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自《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来,在课题组成员及领导的帮助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背景
1、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2、目前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仍占主流。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
二、课题界定
在本课题研究中,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等有困难,教师应加强辅导力度,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
四、研究内容
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五、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生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想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物学科,跟现实生活联系得比较密切。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就会不断地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难题,他们都会不断地问为什么。这时,老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例如,2008年政府出台了“限塑令”之后,有些商家就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塑料袋,并称它们是合格的产品,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当我们学习了八年级的生物之后,我们也可以作为一个小“法官”,来验证商家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在讲授这个课题时,我会按照以下的思路来进行: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为什么要出台“限塑令”?是因为现行的塑料袋无法被分解,使垃圾成堆,从而影响了环境。那商家称其新型塑料袋符合环保要求,也就是说它是能够被分解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够验证他的塑料袋能够被分解呢?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那么,我们就看新型塑料袋能否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第二,设计实验方案。为了更好地得出结论,做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变量是新型的塑料袋,对照组的变量是现行的塑料袋。第三,明确了变量后,那么我们就要控制两组实验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完全相同。例如,要在同一地点采等量的肥沃土壤,要浇等量的蒸馏水,并且两组的塑料袋要同样大小,同样重量,做观察记录的时候要同时间等等。最后,对照两组的实验结果。如果新型塑料袋被分解,那么,说明商家的说法是真实的;如果新型塑料袋没有被分解,说明商家的说法是假的。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因为这个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做到,那么就要求学生课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完成后,还要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上课的时候多列举一些具体的,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事例,并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学习生物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老师上课时能够尽量做到多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肯定会大大地提高。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能力
摘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
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燃起求知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讨论机会,引导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具备探究的能力,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巧创情景激发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知识的诱惑或问题情景。因此,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因素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导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究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不等关系》时,我就这样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
师:我们学过等式,等式的定义是什么?
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的就等式。
师:我们知道相等关系的量可以利用等式来描述。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
活中还存在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量。
师:比如,研究表明同学们每天睡觉的时间要不少9小时;体育考试中合格的分数要不低于60分,请同学们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例子。学生们一听,劲就来了,探究的热情十分紧张。
生1:每天我都比他早起5分钟
生2:我的年龄不少于13岁。
生3:我的体重不低于30公斤。(同学们各抒已见)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学生举出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例子,这样,就把鲜活的数学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交给自然事半功倍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探究欲望往往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只要我们教师巧创问题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
二、生活资源,引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1、巧用故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进行探究和思考,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比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就巧用了一个故事-----《狡猾的地主》在明朝有一位奸诈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一位穷人耕种。有一年春天,天遇干旱。连续三个月没下雨,所以地价上涨。有一天,地主对这位穷人说:“我把我这块地的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在租给你,你也一样美吃亏!你觉得怎样。”穷人听后,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因为他听到增加4米。增加红了,应该多了,所以他便高兴答应,晚上回到家后,他和老婆说起了这件事,结果配老婆臭骂了一顿:“你这个死鬼,你被人家骗了,你吃亏了”然后让学生去探究穷人为什么吃亏了。
通过挖掘这样生活中的故事,把它们巧妙的利用到我们的数学探究引导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期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领悟知识。
2、善用生活实例
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提高学生探究额能力。
如在学《频率与概率》时,就设计一个摸牌的生活情境,将全班60个同学分为15组进行摸牌游戏,每组牌分别为1、2和1、2两组,摸牌两次,求两次摸到数字和为几的大?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班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通过举生活实例节目主持人报幕时,为什么不好站在舞台的中央;跳芭蕾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材的比例为什么会那么标准,还有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纸张,如8开、16开、32开等,都能让人看起来舒服,顺眼,有一种美的感觉呢、、、、、、、通过这些例子,就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他们在探究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在教学中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机会促合作
我们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应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的进行探究,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生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
如在教学“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画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倍垂直平分线,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反馈交流,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归纳出结论。
这样的构成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评价观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探究的快乐。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就会用一些简短的语言适时评价他们,如用“你
真棒”、“讲得真好”“请同学们鼓掌鼓励“”你真聪明“等语句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还会多发动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说说他哪些地方说的好。这样的评价方式,似乎比老师单一的评价效果更好。
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字、想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老师与学生的合理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不同方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综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习轻松,学习愉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中语二班 丁小云
试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滩头中学
丁小云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现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心理学派和教育学派所共同认识并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同时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在国内,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各种研究中,人们对其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还太少。如果我们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空话。因此,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
一、重视自主行为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吸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吸向老师质疑、请教,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从这一点出发,我先从道理上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更注重的是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多给与鼓励和肯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根据提示确定了学习目标,并选择了每己喜欢的段落作重点学习、赏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畅所欲言,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比老师讲给他们要好许多倍。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例如,每节课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提高学生的素养,设置了“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心灵寄语”等内容,学生轮流来讲。
二、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集体教学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补充,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具有显著的优势。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长补短。同时,小组交流与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四人。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是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其次是组内交往,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往,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通过竞争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乐。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结合提示、注释、练习展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如有疑难问题,还可以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时,也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收集”桥“的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工合作,收集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辩论赛活动,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当他遇到困惑或矛盾的情况时,这种心理倾向会更强烈。少年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本能的对一切新奇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
同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
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的思考,很难想象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问题还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到示范性,给学生以“方法的示范”“思维的示范”设问注意环环相扣,先后有序,体现教学环节。如教学《背影》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几处写到背影?(2)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找出这一段,并体会其语言表达。(3)文中没提到背影的段落写了什么?(4)如果把2、3、4节去掉如何?这样,运用这些问题体现出了本文响教学环节,教师由一个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示范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自主式的创新学习时,也可以引寻学生对教材进行以下探索:欣赏课文的一个最佳处,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引入与此文写法相同(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文章中有哪些空白是可以展开想象的,此文所用材料可否增一个或减一个、换一个等等。我们还可以结合传统教法,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探究。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为“我”买书的过程文中没有提及,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间。我让学生分组交流对买书过程的看法,并推荐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过程。于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学生的想象中活了起来,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买书的艰辛过程,更加深了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当我们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定会呈现出鲜活生动、扎实高效的喜人局面。
第五篇:中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中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三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四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中职数学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人们试图凭借单一知识和技能立足社会已不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到我们离开学校后,能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主动创设学习环境、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选取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反思学习结果,通过自我调节的数学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梳理初中数学内容 做好衔接
基于多年对中职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的对比研究,发现中职数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与初中存在部分脱节现象。再加上升入中职的学生初中基础不好,导致这种脱节严重化。比如许多学生一元二次方程不会解,函数图像不会画。如果老师对学生“先备知识”不了解,直接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如同听天书。所以老师在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数学基础做一个了解,同时还要花点时间对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的知识点做一个了解,以便心中有数。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降低难度
因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职数学教学课时不会像普通高中那样充足,一般周课时只有4节甚至2节,有的专业在二年级就不开设数学课了,所以,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适合中职学生,难度一定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要让学生觉得我能学会数学。所以我们要围绕专业,以用的上、够用为标准,降低教学要求,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所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岗位需要。将教材中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或者关联度不大的内容适当删除或者略讲,将一些理论性太强的推理推导过程简化,增加一些专业相关的学生又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联系生活常识讲解数学 提高趣味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早已厌烦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就是混日子,就是学给父母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性质、函数、几何等,学生自然是毫无兴趣,睡觉的睡觉,玩的玩。但是如果结合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常识讲解数学知识点,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很浓厚,很想去弄明白所以然,自然会认真听讲。比如讲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可以用折纸游戏引入,一张厚度只有0.1毫米的纸,对折27次(假设纸足够大)后纸张的高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在学过本节课后,计算可知纸张的厚度达到了13421米,其结果学生都很意外,并且普遍反映这节课学得很有趣。
(二)结合专业知识讲解数学 增强实用性
中职学生往往喜欢学习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比如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数学与医学专业课无关,是一门无用的课程,所以许多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心态学习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医学知识进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是跟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例如:某患者,女,18岁患“急性扁桃体炎”,需要注射青霉素,开出医嘱进行青霉素皮试,假如你是当班护士,请问青霉素的皮试液该如何配制?因为皮试液以每毫升含青霉素G200-500U为标准,用等渗盐水为稀释液,最终0.1ml皮试液中含青霉素(20U或者50U)。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可以解决。
三、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大家都知道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听课效果的重要性,但大多中职学生恰恰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怎样让中职学生能够养成每天预习课文的习惯呢?教师们是各显神通,但都难逃“走过场”命运,学生匆匆翻开书本,一目十行扫上几眼,就算预习了,这样的预习就是个形式,根本起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并不是学生不想预习,而是他们根本不会预习,不知道预习什么。笔者发现导学案对于学生预习数学内容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案引导下,一步一步研读课文,完成学案布置的任务。对于不懂之处,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或主动去请教老师,那样往往一语破的,豁然开窍,才能发挥预习的作用。有了学案的引导,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预习,久而久之,学生便懂得了如何预习,也体会到了预习的好处,自然也就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课堂笔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45分钟,知识容量很大,要想当堂彻底消化所有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通过笔记记录老师所讲重点知识和自己还未彻底理解还需要课后与同学或者老师讨论的问题。但大多中职学生上课时从来不动笔,听好一堂课,课本上干干净净。其实,不是学生不想做笔记,而是不知道要记点什么,所以教师要花费几节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示范如何记笔记。记笔记不是照抄老师的板书,书上有的内容只需用自己认识的特定符号标出即可,老师补充的内容也要用尽可能简单的词语或符号进行记录。习题课上不能只订正答案对错,而应该对每个选项批注,特别是错误选项要标出错在什么地方。要教会学生用最简单的字、词或符号记下更多的信息,要不然就会出现因为忙着记笔记而影响正常听课。
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一)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进步
正确评价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确立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树立成功的信心。中职学校就业班级无高考升学的压力,没有“唯分数论”的束缚,所以更加适合开展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实践,改变“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评价办法。多元化评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作业设计中。[4]比如针对中职财会班,在讲授等比数列后,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主题为“银行贷款复利计息”小论文,要求学生编主题为“房奴”的小品。以上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完成作业后,在班级进行评比和颁奖。通过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进步。
(二)可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为理想而坚持
人生要有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终极的,要是没了目标或者理想,这个人将失去精神支柱,做任何事都将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所以,我们想让中职学生长期坚持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必须让学生为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要不然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学习目标不必“高大上”。可以是为了摆脱家庭困境,为了超越某个同学,为了学校奖学金,甚至为了让“朋友”看得起自己都可以。有些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比如我校财会专业,我就给学生讲要读大专必须通过成人高考,而成人高考数学的分数是好拿的。所以许多学生就把考成人高考读大专作为自己努力学习数学的理由。
总之,如今的中职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践证明以上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中职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中职教育受高考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较小,应借此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自主获得知识和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伟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课程教育研究,2015(14).[2] 孙帮然《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教育探索,2014(10):23-24.[3] 许海燕.《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信息教研周刊,2015(2).[4] 陆卫东.《让数学回归生活》.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0(8):43-45.[5] 陈燕.《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愉快教学”》.科教导刊,2009(3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