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总结
“关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
实验工作总结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英语教学,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语言,掌握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这学期担任四年级五个班的英语,孩子多年龄小,又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课堂效率,那还真是一个难题,因此本学期我把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作为本学期的重点来抓,稍有成效,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培养,孩子们已经逐步的养成了愿意听,认真听,会倾听的听的习惯,也能够在自觉模仿,课堂上大声的朗读课本内容。
(一)培养孩子愿意听、会听的好习惯。
上课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根本不会倾听。一个个争强好胜,对于老师的示范他们根本不理会,和老师抢的说,经常把老师的声音淹没,而自己又读不准,单个叫起来,有的根本不会读。别人对话根本不听,只是一个劲的举手。这样的现象每个班都有。面对这种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做听力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事先就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每次都带着任务去读,对他们有了要求,也就不是那么急躁,慢慢培养孩子认真听仔细听,会倾听的好习惯。
2.培养孩子听的兴趣
孩子们喜欢表现自己,抓住孩子这一特点,我尽量给孩子展示的机会。比如孩子们喜欢表演故事,我就让他们模仿录音,进行模仿比赛,看谁模仿的好,模仿的像,孩子们会一遍一遍的听录音跟读,争当模仿高手;在别的孩子操练时,又让孩子争做小裁判,发现别人的小错误。所以每次活动都能激起孩子们听的欲望,逐渐培养孩子们乐于并学会倾听。
(二)培养孩子自觉模仿,大声朗读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想说英语,但又不敢大声说,和别人一起读的不亦乐乎,单独叫他读一段,又会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1.让孩子听录音,模仿录音朗读。
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小学生模仿力强,如果他们能坚持跟录音朗读,并自觉地将自己的读音与标准规范的音调进行对比,纠正自己音调上的错误,那么这将为他们学好语音、语调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选择教材中的内容,让孩子在微信中录音,让孩子们做裁判,选出最佳选手。
教材每单元都有很好的朗读素材,如:故事,歌谣,诗歌,歌曲等选择让孩子们主动动起来,先听模仿,在自己朗读录音,然后都做评委,大大的调动了孩子们读的兴趣,让每个孩子们都能动起来,培养孩子们朗读的好习惯。也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听和读是英语学习中学习的英语的过程,而说和写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但这两方面我还做得不够。
孩子们在课堂说能够大胆的说,但在不同的情景中,孩子们又会显得无所适从。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在课堂上重视了孩子们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忽视了孩子们的书写。课堂上很少给孩子们书写的时间,少了老师及时的示范和纠错,孩子们的书写有些不尽人意,在今后教学中需重视起来,提高小学生书写英语的质量,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习惯培养,坚持细致抓,反复抓,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备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其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张书云李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万以上的大数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大数。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四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第三篇:《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概述
1、课题来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都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获得生活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取决于他从小养成的优良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习惯养成阶段,而一年级是重中之重的阶段,因此,一年级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但是就目前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来看,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教师还是更多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有的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培养,有的课上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课外强调习惯养成,搞得孩子如牵线的木偶,对教师,对语文学习都没有了兴趣。其实就学科教学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毫无疑义地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有机结合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习惯教育,反过来,他们在习惯养成的同时,又促进了对知识的掌握,一节课,45分钟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师生的教与学压力也大大减轻了。当然,这就要求一年级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因此,我就想以“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
2、起止时间:
3、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利用教材资源,使之服务于语文课堂上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
2、研究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习惯教育有机结合,即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蹦蹦跳跳,另一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假期,娇惯自由。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地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知识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阵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4、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一个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身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特别是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将是他们终生受益。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人们一致的结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良好习惯最多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虽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发展“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无论是课改之前,还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直以来,关于学生习惯的培养问题都受到了教育专家、教师的重视,关于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有许多,围绕着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习惯的养成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就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更有效的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还不多。
6、课题研究的保障
近年来,我校以“养成教育和教学质量”两手抓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领导深入研究活动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研究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研究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我校还制定了《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条例》,每个年级,每周都有重点养成习惯,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尤其是一年级六位语文教师都积极投身于“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另外,我校开设的“研讨课”“汇报课”“观摩活动”“素质教育进课堂”等教学实践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7、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探索法
通过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进一步掌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有效设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2、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探究培养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
二、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阶段小结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的学生却连幼儿园都没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以便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
2、实验研究阶段: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3)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6)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小结:
1、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但限于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
2、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67%的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反映了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习惯,也告诉我们,要在语文及其它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的。
3.实验总结阶段:
形成结题研究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
三、研究成果
回顾研究进程,我们认为整个研究发展是正常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从中获得了以下成果:
1、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好,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架驭课堂的能力增强。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组内教研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任课教师在课上培养了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都意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小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
3、研究、总结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指导和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依据。
具体培养的好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教学中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刻苦钻研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合作与交流的习惯;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
四、成果推广及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成果将在城关小学一年级进行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要解决一下问题:
1、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动、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探索活动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的氛围。但现实中教师要实现课堂真正的民主开放,做到“乱而不散”,却并不容易,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时往往会陷“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的尴尬局面。只要我们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的教育再从方法上的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和资源,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更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养研究的深度和培养的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3、从我们所构建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尚属雏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研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不懈追求,深化研究,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2014.6—2015.12)
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最佳育人途径。
三、主要实验目标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调查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习惯; 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持久性兴趣保持策 略、学习方式、抵抗干扰能力培养。
五、具体实验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本,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问卷法:本实验中需要研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比较客观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料处理,并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访谈法是非常有益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研究对象、对教师以及父母都可以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活得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反馈信息。同时,本课题拟访谈专家和他们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建立好、中、差典型实验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依据。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已有相关理论作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作综合性研究
(三)深入调查研究,客观掌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四)多措并举,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
(1)将实验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实验班级的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实验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一一落实。
(2)课堂中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实验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4)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习惯训练。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和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将以上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探索实验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⑴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研室、大队部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举办艺术节,举行朗诵、演讲、书法、作文、歌咏比赛,开展赛诗会、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⑵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建立学生档案。每个学期伊始,在对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评、他评、家长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内容中的条目做出判断,记录在学生档案中,把不良学习习惯特别严重的学生作为个别辅导对象。
(2)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学生档案中所反映的情况,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辅导中要帮助学生查找出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
初步构建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对应小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2、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
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
(六)重视过程研究,做好实验记录
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好总结,完善实验记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七)实验班级及教师:四年四班
尚振权
六、实验期间主要参考文献:
《成功父母必读》孙云晓主编,华艺出版社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 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6.5
《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格主编,同心出版社。2003.10
《中学生好习惯培养策略》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2006.12
《21世界教师和父母必读》周南照、孙云晓,新华出版社
梁山县徐集后张小学课题组
第五篇:《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上河湾小学
钟
珊
引言:《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这个课题实施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答题习惯,针对平时课堂中学生的答题表现,从以下几点做出汇报:
一、课题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34人,分别为一、二、四、五年级。4个班学生班上学生良莠不齐,总体表现为学习习惯差:预习习惯几乎没有,不会听课,不愿举手发言,不会倾听。答题习惯更差:读题、审题马虎,理解题意困难,不能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正确率低,不会主动纠错,甚至连基本的书写格式都存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具体做法及取得效果 1.提清要求,教学生学会读题。
我校在课堂教学时,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每题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找出数据并标注出来,勾画出问题,点出关键词句;第二遍思考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三遍确定解题方法。
比如五年一班的耿鑫宇同学在完成一些深难度题时,总有一些畏难情绪,在没有读懂题的时候就喊不会做。老师是不会直接教他怎么做的,只叫他把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找出来,思考之后看能不能独立完成,结果每次他都自己完成了,而且思路很清晰。经过多次鼓励和
尝试,加之正确的引导,现在他解题能力提高了很多。
2.教会学生如何审题。
有了正确的读题方法,再教他们如何审题,我校主要是抓住数学的本质,借助画图、列举等来理解题意就要简单多了。比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正确观察组合图形所包含的各种图形以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为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3.教会学生书写作业。
为了改善学生的书写方面的不良习惯,我校提出了优秀作业六要素,并强调其中四个:一要写序号,二要带单位,答完整,三要写工整,四要有准确度。我校教育学生,连写答语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学生马上说:“就像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道理是懂得的,但做起来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我们村小的学生,以前的书写习惯不好,就连执笔、坐姿这些早该养成的好习惯都是从头开始训练的。
与此同时,我校还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经常在全校展示书写美观、正确率高的作业,既提高了这些同学的自信,又给其他同学以榜样,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到书写工整且美观,有较高的正确率。我校还每月开展“读题比赛”、“写字比赛”等活动。
4.教会学生会主动纠错。
我校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了的题先照样子抄下来,再订正在错题的右边,以便对照,过一段时间再把错题拿出来,复习一遍。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些同学写了两个错题本,有的先写的多,慢慢地错误就越来越少了。
5.取得的效果:
(1)多数学生会按要求读题,能读懂题意,准确审题。(2)少数学生能找出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书写工整多了,正确率有所提高。
(3)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能按照短文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回答,准确率不断提高。
(4)课上回答问题语言准确率也逐步精悍、准确。有时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均有错题本。并能将错题的原因写清楚、分析明白。6.不足之处:我校还有个别同学找不出关键词句,理解能力差;画图困难,抓不住数学的实质;不愿意主动纠正错误,还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顺利完成。阅读方面,还有个别同学依然不能认真审题、所写答案依然词不达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我校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仍要贯穿正确的答题方法,潜移默化,逐步培养答题习惯。培养学生能够理解题意,从容应答。在实际课堂上应将如何快速理清题意,不慌乱作答的方法教给学生。更要答后反观,检视正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细节做起,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将课题研究真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