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爱的恋父情结
《简·爱》中的恋父情结
系别:中文系
班级:
姓名:陈容娇
学号:
12级汉语言文学3班
B2012012314
《简·爱》中的恋父情结
摘要:《简·爱》可以说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诗意的生平”,我们在书中可以了解到夏洛蒂的自尊、自立、自爱,同时又可以清楚看到其精神层面上的状态--恋父情结。本文便是对《简·爱》这一情结进行简要探讨。关键词:简爱 恋父情结
《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它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一位其貌不扬、身份低微的家庭女教师实现了自身的爱情梦想,亦宣告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建立,证实了“自我造就”的非凡价值。这个主题已经成为《简·爱》的研究主流,这是总所周知的,但是我却是对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产生了兴趣。简爱爱情观形成的深层原因,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简爱潜意思里的恋父情结。
首先,了解下我们所说的“恋父情结”。“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在提出来的,也叫“厄勒克特拉情结”。朱智贤主编在《心理学大辞典》具体解释了“恋父情结”:“恋父情结”是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把母亲置诸一边,甚至想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其次,我们可以从作家自身的因素进行探讨。了解过一些资料的都知道简爱在外表上是夏洛蒂的自画像,在精神上是夏洛蒂的理想,就如弗洛伊德所说说:“作家是这样的人:他由于在现实中得不到本能的满足,便从现实转向幻想;在幻想世界里,他尽情地满足情欲和野心的愿望。”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企图通过书中的简爱来争取完满的爱情。因此探讨简爱的恋父情结的缘由我们就必须先从作者夏洛蒂切入。夏洛蒂的父亲是一个有卓著才华的人,他出版过一些诗集和散文集,激发了孩子对文学的兴趣,他热爱自己的家庭。在夏洛蒂母亲去世后,他给予幼小的孩子们更多的真挚父爱,鼓励她们智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兴趣,并允许她们自由阅读各种各样的报刊和书籍。这对夏洛蒂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父亲的付出成了夏洛蒂人生的支柱。因此夏洛蒂非常崇拜她的父亲,在她心中已经将父亲当做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存在,所以在她以后的伴侣选择中,总是喜爱那些温柔、成熟的男性。这种取向被夏洛蒂带入到了《简·爱》这部作品中。
最后,我们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进行研究。
小说中的简爱比作者夏洛蒂更加凄苦,出生不久便成为了孤儿,寄住在舅父里德先生家中。幼年时期的简爱只在舅父那里得到过温暖,而舅母却把她当作眼中钉,对她冷漠至极,简爱于她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外来人罢了”。简爱曾这样说过她的舅母“我一想起你就觉得恶心,你待我残酷到了极点。”以至于简爱幼年记忆中只有父爱让她感
⑤受到温暖,而舅母在母爱上的缺失,使简爱加深了对父亲爱的深情专注。而父爱的昙花一现更让她在潜意识对成熟男性父爱加深了渴望,在舅父去世后她时常在想:“如果里德舅舅在世,他一定会待我很好。” 父爱的缺失以及变形的母爱导致了其恋父情结的产生,她渴望能有一位像父亲般坚强的男子保护她,这为简爱与相差悬殊的罗切斯特的相恋埋下了伏笔。
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恋之心是其恋父情结的典型体现,是罗切斯特具有父亲的象征意义。第一次见到罗伯斯特给简爱的印象是“他的脸庞黝黑,面部严厉,眉美貌浓密;他的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像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他的青春已逝,但未届中年。大约三十五岁。”这时候的简爱还未对罗伯斯特产生感情,只是单纯的监护人与教师。随后在两人的频繁接触中,简爱感受到了罗伯斯特身上那种经历世事后的沧桑与成熟,“我想我现在对你只该抱着父亲般的感情”当简爱说出这句话时,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简爱已经对他情更深种了。即使在怎么克制自己,当对于从小对父爱抱有巨大渴望的简爱来说,成熟、冷静、内敛、坚毅、稳重、严厉的罗伯斯特符合了简爱心中所渴望的一切父亲的品质,对她充满了吸引力,简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实在害怕再去尝尝那种无家可归的可怕滋味”,所以当罗伯斯特能给她一直安全的保证的感觉时,再加上罗伯斯特对简爱呵
⑤
⑤
⑤护备至,赋予她完美的爱情,这让简爱享受到独立与自由的快感。无论在怎么挣扎,最后仍然会越陷越深。因为在他身上找到了久违的父爱,并且她需要这样成熟果敢、人生阅历丰富、富有男人味的男性的呵护与庇护。就如基·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爱情,含有对异性情侣的最亲密最透彻的理解和最无私的奉献。”切斯特为简爱提供了活生生的父亲模型,他弥补了简爱生活中亲情与爱情的缺失,成为简物质与精神上的最大支柱。
在简爱第三次出走后,夏洛蒂·勃朗特精心设计了一场爱情角逐:圣约翰与罗切斯特。弗洛伊德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承认同龄人之间的暧昧能让“患者”的恋父情结暂时隐藏。圣约翰的出现无疑在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设置了巨大屏障。周国平在《谈爱情》中说:“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它里面应该有一种最重要的激情,就是给予的激情,或者说奉献的激情。”年轻潇洒的圣约翰与简爱的爱情美好且值得期待的,但是,简爱却下意识的拒绝了圣约翰懂的追求,因为圣约翰代表的是一类自私的婚姻观,他对简爱的追求是基于传教者的义务:“我有权要求你——不是为了我的欢乐,而是为了我主的工作。”在“牧师法衣下,跳动一颗政治家、军人,渴望成名、醉心荣誉,贪图权利之心”。他年轻洒脱,相貌英俊“他的脸庞引人注目,像一张希腊人的脸轮廓非常完美、有一个笔挺的古典式的鼻子,一张雅典人的嘴和
⑤
④下巴”,却冷酷自私而有缺乏责任心,冲动而急促,缺乏温和,还以上帝的名义为借口强迫简爱嫁给他,和他去印度。相反,罗切斯特代表为爱而结合的婚姻观,他能为简爱奉献全部,“他对她爱得非常深,非常体贴”。所以即使罗伯斯特“一只眼睛给砸了出来,一只手也压烂了”、“另一只眼睛也跟这发炎了,最后也没能保住视力。”这种情况下,简爱还是选择了和罗伯斯特在一起。那是因为罗伯斯特曾经给了她父爱般的呵护。常年的流离失所,颠沛的生活,使得她渴望一个稳定的家庭,圣约翰不能想罗伯斯特那样给她带来温暖的避风港湾,圣约翰本身血气方刚也少了罗伯斯特的成熟可靠,难以让简爱产生依恋之心,所以圣约翰的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简·爱》是夏洛蒂通过文艺创造实现本能愿望升华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与书中简爱的经历极其相似,她出身贫穷,幼年丧母,她曾被寄养于舅妈家,后又被送至一所地狱般的寄宿学校。她也当过家庭教师,得到过两个年轻人的求婚,但最终爱上了年长的埃热先生„„虽然现实中的夏洛蒂与埃热先生的爱情无疾而终,但通过《简·爱》,夏洛蒂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正是由于夏洛蒂·勃朗特对白日梦的抒写,让研究简爱恋父情结的意义更为深刻。仔细比较夏洛蒂和其作品在中的简爱,我们可以发现两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时何其相似,可以从简爱身上找到作者的影子。从作
⑤ ⑤者夏洛蒂的人生经历反推简爱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作者的确是较多的个人角色写进了作品,相似的主线可以概括为:亲人的离去——童年遭受磨难——父亲角色地位的凸显—邂逅有妇之夫,产生爱情。
简爱的亲情、友情、爱情构建起她传奇的一生,这些地方无不透露出她的恋父情结。现实中父爱的缺失与对完美父亲形象的期待,行动上表现为对与父亲形象相近的中年男子的爱的追求与特别的好感,正是这些因素让她产生了对父亲的依恋。
除了夏洛特的作品有浓烈的恋父情结外,还有赛珍珠的《大地》,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洁的《拣麦穗》、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与夏洛特相似的我国作家张爱玲的《私语》、《心经》、《多少恨》等作品中也有着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恋父情结的提出,不仅为我们解读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视角,大大加强了文本扩展的空间,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新领域,也为作品增添了别样的意蕴。
【参考文献】: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出版社,198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周国平.谈爱情.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④基里尔•瓦西列夫.赵永穆等译.情爱论.三联书店,1984.⑤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第二篇:恋父情节恋母情节
恋父情结
在过度恋父者里,女孩和男孩就会有许多共通点,例如“爱父嫌母”。女孩会嫉妒自己的母亲,男孩会觉得自己的母亲配不上他心目中高大的父亲,这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问题。
女孩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喜欢每天和父亲黏糊糊的在一起,只要见到父亲就会十分的高兴,会忽视排挤自己的母亲,和别人聊天三句不离父亲,喜欢夸耀自己的父亲是个怎么样的人,只要是父亲做什么都是对的。
长大成人之时,女孩懂得抑制自己的会寻找和父亲长相性格十分相似的男性,甚至偏执的会连出生年月日都要相同;而不懂得抑制自己的女孩会企图一辈子和父亲在一起,甚至时不时的会冒出想要将母亲和父亲分离的念头,这往往会造成不伦之恋的后果。
而男孩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时会特别喜欢和父亲整天黏在一起,而父亲说的话就是指南表,从来不会去违抗自己喜爱的父亲,喜欢过度依赖自己的父亲,凡事喜欢让父亲做决定。当父亲和母亲争吵的时候,甚至会帮着父亲去辱骂母亲,过激的会难忍“卑微”母亲骂心目中伟大的父亲,而上前打骂母亲。
成年之后,如果有和父亲十分相似的男性出现在生活里,成为同性恋的几率十分的大,如诺没有,会执意的找像父亲一样的女强人类型的,喜欢强势的女性,也喜欢被恋人牵着鼻子走。案例一:
晓芸从小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每天上学都是爸爸接送,生活起居也主要是爸爸照顾。晓芸十多岁妈妈才从外地调回来,但晓芸仍然对爸爸十分依赖,而对妈妈的感情却很平淡。进入青春期后,晓芸还和小时候一样,经常当着旁人的面,与爸爸亲热搂抱。爸爸对她的做法持赞同态度,有时还以此在妈妈面前炫耀。对此,妈妈经常提出指责,芸琦不仅没有收敛,还经常与妈妈发生冲突,认为妈妈在嫉妒自己与爸爸的关系。可最近同学们经常嘲笑芸琦的行为,为此芸琦常感到十分不满。案例二:
自从爸爸出差后,小莹就开始数着手指头计算爸爸的归期。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她总是有一种失落感。无事可做时,她就盯着爸爸和妈妈的结婚照看,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爸爸的脸上,对妈妈却一眼也不看。有时候她还幻想着站在爸爸身旁的是自己该多好啊。
小莹今年12岁了,小学就要毕业,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与老师和同学都舍得来。可是,她在家里却不时出现一些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一次,妈妈单位的阿姨来家里做客,小莹对阿姨带来的小孩不够礼貌。客人走后,妈妈批评她几句,她竞火气很大地冲妈妈喊道: “不要教训我,你有什么了不起!”
妈妈被气得哭了一场,小莹却没有一点内疚的感觉,反而觉得很开心。
小莹对爸爸的态度可就不一样了,简直是言听计从,乖得像一只柔顺的小猫咪。爸爸给她买了东西,她高兴得跳了起来,搂着爸爸亲个没完。当她发现爸爸也给妈妈买了东西,而且比给她的贵重时,她竟歇斯底里地哭嚷,弄得父母目瞪口呆。当父母发生争执时,她总是站在爸爸的一方,特别是当爸爸埋怨妈妈时,她就幸灾乐祸地又是扮鬼脸又是蹦蹦跳跳地欢呼着,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恋母情结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在做任何事情时普遍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如果没有人从旁指导,或者率先示范,他们就会畏怯不前,甚至在性生活方面也缺乏独立的主见和冲劲了。
有着恋母情结的男人对于女性难免怀有恐怖之心,在恐怖的支配下,他们常常不知应如何跟女性保持适度的来往,同时,他们对于女性的态度和兴趣也始终积极不起来。他们不但在异性关系方面的表现如此,而且在工作方面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即使给予任何作业,他们也缺乏自己的主张,而且时时刻刻在期待着来自上司的评价。当他处在一群同僚或部属 之间,他讨厌担任指导者的地位,不论怎么说,这种人总喜欢结交年纪比自己大的人,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案例一
好多上幼儿园的宝宝刚到幼儿园甚至是刚离开家就开始哭闹,时间长了还是始终不能和妈妈和平“分手”。他们的表现是每天早晨都会被哭闹着送进来,妈妈一走他就开始躲在角落里哭,无论如何都不肯和老师、小朋友好好相处。在早教中心上感统课的孩子们多数刚开始上课时也都是会哭个不挺,有的会哭一两节课,有的会更长,更有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情况:个别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让妈妈走,躺在地上抓妈妈的腿不放开或紧紧抱住妈妈不放,有的孩子进到教室上课哭得伤心,在外面的妈妈见状竟然也激动不已,一起哭了起来,直到下课老师根据孩子上课的情况和妈妈聊天,两人才止住哭泣。案例二
小小毛现在就是一只“跟屁虫”,早上睁眼没见到妈妈,第一句话就问:“妈妈咧?呜-我不要妈妈上班班,我要和妈妈一起玩儿”。吃饭、睡觉,拉屎拉尿,都要妈妈弄,一会儿没见毛妈,就边找边问,“妈妈咧?妈妈--,你在干嘛?”妈妈干什么,他都要跟着。妈妈洗澡,他就隔着玻璃看热闹;妈妈化妆,他就在旁边指手划脚;妈妈上网,他就跟妈妈抢着要看变形金刚;妈妈看书,他就拿笔非要在妈妈的书上画画;甚至是妈妈上洗手间,他都要等在旁边按马桶冲水
第三篇:书法情结
书法情结
书法是一门艺术,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非专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的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线条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如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且,对着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与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曹老师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喜欢写写画画,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文章.和他的一些书法练习手稿。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认真练习书法,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书法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鲁迅先生有言,汉字具三美:音美,以乐其耳;形美,以悦其目;意美,以感其心。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书法艺术不仅为历代中国人所钟爱,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郑重写下一段话: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它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书法是内涵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一门艺术。持之以恒的练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持久,使观察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理解力加深,能够让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书法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精神的寄托,情趣的陶冶,大有益于身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人们可以靠精通一门学问来认识世界。
曾国藩曾经说过:“习字贵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取法上上,仅得其上,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学习就要学习一流的人和事。选贴要选上乘的法帖,像欧颜柳赵等人的,他们的也要选上乘的成熟作品。(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为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很适合女孩子练,日本女士练书道长习该帖。日本《朝日新闻》报名就取自该帖。)临帖一定要追求像,“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不下苦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可能成功!
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
第四篇:思乡情结
思乡情结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让我们一起进入当代诗人周天侯的《思乡》体验这种感受:“登高楼,望故乡,重重山峦遮眼水东流。梦里泪湿枕头。思念苦,相思忧,家书怯写离愁。敢问魂魄几时回岳州。”从远古时“狐死必首丘”的传说到前些年唱红的《常回家看看》,无不展示华夏民族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愁。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国诗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话题。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
相关散文, 诗词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两相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台湾乡愁诗举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出塞曲 席慕蓉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当代大陆乡愁诗举例
还 乡 舒婷
今夜的风中 似乎充满了和声
松涛、萤火虫、水电站的灯光 都在提示一个遥远的梦 记忆如不堪重负的小木桥 架在时间的河岸上
月色还在嬉笑着奔下那边的石阶吗 心颤抖着,不敢启程 不要回乡,不要回想 流浪的双足已经疲倦 把头靠在群山的肩上 仿佛已走了很远很远
谁知又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纯洁的眼睛重像星辰升起 照耀我,如十年前一样 或许只要伸出手去 金苹果就会落下 血液的瀑布
使灵魂象起了大火般雪亮 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青春的背影正穿过呼唤的密林 走向遗忘 乡愁 卞之琳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典故、故事
狐死首丘: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亦省作“狐首”。
梁园虽好,不是留恋之家:《史记·梁孝王世家》载:西汉时,梁孝王刘武在开封东南建造了一所大花园,名为梁园。“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极尽欢宴逸乐之事。但好景不长,刘武不久因罪失宠,于是宾客云散。
后以“梁园虽好,不是留恋之家”,指此不如彼,或用指思归故乡。
纳兰性德《长相思》: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家乡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第五篇: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路标。少先队是温暖的集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我们都曾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都曾在少先队组织里茁壮成长,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但更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很小的时候,我曾偷偷拿起姐姐书包里的那条叠得整整齐齐的红布巾,学着大人们打“领带”一样在自己的脖子上来回缠绕,因为不知那是少先队员特有的标志—红领巾!也不知红领巾象征是什么意义,总觉得红领巾很好看,也知道姐姐格外爱惜。每当她一放学回家,就用心地从脖子上把那些红领巾轻轻地去下来,然后细心地叠得整整齐齐,仿佛藏什么宝贝一样放进书包里,惟恐丢了命似的。每次,当我正地在脖子上大展身手时,姐姐总是闪电般出现在我的一旁,为了红领巾进行“姐弟大战”。最终总是姐姐获胜,我也只好流着眼泪向爸妈告状,童年我就在红领巾“争夺战”中渐渐成长。
进入适龄儿童的我,告别了那令人向往、怀念的幼儿时代,踏入了小学的校门,随之便进行了让人终身难忘的时刻: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先队,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当宣誓仪式伴随《共产主义接班人》振奋人心的歌声进入高潮,我们这群祖国未来得“花朵”接着都举起右手臂,五指并握紧成小小的拳头,在鲜艳的少先队旗下进行了庄严的宣誓: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时的我,在老师和少先队的口中渐渐地了解到一些有关“红领巾”的故事: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那天同学们非常的兴奋,我们是哼着刚学会《少先队歌》像一只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回家的,任微风轻轻拂起胸前那鲜艳的红领巾,刚把书包挂好,我也象姐姐那样迫不急待地把心爱的红领巾从脖子上取下,生怕弄脏了似的,亲身体会到了当年姐姐不顾姐弟情谊与我的”大动干戈”。
往后,随着年级的递增和知识的丰富,我也一步步地在书本里知道了国旗、国会、国歌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敌人的机枪眼等一个个革命英雄事迹,也对祖国荣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每当学校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都庄严地举起右手,行少先队员礼仪,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场面就随风飘扬在五星红旗上,一个立志报国的誓言也因此而愈感强烈。
我也在流逝的岁月里转变着角色,由少年到青年,由学生到一名光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驻守在祖国的西南大门,忠实地履行着《宪法》赋予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使命,离开了小学校门,也就告别了戴红领巾,行少先队员举手礼的时光,自己也相继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立功受奖,现在的我每天也在行举手之礼,只是改成了军人持有的军礼!但每次望着高高飘扬的鲜艳五星红旗或是面对火红的党旗、军旗时,始终没有忘记少年时代戴着红领巾的自己在少先队旗曾立下的誓言: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优秀征文《红领巾心向党》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首世世代代在我们小学生生活中流传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回荡在我耳边。7月1日是我们党的90岁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回忆起我们伟大共产党曾经走过的艰难旅程。老师曾对我们说过:“人生有三大关荣。少年时加入少先队。青年时加入共青团。然后就是努力争取加入共产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当时还很小,并不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2005年,我光荣的带上了红领巾。经过申请、老师的审核、再到隆重仪式的洗礼。我完全的理解了红领巾的重大意义。红领巾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染红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我们把红领巾戴在胸前,它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标志。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每个少先队员从行为上为这个荣誉增光添彩。
今年是我光荣加入少先队的第六年了。回首这短短的几年,虽然已不再是当年的战争年代,但是各种自然灾害缺席卷而来。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冒死奔赴灾区救灾,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亲赴灾区指挥抢险。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全国人民,捐款捐物,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炽热的心,纷纷涌向抗震救灾第一线;一批批赈灾物资、一笔笔救灾捐款载着全国人民的心愿,源源不断的送往灾区,受灾群众眼含热泪,无限感激的说:“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没有祖国好„„”,所有的这些举动,使我对党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更加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会满怀信心地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我们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长环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是作为一名关荣的少先队员,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记得一次周末,我们几个队员自发组织利用两天的时间,把大理古城存在的环境问题做了一次报道。队员们不仅对环境保护好的地方拍了照片,同时也对环境差的地方拍照并清理干净。然后把照片交给学校,目的只是为了倡导一次保护环境的行动。
如今,红领巾在我的胸前已经飘扬了六个春秋。它从水深火热中,从生与死的较量下,从战火纷纷的战场上走向了今天的辉煌!火红的队旗在高高飘扬,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鲜红的红领巾系满理想,载着我们扬帆远航。“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党的关怀和温暖时刻照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常怀感恩之情,常生进取之心,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的信念,用我们不懈的奋斗书写红领巾新篇章。
红领巾心向党——我的中国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红领巾、队旗、队歌、呼号,组成了我们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
但更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我们每个小朋友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全国人民的忠诚,一定要做一个爱党爱人民的国家又用人才,从小怀揣远大理想,争取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 栋梁之才争做四好 少年,争做新一代儿童学习的楷模,这就是我这个小小学生心中的梦想。
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的,而一个人一生只能拥有一个童年。你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因为你们的童年大部分美好的时光是在花园似的母校度过的。但我 坚信你们会把胸前的红领巾永远地存留在心里。这是因为红领巾代表的是焰火,红领巾代表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坚信,你们心中的红领巾将比胸前的红巾更红、更艳。
每个小朋友心中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努力的方向也是不相同的。但是我们爱国爱家的热情却都是一样的。我们想要报效祖国的决心也是一样的。就让我们为了我们的伟大理想一起奋斗吧。
团二小
三年一班
赵书桓
感恩父母,学会理财2008-05-22 11:29:18| 分类: 先锋杯团日活动 阅读30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是谁赐予了我们生命?是谁给予了我们幸福?是谁寄予了我们希望?是父亲!是母亲!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父母就是那引航的灯塔。我们的物质充裕,却忘记了感恩;父母勉力支撑,却不忘每日祈祷。
恭迎母亲节,算笔亲情账,感恩咱父母!用自己的一点点努力,使母亲弯曲的腰板有机会伸展一下,让我们更长久地和母亲相依相偎。
作为80后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我们的父母。为父母分忧,首先要学会理财。如今校园里“负翁负婆”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还未真正走入社会,就提前感受到“月光族”的烦恼。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争取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修足自己的“理财学分”。
在我们的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在尝试着理财。尽管方式各不相同,办法五花八门,回报有高有低,效果有好有坏,但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则是永恒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念和理财意识。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都应该学习怎样去科学地理财。
涉足理财领域,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理财实践。而大学生的理财实践,将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态度。理财高手,往往都是心思缜密,懂得筹划的人。相反,那些理财不当,花钱如流水的人,则往往缺少宏观的计划。法国作家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理财正是要我们学会真正掌握自身的财产。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财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理财,从而使自己的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厚。
专家表明大学时代是赚取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时候,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那么如何避免开学不久就因花钱无度陷入“经济危机”的境况呢?又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钱财呢?
动科071班团支部宣
学会感恩、懂得理财 今年“压岁钱”挺特别
2009-2-1 10:47:44
共有评论0条
进入理财大学
东方网1月29日消息:爆竹闹新春,缤纷过佳节。记者发现,孩子们喜爱的传统过节方式“压岁钱”,今年有了些小小的变化,更透露出家长一番殷切期盼和良苦用心。
在武宁路小学读一年级的菲菲小朋友,节日期间跟着父母走亲访友,“囊括”了不少“红包”。
其中,有只红信封内夹了一张纸条,上写:“菲菲:先送上200元,节后再补300元。条件是:这200元由爸爸妈妈陪同,送红十字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士。———姨父。”对于这个建议,菲菲和她父母意外之余欣然接受,认为这对于培养孩子爱心很有帮助,也使得这份“压岁钱”有了一层特殊的含义。记者在某亲子论坛上了解到,不少父母利用新春佳节送“压岁钱”的习俗,对孩子进行节俭和感恩教育。家长钱先生发帖说,虽然单位经济形势不佳,但还不至于发不出“压岁钱”,正好利用假期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父母的辛苦钱来之不易,更应该懂得珍惜。
还有一些父母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孩子“压岁钱”。记者有位在广发银行供职的王姓朋友,过年时交给读初中的儿子一个“红包”,里面是一份储蓄型保单。他说,这比单纯的给钱更有意义,能让孩子渐渐树立理财意识,为将来做好长远打算。
除了给孩子送“红包”外,沪上不少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纷纷拿出积蓄,给自己的长辈尽孝。在一家汽车修理公司担任经理的牟先生和妻子年底前早做准备,分别给双方父母准备了一个800元的大红包,除夕夜吃团圆饭时敬奉给四位老人,并由衷说道:“谢谢爸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四位“老小孩”惊喜连连,一顿年夜饭更是充满了温馨和睦的气氛。牟先生的女儿耳濡目染之下,在日记中写下:“等我长大了,不但要给爸妈送红包,还要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送红包,这样的过年才有意义!”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我不会忘记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学逛街,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前面跑了过来。因为已经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动物园坐哪趟车,我告诉他就在那边坐4路车。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学就往前走。我们都走得挺远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谢,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演讲稿》相关的文章。
白云奉献给蓝天,于是蓝天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便把晴空万里给予人们;树叶奉献给大树,于是大树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便把一片片树荫撒向大地.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思想境界.可是,我们有些人的感恩之心似乎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知己,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朋友;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由于抱怨太多,我们失去了做人的准则,由于抱怨太多,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我们是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要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从母亲的怀里来,是我们的母亲忍受着十月怀胎的艰苦和生产的痛苦,期待我们将临人间,随着我们在人世间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母亲就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的为我们操心,操劳,无怨无悔.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感谢这生命的赐予,这无怨无悔的付出.同学们,当我们什么事都不懂时,我们步入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来到了指明我们去向的地方.在这里,老师教我们做人,给我们知识.在老师的培育下,我们学会了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明白了学习的目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了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同学们,面对父母,老师的养育和教导之恩,“我们是不是应该勤奋读书呢”答案是肯定的.那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勤奋呢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事实上这四句话就是勤奋的四层含义.假如我们能这样去做,也许能给父母,老师一点的安慰.英国的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于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怀感恩之心,最终可能一无所有,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你面对生活的态度该是愉快积极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梦飞翔!
学会理财来源:网络资源 2009-09-27 12:05:34
[标签:校园 环境 生活 高中生活]小学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环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应尤为显着,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
一、中学生理财观念须加强
现在中学生不愁吃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只知道双手接住父母给予的金钱,而不知道如何去“花钱”,没有一个好的理财观念,造成的无非是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据调查,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请吃饭,女生则送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几百元。学生则反馈道: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中学生把这种“人情消费”当作一种交友方式,关系好的,送贵一点礼品;关系一般的,送的东西自然也稍微差点;不送的怕同学嘲笑。在我看来,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畸形效应,我不禁佩服李白和汪伦的情意,还有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坦荡。
让人不寒而栗的还是中学生之间存在的“攀比”现象,攀比的主要内容就是“食品、学习用品”。据相关资料显示;运动服饰最受欢迎的品牌是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买包则要LV,休闲服饰真维斯居榜首„„这种盲目攀比的现象,在部分中学生看来是父母理所当然应该给予的,父母虽说是工薪阶层,但那点工资也只能维持家里正常开销,而中学生长期下来形成的错误观点,非但没有设身处地替父母着想,反而变本加厉、绞尽脑汁地瓜分父母的钱财。
二、中学生应该如何理财
中学生有很多闲置的资金,多来自长辈的给予。比如:零用钱、压岁钱。那么中学生应该怎么处理这笔钱呢?难道去买名牌服装、首饰,在同学面前眩耀;又或者大吃大喝,纸醉金迷、恶性循环吗?可见有一个良好的理财观念有利于中学生身心正常发展。„„
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理财呢?本人有一些观点,不妨借鉴:
1、可以贴补家用,用压岁钱来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品。也许自己的父母能够承担这冰山一角,但是用压岁钱来交学费也可以帮助家里节约一点资金。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能够节约就尽量节约,可以增强家庭观念,增进亲人间关爱情感。
2、可以订购报刊和学习资料。这种方式有利于中学生学习开旷视野,增长见识,增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
3、办理保险。用我们的资金办理保险,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理财方式,可以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不用让父母为我们的安全而担心。
4、给长辈或孤独老人赠送小礼物。可以赔养孩子敬老,扶贫济贫的美德。
其实,我们中学生能够做的事还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靠挥霍父母的金钱,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不一定非要靠名牌服饰来装点出我们的气质。真正有能力的人,是能让所有人尊敬的人,让我们抛开那种畸形的观念,用我们的双手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做一个会理财的中学生!
教儿子学做人,学会理财 本文Tag标签:做人/理财
我叫徐凤伶,今年35岁,是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庄头村百盛花场经理。我从1993年开始养花,到现在已经整整8年了。是科学养花,使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现在拥有150万元固定资产,年养花收入达到30多万元的现代新女性。今年我还被市妇联、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人事局评为京郊十大“女状元”之一。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我曾暗暗发誓:在事业上我要做一个强者,在家里我要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我的儿子柏乐,今年10岁,是李桥镇永青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注意用不同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时我不烦不躁,不指责、不挖苦,总是耐心说服、引导,我和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他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我讲。成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孝敬公婆,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当我外出买回好吃的,柏乐总是先给爷爷、奶奶吃,再让爸爸、妈妈,最后自己吃。孩子天真可爱、聪明懂事,在学校他还是电脑组、数学组的成员。为了更好地帮助柏乐学习,培养他学习的兴趣,我们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台电脑,现在柏乐不仅可以打自己的文章,而且还利用电脑学习英语和绘画。
我们的生活很富裕。但在生活上,我经常教育他要艰苦朴素,不挑吃穿。柏乐穿的衣服,大多是亲戚朋友家大孩子穿过的,他从来不嫌弃。一些知情的人都说,你们家汽车就有几辆,那么有钱,在孩子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我想,在当今21世纪,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必不可少。我教育孩子在学校要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在学习上要勤奋好学,争优秀。柏乐是个勤快的孩子,一有时间就钻进花棚和大人一起搬搬这盆,挪挪那棵。记得去年夏天,一个客户急需一批鲜花,正赶上中午工人下班时间,柏乐放学回来看到全家人都在忙着装车,他没有去吃饭,和我们一起忙起来,爷爷、奶奶心疼地说:柏乐你先吃饭去,这里有我们就行了。柏乐却说:我不饿,等装完车,咱们一起吃吧。1盆、2盆、10盆„„热得他的小脸通红,汗水不断地流下来。当时,我看在眼里,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孩子懂事了!
现在柏乐可以叫出100多种花的名字,也懂得了一些养花的技术。在学校他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年年被评为优秀小干部和优秀学生。柏乐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下,正在健康成长。
理财做到“两有”“两不” 本文Tag标签:理财/风险
几位同行聚在一起交流理财看法,我的个人观点是:“我不知道房市、股市各自的顶和底在哪儿里?但我相信,房产投资的风险在加大,投资价值在降低;股市的投资风险在释放,投资价值在增加。两者比较而言,中长期我更看好股市投资。两者共同受国家宏观经济面的影响,同时还和汇市密切相关。资产配置方面,可以考虑适当调整房产和股票的资金结构。”记得当时讲完这段,大家都笑了,说你好像什么都没讲嘛。可我觉得,也许正是这段看似无力的文字,体现了我所认同的理财思维方式:理财分析必须始终保持宽广的投资视野,坚持使用广泛联系的分析方法。
作理财分析,除了视野宽外还要胸怀宽。各种观念兼容并蓄,有怀疑、有坚持、不偏听、不盲从。不妨就拿房产投资说说这事。
以往对房价的讨论中,有这么几个说法比较主流。一是土地成本论:因为地皮在涨,所以地皮上的房子也水涨船高,推断房价肯定涨。奇怪,天下哪有包赚不赔的买卖?因为看好房产市场,所以买地肯定不会亏?并由此证明房价必然涨?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二是土地资源稀缺论: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物以稀为贵,所以地价必然涨。不妨估算一下:原来的地上拆了老房盖新房,楼层翻数倍,就算增加每户居住面积,原拆原还也该够住,怎么就突然间土地资源稀缺了呢?再说,稀缺的趋势早已有之,为什么偏偏现在被提起呢?
此外,对城市建设政策的浅显解读,也有意无意间混淆了概念,让轻信而盲从的投资者无从拨开政策迷雾。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可在几年内翻番,别看现在房价贵,几年后再看就不贵了,所以买房要趁早。
这里我们可以提两个事实进行置疑。事实一:社会上不同人群收入不同,那么,即使总体收入翻番,也不意味着不同人群收入同水平增长。事实二:几年内如果有其他投资产品收益率超过房产,为什么还要急着现在买房?看来,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分析角度,但又都有局限性。只有全面地包容,批判地怀疑,才能让我们不以偏概全,让分析更接近事实,产生价值。
国外富翁教育子女如何理财
本文Tag标签:子女/理财
能省不如会赚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最小的托马斯因年龄小老抢不到活干,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于是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广开财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很多人敝帚自珍,以为这样节约能省钱。美国波音公司创始人波音却对他的子女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你有买新东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动力,扔掉旧东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创造财富。”
“辛苦钱”最值得珍惜
钱如果来得太容易就不会珍惜,所以理财中,如果心中觉得这是“辛苦钱”就会觉得这些很珍贵,会更好地珍惜。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约翰·洛克菲勒16岁时,决心自己创业,便开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宣称有发财秘诀的书,他急匆匆去买,打开一看,全书仅印有“把你所有的钱当作辛苦钱”这几个字。他感慨万分,并把这当作祖训要求子孙后代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