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温度、有深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

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

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20.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如学会关心……

人类对技术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消费的热衷,似乎使人淡漠了人的情感属性。在这一切(技术,知识,物质)的控制之下,别忘记,心灵,需要温暖的关照。人需要感觉到自己重要。关心,爱护,倾听,倾诉,关注,关切,安全,温暖,回应,在意,这些,都是美好的词汇。它们是构成完满人生的重要材料,它们的获得,让人生不再荒凉。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何美国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其教育名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倡导“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或许我们的观点相合,是因为都是女性?

为用而学,走向实践。立足于当下教育问题的解决,让我们思考并实践:技术改变教学,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五篇: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的收获

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的收获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就参加微课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了解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学习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课后,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我和几个同行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在和同事交流时,都说现在的数学越来越难教了,特别是讲解解决问题时,现在的题型灵活多变,解题思路广泛,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节奏,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把这一部分单独讲解,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听完兄弟学校老师的课后,自己也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闵红艳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闵红艳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下载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制作微课(范文)

    如何制作微课 培训时间: 2015年3月10日 培训地点:三年级教室一、什么是微课 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

    如何制作微课(大全)

    如何制作微课 1.准备(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

    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 1.选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做微课,必须是重点和难点。 2.设计。要对原有的内容重新设计与组织,要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3.讲解。要准确清楚,言简意赅。 4.表现......

    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范文

    我主要从微课的背景,什么是微课,制作微课的观念和微课的制作方向四个方面谈下微课 概括的说翻转课堂的精髓就是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的传授放到了课前,课堂上才是内化知......

    微课的制作与常用工具

    微课的制作与常用工具 一、了解微课的制作方式微课程的制作一般有两种方式:原创开发制作和加工改造制作。加工改造制作是将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屏......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微课设计与制作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制作过程与技巧

    微课的制作过程与技巧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

    微课制作与应用解决方案

    北京文香微课制作与应用解决方案 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单个或多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全过程。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