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礼仪】《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5:3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礼仪】《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礼仪】《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家庭礼仪】《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农村小学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一年来,我们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和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将礼仪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结合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对学生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有关工作制度,使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礼仪教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把礼仪教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礼仪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全体课题组成员确定了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具体目标,把礼仪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了有机渗透,优化了管理环节,加强了组织领导,形成了全方位各渠道的礼仪教育管理网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二、着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完善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了班级环境建设,优化了班级文化氛围。

学校还深入开展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在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两操”及课外活动、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基本实现了七个达标。我校还在11月份开展了养成教育月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活动结束后,评出了一批文明礼仪小标兵,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三、创新工作方法,丰富了课题研究内容。对小学生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本学年,学校不断探索、创新礼仪教育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开展了争当文明学生活动,强化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检查评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对学生陶冶情操的作用,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加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礼仪教育网络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型礼仪教育新体制,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形成了教育合力。

四、加强了文明礼仪教育队伍建设,促进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

本学年,学校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培训,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学校加大礼仪教育科研力度,认真落实《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积累经验,转化成果,总结提高,使具有我校特色的礼仪教育研究上了新水平。

总之,本学年我校在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研究,争取让学生的礼仪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11月

第二篇:小学生礼仪习惯课题论文

浅谈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做法

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美誉,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更全面的发展。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如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材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讲礼貌,懂礼节,以及让他们学会一些经常碰到又极其有用的礼仪规范,学习如何为人处世。礼仪教育帮助孩子们为长大后的生活做必要的准备,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必须,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可以说,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学生文明成长的根本保证。本学期我结合长安一小工作实际和本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以下谈谈我在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习惯培养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小学生可塑性强,稳定性小,模仿性强,感觉灵敏。礼仪行为习惯培养要从情感体验入手,创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浓郁的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我班组织开展了礼仪行为习惯培养活动如下:《献给妈妈的歌》、《学校——我为您美容》、《“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活动》、《“文明礼貌”故事演讲会》、《名人遵纪守法故事会》、《“送给长辈一百个快乐”金点子征集评比活动》等等。

活动中,孩子们用小品、快板、舞蹈、独唱、合唱„„等形式生动地介绍了礼仪知识,赞扬了同学们在礼仪常规训练中的良好行为表现,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受到礼仪熏陶,丰富礼仪情感体验。

二、寓礼仪行为习惯培养于班级管理之中

营造班级良好礼仪教育氛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学生而言,让学生初步感知礼仪、认识礼仪,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作用。其次,对家长而言,让家长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礼仪教育的作用,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礼仪教育活动中去。此外,对社会而言,让社会从学校中受到感染,都来重视礼仪教育,营造更好的礼仪教育大氛围。

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因此我班始终注重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这些教育资源都是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表扬礼仪先进分子,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学习园地”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进行表彰。设立“荣辱榜”,对照“八荣八耻”及文明礼仪要求,大张旗鼓表扬讲文明懂礼仪的行为„„

三、寓礼仪行为习惯培养于各科教学之中

礼仪常规中的“坐正立直”,“谈吐举止文明”,“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上课发言先举手”等内容,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训练。我们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礼仪常规竞赛”。这样做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规范了课堂秩序。

我们还开展礼仪认知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形成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因此,我们的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知道礼仪规范,直到符合礼仪准则的言行。

四、寓礼仪行为习惯培养于家庭社区教育之中

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校内外表现一致,我们制订了《学生在家庭、社会礼仪规范评估表》,使学生的礼仪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能得到严格的监督和训练。

家庭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优势,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家长、社区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

良好礼仪规范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训练,关键是强调评价过程中的矫正训练,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训练。

首先,及时反馈。即对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评定,它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礼仪动机,具有强化作用。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竞争“礼仪章”;每月评选一次“礼仪标兵”、“文明标兵”,每周评选一次“文明小卫士”。

其次,评价激励。即对不良礼仪养成的评定,它可用来调节和控制礼仪养成教育的操作过程,使其符合礼仪行为习惯要求,具有矫正作用。我们在“宣传橱窗”和“荣辱榜”中及时进行表彰,对学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开展一事一评,让每个学生置于集体舆论之中。今天的小学生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必须从基础开始,从点滴抓起。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其对学生文明素质和修养的促进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课题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

案(数学学科)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

培养目标:

(1).按时完成作业。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

(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

(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

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

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

班级氛围(环境)问卷。

五、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月)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2年3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3月—7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

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3到6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若干篇。

八、课题参加人员

课题组组长:

杨东

通化市教育学院

课题组副组长:

兴华教育集团教研室、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小学数学教研员;通化市朝小、通钢一小、二小、三小、各县(市、区)实验小学的校长、副校长。

课题参加人员:

通化市朝小、通钢一小、二小、三小、各县(市、区)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总结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我校语文小专题开展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本学期重点工作回顾:

1.指导各班级继续进行课外阅读

继续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网上浏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每个学生。

2.继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并把这些方法进行全校性的推广活动

本学期,我们利用张贺老师《走进童话阅读的世界》、刘惠英老师指教的《木偶奇遇记汇报课》,指导实验班以外的老师学习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1)运用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读书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

(2)引导学生运用“三读法”。

①浏览性的泛读法。②进行速读训练。③品味性的精读。(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①圈点勾画。②作批注。③写读书笔记。④做卡片。⑤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4)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3.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

设计读书小报、读书演讲、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多记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小知识。

4、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用理论做坚实的后盾

通过运用复述方法、形象联动法、联想法、歌谣口诀法、精加工提问策略法、抓“空白”展开联想法、议读法、摘录、做笔记和重点知识的提要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诸多阅读能力。

二、本学期工作成功之处: 1.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我们每天专门留有早读、午读和一节阅读课,让图书管理员去图书室借书或者在班级图书角借书、学生自带书、互相交流等方式,由语文老师下班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2.展示阅读成果

利用语文课、校本课、早读课、班会课,开展“经典诵读““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 “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另外还开展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诗配画比赛、读书小报比赛等。我校每周四最后一节课设为经典诵读校本课,12月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渠道。我们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课内阅读指导课,推荐学生阅读类似文章,指导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渠道。

(2)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3)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为了使阅读训练切实有效,我们统一了读书笔记的格式:书名、作者、好词佳句、我的感想。

4.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

(1)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2)训练“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正确的阅读姿势等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与困惑

在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就有质的飞跃,如何按实验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并在今后的指导过程中改进,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2.网络的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家长的素质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促进学困生语文学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对于没有很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的学生的培养,也是今后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四、后期研究设想

课题实验不能搞花架子,应是确确实实地做研究,应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幅良药,结合前阶段实验情况,下阶段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1.继续营造人人参与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继续争取资金,充实我校的图书数量与种类,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课外阅读的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进行阅读。

2.继续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重点做好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推荐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课外读物。

3.继续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阅读效率。①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②读后指导。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③读书笔记的指导,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4.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每节课前,让每位教师保证3分钟的读书交流时间,内容可为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读书中的心得体会、一首诗词、一个故事等等。定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5.举办各种交流、展示会。比如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亲子阅读、校园读书节。完善学生“阅读记录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资料袋取好听的名字,如“阅读拾趣”等。袋里可存放自己的作文、日记、读后感、摘录的优美词句等。6.鼓励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落实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衔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做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7.课题实验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各种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我们的学校将书香弥漫,课外阅读探究也将会在我校绽放光彩。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是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了这样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4、质疑问题的习惯.5、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6、及时复习的习惯.7、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关键词】:

习惯 结合 能力 培养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什么是自主阅读的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七种自学习惯。

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章。从而获取各方面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要求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才能领会。那种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是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必须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以心到为核心,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悟,在此基础上五者协调,共同作用。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酿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和耳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和充分运用耳朵的听力来学习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1.读通。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2.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3.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4.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二、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参考书,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校在本学期要求一到六年级的学生: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2.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三、培养学生边阅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我们遵循以下三点做法: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训练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我们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时,首先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四年级胡鑫艳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田园诗情》这一课,就抓住“碧绿”、“鲜艳”、“自由驰骋”、“寂静”、“平静”等一系列词语来提问,逐步揭示课文内容。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如《“你们相错了”》,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你们”在想什么?为什么想错了?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如《小虫和大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疑问,或能帮助理清文章思路,或明了写作特点,或紧扣课文重点,或直扑文章中心,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培养这一习惯时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做到: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但除此之外,当学生遇到困难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我们重视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的培养,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曾有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我们采用了指导学生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还重视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辩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七、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我们结合习作训练课,重视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并提出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然后以练为主。训练初期适当评点当多,具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逐步进行指导评价,引导学生会学会用。这样,不但指导了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载【家庭礼仪】《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礼仪】《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总结

    参考:http:/// “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总结课题的提出: 我班有56人,分别来自原来中心校两个班以及龙井、白庙、进步三个分校区,是一个大杂烩班级。班上学生良莠不齐,总......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世纪小学 杨立霞 本学期,在“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含5篇)

    X XX 市立项微型课题《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中期报告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规范字,绵延几千年,演绎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见证......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2011.3—2011.12)一、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大课题总的指......

    小学生家庭礼仪教案

    家庭文明礼仪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2、通......

    1《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王洪木中心小学柳德明 一、 问题的提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说到底,就是教会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张书云李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李翠兰 我校自课题申报以来,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