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现代教育家 叶圣陶 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基于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着手,用爱心和细心塑造每一位学生,用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个孩子,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营造育人环境,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熏陶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我们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合理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闪现出成功教育的光泽。例如,在甬路上精心绘制了娇艳的小花,让花儿陪伴孩子们文明走路;用“修德、育智、求美”校训命名的每幢教学楼,以及气势恢弘的“杏坛讲学”“东方少年墙”及奥运标志墙,时刻引导孩子们“修身正行,健体求美;在教学楼内设立科技、童话、德育、艺术、读书主题长廊,引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求美楼的“实小小名士”和“校级读书小博士”两块光荣榜,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而班级门上赫然悬挂的特色标牌、班主任寄语、班级宣言等,时刻提醒学生不忘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温馨小提示,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时时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文明相伴”„„一草一木皆能说话,一楼一室皆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环境育人的同时,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发出“良好习惯伴我行”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如通过讲述“福特应聘”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校园随处可见“环保小卫士”的身影,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他们三五成群,手提塑料袋在校园里捡拾杂物。
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制定了《“美在课堂”——实验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会倾听、书写规范等方面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每学期我校都多次举行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促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读写习惯。
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一天从早晨、课堂、课间、午间到放学都应该怎样做,使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同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小干部们身披绶带,宛如坚守岗位的值勤战士,成为全体队员“文明伴我行”的一道重要防线。
二、改革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手段,督促学生不断发展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心灵之美,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健康之美,经典诵读、丰富积累的读书之美,参与体验、精益求精的特长之美等都是学生之美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全面开展了“我是实小美少年”主题教育。分类制订《“我是实小美少年”班级和校级评价标准》,内容涵盖文明、清洁、学习、读书、健身、特长、社区实践七个方面。并
将评价标准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做有方向,行有目标。其次,每位同学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并自行设计各具特色的“每日留言册”、“周记录卡”,学校统一发放“月评价卡”,实行每日一留言、每周一记录、每月一总结。通过自评、小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每月各班级都要评选出当月的“班级美少年”,期末学校以“推荐+考查”的方法评选出各种“校级美少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活动口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仅上学期学校就隆重表彰了校级单项美少年800多名,校级综合美少年80多名!
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实行“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在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和谐班级评比细则》、《星级班级评比细则》等,着重从路队、仪表、卫生、普通话、课间秩序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学生日常行为检查结果实行当日公布、一周小结、每月汇总制,并依此评选出“星级中队”“和谐班级”。本学期我校又以年级为单位,增设了“卫生”“文明守纪”流动红旗争夺赛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校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组织多彩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注重通过系列主题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1、读书富脑修身心,尽享诗书香浸润。我们结合市教育局“读书富脑”指示精神,持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读书进千家”、“走进读书月,享受读书乐”活动,读书月期间,相继开展了“读百本好书,做有志少年”、“好书大家换,真情无极限”、“亲子同读共写”、“我为实小传书韵”读书汇报演出及“我为实小添书香”童书募捐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中队每周固定开设两节阅读课,启用《三字经》、《笠翁对韵》、《木兰辞》、《少年中国说》等内容,让学生在中外经典中感受读书的魅力;学校还成立了“小太阳读书俱乐部”,向午间在校的学生开放阅览室,力求让学生与书为友,与读相伴。学生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08年4月我校隆重举行了“实验小学书香家庭表彰暨家庭教育报告会”,陶继新老师为家长们做了《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专题报告;随着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及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的评选与隆重表彰,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乐读、勤读、好读的习惯已在学生中悄然养成,手不释卷、津津乐“读”已成为实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我校师生读书成果的《让读书成为时尚》已正式出版。因我校读书活动开展深入扎实,08年11月,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我校师生向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台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汇报演出,集中体现了“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宋鹏燕老师执教的《语文经典读本》汇报交流课,展示了孩子们在经典阅读中的收获与发展;另外,学校还进行了全面开放,代表们对班级现场展示、代书卡、电子阅览室、书香廊、主题文化墙、校史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实小美少年的评定、书香家庭的评选等措施赞赏连连。
2、向雷锋叔叔学习,做文明美少年。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以此为源,辐射全年。相继开展了“我是小小美容师”社会公益活动、“学雷锋,与爱同行”尊老、敬老活动、“追寻雷锋足迹,做文明美少年”主题讲座、“雷锋精神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美少年”演讲比赛及观看电影《雷锋》等多种活动。同学们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里就把爱传递到哪儿。在家里,关爱父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校园,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在社区,爱护环境,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们在奉献爱心、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
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讲英雄故事”“颂英雄美德”追寻先烈足迹。在烈士墓前、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在日记本上,在读后感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在活动中,我们又引导学生“比一比,找差距”,使每个学生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寻找不足,使民族精神与日常行为习惯紧密联系。
4、心系灾区,传递真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四川地震发生时,同学们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自发捐款,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葛译蕾同学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千五百元压岁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了灾区的小伙伴。来威海就诊的灾区伤员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同写慰问信、自制祝福卡的活动,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鼓励他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5、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学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将每年的3月、9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开展“安全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教育。相继开展了“安全知识记心中”班队会、观看安全教育片、法制教育知识讲座、紧急疏散演练、“小手拉大手 健康全家人”实践活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学做小交警韵律操、路队比赛等活动。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良好习惯日趋成行。现在,在楼梯上,他们会自觉排成一队,慢步轻声靠右行;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们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遵守路队纪律„„由于此活动的扎实有效,08年6月,我校为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会议提供了现场,9月又成功承办全国交通安全现场会,接待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参观团几百余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令人兴奋,而学生们行为的渐渐规范则更令人欣喜。
6、我在爱中成长,爱在心中传递。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抓住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味关爱、感恩他人。“我为父母献孝心”,孩子们通过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动作、一个礼物等方式,传递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难忘师恩”主题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分别开展了“我把祝福送老师”的贺卡制作活动、“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传递活动。孩子们回味着周围人的关爱,并把这份爱向周围的人传递,一个微笑、一个敬礼、一声问好„„无不鞭策着他们努力去做到更好。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同学们走进苗圃园,学习苗木的栽培技术;走进天润曲轴厂,了解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走进艺达集团,了解百年企业的发展史„„校外实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自开展这些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日趋规范:见人问好,张嘴就说普通话,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步轻声靠右行„„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见证。
四、家校紧密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此,我校每学期都通过短信、网络、家校联系卡、家校连心会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08年我校请优秀教师代表针对孩子的习惯养成问题为家长作了家庭教育报告,使家长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学生视力下降的普遍现象,我校邀请北京嘉铖视欣近视防治研究中心副主 任刘生荣 教授为家长们做了有关爱眼卫生的报告,倡导家长们注意预防孩子近视。今年家校连心会上,全体家长观看了
教研中心 吕红芹 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共同探讨如何管理和教育好孩子。
为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还同家长携手,进行了“我是实小美少年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全面汇总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同时设立解决问题信箱,请有经验的老师和优秀的小干部与家长一起为学生进行“陋习”会诊,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家校连心,增进了家校间的友谊,获得了家长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好习惯换来好人生”。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尝试着采用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编写了系列《实验小学礼仪教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王爱娜、刘嘉洁 老师指导的“童心迎奥运 文明我先行”主题队会在文登市第六次少代会上进行了展示观摩;潘盈菲同学获第十二届“山东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丛聪、孙琳同学获第三届“威海小名士”称号;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百人次;我校德育活动经验《真善致美 以美成人》发表在《少先队活动》上,《以活动为载体 培育文明实小人》等活动经验,获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实验小学开展“我是实小美少年”活动》《孝心教育月》等通讯发表在各级报刊和文登教育网上。
五、今后打算及做法
1、抓好德育阵地的教育作用。利用每天早点、晚点,组织学生回顾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其次,利用每周班队会开展“牵手文明,告别陋习”等主题活动,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再次,把培养良好习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的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道德水准。二是参加由国学大师季羡林与欧阳中石、任继愈组织的“中华传统美德课题研究”,参与《中华传统美德小学生读本》的开发编撰工作,让学生习中华传统美德,铸中华文明之魂。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社区公益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品德实践机会,弥补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不足。四是举行“养成教育”专题讲座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3、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每周值勤队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分工职责,教育他们以身作则,真正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配合星级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设立解决问题信箱,对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教育和关心,做好行为偏差生的帮教转化教育。
4、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将以家校连心册、家校连心会、家长开放日、班级博客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养成学习、生活、行为等好习惯。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深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为了能让好习惯伴随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我们会笃定前行!
第二篇: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小课题研究总结
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小课题研究总结
一年级四位老师平均每人带着45个学生,对一年级教学工作来说,课多,学生多。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很不容易。但经过我们验收检查,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一年级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展示。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合作共赢
教研组的精神要能配合,就会有凝聚力。团队不在于完美,而是是否有战斗力,一个有战斗力的教研组一定会将本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蒸蒸日上。在验收课活动中,发现一年级语文教研组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团队。
在验收课之前组内四位老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案,一起设计教学策略,不断反思教学细节......注定,他们是智慧共享!
在验收课中,老师们在实践中自我反思,互相启迪,不断地修改、完善,最终,三节课是越来越好。注定,他们是同思共研!
在验收课后,畅所欲言,自我反思与互相学习,彼此评价与不断思考。注定,他们收获丰厚!
这样的课,可谓是“组内共研接龙课”,这样的教研工作,正是加快课改所必需的一种工作方法。值得各组学习!
二、习惯培养情况效果显著
(一)学习状态好
学生从打铃开始,就能很快地、安静地等候上课;一开课,学生就能情绪饱满地投入进学习中;学生的坐姿、举手、倾听等也初有成效......(二)学习方法有效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已经能积极发言,能很敏锐地发现各方面的信息,并进行简单地分析与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能准确选择方法,并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三、努力方向
(一)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
现状:学生只会听老师分析讲解,不会听同伴发言。建议: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一要靠我们明确的要求;二要靠我们的评价策略,既注重教师评价学生,也要注重学生互评,只有在评价中,他才会用心地倾听,也只有用心地倾听,才会进一步地思考,只有边听边思考,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三要靠我们的知识魅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活动有实效,让所学知识富有生命力,这样,学生感兴趣了,就会自觉地投入学习中。
总之,倾听能力的培养,还需老师们做为自己的一个小课题,不断地学习、实践,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行为。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亟待培养 现状:学生心知肚明,但表达支离破碎。
建议: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我们必需从学生的“表达”抓起,让学生在表达中梳理,在表达中互相启迪。例如,算理,要让学生多说,才会深刻理解;数据,要让学生多说,才会初步培养数感......总之,一年级的老师们个个责任心强、工作热情洋溢,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初有成效。我们要趁势而上,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基好,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有我们而成为最幸福的学生!
东胜区第七小学 一年级组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我校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组多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做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一个有力的数据让我们折服: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数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我校课题组成员曾看过这样一篇报到,说是采访一位高考状元,当问及取得如此的好成绩有什么诀窍时,他朴实的一笑:“其实我就是平时学习习惯比较好”问到:“对你影响较大的是什么学习习惯?”他似乎连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我从小就喜欢提问题,对什么事都好奇,另外别人都说我学习效率挺高的”。显然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习惯常常会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智力凝结在一起,内化了的个人习惯就会形成人的素质,难怪有人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人的基石”。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和探索,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取得,一是取决于教师的讲解、引导,二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教育正是教育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得当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缘木求鱼。抓养成教育,培养和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讲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与别人谈话时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知识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我校课题组通过对比发现:
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心理趋向,他们就会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课堂提问的艺术》、《如何提高课堂问题的思维含量》、《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之策略研究》等一系列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学理念,开展了每年评选一次学科带头人的活动,通过现场抽签说课、上课,进行评比,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每学期给教师们上一至二次示范课;而且每周二为我校的随堂听课日,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听课的同时,利用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分学科评课,及时教研把听课、评课落到实处。
其次,要养成倾听的习惯,还应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我们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不论是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教师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带头做到。为了促进教师们做到这些,我校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把以上内容纳入《标准》中,通过周二的听、评课,不断强化教师的“养成”意识。
2.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我校的家长联谊活动中,常听家长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小学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粗心马虎”像个顽症,若不及时治愈,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校课题,经过半年的实验发现,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表现在学习上,应注重: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潦草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力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现在,我校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每次作业都会有两个评价等级:一个是书写,一个是成绩。四是每月以班为单位开展一次“作业展览”。
(2)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关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每个月,我们的校本教研都会定期分学科开展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关于整理和总结习惯的经验交流”。
(二)让学习习惯赋于时代特色。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必须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培养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在这半年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一定会逐步形成。
2.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我们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从零开始,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的“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的怀疑、猜想、批判。我们通常是这样做的: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关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的质疑问难的精神。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这种好习惯也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时代呼唤人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我们是这样做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中学会倾听与采纳。现在,在实小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风景,孩子们四、五个围在一起,或共同探讨,或合作实验„„
4.培养“高效率做事情”的习惯。
要想让孩子们抓紧时间做事情,我们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是教学内容不无效重复,二是语言不啰嗦,三是切忌借题发挥,四是守时,不推延下课时间,准时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感受到学就踏踏实实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高效率做事情”的好习惯必然会逐步形成
有一位专家曾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为个人习惯的东西就是素质”。孩子们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伴随他们漫长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起着作用,为了孩子们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教育训练的方法、途径等方面不断开拓与创新。
第四篇:微型课题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的阶段小结
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词儿,就是“听话”二字。在家要听父母的话,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家长老师高兴时就夸一句:“好孩子,真听话”,这是对孩子的最高赞美。批评孩子时说:“你又不听话”,这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批评。愤怒了就说:“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这是家长老师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有力武器。
“听话”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果。对尊者应该完全服从、驯顺,抵制个性和情感,以显示对尊者的尊重。在现实的常规教学中,老师要学生“听话”,其中的含义主要是: “老师与学生发生分歧,老师肯定是对的,而学生肯定是错的。” “学生听话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学生不听话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只有听话的学生才会有出息。”
事实上,听话的学生真如老师们想像的那么好吗?心理专家曾在全国一些城市做过一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结果发现,在被看做是“听话”的孩子中,自述胆小的占34.3%,不爱提问题的占38.8%,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的占27.5%。听话的学生可能今天是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明天却会成为“问题成人”。某些惟命是从的听话学生,他们的求学历程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己做事的欲望、冲动和热情。老师和父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自己喜欢,也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只因为那是父母或老师
要求做的。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当不再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的时候,当他们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动的时候,他们开始手足无措,于是坎坷不断,挫折不断。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不能忽视。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怎么的后果?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极为重要。我们应该立即停止“听话”教育。我们要知道7-15岁正是孩子社会认识、道德判断、演绎归纳、价值观念等能力的形成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观察、幻想和假设,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多提问题,甚至提出与成人相反的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同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的内在能力。那么,如何使孩子变得有“主见”,成为一个独立性思维的人呢?我们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教学内容去渗透和培养呢?以下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做法吧!
一、给学生表达意愿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老师习惯于事事为学生做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一旦学生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学生有学生的想法,老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创造让他们“自我作主”的机会。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多让孩子换位思考,如在教学中,例文出现后,我总喜欢问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二、给学生争辩的权力。
在课堂中,特别是我们这样话题较敏感的学科,遇到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不难,当学生为自己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与老师争辩时,老师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学生充分的辩解机会。如在上四年级第八课《与同学友好相处》时,我讲解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就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的练习,其中第三题的题目是这样的:下雨了,丽丽带了雨伞,可蕊蕊没带雨伞。丽丽撑着伞把蕊蕊先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丽丽做得对吗?为什么?当时,有学生在我提问前就议论着说丽丽做得不对,我有点惊奇,按惯例,丽丽的行为有何不对呢?心想肯定是这帮小鬼想制造恶作剧了,但他们太踊跃了,吵着要说,只能也提问其中的一个学生,这学生很大声的回答:“老师,我认为丽丽的做法不太正确。”我笑了笑,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问:“为何你会这样认为,别人都认为她能做到帮助别人呀!”这孩子有点激动的说:“你不觉得丽丽这样就是太迁就蕊蕊了吗?明明是她没带伞,为何要丽丽送她回家呀!她应该送丽丽回家后,跟丽丽借个伞回家,这样子对丽丽才公平。丽丽借此也可以提醒一下蕊蕊,以后要学会多准备。”我听了后,感到确有道理,连忙表扬了他。心理在想,幸好我没有抹杀了这学生说话的权利,不然我就犯了老师不该做的事了。
所以在此以后,我在课堂上都很注意给予学生一个说话的权力,只要有合理的解释,不一定就要按常规去走。记着当学生与同学或老师发生不同意见时,老师也不需要立即制止,可以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给学生说话时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学生觉得老理财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盲目服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下面我就以自己跟学生交谈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1)诱导式。这是面对全体同学提出来的。作为一名学生,由于他们社会生活阅历浅的缘故,他们的言与行,往往偏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通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孩子增知增趣,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多讲述一些相关的外课知识,这样会让课堂增加不小乐趣,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之余,又可以让学生懂得更多知识,有利于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如在教四年级第十课《告别懒惰,积极进取》时,我就加入了故事《守株待兔》的动画视频,并配上了相关的提问,学生既有兴趣,又明了,也从简单的道理上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在上三年级第七课《相信自己一定行》时,我们在说要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我就把我在读书时的理想与想法告诉学生,并与学生一同分享;同时也找了一些名人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谢绝强调“你们应该要这样做。”“你们应该要有这样的理想”等话语的出现。
(2)协商式。对学生采用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商量和讨论,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积极参与交谈,形成一种主动发表意见的欲望。就如上四年级第三课《我的老师》时,由于内容较敏感,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不太敢说,怕说老师的坏话会受批评,但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老师需要同学们帮忙总结一下,怎样的老师才是你们心目中的老师,这有待于我们以后可以改善我们自己,请同学们多多发表一下意见与想法。”经过这样一说,同学们没有了顾虑,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相当和谐。
(3)说理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不赞成学生所说或做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使孩子理解。当学生做错事或理解错时,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学生心服口服。我通常会引用一些身边的事例并围绕主题进行说理。
诚然,学生听话可以省去老师许多力气,而且不用操心他们在外面和同学闹矛盾。但如果学生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模仿别人,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这对学生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非常有主见的人在一个团队、集体或家庭中,很容易形成核心人物、核心力量,做出成功决策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个人有没有主见不是成人以后才开始培养的,而是从小,从对孩子一次次的肯定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想要改变学生就要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从一些小的事情来培养他们独力的思考问题,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给予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大胆的去完成,如此以来,学生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及自己单独的处事能力!
第五篇:教学课题研究:学生语文课良好习惯培养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的学生虽然在身份上完成了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但由于生源的多样性,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也千差万别。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要求,必须引导学生批判地继承原有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提升语文综
合素养,从而在语文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受益终生。
说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无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真正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初一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注重从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新学期伊始,我就注意从两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一方面在讲课时注意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巧妙设计提问,及时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日常规范训练,提出语文课具体的听讲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之后,学生都能做到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我又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边听讲边思考的习惯、边听讲边做笔记的习惯、边听讲边审视的习惯,通过这些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学生在听讲时抓要点、勤思考、细观察的能力,也为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提高复习效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流利说话的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和习惯显得更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人说:“学生不会说话,说明教师不会上语文课。”这个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表达习惯上的主导作用。开学之初,班内学生存在着说话不条理、声音轻、重复罗嗦、夹带土语方言等不良习惯,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我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与学生交流始终用普通话,说话时力求做到响亮、条理、正确、完整、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注意通过不失时机的赏识教育让学生敢说、想说、说好,使学生从表扬声中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差距。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在说普通话、表达连贯、朗读课文、讨论发言、文明说话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三、用心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加强课堂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调动起心、耳、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情趣,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二是鼓励质疑发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之类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三是要求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读书不做笔记,书读得再多,脑子里能记住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的同时多动笔,及时地进行圈点勾画,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在阅读中得到提升能力。四是提倡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涉猎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与作家的思维的碰撞中提高阅读能力。五是倡导自主阅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即把自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步步把阅读引向深入。
四、规范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可以说,字就是人的脸面,写得一手好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但一个不可否认现实是,书写不工整、欠规范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注意纠正他们书写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并每天布置适量的作业来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从作业到笔记再到试卷,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的书写习惯、态度和变化,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不管是板书还是批发作业,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书写,时时提醒自己规范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此基础上,我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举办班级书法竞赛、优秀作业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但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