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0、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
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奋斗
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6月11日)
俞正声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推进和谐湖北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为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围绕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农村面貌变化深刻,企业改革成效显著,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财政实力大为增强,团结求实蔚然成风,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2003年至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认真落实中央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切实加强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培训转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深入推进工业兴省战略,把调整结构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点。汽车、钢铁、烟草等行业调整成效明显,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加强,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显著成效,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2年增长近1倍。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武汉城市圈建设进展顺利,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落户武汉,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武汉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按照“一主三化”的方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行放权、放活,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把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和改革开放意识,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努力加大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力度。农村各项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初步建立。城市各项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开放先导战略深入实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6年进出口总额比2002年增长近2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5%。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内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依法治省工作深入推进。人大和政协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和壮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基层民主健康发展,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全面推行。司法改革、司法保障和普法教育取得明显进展。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公民道德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吴天祥、周国知、郑琦、陈刚毅等一批先进典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报刊治理整顿成效显著。平安湖北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城乡社会保持稳定。社会信用明显增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上学、看病、农村安全饮水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有所遏制。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就业政策逐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健全,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建设成效显著,求真务实之风得到弘扬。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民主办事和依法办事的作风有了很大改进,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雏形基本形成。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全省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和武警官兵风雨同舟、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真诚关心、热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八届湖北省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湖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体会。主要是: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探索符合湖北实际的发展路子。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湖北的实际,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三要三不”的要求,着力做好“三改一培育”等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着力发展现代工业和建设现代农业,突出抓好扩大开放、“三农”工作、武汉城市圈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优势产业、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了建设经济强省的步伐。实践证明,现代工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源泉。我们必须长期不懈地努力,完成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强省的历史任务。
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党的宗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对人民群众的困难、要求、呼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背离党的宗旨;说大话、许空愿、言而无信,同样也是背离党的宗旨。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于国情省情,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观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认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尺度,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先行试点、稳步推开,统筹兼顾、配套实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必须坚持依法治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公平正义法治的前提,公平正义的法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要按照中央部署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影响公正司法的各种障碍,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
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抓好党的建设。好的作风要靠教育,要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也要靠严格的纪律。将影响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腐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推进制度创新,是作风建设的有效方法;发展党内民主,鼓励各方监督,严明党的纪律,促进党内团结,是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是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一切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建设的进步,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党的建设的发展。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对外开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不够,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困难;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较重;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反腐败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党建责任制在有的地方不够落实,领导班子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充满机遇的五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五年,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境外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为湖北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内需不断扩大,湖北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发展有比较坚实的基础。机遇难得,稍纵即逝;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我省时指出,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定位,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湖北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求我们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湖北成为中部经济要素富集、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成为中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毅力奋力争先、奋力创新、奋力实干,奋力迈向新的高峰!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先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强省步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推进小康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和谐湖北建设,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到2012年,全省经济更加发达、法治更加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超过13000亿元,比2007年增长6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超过1000亿元,比2007年增长1倍;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分别超过300亿美元和60亿美元,均比2007年增长1倍以上;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法定职能得到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民主稳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逐步规范和完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行政机关全面依法行政,政法机关切实公正执法。
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备,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软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文化综合实力居于中部前列的文化强省。
城乡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看病、上学、农村安全饮水、城镇居民住房等问题基本解决或明显缓解。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发展。
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作风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就一定能把湖北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着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一)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调动农民生产和建设积极性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比重,尽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土地依法流转,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种养业劳动生产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节约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和板块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蓄排灌、高产稳产农田、农业物质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公路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和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其他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坚决防止新增债务。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乡村布局和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要以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工业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在发展中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在结构优化中发展经济。突破性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实施质量振兴工程和精品名牌战略,做强做大汽车、钢铁、石化等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建材等产业,重视发展磷化、盐化工业。争取80万吨乙烯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争取实现油气勘探的实质性突破,争取核电项目早日开工,确保富士康、武汉芯片、南玻多晶硅和神龙汽车二厂等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注重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使一些重要产业的竞争力保持或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在重点产业中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的大企业;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突出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使一批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以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等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更加便捷、通畅、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湖北的交通枢纽地位。继续推进能源、通信、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明确发展重点,完善发展措施,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和布局。要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业和现代物流业,把武汉建成重要的金融中心,不断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形成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积极扶持房地产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抓好“一江两山”和红色旅游、文化及生态旅游区建设,使湖北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并逐步向农村延伸,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努力,基本形成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程度高、功能较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形成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五年努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水平位居同类城市经济圈或经济带的前列。全力支持武汉市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使武汉市的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支持和促进长江沿线和汉(口)十(堰)、荆(州)襄(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对武汉、襄樊、黄石、十堰等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襄樊、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高度重视中等城市发展,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恩施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神农架林区搞好生态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加强具有产业聚集特色的小城市和重点城镇建设,形成功能互补、产业相融、发展共进的城镇体系。
县域经济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要继续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全省县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工业就业人口有较大增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对革命老区、库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五)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机制和人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的力度,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结合,加快形成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攻克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使湖北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密集的创新高地,成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养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教强省和创新型省份。
(六)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依法依规关闭产能落后、严重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实行节地、用地、造地相结合。努力解决磷矿、高磷铁矿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专项治理工程”,抓好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乡水源区和洪湖、梁子湖、大九湖等重点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加强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兴林富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确保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进展。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认真执行节能减排“两停止、两不准”的规定。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以公开透明和群众监督为重点,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深入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步伐,认真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省直部门所办企业的改制脱钩任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推进国有农场、林场和国有农、牧、渔良(原)种场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和股份制改革,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消除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等方面改革。
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大通关”建设,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努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本省企业到境外发展,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加强与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承接产业转移、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实现今后五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思想更解放,视野更开阔,胸怀更宽广,步伐更坚定。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富民之基、强国之路。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自主创新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和约束力;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裕;也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尽快增强财力,逐步解决面临的民生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坚定不移地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湖北才大有希望,湖北才能加快崛起!
四、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和社会氛围。
(一)加强人大、政协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地方法规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有序扩大基层民主。要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为重点,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推进居委会直选,巩固村(居)民自治,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有序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民主建设,不断发展基层民主。突出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二)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提高依法治省水平。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司法监督与制衡的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从严治警,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大财政对政法经费的保障力度,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制度。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切实防止和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健全行政复议机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稳定观,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拓宽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依据法规政策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湖北”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对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领导,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大力支持解放军驻鄂部队和省武警部队的建设,落实拥军优属法规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强化互联网站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诚信水平;把和谐理念贯穿到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培育和谐文化。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政策,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增强其服务功能和自身活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程度;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荆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基层阵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和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五、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以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十个基本”的目标: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健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惠民医疗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基本建立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政策体系,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农村道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基本实现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基本建立城市廉租房制度和比较规范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真正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努力使我省的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户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制定完善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加大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基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垄断行业的分配行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发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强化个人收入税收征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有较快增长。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加快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建立适应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三)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步伐。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重点加强乡、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城市惠民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医药医疗市场秩序,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落实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疫病的防治措施。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安全监管。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倾斜。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规范各类办学行为,继续严格执行高校和高中“阳光招生”政策,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为主导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办法,落实城镇房屋拆迁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重组改制和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安臵工作。扩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覆盖面,帮助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积极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方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健全公共政策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改革和规范行业协会,使其真正成为自主运行、自主发展的行业协调服务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强化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应急处臵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和抗风险水平。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的能力。
六、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树立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开放观念,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长远意识,以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促进湖北又好又快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作为认识国情、省情的重要途径,作为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将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努力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取得扎实成效。
(二)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既重实绩,又重公论,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求真务实、胸怀宽广、作风民主、敢于负责、勇挑重担、清正廉洁、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意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强全委会对常委的监督,使党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继续做好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特别是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干部“能下”和“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意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干部,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党校建设,改进干部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推进干部交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新机制,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人才保障。
(三)着力固本强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建双带”工程,加强基层组织的工作保障;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高和激励保障机制。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组织网络,增强服务功能,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办法,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突出抓好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党的建设,重点增强党员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增强党组织的保证和监督职能。继续抓好机关党的建设,重点增强服务意识,转变作风。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重视解决农村党员“老化”问题。建立和完善“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党员道德建设。认真做好“双联双管”工作,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特别是要解决好企业下岗党员职工组织关系的接转问题,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四)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牢记“两个务必”,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使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一个大的进步。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大力弘扬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重点解决不遵守党的纪律、侵害群众利益、违反民主集中制、奢靡之风、利用权力谋求部门和个人不正当利益、领导干部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借势谋利等问题。要增强宗旨观念,实事求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勤俭办一切事业;增强组织观念,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群众观念,把政策交给群众,把问题告诉群众,办事和群众商量,把我们的工作臵于群众监督之下。
(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切实解决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积极推进权钱交易多发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探索从源头治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有效防止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依照党纪国法,坚决查处各类案件,坚决惩处各类腐败分子,决不允许腐败分子在党内有藏身之地。建立和完善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合力,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虽然前进道路上会有许多困难和曲折,但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的要求,是六千万湖北人民的期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必须向在这片沃土上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交出的答卷。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开创湖北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铜陵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铜陵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8日
姚玉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国共产党铜陵市第八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全力推进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幸福铜陵建设,圆满完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书写了铜陵发展史上的厚重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跨越,产业转型初见成效。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66.7亿元、财政收入88.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6倍、3.7倍,人均指标双双跃居全省首位。全民大招商取得实效,累计利用内资660亿元、外资10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11倍和4.5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1亿元,是2005年之前50年投资总量的2.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49亿元,是2005年的3.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5%,是2005年的6.3倍。铜陵有色发展全面加快,电解铜产量达81万吨,是2005年的1.5倍;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达665亿元、60亿元,均是2005年的3.3倍,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1位。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铜基新材料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新兴业态成长较快,实现增加值117.6亿元,是2005年的1.8倍。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2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
-1- 步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有序展开。财税、统计、投融资、企事业单位、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房屋等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大园区承载能力得到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全省领先,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建成,铜冠、六国、上峰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老城区改造和西湖新区、东部、南部城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铜黄、沿江高速建成并形成互通,宁安城际铁路、京福高铁建设步伐加快,区域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城乡“六纵六横”干线路网基本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2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48个老旧小区整治全面完成,“四优”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宽带、通广播电视,农村饮用水安全覆盖率达95%。坚持环境立市,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等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环境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累计投入21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43项。新增就业10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形成,惠及全民的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6元,分别是2005年的1.96倍、2.17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科研究、文艺创作、档案、史志、科普、老龄、慈善、社会福利等事业全面进步。
-2-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体实现程度达92.8%,群众幸福指数达85.4,城乡居民对建设幸福铜陵充满信心。
民主法治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取得实效。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重要作用,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创新社会管理,持续开展“四进四大四送”活动,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调解、大信访格局基本形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巩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稳步推进。“五五”普法成效显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核心作用显著提升。认真抓好党内集中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成果。扎实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百名科干交流”稳步实施,“四项监督制度”贯彻有力,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促招商等活动,干部在基层一线得到锻炼。圆满完成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县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实施“四百”工程,建立“四联四促”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和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初步形成。切实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工作,面向全国公选干部,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完成市县党校资源整合,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得到发挥。开展机关效能暗访,实施机关作风评议,着力治庸、治懒、治散,作风和效能建设成效明显。全面推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廉政文化和警示教育基地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五年,是直面挑战、拼搏奋进的五年,是加快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这五年,我们肩负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
-3- 发展方式,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破解,特别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冲击,锻造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意志和品质。这五年,我们探索形成了循环经济、均衡教育、城市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大社保体制改革等“铜陵模式”,并在“大部制”改革、城市社区卫生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改革、统筹城乡党建、公务用车改革、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干部工作日志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铜陵特色的经验做法,全市上下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这五年,我们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荣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等称号,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这五年,我们成功举办201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铜都鉴日”日全食观测盛典,第十届、第十一届青铜文化博览会,首届国际铜雕艺术展和四届凤丹文化旅游节;广泛开展“铜陵好人”评选等活动,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吴邦国、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先后亲临铜陵视察,省几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铜陵考察指导,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解放思想永远是打开工作新局面的制胜法宝。必须始终如一地传承思想解放的“基因”,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持续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中,进一步实现思想观念的大突破,机制体制的大优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联系实际、善于结合是想问题、作决策的重要原则。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要求的理解,对国情、省情和市情的认识,对城市转型发展目标、方向和战略的把握,在融合中拓宽思路,在提升中完善措施,坚定不移地走具有铜陵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
-4- 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始终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弘扬“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不躲不绕,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地把改革创新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为民造福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必须始终坚持把共建共享幸福作为最根本的工作取向,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尊重和保护群众首创精神,继续大力实施“六大幸福工程”,进一步健全“四大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幸福铜陵建设,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锤炼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事业兴盛的关键之举。必须始终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为发展配班子的导向,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发扬敢于担责、敢于上阵、敢于批评的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感召基层、带动群众,形成人心思进、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市几套班子协同配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铜部队、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铜陵市第八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推动铜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加速推进铜陵现代化建设进程
未来五年,我国处于发展的机遇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市处于发展的黄金期、转型的关键期。发展的进程中,既有机遇,更有挑战。从历史延续看,铜陵作为资源型城市,对国家贡献较大,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但铜陵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很多欠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需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从现实情况看,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短期内仍难完全解
-5- 决,推进跨越发展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就干部队伍情况看,极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服务意识,还不能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形势相适应;特别是我省实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周边城市所形成新的挤压,面对“边缘化”的压力,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务必强化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稍纵即逝的机遇意识、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变黄金机遇期为黄金发展期,续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转型跨越、富民强市、共建小康、同享幸福”的总体要求,坚持民生优先、科教支撑、环境立市,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走在全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前列,奋力开创铜陵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构筑世界铜都、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幸福铜陵,全面完成“一个提前、四个翻番、五个示范、两个率先”的目标,努力把铜陵建成现代产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精致大气之城、平安幸福之城。
(一)坚持转型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之城
“现代产业”彰显城市发展实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始终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青山绿水,努力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1、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调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最有基础和潜力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
-6- 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突破铜基新材料,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努力以新兴产业崛起引领工业转型升级。推进铜精深加工跨越发展,加速集聚发展泛铜产业,把铜陵建成中国最强的铜冶炼基地、铜深加工基地和铜商品交易中心,使铜产业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产业,努力构筑集生产、加工、贸易、信息、研发为一体的世界铜都。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化工、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以现代物流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促发展,建设全国新型物流节点城市、皖中南区域物流中心。以提升城市功能为目标,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养老和家居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不断提升服务业比重和层次,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按照合理布局、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整理,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大城乡集贸市场建设,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和农产品“直通车”工程,提高农副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心谋划和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水利工程,构建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大力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2、以促进节能减排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强化节能减排和碳排放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五小”企业全部退出转型。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控制和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健全完善循环经济发
-7- 展体系,加快以铜、硫、石灰石产业循环链为主的补链项目建设,建立热能循环利用网络,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全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增强循环经济的带动力、创造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服务业全面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循环经济由产业领域向社会领域的全面延伸,力争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3、以生态环境优化为重点,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和国家生态市。实行更加严格的项目环境准入,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凡不利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坚决不要,凡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以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做好农村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置、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从严控制生态脆弱区域和生态良好区域的资源开发,基本实现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深入推进扬尘、水环境、重金属等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完成狼尾湖等重点区域的治理。抓好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环境总量调控机制、环境执法联动监管机制和环境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持续转优。
(二)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创业之城
“创新创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我们必须围绕建设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使铜陵成为创新技术领先、创新人才聚集、创业活力迸发的城市。
1、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建设,在铜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推动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省级高新区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和支持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继续完
-8- 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抓好品牌培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关键在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强力推进人才开发重点工程,真正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加大对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力度,健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抓好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的培训教育,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力度,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创业成才。健全人才专业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2、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坚持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营造政策支持、金融支撑、风险共担、法律保障的推进体制。加快科技创业园建设,全力支持高新人才风险创业、民营企业升级创业。推进留学生、大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建设,鼓励成功人士来铜创业、外出人员回乡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失地农民参与创业,形成生机勃发、活力涌动的全民创业新格局。加大非公企业扶优扶强力度,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高非公经济产业层次和发展规模。着力发展科技型、资源节约型、服务型非公企业,实现专业化、集约型、集群式发展,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
3、积极深化各项改革。树立全局眼光,增强系统思维,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配套,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创新投融资管理,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改革决策咨询论证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9-
4、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开放。围绕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目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提高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按照错位发展的要求,打造特色专业园区,推进省级开发园区扩容升级。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突出前沿产业招商,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的企业;突出以商引商,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企业。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项目落地协调、审批服务、激励约束等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加快培育一批大公司和上市企业,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增强铜陵企业整合利用市外资源的能力。加快推进铜池一体化,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全面对接。积极推进跨江联动发展,探索共建产业园区新模式,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和海内外友好城市的交流,探索建立更为广泛的城市合作伙伴关系。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蚌埠三县的结对合作。
(三)坚持特色发展,建设精致大气之城
“精致大气”展示城市发展品质。我们必须按照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要求,突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融文化于城市发展之中,精心规划设计,精细建设管理,使铜陵成为文化浓郁、宁静雅致、秀美宜居的城市。
1、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按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突出公共资源配置合理高效,突出土地利用科学集约,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统一”,形成覆盖全域、统筹城乡、执行有力的规划体系,以科学合理规划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坚持“显山露水”,规划建设大铜官山公园、东湖湿地、白浪湖、滨江岸线等一批生态山水风景区,塑造
-10- 依山亲水、靓丽宜人的城市风貌。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基地、区域交通枢纽、现代港口设施、现代通讯信息网络、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供支撑。
2、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双百”目标,进一步优化城乡生产力空间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推动各功能区科学合理开发、组团式发展,实现现代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契合。继续加大老城区改造和整治力度,实施“退二进三”工程,把老城区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突出城市布局的优化,把西湖新区打造成为融政务、居住、商业、文体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心城区。发挥区位交通、生态旅游等优势,把东部城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的魅力新城。发挥佛教文化、大通文化、水文化的优势,把南部城区建成对接“两山一湖”,以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滨江新城。坚持“地下”和“地上”协同建设,完善城乡地下综合管网系统,进一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按照“解决城市化遗留问题,提升城乡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加大对基础薄弱和问题突出地区的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危旧房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中心村、镇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大户集中,建设一批设施配套、质量达标、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继续推进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发展。
3、强化全域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坚持管建并重,进一步完善城乡管理机制,打造新型现代化管理平台,实现重心下移和管理网格化、人性化,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城乡管理市场化程度,全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行政执法水平,规范城乡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增强公共资源配置的科学有效性。完善部门协同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现场处置能力,以城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升。着力增强宣传思想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
-1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社科研究思想库作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铜陵好人”精神,普及志愿文化,探索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明指数,培育团结进步、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4、繁荣发展文化,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强市步伐,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铜陵兼容并蓄的独特品质,弘扬铜文化品牌,发掘地域特色文化,使之与长江文化、吴楚文化、徽文化交相辉映,塑造自信开放、和美大气、明理敏行的市民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抓好“两园一中心一基地”建设,进一步打造对城市发展有长远影响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中国古铜都“文化资源优势,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国际铜雕塑大赛办成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促进铜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的全面融合。重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铜博物馆、传媒大厦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发挥铜文化和山水优势,促进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一批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尽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文艺精品创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大通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发挥文史档案资政育人作用。
(四)坚持和谐发展,建设平安幸福之城
“平安幸福”体现城市发展价值。我们必须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为目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致力于把铜陵建成安居乐业、平安和谐、公平正义的幸福城市。
1、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12- 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健全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着力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创业富民,不断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让更多有条件有能力的人通过创业致富。扩大居民投资领域,拓宽个人理财渠道,鼓励居民依法投资经营,使分红、租赁等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坚持“提低、扩中、调高”的政策导向,帮扶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2、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统筹建立相互衔接、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及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保障机制,推进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落实保障房政策,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优质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三届安徽省体育大会。统筹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建设。推动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科普、老龄、慈善、社会福利、残疾人等事业协调发展。
3、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打造皖中南职教基地。发展壮大高等教育,支持铜陵学院建设全省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继续办好特殊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中小学课程等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应用
-13- 现代教育技术,稳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努力构建持续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开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
4、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民主法治化水平。一是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党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积极探索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实效。完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完善市民论坛、行风热线等民意表达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鼓励市民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深化法治铜陵建设。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构建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部门职责和机构编制法定化。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六五”普法,弘扬法治理念,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5、全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转型新要求,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继续深化城市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谐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规范发展现代社会组织,建立完善社工制度。运
-14- 用社会资源改进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二是构建和谐关系。把人的全面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培育团结向上、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的互利双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动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促社会和谐,共创美好幸福生活。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维稳责任考评体系,力争夺取“长安杯”。完善大信访格局,继续开展“四进四大四送”活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加强网络问政和舆情分析,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传播能力和驾驭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促进交通、消防、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法治化、长效化,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支持驻铜部队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继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我们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铜陵,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合力。
(一)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系统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投身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铜陵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一校两院”理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双重职能,大力实施“四大培训工程”,-15- 推动各级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组织领导,健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和考学制度。强化“六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网络。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在全市营造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引导全体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推动发展上的创新突破。
(二)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继续强化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衔接机制,健全各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营造党内不同意见畅所欲言、平等讨论的环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积极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拓展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党内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干部述学述职述德述廉、党内事务问询、重大决策质询和党员定期评议党组织工作等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范围。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配备结构,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初始提名制度,不断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办法,认真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扎实推进干部跨部门、跨县区交流,建立干部交流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注重从基层
-16- 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健全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发挥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四)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推动广大党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突出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继续实施“四百”工程,深入推进“三级联创”和农村基层组织“六大载体”建设,进一步探索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实现城乡党建工作无缝对接。全面开展“四联四促”活动,完善网格建支部、驻区单位联建等模式,不断丰富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切实抓好新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实现党建工作协调发展。认真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五)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和完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公开承诺和干部工作日志等制度,进一步促进工作落实。严格岗位目标考核管理,正确运用考核结果,把奖惩情况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强化工作落实的督促检查,健全督办处置机制,加大公开曝光、责任追究和整顿力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我做起、率先示范,全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敬业,始终做到身到、心到、力到。
-17-
(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和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坚持开展主题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大制度反腐创新,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格执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等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相关规定,加强社区党风廉政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清白立身、敬业从政、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各位代表、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铜陵,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携手谱写共建幸福铜陵、共创美好生活的辉煌篇章!
-18-
第三篇:在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市总八届五次全委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全部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大家认真听取了*委副书记周同战同志的重要讲话,审议了侯旭宇同志代表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韩朝阁同志所作的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增选和补选了*总八届委员、常委、经审委员,表彰了“创新杯”竞赛优秀成果。会议时间不长,但开得很成功,很圆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刚才,*委副书记周同战同志代表*委作了重要讲话。同战书记的讲话对过去一年全*工会工作给予了肯定,对2003年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讲话立意高远,内容深刻,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周书记讲话的要求,把握新形势,树立新观念,谋划新思路,形成新举措,打开新局面,全力做好2003年工作。以创新的意识,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干劲、踏实的作风,引导和带动全*职工为实现我*“二次创业、富民强*”的目标努力工作,建功立业。
会议期间,委员们对侯旭宇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工作报告紧密结合我**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满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对2004年工作总结得比较准确和全面,对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分析得比较深刻,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切合实际,工作重点比较突出,实现重点工作的要求和措施也比较明确。许多委员在讨论中还提出了本地区、本产业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设想,对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正确意见,对工作报告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这一主题,落实好全委会议精神,务求学习出成果,工作上水平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新形势下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六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贯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真正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做到全面地贯彻落实,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全*各级工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主题,抓住灵魂,联系实际,狠抓落实。就工会组织而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依法坚决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经济权益、民主权利和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任务目标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全委会结束后,各市地、产业要向同级党委做好汇报,重点是汇报周同战书记的讲话和侯旭宇同志的工作报告。在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深刻领会周书记的讲话精神。重点是如何致力于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着力点是按照形势任务需要,把握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问题。即:把创新和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党和国家全局的要求上,放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上,放在职工群众的要求上,放在全局的重点与工会工作重点的结合上,履行好维护职责。目标是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二是正确认识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旭宇同志在报告第二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信心,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促进全*工会工作的开拓创新。希望在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过程中,一定要从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下功夫把解放思想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以思想解放新成果,推动工会工作新发展。三是要明确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把握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中心任务是毫不动摇地履行维护职责,以贯彻实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为契机,坚持“一手抓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继续推进工会工作的“五突破一加强”;目标是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二、全面贯彻、把握重点、狠抓落实
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已经十分明确,关键就是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切实把这次全委会精神贯穿到工作部署中去,抓紧时间把本级的全委会开好,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2003年工作。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落实,量化指标,细化措施,确保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总将进一步增强督察工作力度,通报验收工作成果,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各地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争取每年都有一两项工作创出特色。2003年全*工会要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这7个方面的工作在报告中都写得十分明确,各级工会要抓住重点,早作部署,制定计划,创新方法,狠抓落实。7项工作是明年工作的重点,但不是工会工作的全部。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重点,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各级工会要处理好重点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各方面的工作要围绕重点开展,要善于用重点工作去带动工会整体工作。
当前,各级工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要做好“两节”期间的“送温暖”工作。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我*的困难职工还比较多,个别地区和行业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认真帮助这部分职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按照*委、*政府的部署,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协助党政做好“送温暖”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工会文化阵地的作用,进一步营造欢乐喜庆、团结祥和的氛围。
三、努力学习、转变作风、务求实效
要完成这次全委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我们扎扎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工会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一是要加强学习。除了要加强对十六大精神、全委会精神的学习外,还要认真学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的出台,是我*工会在源头维护、立法参与领域的重大突破,意义重大。《条例》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和有力武器。这个《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为依据,结合我*实际,在诸多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对我们在以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了明确的说法,很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如第二条、第五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八条等等。对参加和组织工会人员的范围、基层工会人员编制和工会主席、副主席、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的待遇、兼职工会干部的补贴、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等问题,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持新建企业建会问题都明确写入《条例》中,使我们在工作中有法可依。特别是第四十四条和四十八条,对如何收缴机关事业单位经费和政府向工会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维修费用问题,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个《条例》,从*工会到基层工会、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应当做到耳熟能详,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我们自身学好的情况下,还要积极宣传《条例》,抓住《条例》颁布实行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取得党政的重视和支持。*总准备将《条例》和对《条例》的解释,编印成册,免费下发。不仅发给工会干部,也发给各级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让他们了解工会、了解《工会法》,从而能够理解和支持工会工作,各地也应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学习和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治会的思想,用《工会法》及《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执法意识,我们用法去规范别人,首先自己要守法执法。《工会法》及《条例》明确了工会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们在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在经费收缴方面,我请各位主席们一定要入耳、入脑,我们依法收费,也要按规定依法缴费,不能收费依法,缴费不依法。在这方面,大部分市地做得很好,有的市地在十分困难情况下,宁可工资不开,车不坐,也要完成上缴任务,第五十六条不光是给企事业单位规定的,我们工会也应模范遵守,讲诚信,讲道德。另一方面要克服畏难情绪,理直气壮地依法治会。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我认为,党的领导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领导,我们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除了按照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导,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依照《工会法》及《条例》来规范我们自身,并使之成为我们工作的有力武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同程度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怕影响关系,在运用法律维护职工和工会的合法权益上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这样做不仅影响工作,削弱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也使法律失丢了尊严和权威性,希望各级工会的领导能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现在,全*各级工会和产业工会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已经确定,如何理顺工作关系,使之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内部各部室和上下级工会之间联系更紧密,更加协调,达到政令畅通,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和市地工会之间,由于人员编制、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要求上下级内设机构对口是不现实的,但市地县工会在内设机构的职责分工上,可以也应该参照一下*总的机构设置,尽可能地合理、协调,有利于上下工作的联系。如,市总工会的一个部门,对*总工会一个或两个部门,是正常现象,工作关系还算顺,如果市总的两三个部门,对*总一个部门,工作关系就不够顺畅,就会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造成浪费,在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甚至降低工作效力,贻误工作。
三是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观念,想问题、定思路、办事情、搞活动,一定要立足基层的实际,符合基层和职工的需要。要走出机关、走出大城市,走向企业、走向职工,切实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既要到形势好的地区总结经验,更要到矛盾突出,困难大的地区、企业体察民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解决问题。各级工会要努力按照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职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要求,做履行维护职能的表率。明年,*总将筹备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希望各市地配合*总,做好充分准备。部分市地和产业工会也将换届,要抓住有利时机,解决好主要问题,做好本级工会的换届工作。
在讨论中,一些同志对*总的工作也提出意见,我们要认真研究,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同志们,让我们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开拓进取,奋发努力,为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开创全*工会工作的新局面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县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8年5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共青团××县第八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共青团××县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五次党代会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青春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发进取,奉献青春,团结带领全县各族青年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秀美的新昌江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全县第八次团代会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团省委的精心指导下,团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基层团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县党政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拼搏进取,我县共青团事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建设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以党的理论为武装,青少年素质进一步提升。青年理论武装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青团教育培养青年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团组织牢牢把握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按照学习理论,打牢基础,坚定信念的要求,积极把青年理论武装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党的理论武装的整体部署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青年,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励青年,用推动和谐的实际行动带动青年,扎实推进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理论思想的学习,加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公民意识教育,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建团日、建党日、“五四”青年节、团课、团会等重大节庆和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十八岁成人仪式和升国旗、唱国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团结和教育了广大青少年。
——坚持为青少年服务,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以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为重点,不断推进品牌活动的深化,挖掘共青团品牌工作潜力,以行之有效的活动为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机关建设,为青年岗位建功成才提供全面服务。在县城组织开展以“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为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集中宣传日活动,向过往群众散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宣传材料,增强了全社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意识;开展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杰出青年卫士等评选活动,树立国家级以上先进青年人物3名、省级以上先进青年人物5名、先进青年集体6家,涌现出×××、×××、×××等一大批优秀青少年典型。通过团结、教育、服务、引领的工作措施,使全县青少年牢固树立了荣辱观、正气观,成为胸怀抱负、勇于创新、艰苦创业、注重修养的新一代青少年。
——坚持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为构建和谐昌江奉献青春。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品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动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向团省委争取资金10万元,创建了“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和“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形成了我县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工作品牌。加强科技普及工作。利用科技活动月等有利时机,指导各镇团委开展各类知识和技能培训70余期(次),培训青年上万人次,并向他们发放了数千册农业科技图书,同时还邀请××农业学院博士团到我县××镇、××镇给青年农民讲解芒果、水稻栽培技术等农业知识,并对他们在生产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在乡村街道上设立文化服务点,向过往群众和学生发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读本》、《××省青少年健康知识读本》等书籍,并对过往群众咨询的问题给予详尽的解答;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宣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希望工程走上新台阶。五年来,通过立足实际,面向社会,充分发掘社会资源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拓宽了筹资渠道。共筹集助学资金100万元,资助学生822名,建立希望农民学校1所,改建和扩建希望小学1所;通过树立典型,促使大家关注希望工程事业。通过对××镇贫困自强的女孩×××进行发掘报导,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的镜头,促进我县希望工程的进一步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充分认可并广泛传播。五年来,团县委在青年志愿者奉献服务活动月期间,共组织75家单位近万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慰问贫困家庭2000多户;与县公安局、县禁毒委联合开展“××县青年志愿者禁毒宣传”活动,使全社会共同密切关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意识;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联合县国土局、发改局、总工会等单位,开展了“喜迎奥运,爱我家园——节能减排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推动了节能降耗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参与我县成立40周年庆典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协调志愿者为活动的接待、保洁做了大量工作,为庆典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工作成效显著。共安排了来自四川、湖南、江西、山东及海南等地的大学生志愿者66名,分别到我县各个乡镇的中小学去参加支教服务。有部分志愿者还兼任各乡镇的团委、团支部的副书记一职,协助各乡镇团委、团支部书记做好当地青年的工作,促进我了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果。本着“拓宽领域、强化管理、追求精品”的创建思路,把加强管理作为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重要手段。开展了“青春献给信用海南”、“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发挥青年文明号在树立行业形象、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效益中的促进作用;制作了标示牌,设立了投诉电话,使青年文明号岗位有了完善的运转监督机制。我县现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家,省级青年文明号14家,国家级青年岗位能手5个,省级青年岗位能手12个。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各有关单位服务环境大大改善,职业道德明显进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坚持“党建带团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团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领导,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以提高团干部素质和能力为重点,以改进团干部作风建设为关键,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有效推动了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完善团干部的人员配备。通过争取、选拔,一批年龄结构轻、文化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基层团干部走上团岗。加强团干素质建设。着力在提高团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先后举办了各类团干学习班近百期;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在团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提高了团干部素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责任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并加强对村级团组织的基础建设,统一制作牌匾、宣传栏,促进了基层团建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团建领域。进一步加强在非公经济组织、农村“两新”组织、社区等领域的团建工作,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对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的团员现状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目前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8家,基本实现了“全县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起团组织”的目标。不断延伸团的工作手臂。青联、少工委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全面活跃,团属青年社团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2007年团县委获得了“全国团建先进市县”的荣誉称号。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共青团把握方向、不断前进的必然要求;坚持紧紧围绕全县党政大局开展工作,是××共青团找准位置、大有作为的前提条件;坚持把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青团以人为本、凝聚青年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青年社团的作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广揽青年人才,延伸工作手臂,是开拓××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共青团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团干兼职过多,待遇落实不到位,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和作用发挥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求,努力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努力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拼搏进取,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县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谨以大会的名义,向关心、支持、帮助共青团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在共青团岗位上挥洒过青春汗水的老团干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努力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团员青年、团干部和青少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今后五年,我县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五次党代会、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团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弘扬特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特色工作,促进全面活跃,逐步建立富有效能、更具活力的共青团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共青团为核心、凝聚各方力量、具有××特色的青年工作新格局,团结带领全县各族青年为推进和谐××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懈奋斗。
二、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秀美的新××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县第十次党代会鲜明的主题。我们要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实施五项特色工作,把握着力点,找准结合点,形成聚焦点,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建功立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新路子。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村特色、高效产业为重点,以“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建设、“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为载体,深入实施“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努力培养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领域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严把考评标准,提高创建水平,完善监督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深化活动内涵,引导广大青年弘扬职业道德,创造一流业绩,为促进行业文明作出贡献。
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去进行支教,经受锻炼,健康成长。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已经成为共青团服务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弩基础,强管理,重服务”的工作思路,按照“政府投资授权、职能部门参与、共青团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
加强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构建××志愿者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扎实开展志愿者注册工作,建立有效的评估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找准基层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有效引导志愿者为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争取更多更实的政策支持,注重服务期间的培养环节,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就业创业,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奉献精神和基层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按照省委书记×××提出的把我省建设成为“生态省”的要求,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志愿者在行动、青春共筑海防林、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利用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项目,培养和树立发展生态经济的青年典型。
三、坚持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坚持把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身心和谐的根本需求和困难青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服务青少年学习成长需求。各级团组织要引导青年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奋学习,不断求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以多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帮助广大团员青年好读书、多读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学习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掌握过硬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引导青年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
服务青少年社会生活环境。全县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要继续深化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法制教育宣传、禁毒教育宣传等工作,筹备成立××青少年维权组织。要时刻把弱势青年群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心实意关心他们,千方百计帮助他们。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需求。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农村青年创业工程,采取就业对接、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措施,统筹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加大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力度,广泛动员金融机构、企业界青联委员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为促进青年创业创造条件。
服务青年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使××的青年文化成为团结凝聚青年投身××社会经济建设的精神支撑。建立青年文化人才库,构建青年文化人才评选表彰机制,为其增长才干、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推动更多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广泛开展青年文化广场、乡村青年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培育一批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青年文化活动品牌,形成青年文化活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加强团属青年文化阵地建设,按照“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思路发展各种类型的青年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短信等大众传播手段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要与时俱进,创新建团模式和工作方式,使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增强,推动团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干部队伍和团员素质和能力。大力加强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团干部始终做到政治上坚定、精神上昂扬、工作上表率、作风上务实。要教育广大团干和团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工作,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年、激励青年、凝聚青年;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活团干队伍,要通过挂职、培训等方式增强拓宽团干部的学习渠道,完善团干部的选拔、使用管理、推荐等一整套工作机制;要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力度,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切实突出团员的主体地位,扩大并保障团员青年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加强推优入党工作,不断提高推优的数量和质量,使推优入党工作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加强乡镇团委建设,选好配强农村团干部,带动农村团支部活跃起来;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同时要在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作用发挥上下功夫,使团组织既能建起来、又能活起来;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中学建团工作,同时加大民办学校的建团力度;加强基层团组织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加强各类组织资源整合,不断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大力推动青联组织建立最广泛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青年力量;指导和帮助学联组织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发扬全团带队的优良传统,为少先队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发挥团属青年社团的积极作用,加强管理和指导,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高度关注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团组织领导、指导,使青年自组织更好地为青年成长发展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青春的号角已经吹响,青春的事业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五次党代会、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团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推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秀美的新××,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第五篇:在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市总八届五次全委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全部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大家认真听取了委副书记周同战同志的重要讲话,审议了侯旭宇同志代表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韩朝阁同志所作的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增选和补选了总八届委员、常委、经审委员,表彰了创新杯竞赛优秀成果。会议时间不长,但开得很成功,很圆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刚才,委副书记周同战同志代表委作了重要讲话。同战书记的讲话对过去一年全工会工作给予了肯定,对××年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讲话立意高远,内容深刻,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周书记讲话的要求,把握新形势,树立新观念,谋划新思路,形成新举措,打开新局面,全力做好××年工作。以创新的意识,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干劲、踏实的作风,引导和带动全职工为实现我二次创业、富民强的目标努力工作,建功立业。
会议期间,委员们对侯旭宇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工作报告紧密结合我××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满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年工作总结得比较准确和全面,对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分析得比较深刻,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切合实际,工作重点比较突出,实现重点工作的要求和措施也比较明确。许多委。
思想解放促进全工会工作的开拓创新。希望在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过程中,一定要从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下功夫把解放思想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以思想解放新成果,推动工会工作新发展。三是要明确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把握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中心任务是毫不动摇地履行维护职责,以贯彻实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为契机,坚持一手抓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继续推进工会工作的五突破一加强;目标是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二、全面贯彻、把握重点、狠抓落实
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已经十分明确,关键就是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切实把这次全委会精神贯穿到工作部署中去,抓紧时间把本级的全委会开好,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年工作。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落实,量化指标,细化措施,确保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总将进一步增强督察工作力度,通报验收工作成果,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各地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争取每年都有一两项工作创出特色。××年全工会要重点抓好个方面工作,这个方面的工作在报告中都写得十分明确,各级工会要抓住重点,早作部署,制定计划,创新方法,狠抓落实。项工作是明年工作的重点,但不是工会工作的全部。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重点,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各级工会要处理好重点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各方面的工作要围绕重点开展,要善于用重点工作去带动工会整体工作。
当前,各级工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要做好两节期间的送温暖工作。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我的困难职工还比较多,个别地区和行业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认真帮助这部分职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按照委、政府的部署,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协助党政做好送温暖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工会文化阵地的作用,进一步营造欢乐喜庆、团结祥和的氛围。
三、努力学习、转变作风、务求实效
要完成这次全委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我们扎扎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工会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一是要加强学习。除了要加强对十六大精神、全委会精神的学习外,还要认真学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的出台,是我工会在源头维护、立法参与领域的重大突破,意义重大。《条例》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和有力武器。这个《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为依据,结合我实际,在诸多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对我们在以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了明确的说法,很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如第二条、第五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八条等等。对参加和组织工会人员的范围、基层工会人员编制和工会主席、副主席、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的待遇、兼职工会干部的补贴、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等问题,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持新建企业建会问题都明确写入《条例》中,使我们在工作中有法可依。特别是第四十四条和四十八条,对如何收缴机关事业单位经费和政府向工会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维修费用问题,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个《条例》,从工会到基层工会、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应当做到耳熟能详,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我们自身学好的情况下,还要积极宣传《条例》,抓住《条例》颁布实行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取得党政的重视和支持。总准备将《条例》和对《条例》的解释,编印成册,免费下发。不仅发给工会干部,也发给各级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让他们了解工会、了解《工会法》,从而能够理解和支持工会工作,各地也应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学习和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治会的思想,用《工会法》及《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执法意识,我们用法去规范别人,首先自己要守法执法。《工会法》及《条例》明确了工会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们在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在经费收缴方面,我请各位主席们一定要入耳、入脑,我们依法收费,也要按规定依法缴费,不能收费依法,缴费不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