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展 望 春 天
守望教育的春天
县教育局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锅圈岩乡马摆小学
杨群芳
9月22日,县教育局举行的“送教下乡活动”在我乡中心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真是受益匪浅。
何萍老师的一堂《山雨》,把最为寻常的山里的雨景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她的教学中,似乎所有听课的人都来到了山里,聆听着这不寻常的雨声,弹奏着这山间优美的琴键。
《山雨》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片略读课文,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何老师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循善诱,通过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一幅美丽的雨景图。整堂课上,何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还不止一次的适时穿插写作技巧,我想,这就是好老师的标准!这就是好老师的教法!这就是好老师的演艺!
听了何老师的课,我感慨颇多,现把它归为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真正将自己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让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间,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
二、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
灵活机智地应对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
三、平时注意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
四、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追求的精神元素。
五、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发言,鼓励学生的每一种想法,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思考,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
六、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的培养,比如读书习惯、写字习惯、说话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无形的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在遗憾中反思,不断在反思中前进。才能完善自我。我相信只要肯钻研,肯汲取,我每位教育者都能守望教育的春天!
第二篇:展望春天演讲稿
展望春天演讲稿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展望春天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望春天演讲稿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衷心祝愿大家都能播种下新的希望、新的梦想!是的,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是个希望的季节,是个醉人的季节!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了。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谢谢大家!
展望春天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春天的校园。
春姑娘又将悄悄的来到人间,到时花草树木都将张开笑脸,大地又将重新披上漂亮的绿衣裳。我们的校园也将迎来另一个美丽的春天:您看,清晨,同学们冒着初春的寒意,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春天写在了同学们的脸上;您看,红领巾在整洁的校服的衬托下,是那样的鲜艳夺目,春天飘在了同学们的胸前;您看,地上的垃圾少了,没了,同学们都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春天站在了同学们的手里。这时,春天在哪里?噢,春天已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看吧,你们看吧,美好的春天就在同学们身上。
这美好的一切,是谁带来的?这美好的一切就是好的行为习惯带来的。最喜欢濮存晰叔叔所做的那条公益广告,广告是这样说的:“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非常近非常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有十公分的距离,有时候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濮存晰叔叔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讲文明,树新风,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说,在我们的校园里、楼梯间,还常能见到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果皮纸屑;在我们的教室里、操场上,各种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有的同学在教室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这些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不但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形象,也严重损害了我们自身的形象。
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深刻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也知道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习惯不好,可就是改不了。”的确,坏习惯养成后,要想改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我们要想使坏习惯变成好习惯,不仅要从小事做起,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当吃了东西之后,不要随手把包装盒乱扔,走上几步,看见了果皮箱再扔;随身带上卫生纸,如果想吐痰,就让它派上用场或直接吐在痰盂中。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即使手里拿着废弃物也绝不会乱扔的了,这样,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同学们,我们是春天里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接过中华文明的接力棒。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讲文明、讲卫生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做文明学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校园一定会四季如春!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带着激情从春天再出-2017年工作展望
带着激情从春天再出-2017年工作展望
篇一:带着激情工作
点燃工作激情成就精彩人生
——读《带着激情去工作》有感
每个人都像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而精彩的人生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人生需要激情,成功需要激情,工作更需要激情。对个人,激情是成功的基石;对工作,激情是工作的灵魂;对团队,激情是团队前进的助推器;对企业,激情是企业的活力之源。”《带着激情去工作》这本书中有大量真实的人物事例,看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满怀激情的工作”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时刻坚守的信念。
一是要敬业爱岗,保持对工作的高度热爱,带着激情去工作,从敬业负责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奉献。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好干部都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勤政为民。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做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少一些计较,多一份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份上进。有了这种境界,我们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的尽善尽美,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孟子说:路虽远,不行则不至;事虽小,不为而不成,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真心爱岗,权利敬业,充满激情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情真意切的奉献岗位,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绽放人生的光彩。
二是要拥抱激情,工作因激情而主动自动自发,主动找事做而不是等事做。卡耐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永远将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主动去做事的人;另一种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去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在我们的企业里,只是“听命行事”或“等待领导吩咐”去做事的人,已不再符合新经济时代“最优秀员工”的标准。时下,企业需要的是时刻积极主动做事的员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消极等待,企业不需要“守株待兔”之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只有主动才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所以要行动起来,随时随地把握机会,并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还要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企业就是一个团队,当你把个人抱负融入团队目标当中,对工作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时团队的目标达到了,个人的报复也会实现,否则,只是追求个人抱负,眼高手低,工作敷衍了事,迟早会被团队淘汰。所以说个人抱负与团队目标的结合是产生积极主动心态的一个重要要素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尽心尽力也是产生积极 主动的一个重要要素,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家庭都是细心呵护的,想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生活逐渐富有。为了自己的家庭知道怎样去尽心尽力。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精心呵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对待这个大家庭,与大家荣辱与共有责任有担当的去工作,才能使这个企业越来越强大。
三是要传递激情,成就梦想。让如火激情感染每一个人,把激情传递给团队。作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让激情在部门扩散、传递,是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员工激情就如同企业的生命,不仅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而且还可以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激情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特质和重要要求,只有充满激情,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激情是做任何事的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人要时刻充满激情,立足本职工作,放眼公司、放眼整个行业、放眼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只有激情地投入工作,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篇二:带着激情来工作
带着激情来工作
人人都想拥有一个精彩、丰富的人生,而美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工作去创造。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占据了一个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八小时。工作快乐了,生活也就快乐了。激情是快乐工作的源泉,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无论你是什么岗位,如果每天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那么即使遇到了再多的困难挫折你也会勇往直前,并且从中享受到快乐。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忘了“激情”二字,我们每天都在周而复始的上班,按部就班的下班,我们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面对同样的人。简单重复、枯燥乏味,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在这样的状况下,有的人变得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工作既不积极又不主 动;有的人遇到问题不愿意去仔细思考,随便对付,草草了事;有的
人整天抱怨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牢骚满腹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工作;甚至一些年轻人也毫无生气,看不出“朝气蓬勃”,更谈不上“激情洋溢”。
工作稳定了,做久了,周围的环境适应了,人就往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容易降低危机感,继而丧失激情,变得慵懒。可是激情不在,你的工作效率会高吗?你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吗?你会为企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吗?你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的吗?工作状态处于麻木的我们需要扪心自问,自我反省,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你就不会拥有快乐的生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将激情工作,快乐生活进行到底。那我们如何能把内心的“激情”因子激发出来呢?
首先我认为,我们要不断发掘工作的魅力,不断地去挑战工作、征服工作。在工作中要善于表现自己的能力,主动争取机会,不能一味的埋怨不公平,不能总是抱怨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事实上工作给予我们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我们付出的多;我们要在不同的时期给自己划定不同的事业目标,经营自己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工作中会有困难、挫折让我们沮丧不如意,可是领导赞许的表扬、同事信任的目光、工作成绩的突破……每一项都能给我们带来充实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就是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当我们体味到努力工作的甜头,就会产生对工作的热爱,就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其次,我们要学会从容对待压力,自我孕育激情。人生路漫漫,征路多艰难。当工作压力很大,精神趋于崩溃时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缓解倦怠。身心俱疲的时候,不如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出门走走,换一个环境,在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中洗涤一下自己的心情,做做运动,听听音乐,要不然就约上几个朋友聊聊天,吃吃饭,都是缓解压力、重新焕发工作激情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懂得,工作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激情工作是为了能更快乐的生活然而人活于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在生命中风雨兼程,激情赶路,让人生充满前进的动力,让生命因激情而走向成熟。
再次,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创造快乐,并以这种快乐影响和激励自己,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旺盛的活力和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品尝到了激情工作带来的快乐,还需要我们将这种激情保持到永远。激情既要追求过程,又要讲究结果。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工作结果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将工作的激情永远地延续。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自己的完善,不断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和不断增强的能力来武装自己,创造出色的业绩,在良性循环中打造出一个激情的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们要时刻充满激情,立足本职工作,放眼公司、放眼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只有激情地投入工作,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篇三:带着激情工作
带着激情工作
——2010年工作述职
寒暑交替,时光流转,2010年即将过去。回顾2010,我心怀喜悦:这一年中,领导教会我做人做事的真谛和提高能力的技巧,同事给予我许多鼓励和帮助,在融洽轻松的工作氛围中,增添了我勇往直前的力量和信心。现就我个人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工作有条不紊。
1.善用时间,认真学习。经常利用午间、晚上抽出时间学习公司团委下发的《七个怎么看》、《安全经验分享》知识读本、《忠诚责任执行力》、《物业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新闻写作技巧》等书,在学习中思考自己的工作,并结合实际写读书笔记。全年写心得体会13篇。
2.恪守职责,勤奋工作。作为综合办公室人员,我经常锻炼自己的协调组织宣传等方面的能力,做到遇事多想、常动脑,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尽力为领导分忧。担负的工作虽然繁重,但不抱怨,不推卸,总是加班加点地努力做好,使手上的工作能比较圆满地完成。
3.着眼全站,大胆创新。作为综合办工作人员,要大局意识,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对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领导的带领下创新地策划了社区青少年交通安全训练营、党员创先争优示范林活动等活动,使我站的工作突显亮点。4.勤于练笔,新闻出彩。新闻信息是反映管理站各阶段工作的重要窗口,具有举足轻重的“喉舌”作用,同时也是综合办的重点工作。我作为综合干事,把练笔作为自己加强学习的具体体现,善于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线索,挖掘价值,提炼亮点,把管理站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宣传。今年,写新闻稿件20余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交通安全,托起初生的太阳》获××××公司原创新闻三等奖,反映本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的人物通讯《傻子×××的梦想人生》、反映反“低老坏”、“脏乱差”整治活动情况的《为社区曝光台叫好》等文章,被《××××报》刊登采用。
二、存在的不足:
回顾2010,我也深感歉意:有时性格比较急躁,处理问题不够冷静。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组织活动的经验欠缺,在女工活动、青工活动方面还存在组织仓促、活动新意不够、活动安排少等诸多不足。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改正。
三、2011年工作打算:
1.加强业务学习,拓展知识面,适应工作的新需要。
2.提高创新能力,按管理站2011年工作思路,广泛征求职工的建议,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团青及女工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3.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2011年在新闻宣传上有更多反映××管理站各项工作的力作出现在各类电视、报刊上。
4.踏实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
古代圣人曾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白天多次反省自己,夫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我以此作结,作为新的一年里,与大家的共勉。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展望2014
展望2014
老师,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展望2014》。
2014年将要来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无论快乐、成功还是悲伤、失败,这一切都化作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展望2014年,我们更加豪情满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元旦在即,我们可爱的华夏神州又增添了一道新的年轮,我们的人生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但当你沉浸于欢乐之中时,请不要忘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更不要忘了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目标,新的人生起点。
2014,是新的开始,是新的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珍惜时光,策马扬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以不懈的追求创造新的业绩,奉献给辛勤的老师!让鲜花和掌声永远与我们相伴,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新集小学学校温馨!更加辉煌!
最后再次祝全体师生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快乐、学习进步、天天幸福!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2展望
2012展望
复杂牌局
中国经济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何去何从?这成为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一个共识是,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呈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众多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部分领域改革将深入而持续。
第一张 货币牌
稳健与微调
2012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将对稳健政策形成挑战。
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让市场记忆犹新:年初由于通胀的压力,政府开始收紧市场流动性,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收缩,贷款利率飙升,民间借贷疯狂,传导到实体经济上,下半年企业停产半停产时有发生,老板跑路也成为2011年的‚现象‛。
尽管在接近年底时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松动的迹象似乎隐现。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任务以及抑制通胀预期,2012年的货币政策仍旧保持稳健。
12月14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基调,并延续了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2年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很明显,2012年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增长的同时,确保抑制物价和通胀预期。按照当前的经济形势,稳增长的压力来自外部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2012年政府如何通过货币调控保持国内经济稳增长,将是一个挑战。
2011年l1月底,央行宣布,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考虑到之前国内已有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系列政策被一些机构解读为货币政策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任务以及抑制通胀预期,2012年的货币政策仍旧保持稳健,将有所转向的信号。同时,随着CPI 一路下行至11月的4.2%时,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期望已经从控通胀转移至保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认为,自2010年1月至今,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回收流动性,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但是当前通胀出现回落,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而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迹象也日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工业增速l2.4%,低于市场12.6%左右的预期,同时比10月的13.2%大幅回落,相对应的GDP增速已降至8.5%以下的位臵,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月反弹后已经呈现加速回落。
同时,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下跌至48,低于10月份的终值51,为2009年3月份以来最低。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促增长的功能将被日益突出,预计2012年政策微调的力度将加大。‛付兵涛指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货币政策并没有真正转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仅是为了避免经济波动的一个微调。‚虽然外汇占款在下降,但是对冲效应,松动不大。另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货膨胀依然高企,控制通胀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不能做大幅度的变动,要维持一个稳健的方向。‛
信贷的紧中偏松以及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确认政府维持预调微调的政策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预计12月份央行还主要通过维持公开市场的整体净投放加大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将对经济增速以及工业产出的下滑形成一定支撑。中投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稳增长放在首位,但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是个挑战。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集团主管李赖斯认为,2012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会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但到下半年,西方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固定商品价格同时起作用,可能导致通胀风险在下半年卷土重来。从投资角度来看,这还有可宏观审慎政策的转变,包括实行更严格的资本控制。
对此,中国决策层显然有所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从以往经验来看,虽然上一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为来看,虽然上一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201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但是在形势发生变化时,宏观政策会微调,甚至出现转向的现象。
付兵涛也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仍适宜维持稳健基调不变,但应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更加体现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认为,目前通胀压力虽然稍小一些,但是还存在,一定要控制好通胀预期,不要把预期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通胀。他建议,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松—下货币政策,但是要警惕‚放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放缓,通胀压力再抬头。
目前中国经济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推动的结构调整,这些因素与外部经济动荡相叠加,使国内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明显波动。
宗良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解决好通胀和经济增长有机结合的同时,避免放缓调整经济结构。国家政策是依据整个国家经济情况来定的,主要是围绕保增长、控通胀、调结构这三个方面的有机平衡。
第二张 财政牌
‚积极财政‛真意
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内涵,将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宏调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两张牌之一的财政政策将继续‚积极‛。
这正符合了明年‚稳增长‛的战略全局。积极财政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这一轮始于200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每年因为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同,其内涵也有所差别。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将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新内涵解释为,‚这将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从‚积极总量‛转向‚积极结构‛
2012年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
‚2008、2009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加政府支出为特征,如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而201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从积极的总量政策转向积极的结构政策,着力点就是结构性减税和支出结构性调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说。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动向。
2012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判断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经济运行多年来的结构失衡等日益凸显的矛盾。财政政策的功能就是强调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过程中,理当发挥主力作用。
财政政策本应兼顾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考虑。刘尚希指出,过去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财政政策过多地反映的是经济属性的部分,即GDP增长。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要转向考虑其社会属性的方面。这也是本次以‚结构性减税‛和‚优化结构向着公共投资方向调整‛的真正考量所在。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其中,11月当月全国财政收入6457.32亿元,同比增长10.6% 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2011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已成定局,这为201年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
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便是明年的财政赤字安排。高培勇说,中国的财政政策,不管名号怎么改变,实质内容是要看赤字规模的变动,从赤字比去年增加还是减少,来看中央的实际用意。而据本刊记者了解,明年财政赤字安排总量会有所减少,在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安排会有所提高,增量主要用在保障房建设上。
结构性减税:重心所在
高培勇认为,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之一的‚结构性减税‛,甚至将比‚增支‛在积极财政政策中更应成为重心所在。
过去三年中,在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反危机操作之后,‚粗放型‛扩张对于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现。另外,出现了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一些社会矛盾。故而,财政上的扩张举措,减税有可能取代增支,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2011年,政府已就‚结构性减税‛出台了多项税改措施,如年初在上海重庆开启房产税试点、上海开展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对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税负、股票交易印花税等份额相对较小的税种的减收等。
‚从阶段性上讲,结构性减税这两年已经有了一些进展。虽然减税力度有限,税负减少的规模比重也较小,但总体它还是在减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且每年的着力点也是在变化。具体到明年,结构性减税将会继续推进,也将会有新的着力点。‛
这个说法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体现。明年税制改革中涉及到的税种为: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其中,房产税改革试点,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首次提及。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政策分为‚收‛与‚支‛。在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呼声也日渐强烈。‚应该退出的财政刺激是投资方面,加大的是社会性支出方面。‛刘尚希说,投资资金的安排只能放在在建项目的续建和收尾,而新开工项目应严格控制。
以教育支出为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应达到4%。财政部的数据也显示,教育成为2011年前l1个月公共财政最大的一笔支出,教育支出12332.4亿元,增长25.8%完成预算的86.5%。
另一个重点是保障房建设。前11个月住房保障支出3157.78亿元,增长73.7%(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2110亿元,增长1.3倍),完成预算的122.2%(含执行中追加预算形成的支出)。
这正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思路,即财政政策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4
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纲领性的文件要从实际行动来佐证。以2010与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的盘子为例,2010年相比于2009年,在教育、医疗卫生占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而住房保障支出占比则大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
而看2012年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否会按预期那样,向着民生领域调整,还要等待2012年财政预算报告的最终呈现。
除了财政支出在结构上向民生领域倾斜以外,还应注意对于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控制,如严控‚三公‛消费,加强预算管理。
2011年6月,98个中央部门被要求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引起社会舆论关注。虽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细节模糊等问题,但仍然是向着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透明、公开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第三张 地产牌
保障房杠杆
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使其达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此方可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格局。
2011年,以公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建设首次被臵于舞台中央:公租房发展意见等政策相继出炉;重庆开启造房运动;保障房融资路径被反复研讨;‚常州会议‛更将保障房建设力度推至新高;580万套保障房只是开端,2011年这一数字被提高至1000万套,地方政府的‚军令状‛还要在2012年继续签下去。
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这也意味着建没资金面临巨大压力。根据测算,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投资13万亿元左右,仅靠中央财政显然不够。如何融资成为政府、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多数接受专家表示,保障房融资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使其达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此方可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格局。
一些专家告诉记者,解决融资难问题,政府需调动民间和社会的资本跟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除了财政资金外拉上了非财政资金,这样有些原来迟疑的银行贷款也有意愿跟进,更多的人参与可以提高信任度。这是政府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政府主导之下,房企也有不少空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马先标认为,保障房对房企而言,‚同样是一块大蛋糕‛。而事实上,在调控逐步进入深水区之际,保障房甚至成为不少房企的避风港。主打高端商品房的杭州绿城,在一年之前便成立了代建公司,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曹舟南对记者表示,帮政府代建保障房项目,已经成为代建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我们做保障房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监理式,我们平均造价2000元/平方米,保障房绝大多数是小高层;第二种是BT模式,由开发企业去替政府融资,完了以后再投到保障房建设;第三种是BOT模式。‛曹舟男说。
贾康非常认可BT模式。他认为政府找个有资质的企业做,可以把付款往后拖,民间资本先做,在两三年后把款还清。如果工期是一年半,建成后先给企业几批款,同时计利息,就把资本风险挪到后面去了‚民间资本同样是完成了自己的投资回报,而解了政府当时的急。就像今年1000万套,如果我们加入比较多的BT的方式,虽然有一个时间差,但是给政府帮忙。引进合作也是通过竞争才达到的.一点不含糊地保证质量,保证规划里面的设计。‛贾康说。
对房地产市场而言,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资金池,保障房建设也不例外。而现行体制下,银行尽快进行金融创新,则是其对建设保障房最有效的支持方式。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丁佶春表示,在保障性住房的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整体金融服务方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是加快产品创新,保障房的范围和目标都比较广泛,所以我们还会加快推出公租房贷款、棚户区住房改造贷款以及旧城改造的专有信贷产品。另外对于保障房来讲,确实需要信托、基金、保险以及私募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融资工具组合提供融资便利,而不简单地是商业银行信贷表中的一项。‛丁佶春说。
从人人有住房,到人人有房住,政府的目标已经转变。在财税体制、土地制度、贫富差异等根本因素短期无法解决的前提下,‚住有所居‛无疑是现实状况下最合理的诉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就是‚住有所居‛的最现实路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表示,当前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有不少工作要做:‚首先要抓好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需要,严把质量关,把保障房建成百姓的安心房。‛刘志峰说。
完善准入、退出和运行管理机制也是保障房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要完善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制度,实施部门联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动态监管,严格退出机制。‛刘志峰说。
刘同时表示,应利用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时机,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双轨制‛已成共识,这也是新加坡,香港等地早已探索出来的路径。‚解决住房问题必须要调整我们的住房分配制度,一部分高收人群体以改善和舒适性住房为目的,需要靠市场;那么中低收入或者说是低收入的不可能靠市场来实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苗乐如表示,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应对。
苗乐如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发展房地产企业还是发展房地产市场,推进保障6
房建设归根结底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住有所居,要解决社会群众住房的问题。‚调控的实践、市场发展的实践回过来就是中央确定的建设保障房的政策。这是一个长期的、顶层设计的思想,是中国住房制度建立、包括供给和分配的制度。‛
第四张 产业牌
‚新兴战车‛启动
在寻求产业突破、渴望技术变革时,不能忽视寻求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后者才是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根本途径。
2011年是中国产业经济转型确定目标的一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共7个产业领域,45个细分产业,被定义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定》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截止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的资金、政策的支持力度最为明显。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上千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还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关照,新能源汽车不仅不受限购、限号等政策约束,而且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还享有3万元到12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目前,在出租、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已投入运营新能源汽车近万辆。截止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已在27个省(市)建75座充电站和6000多个充电桩。
私人乘用车也开始破冰。2011年年中,比亚迪公司在A股招股说明书中公布:旗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共销售:365辆、纯电动汽车E6共销售53辆;江淮同悦电动车于2010年年底也投放市场586台。
虽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数量依然寥寥无几,但是,破冰意义非凡。
国都证券分析师李元认为,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闸门已经被打开,新能源汽车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已经开始。
据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测算,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预计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高速度增长。
如此高的增速,难免有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被短期政绩、业绩冲昏头脑,全力超速行驶,难免失控翻出赛道。‚目前,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出现了阶段性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局面。‛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表示。
以多晶硅光伏发电设备为例,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年增长超过或接近100%,多晶硅太阳能企业数量达:300家,实现产能8000兆瓦,而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仅有400兆瓦,剩余7600兆瓦全部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5%。
然而,如此庞大的产能,却没有令中国企业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市场话语权的实现。2011年11月8日,美国发起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首个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几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本已陷入低迷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旦美方胜诉,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只增加10%关税,就会造成灭顶之灾。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全面洗牌。
2011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光伏产业面临的困难可能不是短暂的,关键是企业要进行整合,技术上要有飞跃。要积极应对,不要消极等待。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是‚培育发展‛。财政部将于2012年下调73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其中包括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这将会有力推动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的引进、利用,对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有专家指出,欧债危机,为中国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宝贵时机;但亦有专家指出,欧美国家正在反思‚重金融、轻制造‛的做法,纷纷提出‚再工业化‛,这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造成严重挤压。如果应对不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可能又沦为世界工厂的打工者。
除了光伏产业,在新材料领域也不乏‚速度失控的战车‛。
作为新材料产业中的子行业,碳纤维正经历着一波空前的投资热潮。有技术背景的和没有技术背景的都在上碳纤维项目。除了民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钢铁、中国建材、中国恒天、首钢国际等都已‚大手笔‛介入。2010年中国碳纤维产能达到5000吨,2011年将达到8000吨。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只注重产能的提高,而缺少碳纤维核心技术的研发,大多扎堆在碳纤维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上,虽然大飞机、风机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前景广阔,但是能够满足此类需求的国产碳纤维产品,却是寥寥。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副主任方巍表示,全球碳纤维市场95%以上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2009年中国碳纤维自给率仅为16.1%。受技术不成熟、装臵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许多国产碳纤维装臵不能正常开工或处于停产状态,平均开工率仅有10%。中国碳纤维企业倍感‚骑虎难下‛。之前的巨额投资难以收回。
有专家指出,在寻求产业突破、渴望技术变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寻求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后者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路径。
第五张 动力牌
人的城镇化
政府在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城市资本向农村现代化产业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从全球化轨道转变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如说。而推进城镇化是实现宏观经济结构从外向型需求向内向型需求转型、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的关键因素。
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化。2011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突破正表现在重视入城农民工,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显示,中央将进城务工农民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和重点。要求部分中小城市放开农民工户籍控制,鼓励中小城市解决入城农民的权益和社会福利,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分析,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当前,农业GDP约占总GDP的10%,城镇化率接近50%,意味着近50%的农村人口只分享了10%的GDP。农村人口过多、收入太低是三衣问题的本质。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衣民工往往由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务工,如果发达地区吸纳一些欠发达地区人口,区域间会相对协调。
从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看,衣民工收入低,且农民过去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决定了他们把收入主要用于盖房子,在工业品方面消费力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妨研究,每l%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至0.34个百分点。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0.9%,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一1800万,将会直接拉动中国消费市场。
国研中心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的年均增加比率约在0.8%至l%,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5—56%,城镇人口将达到7.5亿到8亿人,中国将由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二元结构型社会转变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型社会。
为了实现人的城市化,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中哪些应该得到优先发展—直以来备受争议。
2011年6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一些学者眼中,这是人口要向大中城市带、都市群相对集中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2011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交通通信网络完整、城市间经济联系密切、地理区位优越,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反映出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基本特征是集中均衡,既要均衡发展又要相对集中,小城镇发展不能遍地开花。
中国有近2万个镇,包括19000个建制镇和约2000个城关镇,不可能都能发展起来。如果重点发展2000左右城关镇,每个城关镇镇区增加吸纳人口至10万左右,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农民入城问题。片面强调小城镇发展,会导致达不到规模城市标准、难以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不过可以考虑将小城镇建设与大都市群结合起来,如在两个城区问发展若干个小城镇,或在大都市群周围发展卫星城镇。
肖金成分析,通过这种将空问距离取代时间距离的方式,可以弱化偏远城镇的区域弱势,强化成本优势。因为这些小城镇土地级差地租较低,菜价、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低,从而能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大中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珠三角、长三角、东莞的小城镇现在已经都发展起来,即减轻了大城市压力,也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要求农民去中小城市、小城镇,肖金成说,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关键在增加中小城市、城镇的产业承载能力、人口接纳能力。
出于就业选择,当前在中小城市尚未承接足够产业之际,人口主要在向有就业岗位的大城市集中,给大城市带来巨大的财政和人口压力。农民工难以在大城市落户,享受不了户口后面附带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蔡继明说,在未来在统计指标上,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将在城市居住满6个月、12个月或一年以上的农民工都纳入城镇化体系,重点解决户籍问题,给大部分人城农民工提供户籍指标。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需提上日程。蔡继明说,当前很多进城农民还保留着在农村的土地、宅基地。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新农村,小城镇的建设也会给市场提供投资机会。农村现代化同样需要城市的支持,蔡继明说,未来城市资金、人才要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转移,为工商企业、房地产、金融提供巨大的商机。
第六张 债务牌
地方融资方式再造
一直以来,地方财政融资手段单一,这也是融资平台备受以来的原因。而找寻新的融资渠道,也催生各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
地方融资平台从2008年起暴增,到2010年引起监管部门及业内人士的担忧,开始进行清理,再到2011年引发社会关注的几起‚违约风险‛事件与更为严苛的平台管理,直至地方融资平台开始转型,前后不过三年多的时间。
2011年‚云南公路违约风险‛及‚上海城投变相拖债‛,虽然最终风险都得以化解,但是监管部门及市场依然保持谨慎,表现在对融资平台的管理更加趋紧。1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通常在前三年项目建设期付息,建成后才开始还本。因此,到了2012年将迎来到期还款高峰。这也是近年地方债务引起强烈关注的原因。
尽管地方融资平台经历清理整顿和极为严苛的监管,已经如履薄冰,但是,由于深层次的催生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源还在,平台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在未来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中,仍然要继续承担重任,‚但是必须要经过转型‛。
根据国务院及监管部门一年多来对融资平台下发的清理整顿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对此类融资平台转型方向的指引。
其中有政策要求,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
这类融资平台多数是近几年仓促成立的,往往只承担融资这项单一功能,把资金拿到之后交给政府投资,此后就不再参与,这导致不少融资平台公司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土地,成为进行贷款发债的融资机器。因此在它们落实完还款措施后,极有可能被取消或者兼并。
经整顿或新成立的地方融资平台要求必须有自己的经营性业务,从而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偿还借债。
‚融资平台公司需要向一般经营性公司转变,未来需要进一步划清和政府的界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也赞同这样的转型方向,‚今后的政策将会把融资平台公司引导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而不再是找钱人和直接投资者‛。
未来,融资平台将不仅能多元化地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且能独立做出投资、经营决策,参与基础设施市场化项目的竞争,由单纯的政府投融资工具转型为具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
‚但是首先要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分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对记者表示。市政道路、环境治理、学校等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资金应纳入预算,主要由财政拨款偿还;城市轨道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准经营性项目建设、运营则由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补贴;而港口、高速公路、电厂和医院等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运营资金则完全由地方融资平台自行筹措并偿付。
地方融资平台解决的是地方做项目融资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财政收入支出间的矛盾,以及匮乏的融资手段。一直以来,地方财政融资手段单一,这也是融资平台备受依赖的原因。因此,找寻新的融资渠道也催生各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
近年来,融资方式的创新主要包括直接融资、融资平台间接融资、BOT融资、土地出让收入等。而市场及学术界认为,最应该开启的融资方式,应是建立地方
政府债券市场。
10月20日,财政部通知,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政府债券期限分为3年和5年,合计229亿元。试点省份需及时披露本省财政状况,发债前提前两周向财政部报债券发行计划。
自行发债与自主发债的区别在于,自行发债是指总的指标由中央分配,例如发行规模,如何利用,未来偿还等。而自主发债是指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自主、项目自主、发债用途自定、偿债部分自负等。
所以,自行发债是中央代发与自主发债之间的一种过渡,有利于地方政府逐步建立稳定和规范的发债渠道。
记者在多个省财政厅局的采访中发现,地方财政系统对于自行发债的渴望还是相当迫切的,北京、黑龙江等都在争取着下一轮自行发债的试点机会。
有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提出过发债申请,总申请规模达3.3万亿元;与这批发债申请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地共有422个大型项目、1440个中型项目处于停工停建状态,总计需要资金2.17万亿元。
‚有可能逐步扩大试点。2009年就探讨2010年自行发债,结果等到2011年才谨慎地走了4个。明年有可能再扩大发债范围。但是还要紧盯发债的规模会不会变。‛赵全厚对记者说。
第七张 资本牌
资本市场‚6张牌‛
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将发力于何处?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在新的一年里,证监部门会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打出哪些政策牌?
从郭树清近日阐述的‚未来资本市场发展和改革的六项重点工作‛(以下简称‚六项工作‛)及证监会‚十项‛新政对资本市场做出的全面工作部署看,退市制度、分红制度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和内幕交易严打,都将是新的一年证券监管工作的重点。
三张“发展牌”
筹备多年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各界对2012资本市场最大的政策期待之一。2010年末,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就已经被视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号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一次次‚箭在弦上‛的消息过后,这一政策至今引而不发。
一个真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基本的特征是能够对处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够对应提供支持。但中国资本市场20年来,首先建起了相当于‚大学‛的沪深交易所,随后推出了作为‚中学‛的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这所小学得以建成。当前,欠缺恰恰是标准最低、需求最广泛的‚幼儿园‛,即场外交易市场。
眼下,虽然场外市场新政时间表仍未确定,但在谈及未来资本市场‚六项工作‛时,郭树清指出,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多层欢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并提到‚加快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建设步伐‛,让市场有了相关政策的期待。
而眼下的还称为‚新三板‛的场外市场,其各市场主体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积极备战:市场主办券商队伍稳步扩大,至12月初已经有58家,占比超过106家券商的半数。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也超过了百家。
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性失衡,是当前资本市场中公认的亟待实施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股市和债市作为市场两大直接融资渠道,其中仅是股市融资在近年来取得了大发展,而债市尤其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却始终严重滞后。这不仅制约了直接融资的发展,还拖累了股市,导致了直接融资主要靠股市‚一条腿走路‛的困境。
随着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到任,市场对于债市大发展也燃起了的希望。因为早在十年前,郭树清就曾撰文阐述债市重要性和发展方向。而在其就任证监会主席后第20天,证监会就公开表示,会‚协调并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
这被认为是掐到了债市发展裹足不前的‚七寸‛。因为多年来债市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发展,其核心障碍就在于‚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
郭树清提到的‚六项工作‛的第二点,便是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同债券筹集资金。
虽然债券市场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证监部门能够找准核性问题,针对性做推动解决,还是显示了其发展债市的决心。而作为债市发展‚破题‛之举的监管统一问题,若能在2012年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对债市发展而言将影响深远。
相比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和债券市场发展,‚国际板‛是否应该尽快推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
一边是上海市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外资企业迫切要求推出国际板,另一边则是除上述部门和企业之外,社会各界绝大多数人士对国际板的强烈反对。在两派意见的激烈交锋中,国际板—直处于‚准备就绪但尚无时间表‛的状态。
郭树清的就任,也掀起了市场对国际板将借势推出的一波猜测。因为在郭树清转岗证监会之前,曾明确表态应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而国际板也在其中。
但近日,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说,郭树清就任后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小板、创业板,也重点提了场外交易市场,唯独没提到‚国际板‛。‚这不可能是对‚国际板‛问题的忽略,而是在郭树清成为证监会主席之后,可能对‘国际板’问题开始转向了否定的态度。‛谢百三分析认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2011年已经闭得沸沸扬扬的‚国际板‛问题,会否在2012年‚袭击‛市场,还不好判断。
三张“改革牌”
郭树清履新不足一月,证监会就已经先后针对上市公司分红、新股发行定价内幕交易以及退市制度等股票市场运行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作出了相应政策部署。
市场人士表示,上述新政只是证监会监管工作的方向性部署,随着其新监管思路的明晰,一系列相应的配套细则也将随后逐步出台。
其中,规范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作为郭树清的‚头一把火‛,其细则被认为将尽快出台。
中国证监会I1月9日召开了郭树清履新后的第一次媒体通气会,表示将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科学决定分红政策,增强红利分配透明度。具体措施方面,证监会明确要求创业板公司需将分红承诺写入公司章程,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做重大事项提示。
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重融资、轻回报‛顽症由来已久,在众多市场人士眼中,证监会这一表态被认为是监管层开始纠正股市功能错位、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信号。
股市的优胜劣汰是其优化资源配臵功能的根本体现。但在中国市场,虽然对上市的条件设定非常严苛,但监管部对已上市企业的监管和处罚被指过于轻松,一些持批评态度者甚至认为退市制虚设。
如今,郭树清上任后的‚第二把火‛句了退市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坚决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成为退市制革的方向,而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制度改革则是证监会改革退市制度。
11月28日,深交所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征求意,从增加退市标准、完善恢复上市审准、缩短退市时间、改进退市风险方式、设立单独的板块和退市后的去等六个主要方面对创业板退市制度完善。
事实上,在创业板推出之后两年来,会已经多次表态要完善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在内的整个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
如今,退市制度改革已经从创业板起步,至于2012年能否借势推广至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从而全面启动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仍具有一定的政策悬念。
另外,虽然新股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工作并没有直接出现在郭树清谈及的‚六项工作‛中,但是近日沪深两大交易所‚掌门人’同时‚炮轰‛基金公司哄抬新股价格,却是史无前例的。
2011年底证监会相关人士公开称,籽‚多管齐下‛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以及‚作为监管机构,我们难以给出市盈率的合埋标准,但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努力,加大改革和完善发展监管力度‛,从上述表态中,还是让市场对于下一步证监会完善新股发布制度有了政策期望。
第八张 企业牌
创造均等的就业机会
制定出一套公平、开放、有保障的规则,让央企、国企、民企、外企都参与进来,才是政府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健发展。
世界银行指出,改善商业环境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给商业发展造成了束缚,如果进行改革,将使国家经济增长率提高2.2个百分点。
显然,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会激活市场中所有的细胞,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与中国政府持续改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逐年上升。‚这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不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环境在不断改善,创新力在不断增强,把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不存在问题。
2011年11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的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该调研涉及6000乡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为49%、41%。
实际上,一些研究人士也指出,政府存在对一些行业、领域管得过细、过深的问题,而激活市场,很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政府放手。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商业成熟性并不高,中国创新亟待提高。作为创新主力的企业,垄断国企处于养尊处优的垄断地位,很多没有创新动力和压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目前正常经营和生存都步履维艰,很多没有资本和能力创新。‛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过去的刺激政策更多地偏向了国有企业。‚从这些年来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体量在大步增加。比如中国三大国有银行,利润600多个亿,已经与500强民企利润相当。这应该引起中央的重视。提及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创造就业、贡献税收、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每一次宏观调控对民企的影响都大于国企,每一次调控都是国企的壮大‛。
‚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微观干预’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建议,下一阶段应尽快打破垄断,尽快对民营企业开放市场。而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对于政府下一步急需要进行的改革,重点应放在‚放宽准入,鼓励产业竞争,推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这些国家因为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
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樊纲建议,国家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政策上松绑,地方政府也应该进行思考,‚我们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我们的制度,调整我们的政策,清理我们的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我们企业做得更好。‛显然,这也是企业界的心声。
向文波告诉记者,‚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还应该放宽管制。温总理曾说,如果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审批。但是现在审批还是很多。在当前,不审批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我认为,作为职能型政府要做的是,放宽政策,减少行政审批,这样才能培养大量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什么事都是政府规划好,企业就没有能力参与到世界级别的竞争。‛向文波希望政府尽可能放宽经济管制、对资源的配臵,大力扶植民企的发展。
美铝公司全球副总裁陈锦亚对记者说,政府的角色是规则制定者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对一个市场来说,机会均等是市场良性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市场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释放。‛
第九张 央地牌
央企关系重整
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从‚增强财力‛和‚理顺事权‛两个方面考虑,即增加地方收入和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一系列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表述为:未来五年要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因此,央地财政关系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最基本关系的调整之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整的大背景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多重因素导致财权大幅上收,事权层层下放,中央地方政府财力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开源‛的内在冲动——信贷和土地成为地方为自己筹资的两大最主要模式。可以说,中央地方财力与事权的非对称性是现在地方融资平台与土地财政的根源所在。
概括说来,在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从‚增强财力‛和‚理顺事权‛两个方面考虑,即增加地方收入和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2012年,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将有更多期待。
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是事权、财权、财力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对央地财政关系界定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财力一般是指一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包括自筹的和上级转移的。增加地方政府‚财力‛改革,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地方政府的‚自筹‛收入,基本上分为普通的税费收入,及右‚第二财政‛之称的土地财政收入。而地方融资平台即使并不纳入地方预算,但因其与地方财政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故也可放在地方‚自筹收入’的部分,是地方税收的超前获取。
土地财政与融资平台,在2011年都经历并不好过的一年,明年的改革方向,必将面临转型之苦。而另一个需要重点期待的,便是税制改革,包括增值税、房产税、资源税的改革已经在2011年拉开帷幕,或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增加财力‛改革的着力点。
增值税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营业税则基本上是地方收入。如果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必然涉及财政体制的大调整。一直以来在税制改革领域,增值税营业税改革都是阻力最大的税种。而今年底,上海开启了增值税试点的口子,可见上层对改革的决心。
而房产税和资源税,则会在增加地方稳定的税源、完善税制改革方面发挥作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这几个税种的改革进行强调,可见,在2012年,以上几种税种的改革步伐将会再次加快。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新的渠道也正在形成。今年的广深沪浙四地自行发债试点,就是最好的说明。未来,加大试点范围,扩大自主发债规模。向着资本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
而在转移支付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改革进展,在最近备受瞩目的预算法修改种可能会得以体现。‚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为主要目标‛,可能写入修改后的预算法,弥补现行预算法中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空缺。
2012年,全国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将全面推开,这在解决基础政府财政困难的问题上,或能带来积极的一面。
而在加大地方‚财力‛的同时,解决央地财政关系的另—方面,则应从‚事权‛方面改革,即理清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事权指的是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而从多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来看,关于‚控制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改革明显落后于‚增加财力‛的改革。
对事权划分的理解,通常是指政府体系内部的分工,通俗地说就是各级政府‚应干什么‛。这种政府层级之间的分工与界定,有助于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这一问题上,目前国内学界的共识只是概括性的:各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分别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生产、提供,例如国防、外交、社会治安、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等各项事权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做出明确的分
工和界定。
值得注意的是,事权改革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中启动。2011年7月1日,《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开始正式实施。作为省级政府的规章,《规定》的出台为广东的县镇事权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明确操作规范。
为深化并延伸广东省的实权改革,广州市开始进行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在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市向区(县级市)下方64项事权,进一步扩大区(县级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权限
‚事权的划分非常困难,我们梳理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经验,认为法制化对市场化的明晰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对记者说,‚破解事权划分的难题,需要加快国家的法制化进程。‛
有学者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政府间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实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臵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是决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基本前提。
2012年,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的改革,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是财政领域核心法律的《预算法》或将开动改革。在11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按照流程,该草案最终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或将有望在最近的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
这部涉及到财政领域方方面面利益分配的核心法律的修改,必将改变诸多利益、责权分配的复杂格局。
第十张 汇率牌
人民币汇改选择
应该回到如何推动国内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上来。
1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改连续十多个交易日跌停的罕见场面,暴涨400余点至6.3294,创2005年人民币与美元结束挂钩以来的最大涨幅。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按月下跌0.6%至6185亿元,离此前市场预期的年底1万亿元人民币存款的目标仍有差距。
一边是人民币期权交易市场上的短期贬值,一边是境外人民币储量的下降,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市场人士担心建立在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似乎已到达无法推进附临界点。
‚应暂时停止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应该回到如何推动国内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上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这样认为。
自2008年中国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路线以来,人民币地位不断上升。2011年前10个月,人民币跨境贸易总额达到9570亿元,一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截至2011年11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存款达到6185亿元,三年内18
增长了10倍多。
2011年,香港金管局曾高调在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地进行人民币业务路演,场场爆满的客座率几乎让人产生一种希望,即人民币跨境结算似乎在来年便可轻易实现。
然而,在这急速膨胀的表彖下,人民币能否‚好风凭借力‛,就此登上国际舞台,还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要想完全国际化,人民币必须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如8%或10%。‛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长丁志杰教授认为。
迄今为止,中国与9个国家签订总额在8000亿元左右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多数为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需要满足人民币基本可兑换,以及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这些条件。‛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对记者表示。
一个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人民币无法实现自由兑换的前提下,由于在岸离岸的人民币汇差日渐扩大,更多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的行为将随之涌现。曾有市场人士指出,跨境贸易自开放跨境民币结算以来,就存在大量的虚假贸易资金,这种虚假资金一度占跨境贸易资金的80%-90%。
此外,在2011年9月人民币出现汇差倒挂、短期贬值之态时,不少机构客户更通过各种渠道在港抛售人民币,买入美元,从中获取无风险套利。10月,热钱离场带走了1800亿元人人民币,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浮动增大,贬值预期亦加大。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顺差的前提下,国际投机资本选择进入国内牟利;而当情况相反,人民币继续快速升值缺乏理由,资本则会选择流出。‛国海证券分析师宁宇表示。
宁宇认为,这令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从2005年汇改以来的‚小步快跑‛转向‚小步慢跑‛阶段。
上述种种现象旨在说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那么一旦贬值预期出现,市场持有人民币的热情将太大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亦将随之受阻。
‚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民币需要逐步地、有序地走向可兑换。‛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5月陆家嘴论坛上如此表示。
换一个视角而言,目前正是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契机。
梳理2009年以来中国推进人民币业务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中国目前仅是在以国内金融市场为核心,将人民币业务扩展至境外市场;而以此思维模式建立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充其量也只是发挥着一个离岸结算中心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则需要四个条件,一是资本项目逐渐、有序开放;二是人民
币境外流通及离岸市场发展;三是利率市场化,四是拥有一个基于市场化原则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沈建光博士认为。
在当前情况下,中国推进的人民币跨境业务,无疑只是在未解决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的独舞。
事实上,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应借助本次机会,加快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被动升值和抵制升值皆非良策。如果采取被动升值的态势,其最大的坏处便在于无法确定所谓均衡汇率的实际区间。‛沈建光认为。
在他看来,最好的方法无疑是在实现有效的浮动汇率下,增加人民币的浮动区间。目前,央行规定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日间波动幅度为与中间价上下的千分之五。
中国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同样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符合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更预测,央行将很快加大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区间的改革,最早的时间将是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