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总结
参考:http:/// “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总结课题的提出:
我班有56人,分别来自原来中心校两个班以及龙井、白庙、进步三个分校区,是一个大杂烩班级。班上学生良莠不齐,总体表现为数学学习习惯差:预习习惯基本没有,不会做笔记,不愿举手发言,不会倾听。答题习惯尤为突出:读题、审题马虎,理解题意困难,不能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正确率低,不会主动纠错,甚至连基本的书写格式都存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校的县级科研课题“新时期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我选择“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培养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采用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研究法
实施的策略:
一、提清要求,教学生学会读题。
在课堂教学时,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每题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找出数据并标注出来,勾画出问题,点出关键词句;第二遍思考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三遍确定解题方法。
陈韫同学在完成一些深难度题时,总有一些畏难情绪,拿着题就喊不会做。我是不会直接教他怎么做的,只叫他把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找出来,思考之后看能不能独立完成,结果每次他都自己完成了,而且思路很清晰,方法也比较简单。经过多次鼓励,加之正确的引导,现在他解题能力提高了不少。
二、教会学生如何审题。
有了正确的读题方法,再教他们如何审题,主要是抓住数学的本质,借助画图、列举等来理解题意就要简单多了。比如:“羊吃草”的问题实质是求半径为绳长的圆的面积;乘法分配律的实质是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三、教会学生书写作业。
参考:http:///
参考:http:///为了改善学生的书写方面的不良习惯,我提出了优秀作业六要素,并强调其中三个:一要写序号,二要带单位,答完整,三要写工整。我教育学生,连写答语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学生马上说:“就像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道理是懂得的,但做起来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村小来的和转学来的学生,以前的书写习惯就不好,就连执笔、坐姿这些早该养成的好习惯都是从头开始训练的。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经常在全班展示书写美观、正确率高的作业,既提高了这些同学的自信,又给其他同学以榜样,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到书写工整且美观,有较高的正确率。
四、要求学生会主动纠错。
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平时做错了的题先照样子抄下来,再订正在错题的右边,以便对照。一学期下来,有些同学写了两个纠错本,有的先写得多,慢慢地错误就越来越少了。
取得的成绩:
多数学生会按要求读题,能读懂题意,准确审题。
少数能抓住数学的本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书写工整多了,正确率有所提高。
均有纠错本。
不足之处:部分同学找不出关键词句,理解能力差。画图困难,抓不住数学的实质。不愿意主动纠正错误。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每个学生能够主动纠错。
2、学会反思。
3、真正达到优秀作业六要素。
参考:http:///
第二篇: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是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了这样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4、质疑问题的习惯.5、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6、及时复习的习惯.7、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关键词】:
习惯 结合 能力 培养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什么是自主阅读的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七种自学习惯。
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章。从而获取各方面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要求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才能领会。那种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是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必须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以心到为核心,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悟,在此基础上五者协调,共同作用。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酿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和耳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和充分运用耳朵的听力来学习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1.读通。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2.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3.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4.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二、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参考书,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校在本学期要求一到六年级的学生: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2.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三、培养学生边阅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我们遵循以下三点做法: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训练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我们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时,首先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四年级胡鑫艳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田园诗情》这一课,就抓住“碧绿”、“鲜艳”、“自由驰骋”、“寂静”、“平静”等一系列词语来提问,逐步揭示课文内容。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如《“你们相错了”》,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你们”在想什么?为什么想错了?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如《小虫和大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疑问,或能帮助理清文章思路,或明了写作特点,或紧扣课文重点,或直扑文章中心,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培养这一习惯时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做到: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但除此之外,当学生遇到困难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我们重视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的培养,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曾有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我们采用了指导学生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还重视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辩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七、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我们结合习作训练课,重视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并提出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然后以练为主。训练初期适当评点当多,具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逐步进行指导评价,引导学生会学会用。这样,不但指导了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篇:《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上河湾小学
钟
珊
引言:《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这个课题实施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答题习惯,针对平时课堂中学生的答题表现,从以下几点做出汇报:
一、课题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34人,分别为一、二、四、五年级。4个班学生班上学生良莠不齐,总体表现为学习习惯差:预习习惯几乎没有,不会听课,不愿举手发言,不会倾听。答题习惯更差:读题、审题马虎,理解题意困难,不能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正确率低,不会主动纠错,甚至连基本的书写格式都存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具体做法及取得效果 1.提清要求,教学生学会读题。
我校在课堂教学时,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每题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找出数据并标注出来,勾画出问题,点出关键词句;第二遍思考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三遍确定解题方法。
比如五年一班的耿鑫宇同学在完成一些深难度题时,总有一些畏难情绪,在没有读懂题的时候就喊不会做。老师是不会直接教他怎么做的,只叫他把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找出来,思考之后看能不能独立完成,结果每次他都自己完成了,而且思路很清晰。经过多次鼓励和
尝试,加之正确的引导,现在他解题能力提高了很多。
2.教会学生如何审题。
有了正确的读题方法,再教他们如何审题,我校主要是抓住数学的本质,借助画图、列举等来理解题意就要简单多了。比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正确观察组合图形所包含的各种图形以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为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3.教会学生书写作业。
为了改善学生的书写方面的不良习惯,我校提出了优秀作业六要素,并强调其中四个:一要写序号,二要带单位,答完整,三要写工整,四要有准确度。我校教育学生,连写答语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学生马上说:“就像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道理是懂得的,但做起来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我们村小的学生,以前的书写习惯不好,就连执笔、坐姿这些早该养成的好习惯都是从头开始训练的。
与此同时,我校还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经常在全校展示书写美观、正确率高的作业,既提高了这些同学的自信,又给其他同学以榜样,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到书写工整且美观,有较高的正确率。我校还每月开展“读题比赛”、“写字比赛”等活动。
4.教会学生会主动纠错。
我校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了的题先照样子抄下来,再订正在错题的右边,以便对照,过一段时间再把错题拿出来,复习一遍。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些同学写了两个错题本,有的先写的多,慢慢地错误就越来越少了。
5.取得的效果:
(1)多数学生会按要求读题,能读懂题意,准确审题。(2)少数学生能找出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书写工整多了,正确率有所提高。
(3)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能按照短文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回答,准确率不断提高。
(4)课上回答问题语言准确率也逐步精悍、准确。有时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均有错题本。并能将错题的原因写清楚、分析明白。6.不足之处:我校还有个别同学找不出关键词句,理解能力差;画图困难,抓不住数学的实质;不愿意主动纠正错误,还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顺利完成。阅读方面,还有个别同学依然不能认真审题、所写答案依然词不达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我校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仍要贯穿正确的答题方法,潜移默化,逐步培养答题习惯。培养学生能够理解题意,从容应答。在实际课堂上应将如何快速理清题意,不慌乱作答的方法教给学生。更要答后反观,检视正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细节做起,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将课题研究真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张书云李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万以上的大数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大数。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四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中期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中期总结
荣成12中课题组
荣成十二中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开展以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实践,使这项工作突显出研究特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态度、读写、思考、合作、创新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研究思路。现就这阶段的研究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亮点
1、探索模式,惯性运转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首次慢动,逐步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形成习惯。(1)首次慢动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第一次做不能性急,要慢,例如:写反思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只要写就行,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其余自学要求也都降低知识台阶,各种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台阶,大家都能攀登上。只要动起来就好。(2)逐渐加速> 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站的自学训练之后,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下一步就应该上一个台阶了。例如:反思日记要具有一个中心,写250字以上。
在加速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立足于自我竞赛,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今天的自己要胜过昨天的自己,这样能防止差生自卑和优等生骄傲。(3)系统计划< > 自学要效率,首要的环节即制定系统的计划。计划务必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外读什么,课内写什么都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4)控制时空>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的,要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5)进入轨道
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并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习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规范行为,制度保障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的习惯,教师要首先养成良好的“教”的习惯。我们制定的“教师课堂教学十项要求”让每位教师找到了“法”,并且逐渐养成一种“乐教、善教、会教”的良好习惯。例如“十项要求”中有一项是实行“三级备课”:在借鉴了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备课方式,先集中共备,再各自分备,然后互相交流补充。这种备课不仅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尤其是重点突出在备课质量上。在共同探究的同时,保持了个性与创新,做到:共备对教材拓展有广度,挖掘有深度;分备要实用,互补有特点。教师在“教”上形成一种主动,目的在于带动和培养学生在“学”上的主动。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制度,把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情况纳入学科带头人、优秀课等评选之中,纳入教师职务考核之中。
3、营造氛围,促进提高
(1)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学生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的讨论会,评比收集信息能手、记忆标兵、演讲标兵、认真思考奖、思维敏捷奖,观摩学生作业展评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发挥名人效应,引领习惯养成 在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3)建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展室。这里记载了我校习惯培养的点点滴滴;展览学生的各项作业,一篇篇方块字、记录反思本,让我们日后能看到每一名学生成长的一串串足迹。
4、要求明确,操作性强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对部分学习习惯养成的细节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只有通过细节的规范,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脚踏实地,不浮躁、不敷衍。
例如:在一分钟方块字活动中,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具体操作要点:
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平时教学中以身作则,批改、板书书写规范,把此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一块内容,跟踪调查。
严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
可以使用优秀方块字印章,举行班际书法比赛,举行全校优秀作业展览,举行全校方块字比赛,以次促进学生书写规范,端正。
5、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都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帮助其建立好习惯培养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调查其不良或良好的学习行为)。通过对比、认真分析综合,给习惯差的学生以榜样引领,再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多元评价,树立自信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多元激励评价”反馈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这不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既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加强了家校联系,它记录着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二、取得的成果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不少弯路,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有:
1、制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标准》
2、制定了《培养学生记忆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听讲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习惯评价标准》等评价体系。
3、学生演讲、方块字、记忆等第一手资料
4、评选出了一批记忆标兵、演讲标兵、小书法家等
5、有刘文凤、刘晓红、闫海燕三位老师的文章发表于威海教育网。
6、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养成一项或几项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20%左右的学生矫正了不良习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氛围浓厚。家长也积极参与配合。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针对初中学生哪些习惯已经具备;哪些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少数学生没有具备;哪些习惯学生没有,需要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2、子课题的开展没有与相应的理论相结合。
3、有部分习惯的研究只与实验教师所教的学科结合,没有与所有学科相结合。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去繁留精,科学整合
(1)>将七个一分钟调整为四个一分钟
我们原来计划中有“七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一分钟计划和“制定计划,有的放矢”习惯重复;一分钟唱歌对初中生不太必要;一分钟日记可以以记录反思的形式出现,也能达到写日记的效果;而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欠缺,读名人传记可以在演讲中渗透;所以最终调整为“四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一分钟方块字、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记忆、一分钟英语口语。>(2)将十个学习习惯调整为七个学习习惯:
●按照课前、课上、课后的顺序全方位地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忆的实质就是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克服遗忘。所以我们将记忆习惯和复习习惯整合为一个习惯。
●狭义的听讲习惯,包括坐姿,注意力等。广义的听讲,可以扩展到与同伴的合作,质疑问难、思维创新等,所以将听讲和思维整合为一个习惯。
2、系统计划,分层次培养
我们就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定出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在同一年级的不同阶段又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使良好习惯在一天天的加法中巩固,不良习惯也在一天天的减法中纠正。具体内容如下表:
3、深入调查,注重落实
每位实验教师重新研究子课题的调查问卷,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要通过数据分析出每个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习惯,有哪些习惯只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可以采用个别辅导,跟踪矫正的方法,还有哪些习惯学生是不具备的,急需培养。然后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要求教师每天上课时,填写课堂观察量表,上完课后在自己的教案上写上几句反思,随时记录实验随笔。提倡学生人手一本反思记录本,每天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作业专项抽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交流。设计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科任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本学段的培养目标渗透“习惯养成方法”;课堂上有“习惯养成”训练环节;教师要进行示范或学生相互示范,开发这方面的校本课程,课程要就“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反思”五段学习法编写,涵盖“四个一”和“七个学习习惯”研究内容。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正所谓:习惯是煦风,鼓起我们起航的风帆;习惯是扁舟,载我们驶向神往的远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只有每颗星星都发出璀璨的光,星空才能变得灿烂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