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洞村影片有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观《十八洞村》影片有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锋阶段。
《十八洞村》这部以少数名族为题材的电影在“精准扶贫”的社会大背景下拉开了序幕。影片以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因为孙女小南瓜患病,并且自己坚持在家守护农田,最后成了村里贫困户。最后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故事。影片除了以“扶贫”为贯穿影片的主线外,还提及的创新、环保和对优秀传统的传承。
作为讲述少数民族题材的剧情片,《十八洞村》通过镜头对乡土民族风情的生活写实还原,为观众展现了湘西少数民族的乡土风情。以扶贫改造的真实事件反映了当地淳朴村落的生存状态和对扶贫思想意识的改变。扶贫,并不只是“靠输血”、“靠救济”,真正脱贫,要靠影片中基层干部小王那样为杨家找到“土地”、林场守护员“种老稻谷”、“开网店”等精神上的脱贫,以达到“自造血”,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从而真正摘掉贫困这顶帽子。
十八洞村孕育了杨家人的立志,立身,立行,杨家人抒发了十八洞村的志气,杨家人向我们展现了做人踏实不怕苦,做事认真肯担当。整部影片通过直接或闪回的镜头和对白以角色对“贫困“、”外出打工”、“生存环境”和“留守儿童及老人”反映出了人们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无奈。用三次鸡叫把影片分成三段式讲述从习惯这种生活状态到改变贫困生活的过程。2个小时左右的电影,在向我们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充满斗志和希望的声音。伴随美好与和谐中,十九大在京闭幕,而十九大的精神还在不断升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进入了冲锋阶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每一位党员的工作宗旨;我们每一位党员要意识到脱贫攻坚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履行职责;要“出真招,见实效”,真正做到精准帮扶,杜绝表面功夫,面子工程;要以实际行动努力助推贫困户脱贫,解决困难群众迫在眉睫的问题。每一位党员都要以“三严三实”为标准,发扬党员干部优良作风,不抱怨、不退缩,为富国强军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第二篇:观看影片十八洞村总结
观看影片《十八洞村》总结
大家一致认为,在做精准扶贫工作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做好物质上扶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思想扶贫。生活困难的人在压力面前总是处在低谷阶段,他们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受穷,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有了这种思想,他们失去了自立自强的精神,缺少雄心壮志和苦干创业精神。要想帮助他们,首先应该让他们从思想上站立起来,鼓足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比如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贫困户土地里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帮助他们农产品增产增收。这就是帮助他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贫困不仅只是经济概念,更关乎基本的公民权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利和能力的贫困。比如与高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对应的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缺失。所以国家要大力推进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保体系,把贫困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他们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且老有所养,这才是真正的脱贫。
精准产业项目支撑群众脱贫。就是要因地制宜找准了扶贫项目,因此,我们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而化之地大水漫灌,在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资金安排和规划措施等方面,要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之策。就像十八洞村采取异地流转土地的飞地经济模式种植猕猴桃,利用当地独特自然环境风貌搞农家乐接待,为当地群众创收。
精准扶贫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上,不能盲目冒进,不能单一地追求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还应兼顾环境和土地资源保护,做好科学规划,决不能以脱贫致富为目的而私开乱挖、毁坏地形地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决不能为了当前脱贫摘帽的目标而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确保扶贫攻坚与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既要顺利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又要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观《十八洞村》有感
观《十八洞村》有感
弥漫山间的薄雾、航拍下呈镜面的梯田、旋转在盘山公路上的黄色小车、飘浮云间的矮寨大桥,一只威武帅气的公鸡站在屋檐上抖擞羽毛,下过雨后干净窄巷——清新,就像清明过后,大地变得翠绿,空山新雨后的纯净。
近期,单位组织收看了《十八洞村》,还未收看时,想应该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教育片”。但是当屏幕中的美景出现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一位永远在田间插秧的主角、一位每当想女儿时就喝酒“唱歌”的哑叔、一位张口闭口“娶媳妇”的年轻汉子、一位整天坐在门栏上望天“想要儿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时间苞谷饭的护林员,这样一群杨家班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脱贫攻坚队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整部片子,看到的是人间温暖和大爱,温暖而感动。很多镜头是在路上奔跑,沾满稻田里泥土的胶鞋在山间的小路上急切奔跑——只为拦截拉着菜刀去找拐走女儿的男子的杨英莲,只为追赶怕因自己被气走的驻村干部……儿子多年前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在多年后依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麻妹重复了三遍台词:“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既是摇篮曲,又是祖父母爱的誓言。
整部片子,带着农村的质朴感,多出了很多不用硬凹就浮出来的萌点,充满着诙谐:驻村干部小王第一次进村,并不认识路,直冲冲地开着车来了,至山前,没路了,遇见一拉着牛的大叔,问大叔如何进村,大叔淡淡地说了一句“背着车进去”;主角杨英俊斗志昂扬,带着队伍脱贫时,妻子麻妹难得幽默地说“你自封为班长,为什么不封个连长当当”;小王到杨懒家去,说“这是我见过的单身狗里最乱的家”,杨懒似梦似醒地反驳“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麻妹给小王讲述火屋上的板凳经过多年的烟熏结实得很,杨英俊说了一句“挤火车会挤坏”……诸如此类,忍俊不禁。
整部片子,看到是尊重。导演并没有去渲染杨家班的贫困户生活的“穷困”,反而更多笔墨去描写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认同、不配合,到后来的反思,积极响应,感受到了导演给予被帮扶的对象尊重;杨英俊带着杨家班的贫困户们愚公移山、填土造田,让他们当回“农民的样子”,是对中国8亿多农民的尊重;镜头里的智障小姑娘永远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粉粉嫩嫩的衣服,是给予特殊家庭的尊重;镜头里杨英俊最多的场景就是插秧,杨懒面对修路占了自己的田土时的流泪,是对于土地的尊重。
整部片子,流露的是淳朴的生活气息。十八洞村里的人自给自足,每顿一碗酸鱼、一碗辣椒、一碗酸面、一碗苞谷烧,一口架在柴火上的锅,这就是生活;偷树人看上好的树材,可以做屋梁的那种,不经主人同意伐去,然而礼性不能少——一瓶酒、一块红布包裹几张钞票,就放在树根那儿,这是流传的“砍屋梁”习俗;对于杨懒和村里人举行绝交酒的场景“反光的地面倒映着蓝天,中间一张长桌一只鸡,村里的长老们以一种凝固的姿态占据着长桌的周围”,这是流下来的规矩。
整部片子,展示的是一种包容。镜头里的十八洞村既有白色的小楼房、也有木制的老房,整体构成一副和平安宁的小村;施又成提着两大桶酒——请乡亲们喝酒来弥补曾经欠乡亲们的水,乡亲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唱歌,给予其冰释前嫌后最真挚的祝福;当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时候,留守乡村的人们更多的不是怨念,而是对一方水土割舍不下的乡情,还有对儿女们越飞越高,越过越好的期盼。导演并没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乡村被城市蚕食的失落,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克制、包容的情绪客观的展示真实发生的故事。
看完这部这部电影,记忆最深刻的是,主角杨英俊说的那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贫困户”。他安分守己种了几十年,除了自家3亩田,还为村民种了7亩多田,却种成了贫困户。驻村干部小王说“谁说种地不能脱贫”。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习总书记说的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种地是一份职业,老百姓将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所选择的工作同样也是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做什么其实并不难,难的却是一辈子的执念,脚踏实地,执着地坚守着同一份事业,唯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一件事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方得始终。
这部片子,看到的是希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老一辈的杨家班不忘对土地的热爱,愚公移山,填土造田;新一代的杨家人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借鉴外来经验,将本土文化和特色广泛传播;十八洞村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超越。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想电影就是生活本身,一如电影最后,年轻人回到乡村,带着离家时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第四篇:读《洞》有感
坚强与勇敢
————读《洞》有感
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 六(5)班
郑欣儿
读完《洞》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了惊讶与感叹。
书中介绍了男孩孩斯坦利被人误以为偷了一双鞋,而进了专为坏孩子开设的训练营——翠湖营。他每天必须冒着烈日挖一个5英尺深、5英尺宽的洞。管理员大人说这是为了改善他的品格,但实际上贪婪、凶狠的管理员大人是为了挖这里的财宝。在翠湖营,他遇到了种种困难、险境,他不断激励自己,终于解救了自己和——零蛋,成为了一个坚强、有爱心的小英雄。
当我读完这本回味无穷的书后,不禁佩服起这胖墩墩的斯坦利—来:当他被误以为偷了克莱德·利文斯顿的鞋的时候,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顺从地跟着看守员到翠湖营去;当他每天都要在烈日下挖一个长,宽为5英寸的洞时,他并没有抱怨哭泣,还写信让妈妈放心;当他当他想到逃出营地的零蛋可能遭遇不幸时,不顾一切地去寻找零蛋„„我想,这就是洞的秘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无论遇到多难解的问题,都不要放弃。读到这儿,我想起了我身残志坚的表哥。他为了完成他那美好的希望,克服了一个个令我们难以想象的难题,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地考上了他们心目中的大学。而我呢?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斯坦利和表哥那样的人?记得有一次,爸爸把我送到夏令营里训练。我刚到,教练就带着我们这个团队的人去训练了。一开始,我觉得很轻松,也觉得很好玩——我平生还没这么痛快的玩过呢!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就觉得身体变得越来越沉重,双手也渐渐麻痹了。就在这时,一辆大客车开了过来,服务员问我要不要上车休息一下。我已经感受到了空调的凉风,也看到了车上有几位训练者正喝着凉凉的饮料,那样子真惬意!我见了,毫不犹豫地上了车。吹着空调,喝着饮料,还跟那几个人聊起天来。可是过了不久,又有一个训练者从车边经过服务员下了车,去招待那一个训练者。我坐在车边,听着他们的对话:
“小朋友,要不要上车呀?我想你应该累了,上来休息一下吧!” “哦,不用了,谢谢!我不累。”
这句话可让我出乎意料,我觉得他简直傻透了!这么好的机会,呆瓜才会错过呢!可是现在,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当时的我才是傻透了呢!当时他在刻苦训练,我却坐在车上休息。
《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能量。以后,我也要像斯坦利那样勇敢、坚定,面对难题不退缩,被大人误解不气馁,遇到失败不灰心„„为了心中美好的愿望而努力!
第五篇:环保影片有感
观《幽灵公主》有感
一直都很钟爱宫崎骏的动画,因为他的动画影片背景的画风
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天空背景,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使人不禁生出一种遐想,似乎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寻找远离城市污浊空气的清新中,去感受自然之美。大片大片的洁白云朵如棉花糖般,柔软而又充满着幸福和甜蜜的回忆,绿色的掩映下,一个个充满了生机的世界又重新展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每次观看宫崎骏的影片,我都可以能释放自己许久为学习而感到的压力,重新找到返璞归真后的悠然与惬意。
在老师给我们观看此部影片之前,我自己已经看过,只是
没有深刻的去思考影片所传达的信息与所表达的思想。通过再次观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青年阿斯达卡为了拯救遭受危险的村人,右手被邪神诅咒,为了寻找解除诅咒的方法,阿斯达卡离开亲人到西方去流浪。在旅行中他见到了一群由幻姬领导的贫穷人们,他们在麒鳞兽的森林开采铁矿,并在森林中建立炼铁厂。由于他们破坏森林,森林中的种种生物都视他们为敌。有着三百岁智慧的白狼神莫娜和被她养大的人类女孩“幽灵公主”阿珊更是时刻想杀死幻姬,毁灭人类的城市。阿斯达卡既被阿珊所深深的吸引,理解“幽灵公主”保护森林的心情,但同时又想帮助人类。在期间阿斯达卡被麒鳞兽所救,立场更加摇摆不定。以疙瘩和尚为首的一批人受领主的命令来杀麒鳞
兽,更利用幻姬的力量与反攻人类的大批山猪作战。幻姬以火枪杀死麒鳞兽,失去头颅的麒鳞兽为了夺回自己的头对森林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阿斯达卡和阿珊合力将麒鳞兽的头颅从疙瘩和尚手里夺回,并归还给了愤怒的麒鳞兽,麒鳞兽的灵魂方才安息,被破坏的大自然又恢复了正常。
细细想来,这部动画主要想表达出的的是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影片中,自然和人类的矛盾如此尖锐,相互之间的对立近乎无法调和。影片中幻姬可以算是毁坏森林的代表,她砍伐树木,争夺麒麟森林,虽然这不是为了她自己的私欲,而是总个族人的生存。她把麒麟兽的头给打掉了,她也失去了一个手臂,这说明不计后果的破坏自然,最终会报复在自己身上的。幽灵公主阿珊是代表保卫森林的,她和幻姬是彼此仇视的。在战斗时,她就像是一头真正的狼.愤怒和仇恨充溢着她的心,而对森林的爱使她拒绝承认自己是人类这个事实.她是狂暴的,森林是狂暴的.不仅如此,人类也是狂暴的.人与自然双方的狂暴性.森林要活,人类也要活, 永远在这样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挣扎着活下去.在这样的矛盾中达到力量的平衡.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却总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平衡,而因为不平衡,就有了仇恨和悲哀.所以说双方都是不幸的。
人与自然的敌对看似很有有道理,感觉双方都没有错,可是
这到底是谁的错?在影片的最后,森林恢复了原样,但是一样都是不一样了。人与自然并不是不能够真共存的。只是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才使得矛盾越来越激化。我们都
明白,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所以趁现在还不算太晚,保护环境,善待大自然,不仅为了我们,还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这应该也是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当今社会,人类工业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不断的、无节制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人类带来了残酷惩罚和报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
这部影片就是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护环
境,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攫取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