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时间:2019-05-12 00: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第一篇: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新常态,中央开出的经济治理药方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进行的任务,这些任务的推进,必定会落在市场主体的改变上,也就是企业要创新。马克斯·韦伯指出:‚一个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个附有资本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就是根据现代簿记和结算方法来确定它的收益能力的一个机构。‛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系统要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自身也需要创新。

一、供给侧问题会计视角分析

供给侧结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表述是问题的笼统概括,比较难以理解,换一个视角,就是‚产业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重重轻轻’、服务业严重落后;内部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率畸高和消费率过低;前期刺激政策,导致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猛然加速,到2014年达到283%的高位,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达到125%。‛通过这一视角,得出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库存产品积压、债务过高这样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会计视角得到印证。

一是会计加速了大工业生产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宏观环境考察比较多,在微观会计层面只有零星的论述,马克

321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就是把合理资本会计制度作为一个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的标准。‛

4在这段论述中里,韦伯就将会计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也认为:‚进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会计与大工业生产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明显的,而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投资率畸高。

二是从企业微观层面来考察,财务会计的成本方法会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完全成本法还是变动成本法,都会产生‚歪曲会计利润,刺激人员过度生产,造成存货的大量积压‛6

5的现象。这个现象在产品能够市场出清的产品经济时代,会被隐藏起来,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就会导致生产严重过剩。原因很容易理解:产品适销→会扩建厂房→大规模生产追求规模经济→吸引竞争者,继续扩大生产→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竞相降价,打价格战→行业萧条。这是我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高额借贷投入到简单的大生产循环系统。

三在微观绩效考核上,刺激过度生产的失真会计核算‚很可能产生误导性信息和产生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悖的激励效果。‛企业绩效考核,很大程度上依赖账面利润指标:尽管使用的成本方法刺激了过度生产,造成了产品积压,但只要出售一件产品,会计核算上依然会有利润。其他库存即使是无效,也依然作为资产在账面上反应,即使有资产减值等弥补措施,但那是事后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过程。错误的考核依据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现金流枯竭等现象。7由此看出,传统会计核算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及技术革新加速存在着矛盾,依据传统的会计信息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存在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引入新分析方法的诉求。这是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计视角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宏观要求,理解起来同样困难,落到技术上就很清楚了,‚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这‚五大重点任务‛有三件与会计是直接相关的,如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管理会计都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一是在去库存方面,在产出决策的源头,管理会计就应该参与。在作出产品生产决策时,在产品能够市场出清的情况下,要考虑同样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在生产规模扩张阶段,要考虑投入边际递减效应,利用量本利等工具控制简单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产品成熟期,要根据销售节奏,控制仓库水平和生产节奏,使生产、仓储和销售达到经济平衡;在产品衰退期,要生产及仓储水平都要迅速下降。这些都需要管理会计工具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在降成本方面,还是以上面的生产过程为例,通常扩大生产规模的做法,是同比例移植,各种生产要素同等配

98置,甚至人员、厂房、设备等固定性费用支出的比例更大,产生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我们既看不到技术升级、人工产出的提高,也看不到产品迭代的创新,前者是要素生产率的问题,后者是提高供给质量的问题。稻盛和夫说的很形象:‚不能增加固定费用,而要消减固定费用,如果不能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固定费用很快就会增加,最终会使企业体质恶化。‛意味着要用更少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支出,其实就是技术效率,人员效率等都要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对外售价很难提高、外购材料很难降低、人员费用削减也很难,那么降低成本就是要从效率上寻求突破。从管理会计角度而言,就涉及到经营杠杆降低及作业成本运用的问题。

三在去杠杆方面,在企业层面,杠杆就是指借贷经营,财务管理的术语是指财务杠杆。在卖方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容培养经营者贷款扩张的经营习惯,往往缺少‚先要稳固脚下的根基,提高利润率,然后再考虑投资‛的警醒心态,在资本市场不发达阶段,扩大生产规模的手段就是借贷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去杠杆的途径:有控制同质化产品再生产、降价销售库存、扩大直接融资、处置闲置资产、做好短期预算与长期经营预算等。在这些方式运用过程中,都离不开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支撑和服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的会计系统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服务,可以提供很多数据分析工具,会计创新具备可行性。

根据新的经济常态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14年底推出

110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目的就在于进行会计创新,为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但企业经营个性化特点很鲜明,注定管理会计不能够提供统一、标准的答案,必须‚突出各单位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需要从会计观念与会计职能、公司治理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创新。

三、会计创新的路径

一是创新会计观念,拓展会计职能。从会计从业人员的直观感受来说,会计从未有得到过真正重视,中外皆然。会计学者史蒂夫·洛尔(Steve Lohr)感叹:‚会计过去从来没有收人尊敬的形象‛。在我国,普遍认为:‚财务会计是为业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后勤功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把财务会计功能简单定义为对业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方便的次等、另类伺服功能‛。尽管在这种观念下,《会计法》赋予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行动从属于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若观念不创新,会计的职能是无法创新的。‚必须改造组织对财务功能和作用的认知,一切组织都必须认识到:所有组织活动都将导致财务效应或财务风险;一切行为必须站在整个组织的立场进行必要与优劣与否的判断;一切业务活动必须有利于真正的组织效益并实现价值增值;财务机构必须与组织的所有领域互动,确保业务活动的财务运作合理受控。‛在新的时期,发展质量和效率的诉求更为迫切,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等信息在企业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制定决策、制定新的战略和评价现有战略;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内各部

312门和成员的贡献和业绩。‛会计职能需要拓展。

二是完善治理结构,优化顶层设计。会计创新要取得成效必须在企业微观运行上要有制度保障。我国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该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这项规定其实明确了会计的‚双重委托‛责任,即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外部委托责任,主要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来体现;内部决策层和经营层内部控制责任,主要通过内部管理来体现。从法定角度看来,会计的职能职责不可谓不重要,但在实际公司治理中,存在会计主管人员缺位现象。‚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还不到位,CFO在公司管理中的职能尚未升级,CFO在战略经营中的决策与监督作用尚待加强。‛这里的CFO就是指公司负责财务工作的最高管理者,这种管理者又往往是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兼任,缺乏专业性,存在权责不对等的现象。会计职能要拓展,会计作用要创新,在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下是无法实现的。这一短板必须弥补,在公司治理方面建立专业的会计主管人员经营决策权,优化公司顶层设计,保障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

三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复合人才。因为观念认识不到位、因为治理缺乏,公司财务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能力普遍不足,其原因在于进人入口缺乏有效制约。在公司层面,首先要有选才的标准,才能为人才的培养和运用创造条件。培养方式有:丰富知识储备,管理知识、行业工艺流程知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模型)等知识是做好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教育、自学等方式完 16

15成;岗位轮流,财务人员应该轮岗到其他各种业务部门,熟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定期提交相关分析报告,这可能是培养管理会计的最佳途径,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动手实践锻炼,才可能迅速成熟;案例教学,通过对已经营多年的公司各种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来总结各阶段各时期生产经营的得失,来印证各项措施的效果,最后形成实际案例,这是现代管理教育的通行做法。

四、结论

经济进入新常态本质上就是企业进入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阶段,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具备不确定性特点,如果延续以往靠经验的、靠直觉的经营方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注定难以实现。本文力图将供给侧的问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与企业微观经营结合起来,从微观层面去印证问题的真实性及措施的有效性。笔者作为会计专业毕业者,在省市两级政府、多个部门及企业工作过,从自身经历来反思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问题,往往觉得决策数据化信息不够,试图从会计创新的角度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引文注释:

1.马克斯·韦伯著:《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1版,P233。2.《七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P10。3.吴敬琏等:《供给侧改革》,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 P3-7。4.马克斯·韦伯著:《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1版 5.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P152。6.齐默尔曼著:《决策与控制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P464。7.齐默尔曼著:《决策与控制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P458。8.《七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P1。9.《七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P3。10.稻盛和夫著:《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东方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P79。11.稻盛和夫著:《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东方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P171。12.财政部会计司编:《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专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P10。

13.章显中著:《企业预算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95。14.章显中著:《企业预算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96。15.卡普兰著:《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P9。16.杜胜利著:《CFO制度》,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76。

第二篇: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西方供应学派思路的翻版,也不是计划经济手段的回归,而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要让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形成推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健康轨道的合力。

最近,国务院连续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措施,值得关注。上述举措接连推出,与今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联密切。结合近期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信号,大体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研判中国经济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眼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扑朔迷离的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前不久,在中国欢度传统春节之际,全球股市突遭“黑色一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探,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国际机构纷纷下调经济增速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经济增长难度将大于去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严峻。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从已经掌握的情况看,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坚持扩大开放,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之举。其部署与政策安排重点将放在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优化外贸结构上。与此同时,在解决国内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上,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相互配合,业已显露端倪。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重点抓好“去”的同时,在“补”的方面,亦有许多不同以往的创新之举。

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为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中央决定在科技成果自主转移、科技人员兼职开展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松绑,加大对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奖励力度。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进一步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大动能,势必会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添新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西方供应学派思路的翻版,也不是计划经济手段的回归,而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要让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形成推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健康轨道的合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短期内也许不会给经济增速带来明显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增 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将不断累积积极效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的预期目标,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第三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体制创新-答案(全)

1902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体制创新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链方面需要做的第一步是()。

❤️A❤️

A.处置“僵尸企业”

B.建立高效、开放、有序、创新的差异化供给体系

C.投贷联动

D.金融租赁

2:化解过剩产能需要()。

❤️A❤️

A.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消费需求相结合B.增加出口量

C.大规模发展高科技产业

D.加强监管,扩大政府审批范围

3: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4:减量化消费对消费体系的影响主要是()。

❤️A❤️

A.正向

B.反向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5:下列属于智能化市场的重要表现的是()。

❤️A❤️

A.构建新的信息基础设施

B.发展个性化消费模式

C.3D模式

D.金融租赁

6: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A❤️

A.多元化

B.市场化

C.法制化

D.一元化

7:个性化消费容易引起()。

❤️A❤️

A.减量化消费

B.增量化消费

C.融合性消费

D.规模性消费

8: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A❤️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9:使要素和资源在市场各个主体之间进行有效配置的手段和方法为()。

❤️A❤️

A.价格机制

B.生产制造

C.组织机制

D.市场准入

10:全球经济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

❤️A❤️

A.结构性改革迟缓

B.国际间经济合作不密切

C.政治因素

D.国与国之间的观念不同

11:()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基础支撑性作用。

❤️A❤️

A.金融体制改革

B.金融机构改革

C.金融市场改革

D.金融监管改革

12:金融租赁业务最主要的功能和意义是()。

❤️A❤️

A.以融物代替融资

B.以融资代替融物

C.降低杠杆率

D.降低企业风险

13:处置“僵尸企业”的主要方法有()。

❤️ABC❤️

A.破产清算

B.资产重组

C.产业转型

D.债转股

14: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支柱是()

❤️ABC❤️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标准化

15:分析货币市场常用的三个指标是()。

❤️ABC❤️

A.M0

B.M1

C.M2

D.M3

16: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有()。

❤️ABC❤️

A.金融机构改革

B.金融市场改革

C.金融监管改革

D.金融法制改革

17:企业在债转股后获得的好处有()。

❤️ABC❤️

A.负债率下降

B.共担风险

C.共享收益

D.高市场占有率

18:“四新”投资领域的创新表现在()。

❤️ABC❤️

A.投贷联动

B.债转股

C.金融租赁

D.资产证券化改革

19:减量化消费给消费体系带来的三大冲击有()。

❤️ABC❤️

A.消费产品的质量将大幅度提升

B.消费结构将大幅优化

C.消费的频次将有所下降

D.消费的产品更换速度加快

20:基础货币包括()。

❤️ABC❤️

A.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黄金储备

21: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将产生三种消费模式,有()。

❤️ABC❤️

A.功能性消费

B.融合性消费

C.减量化消费

D.分离性消费

22:产生“金融

”的基础是金融行业的()跟其他的服务和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ABCD❤️

A.竞争模式

B.消费模式

C.税制模式

D.政府管理模式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环节有要素资源和()。

❤️ABCD❤️

A.价格机制

B.生产制造

C.产业组织

D.市场准入

24:允许民间金融单独申请,或单独持有的牌照主要有()。

❤️ABCD❤️

A.消费型金融公司牌照

B.金融租赁公司牌照

C.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工资牌照

D.汽车金融公司牌照

25: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典型表现有()。

❤️ABCD❤️

A.民营中小型银行实行准入型管理

B.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C.允许民间金融单独持有某些牌照

D.逐步推行村镇银行的批量化组建

26:融合性消费的四大特征是()。

❤️ABCD❤️

A.服务和商品的运行规律不同

B.服务和商品的竞争规律表现不同

C.服务和商品的政府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不同

D.服务和商品在经济运行中的责任和压力不同

27:当前金融的运行环境和基本状况主要体现在()。

❤️ABCD❤️

A.货币市场

B.央行资产负债表

C.货币政策空间

D.资本市场

28: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要从股票市场、()着手。

❤️ABCD❤️

A.债券市场

B.股债结合融资方式的发展

C.期货市场

D.保险和再保险市场

29:金融租赁业务三大改革和创新包括()。

❤️ABD❤️

A.民营资本可以申请金融租赁

B.以融物代替融资

C.债转股

D.回租租赁

30: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

❤️AC❤️

A.使总需求得到有效扩张

B.满足基础要素和资源

C.供给能够更好地匹配需求结构

D.大量生产社会产品

31: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

❤️AC❤️

A.PPP模式

B.“十加一”金融框架

C.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D.多样化消费方式

32:减量化消费虽然量减少了,但价值()。

❤️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产生波动

33:2016年5月1号推行的金融业营改增的改革,开始征收()的增值税。

❤️B❤️

A.4%

B.6%

C.8%

D.10%

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链方面需要做的第二步是()。

❤️B❤️

A.减量化消费

B.建立高效、开放、有序、创新的差异化供给体系

C.债转股

D.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35:个性化需求需要匹配()。

❤️B❤️

A.减量化消费

B.差异化供给

C.大数据技术

D.良好的基础设施

36:个性化对于消费需求的满足的时间相对于传统消费模式会()。

❤️B❤️

A.不变

B.变长

C.变短

D.无法判断

37:基础货币的下降,使得货币乘数()。

❤️B❤️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法判断

3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环节有消费环节、()、产业组织、产品和需求之间的匹配。

❤️B❤️

A.创新环节

B.产业投资

C.劳动环节

D.竞争环节

39:以下不属于股债结合的融资方式的是()。

❤️B❤️

A.可转换债

B.债转股

C.可转换型的权益类产品

D.优先股制

40: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使()。

❤️B❤️

A.结构僵化

B.产能过剩

C.供不应求

D.流动资金减少

41:作为投贷联动的辅助模式是()。

❤️B❤️

A.债转股

B.政府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C.金融租赁

D.资产证券化改革

42:我国在2015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美元。

❤️B❤️

A.3400

B.3500

C.3600

D.3700

43:我国需要完善的股票市场主要有()大类。

❤️B❤️

A.2

B.3

C.4

D.5

44:我们推进各项改革,推进各项发展的坚实的经济运行背景和经济运行基础是()。

❤️B❤️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等收入阶段

C.改革攻坚期

D.“十三五”开局之年

45:我们现在正由传统的消费模式转向()的消费模式。

❤️BC❤️

A.普遍化

B.个性化

C.多样化

D.大众化

46: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社会融资的增量情况表现为()。

❤️BC❤️

A.抵押贷款

B.委托贷款

C.信托贷款

D.流动资金贷款

47: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要想降低杠杆率,客观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两类业务的发展,包括()。

❤️BC❤️

A.债务融资业务

B.股权式融资业务

C.产权式融资业务

D.融资租赁业务

48: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使()。

❤️BD❤️

A.结构僵化

B.产能过剩

C.供不应求

D.库存累加

49:融合型消费主要是将()融合在一起。

❤️BD❤️

A.资源

B.商品

C.市场

D.服务

50:中央政府债券在今年一季度发行了()个亿。

❤️C❤️

A.1300

B.1400

C.1500

D.1600

51:智能化市场的主要表现有构建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和()。

❤️C❤️

A.3D模式

B.减量化消费

C.金融大数据

D.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52:我国要构建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主要有()大类。

❤️C❤️

A.3

B.4

C.5

D.6

53: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客观上需要()的产品供给。

❤️C❤️

A.普遍化

B.市场化

C.差异化

D.标准化

54:中国的消费形式将逐步从增量化消费向()过渡。

❤️C❤️

A.分离性消费

B.融合性消费

C.减量化消费

D.规模性消费

55: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影响主要是()。

❤️C❤️

A.正向

B.反向

C.有正向,也有负向

D.无影响

56:分析货币市场的指标M1指的是()。

❤️C❤️

A.现金

B.黄金

C.现金与活期存款

D.现金、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

57:以下不属于可转换型的权益类产品的是()。

❤️C❤️

A.永续票据

B.可续期债券

C.商业汇票

D.可转换票据

58:以下不属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的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内容的是()。

❤️D❤️

A.经济结构

B.增长动力结构

C.增长方式结构

D.市场结构

59:PPP模式形成的是()。

❤️D❤️

A.投资合作

B.交易合作

C.债券式合作

D.股权式合作

60:我们现在要从分离性消费转向()。

❤️D❤️

A.增量化消费

B.减量化消费

C.规模性消费

D.融合性消费

61:国际上公认的中等收入国家的典型指标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D❤️

A.GNP

B.PPI

C.CPI

D.人均GDP

62:原有的市场进行调整和创新的方向是()市场。

❤️D❤️

A.自主型

B.监督性

C.创新型

D.智能化

63:以下不属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家庭的主要经济活动的是()

❤️D❤️

A.提供劳动要素

B.提供基础消费

C.进行投资创新

D.增加储蓄

64:以下不属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的是()。

❤️D❤️

A.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

B.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

D.中高端供给水平较高

65:同业拆借利率与质押回购利率在质押物的提供上()。

❤️D❤️

A.两者都需要提供质押物

B.两者都不需要提供质押物

C.前者需要提供质押物,后者不需要

D.后者需要提供质押物,前者不需要

66:银行间债券市场所形成的债券的总托管余额能够占到中国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的()以上。

❤️D❤️

A.60%

B.70%

C.80%

D.90%

67: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使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68:以下不属于中国过去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的是()。

❤️D❤️

A.投资

B.消费

C.出口

D.创新

69:分析货币市场的指标M2指的是()。

❤️D❤️

A.现金

B.黄金

C.现金与活期存款

D.现金、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

70:“十加一”金融创新框架是指“十个改革”和“一个创新”。

❤️错❤️

71:人均收入较低时期,家庭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

❤️错❤️

72:银行间债券市场只占中国债券市场的一小部分。

❤️错❤️

73:供给侧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补”。

❤️错❤️

74:供给侧的目的是供给。

❤️错❤️

75:供给侧指的是生产制造。

❤️错❤️

76:分析货币市场的指标M0表示的是现金。

❤️对❤️

77:消费环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环节之一。

❤️对❤️

78:银行间债券对于金融市场、政府融资、企业融资、资产证券化改革,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支撑能力。

❤️对❤️

79:投贷联动模式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对❤️

80:中长期存款快速上升的情况下,要避免社会资本过度集中到某些领域。

❤️对❤️

81:中等收入阶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

❤️对❤️

82:投贷联动机制就是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一方面获得股权式资金,另一方面获得债权性融资。

❤️对❤️

83:金融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对❤️

84:活期存款和现金数量的减少,有可能影响家庭部分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增长。

❤️对❤️

85:地方政府是基础设施的最主要的拥有者。

❤️对❤️

8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新的形态。

❤️对❤️

87:市场的金融主体没有结构性风险或系统性风险时,同业拆借利率与质押回购利率的利率水平,应该是同向变化。

❤️对❤️

8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环节有五个。

❤️对❤️

89:信托贷款对实体经济中长期生产设备的改造更新,对企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组,都将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

90: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相应地降低债权投资,相应地降低杠杆率。

❤️对❤️

91: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改革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实现存量资产换流量投资。

❤️对❤️

第四篇:供给侧改革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决总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下行趋势。当前,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背景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虽在抵御危机冲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后,这种“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跨境资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经济体都力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凭借低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就要求我国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竞争优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是无效和低端供给的集中表现。2015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左右,煤炭产能利用率还要更低一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2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过剩产能和积压的库存沉淀了大量的厂房、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得要素无法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去产能、去库存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举措。

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这反映了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当前,行业准入限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增大了民营企业进入障碍;金融市场不完善,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致使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境外消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释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进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做好需求管理

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供需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会导致资源错配和结构扭曲,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重在短期调控,重在引导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做好需求管理可以改善市场预期,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避免经济下行与市场悲观预期形成相互循环的放大效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管理的配合。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稳定器”作用,可以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激化各种矛盾和潜在风险,避免增大改革的难度和成本。当前,要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根据改革的总体部署、时序安排和推进节奏,拿捏好需求管理的尺度,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改革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发挥提振需求的作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最终落脚点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比如,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中的保障房货币化,在棚户区改造中以货币化形式鼓励搬迁住户购买存量房以及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等,在去库存的同时将拉动装修和家电等相关消费。“补短板”可以通过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来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吸引和创造更多的国内外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当前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部分行业出现周期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的相互叠加,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使得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库存规模偏大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较长的消化周期。通过“去产能”,逐步化解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归,扭转企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通过“去库存”,减少资金无效占用,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可以发挥房地产业体量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作用,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

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当前,我国企业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重化工和房地产领域债务高企,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上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可以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和不良债务,加快资产重组,提高资产收益率,改善资产质量,避免潜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压力,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实体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重塑中长期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加法,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的增长动力。做乘法,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五篇: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专业:会计一班 姓名:郭嘉玮 学号:***

2016年十大流行语:

一、洪荒之力;

二、吃瓜群众;

三、工匠精神;

四、小目标;

五、一言不合就XX;

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七、供给侧;

八、葛优躺;

九、套路;

十、蓝瘦,香菇。今天我就用经济学原理来解读一下何为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看待中国经济摆脱“速度情结”。

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与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基本判断相关。虽然经济下行不排除仍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可以归结为: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发展中国家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所长期存在的结构、技术、效率三大问题,不会因转向市场经济就能自动解决,也不可能靠需求侧的调节来解决。我国试图通过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问题是被激发出来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对本国产品的现实需求,而是转向国外,没有起到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早在2012年底“新供给”学说就已经被我国一些经济学者提出,这一学说的最初提出者,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新供给主义宣言》中提出,“淡化总需求管理,从供给侧推动改革”的宏观政策主张。主张一经提出在国内产生的影响力持续发酵,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同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此,供给侧正式提上我国深化改革的日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侧重点将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偏移。这一重大转向有望迎来中国经济实质性突破和转折。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但结构性矛盾和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这集中表现在部分重要指标回升基础不牢、短期波动较大、筑底趋势未明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将对经济尽快走出低谷的渴盼转嫁到供给侧改革上来,希望供给侧改革能让中国经济取得“立竿见影”的增长效果。对此专家指出:一方面,增速随着经济体体量的增大而回落是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着眼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求供给侧改革让中国经济“迅速回升”无疑是过时思维和急躁心态的体现。增速回落符合规律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速随着其体量的增大而回落是一个公认的规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黄朝翰近日表示,中国不可能永远以6%—7%的速度增长,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保持这一高增长率,而“新常态”可以成为中国加快改革和对经济结构进行再平衡的一次机会。“中国经济的确正在调整,以前经济增长是靠外力推动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则是靠内需拉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黄朝翰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经济运行状况表现为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总产出水平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耦合的结果,而供给和需求都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将对中国经济回暖的期盼全部放在供给侧改革上面,显然忽视了经济问题的复杂性,不符合中国关于总需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的论述。“供给侧改革要影响产出,首先要对供给能力产生影响,这需要有一个生产要素组合的过程。相对而言,供给侧的调整要比需求侧的调整时间更长。因此,寄希望于供给侧改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既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不切合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张永军强调。其实,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子,从来都不只有“增速”这一把。这些不被有“速度情结”的人所重视的深刻变化,恰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追求的方向。“阵痛”属于必要成本在《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广为人知。面对名医扁鹊的多次善意提醒,蔡桓公却采取了讳疾忌医的态度,虽然回避了短期治疗的阵痛,却为日后重病缠身埋下了隐患。想要真正看透中国经济,亦需要明白“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这个道理。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的是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是一个着力根本、放眼长远的深层次改革,不仅不会出现“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神功效”,而且也一定会以短期“阵痛”的形式作为必要的改革成本。只是,我们可以在改革中尽量控制“阵痛”,使之能够为经济社会所承受。

根据供给侧的经济学原理,“去杠杆”和“降成本”的目标都是激发企业活力,实质是给实体经济企业减负,以调动其增加有效供给的积极性。现在实体经济企业背负着“三座大山”:高税、高息和高负担。再加上连续46个月工业品价格指数(PPI)的负增长,企业有产量无效益,许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就江苏企业来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金融杠杆高(互相担保)导致企业成为“僵尸”。在此背景下,处置“僵尸企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话题。面对这种状况,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关停“僵尸企业”,而应该在“去杠杆”和“降成本”基础上为企业减负,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

从发展的角度“去杠杆”和“降成本”,着力点是要使企业这个经济细胞活起来。“去杠杆”是针对企业金融债务过高而提出来的。企业过高的金融债务不仅造成过高的利息负担,还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有些地方企业之间的贷款联保还拖累了一批本身并无严重的企业。因此去金融债务的杠杆需要精准,需要寻求在债务链条中的突破口。政府和银行需要从中寻求为负债企业解套的有效方式。有限度的精准的加必要的杠杆来去企业杠杆,不失为是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对某些有发展空间的高负债企业采取“债转股”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尝试。再就“降成本”来说,其必要的途径就是为实体经济企业减税、降息、减费(如五险一金问题)、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在为企业降成本方面需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突出企业利益。一方面,职工既要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也要分担企业风险,如果企业承担不了职工的负担而关门或裁减员工,最终受损的还是职工。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企业让利。前一时期政府改革的着力点是取消下放审批;现在则需要取消和减少各种收费。这对企业的起死回生必然起到杠杆作用。

供给侧改革不能被引向“保企业”和“保职工”之争。在以上“去杠杆”和“降成本”的基础上处置“僵尸企业”,范围必然会缩小。它不是指所有困难企业,而只是指采取各种激励方式后仍然激不活的企业。处置“僵尸企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需求侧的市场淘汰的方法。但是考虑到降低社会成本,不能简单采取破产倒闭的办法。保企业还是保职工之争实际上是伪命题。保职工固然比保企业成本小,但国家能在多大程度多长时间保这些失业的职工呢?因此,处置“僵尸企业”应该在供给侧更多采取并购重组的办法,依靠优势企业带动这些企业走出困境、获得新生,从而降低处置“僵尸企业”的社会成本。

下载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与供给学派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 班级:会计6班 姓名:寇朗婕 学号:20162234913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公共经济学)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一.内涵及其实质 内涵:“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速取决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理论,在中国流行已久,此理论在被许多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

    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

    供给侧改革

    2016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浅述供给侧改革及其短板 一、 何为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

    浅谈供给侧改革范文大全

    供给侧改革浅析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决策部署。正确认识供给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