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大家好,坐在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觉得很荣幸。我们团队的学生是学校学生中最小的,因此在这里,代表我们团队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习惯上的一些粗劣认知。
在习惯的培养上我们把它分为两大块。
1、常规习惯。
包括课前准备学具、站姿、坐姿、走路、文明礼貌等。
2、学习习惯:
⑴、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
① 听要专心、仔细。
听前先猜想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 事;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听时要一边听一边想;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如果听到自己不懂的就要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听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不随便给予否定,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先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要以“我以为„„”“我给他补充一下„„”等方式参与交流。
⑵、说要清楚,完整。
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
发言时要把话说完整,可以利用课文中学过的句式,如一年级的六种基本句 式: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帮助学生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
敢说、会说、多说。
“我只有说,才能想”。这是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写到的戴维先生的一句话。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只有在陈述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更多、更好或者更有价值的想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探索的过程。
在这样的空间,他会积极主动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会充满好奇和期待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会自然的得到发展;能够不自觉地形成适合自己成长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
A延迟点拨,使学生有话想说
当学生遇到问题、困难时,这时需要教师适当地延迟判断或给明方法。学生
思考的方向明了,思维的深度自然会出来,问题也就自然能够解决了。
B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说
以亲切的谈话式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还要尊重学生的发言。特别要多为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C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说
(一)表达与互动
1、表达
教学中,引导学生发言的方式。由站起来直接发言,慢慢的过渡为让学生学会站起来先环视四周,看看每一个学生是不是都在听自己说,如果所有学生都在专注的听,这时方可发言。如果有个别学生没有专注的听,这时老师要教会孩子自己组织课堂,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如可采取这样的方式:xxx请你坐好听我说;请你看着听我说,然后再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将对谁说由老师转向学生,变为:同学们我是这样想的。最后有礼貌的说一句谢谢大家听我说。表达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听者的交流,学生讲完自己的见解,还要与其他同学互动。
2、互动
第一种情况:代表小组发言。表达的见解是和伙伴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汇报完,要首先请小伙伴补充,再请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言。
第二种情况:发表个人见解。交流完还要主动征询意见。如:同学们你们同意吗或有补充吗。
第三种情况:补充发言。要接着刚才的话题讲,不重复前面同学的意思,不说废话。如:同学们我有补充。
第四种情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邀请大家解决:“谁能帮帮我?我还不太懂,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第五种情况: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我表达的是什么,或谁能为我评一评。
第六种情况:总结发言。归纳总结讨论的成果—大家的共识,对交流话题的理解。如:我或我们的看法是、可以概括为„„
(二)评价与沟通
学生精彩的发言,独特的见解、情真意切的朗读等等需要及时地肯定,掌声 最直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最大。还可以赞许的点头;竖起的大拇指,不由自
主地皱眉;轻轻的摇头,我有不同想法等。这时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表扬赞许要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哪好。使大家知道向他学什么?
⑶、读要正确,入情。
读书时手端书本,书本稍向前倾斜。精力集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马虎,不绕开走,而是尽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把问题弄懂。
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
读的入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停顿,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及速度的快慢等),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使学生读得入情、读得入境,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勤动笔。一边读书一边圈、画。标一标句子和自然段,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个问号。
⑷、写要规范,工整。
① 写字的姿势做到三个一。头正、身直、肩平、足稳。
②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 基本笔画。
⑸、及时完成作业、自查自改。
独立、按时完成课堂、课外作业,不拖欠、不减写作业,字迹工整。完成作业后要进行检查,老师批改后要自觉订正。
⑹、预习、复习的习惯。
预习。
教给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一年级的语文课已经由学习汉语拼音进入到生字词、课文的学习。这个阶段,在学新课文之前,可以进行简单的预习,具体要求如(按顺序完成):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5遍;(大声、准确、流畅地朗读)
2、正确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3、用“圆圈”和“横线”分别画出一、二类生字,再认真读三遍;
4、借助课后笔顺表,用手正确书空出每个生字的笔顺;
5、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简单说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怎么写才好看。
复习
对学过的生字、笔画、偏旁等进行默写。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第二篇: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搞建筑如此,做人更是如此。一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认为他取得成功所具备的重要素质是从幼儿园中学到的,的确,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与平庸之分,而这“不同”的基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这几年我一直在低年段从事教育工作,在学校“好习惯、好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对于习惯培养的认识由浅薄到深入,由形式到实际,在工作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收获也有教训,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习惯培养越早越好,抓住第一次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做为一名教师,我对学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从学前培训的第一天开始的。
师生第一次见面,有的孩子会主动过来给老师问好,这时我会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真有礼貌;并送上亲切的笑脸,温柔的爱抚。同时对身边的学生说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都应该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再比如,在低年段最重要的倾听习惯,我也是从学前教育的第一次集体谈话开始的。孩子在上学之初,无不对学校、老师充满景仰之情。对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培养良好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倾听习惯培养就从介绍自己的名字开始。上学的第一天,每个老师都会让孩子做自我介绍或者每天点名。目的是想了解孩子,我在了解孩子的同时,我还给全班同学布臵了倾听的任务,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你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吗?请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他就是你的好朋友了。你喜欢谁,你可以记他的名字。你对谁的名字感兴趣,你就记谁的名字。或者你觉得谁的名字最好记,你就记谁的名字。让咱们比一比,看谁记住的名最多,看谁能最早记住全班同学的名字,拥有最多的朋友。”从这开始,每天自我介绍后或我点名后,我都留给孩子汇报的时间,在记名字的同时,孩子们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因为交了新朋友,非常喜欢上学。
再比如,第一次课堂回答问题时,我对全班同学说:“上课举手发言,声音宏亮是好学生,但不是最好的,最会学习的学生。最会学习的学生是会听的学生,听老师的,听同学的发言,听听同学说的跟自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就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种训练从第一堂课开始,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开学不久,教我们班的科 任老师就反映我班孩子会听课,我想这与我抓习惯入手早是分不开的。
还有比如说孩子第一次拿出铅笔写字时,在写完后我都教他们把用过的铅笔、橡皮送回他们的“家”,再检查一下桌上桌下,看看掉东西了吗?第一次站排前,我教给他们站排的方法,记住自己是第几个和前后左右的同学。
第一次去看电影,要走出校园了,教给他们怎样排队走,怎样变队形入场,至今,我班孩子在大型活动中都有条不紊,队列整齐,从不用老师喊破嗓子去组织,留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的好印象。
由于孩子们第一次做事就有了成功的体验,因此在这种良性的马太效应下,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很快就会培养起来。
二、发挥班主任优势,促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现在的小学生从早晨八点入校,至晚上五点回到父母身边,一天中有近十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可以说校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而班主任作为一班之“家长”,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责无旁贷的重任。
一名班主任,每天要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事无巨细,都要落实。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尽快地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立足校园,结合各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利用校园教育资源是最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例如,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倾听习惯训练。我首先结合思品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再将倾听习惯训练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不仅在我的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我还与其他各学科科任教师沟通、配合,每节课上都请科任老师为最会听讲的孩子、小组发“红花”或者加分。每节课上课之前,利用课前预备时间,考察学生上节课听课情况,问问学生:“上节课老师主要讲什么了?”“你学会哪些知识了?”“你记住了谁的发言最精彩?”除了通过课堂进行倾听习惯训练,还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培养倾听的机会。比如:学校每周都要用广播播出值周要求、值周小结、值周总结,每次收听广播后,先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感想,应该怎么做。有时学生想到的比我的思路还要细致周全。这样,不仅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无形中,班级中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我感觉管理起班级来真是得心应手。再如:每天的大课间,体育老师都会发出各种口令,讲解一些动作要领。这时,我在学生耳边叮嘱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认真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认真倾听上。没有批评,不用说教,甚至不用去指导,去示范,一举多得。现在我们班居然被科任老师称为会听课、学东西快的班组。我想这跟平时这种全学科、立体式的倾听训练是分不开的。
再如,学完课文《一分钟》我就开始了珍惜时间习惯的培养。体育课后,督促他们养成健身习惯;美术课后,培养孩子管理学具的习惯。由于每种习惯的培养都有了有机的载体。在我细心、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好习惯越来越多。
其实,校园生活中,学校教育教学中,处处隐藏着这种教育契机。虽然班主任工作很繁琐,但只要找好了立足点,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班主任工作就会化繁为简,轻松愉快。
三、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过去我总陷在纠正学生坏习惯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结果累坏了自己,可学生并没有多大改变,自从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书中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说:坏习惯是抹不去的,而针对坏习惯的好办法是建立一种好习惯,从此我把这一理论用来实践,指导我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学初,在孩子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又信心百倍的时候,我分别找学生谈话,问问他新学期里想培养自己的哪些好习惯,在谈话中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共同制定一个在本学期要养成的好习惯,比如有的孩子说要养成写字时注意三个一的好习惯,有的是在走廊不说话的好习惯,有的是做完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有的是写好一笔一划的习惯。有的是珍惜每一分钟的习惯……制定好自己的好习惯培训目标,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目标写成一句话,贴在家中或文具盒上。时刻提醒自己。
以上是我在培养孩子好习惯中几点浅显的做法和认识。好习惯、好生活、好习惯是人生之基,这是勿用臵疑的。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路上我会继续探索。
第三篇: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摘 要:良好的听课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培养一年级学生养成听课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着重从听、看、想、说等方面对学生谆谆引导。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听课习惯;培养策略
正文:
一个孩子就像一本书,像一株需要悉心浇灌的幼苗,像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尤其重要,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向高效课堂迈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就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石。如何才能使一年级的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呢?在教学中,我着重从听、看、想、说四方面引导学生。
听:即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一年级孩子注意力难持久,要他们像高年级学生那样专心听40分钟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及时把学生的思想带回课堂。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运用语音变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音量似乎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有时大音量讲了几句之后,再用小音量,反而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讲到重点、难点处,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应大声点讲,还是小声点讲?学生一般会要求你小声讲,当你小声讲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教学效果更好。教师语速的变化也能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比如讲到关键处时,教师可故意放慢语速,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重视。
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时,可给一些“昏昏欲睡”、“神游天外”的学生制造一点小尴尬。比如:出其不意地让他来补充教
师的板书,或者故意写个错别字,让他改错;或者让他接着说老师或同学的后半句话;有时可根据学生的错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他,比如学生板书应用题,忘记写单位名称,教师可扮演“得数”,用疑惑的语气说:“咦,我后面的小尾巴哪去了?”在课堂进度较松时可出上一两题思考题,让不爱发言的学生解答,也可让学生出一道与今天所学内容有关的思考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课堂上不断变化的节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而且还能使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突然问:“刚才我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刚才是怎么说的?”在学生看完图象或数字、算式后,可马上遮住,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长时间这样训练,学生就不得不听,从而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学生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还会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坐端正,认真听,比比谁听得最认真!”“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你就是小老师,要正确判断同学说的是对还是错。”“你能给同学补充发言,你的进步可真大!”这样反复的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能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提出没听懂的地方。其间要对那些参与认真、发言积极的学生及时鼓励: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一面小红旗,一张笑脸,都散发着情感的动力。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课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变得会听课,爱听课了。
看:引导学生在老师说话、做手势、操作学具时,眼睛要盯着老师;在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要盯着黑板看;在老师提示看书时,要“左手压书,右手指字”,“眼随手动。”当发现有的学生不专心看时,教师可以表扬那些看得专心,听得认真的同学“xxx的耳朵最会听!”或用一些简单的口令,如“亮眼睛,看黑板”引导学生,学生听到口令或老师表扬,一般都会齐刷刷地坐好,眼睛马上看着该看的地方。
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促使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引导启发外,有时可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采用“我当小老师”的办法,让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表现好的,全班掌声鼓励。每周都会在周会课上评选“动脑新星”,奖励一颗“智慧星”,每月都会比一比谁的智慧星最多。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会想,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住“说”,就能促进听、看、想。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了解教师的讲课效果,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听讲是否专心,思维是否活跃。这样既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又能为“轻负提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发言就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要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基础好点的学生,则要求发言“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叙述完整、有条有理”。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只有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主任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苏南谈教育 2017-11-01 19:01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苦累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他不仅是老师,又是保姆,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教了四年的书,我就教过四个一年级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天就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存在的困惑。
一、手把手的教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何等重要。一年级学生刚踏入一个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拿书、怎么读书、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 ……如:打扫卫生,教学生扫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谁扫地,谁拖地,谁倒垃圾,怎么拿扫把,从哪里开始扫,怎么摆桌子,桌子摆放在哪条线等等都得给他们讲清楚,并要一一示范一下,许多的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其次,要制定一些卫生管理条例,我是这样制定具体条例的: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苦累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他不仅是老师,又是保姆,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教了四年的书,我就教过四个一年级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天就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存在的困惑。
一、手把手的教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何等重要。一年级学生刚踏入一个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拿书、怎么读书、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 ……如:打扫卫生,教学生扫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谁扫地,谁拖地,谁倒垃圾,怎么拿扫把,从哪里开始扫,怎么摆桌子,桌子摆放在哪条线等等都得给他们讲清楚,并要一一示范一下,许多的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其次,要制定一些卫生管理条例,我是这样制定具体条例的:
1、值日同学一天一次晨扫,不要拖,铃声响完成任务。提前完成任务受表扬。
2、值日工作表现突出、做事认真会受到老师表扬。
3、要爱护所有的卫生工具,轻拿轻放。注意及时摆放整齐。
4、同学之间相互提醒
二、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写字歌、上课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教师一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里宁说过:“教师心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走课等,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四、多给孩子一点宽容,改变自身形象
就以前而言,老师们肯定认为我是一个十分严格的老师,十年的教书生涯改变我,现在的我可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学会了宽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小学生的心是稚弱的,如果老师说话不考虑后果,不讲求方法,就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小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
另外,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错误。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单纯的孩子呢?当他们犯错误时,班主任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应该对他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的一遍又一遍的说。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贵在“恒心”。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比如第一周:让我们一起学会听别人说话吧。第二周:站队时我最快,最安静。第三周:看我的桌子最整齐。第四周:垃圾也要有个家。第五周:课间我最文明。第六周:我最爱劳动。第七周:回答问题我的声音最洪亮。第八周:我最懂礼貌。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第五篇: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那么,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责任,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观点。
一、良好开端是关键
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为之常。”是说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越早培养越好。尤其中学的班主任,应该从小学生升初中的第一天即开始,要从小事抓起,从头抓起,严格学生的一言一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适时地对学生提出言行习惯的要求。例如:刚升入中学,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起立,自我介绍时要态度大方,说话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坐姿要端正,服装穿戴要整洁等。同时还要很巧妙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无时不感到你
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
二、正视学生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对于刚刚踏入初中门槛的新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像一张白纸,更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言传身教作用大于苦后婆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终生的,是永恒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揭示了班主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
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班主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要多注意个人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用细节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果老师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前者懒散,后者轻佻,都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和威严,又怎能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学生就懂得爱,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严谨,学生就学会了严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的行动种下善的因,去收获美的果。
四、注意疏导, 防微杜渐
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员,在控制着事物的发展,而学生就像一个操作员,在掌握着发展的进程。作为一个指挥员既要能运筹帷幄,又要明察秋毫,洞察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障碍,及时加以疏导。所以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世界的本领,而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对面牢骚,叹息,愤慨,既而弃之不管,这样就可能使学生逐渐地沾染上不良习惯。我认为老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误向河滩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不能轻易地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去那样做,趋利避害,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不到几天,据学生反映两个同座位同学闹矛盾,相互争吵,甚至扬言
永远也不要理睬对方,不愿意做同桌。我及时找他谈话,得知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块面包引发的矛盾。一个在吃面包,另一个开玩笑,假装要抢来给后面的女生吃。我开导他们说:“你们都是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由于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处理不好,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这种仇恨的心理影响了你的学习。其实,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谈清楚的呢?你让一点,他让一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一个人在学识不断增长的同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应不断增长,心胸也就不断开阔,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后来他们当着全班的面和好了,并且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五、要制定好班级管理细则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机抓准了、抓好了,对于一个人产生一生都受益不尽的良好影响。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找好突破口,要以适当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俗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便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细则》。例如,进入楼道、教室不大声说话,晚自习之前必须上交当天的作业,不准在教室里吃东西等等,为让学生接受并记住《细则》,我把它张贴在墙上,每天有值日班长督察且负责记载等,每周形成班级细则反馈表,在下周的班会课上进行及时总结。就这样,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做到了细节化,学生也通过这些细微之处管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教师不断
地督促引导,学生在长期不断的努力。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用长远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班集体,让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健康成长,进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