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月下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市直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部分委员,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领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报;深入到部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工商企业了解情况,查看有关资料;同时分别召开了部分企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企业领导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基本情况
总的看来,各级各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领导比较重视。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协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企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关于市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等5个文件。市总工会总结沙隆达、城南开发区等单位和地方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把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劳动合同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工作基本推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各类企业4700家,已签订集体合同3685家,签订率为78%。其中国有企业945家已全部签订,签订率为100%。二是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确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
格局基本形成。截至到2月,全市城镇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为万人,签订率为。制度初步建立。以来,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联合会积极探索协调劳动关系的新机制,市直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明确了三方在调处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责任和作用。重点内容突出。合同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主要突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要,对劳动者工资、养老保险、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权益保护体现得比较充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认识上有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必要,而签订集体合同没有多大必要;一些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深,认为个人已经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
和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一些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的职工,担心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择业自由,不愿和企业签订合同。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缺乏一种内在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平等协商难实现。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平等协商制度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同,集体合同制度执行中重签约、轻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企业是“一次协商管几年”。工会代表广大职工与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运行看,往往考虑单位困难多一些,考虑职工利益少一些。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审查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必须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才能生效。而我市虽然有4634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按规定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只有3685家,有近1/3的企业没有按规定备
案审查。
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率不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统计,全市有20%以上的企业没有签订集体合同,有近15%的职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合同的履行也不理想。市总工会对80名职工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有22人表示集体合同缺乏监督执行,兑现不够,占职工代表的27%。有的企业集体合同中规定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仅未交纳养老保险费,而且连基本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
合同的内容不完善。有的企业是迫于压力而签订的合同,对合同的内容不重视,合同条文能模糊就尽量模糊,能抽象就尽量抽象;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文本针对性不强,格式化的居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少。在抽查的几家企业中,仅有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其他企业都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
格式合同。有些合同内容存在不公平。如有的合同规定安全事故责任由劳动者自己负责,社会养老保险由职工自己缴纳等。
合同的管理存在漏洞。一是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据调查推算,约有60%左右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未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和相关管理制度。这种情况在非国有企业中比例更高。有些企业虽有管理台帐和制度,但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管理主体缺位或虚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相当数量企业没有落实人员负责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不少企业虽然安排了人员管理,但实际没有认真管理和检查。合同签订后存放在档案室,不修改、不完善;到期了不续签、不终止。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当前的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还没有完全将农民工纳入到管理范畴。一些企业不愿意和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对农民工一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以便规避法律或者逃避责任。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超时劳动、克扣和拖欠工资等。
三、几点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就我市下一步贯彻执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既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又是劳动关系是否稳定、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工会以及劳动者自身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把企业法人和职工作为重点对象,使他们对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目的、意义、性质及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企业法人 的法律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要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把改制企业、新建企业作为重点,把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作为难点,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做到凡是有职工的地方都有工会组织。同时,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增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打下基础。二是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对平等协商的主体、原则、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机制,使得平等协商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配套规章制度,落实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要转变歧视农民工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消除歧视
观念,把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二是要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推进集体协商制度。要将农民工纳入到集体合同制度管理之中,通过广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农民工获得平等的对话权利,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本着依法、公正的原则,及时立案,及时处理。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对用工单位实施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检查。通过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以及集体合同审核和劳动合同鉴证等,促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规范运行。各级工会组织要把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认真履行好责任,切实抓出实效。
第二篇:关于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报告
06年三月下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市直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部分委员,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领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报;深入到部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工商企业了解情况,查看有关资料;同时分别
召开了部分企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企业领导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一、基本情况
总的看来,各级各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领导比较重视。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协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企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关于**市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等5个文件。市总工会总结沙隆达、**城南开发区等单位和地方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把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劳动合同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
(二)工作基本推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各类企业4700家,已签订集体合同3685家,签订率为78。其中国有企业945家已全部签订,签订率为100%。二是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确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格局基本形成。截至到2006年2月,全市城镇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为358万人,签订率为867。
(三)制度初步建立。2002年以来,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积极探索协调劳动关系的新机制,市直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明确了三方在调处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责任和作用。(四)重点内容突出。合同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主要突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要,对劳动者工资、养老保险、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权益保护体现得比较充分。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认识上有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必要,而签订集体合同没有多大必要;一些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深,认为个人已经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和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一些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的职工,担心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择业自由,不愿和企业签订合同。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缺乏一种内在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二)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平等协商难实现。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平等协商制度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同,集体合同制度执行中重签约、轻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企业是“一次协商管几年”。工会代表广大职工与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运行看,往往考虑单位困难多一些,考虑职工利益少一些。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审查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必须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才能生效。而我市虽然有4634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按规定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只有3685家,有近1/3的企业没有按规定备案审查。
(三)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率不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统计,全市有20%以上的企业没有签订集体合同,有近15%的职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合同的履行也不理想。2005年市总工会对80名职工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有22人表示集体合同缺乏监督执行,兑现不够,占职工代表的27%。有的企业集体合同中规定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仅未交纳养老保险费,而且连基本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
(四)合同的内容不完善。有的企业是迫于压力而签订的合同,对合同的内容不重视,合同条文能模糊就尽量模糊,能抽象就尽量抽象;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文本针对性不强,格式化的居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少。在抽查的几家企业中,仅有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其他企业都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格式合同。有些合同内容存在不公平。如有的合同规定安全事故责任由劳动者自己负责,社会养老保险由职工自己缴纳等。
(五)合同的管理存在漏洞。一是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据调查推算,约有60左右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未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和相关管理制度。这种情况在非国有企业中比例更高。有些企业虽有管理台帐和制度,但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管
理主体缺位或虚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相当数量企业没有落实人员负责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不少企业虽然安排了人员管理,但实际没有认真管理和检查。合同签订后存放在档案室,不修改、不完善;到期了不续签、不终止。
(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当前的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还没有完全将农民工纳入到
管理范畴。一些企业不愿意和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对农民工一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以便规避法律或者逃避责任。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超时劳动、克扣和拖欠工资等。
三、几点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就我市下一步贯彻执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既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又是劳动关系是否稳定、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工会以及劳动者自身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把企业法人和职工作为重点对象,使他们对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目的、意义、性质及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二)要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把改制企业、新建企业作为重点,把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作为难点,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做到凡是有职工的地方都有工会组织。同时,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增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打下基础。二是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对平等协商的主体、原则、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机制,使得平等协商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配套规章制度,落实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要转变歧视农民工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消除歧视观念,把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二是要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推进集体协商制度。要将农民工纳入到集体合同制度管理之中,通过广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农民工获得平等的对话权利,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本着依法、公正的原则,及时立案,及时处理。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对用工单位实施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检查。通过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以及集体合同审核和劳动合同鉴证等,促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规范运行。各级工会组织要把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认真履行好责任,切实抓出实效。
第三篇:关于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5508
关于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06年三月下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市直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部分委员,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领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报;深入到部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工商企业了解情况,查看有关资料;同时分别召开了部分企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企业领导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的看来,各级各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领导比较重视。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协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企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关于**市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等×××个文件。市总工会总结沙隆达、**城南开发区等单位和地方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把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劳动合同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
(二)工作基本推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各类企业×××家,已签订集体合同×××家,签订率为78。其中国有企业×××家已全部签订,签订率为×××。二是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确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格局基本形成。截至到2006年2月,全市城镇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为35?×××万人,签订率为86?7。
(三)制度初步建立。2002年以来,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积极探索协调劳动关系的新机制,市直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明确了三方在调处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责任和作用。
(四)重点内容突出。合同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主要突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要,对劳动者工资、养老保险、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权益保护体现得比较充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认识上有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必要,而签订集体合同没有多大必要;一些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深,认为个人已经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和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一些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的职工,担心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择业自由,不愿和企业签订合同。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缺乏一种内在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二)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平等协商难实现。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平等协商制度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同,集体合同制度执行中重签约、轻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企业是“一次协商管几年”。工会代
表广大职工与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运行看,往往考虑单位困难多一些,考虑职工利益少一些。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审查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必须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才能生效。而我市虽然有×××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按规定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只有×××家,有近1/3的企业没有按规定备案审查。
(三)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率不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统计,全市有×××以上的企业没有签订集体合同,有近×××的职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合同的履行也不理想。2005年市总工会对×××名职工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有×××人表示集体合同缺乏监督执行,兑现不够,占职工代表的×××。有的企业集体合同中规定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仅未交纳养老保险费,而且连基本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
(四)合同的内容不完善。有的企业是迫于压力而签订的合同,对合同的内容不重视,合同条文能模糊就尽量模糊,能抽象就尽量抽象;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文本针对性不强,格式化的居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少。在抽查的几家企业中,仅有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其他企业都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格式合同。有些合同内容存在不公平。如有的合同规定安全事故责任由劳动者自己负责,社会养老保险由职工自己缴纳等。
(五)合同的管理存在漏洞。一是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据调查推算,约有60左右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未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和相关管理制度。这种情况在非国有企业中比例更高。有些企业虽有管理台帐和制度,但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
第四篇:企业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企业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那么,企业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法律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到一个企业工作后,自其到岗之日起,企业应当至迟在一个月内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在这里,还有两个小问题,其一,岗前培训算不算用工,岗前培训期间是否要计算到一个月的期限内,回答是肯定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也是在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是在为工作作准备,企业这个时候不但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还应当向员工支付工资。其二,可不可以提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这个回答也是肯定的,企业可以在员工到岗前就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企业何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劳动关系都自员工到岗之日起建立,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也自此时生效。如果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员工实际未到岗位上班,企业并不因此承担相应的用工后果,反而可以向员工主张其未按合同约定到岗上班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只要企业在员工到岗之日起满一个月之日以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但作为一类特殊的合同,劳动合同包含一些法律规定的必备内容。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几项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除了以上必备的条款外,企业和员工还可以自主的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些内容,比如规章制度的种类、名称、范围及规章制度的效力,调整工作岗位、专项培训、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等内定。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违约金的问题。以前的《劳动法》未对此问题作出规定,一般认为都属于双方可以约定的范围,但《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在除企业对员工进行专项培训时约定或者企业与员工在竞业限制条款中约定外,均不得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这一变化的最大表现就是,员工自己辞职或者自动离职时,企业不能再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主动离职的困难。但如果员工未按法律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程序离职,即提前一个月通知的,企业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员工违法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很多企业喜欢和员工签订短期的劳动合同,一般都签订一年期,甚至半年的,其实签订这样的劳动合同,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是弊大于利的。签短期劳动合同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度高,企业可以根据经营情况及员工工作能力,尽快淘汰那些不适合的员工,终止劳动合同的时间相对好控制。但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同样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一,用工不稳定,员工流动较大,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熟练而又称职的员工无疑能够创造最大的价值,但如果企业中存在大量的短期用工,就会造成生产管理队伍的流动性过大,企业就像一个培训学校,你总在培训新员工,却无法使用熟练的工人。其二,不利于考察员工。劳动合同期限太短,在某些岗位,甚至还不足以确定员工是否适应岗位要求,是否能够创造最大价值,劳动合同就到期了,这个时候,企业是否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就会陷入两难,又怕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又怕人才流失。其三,非常容易满足签订无固定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连续与同一职工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三次就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这样规定的原因就是为了鼓励劳动合同长期化,尽量减少短期劳动合同。以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为例,在一名员工工作两年后,尚不能确定是否能在此岗位创造最大价值,或者其工作刚刚走上正轨的时候,企业就得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样企业会相当被动。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如果能够在初次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将期限延长至3至5年就较为适宜,这样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基本可以完成对员工的全面考察,是否续订,是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均可以从容决定。很多企业怕与职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主要因为解除、终止不自由,但实际上,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条件已经较为宽松,且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均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且标准一致,所以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对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心存芥蒂。此外,很多企业对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有很大的恐惧。但事实却并不需要这样,无固定期限解除条件与固定期限完全一致,并且企业也可以与职工约定考核条件,员工达不到考核条件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约定,解除与员的劳动合同。另外一点,对于那边可以为企业创造相当的价值的员工,企业及时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稳定军心有极大的好处。
第四,试用期可不可以单独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这个回答是否定的,试用期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根据原劳动部及四川省、成都市的规定,如果企业单独与职工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那么这样的合同会被视为是正式的劳动合同,企业解除、终止该试用期劳动合同,同样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且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也会被视为是签订了一次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所以说,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五篇: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1.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
劳动合同应当在用工之日或用工之前签订。对于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给予了一个月的宽限期,要求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面临双倍工资的惩罚。
建议公司企业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未签劳动合同从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用工成本最高,企业一定要严格避免。未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用工,在用工期间用人单位既需要依法给予劳动者各项待遇,又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增加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
2.关于工作时间及加班
法律规定的标准工资时制: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加班工资是以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为计算基数的。
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3.关于试用期的工资
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从2011年3月1日起,调整后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950元/月。
4.关于劳动合同的续签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当劳动者要求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就得与其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签定终生”。在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之前就得评估,是否要签第二次
劳动合同,如果签了第二次劳动合同,那就得签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如果不想签第二次合同,那在第一次合同到期时,就立即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以后,用人单位继续留用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满一年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企业应当事先对工作岗位和相关职位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哪些岗位可以接受无固定期合同,哪些岗位不需要无固定期合同。对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可以对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更换,在劳动合同签订一次后予以到期终止。以避免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必须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对在职人员的劳动合同续签评估必须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完成,并在劳动合同到期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5.关于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对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规章制度的内容本身要合法,二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经过民主程序,三是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向劳动者公示。
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分为三个步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一般来说,企业建立工会的,与工会协商;没有建立工会的,与职工代表大会协商。在听取意见,经过民主程序后,由用人单位确定。
为了避免今后发生纠纷时举证困难,用人单位应当保留与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及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的书面证据。比如,可以把讨论商议的内容制作会议纪要,要求参与者签名。(公司做事情一定要有证据意识)
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向劳动者履行告知程序,否则不生效。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有很多种:有公示栏张贴公示;有在公司网站上公示;有以员工手册的方式公示的(应当有员工签收确认);有进行规章制度培训和考核的等等。
建议惠州公司企业采取以下公示方式:
将企业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以员工手册的形式出现,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并约定劳动合同的约定与员工手册规定不一致时以员工手册为准。每一个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
候,同时也签订一份员工手册。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培训,并进行考核。
发放员工手册必须有员工签收记录,规章制度培训必须保留培训人员的签到记录,考核时可以将试卷作为员工的档案资料保存。
这样一来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加大理解,便于管理;二来将来打官司的时候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公司的规章制度已经向劳动者公示过。
6.关于劳动合同是否要给员工一份
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单方持有劳动合同,或者双方各执一份,但未保留劳动者签收的证据。将来一旦发生纠纷,对用人单位都不利。
建议劳动合同公司和员工各执一份,同时要求员工同时签收员工手册。一定要留有员工签收的证据。
7.关于工会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想对劳动者有效,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履行相应的民主程序。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制定的时候要履行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的民主程序。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事先将解除的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要履行相应的民主程序,否则就是违法解除。用人单位如果没有工会,解除劳动合同就很难合法,一旦违法解除就得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很多时候实体是没有问题的,一般都是程序上出了问题。都是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履行相应的民主程序。从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很少有用人单位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建议惠州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企业尽早成立工会。成立工会的好处很多,一来通过工会我们可以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来通过工会我们可以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成立工会还有一个作用,工会账号法院是不能查封的,一旦出现有人要查封公司账号的时候,可
以把钱转移到工会账号。
8.关于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或依法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的最低报酬。如果劳动者缺勤或者没有其他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是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9.关于工资的支付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属于因用人单位过错而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这对用人单位的工资管理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上出现瑕疵,如工资晚发,少算等均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以此为由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建议公司企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否则员工可以随时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提前30天通知,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10.关于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离职本是一种违约行为,而且常常会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不便和经济损失。法律只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劳动者是依法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即使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要审核劳动者辞职申请内容。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适用于用人单位无过错情形。劳动者辞职的理由多为个人原因,在辞职的理由中均不能出现用人单位违法、用人单位强迫其辞职的内容。如果用人辞职申请中有类似内容,一定要要求劳动者予以修改。
11.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在劳动者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预告就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试用期解除
法律规定:在试用期间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的录用条件必须事先向劳动者公示过,否则极有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这样在证据方面就要做到两点: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职能及要求有没有做出具体描述的证据;二是用人单位对员工在试用期的行为表现有没有客观的记录和评价的证据。
严重违纪解除
法律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举证证明劳动者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纪的行为。这样一来要证明规章制度是合法有效地,二来劳动者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纪的行为。何为“严重”一定要在规章制度中约定清楚,不然将来打官司的时候何为严重都由法官来自由裁量,那样就很被动了。如,用人单位以缺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那一定要在规章制度中约定情况具体缺勤多少天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
严重失职解除
法律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对何为“重大损失”,用人单位一定要在规章制度中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员工失职给单位造成5000元经济损失的就属于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利益冲突解除
法律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对于劳动者兼职并没有做出禁止性规定。但当员工兼职时严重影响本单位工作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对何为“严重影响”做出具体的规定。当劳动者的兼职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影响,用人单位要求其停止兼职,其不停止兼职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2.关于不定时工作制
法律规定:不定时工作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工时制度。
一旦实行了不定时工作制,相关人员就很难主张到加班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