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八洞村》有感(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0:5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十八洞村》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十八洞村》有感》。

第一篇:观《十八洞村》有感

观《十八洞村》有感

弥漫山间的薄雾、航拍下呈镜面的梯田、旋转在盘山公路上的黄色小车、飘浮云间的矮寨大桥,一只威武帅气的公鸡站在屋檐上抖擞羽毛,下过雨后干净窄巷——清新,就像清明过后,大地变得翠绿,空山新雨后的纯净。

近期,单位组织收看了《十八洞村》,还未收看时,想应该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教育片”。但是当屏幕中的美景出现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一位永远在田间插秧的主角、一位每当想女儿时就喝酒“唱歌”的哑叔、一位张口闭口“娶媳妇”的年轻汉子、一位整天坐在门栏上望天“想要儿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时间苞谷饭的护林员,这样一群杨家班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脱贫攻坚队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整部片子,看到的是人间温暖和大爱,温暖而感动。很多镜头是在路上奔跑,沾满稻田里泥土的胶鞋在山间的小路上急切奔跑——只为拦截拉着菜刀去找拐走女儿的男子的杨英莲,只为追赶怕因自己被气走的驻村干部……儿子多年前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在多年后依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麻妹重复了三遍台词:“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既是摇篮曲,又是祖父母爱的誓言。

整部片子,带着农村的质朴感,多出了很多不用硬凹就浮出来的萌点,充满着诙谐:驻村干部小王第一次进村,并不认识路,直冲冲地开着车来了,至山前,没路了,遇见一拉着牛的大叔,问大叔如何进村,大叔淡淡地说了一句“背着车进去”;主角杨英俊斗志昂扬,带着队伍脱贫时,妻子麻妹难得幽默地说“你自封为班长,为什么不封个连长当当”;小王到杨懒家去,说“这是我见过的单身狗里最乱的家”,杨懒似梦似醒地反驳“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麻妹给小王讲述火屋上的板凳经过多年的烟熏结实得很,杨英俊说了一句“挤火车会挤坏”……诸如此类,忍俊不禁。

整部片子,看到是尊重。导演并没有去渲染杨家班的贫困户生活的“穷困”,反而更多笔墨去描写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认同、不配合,到后来的反思,积极响应,感受到了导演给予被帮扶的对象尊重;杨英俊带着杨家班的贫困户们愚公移山、填土造田,让他们当回“农民的样子”,是对中国8亿多农民的尊重;镜头里的智障小姑娘永远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粉粉嫩嫩的衣服,是给予特殊家庭的尊重;镜头里杨英俊最多的场景就是插秧,杨懒面对修路占了自己的田土时的流泪,是对于土地的尊重。

整部片子,流露的是淳朴的生活气息。十八洞村里的人自给自足,每顿一碗酸鱼、一碗辣椒、一碗酸面、一碗苞谷烧,一口架在柴火上的锅,这就是生活;偷树人看上好的树材,可以做屋梁的那种,不经主人同意伐去,然而礼性不能少——一瓶酒、一块红布包裹几张钞票,就放在树根那儿,这是流传的“砍屋梁”习俗;对于杨懒和村里人举行绝交酒的场景“反光的地面倒映着蓝天,中间一张长桌一只鸡,村里的长老们以一种凝固的姿态占据着长桌的周围”,这是流下来的规矩。

整部片子,展示的是一种包容。镜头里的十八洞村既有白色的小楼房、也有木制的老房,整体构成一副和平安宁的小村;施又成提着两大桶酒——请乡亲们喝酒来弥补曾经欠乡亲们的水,乡亲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唱歌,给予其冰释前嫌后最真挚的祝福;当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时候,留守乡村的人们更多的不是怨念,而是对一方水土割舍不下的乡情,还有对儿女们越飞越高,越过越好的期盼。导演并没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乡村被城市蚕食的失落,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克制、包容的情绪客观的展示真实发生的故事。

看完这部这部电影,记忆最深刻的是,主角杨英俊说的那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贫困户”。他安分守己种了几十年,除了自家3亩田,还为村民种了7亩多田,却种成了贫困户。驻村干部小王说“谁说种地不能脱贫”。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习总书记说的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种地是一份职业,老百姓将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所选择的工作同样也是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做什么其实并不难,难的却是一辈子的执念,脚踏实地,执着地坚守着同一份事业,唯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一件事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方得始终。

这部片子,看到的是希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老一辈的杨家班不忘对土地的热爱,愚公移山,填土造田;新一代的杨家人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借鉴外来经验,将本土文化和特色广泛传播;十八洞村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超越。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想电影就是生活本身,一如电影最后,年轻人回到乡村,带着离家时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第二篇:《十八洞村》观后感(通用)

《十八洞村》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八洞村》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十八洞村》观后感1

弥漫山间的薄雾、航拍下呈镜面的梯田、旋转在盘山公路上的黄色小车、飘浮云间的矮寨大桥,一只威武帅气的公鸡站在屋檐上抖擞羽毛,下过雨后干净窄巷——清新,就像清明过后,大地变得翠绿,空山新雨后的纯净。

近期,单位组织收看了《十八洞村》,还未收看时,想应该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教育片”。但是当屏幕中的美景出现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一位永远在田间插秧的主角、一位每当想女儿时就喝酒“唱歌”的哑叔、一位张口闭口“娶媳妇”的年轻汉子、一位整天坐在门栏上望天“想要儿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时间苞谷饭的护林员,这样一群杨家班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脱贫攻坚队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整部片子,看到的是人间温暖和大爱,温暖而感动。很多镜头是在路上奔跑,沾满稻田里泥土的胶鞋在山间的小路上急切奔跑——只为拦截拉着菜刀去找拐走女儿的男子的杨英莲,只为追赶怕因自己被气走的驻村干部……儿子多年前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在多年后依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麻妹重复了三遍台词:“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既是摇篮曲,又是祖父母爱的誓言。

整部片子,带着农村的质朴感,多出了很多不用硬凹就浮出来的萌点,充满着诙谐:驻村干部小王第一次进村,并不认识路,直冲冲地开着车来了,至山前,没路了,遇见一拉着牛的大叔,问大叔如何进村,大叔淡淡地说了一句“背着车进去”;主角杨英俊斗志昂扬,带着队伍脱贫时,妻子麻妹难得幽默地说“你自封为班长,为什么不封个连长当当”;小王到杨懒家去,说“这是我见过的单身狗里最乱的家”,杨懒似梦似醒地反驳“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麻妹给小王讲述火屋上的板凳经过多年的烟熏结实得很,杨英俊说了一句“挤火车会挤坏”……诸如此类,忍俊不禁。

整部片子,看到是尊重。导演并没有去渲染杨家班的贫困户生活的“穷困”,反而更多笔墨去描写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认同、不配合,到后来的反思,积极响应,感受到了导演给予被帮扶的对象尊重;杨英俊带着杨家班的贫困户们愚公移山、填土造田,让他们当回“农民的样子”,是对中国8亿多农民的尊重;镜头里的智障小姑娘永远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粉粉嫩嫩的衣服,是给予特殊家庭的尊重;镜头里杨英俊最多的场景就是插秧,杨懒面对修路占了自己的田土时的流泪,是对于土地的尊重。

整部片子,流露的是淳朴的生活气息。十八洞村里的人自给自足,每顿一碗酸鱼、一碗辣椒、一碗酸面、一碗苞谷烧,一口架在柴火上的锅,这就是生活;偷树人看上好的树材,可以做屋梁的那种,不经主人同意伐去,然而礼性不能少——一瓶酒、一块红布包裹几张钞票,就放在树根那儿,这是流传的“砍屋梁”习俗;对于杨懒和村里人举行绝交酒的场景“反光的地面倒映着蓝天,中间一张长桌一只鸡,村里的长老们以一种凝固的姿态占据着长桌的周围”,这是流下来的规矩。

整部片子,展示的是一种包容。镜头里的十八洞村既有白色的小楼房、也有木制的老房,整体构成一副和平安宁的`小村;施又成提着两大桶酒——请乡亲们喝酒来弥补曾经欠乡亲们的水,乡亲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唱歌,给予其冰释前嫌后最真挚的祝福;当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时候,留守乡村的人们更多的不是怨念,而是对一方水土割舍不下的乡情,还有对儿女们越飞越高,越过越好的期盼。导演并没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乡村被城市蚕食的失落,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克制、包容的情绪客观的展示真实发生的故事。

看完这部这部电影,记忆最深刻的是,主角杨英俊说的那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贫困户”。他安分守己种了几十年,除了自家3亩田,还为村民种了7亩多田,却种成了贫困户。驻村干部小王说“谁说种地不能脱贫”。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书记说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种地是一份职业,老百姓将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所选择的工作同样也是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做什么其实并不难,难的却是一辈子的执念,脚踏实地,执着地坚守着同一份事业,唯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一件事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方得始终。

这部片子,看到的是希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老一辈的杨家班不忘对土地的热爱,愚公移山,填土造田;新一代的杨家人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借鉴外来经验,将本土文化和特色广泛传播;十八洞村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超越。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想电影就是生活本身,一如电影最后,年轻人回到乡村,带着离家时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十八洞村》观后感2

《十八洞村》讲述了军人杨英俊在退伍后没有和战友一起出去打拼,也没有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紧紧守护着自己家乡的那片故土,守护着自己的妻子和智障的孙女小南瓜,用祖辈留下来的田地和插秧经验,在家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务农的故事。

杨英俊为了给孙女治病而返贫,当被识别为贫困户时,相比于其他人的开心,他却显得格外的焦虑,他回到家中重新认识自己,不甘心当贫困户,甚至想把贫困户的牌子摘掉,认为自己务农一辈子,最终还被识别为贫困户,这是一件可耻的事。秋林镇显头村第一书记张少华说:“当我看到这里时,由衷的钦佩这位老战士,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甘愿做贫困户等待国家的救济而不愿自己去努力,甚至把党的好政策错误的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等,但是国家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杨英俊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虽然贫困、艰苦,但他不甘落后,不想拖国家的后腿。”“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为此,扶贫工作队的小王认为杨英俊正是有这种斗志和勇气,让他当他们杨家族的班长,带领杨家班立志、立身、立行,一起与“穷”打一场脱贫攻坚战。

在与杨家班一起商讨下,找到了真正贫穷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土地。于是,扶贫工作的小王在网上找到了一片上百亩的煤矿地,这让扶贫工作队看到了希望,让杨家班看到了希望,因为很少人会觉得矿地可以用来种地,即使知道能作为耕地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但是杨家班的人做到了,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杨英俊带领杨家班在荒地上一起填土造田,改造尾矿,解决了地少人多的矛盾,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员都回家,造福家乡。他既改变了自己的境遇,更改变了杨懒、杨三金的精神面貌,让他们当回了“农民的样子”。

不管是贫困户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首先要重视的是精神脱贫,没有谁生下来就要不如别人,不要放弃向上的希望,使贫困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创造幸福生活。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也应当像小王一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有不惧怕任何问题的决心和毅力,要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雄鸡一样,永远志气高昂,永远朝气蓬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奋勇向前,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八洞村》观后感3

之前许久没有看过电影了,最近的这次就是单位组织观看《十八洞村》。

甫一看名字立即就联想到了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电影一开,果不其然,任务式的观影总是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刚看开头的时候是存着几分漫不经心和无所谓的,但是随着画面的徐徐展开和剧情的不断发展,我逐渐看到了湖南山乡所保有传统、温情、质朴、坚持,以及最重要的底层困难群众苦苦维护的。体面和尊严,一样样无不令人动容。

雨后一片空灵、鲜绿、清新充满桃源气息的梯田,阻断村里村外车不能进的山间小道,反复出现的雄赳赳气昂昂抖擞精致羽毛来回踱着大步好似巡视王国一般的傲然独立的雄鸡,村委会高高悬起的不断增加的被褥铺盖,为救自家猪崽不顾安危缒绳而下的残疾人老杨,身体永远板直双目坚定有神的杨英俊,坚持不住的年轻包村干部,等等等等,这一切要素激荡交融完美叙述了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以及最核心的杨英俊的自尊自强和艰苦奋斗。

片中最令我动容的两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种成了贫困户”“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头一句自嘲深刻反映出了杨英俊的无奈不甘和深藏心底的尊严,后一句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童谣般的誓言描绘出了麻妹夫妇对小南瓜不离不弃的大爱和担当。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失去奋斗的方向,失去活着的勇气和尊严,失去对生活的挚爱,踏着所幸的是,杨英俊夫妇有志有爱有梦,有勇气和决心面对这一切,改变这一切,足矣。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或许杨英俊就是我们的猛士,如片中特写的雄鸡一般,永远羽毛鲜亮仪态方正,敢于栉风沐雨迎难而上,尽管步履艰难却从不回头永不屈服的猛士。

《十八洞村》观后感4

精准扶贫先要精神扶贫,只有在精神上脱贫,才有机会去做后面的物质扶贫。

以杨英俊为代表的杨家班成员由于种种原因,被定义为精准扶贫对象,但是杨英俊不同,他只是踏踏实实种地,但没有更加有效的途径致富,并没有懒惰,但有的人是只想要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帮扶,并不想自己努力过上好日子,并以此为荣,帮扶小队通过深入农户家庭,与他们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主动想要脱贫的愿望,来达到让十八洞村村民脱贫的目标。

在这其中,我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小南瓜由于脑膜炎致残,但是她的祖父母都很爱她,想要一辈子陪在她身边,我在想,对于残疾孩子的家长来说那是最残酷的事情,接受事实很困难,本该因为新生命的降临而充满希望与欢喜,但是他们要承担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巨大的心理负担。

我也在重新思考我自己,不应该责怪我的家长,在我小时候没有把我送进医院进行治疗,导致我的左腿行动不便,我也开始慢慢化解内心的坚冰。

再者是要想使现状得到改变,就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当面对煤矿开采导致的大片荒地的时候,帮帮扶小队看到了希望,没有人会觉得那可以用来种地,但即使知道那能作为耕地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一望无际的荒地很容易让人感到失去希望,但是杨家班的人做到了,不仅看到了机会,还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荒地上填土,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还造福了其他村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

我认为,不管是困难户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首先要重视的是精神脱贫,永远不能自己就应该是贫穷的,没有谁生下来就要不如别人,不要放弃向上的希望,不要忘记爱人、爱自己。

要像片子中多次出现的雄鸡一样,永远志气高昂,我们的中国也就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出彩而出彩。

《十八洞村》观后感5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书记2013年11月3日视察十八洞村时提出的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看了电影《十八洞村》,我感慨良多。作为湖南省偏远的花桓县十八洞村,交通、经济、教育等一直相当落后,即使到了近年仍未能驶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度贫困的现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耳边响起书记的话“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精准扶贫首先要扶的就是精气神。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长期的贫困会使部分群众丧失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扶贫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差距,确定对策,重拾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如果困难群众的集体智慧发挥出来,潜力是十分惊人的。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方法在分类施策。对贫困户和贫困地区要进行精准“号脉”,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十八洞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苗绣、鲜美的酸鱼,这些都是现成可以利用的,可以开发的,引入现代市场机制,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推销、开办农家乐吸引游客,这些很快就收到了实际效果,村民增加了收入,增强了信心。

精准扶贫要善于利用经济能人,复制成功模式。贫困地区有不少的人外出打工,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乡创业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既可以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孩子,又可以增进夫妻感情免除两地相思之苦,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家乡的资源,打造因利制宜的产业,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乡情。先富起来的帮助贫困对象,使命光荣,而且能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

精准扶贫要注意短期产业和长期产业相结合,注重发展支柱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贫困群众等米下锅,等不得长期项目,所以要首先发展“短、平、快”的项目,尽快打开局面,增强人民的信心,同时也要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

精准扶贫要充分利用配套政策,积极利用金融手段,走农户加公司的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号召村民不拘形式组成股份制企业,入股可以是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尽可能使贫困户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让他们有做主人的感觉,要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感受社会主义温暖,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篇:十八洞村观摩学习心得

十八洞村观摩学习心得

为认真做好“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进一步深刻认识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义,进一步深刻理解精准扶贫思想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深刻领会精准扶贫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自觉性、主动性,以更加积极奋进的状态投入脱贫攻坚,5月25日,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赴湘西花垣十八洞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此,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按下了快进键。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花垣县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了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认真探索十八洞村“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短短两年多时间,十八洞村新拓宽的村道铺上了沥青,新修建的水渠让自来水进村入户,改造后的民居更显苗家风情,整个村寨焕然一新,处处都焕发着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作为精准扶贫的起源地,如今的“十八洞村”因总书记的视察成为闻名全国的“明星村”,但当地的老百姓并没有因此产生“等、靠、要”的思想,而是积极探索和实践着精准扶贫的思想内涵,靠发展本地六大特色产业:即猕猴桃种植,黄牛、羊、猪养殖,苗绣专业合作社,劳务输出,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

沿娄怀高速一路向北,途经矮寨大桥,下高速后沿盘山公路驱车近30分钟,来到十八洞村,只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铺就了青石板路,新修的木板房、新扎的竹篾墙、新添的青片瓦……在融融的绿水青山映衬下绘成了一幅别致的乡村水墨画。走进村民施吉文家,他们回忆起当年总书记来到家里的情景时,仍然激动不已。现在,施吉文家因总书记曾经到访,经常有游客前来参观。同样,总书记到访并召开过座谈会的施成富家,也成为大批游客必须要光顾的农家之一。施成富家厅堂中央悬挂着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与村民们座谈时的照片,施成富家人指着照片,回忆着当时与总书记拉家常的情景,对我们说:“感谢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苗寨,我们的生活才有今天如此大的变化。”如今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施成富家实施了民居改造,厨房、厕所修葺一新,土坪也铺了青石板,并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成富家厨房”,招牌菜是苗家腊肉、豆腐、酸汤,回头客骆驿不绝,生意越发红火。

向贫困宣战,不仅要有物质的投入,更需要催生内在的动力;美好的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包含“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十八洞村在实施精准扶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十八洞”这个名字带来的荣誉感,把村民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思想的统一,为整个村寨的脱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书记的调研,带动了十八洞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十八洞村更注重宣传思想道德精神,积极探索十八洞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注重创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为精准扶贫奠定思想基础。” 导游给我们介绍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与思路。

一路走访,一路听导游介绍十八洞村“七步走、九不评”方法,开设“道德讲堂”,设立“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制度”,出台“113”工程和农家乐、苗绣合作社、猕猴桃种植基地等经验模式,我们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以前的十八洞‘年年扶贫年年贫’,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从总书记视察提出精准扶贫后,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全村在家家户户的门牌号上建立了思想道德建设管理信息,用道德准则引导约束村民行为,村民互相打分实现星级评比,评出星级个人和星级农户,这种方式在全村掀起了助人为乐和尊老爱幼热潮。”十八洞村导游说。

在脱贫攻坚战中,不仅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原则,摒弃以往“输血”式扶贫,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改“吃小灶”、“栽盆景”为全方位、立体化帮扶,强力恢复和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更要从根本上为他们“扶智”、“扶技”、“扶信心”,真正让贫困群众有望、致富奔康有路,才能真正实现让贫困地区脱贫,让贫困农民摘帽。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干部职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触动心灵,深受教育,受益良多,真正将“两学一做”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开拓了眼界,找到了差距,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勉励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深刻理解精准扶贫思想的丰富内涵,认真学习总结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不断增强责任、创新意识,努力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刻领会“两学一做”要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提高践行“两学一做”要求的主动性、自觉性,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不骄不躁,勇挑重任,强力推进,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大局。

这是观摩学习,我受益颇多,回去之后要把十八洞村的先进理念、经验实践、深刻感悟运用到扶贫工作中,从自己做起,进一步增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自觉性、主动性,以更加积极奋进的状态投入脱贫攻坚,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早日与全国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篇:十八洞村实践报告,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 3 篇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1

十八洞村的巨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十八洞村的实践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涵,切实践行精准扶贫方略的具体行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要求,积累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也为继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构建扶贫脱贫的“中国模式”带来以下启示。

(一)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我国减贫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脱贫攻坚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十八洞村的实践表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思想内涵,把“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四个切实”看作是“精准扶贫”思想、方略的有机构成部分,相同推进。

(二)因地施策制定减贫方案,“扬长补短”。严格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工作队在反复调研、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八洞村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发展原则,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造保持苗寨原有的景观风貌,彰显苗乡民族文化特色,依托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特色等发展以乡村旅游、苗绣加工、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统筹社会扶贫资金、协同各级各类扶贫主体,借助外力弥补自身在减贫和发展中面临的设施滞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的短板,真正做到“扬长补短”。

(三)创新突破脱贫时空局限,“处理关系”。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全域旅游规划、增强内生动力、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短中长期产业组合布局以及“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等方面的成功探索表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应通过创新突破时空局限,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外与内的关系。十八洞村在内生动力挖掘方面,通过党建先行,精选驻村工

作队、加强村支两委建设、组建民兵突击队和道德星级管理探索,转变了村民观念,增强了内生动力;在外部帮扶方面,通过协同各级各类扶贫主体、统筹扶贫资金、整合社会力量,把外部帮扶的效应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了外部帮扶和内生发展的协同推进,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长与短的关系。十八洞村产业扶贫经验表明,要处理好短期扶贫和长期脱贫的关系,十八洞村民在猕猴桃基地劳动在产业布局上注重短中长期组合,以“立竿见影”的短期产业帮农民增收,增加村民的信心和资金积累,以具有竞争力和自生能力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提升村民的发展能力,确保长期脱贫。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十八洞村“跳出十八洞发展产业”,将乡村旅游规划纳入全县旅游“五大景区”总体布局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跳出“点”,将“点”纳入到“面”中进行发展的思路,能有效激活“点”、“面”之间发展的协同效应,在“面”的发展中确保“点”的持久脱贫。四是老与新的关系。“传统”特色是老字牌,“现代”文明是新风尚。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原则,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同时又以电子商务、采摘权转让等现代文明手段,使“传统”特色老字牌与“现代”文明新风尚有机结合,树立了标杆。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2

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今年 4月 12 日,局机关第一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十八洞村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使自己深受启发和教育。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山深处的湘西十八洞村考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开辟了中国扶贫攻坚的新征程。通过现场感受精准扶贫的成果和给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自己深深地感受到整个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参观十八洞村,结合我局的扶贫点-中方县蒿吉坪乡干田垄村及自己的一户帮扶对象的实际扶贫工作情况,认真思考精准脱贫的办法和举措。遵循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扎实搞好扶贫工作。我局的扶贫点前不久才由国家进行脱贫验收,目前验收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也会一如既往的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自己感受到精准扶贫应该是发扬大寨精神,学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食品药品监管的党员干部,自己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并联系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学以致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状况、新问题。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根据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强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不断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思考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把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宗旨。

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尽职尽责“护民”,实实在在“利民”。坚持把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第一中心任务,提升服务理念。要创新服务理念,打造人性化服务。加强服务沟通,提高工作效能,让广大行政相对人真正感到暖心、省心、贴心。创新服务机制,打造便捷化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氛围,让来办事的群众感到门好进,人好找,话好听,事好办。通过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服务意识的确立、服务观念的转变,真正用文明指导服务工作,用文化规范管理,营造出一个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服务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一定会发扬精准扶贫精神,主动服务、主动作为,争做“为民”干部,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立足岗位职责,做好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3

国庆假日期间,前往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巧媳妇”农家乐屋里屋外更是挤满了游客。这个农家乐是村民施成富的老宅。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正是在施成富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自此,十八洞村开始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大胆推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构想。短短 5 年,寨子靓了、游客多了、产业火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笑容甜了。2013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 1668 元,到 2017 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2016 年 11 月,十八洞村便向镇里递交了退出贫困村申请书。2017 年 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

突破口:“农家乐”树致富榜样

在十八洞村正式拉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幕前,花垣县委专门抽调了 5名党员组成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底子太差,基础设施落后,要想发展谈何容易。”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当时对村里的状况非常忧虑。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洞村具有十分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经过走访调查,驻村工作队和当地乡政府决定,以农家乐项目为突破口,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龙秀林说,十八洞村里的 18 溶洞远近闻名,平时就有户外爱好者来此寻觅探险。

村民施成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4 年 7 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家创办了十八洞村第一家农家乐。“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有搞头,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草率‟开张了。”施成富说。结果,一个月下来,只有 50 多人接待能力的农家乐,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 4000 多元。

很快,村里陆续有了十几家农家乐。为了更好地引导农家乐发展,十八洞村专门成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对农家乐厨房和宾馆实施规范管理,对农家乐接待户按区编号管理,并捆绑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接团、统一分流、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促销,一方面防止了恶意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农家乐保证品质。

勇探索:确立发展旅游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时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十八洞村村支两委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建设总原则,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以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心更齐、情更浓”的目标,认真开展水、电、路改造,开展农村“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最终,十八洞村呈现的村寨风貌,完全保持了原生态的苗族建筑风格特点,修旧如旧,并做好室内的改厨、改厕、改浴等任务。目前,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青石板路、停车场、一期游步道、村大门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 3 个自然寨路灯安装和部分农户的改厨改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家乐发展更为迅速,规模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发展农家乐的“甜头”让十八洞村增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经过多次讨论并征求村民意见,驻村工作队取得这样的认识:想让老百姓最终富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这一大方向的指引下,明确打造农旅一体化,让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不具备条件的间接参与。

展蓝图:农旅一体化诞生新格局

思路清则道路活。十八洞村首先瞄准村里闲置的土地,与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联姻”,组建了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 1000亩打造猕猴桃产业化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

同时,十八洞村进行了“113 工程”建设,即每家每户种植 10 株冬桃、10 株黄桃,养殖 300 条稻田鱼,并将桃子采摘权和稻田鱼捕捉权对外出让。仅此一项,每户农户投资只需 400 元左右,3 年后即可实现创收近5 万元。

该村还积极挖掘苗族文化元素,提升十八洞村文化品位,农家乐围绕苗族文化开展特色化服务项目,共同开发苗绣文化旅游商品等。

据龙秀林介绍,未来,十八洞村将形成“一带四”的产业格局,即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带动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

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旱涝保收”为主的劳务输出业,从而支撑起整个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

“十八洞村的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在改造一支村民队伍。”龙秀林说。针对村民专业知识匮乏,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根据文化层次,分期分批对农户进行礼仪礼节、烹饪技能、种植技术等培训。村民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像这样的培训有十几次,村民们都很欢迎。”施成富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盼着早点过上好日子呢。”

第五篇:观看《十八洞村》心得体会1

观看《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最近参加了局机关支部组织的活动观看《十八洞村》电影,感触颇多。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锋阶段。

《十八洞村》这部以少数名族为题材的电影在“精准扶贫”的社会大背景下拉开了序幕。影片以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因为孙女小南瓜患病,并且自己坚持在家守护农田,最后成了村里贫困户。最后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故事。影片除了以“扶贫”为贯穿影片的主线外,还提及的创新、环保和对优秀传统的传承。

作为讲述少数民族题材的剧情片,《十八洞村》通过镜头对乡土民族风情的生活写实还原,为观众展现了湘西少数民族的乡土风情。以扶贫改造的真实事件反映了当地淳朴村落的生存状态和对扶贫思想意识的改变。扶贫,并不只是“靠输血”、“靠救济”,真正脱贫,要靠影片中基层干部小王那样为杨家找到“土地”、林场守护员“种老稻谷”、“开网店”等精神上的脱贫,以达到“自造血”,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从而真正摘掉贫困这顶帽子。

王学圻在片中饰演的主人公杨英俊是一位退伍老兵。故事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大背景,通过杨英俊以及杨家的几位堂兄弟在脱贫的过程中发生的观念上以及生活方式上的改变,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描叙当下乡村居民的内心世界。钦佩扶贫队长龙秀林周全、创新的扶贫思维与理念,另一方面让我对“精准”二字有了更加形象、深刻的认识。

“精准”不是喊口号、讲大话,而是将事物细分化、具体化,让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论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精准”二字就是该方法的最佳诠释。龙秀林队长的精准扶贫理念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时间段,全方位制定出相应的扶贫措施,让“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颜,实现既脱贫又脱单。其实,不仅仅是扶贫需要“精准”,而且工作、生活、个人规划等方方面面皆离不开“精准”。

做好工作离不开“精准”。我们若想干好本职工作,也需要将我们的每个服务对象的需求细化,考虑到每个个体真切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精准到位。同样,过好生活离不开“精准”。多数人都希望在有限时间内为社会、为人民奉献出个人的最大价值。尽管我们大多有“想干事”的决心,但若做到“能干事、干成事”就需要将自身精准分析。若想实现自身简直,就应该明确在现阶段、现处境下,最应该做的、并且最能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精准发力,最终自然有所为。

下载观《十八洞村》有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十八洞村》有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看影片十八洞村总结

    观看影片《十八洞村》总结 大家一致认为,在做精准扶贫工作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做好物质上扶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思想扶贫。生活困难的人在压力面前总是处在低谷阶段,他们......

    18洞村影片有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观《十八洞村》影片有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

    电影《十八洞村》观后感(共5篇)

    田园交响,时代强音 ——电影《十八洞村》观后感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首部以十八洞村真实故事为原型,生动展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改变偏远山村落后面貌的影片《十八洞村......

    读《洞》有感

    坚强与勇敢 ————读《洞》有感 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 六(5)班郑欣儿 读完《洞》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了惊讶与感叹。 书中介绍了男孩孩斯坦利被人误以为偷了一双鞋,而进了专为坏......

    十八大有感

    十八大有感 十八大给了我新的希望让我看到了我毕业是的美好未来。在这几天的了解我更加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十八大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1 明确提出“实现国内生产......

    十八大有感

    颂 歌我站在 ----迎接党的十八大征文 流金岁月的河畔 用心阅读 历史辉煌的诗篇 思绪的狂澜 翻卷着时间的画卷 抚今追昔 不仅 品味生活的甘甜 还要饮水思源 是谁 扬起瀚海的......

    XX村观《第一书记》有感5篇

    观《第一书记》有感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摁出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随着这首深沉有力、韵味悠长的主题歌的响起,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

    鲁贡镇管路小学工作简报(2017年秋第12期、观影《十八洞村》)5篇

    2017年秋第12期 2017年11月3日 观影《十八洞村》学习报告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时隔4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