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心理学的感悟
学习心理学的感悟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策略
很高兴的选到了学习心理学这门选修。一个学期在学习心理的课题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门课给我注入了很大的学习动力,帮助我快乐的学习、自觉的学习、认真的学习。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目标树立不明确、大学过于自由放纵的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面对学习心理障碍,如何采用正确的策略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这门课程最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学习生活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 之骄子沦为今天的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环境适应和对自身的认识等方面必然会面临新的情境,产生新的问题。我也遇到不同的学习、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一度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生活也失去了紧迫感和自觉性。习惯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由教师安排自身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等,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不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中精力投入不足,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认识不足,不知道怎样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学习带有盲目性。其次是我对大学生活环境感到不适,进入大学,经历了很多无聊的体验,内心空虚却又不知道如何去充实,觉得干什么都毫无意义。无力感与无意义包围着,生活失去往日的光泽,表面上如无其事,实则心神不宁,烦乱不堪,带着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度过一天有一天。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和毕业后的茫茫前途,过着一种漫无目的的煎熬生活。
最近关注和学习了这门课程,给我的人生上了宝贵的一课。哈佛学子、成功学导师爱默生曾说:“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日超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会生命的第一课”。这就是说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一切皆有可能,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而得看他对这一切赋予什么样的意义,也就是他的自信程度,这不仅决定现在,也决定了将来。要有信心,需要做到三点:①要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尽管现在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但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这一切。②去寻找并发现自身的财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富有的,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资本去奋斗。③发现你的才能,并追求你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能一如既往的奋斗。
人必须有自己的主见,特别是作为一个大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快乐是自然的产物,是你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礼物。如果一个人没了自我,一切的快乐都是虚伪的假象。他人的批评、否定和攻击,并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和质疑,因为,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是非。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不仅不能使自己快乐和进步,也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更没办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应时刻记住,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左右,人生只属于我们自己,那些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与意见,没有自己主见的人的人生是一种悲哀,我们应该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宰。波兰有句谚语:“自己的一只眼睛,胜过别人的一双眼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应以自己的眼睛去确定事实的真相。在从事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事时,假如没有确定的证据证明它是错误的,就不妨假设它是对的,并勇往直前,要全心相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即使受到阻挠和诽谤,也不改变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好每一件事情。要相信,成功属于那些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狂热和具有坚定信念的人。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成功路上的一门必修课。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我懂得了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好大学期间这些负面的心理问题,使我不断提高自己,武装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篇:学习心理学的感悟
学习心理学的感悟
有幸参加了朱彩方博士题为《我在哈佛念心理学》的讲座,总结了两点感悟。
第一点是关于如何学习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方向。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学府,向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这一点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得到了体现。其中使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有两点,其一是“有偿实验”。哈佛心理学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偿实验。作为一个被试,学生可以在参加实验的过程中学到许多。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其二是“咨客体验”,朱博士在这个部分讲述了自己参加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的经验。在欧美校园,学生向自己的咨询师寻求帮助是很寻常的事,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普遍。传统的东方文化提倡一种含蓄、内秀的行为模式,许多人在遇到压力时倾向于自行排解,或者向亲近的朋友倾诉,而不是寻求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的帮助。但是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将更多的心理能量投向外部,要更加善于平衡客体关系。因此,多参加一些团体辅导,或者个体咨询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从长远来看,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着眼当下,这也是一种实践,可以从咨询师身上学习到一些咨询的方法和技巧。
说了这么多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收获,我再说说第二点感悟,这是关于自身内心成长的感悟。
朱博士的一句话十分发人深省,他说:“要倾听自己内在真实的声音。”
朱博士的禅修整合心理疗法将禅修引入到心理治疗中,讲求使人“有意识地静下来”,通过深入自己的内心来获得一些潜意识的信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其实是一句很朴实的话,在我看来,它应该跟吃饭睡觉一样根本。可惜的是繁华世界有诸多诱惑,使人目眩;众多假象使心灵蒙上尘埃,让人难以看清真相。许多人窥视着别人,亦步亦趋;羡慕他人,贪图他人拥有的,却忘记这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许多人急功近利,过于浮躁,只是望着前方,却忘了自己,忘了注视自己,忘了问自己:“嘿!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就是朱博士那句话,时常停下来,静下来,闭上眼,抛却一个喧嚣世界,走进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当然,你得足够静,足够用心,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听他对你娓娓道来,他希望你是一个怎样的你。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学会了聆听别人,也学会了迎合别人,却对自己内心的呼唤充耳不闻。
我想我应该时不时停下来想想自己希望走的路是什么,真正的心愿是什么,这样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轨迹,走出一个不后悔的人生。
以上便是关于这节课的两点思考。
第三篇:如何学习心理学
学习的时候,有感觉和没感觉有着巨大的差异。有了感觉可以事半功倍,而没感觉则会事倍功半,甚至我觉得这样说还不够,我个人认为,有感觉和没感觉,学习的效率要相差10倍以上。
从自己开始的第三层含义是,你的判断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有些理论被奉为权威,但你就是没感觉,甚至认为是谬误,那没关系,接受你的这种判断。
这样做有多种结果。或许,你最后推翻了自己的判断,又接受这一理论了。或许,你终其一生都没有接受这一理论。也或许,你最后有了折衷。
这些结果都不错。并且,因为这些结果有你的感觉在,你对于一切理论或知识是有你自己的独立思考的,于是你就不只是在学习而已,你还进行了创造。
第一点建议是,多去读原著,适当少读教科书。教科书,尤其是国内的教科书,经常是拼凑出来的,不知道是对原著的第几手的翻译或抄袭了。更要命的是,因为这样一个过程,原著的意思甚至都被误解了。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原著的意思都更容易懂。即便如弗洛伊德,据说其原著都是非常清晰易懂的,是后来的译者将精神分析弄得晦涩难懂。不过,即便是译著,也远胜于教科书,读教科书的话,可能读上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原作者的意思。第二点建议是,不要局限于学院派,更不要局限于心理学这几个字。
为了考试,将自己局限于学院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为了真想学心理学,而将自己局限于学院派,这就会有巨大的局限性。现在很多流派,传统心理学可能难以接受,例如萨提亚、家庭系统排列、完形、NLP乃至中国由来已久的道家的方法等,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体系都有排外性,每一个体系都无意中会使用“我正确,别人错误”的逻辑,精神分析一开始产生时,被世人视为荒谬,而精神分析确立了地位后,就视别人为荒谬了。作为一个学习者,不要被这种分别心给限制住。
更不要局限于心理学三个字,要对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电影乃至新闻事件等各方面内容保持着好奇心。仅对我而言,心理学对我的影响远不如哲学和文学,例如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中,列第一位的便是以色列神学家马丁·布伯的著作《我与你》。我是人性乃至宇宙的奥秘好奇,而不是对什么心理学好奇,所以不要被心理学三个字限制住。
甚至,即便学心理学,也不必非得选择进入大学读心理学系。我现在认识很多朋友,他们以前是大公司的高管、CEO或老板,但被心理学的魅力吸引后,放弃了以前的高收入的工作,而成为了一个治疗师。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在某些方面更为开阔的心胸和见识,他们在心理学上某方面的造诣会更好,至少在这一方面,是那些一路从本科、硕士乃至博士而学心理学的人难以比拟的。
总之,要尊重自己,而不要被任何来自于外界的成见限制住,这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原则
第四篇: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什么是学习?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我认为这个定义非常难理解并且很拗口,在书本的内容中是分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定义的,第一,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第二,经验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学习的内涵不包括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行为变化;第三,学习的结果是能力或者倾向;第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这四个方面其实很难理解的,后来,在我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老师的学习心理学的网络公开课后,我对学习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在上课的一开始,庞维国老师就问了学生几个问题,上课听老师讲课是不是学习?晚上吃完饭,出去散步,转了一圈回来有了新的发现是不是学习?坐在寝室里发愣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算不算学习?晚上喝酒喝多了,在校园里碰到一个同学说了很多话,但是第二天醒来之后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经历算不算学习?
按照庞老师的说法呢,以上这些情景要看情况,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可以发生学习也可以不发生学习。就以散步的例子而言,出去转了一圈,行为没有发生变化,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知识量没有增加,那就不算学习,但是,如果在散步的过程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新事物和新变化,而这些都会存在大脑之中,这就算是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属于学习的第一个方面,个体在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个体的直接经验。
坐在寝室里突然产生的一个新的想法一般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种顿悟,学习其实是顿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我认为是这样的,顿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大脑里原本的经验,就不会在量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越,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才能出现新的想法。但是,我有一个不理解的地方就是,学习是顿悟的一种形式,那怎么就可以推出顿悟出一个想法就算是学习呢?
喝酒的那个状态,尽管已经忘记了原本发生过的事情,具体的人,具体的话,但是在他的大脑中一定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记忆,曾经有一次喝醉了,醉倒就连我同学说的话都忘记了。所以尽管个体已经忘记了客观的记忆,但是他还是保留了
对记忆的记忆,大脑中还存在了一些信息,所以这也算学习。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学习的概念狭隘化,其实学习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
从学习动机的分类上来看,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和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引发的动机,它是由学习者自身产生的,就像是爱因斯坦对于自然科学的狂热,这是源于他的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比如说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得到表扬或者避免惩罚等等,就像是季羡林老先生说的那样,他努力学习是因为他的校长的嘉奖以及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因人而异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因此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在激发学生的外部归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奖惩,还要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根据学习动机的影响范围和作用时间长短,可以把学习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一般来说,对于幼儿老师家长都会给孩子树立远景性动机,给他们描述了一个蓝图,这会形成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可以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对大一些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近景性动机,比如一次考试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的成效快而明显。倘若把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结合起来,这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就像在我高三的一开始,我的班主任就让我们填下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并写出与之相应的投档分数线,然后在每一次的月考中,我们不仅仅要比较月考中的排名,还要比较和理想大学和专业的投档分数线的差距,这些每天对我们的学习都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学习动机理论在书本上有以下几个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期望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前四种需要都是较低级的需要,它们是学习动机的潜在性因素,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指人希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引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被叫做生长需要,它包括认知和理解、审美、创造三中需要。学习即是为了低级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更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所以教师既不能忽视学生的缺失需要,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谈到归因理论的时候,我想到了庞维国老师举得一个例子,高中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成绩会下降,实际上是因为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合高中了,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然后加倍努力,最后又没有获得很好的结果。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归纳的主要的四个原因,通常把失败归于自己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这个学生长时间把成绩不提高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种消极的归因心态,可能会让他造成对未来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积极的归因训练有两层含义,一是“努力归因”,引导学生将学习成败归结于努力程度的结果,是他们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加倍努力;二是“现实归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学生本身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等其他原因导致成绩上不去就要是他们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
自我效能感简单地说就是涉及了自信的问题,一个人的成就是与他的自我效能感成正比还是实际能力成正比?回答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进取心强。甘做鸡头不做凤尾,一个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如果在一个成绩很好的班级中,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系统,如果这个学生到一个成绩一般的班级里,那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就会增强。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目标,强调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还要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成功行为,树立榜样作用,假设让倒数第一名的同学以倒数第二三名的同学为榜样,那如果倒数二三名的同学进步了,他会觉得他们都进步了我也可以进步,从而建立自我效能感。
除了以上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动机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庞维国老师在课上问了他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分数最低的一门课考的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的同学都没有把原因归到自己的身上,都是归因到老师讲的不好等外在原因,这就是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的,人的内部动机与自我抉择意向密切相关的。在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中,人都是关注自我价值的,所以老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允许和鼓励学生坐车选择,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课堂行为或者采用非控制性的、积极的反馈。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成就需要,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并受到尊重时,他们才会渴望学习并且力图获得成功。
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非常复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的是为了让家长老师高兴,也有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价值,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有的是为了自己学业的成功,这些作为教师都是需要关注的。
参考:网易公开课 华东师范大学 庞国维 《教育心理学》 第1,6课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P66~67
徐佳婧
第五篇: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定义:有外界经验激发的行为。
把外界的信息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方面:
学习动力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学习环境
理解:通过了解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去努力构建这种心理状态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