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影片《女王》有感
观影片《女王》有感
摘要: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以往从电视报刊上所看不到的事件另一面,让我们反省媒体的公义性和功利性的矛盾,让我们反省民意的非理性和不稳定性的危险,让我们反省政治的虚伪和现实,让我们反省当人类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了媒体、民意、政客之后,人类的前途会是怎样? 关键词:媒体民意政客女王
电影《女王》,主角演技之精湛、情节安排之巧妙、电影内涵之深刻,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让我们从和以往不同的角度来看戴安娜事件,并看出意想不到的东西,很有意思。
戴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其死后,英国上下群情悲痛。布莱尔很乖巧地冠之以“人民的王妃”博取民众好感,媒体更是尽其煽情的能事,将矛头指向了与戴安娜对立的王室,而此时只有王室保持沉默。女王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保护两个孙子,尽量让他们少受刺激;二是戴安娜已经不是王室的人,王室不宜作出反应。但是,在媒体的煽动下,民众很快就对王室的沉默表示了愤怒,并提出了不理智也不合法的要求:为非王室成员的戴安娜举行王室最高规格的葬礼,白金汉宫降半旗,女王对事件表态,等等,并有失控的趋势(民意出现了取消君主立宪制的倾向)。迫于民意的压力,布莱尔紧张斡旋,最终女王作出重大妥协,接受了人民的所有要求,危机圆满解决。
在这次危机背后,我们看到了布莱尔、媒体、查尔斯王子、民众和女王真实的一面:布莱尔的做法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尽管在片中他也同情女王,也为他不得不对女王提出的要求而向幕僚大发脾气,但他毕竟是改革派的政治领袖,支持率才是硬道理;媒体的作为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头版头条怎么好卖怎么来,怎么煽情怎么来,完全不顾戴安娜死前已经不是王室成员,完全不顾王室家庭和小王子们的感情,将矛盾直接引向王室,要求本来就不升旗、四百年都没降过半旗的白金汉宫降半旗,并要求按王室最高规格安葬一个平民,并且女王要向她的灵柩致敬;查尔斯王子则胆小怕事,主动讨好政客和民众,把自己的母亲当挡箭牌,连布莱尔都看不过去,说:“Let her mother take the bullet, not him.What a family!”;民众的反应更多的是感性而非理性,当他们心中充满悲伤、需要发泄情绪时,除了哭泣,对王室的愤怒则是最好的发泄方式;只有女王,她是最正直、最理性、最顾全大局、最坚强的,她只是做了一个女王、一 1
个奶奶应做的事,按她从小受教育的“责任第一,个人第二”的信条来做,按她就职时向上帝所立的誓言而行,戴安娜葬礼的安排也是完全尊重她家里人的要求来办,整件事情她除了回避媒体,基本没做错任何事,但,这也许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对于女王,我觉得她很可怜,但却很伟大。在片中,她的权力仅限于指挥她养的那几条狗,她孤独地驾着汽车驶在旷野,她“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判断”,但她的人民却背弃了她,连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也出卖她,旷野里的那只孤独而优雅的大麋鹿就是她的化身,她也明白那只麋鹿的死也许就是她王权的归宿。于是,我们看到女王务实地妥协了,就像布莱尔说的:“That is the way she survives.”(那就是她生存的办法),她似乎明白了传统规则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她接受了modernize(现代化)。她的妥协,表面是王室向人民的妥协,实质是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妥协,这种妥协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是,谁能说随波逐流就是好事呢?但有一点应该是好事,那就是有些东西她还是放下了,显得很大度。在葬礼致词之后,当画面上万众起立,掌声雷动,悲情一泻千里的时候,我却看到一个默默承担了人民所有痛苦的高贵的女王!就像那头屹立在旷野之上孤独而优雅的麋鹿!
其次,电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君主立宪制及其背后的东西。英国是第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女王只是国家和英联邦的象征,并无实权,随着现代思潮的发展,她的位置越来越尴尬。片中改革派的布莱尔在走马上任时接受女王任命,一切显得那么扭捏和形式化,现代思想和皇权传统的冲突表露无遗。这时候我们不仅要问:英国人为什么还要设皇帝?这得从宗教和文化的层次找答案了。西方信仰上帝,皇帝是替上帝管理世间国度的人,她向上帝汇报工作,她必须是公义的、正直的、圣洁的、智慧的、勇敢的人格榜样,所以她是人民信仰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可以在人间被感知的上帝的代理人,有些类似主教的意思。所以,女王不仅仅是国家元首,她更是民族的精神领袖,民族团结的灵魂,大家可能不知道,连英国的国歌都是《神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所以说,君主立宪制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更是宗教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且很显然这种结果对一些国家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美国在二战后接管日本时,也是出于对宗教和文化的考虑,才保留日本天皇的,日本民族也才得以留存其灵魂,也才有后来的国力迅速提高。世界上除了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还真不少。这些国家的皇权基本都跟宗教信仰的传统有关。
这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难理解,我也曾感到费解,但也许那些有国王的人反过来会对我们的很难理解感到很难理解:Why not?为什么不要皇帝呢?他们研究后就会发现:
一、我们都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武装起来的头脑;
二、在我们历史观中,皇帝都是些奢华无度、2鱼肉百姓的暴君或昏君;
三、在我们的哲学观中,君主立宪制只是资产阶级向封建主义妥协的结果,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产物,而没有一点精神层面的因素;
四、我们其实很现实,没有用(严格说是现实的物质功用)的东西就丢掉,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才保留。所以,要是问中国人:废除君主立宪制好不好?十有八九都说好。因此,大家世界观不同,我们就不好以自己的世界观去评价别人的世界观。
另外,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值得一提。多次让女王出现在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厨房、自己开车等场景中,这样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贵族妇女,而不是一个政治象征;在花堆前和群众面前那段复杂的表情转换,演员拿捏得非常到位,把女王悲剧的命运和坚强的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戴安娜生前片断、媒体的报道、悲情的大众、布莱尔及其幕僚、查尔斯王子、王室家庭生活,这些场景的穿插,使得电影情节紧凑而冲突激烈,每个细节都是有用的。对于学习电视编导专业的我,也有很多启迪。
总之,这部影片不仅在影片的拍摄手法上打动了我,也在内容及思想深度上深深的吸引了我,绝对是一部值得看两遍的成功之作。
第二篇:观影片《信天游》有感
日前,党组织组织我们党员观看了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主旋律题材影片《信天游》。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陕西农村几个老百姓身上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一个个故事:为了冤死的儿子、被气死的丈夫能入土为安,一个可怜的老人伴随着两具装尸的棺材在漫长的申诉路途中苦苦煎熬;为了一块被人霸占的宅基地,她从一个风韵少妇一直告到白发苍苍,上访时间长达32年;为了讨回因工伤致死的儿子9000元的抚恤金,一对老两口无数次在人面前下跪……面对着这些最底层的农民,被称为“农民青天”的某县纪检委书记梁雨露拍案而起,他敢于批评不正之风,敢于承担责任;不以自己的仕途为重,不怕得罪人;敢于打硬仗,敢于同黑恶势力叫板;冒着丢官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为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惩恶扬善、扶危济难,最终他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影片中一个普通的“带着官帽子的农民”、一个善良的好人、一个勇敢斗士的轮廓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清晰、深刻的印象。他做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把老百姓当父母孝敬,他时时刻刻都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这些让我想到了我们共产党。
对于我们共产党来说,群众是我们的胜利之源,立国之本。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员任何时候应该站在人民当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共产党员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在一起,我们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共产党员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脱离了自己力量的源泉。脱离了群众的共产党员,成为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官僚,听不到正确的声音,看不到正确的方向,只会迷失于官场与舞会之中,失去党性,丧失人格,最终走向腐败与监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天职,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靠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工作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的,从而形成千百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有些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恰恰是由于我们党内的极个别人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心里装的不是群众,而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捞取好处,以权谋私,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从这些腐败分子演变的过程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忘记了群众,忘记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能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私欲膨胀,争名夺利,从而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深思和警觉。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恒的。
从我们党员个人自身的情况来看,脱离群众,在工作中具体就是脱离自已身边的同事,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脱离了群众,我们就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听不到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失去群众的支持,最终只能成为空想主义者。同时,脱离群众,会使我们滋长一些不好的思想,如“我是党员,高普通人一等”这类错误的思想。如果一名党员滋生出这些错误的思想,那将来必定无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不脱离群众呢?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基本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改造,清除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同时要到同事们的身边去,和同事们多聊聊,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让同事们知道,我们这些党员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同工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先进,还要帮助身边的同事,使他们也一起追求先进,追求真理。当做到以上几点时,我们还要注意,一切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只有做到这些,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在一起,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影片短短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但带给我的深思却远远没有就此停止。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更是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穷自己毕生的时间去做的事!
第三篇:观《竺可桢》影片有感
观《竺可桢》影片有感
这个星期四,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全体看了《竺可桢》这部影片。
《竺可桢》主要讲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当上了浙江大学的校长,并兴起了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他只有带着学生,“背”起浙江大学踏上了“流亡之路”。竺可桢退休之后,经常去野外考察,观察气候的变化,观察黄河的变化。竺可桢在失去了野外考察的能力之后,还是每天观察自己院子里的葡萄叶的生长,每天扫出院子里的尘埃进行观察。当他生病后,住进了医院,可即使他生病了,也每天写日记。他无论何时都不放弃观察机会的精神感动了我。
在我的身边,像竺可桢的人有许多,比如我们班的王老师。有一次,王老师感冒了,我们认为王老师应该不会来上课了,可是王老师却奇迹般的出现了我们眼前,我们眼前的王老师脸色苍白,不停的咳嗽,声音也沙哑了。我看着王老师这副模样,一下子被震撼。在平时,我们没少惹王老师生气,班上个别同学的作用不是少做就是没做,让王老师没少生气,可丝毫未影响王老师教我们知识的情绪,王老师常说:让那些不要好的一边待着,学习为的是谁要 想想清楚。王老师生病了,明明可以借助这个好机会好好的 在家休息休息。少受点我们的 气,可是王老师却坚持来给我们上课,在讲课的 时候,王老师显得很吃力,可是我们今天也奇迹般的没让王老师生气,王老师生病还给我们来上课不就如竺可桢生病还坚持考察的精神吗?
竺可桢坚持不懈的考察为的是祖国兴盛令人感动,而我们王老师为了祖国的下翊 代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的精神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第四篇:观《圆明园》影片有感
观《圆明园》影片有感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有一个地方她被誉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她曾是东方的明珠,中国的骄傲,她正是圆明园。但是,如今的圆明园留给人们的只有被毁的不成样子的遗迹„„
记录片《圆明园》为我们完整讲述了这一历史事件。“请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见殿,哪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段引用维克多·雨果的话出现在《圆明园》的片头中,这部记录电影就是沿着这圆明园也是十分热爱。后半部分展现了清朝慢慢走向衰败,同时英法联军的入侵,给圆明园带来噩梦,他们豪无人道的洗劫和破坏这座华丽的园林,一个个带着快意的神情,毁送了这万园之园。
这部记录片它没有参杂太多个人情感去描述从圆明园修建到毁灭这愤辱历史,更多的是用传教士郎世宁和外国人的角度平静真实的还原历史事件,《圆明园》它是告诉人们这段历史都发生了什么事,发生的原因和历史的事实与真相是什么,它不同于那些高唱党中央宣传材料,处处高呼爱国主义的教育片,它是让我们自己去领会其中的道理。
影片中有许多情节为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西方展开了剧烈的变革,形成了以科学为兴趣的西方文明,而大清帝国却依旧按照二千年前的模式运转,大清的统治者不屑于他眼中的蛮夷交往,他们的妄自尊大导致在英法联军侵中国的数次战役中,英法联军出动的仅是清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却在几乎毫无死撒欢能够的情况下取得了次次胜利,这是因为西方人拥有先进武器,他们有远程大包和来复枪,而清军战士却依然是两个世纪前的拉弓挥刀的肉搏,这早己注定失败的战斗体现了科学技术正是影响一个民族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正石油于来期以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人们的思想过于迂腐,不能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才使这悲剧的发生。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如果不能跟上世界变化的脚步,那么不管它曾是多么繁荣富强最终都会走想灭亡。
另外,最触动人心的情节还是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孽。1860年10月,联军在一次次的攻势下,始占领了圆明园,清朝第八代皇帝咸丰逃往避暑山庄,联军们进入圆明园后,它的噩梦便开始了,掠夺!破坏!一切能带走的东西全部一洗而空,拿不完、拿不走的通通砸毁,临走时的圆明园已是满目狼疮,为了毁灭罪证,又把火把圆明园烧的干干净净。英法联军们对毁灭的欲望与天性此刻完全的展现了,在金银财宝和内心深处毁灭的欲望驱使下,所有的约束、规范全都打破了,他们脸上竟带着欢乐、快意的申请毁送了这座旷世园林。
这种蛮行引起了全世界正直人士的愤怒,可是英法联军有俄美的支持,我们还不够强大,面对这样的暴行也只能默默接受。
可是论强大,我们也曾有康乾盛世,也曾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但当我们站在至高点上时,我们开始妄自尊大,陶醉于已得到的一切,渐渐不再关注外部世界的发展,认为我们无人可以超越,这样的自大之梦终在西方军队的炮击声中振醒,但一切已为时已晚,而圆明园成为这一历史中最大的牺牲品。
圆明园的整个历史,从辉煌一世到悲惨一个仙境般园林的修建到最后被焚毁的悲剧发展路线。
本片画面精致华美,细节制作十分细致,战争战面又气势磅礴。《圆明园》是一部兼具“国产主旋律”和“大场面”的记录片,它使用三维仿真动画技术将实景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生动完美的为观众呈现出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生动完美的为观众呈现出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此外全片的拍摄、演员扮演配合旁白,独白采取穿插式讲述历史的方式,可以使观众更容易接受。
这部电影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幻想中仙境般的园林,更是体现了清朝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本片是从28岁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进宫而展开的故事,把圆明园的命运与整个大清帝国紧密结合。前半部分讲述了圆明园一共经过了爱好天文和科学的康熙,严谨勤奋的雍正和喜爱写诗又极其自负的乾隆这三位皇帝的修筑和不断扩大,三位皇帝对落幕,这一切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国需要不断变强,作为一名在青春时光的少年,一名可以用自己的笔 来构造自己蓝图的少年,我们应该骄傲。祖国的命运与我们少年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我们现在应该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祖国灿烂的明天!“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所告诉我们的真理。我们要谨记圆明园的耻辱、历史的教训,用自己的实力让祖国强大。
中国,终将屹立于全世界,历史的耻辱并不算什么,让我们把它埋藏在自己的心底,成为激励我们的一股力量,去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吧!
第五篇:观《辛亥革命》影片有感
观《辛亥革命》影片有感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无能,各种运动兴起却又失败,使得当时中国经济能力低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特别是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让我们知道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也是因为这场运动的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便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而在影片中,同盟会骨干烈士林觉民在被抓后,拖着铁链留着血,也勇敢坚强地对朝廷官员张鸣岐说:“当今世界列强,有哪个国家不是因为革命才得以强盛的,中国岂能不思革命”。
尽管在初中和高中课堂上我都有学习过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但生活在21世纪的我,身处在一个民主和平的社会环境中,我还是没能够深入理解“革命”一词,直到我看了《辛亥革命》这一部影片,它比书本知识更生动形象向我解释了革命一词。《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是在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纪时候上映的,这是张黎导演携手国际影星成龙和李冰冰、实力派演员赵文瑄和胡歌等人打造的同名电影。这部影片让观众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也让他们从荧幕中领略到革命时的艰难困苦。当我看了电影后,心中澎湃不已,也立刻让我想起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几个字,也真真切切地明白了它的含义。经管革命很艰辛,但那时候的爱国革命人士坚信革命能够让中国和让人民看到光明的未来,所以一直坚持不懈地在革命的道路上走下去,即使有可能会在战争中牺牲掉自己的生命。因为革命,就是需要有流血,是需要有牺牲的,不管是老百姓的血还是爱国仁士的命。犹如在电影开头,演员宁静饰演的同盟会会员秋瑾在临死前说道:“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在心底,喜极而泣”。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而死是有价值的,是让自己感到光荣和高兴的。
《辛亥革命》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能把孙中山、袁世凯、黄兴等人物细腻形象的刻画出来,剧情也能把握到杂而不乱,真而不过。在剧中,1911年,孙文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会员,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孙文让黄兴与徐宗汉扮演夫妻秘密潜入广州,同一时间,黄兴还带领着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等革命党人武装进攻两广总督署,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枪声响起,炮火燃烧,无数革命烈士以他们年轻的生命为腐朽的中国“治病”。最终,革命军因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革命烈士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被丢弃在地上,任雨水淋打,这一悲惨的场面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和难过,也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感到无比愤恨。最后,72具烈士遗体由徐宗汉等人冒死收葬了,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影片中身负重伤的黄兴怒吼道:“不就是败了吗,又不是没失败过”,的确,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不能倒下,因为他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全中国的人名与牺牲的烈士而活。中国不就是在这么一次次失败中成长与强大起来的。1911年10月,由于革命形式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在10日晚,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到处燃起了革命的烈火。经过辛亥革命后,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了。这场运动其实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反动政权而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革命党人也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影片真实地把这些情节反映了出来,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坚韧不屈与努力,这让我为之振奋,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也激起了我强烈的爱国之心。
从《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革命烈士在战争中为国献驱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让我看到了革命党员们智慧与胆识。这部片子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但在我看来,它又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反思。身处这个追求和平发展的时代的我们,经历战争的机会是不太大的,但我们也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着,也不能理所当然享受着这一份安宁。从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我要珍惜现在平和安宁的生活,这是用许许多多的革命先驱的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国家栋梁,报效国家,这才能够报答革命先驱的恩情,才能无愧于他们,无愧于历史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