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7参观~改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十分有幸自己能够在大一的暑假里参观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一次的校外参观使我再一次更清晰和全面的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现实,也更明白了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正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救国民于水火之中,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也因此,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念。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现在我向党组这汇报一下我在这次校外参观中的学习和体会。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参观一大会址,为的是让自己身处那份历史的厚重中,体会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认为,当下的自己应该用于学习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精神,重新审视历史,学习成功的品质——坚韧、自信、善于发现、踏实肯干。同时,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力量之源,而这创新的基础便是回顾历史,同时又能够吸取教训。
简陋的会场不禁让我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从成立那一天开始,我们党就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为了使中国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的苦难中解放出来,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为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英勇奋斗的过程;我们今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回想自己的成长,始终沐浴着党的阳光,在党领导人民奔向小康社会的历程中,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我深深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所谱写出的一曲曲绚丽的华章。我们的共产党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
独自一人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追溯红色经典的回忆,感受革命志士的情怀,所见所闻使自己受益匪浅。在体会共产党伟大的同时,自己也能够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二十年来走过的路程。感性的体验让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更对我的入党动机端正有了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勇于承担,树立责任意识,注重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相结合。
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共“一大”代表们开会的场景再现,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这些,都使我对我党的正确领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党员的决心。
通过这次校外参观,我深刻地体会到如今这样幸福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他们对于国家和同胞的一腔爱国的赤诚,这种爱国之心使得他们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久而久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就对“爱国精神”这种词汇变得麻木,开始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非常不认同这种随大流的心态。为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党的理论作为判断的依据来践行自己的爱国精神。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爱国精神的良好典范:08年奥运会时,为了阻挡不法分子的阻断火炬传递的阴谋,维护国家的尊严,火炬手金晶死死地将火炬抱在了怀里,遇见此状的爱国留学生们也群情激昂。我认为,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努力成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奋勇向前!
恳请党组织批评指正。此致 敬礼!
汇报人:张文秀
2012年7月
第二篇:参观课改感悟
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吧!
学习“杜郎口”
点滴感悟
东冶实验小学
郑燕红
“曾几何时,人们把听讲座变成了寻经觅宝,总期待找一把高效的万能钥匙。其实真正用心来评判,学生内在素质和年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便因人而异,不从学方法的角度出发,只从理念更新和自我反思的方向入手,这讲座就听成功了!”(摘自《一米阳光随笔》)只从理念更新和自我反思的方向入手„„
——题记
4月26日,我县五所课改实验校的五十多名老师在教研室侯玉文主任的带领下赴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学参观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在接到通知的下午,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魏波说:“你们去看一看,学一学。那里的学生上课给我的感觉是震惊!”(主任已去过一次)我听后暗笑了:我们的主任说话总是这样,有那么夸张吗?这几年我们学校也在热火朝天的课改,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也听说过,学校还专门给老师们印发了有关资料学习。不就是把主动权充分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少讲精讲诸如此类的课改新方法吗?我带着几分疑惑,几分好奇和几分仰慕走近了杜郎口中学。
走进任何一个教室,都会发现教室里学习气氛极为浓厚。乍一进去,感觉不是去了教室,好像是超市。教室中间的课桌不是传统的面
向黑板摆放,而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老师讲的话很少,甚至一节课也不见老师说话,而由小老师执教。课堂上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有“台上”小组积极展示交流的,有“台下”学生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组长讲解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课桌上、凳子上挤成一团。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在展示环节中,几乎全部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展示学习内容、互评互改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一节课中每个学生至少要移动四个学习地点:自己的课桌前、前后侧面的黑板前。动而不乱,动得紧凑、自然。课堂上知识的一一呈现,都是从每个学生的口中娓娓道出的,每个学生都是那么自信、尽情。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有时会为了不同的观点方法争得面红耳赤,听课时有这样的一个场景,有一同学说某某同学的方法计算量大不可取,被指同学马上激动地站起来反驳:“请你阐述一下,这种方法怎么计算量大了?”学生没有扭捏和胆怯,有的是思维的碰撞,辩解的针锋相对。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真的就找不到老师在哪里,只是偶尔能听到一两句指导性的话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来这里才会最真切的体会到。更令人叫绝得是每道题的解题规律及注意事项学生会用口诀归纳,虽然不是句句珠玑,但句句包含了学生的思维结
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提法一直以来备受人们所重视。我也自认为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只是在不同的课型上比例有所不同,但没能想到杜郎口学校的课堂会是这样的完全、彻底,实实在在地把主体地位落实到了每个学生身上。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到魏主任说的“震惊“二字一点也不夸张,同时也真正想明白了杜郎口为什么会有如此骄人的成绩。
在去的路上侯主任给大家讲那里的教室三面都是黑板,每个小组的桌面上像会议室摆果盘一样摆放着粉笔盒,可供学生随时书写。可真的身临其境,还是吃了一惊,前后的黑板均被分为八块,侧面及走廊墙面的黑板均被分为十二块,每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一块小黑板,余者或以小黑板为补充,或以水泥地面为黑板,作为自己的展示空间。学生可以在上面默写、作题。我想这样既增强了作业情况的透明度,又强化了竞争意识,还满足了学生的的自尊心。我们小的时候,当被老师点名上黑板书写时觉得是一种特殊的荣耀。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重视的。杜郎口这一点做得真好!板书展示又方便于老师纵观全局,学生集体点评。难怪有评论说杜郎口的黑板可誉为“神板”。一块小小的黑板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学生会享受到自己的答案、见解、解题方法等被他人认可后的那种成功的喜悦,这会给学生带来持久的学习动力。自学后的展示环节有一大部分也是在黑板上进行的。同学们为了能在黑板上完美展示出自己的成果,学的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在黑板上板书也极其认真,长期的板书练习,还训练了学生的书法水平。在九年(1)班看到一位女同学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时,书写了十几年板书的我真是自叹不如。黑板板书展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喜欢学习的持久兴趣。学生展示之后,会有同学互改,这又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其他同学能随时看到黑板上不同同学出错的地方,以使自己引以为戒,不犯同样类似的错误。
我们在操场上参观完课间操后,低头一瞥,地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字。俯身仔细一看:有一片是整整齐齐的成语或词语,另一片则是英语单词。这种做法看似好像不成章法,但却是从学生的真正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我脑子里猛地蹦出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几个字。走进杜郎口中学,无论是见到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师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着校徽,脸上洋溢着和善与自信的笑容。学生身着统一的运动装,佩戴着有自己姓名的校徽,散发着青春向上的活力。教师以自己在杜郎口中学任教为骄傲,充满着自豪感。学生以在杜郎口中学学习为荣,充满着快乐和自信。面对众多的学习参观者,师生镇定自若,从容地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目中无“人”。他们不会因有几十号教师听课而产生胆怯的情绪。他们会,就大胆展示;不会,就认真倾听。在中午《校园精彩三十分》时,我们又领略到了杜郎口师生精彩的另一面。无论朗诵、歌唱、还是舞蹈老师及学生个个都是那么投入,个个都是那么富有激情!我记得有位老师唱了首歌,唱着唱着有些跑调,但那位老师依然用情用心的唱完。在老师们演出的韵律操中,有位年纪较大的老师和一位体形很胖的老
师自信的排在最前排,随着音乐优美的踏着舞步,一点也没有我们认为的不自在。相比自己,在拍摄校园韵律操时悄悄的躲在末几排,就连回程的路上大家出节目助兴时也是“默默无闻”。勇气和自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自信是可以蔓延和传递的,我们做老师的都没有自信,我们的学生何来自信?网校老师一米阳光说得对,鄙弃自己的扭捏和不够坦然吧!把自己最美的自信找回来!当年崔其升校长和和记者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崔】 当时的杜郎口中学,缺这缺那,但最缺的是自信。在百废待举的时候,如何找到自信?有一副对联的上联说得好:“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长期生活在这种“我不行”的环境中,师生总是处于受压抑的状态,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一切都是被动应付,教育质量上不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我在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就是采取对联中的下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们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排除干扰,卧薪尝胆,艰苦奋斗,从重建教学秩序开始,把涣散的人心慢慢凝聚起来,真正找回了老师们早已丢失的自信。【陶】自信确实特别重要。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自信,即使今天失败了,明天还能成功。所以,全面启动老师们的自信系统,才有了今天的杜郎口中学。自信也是可以蔓延与传递的,在当时非常艰难的境况下,您的自信给了全体教师心理的支撑。而老师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因逐渐有了自信,而一步步看到了希望。
1997年您初到这里任校长的时候,老师是什么状态?现在感觉又是如何?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不远万里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带来的不单单是学习精神,无形中给老师和学生以巨大的自信力。自信可以创造奇迹,也可以开发潜能,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一种特殊的自信心理场。这一点,对杜郎口中学的发展起到了始料不及的作用。
【崔】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杜郎口——自信的学校。自信是一种上进的积极情绪,是激发人不断进取的动机之源,是学校士气的凝聚剂,自信催生自励,自励发动进步。从校长和记者的对话中我们不难明白“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我校课改先锋队的一员,作为我县课改实验校的一名教师,作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的一名老师。我,震惊感动之余,还是求真务实:学习,学习,再学习,总结,总结,再总结,反思,反思,再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
第三篇:参观雷锋纪念馆感想(改)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记3月4日2011级湘雅学子参观雷锋纪念馆
3月的空气依然微冷,连绵的阴雨依然持续。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同学们的热情。在3月4日的早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1级的年级辅导员戴萍萍老师,和各班党员以及志愿者们一起参观了位于湖南省望城县南部雷锋镇的雷锋纪念馆。
进入展览馆后,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了雷锋的一生,也传达了雷锋精神中值得同学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在参观展览馆之后,同学们又出发到了雷锋故居进行参观。在那里,有一个老人给同学们讲述了雷锋的故事。老人乡音难改,口音浓重,虽然有些字眼难以辨析,但老人的那份敬仰,却鲜明地镌刻在他那沧桑的脸庞上。白云苍狗,岁月悠悠,依然抹不去那一个时代的记忆,抹不去雷锋精神在后人心中留下的光芒。
雷锋同志小的时候饱受苦难。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父母、兄弟五位亲人相继离去,小雷锋未满七岁就成了孤儿。但是,他在新中国解放后,在政府的资助下,进入了小学学习。在毕业以后,当过农民、工人和军人。不管他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他都充分发挥螺丝钉精神,一丝不苟完成任务。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为中国近代的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观完雷锋纪念馆以后,同学们感触良多。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虽然很渺小,但至关重要。在这种螺丝钉精神的带领下,不论是群众,还是党员,工作学习必将更加努力、认真,同时也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如此,大家也了解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没有理论的支撑,做起事来将会七零八落、杂乱无章。而即使有理论,却不会结合实际,那结果也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理论结合实际,既可以使得理论更加丰满,也可以始实践更加有序。以最大化的效率来做事,使得事半功倍。而雷锋同志最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雷锋同志的一生都在做好事,矜矜业业、从不放弃。这种把有限的人生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是让人十分敬佩的。
看见了雷锋同志,就看见了党员的风向标。作为党员,若是能像雷锋同志一样,把党、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那么,就是一位合格且非常优秀的党员。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雷锋精神,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把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2011级湘雅团学会宣传部 宣
第四篇:闽南课改参观考察报告
闽南课改参观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3月3日—3月8日我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在市局黄二华副局长的带领下,来到我省首批课改实验区厦门等市县考察,考察团前后考察参观了厦门市、泉州市、南安市等三市,对三市部份中小学实施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进行广泛的学习和交流。考察团分中小两组进行活动,我们小学组共参观厦门松柏小学、泉州实小、南安第一实小等五所小学,共听了语、数、艺术、体育等课改观摩课8节,课改情况介绍5场,课改培训讲座1场。虽然考察学习只有短短的五天,但全体参观成员大开眼界,真切地感受到参观地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搞课改精神面貌和具体实施情况,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二、收获与体会
通过一周的参观学习,听课、座谈、听讲座,使我们看到闽南地区省首批课改实验中小学,通过一年多的实验运作已经取是了令人满意的成效,课改工作已经步入良性循环和运作轨道。为什么他们在这样短短的时间课改工作就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领导,课改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应当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的事业,象南安市那样,市委常委专题研究课改,上下一心,市局领导挂校抓,校级领导挂班抓,层层建立课改领导与管理机构,层层抓督导,校校抓落实。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讲课改、让课改良好氛围。
2、抓好课改培训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前提。象南安市那样,建立以进修学校为龙头,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的培训运作机构,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扎实抓好通识培训,抓好基地带动全面,发挥基地的带头辐射作用,采取“纵横联系”的方式,与知名课改专家联系,请他举行专题讲座,努力发挥本市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扎实推进课改培训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双管齐下(进修学校与学校)模式。
3、抓课改实验教学研究是课改工作重点。学校课改研究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必须放在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管理人员、教师角色的转移,学校工作重点转移,教学研究目标的转移),形成“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教研模式。
4、抓好新课程课程教学管理指导是课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课教工作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抓好教师理念的更新,抓好“三改”和“三以”(改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学评价方法;以学定教,以生为主,以生为先),再是实行“五个一”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出一个典型个案,每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每周提出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5、改革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方式也是推进课改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只有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水平不断提升的评价机制,才能达到课改的根本目的。
6、建立保障机制是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有适合课改工作政策,以及与此相关的课改教学、研究督查等制度。二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和教学条件做保证,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三是要获得社会的认可。
三、反思与建议
根据我市及本校课改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我市及本校课改工作。
我市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就实施新课标新教材教学,仅仅只下不足半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课改工作市局是重视的,实施方案已出台,组织机构健全,方向明确,步骤清晰,但学校的课改实验方案完成还没有几所。市局课改督查机制尚未启动,进修课改培训和校本培训发展也不平衡。不少学校还处在等待观望状况,对此一是加大课改宣传力度,全体教师立即行动起来,召开教师、学生、家长有关动员大会,扩大宣传层面,使课改工作家喻户晓;二是各个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迅速制定严密、科学的课改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三是实现学校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学校党政工领导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课改工作上来,建立一系列课改、教学、教研制度;四是迅速启动两级课改培训(进校培训、校长培训),做到每周培训工作定时、定人、定内容;五是迅速启动各级领导挂校督查工作,以保证各校课改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六是建立市局、进校、学校三级“专家联系”制度,多请一些省级以上的知名课改专家到我市举行专题讲座,并实行“专家引导、资源共享”的机制,以增强课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七是要建立课改工作的保障机制,建立有利于实施课改工作的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完备教学设施,保证课改教研、培训所需的必要经费。(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我市的课改工作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五篇:参观长垣一中初中部有感杨勇,改
文化引领 科研强校
----参观长垣一中初中部有感 11月24日,市教研室组织市属四所学校200位教师,赴长垣一中初中部观摩学习。去之前,教研室就向所有参加观摩的教师提出了四个问题: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长垣。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感悟,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所看、所听:
进入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籧孔之交”的大型雕塑,而后是教师办公楼、学生宿舍,各年级独自成院的的教学区以及标准化的体育场地,整个校园规划科学、合理,硬件设施完备,且造型美观大方,充满书香气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和校训的:“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崇尚卓越、争创一流”的大字高高伫立在楼顶,与整洁干净的校园相互辉映。对长垣一中初中部以前有所耳闻,该校建于2000年,2010年开始实施课改,并创立了“双层四环”高效课堂模式,立足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和谐高效艺术课堂,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经过一天的参观,确实让我深深地感动。从早教研到听评课;从大课间到学生就餐;从聆听蔡校长的专题报告到观摩学生小组的汇报表演,无一不让我震撼,也让我收获颇丰。
一、全程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研究已成为老师们学校生活的一种习惯。每学期老师们都会学习新课标,分析中招试卷,梳理教材,确定模块,分工负责,合作修改,统一评价,最后完成学案编写。每天的早教研都有目的、程序,而且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这种早教研已经延伸到了管理人员,甚至餐厅的工作人员。磨课则分为推门课、教研课和赛课,每一个课堂上,学生分组而坐,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学模式改革所取得的实效,而赛课则是每学期进行,且全员参与,临时抽签、决定科目,并进行捆绑式评价。学校还十分重视对外交流,近几年先后聘请了刘良华、李炳亭、褚清源、张志博、田玉、曹华、贾天仓、王新年等十数位专家学者先后到校,进课堂,看学生,见老师,做报告,诊断病症,传播教育新理念,对学校进行全面指导。而所有教师课课有反思,通过反思提高教研水平,提升教研能力,并通过沙龙论坛、练功台等多种形式进行智慧的碰撞。正是在这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全体教师得以成长、得以提高。
二、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生本课堂包含: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以生为本的习惯养成、以生为本的社团活动、以生为本的多元评价。正是这些科学、完善的模式、活动及评价才得出了丰硕的果实。
双层四环教学模式的“双层”是指分别将课堂学习、学习要求、教学成效分为两个层次、层面。
课堂学习的两个层次:基础知识学习和深层问题探究。学习要求的两个层次:基础知识全员掌握,深层探究问题中等以上同学完成。
教学成效的两个层面:学生学业进步和教师专业成长。而“四环”指的是:预习、交流、展示、反馈。课又分为:基础互清互查课、深层合作探究课和综合课。在习惯养成上是以小组建设为载体。如:交流组、帮扶组、对抗组、励志组、生活组、学习研究组、社团活动组,通过小组建设,让学生们养成活泼、开朗、团结、友善、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再通过科学、公平的评价,让同学们在竞争中、在收获中快乐成长。
第二部分所思、所悟
是什么让一所这么年轻的、身处在县城,甚至在2009年差一点解体的学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如此的成就。诚然,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是一个优势,然而学校内涵的发展,课改的过程,校园的文化形成,教师的敬业精神,甚至家长学校和班级小组的建设,也是政府所能给予的嘛?
而我们这样市属的老牌中学,有过曾经辉煌历史的学校,在课改经历这么多年的历程后,虽然正发生着一些的变化,但现在这么一种状况是否让我们满意呢?姑且先不谈办学理念,不讲办学目标。我想说一说我、或者说是全体九中人所共同面对并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真正需要什么、依靠什么?难道是一个课改模式,或者是一套管理制度,给我们一个可套用的东西就行吗?
下面就是我此次长垣一中之行的一点思考和感悟: 我想首先是需要,需要三个“一”来支撑。一种“气”
古代的“气”字有两种写法:“三”、“川”,是人的鼻子的象形,本意应该是“呼吸”、“气息”的意思,这当然是关乎人的生存的极为重要的东西,“人争一口气,佛为一柱香”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所学校,同样需要一种“气”,这种“气”,应该始终回荡在整个的校园中,充盈于每一节的课堂上,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灵魂深处。
这种“气”应该成为学校和所有教师的灵魂。
这种“气”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立足前沿、关注时代、放眼未来、勇于创新的思想。思想很重要,所以我们常说 “领先一步,便领先一个时代;思想上领先,便容易实现自我超越”。教育者的思想应该是独特的、全新的,而有独特和全新思想的人是有力量的,是不可战胜的。
这种“气”是一种精神,具体的讲,是不骄不躁、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不甘现状、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种“气”是一种境界,一种始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境界。这种“气”是一种素养,是一种职业素养,是学科知识与技能、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等等的综合。
这种“气”要油然而生,学校也必将因为最终有了这种“气”而使得学校有灵气,校园有生机,师生有自信。而只有有了这种“气”,才会使得“俯下身子做事,抬起头来走路”成为一种现实。
一颗“心”
我们知道,真正的教育是心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我想,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教育。那么:
这颗“心”首先应该是一颗爱心。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技巧就是爱。一名教师,只有在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对工作的热爱,才会甘于奉献、善于钻研、勇于改革,才会为此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当学校有发展、学生有进步、工作有突破,当面对鲜花与掌声、承认与肯定时,他才能骄傲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颗“心”是一颗真心,是真切的、是真实的、是真正的,它发乎于心、言之于表、现之于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这颗真心的真实写照。这颗心或是内隐的,或是外显的,但应无时无处不在的。
一群“人”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人全面、健康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人,并且是一群人,需要一群人的齐心协力,倾情付出。这一群人应该并且都愿意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这一群人都不想当旁观者,更不想拉倒车,对不起自己的职业良心,不愿意有负时代和社会对我们的重托和期望。
这样的一群人才能真正的擎起一片天,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和力量。
学校究竟最需要什么?答案也许更多。综上所述,我认为,最需要一种“文化”,也就是学校需要一种生存方式,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涉及每个人怎么思考问题、怎么行动。这种文化应该最终成为学校的灵魂。
其次是“依靠”,依靠什么途径来发展?
如何找到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如何站到只属于自己学校的发展新起点上?如何使学校走上充满活力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学校需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永恒的主题,成为学校工作的要务,也是所有“九中人”强烈的、迫切的、最大的心愿,它更应该是“九中人”矢志追求的理想与目标。但关键的问题是,究竟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究竟路在何方,这是一个不能不解决的命题。
作为一名九中人,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我谨认为,学校应该走一条科研兴校之路。教育科研应该成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关键词。进行教育科研,我们可以这么做:
1、树立一个观点
教育科研是强校之路。学校要始终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校要以发展的、战略的眼光看待教育科研,要真正、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率,要使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把握两个认识
(1)能站得高。教育科研能使我们站在前沿,把握时代,居高临下,高屋建瓴。欲穷千里目,需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方一览众山小。教育科研能使学校进入一个更高、更美妙的境界,使学校有宽阔的胸襟,高远的眼光,厚重的积淀。
(2)能走得远。进行教育科研,能使学校不断地吸纳和创造新的教育改革理念和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形象,能不断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成为就教育科研对学校实际效能的诗意写照。有人认为:“当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当教育科研真正在一个学校蔚然成风的时候,这个学校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所一流的名校。
3、坚持三种做法
(1)上挂横联。“上挂”就是挂靠上级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实现学校、教师与教育专家的密切结合,使研究水平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学校应该聘有关专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顾问,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学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横联”就是与外地或外校相互考察交流,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此次的长垣一中初中部之行,收获就很大,也极大地触动了许多教师,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2)课题带动。当真正把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当学校发展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存在时,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就更加明确化、清晰化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民主、文化、特色、和谐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学校发展的过程。
(3)科学推进。
①领导带头。学校领导不仅要重视、支持教育科研,更要亲自主持、参与和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成为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要经常深入教育科研一线,了解当前、区域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科研开展情况,成为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知心人、同行者。
②搭建平台。学校要注重给教师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让教师施展科研身手,使其有所作为。或内外讲学,或著述立说,或同伴交流,或自我反思,或拜师学艺,或启发引导,或典型引路,使教师能够并且愿意在教育科研的广阔天地里展翅翱翔。在教育科研方面,学校鼓励有特色的教师,这些教师是学校发展所应依靠的重要力量。其实,教师本身也应该追求成为个性化的、有独特个人魅力的教师,而科研则是其必备的素质。
③培养教育。学校要很好地进行教育科研,主要的是要让教师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要力求使教师做到:行(去做),善行(善于做并能正确地做),行之速(能发现并抓住机遇,果断先行);知(了解),好知(主动并乐意从事),知之广(比较熟悉);思(勤于思考),乐思(善于思考并成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思之妙(一个好的思路可以推动某项工作的开展,一个大的思路可以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文化引领、科研强校”,使学校走上充满活力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以上所述,是我本次长垣之行的一点感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借用台湾李敖的一首诗《我将归来开放》,与各位同仁共勉,因为我从来是那样,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那样。可是这一回你错了,我改变得令你难以想象。坏的终能变得好; 弱的总会变得壮; 谁能想到丑陋的一个蛹,也会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只归巢的宿鸟; 或像一个隐居的老哲人,我消逝了我所有的锋芒与光亮。漆黑的隧道终会被凿穿; 千仞的高岗必将被爬上。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