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一、全省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是2006年的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600多美元增加到4000多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800亿元、翻了一番。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1年突破1100亿斤。新兴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4万亿元,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城镇化处于较快发展时期,中原城市群实力增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保持全国第一。生态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矿产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60%以上、成为河南发展的强大支撑,要素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富有成效。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实际利用省外境外资金累计达到1.4万亿元、超过1979年到2006年的总和,201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是2006年的3倍,建立了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两番,共有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分别达到18000元和6000元。集中财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2500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大幅增加。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范围逐年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开展更高标准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第二篇: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全省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谋划中原崛起战略有所突破。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河南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 1
新。
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事业
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三、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
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
(三)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
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
(四)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
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积极推进人才大省建设。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
(五)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3
拓展发展空间。
扩大开放增强带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增添内生动力。促进创业激发发展潜力。
四、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健康是民生最基础的要素。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创新文化繁荣发展体制机制。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服务。
(四)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
(一)着力固本强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三)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增强执政的科学性。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绿色崛起
——苏荣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一、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江西在崛起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五年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跨越发展的态势初步显现。
“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生态保护与建设强力推进,绿色发展的特色更加凸显。
——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和谐发展的局面不断巩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共谋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
(一)必须始终立足江西基本省情,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必须始终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三)必须始终坚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在加快发展
中保护和建设好江西的绿水青山。
(四)必须始终牢记富民为先、民生为本,不断满足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五)必须始终强化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勇于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
(六)必须始终致力江西崛起、富民兴赣,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任接着一任干。
二、紧紧抓住进位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迈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更大步伐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不动摇,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要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更加注重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引领作用;
——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
——要更加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 ——要更加注重加强党的建设。
三、在加快发展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努力形成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格局。
(三)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四)着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六)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创新,为江西崛起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四、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进社会公平。
(二)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全省人民美好精神家园。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度。
(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凝心聚力加速江西
崛起。
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锻造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三)紧紧抓住加强基层基础这个重点,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紧紧抓住发展党内民主这个着力点,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以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振兴
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10日)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
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全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二、坚定转型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
——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三、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核心在转型。根本在改革。关键在实践。
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今后五年是关键。
四、“四化”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工业新型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要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二要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三要提升新兴产业占比率;四要提升节能减排率;五要提升科技贡献率。
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一是把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二是把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三是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战略举措;四是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五是把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突破重点。
推进市域城镇化,让“人”字型城镇框架更加富有活力。一要支持太原率先发展;二要加快区域性城市群的建设 14
和融合;三要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四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五、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招商引资引智是首要任务。打造开放平台是关键环节。扩大区域合作是重要突破口。营造良好环境是制胜砝码。
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凝聚各方力量。
(二)扩大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三)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建设“法治山西”。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法治廉洁效能政府。
(五)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七、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优势企业和品牌。
八、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一)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坚持不懈狠抓安全生产,树立安全发展新形象。
九、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二)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三)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一支在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五)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构建山西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 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为标志,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民族团结巩固发展。文化建设富有成效。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二、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为动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认识特殊区情:
把握难得机遇:一是政治机遇;二是历史机遇;三是政策机遇;四是发展机遇
明确指导思想: 落实奋斗目标: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
(一)切实用好特殊政策。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三)着力强化基础设施。
(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五)推进科技进步创新。
(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四、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努力实现长治久安
(一)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
(二)坚持依法管理寺庙。
(三)夯实城乡基层基础。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五)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一)推进安居工程。
(二)改善农牧区条件。
(三)搞好生态搬迁。
(四)积极扩大就业。
(五)着力稳控物价。
(六)强化医疗保障。
(七)健全社保体系。
(八)加强扶贫开发。
(九)优先发展教育。
(十)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六、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一)巩固发展民族大团结。
(二)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七、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提升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
(二)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力。
(三)提升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
(五)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六)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
八、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载体,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
障
(一)加强重点生态保护。
(二)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九、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打造改革促动、开放带动新优势
(一)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二)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三)努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四)切实做好涉藏外事工作。
十、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提供坚强保证
(一)着眼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二)着眼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三)着眼于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四)着眼于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着眼于实施人才兴藏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六)着眼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进步。民族团结不断加强。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发展和管理明显进步。——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三、努力推进新疆经济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一)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三)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八)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九)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四、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一)切实改善民生
(二)全力抓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三)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五、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一)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
(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六、坚持现代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
七、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水平
八、重视和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
九、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四)加强作风建设。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三篇: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 卢展工报告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幕 卢展工代表八届省委作报告
如何办好河南的事情
卢展工提出六个“一定要”
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
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新;
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
河南日报记者平萍田宜龙张建新
河南商报记者郭富收张高峰王海科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10月26日上午在河南人民会堂开幕。
省委报告
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卢展工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五个部分:
一、全省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事业;
三、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
四、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
总体发展
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卢展工首先回顾了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他指出,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过去五年,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谋划中原崛起战略有所突破,一个自强不息、务实发展的河南,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河南,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河南,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代表八届省委,向所有为河南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问题不足
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
卢展工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需要破解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依然不足,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前进方向
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卢展工指出,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河南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新;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
卢展工指出,前不久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他强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为主题
富民强省是目标
卢展工强调,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
发展目标
形成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板块优势充分彰显的良好局面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包括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各地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互动联动、协力推进,形成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板块优势充分彰显的良好局面。道路选择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卢展工强调,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一是要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二是要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三是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四是要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五是要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
卢展工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好地凝聚民心,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二是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是要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
党的建设
以反腐实效树立党清正廉洁的形象
卢展工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党。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命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一是要着力固本强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三是要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增强执政的科学性。四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卢展工强调,党的形象关系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忠诚履职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工作的形象,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去推动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党员干部包括党员队伍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及时清除腐败的体制机制和取信于民的反腐实效树立起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
务实发展
这次有了新定义
卢展工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发展。务实发展,就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遵循规律、勇于创新;务实发展,就是忠诚履职、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务实发展,就是注重持续、锲而不舍、保持韧劲、勇于担当;务实发展,就是关键在做,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 报告解读:以人为本 着力为民
报告摘要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好地凝聚民心,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援助扶持就业,以维权保护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类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政策。推动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发展体育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塑造中原人文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树立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形象。
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传播体系。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要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品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加快构建公共安全体系,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和服务。
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对台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基层民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多项措施保民生
2010年1月8日,一篇《省委书记找工作》的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该新闻报道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焦作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时,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却因年龄太大被拒绝一事。此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专门为四五十岁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平台,并出台了对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各地市也相继采取各种措施,帮助“4050”人员就业。
一系列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成效显著。201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全年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100万人。
坚持开展职业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援助扶持就业,以维权保护就业,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保证就业的同时,为切实改善民生,一系列惠民政策频出:2011年10月1日起,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800元、700元和600元分别调整为1080元、950元和820元;10月24日,省卫生厅出台2012年全省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与2011年相比,参合农民在乡级、县级、市级和省级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90%、80%、70%、65%;住院补偿封顶线由2011年的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居全国首位;一次性住院花费超过6万元报销比例提高到80%,10万元以上提高到90%。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是民生,也是民心,《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这些民生大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弘扬中原大文化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在深入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实践中,我省将继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塑造中原人文精神。
未来五年,我省将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启动省图书馆新馆、河南博物院二期等工程建设,实现全省189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建设500个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场馆。同时,稳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等活动,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
此外,我省将持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15%,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 2.5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更是达到15.1%,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到2015年,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互联网、手机、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把郑州打造成“动漫之都”,使河南省动漫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河南动漫产业实现全面腾飞,动漫及其衍生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平安河南驻心中
生活在有活力、有秩序、有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中,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五年来,“平安河南”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省,公众安全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现行命案发案数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两查一访一满意”、执法巡视„„众多创新,作为“河南经验”走向全国。
目前,我省2300多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和由政府保障的不少于10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打防相结合,中原大地的治安防控体系,大大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
我省将加快构建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对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二五”期间,网络问政的日渐普及成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4 2011年8月31日,郑州市委、市政府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以下称ZZIC)网络问政平台获国家工信部审核批准并正式上线。这标志着覆盖全市的网民留言办理体系步入了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
ZZIC网络问政以来,郑州共对435个“敏感突出问题”进行研判和督办,几名领导干部因工作不力受追责而被停职甚至免职。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又开通了“豫法阳光”腾讯微博“专家调解室”,这是省高院动员社会力量,利用专家智慧帮助化解社会矛盾,尝试网络问政的又一探索。微博开通以来,已发布消息442条,网民建言533条,根据网民建言预回复500余条;督办回复83条,广播1058条。随后,目前“豫法阳光”腾讯微博听众人数45120人,点击363305人次。
加强民主法制方面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权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未来五年,我省在
报告摘要
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解决好近亿人口吃饭问题,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要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大高产创建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粮食生产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主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力度。
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
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创新农民增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危房改造,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移民安置区加快发展。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
第四篇:在中国共产党华蓥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定稿)
市九次党代会 材料之一
深化三次创业
加快转型跨越 为建设全面小康新华蓥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华蓥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10日)
欧 太 元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华蓥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华蓥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化三次创业,加快转型跨越,为建设全面小康新华蓥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不懈努力 全市经济社会迈上发展快车道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实施
成区面积达5.3平方公里,被评为“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建成川东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建材基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电子产业填补广安手机和电脑配件生产线空白。农业经济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建成以葡萄产业为主的高兴阳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速生林竹、特色果蔬、草食畜禽、劳务输出四大特色产业,禄市黄花梨基地和永兴“山下红”蜜柑基地创建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试点市。第三产业加快从商贸流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迈进,完成天石路乡村旅游廊道沿线风貌打造,宝鼎、仙鹤洞、玛琉岩等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市”、“四川省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市”,外贸生产型企业出口连续五年位居广安第一。
紧紧围绕改善基础条件,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致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城建累计投入30.8亿元,建成城北广场、荟景时代、蓥城首座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转运站等一批环保基础工程,新(改)建城市主干道7.6公里,“四纵四横”城市道路骨架初具雏形,蓥城规模拓展到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9.4%。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公路建
扶贫整体规划范围。
紧紧围绕统筹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五年累计投入35.8亿元用于科教文卫、社保优抚等公共公益事业,“自学互帮导学法”被列为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市”,顺利完成市人民医院迁建,率先完成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竞技体育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突破,广电外宣、人口计生、新农合、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走在广安前列。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依法治理等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
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与时俱进,提升执政能力,改革发展的保障坚强有力。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重大活动,学实活动受到中央巡回检查组、省委常委联络指导组高度评价。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推行“差额选任”干部、“一线培养”干部等办法,创新实施干部统筹轮岗、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工程等改革措施,组织工作满意度进入广安、全省前列。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
实、苦干实干之风,积极倡导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华蓥赶超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华蓥建设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倾力帮助,归功于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归功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和衷共济、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华蓥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全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华蓥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强、转型任务艰巨仍是最大的市情;二是交通主干道出入不畅、建设用地难以保障、企业融资渠道不宽、引留人才机制不活仍是最大的制约;三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矛盾纠纷日益凸现、维稳难度日益升高仍是最大的压力;四是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创业动力不够强劲仍是最大的梗阻。对这些问题,九届市委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还有很长路程,还面临着更为艰难的涉深水、破坚冰、闯难关的攻坚行程。我们要怀揣着华蓥跨越梦想,迎着曙光再出发,踏着朝阳再前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创造富民强市的新华蓥。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态势,针对新的发展特征,我们要树立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秉承更加科学的发展理念,采取更合时宜的治政方略。要大力掀起解放思想新热潮,围绕制约华蓥跨越发展的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问题,大力开展重大课题调查研究,大胆推进重大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努力使华蓥成为探索前行、创新创造的试验区和示范区,致力探索欠发达地区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新路径、新模式。要牢固树立内陆开放新理念,以主动作为的姿态,融入成渝经济区、接受重庆辐射带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在更广范围内吸纳和配置生产要素、参与产业分工协作,打破仅靠本地资源和自身力量抓发展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在成渝经济区大变革、大调整、大重构中实现大发展、大迈进、大跨越,走出一条借力突围、借船出海的内陆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成功之路。要继续深化统筹发展新思路,致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相融互动的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生态宜居新面貌,更加注重
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骨干产业培育,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强社区管理、环境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切实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人气集聚水平,把园区建成既有厂房又有住房、既有工作又有生活、既有生产又有服务、既有工厂又有商场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拓展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2.精心打造对渝合作工业园区。充分发挥毗邻重庆地缘优势,抢抓重庆“退二进三”战略机遇,以闲置国有土地、闲置厂房等资源为依托,加强与重庆“两江新区”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溪口庆华对渝工业合作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重庆汽摩、机加配套基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核心,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精选入园企业,把园区打造成为承接重庆大都市辐射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我市南部区域可持续发展力强、示范引领力强、产业集聚力强的工业示范区。
3.全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努力构建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煤矿技改扩能,推进煤产品深度加工,巩固提升煤炭产业;加快宏云二期、广建等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和帕沃可新型节能墙体材料项目建设,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产业低端向产业高端转变,培育做强建材产业;充分发挥正大、领创、国雅、嘉乐、宏发、俊烽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引进扶持新材
料和生物医药项目,着力推进工业集群发展,努力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产业、轻纺化工产业;引导大川木门做大做强,注重果蔬深度加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鼓励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15年,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5户以上。
4.切实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培育发挥资源、产业、政策等比较优势,完善投资促进、引资奖励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长三角”、“珠三角”、成都、重庆等重点区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突出招大引强、集群承接和链条式引进,启动发展“飞地经济”,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入驻华蓥,每年招商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川东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区。
(二)坚持扩城兴市战略,以建设蓥西新城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以蓥城为重点、以中心场镇为支撑,突出产城相融互动,着力推进城乡统筹,推动工矿附属城市向宜居宜业城市转型,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1.加快建设蓥西新城。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坚持重点西扩、适度东进,加快推进以新华大道为主轴的蓥西新城开发建设,完善城市道路骨架,统筹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旅银邮、住宅小区、科教文卫“西进”工程,重点抓好行
314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双品双化”,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沿山一带巩固发展特色干果、优质梨、速生林竹等产业,在铁路以西优先发展优质葡萄、优质蔬菜、优质畜禽等产业,全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15年,农业特色产业产值突破12.5亿元,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5户,实现国家级农产品品牌零的突破。
3.全力推进农民新村建设。按照“新村体、经济体、综合体”产村一体发展理念,完善新村建设规划,健全新村建设机制,整合涉农项目资源,注重新村建设与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实施有机结合,有序推进“田园别墅新村行动”,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周边农民新村建设,逐年建成一批文明生态新村、新型村落社区。通过五年努力,围绕产业基地建成田园别墅新村50个,力争全市30%以上农户入住新村。
4.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加强与西南大学、四川农大等农科院校合作,建立农业园区科技研发中心,推广科技成果,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不断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市场链接机制,大力推行“农超对接”、“专合组织直销”等营销形式,着力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超对接”、“专合组织直销”销售农产品达60%以上。
(四)坚持旅游强市战略,以建设华蓥山旅游大景区为重点,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服务业是衡量现代化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以旅游业牵引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旅游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型,构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助推华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撑。
1.着力华蓥山开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推进旅游业大发展。拓展景区旅游,开发华蓥山沿山旅游带,加大石林、天池湖、宝鼎、仙鹤洞、皛然山等重要景区景点建设,打造华蓥山旅游大景区,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乡村旅游,完善城郊休闲旅游、乡村农业旅游景点,巩固发展天石路乡村旅游廊道,提升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品质。探索发展城市旅游,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力争建设城市文化公园,大力“引客入城”。配套完善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构建区域旅游大环线,力争把华蓥山打造成“西部休闲度假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促进华蓥旅游业第二次飞跃。
2.着力大型卖场建设,规范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商贸服
718
天池湖渠系配套、“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加速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水利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能力。三要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大污染企业综合整治力度,加强企业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绿化工程,不断提高城乡绿地覆盖率,保护好华蓥的青山绿水,建成西部地区经济高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区。
(二)以更高的要求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根本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要继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多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全省中上水平。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成以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计生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全力抓好广电、体育、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二要大力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民生工程建设、财政投入、后续管理机
制,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就业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等突出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三要培育先进文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奋勇争先的华蓥精神,真正把华蓥精神升华为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信念;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继续办好“欢乐农家大赛”等文化活动,扎实抓好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和新型文化业态,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为我市的新兴产业。
(三)以更优的保障提升竞争实力。强大的保障支撑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要继续夯实基础,积蓄力量,增创优势。一要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市等政策争取、研究、运用力度,着力培育政策新优势。加强对成渝经济区及对渝产业政策研究和规划对接,清理完善与重庆对接的各项政策,消除对渝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对渝合作向深度广度拓展。二要加强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闲置土地开发力度,探索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等“增地”工程,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用地所需。加快油、气、电
122
对市委作出的决策部署,要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认真落实干部学习考试、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全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学习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和政治责任。要坚持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地为建设全面小康新华蓥服务。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标准选拔人。干部队伍是推进党的事业的决定因素。要着力打造领导团队,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扎实抓好“一把手”工程,建立关心、帮助干部成长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中层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等制度。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好的机制选拔任用干部,大力选拔有思想、有本领、肯实干、敢担当的干部,绝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到“好处”。要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新途径,以“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为载体,深化“三级联创”,加强“两新”组织、流动党员聚集地等党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要着力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强化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把大量干部放到基层、招商、建设、维稳等一线去锻炼、去培养、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良好形象塑造人。作风是形象,更是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个特别”,发扬敢于较真、敢于担当的精神,讲实话、谋实事、求实效,争当真抓实干、勇于破难的表率,面对面解决问题,实打实推进工作。要牢记为民宗旨,积极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转变作风促发展”等亲民活动,广泛开展“挂包联帮、扶贫攻坚”等帮扶活动,深入了解基层一线实情,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真情凝聚群众,以真诚感动群众,以真心赢得群众。要倡导雷厉风行、高效服务之风,及时纠正“庸、懒、散、慢”等不正之风,对安排部署的工作,必须一抓到底;要加强联动协调配合,高效率、快节奏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严格纪律约束人。党风廉政建设事关民心向背。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实现制度反腐。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完善党员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廉政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等规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行公共权力“阳光运行”,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专题警示教育和正面示范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大治乱纠风力度,严查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扎实抓
526
业带、天池-华龙路产业带。
双品双化:双品指提升品质、做亮品牌,双化指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
一环十路一桥:一环指环城路,一桥指新华大桥,十路指章广大道、红星六路延伸段、爱民路延伸段、红星四路延伸段、杜桂路、杜桂路延伸段、汪杜北一路、汪杜北二路、汪杜北三路、广北三街。
智慧城市:指融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于一体的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警防、技防、民防“三网”:指以
110、基层派出所等专业力量为核心的“警防网”,以电子监控为重点的“技防网”,以群防群治队伍为基础的“民防网”。
三级联创:指在县、乡镇和村三级党组织中,开展的以“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四个特别:指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
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四议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指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议和决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
中国共产党华蓥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秘书处 2011年11月9日 印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
关于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1年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卢展工同志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所作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大会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大会认为,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切合实际,判断形势深刻透彻,谋划发展思路清晰,部署工作措施有力,体现了中央要求,体现了河南实际,体现了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指导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文件。
大会充分肯定了八届省委的工作。大会认为,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八届省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胜利完成了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谋划中原崛起战略有所突破,迈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大会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虽然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需要破解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依然不足,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大会认为,五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办好河南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新;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
大会强调,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事业。今后五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空间明显拓展与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并存,发展优势凸显与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并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持续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迫切并存,改革向纵深推进与利益关系调整难度加大并存,民生改善步伐加快与群众诉求增多并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任务,也面临着加快转变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努力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会强调,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
大会强调,要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必须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大会强调,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党。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命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要着力固本强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增强执政的科学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大会指出,党的形象关系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忠诚履职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工作的形象,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去推动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党员干部包括党员队伍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及时清除腐败的体制机制和取信于民的反腐实效树立起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
大会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发展。务实发展,就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遵循规律、勇于创新;务实发展,就是忠诚履职、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务实发展,就是注重持续、锲而不舍、保持韧劲、勇于担当;务实发展,就是关键在做,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大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省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九届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