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上村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0:4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洞上村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洞上村调研报告》。

第一篇:洞上村调研报告

洞上村调研报告

洞上村位于西营镇中部,距镇政府约3.5公里路程。本行政村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大多以农业与外出务工为生产生活手段。本行政村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以丘陵为主,水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村情民生

截止2009年10月,全村共有40余户,150多口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多务工在外,人均收入4400余元。

全村有1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其中女性党员2名。

得益于去年洞上村的“五项工程”,村主干道铺上了长约1.5华里的水泥路,连接村外的西龙线;村民普遍用上了干净便捷的自来水,免去了每日挑水的麻烦。

本村共有困难户11户,其中低保户5户,五保户3户,残疾户3户,占到本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五。

本行政村耕地面积约622.5亩,人均4.15亩,在现实生产劳动中,村民多以老年夫妻为生产单位耕种10-15亩土地,且机械化程度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村集体中存在着各种老问题与新问题,但归结起来就是民生和发展,以及村民的思想解放问题。

(一)、村级经济组织发展落后,村民思想较为保守 我村的村级经济组织只有一个养鸡合作社,是由赵显

宏同志牵头,两户村民加入组成的。该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以土鸡蛋生产为经营方向,由于产品营养价值高,受到批发商的青睐,一有一定数量的鸡蛋,就销售一空。但是,土鸡蛋的销售有季节性的特点,母鸡产蛋旺季时,收购价格较低;冬季需求旺盛,且价高,但母鸡产蛋较少。所以,鸡蛋的保鲜成为瓶颈。

本村比较适宜养牛业的发展,但由于大多数村民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村民

一、两户又缺乏实力,致使该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搁浅。洞上村与辘轴凹村之间有一块面积较大,地形较为平坦的土塬,土塬上的作物多为玉米,秋收后会留下大量的玉米秸秆供肉牛食用。总之,场地,食物均具备,只差村民解放思想、放手创业。

(二)、人口流失严重,耕种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多数村民在农闲时缺少经济来源,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其次,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是村民选择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青壮年大量进城后,本村流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青壮年进城后,留下大量无人耕种的土地,常住的中老年农村劳动力多选择租种这部分土地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一来,常住本村的农户户均耕种土地可达10-15亩,但由于农村严格的土地流转制度,致使土地很难成片耕种,实行机械化。以此次秋收为例,无论是谷子还是玉米均以人工收割为手段,即使运输环节仍有农户不得不采用手提肩挑的办法搬运,村里仅有的两台三轮农用车很难满足运输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荒坡绿化程度低

本村学校没有老师任职,没有小卖部供应生活必需品,卫生所也名存实亡。这一系列设施的缺失,不仅给本村村民带来诸多不便,也是造成大量人口流失的负面原因。

村集体有一些闲置的荒坡,绿化程度低,若能绿化改善,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

三、对策与合理化建议

(一)、解放思想,引进项目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经济的具体形式。由于本村的养鸡合作社规模还很小,效益还不明显,所以大多村民对发展项目,投入资金仍处于观望状态。可以预料,在土鸡蛋市场前景看好的未来几年,洞上村加入养鸡合作社的村民必将增多。但是,我们不能静待村民自己觉悟,村委会应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引导,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从而促使村民解放思想、放手创业。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村应积极筹建养牛合作社。秸秆还田虽然这几年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但在洞上村施行很不现实,但传统的焚烧既污染环境,同时又给防火工作带来隐患,若有一个50头规模以上的肉牛合作社的话,就可使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按照支部书记赵显宏同志的设想,发展养牛合作社前期,牛粪可以作为无公害肥料使用;合作社壮大后,可以建立大型沼气池,产出沼气供应村民可造福洞上。如此,一个生态产业链就基本完善了。

村里有了相关产业后,村民可在家门口做一些零工,同时又可兼顾家庭,这样既留住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又可维持村里的社会稳定。

(二)、创新土地使用权制度,发展规模化种植

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今农村生产力发展迅速,联产承包制已不适应农村的发展,虽然不少外出务工农民将土地租种给村民种植,但不允许进行连片改造。一些本可改造成连片土地实行大规模种植的土地却无法施行。究其原因,无非是租种合同期限较短,合同规定权利义务模糊。

如果政府农经部门可以发挥组织优势,推行制度创新,引导村民签订格式合同,并宏观统筹,通过引导村民置换土地的方式使租种农户的土地尽量连成片,形成一定规模。可以预见,农民靠种地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的话,必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涌进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三)、绿化荒坡,建设生态洞上

洞上村人口少,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不现实,但花费少量资金绿化洞上的荒坡还是可行的。

我认为,村集体完全可以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表决是否每年花一些精力在绿化上,改善自己的人居环境。洞上村面积小,投入少量精力就可见到成效,可为全镇的其它新政村起到示范标杆作用。

第二篇:水银洞村调研实况报告

调研地点: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水银洞村

调研对象:水银洞村全体村民

调研时间:2011年10月2号至2011年10月5号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

我的家乡----’水银洞村’坐落在贵州省一贫困的山区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利用这次国庆回家的机会,在村里做了一个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并准备通过这次的调研反映家乡的真实现状,以好刚相关人士为村民们解决些实际问题。

四天的切身体验使我对家乡有了一个更全面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次活动主要以调研的方式进行,每天我都根据熟悉的小路步行到一个个分散的村寨,在寨小孩伴同走访村民和进行务农。四天里我一共走访了18个小寨的36户村民,并对村支书李勋祥,村长苏代兵,村秘书王进文;陶秀景、张青、龚教贵、曾孝平、聂家胜等五保户;麻满元、龙继英、麻辉、等个体户;百岁老人郭英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2户村民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村地理人文、人口结构、经济和生活状况、医疗与保险现状、其他及现有困难。以下便是这次调研的大致内容:

1水银洞村的地理人文

水银洞村,是贞丰县小屯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同时水银洞村是贞丰县最典型的贫困村,水银洞村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东西长10公里,组通公路率达100%。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距离县城32公里。是我乡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村全村国土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村辖大沟边组、赵家坪组、大土组、竹山凼组、玩龙坡组、矮煤洞组、岩上组、三家寨组、三岔河组、山望坡组、桃子湾组.....全村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200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0元。此后从在家乡开发金矿后,村得到了较好的、较快的发展,如今,水银洞村路通了、水通了、电话通了;村里有了公话超市、小商品超市、农贸市场;40%的村民住上了小洋房……这是贞丰县小屯乡水银洞村党支部以贵州紫金有限公司贞丰水银洞金矿(以下简称公司)落户该村为契机,村企携手,以“以企兴村、村稳促企、村企共赢”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积极引导村民从事运输业和劳务输出,鼓励村民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矿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结果。但几乎只是在水银洞起到了大推动作用,在村的其他寨还很欠引导。

2、水银洞村人口结构

通过与村委会各领导的交谈我了解到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1063户4300余人,党员56人,居住有汉、布依等民族,村管理人员12人,拥有村委会﹑妇联﹑保卫部﹑民兵营﹑财务部等10个部门。各年龄层次大致是老年人20%,中年26%,青年30%,儿童24%,留守儿童3%。在这里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超生问题,从走访他们家里我发现这里80后前的每家的孩子至少是2个,多的家庭甚至达到7个。挺大程度因为此许多家庭无法照料好每个孩

子,只能满足孩子们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方面许多家庭则几乎全部靠学校。从人口结构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水银洞村还是一个严重欠发展的村庄,这种欠缺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观念,还需要有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关注。

从村民交谈我得知无论是村委还是政府真正实实为家乡生计和留守儿童考虑的事情正在逐渐增多,但在村上海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交通、医疗、学校-----最难于接受的是相关官员还拖欠了村民们一年的国家农业补贴,平均每户有600多元。当这些情况反映到县政府时只是用层层相护的方法把村民们挡回了家,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转而上村委出面调解则是不了了之。当听到村民们说起这些,看到的是他们眼中的无奈和气愤,在感激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又难免不对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嗤之以鼻!从这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有的是一种寒意袭人的感觉:当自己处于弱势当知识与财力物力存在限制,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做无谓的挣扎!站在我们的角度作为一个被看重大学生我们已经有责任担当起维护正义的武器,我们应该用行来将这种不良的行为改变,可以用社会的舆论用法律的武器还可以用相关人士的帮助,当然最好是与当事人谈判直接将事情解决。可以想象的是这种事情存在的远不止一个地方,什么才是真奏效的长久之计?在个人看来唯独人心改变,只有管理者真正的把心思放在了排困解忧上,也就无所谓发生这种事。当然这将是个常远,当下最有效的是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尽可能的使人们直接享受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不是同多多级传递。

3、水银洞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水银洞村的温饱问题直到XX年才真正全部解决,现今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村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祖辈延续下来的种地耕田,现有耕地每户3-4亩,大多是山地,平山造地而成,村里的山地现已承包到户,且非常地分散。主要的经济作物为玉米、水稻、谷子和油菜等。由于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水源少、缺乏蓄水设施和灌溉设备,村里的耕地还是以原始的看天吃饭的方式,水稻的种植收成全部依赖于雨水,到了耕种季节只要一有雨水,无论黑夜白昼刮风下雨都外出耕作,以防误了农时和雨水流失,如果遇到干旱天气,村民们只能唉声叹气。但这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现在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是靠外出务工,这在人均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致使现在村里的人口结构相对畸形化,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水银洞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2001年的7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元。公司每年出资20万元给村集体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扶持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并对村民的农副产品按高于市价进行回收。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公司党组织和水银洞村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做群众工作、加强村企沟通、引领矿区群众发展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党组织从无到有,村企之间化矛盾为融洽,村民由阻挠变为积极支持,村民由穷变富,村集体经济由“空白”变为年增收2万多元。2002年起,公司投资700多万元修通了赵家坪至岩上至三家寨、三家寨至七甲村(长田乡)、赵家坪至回龙镇(兴仁县)的公路,但公路修的还只是个表面工程,如今还有很多公路未进行路面硬化。

第三篇: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青岛工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研报告

调 研 题 目:关于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姓 名 学 号: 邓炜坚201201105427 年级专业班级:2012级英语4班 所 在 学 院:外语学院 撰 写 时 间:2014年2月28日 指 导 教 师: 王芳

关于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 要:此次调研以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展开,对周边养猪场和村民进行随机采访和调查,对猪场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建沼气池等的方案。以促进猪场和环境的和谐。关键词:高洞村;沼气池;养猪场

引言

调研目的:了解村民对猪场的意见,猪场对周边坏境的污染,以及针对该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调研时间:2014年1月13号——1月25号

调研地点:高洞村周边的三个猪场,吴猪场、邓猪场、陆猪场 调研人员:邓炜坚

调研手段:随机采访、问卷调查,与村民和猪场主交流

调研背景:猪场已存在多年,对周边的小溪、河流、空气、饮用水、土壤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到了人的健康。

一、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总体概括

(一)调研过程

前一周,我先采取调查走访的形式,前往高洞村周边的三养猪场与猪场主们进行有关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交流,看看他们对此有什么反应。后一周,我带着做好的问卷调查表去高洞村对村民们进行实地考察。

(二)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总体概括

在对高洞村三个养猪场的调查中发现猪场大都选址不恰当,大都安置在靠近小溪和河流的山坡上,并且这三个猪场都有一条大水管用于排放猪的排泄物。由于养殖户环境意识差,猪的粪便随处摆放,对当地的土壤造成了过度的营养富积,对农作物产生了毒害作用。猪的排泄物对该村周边的小溪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影响到了该村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此外,猪粪便随处摆放,在经过一系列的发酵作用后,产生了恶臭的气体,有些还会影响村民的健康。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猪场主堆放猪粪在田里,造成土壤过度肥沃,对农作物有毒害作用

目前高洞村的三个猪场产生了大量粪便,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以往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猪的粪便过多的堆放在田里。因此,农田里土壤过度肥沃,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因此,猪的排泄物便成为高洞村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猪饲料中通常含有较高剂量的微量元素,经消化吸收后多余的随排泄物排出体外。猪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高洞村的农田中去,长期下去,将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在农田中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

(二)猪场主环境意识差,随意排放污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高洞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粪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三个养猪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并且由于猪粪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造成更为广泛的污染,致使公共水系中的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河流严重污染。磷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可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江河池塘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进一步危害环境。养猪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猪场主没有及时清理猪的粪便,猪粪经过长期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在养猪过程中,由于这三个猪场对粪便处置不当,一般经过5天左右的发酵就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高洞村的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该村村民的健康。

这三个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高洞村,猪的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影响了高洞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此外由于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是集约化养猪高密度饲养,猪舍内潮湿,粪尿及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激发出恶臭,其臭味成分多达168种,如果不及时清理排泄物,产生的有害气体不但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而且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高洞村村民的健康。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环保意识,科学选址,高效利用粪便

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的养殖户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猪场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在规划上,猪场应当建到远离高洞村和周边的主要河道,设置在远郊农业生产腹地;在选址上,猪场要远离高洞村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有些国家明确规定,猪场应距居民区2km以上;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为了更好的利用猪产生的粪便,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都应该建一个沼气池;不要把猪粪总是堆在农田,应该合理的把猪粪分配在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及时利用。这样既不会造成农田的土壤过于肥沃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又可以高效率的解决猪的粪便污染问题。

(二)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设计,减少污水的排放

在高洞村的猪场建设中,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既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对于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否则,只有采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高洞村的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在生产工艺上,既要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又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比如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水资源相对反乏,在规模猪场建设上可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设计,将猪粪便单独收集用于制作沼气,不采用水冲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冲洗用水,继而减少污水的排放总量。

如深圳市农牧公司采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对年产20000头猪的规模化猪场排放的污水先经上流式厌氧污泥过滤器处理,然后进人生物氧化塘。鱼塘及土地处理系统,使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建立起猪、鱼、农果、牧草的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及时清理猪的粪便,建沼气池;改善猪饲料,减少氮排放,以减少空气污染

因为猪粪一般在堆放超过5天就会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会对环境和人造成伤害。所以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我建议应每一天打扫猪的粪便。猪场定期透风,保持空气流畅。清理的猪粪放入沼气池,从而减少氮的排放,以减少空气污染。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50%左右。有试验证明:猪饲料的利用率提高0.l%,养分的排泄量可下降3。3%;选择消化率高的日粮可减少营养物质排泄5%;猪日粮中的粗蛋白每降低1%,氮和氨气的排泄量分别降低9%和8.6%,如果将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由18%降低到15%,即可将氮的排泄量降低25%。欧洲饲料添加剂基金会指出,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25%。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节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殖,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

结语

通过近两个星期的调研,我知道了高洞村猪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粪便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猪场的选址应该要猪场要远离村庄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等。大中型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首先要控制猪的饲料譬如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

参考文献:

[1] 丁以俊,金辉.邳州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2)[2] 王俊峰,路强,张慧霞.浅谈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7)[3] 张志强,刘学.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9)[4] 李天峰,何行吉,杨宏卓.畜牧养殖企业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对策[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5] 张长锋,许若菱,李耿森.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A].2011猪免疫抑制病防控与营养保健技术专题论坛会刊[C].2011

第四篇:十八洞村实践报告,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 3 篇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1

十八洞村的巨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十八洞村的实践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涵,切实践行精准扶贫方略的具体行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要求,积累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也为继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构建扶贫脱贫的“中国模式”带来以下启示。

(一)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我国减贫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脱贫攻坚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十八洞村的实践表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思想内涵,把“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四个切实”看作是“精准扶贫”思想、方略的有机构成部分,相同推进。

(二)因地施策制定减贫方案,“扬长补短”。严格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工作队在反复调研、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八洞村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发展原则,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造保持苗寨原有的景观风貌,彰显苗乡民族文化特色,依托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特色等发展以乡村旅游、苗绣加工、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统筹社会扶贫资金、协同各级各类扶贫主体,借助外力弥补自身在减贫和发展中面临的设施滞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的短板,真正做到“扬长补短”。

(三)创新突破脱贫时空局限,“处理关系”。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全域旅游规划、增强内生动力、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短中长期产业组合布局以及“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等方面的成功探索表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应通过创新突破时空局限,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外与内的关系。十八洞村在内生动力挖掘方面,通过党建先行,精选驻村工

作队、加强村支两委建设、组建民兵突击队和道德星级管理探索,转变了村民观念,增强了内生动力;在外部帮扶方面,通过协同各级各类扶贫主体、统筹扶贫资金、整合社会力量,把外部帮扶的效应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了外部帮扶和内生发展的协同推进,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长与短的关系。十八洞村产业扶贫经验表明,要处理好短期扶贫和长期脱贫的关系,十八洞村民在猕猴桃基地劳动在产业布局上注重短中长期组合,以“立竿见影”的短期产业帮农民增收,增加村民的信心和资金积累,以具有竞争力和自生能力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提升村民的发展能力,确保长期脱贫。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十八洞村“跳出十八洞发展产业”,将乡村旅游规划纳入全县旅游“五大景区”总体布局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跳出“点”,将“点”纳入到“面”中进行发展的思路,能有效激活“点”、“面”之间发展的协同效应,在“面”的发展中确保“点”的持久脱贫。四是老与新的关系。“传统”特色是老字牌,“现代”文明是新风尚。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原则,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同时又以电子商务、采摘权转让等现代文明手段,使“传统”特色老字牌与“现代”文明新风尚有机结合,树立了标杆。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2

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今年 4月 12 日,局机关第一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十八洞村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使自己深受启发和教育。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山深处的湘西十八洞村考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开辟了中国扶贫攻坚的新征程。通过现场感受精准扶贫的成果和给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自己深深地感受到整个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参观十八洞村,结合我局的扶贫点-中方县蒿吉坪乡干田垄村及自己的一户帮扶对象的实际扶贫工作情况,认真思考精准脱贫的办法和举措。遵循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扎实搞好扶贫工作。我局的扶贫点前不久才由国家进行脱贫验收,目前验收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也会一如既往的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自己感受到精准扶贫应该是发扬大寨精神,学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食品药品监管的党员干部,自己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并联系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学以致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状况、新问题。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根据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强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不断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思考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把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宗旨。

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尽职尽责“护民”,实实在在“利民”。坚持把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第一中心任务,提升服务理念。要创新服务理念,打造人性化服务。加强服务沟通,提高工作效能,让广大行政相对人真正感到暖心、省心、贴心。创新服务机制,打造便捷化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氛围,让来办事的群众感到门好进,人好找,话好听,事好办。通过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服务意识的确立、服务观念的转变,真正用文明指导服务工作,用文化规范管理,营造出一个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服务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一定会发扬精准扶贫精神,主动服务、主动作为,争做“为民”干部,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立足岗位职责,做好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3

国庆假日期间,前往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巧媳妇”农家乐屋里屋外更是挤满了游客。这个农家乐是村民施成富的老宅。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正是在施成富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自此,十八洞村开始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大胆推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构想。短短 5 年,寨子靓了、游客多了、产业火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笑容甜了。2013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 1668 元,到 2017 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2016 年 11 月,十八洞村便向镇里递交了退出贫困村申请书。2017 年 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

突破口:“农家乐”树致富榜样

在十八洞村正式拉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幕前,花垣县委专门抽调了 5名党员组成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底子太差,基础设施落后,要想发展谈何容易。”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当时对村里的状况非常忧虑。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洞村具有十分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经过走访调查,驻村工作队和当地乡政府决定,以农家乐项目为突破口,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龙秀林说,十八洞村里的 18 溶洞远近闻名,平时就有户外爱好者来此寻觅探险。

村民施成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4 年 7 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家创办了十八洞村第一家农家乐。“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有搞头,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草率‟开张了。”施成富说。结果,一个月下来,只有 50 多人接待能力的农家乐,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 4000 多元。

很快,村里陆续有了十几家农家乐。为了更好地引导农家乐发展,十八洞村专门成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对农家乐厨房和宾馆实施规范管理,对农家乐接待户按区编号管理,并捆绑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接团、统一分流、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促销,一方面防止了恶意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农家乐保证品质。

勇探索:确立发展旅游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时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十八洞村村支两委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建设总原则,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以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心更齐、情更浓”的目标,认真开展水、电、路改造,开展农村“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最终,十八洞村呈现的村寨风貌,完全保持了原生态的苗族建筑风格特点,修旧如旧,并做好室内的改厨、改厕、改浴等任务。目前,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青石板路、停车场、一期游步道、村大门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 3 个自然寨路灯安装和部分农户的改厨改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家乐发展更为迅速,规模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发展农家乐的“甜头”让十八洞村增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经过多次讨论并征求村民意见,驻村工作队取得这样的认识:想让老百姓最终富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这一大方向的指引下,明确打造农旅一体化,让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不具备条件的间接参与。

展蓝图:农旅一体化诞生新格局

思路清则道路活。十八洞村首先瞄准村里闲置的土地,与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联姻”,组建了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 1000亩打造猕猴桃产业化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

同时,十八洞村进行了“113 工程”建设,即每家每户种植 10 株冬桃、10 株黄桃,养殖 300 条稻田鱼,并将桃子采摘权和稻田鱼捕捉权对外出让。仅此一项,每户农户投资只需 400 元左右,3 年后即可实现创收近5 万元。

该村还积极挖掘苗族文化元素,提升十八洞村文化品位,农家乐围绕苗族文化开展特色化服务项目,共同开发苗绣文化旅游商品等。

据龙秀林介绍,未来,十八洞村将形成“一带四”的产业格局,即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带动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

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旱涝保收”为主的劳务输出业,从而支撑起整个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

“十八洞村的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在改造一支村民队伍。”龙秀林说。针对村民专业知识匮乏,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根据文化层次,分期分批对农户进行礼仪礼节、烹饪技能、种植技术等培训。村民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像这样的培训有十几次,村民们都很欢迎。”施成富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盼着早点过上好日子呢。”

第五篇:村调研报告

xx乡xx村调研报告

我村位于xx乡东大门,周边与xx乡、xx乡、xx镇等乡镇及本乡xx村接壤,本人自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切实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了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现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如下:

一、本村现状

(一)社会经济情况。本村有8个自然村和6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2030人,人口数居全乡第一。其中常住人口1117人,占总人口的55%,外出务工人口913人,占总人口的45%。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75元,集体经济薄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二)组织建设情况。我村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34人,其中男党员26人,女党员8人。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有2人,40—50周岁之间的有4人,50周岁以上的有28人,支部委员5人。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村民大会议事制度》、《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村支两委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能做到任期有目标、工作有计划、党支部生活有安排,使村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三)产业发展情况。全村有稻田1364亩,山林17653亩。群众以种植水稻为主,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650吨,村民粮食 1

需求能得到满足。全村有退耕还林面积8000余亩,林地流转面积73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220余亩,有喂养土鸡、豪猪近1500余只的特色养殖场2个和喂养山羊、竹鼠及白玉蜗牛等一批特色养殖户。

(四)各类设施情况。我村所有村民小组均已通路,其中村主干道已硬化,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拥有率已达90%,卫星电视普及率100%,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互联网尚未开通。村组织活动中心今年将开工建设,农家书屋书籍及设备已配臵到位。村小学因无生源现已停办,现暂作村部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仅有部分公山和学校等为数不多的公用地,无经济收入,每年仅靠财政拨付的1万元工作经费勉强维持村支两委办公支出,村集体无力实施项目建设。二是村民综合素质较低。村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传统农民意识厚重,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不善于寻求更宽裕、更高质量的生活。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和奋斗共进精神,不愿意大胆创新。

三是基层组织较软弱。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村支两委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不能起到致

富带头人作用。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导致村级党员干部干事激情不高。具有致富技能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回村服务,政治意识模糊,村中仅剩老人、妇女和儿童,共青团工作名存实亡,党组织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战斗力量相对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召开党支部成员会、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的方式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促进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共同艰苦奋斗。争取村组织活动中心建设尽早开工,使村支两委有一个固定组织阵地。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各项工作制度、设立“三制一卡”党员承诺公示栏、“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和组织党员参加党建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我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中的深入开展,从而提高村支两委、全村党员乃至普通群众的信心和战斗力。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采取多种形式破解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对某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人,有偿使用,实现其经济价

值、发挥最大效益,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资源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多开展一些“三下乡”活动,并且针对农民需求,丰富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意识。特别要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合作意识,把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积极发展产业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放开搞活,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在我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特色养殖。

下载洞上村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洞上村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情况调研报告

    村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在现场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一、现状与发展需求(一)基本现状1.自......

    村调研报告

    XX村基层建设年动调研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地及县委关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各项决策部署的统一安排,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

    村群众路线调研报告(范文)

    国家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得解决农村的问题,使农民走上小康,过上好的生活,下面是由资料站为您提供的村群众路线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对您有所帮助! 村群众路线调研报告一:......

    2014驻村调研报告

    驻村调研报告 我于 3月17日—3月23日进驻西定乡暖和村委会东暖新寨小组,驻村后,按照县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

    xx村调研报告

    xxxx村调研情况一、 xx村的基本村情 xx村位于xx镇,全村6120人,总面积12000余亩,由原来路口、集东、集西3个村合并而成。一个党总支,六个党支部,分别是矿东、胜利、高沈、赵巍、路......

    扶贫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不通公路是扶贫工作主要难题六盘水市气象局( LWS)摘要:经过深入调查了解,贫困地区大多是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要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要解决......

    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打整治情况的 调研报告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

    村情调研报告(精选)

    村情调研报告 根据武汉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人口计生委宣教中心成立“三万”活动工作小组,由何平主任牵头,陈定国副主任带队,顾国平,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