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五篇

时间:2019-05-12 00:1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海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海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第一篇:江苏省海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海安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三语文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匆忙的世俗生活激流冲击下,能够恬然深思的心灵愈加稀少。如果说尼采式的敏感哲人曾对此发出 ▲ 的急切呼叫,那么,罗素,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哲人,我们又从他口中听到了

▲ 的明智规劝,但愿这些声音能

▲ 今日性灵犹存的青年去寻求一种智慧的人生。

A.振聋发聩 耳提面命 开启 B.振聋发聩 语重心长 启迪 C.震耳欲聋 耳提面命 启迪 D.震耳欲聋 语重心长 开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事故调查组要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查清技术和管理原因,准确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给遇难者家属和全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B.《白毛女》吸收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采用中国民歌的曲调,民族艺术与西方艺术相结合,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C.工人题材的诗歌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诗歌的自我教育,可发表个人作品,可相互切磋交流,表达了自己漂泊、处处碰壁而又不放弃梦想的生存状态。

D.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大脑中与智商有关联的两组特定基因簇,不但有助于未来开发更高效的神经系统疾病疗法,还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智商的理解。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新人相濡以沫,白首偕老。B.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C.值此店庆,肖总忝列董事,因事不能躬临,本人代为致歉。D.各位同仁,以上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处,敬请斧正。5.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潭柘记 方 苞

康熙戊戌夏四月望后七日,余将赴塞上,寓安偕刘生师向过余。会公程可宽信宿,乃谋为潭柘之游,而从者难之,曰:“道局窄不利行车,穷日未可达也。”少间,云阴合,厉风起,众皆以为疑。寓安曰:“车倍僦,雨淋漓,诘旦必行。”

既就途,果回远,经砠碛,数顿撼。薄暮抵山口,而四望皆荒丘,虽余亦几悔兹行之劳而无得也。入山一二里,径陡仄,下车步至寺门,而山之面势始出,林泉清淑之气,旷然与人心相得。时日已向暝,乃宿寺西堂。质明起,二子披衣攀蹑,穷寺之幽与高;降而左,出寺循山径东上,求潭柘旧址。泉声随径转,林树密蒙,如行吴、越溪山中,遇好石,辄列坐,淹留不能进。日将中,从者曰:“更迟之,事不逮矣。”余拂衣起,二子相视怅然,计所历于山,得三之二,去潭侧二里,竟不能至也。昔庄周自述所学,谓与天地精神往来。余困于尘劳,忽睹兹山之与吾神者善也,殆恍然於周所云者。

余生山水之乡,昔之日,谁为羁绁者?乃自牵于俗,以桎梏其身心,而负此时物,悔岂可追邪?夫古之达人,岩居川观,陆沉而不悔者,彼诚有见于功在天壤,名施罔极,终不以易吾性命之情也。况敝精神於蹇浅,而蹙蹙以终世乎?余老矣,自顾数奇,岂敢复妄意于此?而刘生志方盛,出而当官。得自有其身者,惟寓安耳。然则继自今,寓安尚可不觉寐哉?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从者难之 难:责难

B.车倍僦,雨淋淳,诘旦必行 僦:租赁 C.遇好石,辄列坐,淹不能进 淹:停留 D.自顾数奇,岂敢复妄意于此 奇:命运不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公程可宽信宿,乃谋为潭柘游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虽余亦几悔兹行之劳而无得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C.谓与天地精神往来 蜩与学鸠笑之曰 ..D.况敝精神于蹇蹙以终世乎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困于尘劳,忽睹兹山之与吾神者善也,殆恍然于周所云者。(4分)(2)乃自牵于俗,以桎梏其身心,而负此时物,悔岂可追邪?(4分)9.作者在这次游览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1)“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4分)(2)请简要赏析“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3分)(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尔卜尔筮,▲

。(《诗经 卫风 氓》)(2)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努学》)(3)

,多于在庚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4)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5)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7)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我是嫦娥 毕飞宇

①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韵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可第五场,她来晚了。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了妆。

②春来十一岁走进戏校,从二年级到七年级一直跟在筱燕秋的身后,知道筱燕秋的人都知道,春来不仅仅只是筱燕秋的学生,简直成了筱燕秋的女儿,春来最初学的并不是青衣,而是花旦,是筱燕秋厚着脸皮硬把她拽到自己的身边的。青衣与花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只不过现在喜欢看戏的人少了,许多人都习惯于把戏台上的年轻女性统统称之为“花旦”,春来这孩子说话的嗓音和筱燕秋并不像,可是,一开腔,春来的唱腔简直就是另一个筱燕秋,戏校的老师们开玩笑说,春来的嗓子天生就是和筱燕秋唱对台戏的料。

③筱燕秋和春来商量,让她放弃花旦,改学青衣,春来不肯,商量来商量去,春来就是不肯。筱燕秋急了,筱燕秋的那句名言至今还是戏校里的一个笑话,一个笑柄,筱燕秋一急,拉下脸来,对春来说:“你要是不肯拜我为师,我就拜你,我拜你做我的学生,你答应不答应?”做老师的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春来还敢说什么。

④上了妆的春来真是比天仙还要美,她是嫦娥,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筱燕秋在戏校呆了二十年了,教了那么多学生,细细排下来,却没有一个能唱出来的,大红大紫就不说了,显一下山露一下水的都没有过,这种局面给筱燕秋带来了十分强烈的疼痛感。一个人可以有多种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筱燕秋不甘。筱燕秋每天都站在镜子面前,亲眼目睹着自己一天一天老下去,亲眼目睹着著名的嫦娥一天一天地死去,却无能为力。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看到了希望。春来是嫦娥能够活在这个世上最充分的理由。

⑤观众承认了春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⑥掌声雷动时,筱燕秋想一把抓住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她没有说,她现在只会抖动嘴唇,不会说话。筱燕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拿起青衣给自己披上,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脸上抹„„她请化妆师给她调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镇定自若地,出奇地安静。

⑦筱燕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去。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了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

⑧雪花在飞舞,戏场门口,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她要给天唱,给地唱,给她心中的观众唱。筱燕秋的告别演出轰轰烈烈地结束了。

(选自毕飞宇,《青衣》,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2.请简要说明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1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筱燕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14.请简要概括第六段中筱燕秋在化妆室里内心活动变化过程。(4分)15.插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探究作者这样的行文安排的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想象西藏

沈卫荣

西藏在地理上的偏僻和文化上的独特,让外界产生无尽的想象与向往,使得“想象西藏”这一文化现象经久不衰,愈演愈烈。

近些年来,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歌流行全中国,业已成为大量知识人和小资阶层最喜爱的心灵鸡汤和怡情补品。西藏则已成为人们殷切向往之地,成为净治众生烦恼,疗养精神创作的圣地,在这人间最后一块净土,人们可寄托日益脆弱的心灵和所有的愿望。藏传佛教之上师,不管是**,还是喇嘛,都变成了成就非凡的心灵科学家,是人们争相皈依的精神导师。可见“想象西藏”于当今的中国即是一种非常流行和非常时尚的事情,也反映了中国当今社会和文化的一些热切的诉求。

在西方世界,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热望和追捧之风气,远早于今日之中国内地,十八世纪中期,对西方世界而言西藏还近乎“只是一个谣言”,对其知之甚少。然而在紧接着的工业化世纪中,西藏却渐渐地演变成一个维多利亚浪漫主义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它差不多就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圣地,集中了以往所有人类曾经经历过的传统的圣地所拥有的神秘、力量和暧昧。但随着交通日益便利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今天的西藏与外界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出入西藏也已不再是一种不可完成的使命,西藏发生的一切每天都可传遍全世界,西方学术界对“想象西藏”这一现象也有所警觉,他们以权威的姿态开始解构和清算由西方传教士、启蒙思想家、殖民侵略者、神智主义者、遁世主义小说家、嬉皮士和藏学家们联手创造出来的“神话西藏”,明确指出这个“神话西藏”是西方人自己的设计和幻想,与西藏的历史和实际无关,西藏并不如今天的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从来都是一个和平、慈悲、智慧的人间净土。

西方在“西藏神话”形成过程中的转化,揭示西方出现的每一个西藏形象在某个时代的各种表述都是无意识作用下的创造,这种想象行为中的创造,则被理解为真实,而真实又将被重复不断地修正,每一代作家均借助他们对西藏的设计和想象将无意识化为有意识,表露他们自己的各种最热切的关注、未遂的心愿,以及恐惧和希望等等。

西藏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疑还将继续是人们最愿意倾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的“异域”,不管是被神话化的还是被妖魔化的“西藏形象”,它们都不过是人类于不同时期“想象西藏”的阶段性作品,它们与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常常缺乏必要的联系,反映的只是想象者自身所处的社会和文化面貌以及他们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旅行并不发现世界,而更是构建了世界”。16.第二段中,“想象西藏”反映了中国当今社会和文化的哪些热切的诉求?(6分)17.第三段中,西方世界对西藏认识有何变化?请简要说明。(6分)18.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选自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意为过去的种种,皆可为现今作指引。)那些记不住过去的人注定要重复过去。(选自桑塔亚那《生命的理由》)

海安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三语文试题II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贺,唐皇诸孙,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节选自杜牧《〈李贺集〉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21.王维被称为“诗佛”,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李贺则被称为“ ▲ ”。(1分)22.根据材料,概括李贺诗的特点。(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征战过程中,也曾为多人之死而痛哭流涕,这些人主要有袁绍、吕布、荀彧、郭嘉、典韦、庞德、爱子曹冲。

B.《欧也妮 葛朗台》中先后写了葛朗台太太、葛朗台死去。二人之死相同之处有:二人皆有遗言,留给欧也妮的遗言也都是他们各自人生哲学的直白。

C.《呐喊》中,《白光》《孔乙已》与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有关,但对醉心仕途,精神世界渺小猥琐的陈士成的批评,远远超过对孔乙已的批评。

D.《哈姆雷特》中,克劳迪斯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争执,误杀了波洛涅斯,克劳迪斯欲借机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企图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E.《女神》中,《凤凰涅槃》是其代表作,诗歌写了凤凰与群鸟齐心协力,共同采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象征了旧中国的毁灭和新中国的诞生。24.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凤姐和平儿交谈时说:“„„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他两个人”分别指的是谁?凤姐的话反映了后者什么样的性格特征?(5分)

(2)《子夜》中,吴荪甫与屠维岳第一次见面,几番交锋之后,吴荪甫“觉得这位年青人固然可赞,却也有几分可怕”。请问“可赞”“可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早期的文学很多记叙奇异荒诞的故事,上古神话、《楚辞》、《山海经》、六朝志怪小说等,它们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对上天的敬畏、对鬼神的好奇、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对灾异怪象的恐惧,这些都有着天人关系的深深烙印。先民在同自然界(上天)作斗争的实践中,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认为自己的一切来自上天(自然),自然中的风吹草动会引起身心的潜移默化,自己的活动又会牵动着自然(上天)的起伏变化。这便是“天人感应观念”的精髓。人类早期思维中的种种特点自然深刻影响着文学的灵魂——情感表达。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楚辞》:“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古人认为自己与自然有相依相惜的关系,看到山上有木,木上有枝,与妾对君的喜爱是相关的。古人又对自然充满敬畏、好奇、恐惧的情感,山有木,木有枝的事不曾被人留意,妾对君的一片痴情也不为君所知;湘君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湘夫人,于是他马上注意到自然界中悲观性的反常现象,鸟不是栖息在树上,而是羁留在萍草丛中,渔网没有撒到水中,而是被挂在树梢。古人在看事物的时候也常会以已观物,物我交融,或用起兴,或用比喻,将人类复杂抽象的感情用外在、具体、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那种将万物和自己相关联的思维模式,在这个关联过程中,人类的情感与万物相关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如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选自周杭的《论天人感应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25.请简要说明“天人感应观念”的精髓。(4分)

26.人类早期有哪些思想观念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情感表达?请简要概括。(5分)27.结合材料,赏析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的情感表达效果。(6分)

201601海安县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逐题分析

1.【答案】B(①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②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③开启:用以指启开或打开、从某一点起等。启迪:开导,启发的意思。)2.【答案】A(B项成分残缺,缺介词,可关注“相结合”3字;C项中途易辙,可关注“工人题材的诗歌”“发表”“切磋交流”“表达了”;D项不合逻辑,关联词不但、还的关系。)3.【答案】D(A项“干戈”;B项“千帆”;C项“衣冠”。)4.【答案】B(A项“相濡以沫”;C项“忝列”;D项“斧正”。)5.【答案】C(注意句子中“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题目4补充,斧正这个词千万不能乱用。文人之间交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当数谦辞了,要不为什么要说文人“酸“呢!文人最最要紧就是那个自恃清高,那个让人尊重,当然首先的是先尊重别人。这点在旧时代的文人间交流的函件中可以领略到。诸如:台鉴、钧鉴、教正、指正、海涵等等,但是很少使用“斧正”一词的。“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段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后来一个国家的国君(宋元君)听了这事很稀罕,闲极无聊想找点刺激,便在鼻子上弄点石灰,也让匠石来“运斤成风”。匠石回答说,“我过去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成语“运斤成风”就是说的这个故事。后人就以此引申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理解,这个“绝活”需要双方配合,不但“斧正”者要“运斤成风”,还需要被“斧正”者的“立不失容”。但在“斧正”过程指的是双方应该是“技术水平”很高的人物中进行的,这就不难理解应该是“高手”间的切磋。如果今天我们使用在自己初学便要求较专业一点的人来“斧正”,一是根本不需要“斧正”的“斧正”,二是自己没有求教于人的虚心,人家如何指点于你?文人中讲究的就是虚心,然而自己将位置摆的很高,对方是无法合作的,只好“原物奉还”。那么这些谦辞如何运用呢?这个要看双方的地位。如果是同学、水平相当人之间交流,那就使用“雅正”、“指正”--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你作品的不同看法指出来。

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使用“教正”、“赐教”较为恰当,因为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这样容易使对方接纳你„„ “斧正”一词,确切地说应该是学术专家双方之间的词,但是还没有一位真正理解其含意的人使用过,一般是第三方使用。

中国的词汇很丰富,往往自己出于谦虚的本意,而因谦辞运用欠妥会适得其反,提醒你使用时应该考虑对方是否“接纳”这个词,才能达到你预期效果的。所以说谦辞的运用是应该慎重的。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答案】A(难:认为困难)7【答案】D(以、焉表修饰)

8【译文】我被尘世劳碌所困,忽然看到这座山与我的精神交会,对于庄子所说的话 几乎猛然领悟。(评分细则:“于”“尘劳”“善”“恍然”,各1分)【译文】竟然使自己被世俗牵累,以致束缚自己的身心,辜负这时光和风景,后悔难道可以补救吗?(评分细则:“乃”“其”“负”“追”)

9【答案】 ①观赏自然山水,体会自然与人的精神相通; ②流连山水,超然世外,是人生的大境界; ③珍惜自由,不被尘世束缚。(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文言译文:

康熙戊戌年夏天四月二十二日,余将前往塞上,寓安和刘师向一起来拜访我。恰好公务行程可以宽后两三天,于是就商量去潭柘游览,可是随从的人认为这很困难,说,:“道路狭窄不好行车,一整天也不可能到达。”一会儿,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家都怀疑这次行程。寓安说:“多租些车辆,即使大雨淋漓,明天清晨也一定前往。

上路以后,果然路途迂回漫远,车子经过乱石沙滩,屡屡摇动颠簸。傍晚才抵达山口,可是放眼四望都是荒凉的山丘,我也几乎只剩下对这次出行劳而无功的后悔。进山一二里路,道路陡峭狭窄,下车步行到了寺门,大山的气势才出现,树林山泉清和秀美的气韵,宽宏地与游人的精神互相投合。当时已近昏暗,于是就住宿在寺庙的西堂。天刚亮起床,两个后生披着衣服攀登,浏览完了寺庙的幽静之处和最高之处;从高处下来向左行,出了寺庙沿着山路向东攀行,寻找潭柘寺的旧址。一路上,泉声伴随着山路转行,草木繁密蒙络,人好像行走在吴越的山水之间,遇到漂亮的石头,我们就依次坐下(欣赏),停留在那儿不能前行。时间已近中午,随从说“再延迟的话,事情就来不及了。”我弹弹衣服起身,两后生死亡的想看,思想所游历的山水,才三分之二,距离潭边二里地,竟然不能到达。过去庄周自述自己的学问,是与天地精神往来。我被尘世劳碌所困,忽然看到这座山与我的精神交会,对于庄子所说的话几乎猛然领悟。

我生长在山清水秀之乡,过去,是谁束缚了我的身心?其实是我被尘世劳碌所困,忽然看到这座山与我的精神交会,对于庄子所说的话几乎猛然领悟。那些古代贤达之人,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的隐逸之士不后悔的原因是,他们确实可以在天地间建立功勋,扬名于天下,但他们始终不愿意用这些功名来换取自己生命中的精神情感。更何况让自己的精神疲惫于鄙陋浅薄的小事,从而窘迫地终其一生?刘师向正是志气旺盛之时,离家当官。能够自由掌控自己的人,只有寓安罢了。既然这样那么,从今天开始,寓安还可以不觉醒吗?

公程:因公外出的旅程。信宿:连宿两夜。

僦:租赁。诘旦:平明,清晨

砠:有石的土山。顿撼:摇动颠簸。虽:通“惟”只,仅有。面势:形势。相得:互相投合,比喻相处得很好。攀蹑:攀援;攀登 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2).陆沉指隐逸之士。唐 白居易 《送张南简入蜀》诗:“昨日诏书下,求贤访陆沉。” 1罔极.无穷尽。1蹇浅.犹言鄙陋浅薄。

【答案】描写了一幅湘江尽头处登岸,瘴气弥漫中行路,日头昏沉时渡过关头的艰难困苦的行路画面。(评分细则: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请简要赏析“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从远眺的角度(1分)形象地写出岭南山的陡峭,表达了作者对远行的痛苦(1分)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对家人的思念;②年岁已大的伤悲;③返乡无期的无奈;④秀丽山水的慰藉;(评分细则: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题解

这是作者被贬去广西桂林的路上,途经严关时写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朝廷受到排挤,被贬广西,内心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诗词鉴赏

上片描写行程中所见的景物。“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开头两句说,作者沿湘江水路乘船上行,走到了湘江的尽头,弃船登岸,开始在弥漫着瘴气的路上行走。湘江由广西境内发源,既然湘江水路已经走“尽”,说明作者此时已经进入广西境内。“间”字说明“瘴雾”很浓,行人只好在雾气中行走。“昏昏西北度严关”一句,写出作者度过“严关”时的感受和精神状态,大意说,他昏昏沉沉地从西北方向朝西南行进,度过了严关。“天外一簪初见”一句说,过了严关,可能是雾气淡了一些,一座高耸的山峰象一支玉簪一样在眼前出现了。“簪”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峻拔。“岭南山”紧承上句点明那“天外”的高峰,原来是“岭南山”。岭南山就是五岭山脉,这里作者见到的是其中一座山峰。下片写过了严关以后的心情。“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前句说,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北方的雁也飞不到这儿来,这样,就连和家中的书信也断绝了。这是借用“鸿雁传书”之意。后句说自己两鬓象被秋霜点过,已经变成斑白,这就把面容憔悴,心情愁苦,形象狼狈的行路人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来。心中郁郁不乐,这次被贬到离家乡、离京城很远的偏僻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这是不能不想的,可是又无法预料,只好说“休问几时还”,“休问”在这里有“不要管它了”的意思,是无可奈何的话。

结尾两句,是写作者心里的打算,“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过了严关,离他这次被贬要去的地方桂林已经不远,时间正是春天,所以他打算在桂林这个山水秀丽的地方,度过春天剩下的时光。“春残”是“残春”的倒装,意思是“残留”的春天。

本词描绘路途景物,真切自然,不加雕琢,寥寥数笔,勾勒出五岭山脉以北山水的特色,这是写实,也是作者特意渲染、创造的意境,意在衬托作者抑郁的心情。但是,尽管作者路途的心情不佳,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本词给予读者的感受,并不是消极悲观的,结尾两句的“唯拟”二字,说明作者只是作暂时打算,以后怎么办呢?作者的爱国主张未变,纵使眼前遭受打击,无计可施,这里也并未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不过面对残酷的现实,先度过残春再说,暗示读者,究竟怎么办,他还是要考虑的。这样结尾,词尽而意未尽,也给读者留下深思和嚼味的余地。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 卫风 氓》)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努学》)(3)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5)酿泉为酒,泉香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12【答案】

①写筱秋燕多年対青衣的执著和春来的意外演出; ②照应标题,③引起下文对筱燕秋逼春来学青衣的回忆,④与结尾筱燕秋的雪中独唱埋下了伏笔。

(评分细则:内容1分,结构各1分;要具体,若贴标签,不给分)13【答案】

第一处:春来不肯学青衣,筱燕秋不怕别人笑话,降下身段说要拜春来为学生,“拜”字表现了她的执着和固执,也表现了她对艺术的痴恋。

第二处:筱燕秋的“痛”而“不甘”既是对容颜易老,流年似水的不甘,也是对内心追求没有实现的不甘。

(评分细则: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从嫉妒春来,到无声绝望,到不甘心,最后表面上镇定自若。(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运用插叙的手法,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变化多样;有助于展开主要情节,使叙述曲折有致,结构富于变化;有助于丰富文章内容。表现作者对人性复杂的哀叹。(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心灵有文化的渴求;精神创伤需要疗养,愿望需要寄托,精神上需要信仰。

17【答案】十八世纪中期,西方世界对其知之甚少;工业化时代,西藏被认为是浪漫神秘的世外桃源,如今,对西藏的想象有所警觉,不再神话西藏。(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人们走进陌生的世界,总是借助自己的设计和想象,表露自己的各种最热切的关注、未遂的心愿,以及恐惧和希望等;以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面貌和精神境界,来构建,来构建了自我意识中的理想世界;因而并不能发现认识事实与真相。

19过去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对未来有指引作用,过去是负面的,指教训,失败,挫折等,对未来有借鉴意义。

1.行文思路跳脱,第二段太长,第二节与下文关联不紧,50分。不具有针对性。2.不切题,过去是什么,语焉不详,43分。

3.过去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对比不强烈,没有形成对比的对应性反思,50分。4.52分,失败在享受过程,倒数第二节,第一句话有误,应该删除,立意构思徒弟的现在就是师傅的过去。

5.45分,空而堆砌。

6.56分,书写与语言基本功好!过去劳作时的快乐生活,给了我如今高三学习时要快乐生活,切第一则材料。

7.58分,文采好,第三四节青春就是一个人的过去,抒情性散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整句行文,用语老道。

8.48分,与第五篇结合讲。9.47分。

10.50分,有层次,层层深入,议论文。11.47分。

12.54分,素材品位决定了分数高下。附加题

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诗鬼

22①善于探寻以往的历史典故,多国家身世之叹; ②抒情摹状,能够突破旧有程式;③(部分)内容奇特难解; ④言词出色但说理上显得不足。

23【答案】AE(A项,不是吕布、荀彧,而是陈宫、荀攸;E项群鸟在诗中是与凤凰对立的反面形象。)24-1【答案】“美人灯”是林黛玉,另一个是薛宝钗。宝钗性格:富有心机(城府深工于心计),圆滑世故、小心谨慎(明哲保身)。2【答案】“可赞”:机警镇定,有胆量,对工会的心理及工人罢工情况十分了解。“可怕”:狷傲自负,预见到他的手腕恶毒。

25【答案】 ①人与自然有深厚情感;②人的一切来自上天,上天与人相互影响。

26.【答案】人与自然相依相惜;人对自然敬畏好奇恐惧的情感;以己观物,物我交融。

27.【答案】这句话表现了天人感应的观念,自然界中的草木的零落,令屈原产生忧虑楚王大业衰败之情。

第二篇:海安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海安中学2014届高三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B A.大块朵颐

再接再厉

殒身不恤

聒不知耻(恬不知耻)B.珠联璧合剑拔弩张

有条不紊

郑重其事

C.闪烁其词

大肆渲染

出谋划策

杀一敬百(杀一儆百)D.鸩占鹊巢

曲意逢迎

无精打彩

老生常谈(无精打采)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新年第一期

新闻联播

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这档一向被誉为央视最严肃节目在结尾时玩起了“浪漫”,向全国观众“表白”

2014爱你一世。长期以来,在很多人眼中,该节目作为主旋律的新闻播报平台,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固定

两位男女播音员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节目内容形式也如同填空题鲜有新意。

A.“ ” —— :,B.《 》 :,C.“ ” ——,、D.《 》 : ——、3.下面是关于嫦娥五号工程的报道,请概括这一工程的三个阶段,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张玉花透露,嫦娥五号目前正在研制,由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返回器四个器组成,计划在2017年—2018年选择恰当时机发射。相比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难度更大,计划于2020年前实现从月面采集两公斤样本返回。

(1)正在研制;(2)择机发射;(3)采样返回。

评分建议:前两点,各1分;第3点,得2分,其中,仅答“采样”或“采集样本”得1 分,仅答“返回”得1分。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5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示例二:讲文明,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评分建议: 答到“讲文明”,得2分;答到“更要从身边的事做起”或“行动上”,得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①戴若思,广陵人也。祖烈,吴左将军。父昌,会稽太守。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 1

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于舫屋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②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诸赵王司马伦。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省其父于武陵。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元帝召为镇东右司马。将征杜弢,加若思前将军,未发而弢灭。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③若思至合肥,而权臣王敦举兵作乱,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夹道筑垒于大桁之北。寻而石头城失守,王师败绩。翌日,敦叱若思曰:“前日之战有余力乎?”若思不谢而答曰:“敢有余,但力不足耳。”又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

④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戴若思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望,四海之士莫不痛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祖烈,吴左将军

祖父

⑵.指麾同旅

指挥 ⑶.帝亲幸其营

驾临

⑷.猗亦深憾焉

憎恨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3分)

译文:您有这样的才能,(怎么)竟然又做抢劫的事呢?(3分)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才器” “乃”翻译正确各得1分。⑵.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省其父于武陵。(4分)

译文:司马伦于是征召他,授予他沁水县令,(戴若思)没有去就职,于是就到武陵看望他父亲。(4分)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辟”、“除”拥译正确各得1分,补充主语“戴若思”得1分。

⑶.若思素望,四海之士莫不痛焉。(3分)

译文:戴若思一向有声望,天下的士人没有谁不痛心的。(3.分)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素” “莫”翻译正确各得1分。

7.阅读第①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戴若思的主要品质。(3分)

知错即改。(3分)评分建议:答“知错即(就)改”,得3分;答“知道错误“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听取意见”等仅得1分。

8.第③段中,面对叛臣王敦的叱问,戴若思的两句答语的言下之义可分别概括为

⑴.态度坚决,反对叛乱;;⑵.暗讽王敦的阴险奸诈。评分建议: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冬夜 黄 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⑴.词中的“凄清”在上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作简要概括。(3分)

解析:月明霜冷,万籁俱寂,夜寒衾硬,香断灯昏。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到3点即可。

⑵.请简要赏析下片中的“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4分)

解析:妙用拟人,借物抒情。将梅花拟人化,借梅花因天寒“睡不成”表现词人苦吟难眠的 烦恼。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评分建议:手法2分;分析、评价各1分。⑶.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主人公寒夜苦吟,通宵难眠,挂念梅花,借梅写己。刻画了一位勤勉孤寂、志行高洁 的词人形象。(3分)评分建议:分析1分;特点2分其中“勤勉” “孤寂” “高洁”各1分,答到两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⑵.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⑶.,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⑷.半卷红旗临易水。(李贺《雁门太守行》)⑸.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⑹.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⑺.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⑻.功崇惟志。(《尚书•周书》)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肇锡佘以嘉名(3)位卑则足羞(4)霜重鼓寒声不起

(5)—弦一柱思华年

(6)渺沧海之一粟

(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8)业广惟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乡 愁

罗黑芷

①这个主人想再回到十四年前去,寻一个落脚的地方,走入淡淡的哀愁。

②那时候是傍晚的光景:我不知被谁,大约是一个嬷嬷吧,抱在臂里,从后厅正屋走到前厅回廊,给放下在右手栏杆边一个茶几上站住。在那儿看见一个穿蓝色竹布衣衫的女人,是在我小小的心中觉得一见面便张手要伊拥抱的女人。伊凭倚着栏杆,微笑着,望着那被黄昏的光充塞了的庭院。空中无数点点的飞虫穿来穿去,它们的薄翅振动,仿佛习习有声。“孩子!这是萤火虫呀!这是——”我又从旁边不知又是谁的手里喝了一口苦味的浓茶,舌头上新得了一种苏生的刺激,我立刻在这小小的模糊的心中感觉了:这是我家的七月的黄昏。

③回转去罢,房屋依然是那所古旧的房屋,在那条有一个木匠人家管守入口的短巷左边;落雨的时节,那木匠饲养的三只斑鸠便在檐下笼中咕咕地叫唤。祖母在伊静悄悄的房中午睡; 3

父亲的窗子里似乎有说话的声音;我的一个伴侣——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叔母生的——不知到哪里去了;母亲也不见;我独自在后院天井里蹲着。那从墙边和砖缝里挺生出来的野草,有圆叶的,有方叶的,密密的,疏疏的,不知叫做什么,衬着满阶遍地的青苔,似乎满院里都是绿色的光的世界。

④“哥儿!哪!这儿一点东西送给你。”挑水的老王,从他担进院来而尚未息肩的一头水桶里,取出一枝折断了的柳梢,尖尖的长叶滴下了水珠在他的手背上。呵!城外是一个什么世界呢?他又在他肚腰带里挖摸着,一个黑壳亮翅的虫儿嘶鸣着随着他的手出来了:“这叫做蝉子。”我飞跳过去了。于是那蝉和柳枝便齐装在一个小方竹笼内挂在后院的壁上。我在这东西旁边盘旋玩耍,直到“赫儿,赫儿”地呼唤着的即在今日还能引我潸然泪下的母亲的声音,可爱地送到我的小耳朵里。

⑤回转去罢,回转去罢,这回仿佛在一个暮春的夜里。母亲坐在有灯光的桌前和邻家的姆姆安闲地谈着话。一个姑娘叫梅,背靠着那窗下坐着。我叫伊为梅姐,这是母亲教我这样称呼的;当伊站立起来的时候,伊比幼小的我高半个身躯,听说是要“说人家”了!梅姐抱我坐在伊的膝上,伊偎傍我,偏起头看我,抚我的头发,喊我“赫弟!”可是此刻我所能记得的,似乎还有那一根灯草头上吐出来的静静的一朵黄色灯焰,这也即是儿时母亲房里的春天夜晚的光辉呵!虽然伊的身影很模糊,我细细吟味,如掣电般我便又站在伊的面前了。

⑥隔着彭蠡的水,隔着匡庐的云,自五岁别后,这一生认为是可爱的人所曾聚集过的故乡的家,便在梦里也在那儿唤我回转去。回转去罢,我而今真的回来了:你还被人唤作秃头么?卖水果的老蒋,我记得你的担子上的桃子是香脆的;你还是在巷中袒出赤膊滑滑地和你师父同锯木头么?可怜的癞子徒弟,那些斑鸠又在叫唤你喂食给它们呢!

⑦十四年以前的时间的海洋里,其实望见的只是茫茫的白水,须得像海鸟般在波间低徊,待到落下倦飞的双翼,如浮鸥似的贴身在一个清波上面,才知道那里仿佛正歌咏着什么。在这暂时有了着落的心中的叹息里,才知道这个小小的周围是很值得眷恋的。

【选自《民国语文》,有删改。罗黑芷(1898年-1927年)。】

11.文章开头“这个主人想再回到十四年前去,寻一个落脚的地方,走入淡淡的哀愁”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解析:交代文章主要内容:回忆往昔;照应文题;引起下文要叙述的“回忆的生活”;奠定了全文淡淡哀愁的感情基调。(共4分,每点1分)12.文中叙写了哪些儿时生活场景?请作简要概括。(5分)

解析:由上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1分)将“老蒋”和“癞子徒弟”唤作“你”,(1分)好像面对面交流,真切动人,(1分)表达了对乡亲深深的关切和思念之情(1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共5分,每点1分)

13.文中画线部分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

解析:由上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1分)将“老蒋”和“癞子徒弟”唤作“你”,(1分)好像面对面交流,真切动人,(1分)表达了对乡亲深深的关切和思念之情(1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共5分,每点1分)

14.请联系全文,探究文章尾段“这个小小的周围是很值得眷恋的”的情感意蕴。(6分)

解析:对温暖深沉的母爱的讴歌;对纯美的乡土风物、淳朴的民风乡情的赞美;对善良的人情人性、恬淡的生存状态的怀靠,对美好过去消逝的伤感和惆怅。(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哲学与人生

胡 适

讲到“哲学与人生”,对大家也许可以贡献点参考。

关于人生,国内思想界的老将吴稚晖先生下了一个定义:“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手二足用脑的动物。”那人生即是这种动物所演的戏剧,这种动物在演时,就有人生;停演时就没人生。譬如:有的喜唱花面,有的喜唱老生,有的喜唱小生,有的喜摇旗呐喊。不过单是登台演剧,红进绿出,有何意义?想到这层,就发生哲学问题。对于哲学的定义,我是这样下的:“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二千五百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南部有一个小国迦叶里,街上倒卧着一个病势垂危的老丐,当时有一个王太子经过,在别人看到,将这老丐赶开,或是毫不经意的走过去了,但是那王太子是赋有哲学的天才的人,他就想人为什么逃不出老、病、死这三个大关头,因此他就弃了他的太子爵位、妻孥、皇宫、财货,遁迹入山,去静想人生的意义。后来忽然在树下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假定一切多是空的,那么,老、病、死就不成问题了。这种哲学的合理与否,姑不具论,但是那太子的确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他以为比较普遍适用的意义。要晓得哲学的起点是由于人生切要的问题,哲学的结果,是对于人生的适用。人生离开哲学,是无意义的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我们现在再去看意义在人生占的什么地位。现在一般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思想差不多是社会的奢侈品。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对于意义,极有需要。又如平常人看见病人种种病象,他单看见那些事实而不知道那些事实的意义,所以莫明其妙。至于这些病象一到医生眼里,就能对症下药,因为医生不单看病象,还要晓得病象的意义的原故。因此,了解人生不单靠事实,还要知道意义!

那么,意义又从何来呢?有人说:意义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积累得来,是愚人取得意义的方法;一种是由直觉得来,是大智取得意义的方法。积累的方法,是走笨路;用直觉的方法是走捷径。据我看来,欲求意义唯一的方法,只有走笨路,就是日积月累地去做刻苦的工夫,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所以直觉是积累最后的境界,而不是豁然贯通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演说,他说:天才百分之九十九是汗,百分之一是神。可见得天才是下了番苦功才能得来,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所以有人应付环境觉得难,有人觉得易,就是日积月累的意义多寡而已。哲学家并不是什么,只是对人生所得的意义多点罢了。(选自1923年11月胡适在上海商科大学佛学研究会的演讲,有删改)15.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解析:首先说明什么是人生;接着阐明什么是哲学:最后阐述两者的关系。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

16.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类比论证,(1分,若答“举例论证”仅得1分)用“乡下人”看“城里的电灯”来类 比,批评了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的现象。(2分)

对比论证,(1分)用“平常人”与“医生”对待病象的差异论述了解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性。(2分)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分)

解析:借助爱迪生的名言来表达只有日积月累刻苦努力,才能探寻人生的意义的观点。(3分)这句话阐明了 “意义”由积累得来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3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亚里士多德说:“掷石子者可掌控石子到其掷出之前,而不是之后。” 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在他的著作中讲到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两支军队对峙,一骑士赶到,双方均邀请其加入作战,骑士选择了其中一方,结果兵败被擒。骑士面对胜者,请求让他重新选择一次,胜者说:他是有一次机会,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⑴审题参考:慎重选择;慎重出手;提前掌控,做好预判:人生难悔棋;覆水难收;不吃后悔药;不是一切可以重来;

⑵若“抓住时机”,则不切题。

⑶如遇反弹琵琶,则观点须切合题意,紧扣材料,言之成理。阅卷时须慎重把握。⑷缺题目,扣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B(.3 分).2.D(3 分)

3.(1)正在研制;(2)择机发射;(3)采样返回。

评分建议:前两点,各1分;第3点,得2分,其中,仅答“采样”或“采集样本”得1 分,仅答“返回”得1分。

4.示例一:讲文明,更要从身边的事做起。示例二:讲文明,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评分建议: 答到“讲文明”,得2分;答到“更要从身边的事做起”或“行动上”,得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4分,每处1分)(1)祖父(2)指挥(3)驾临(4)憎恨 6.(1)您有这样的才能,(怎么)竟然又做抢劫的事呢?(3分)评分建议:大意对、语 句通顺得1分;“才器” “乃”翻译正确各得1分。(2)司马伦于是征召他,授予他沁水县令,(戴若思)没有去就职,于是就到武陵看望他父亲。(4分)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辟”、“除”拥译正确各得1分,补充主语“戴若思”得1分。

(3)戴若思一向有声望,天下的士人没有谁不痛心的。(3.分)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素” “莫”翻译正确各得1分。7.知错即改。(3分)评分建议:答“知错即(就)改”,得3分;答“知道错误“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听取意见”等仅得1分。

8.态度坚决,反对叛乱;暗讽王敦的阴险奸诈,评分建议: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月明霜冷,万籁俱寂,夜寒衾硬,香断灯昏。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到3点即可。(2)妙用拟人,借物抒情。将梅花拟人化,借梅花因天寒“睡不成”表现词人苦吟难眠的 烦恼。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评分建议:手法2分;分析、评价各1分。(3)主人公寒夜苦吟,通宵难眠,挂念梅花,借梅写己。刻画了一位勤勉孤寂、志行高洁 的词人形象。(3分)评分建议:分析1分;特点2分其中“勤勉” “孤寂” “高洁”各1分,答到两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肇锡佘以嘉名(3)位卑则足羞(4)霜重鼓寒声不起.(5)—弦一柱思华年(6)渺沧海之一粟(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8)业广惟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回忆往昔;照应文题;引起下文要叙述的“回忆的生活”;奠定了全文淡淡哀愁的感情基调。(共4分,每点1分)

12.七月黄昏母亲叫“我”认识萤火虫;落雨时节独看院中野草;挑水老王送蝉子给“我”玩耍;暮春夜晚梅姐抱抚“我”;梦里回忆可爱的乡亲。(共5分,每点1分)

13.由上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1分)将“老蒋”和“癞子徒弟”唤作“你”,(1分)好像面对面交流,真切动人,(1分)表达了对乡亲深深的关切和思念之情(1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共5分,每点1分)

14.对温暖深沉的母爱的讴歌;对纯美的乡土风物、淳朴的民风乡情的赞美;对善良的人情人性、恬淡的生存状态的怀靠,对美好过去消逝的伤感和惆怅。(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首先说明什么是人生;接着阐明什么是哲学:最后阐述两者的关系。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

16.类比论证,(1分,若答“举例论证”仅得1分)用“乡下人”看“城里的电灯”来类 比,批评了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的现象。(2分)对比论证,(1分)用“平常人”与“医生”对待病象的差异论述了解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性。(2分)

17.借助爱迪生的名言来表达只有日积月累刻苦努力,才能探寻人生的意义的观点。(3分)这句话阐明了 “意义”由积累得来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3分)

七、作文(70分)

18.参照《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⑴审题参考:慎重选择;慎重出手;提前掌控,做好预判:人生难悔棋;覆水难收;不吃后悔药;不是一切可以重来; ⑵若“抓住时机”,则不切题。

⑶如遇反弹琵琶,则观点须切合题意,紧扣材料,言之成理。阅卷时须慎重把握。⑷缺题目,扣2分。

语文(附加題)

一、阅读材料,完成题。(10分)

19.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丨何可胜言/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 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6分,每处1分)20.颜之推 《治家格言》(或《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2 分.每空1分)

21.①虚心向亲人朋友请教,得到他们的评价认可;②不刻意追求宏丽精华,做到体裁没有问题,辞意可观。(2分,每点1分)

译文:学作文章,先让亲友检查,得到他们的评判,知道拿得出去,然后出手,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为旁人所取笑。从古以来执笔写文的,怎么可以说得完?但真能做到宏丽精华的,不过几十篇而已。只要体裁没有问题,辞意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就可称为才士。但要当真惊世流俗压倒当世,也就要等到黄河澄清了吧。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C D(C项,此处劝说者应为湘云。D项,顺顺并未赶来商量。认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个生人家去住不好”并非翠翠之“主见”,是杨马兵替她主张的)

23.(1)(6分)第一次,司马徽(水镜先生),刘备马跃檀溪后进入水镜山庄,司马徽向他推荐诸葛亮;第二次,徐庶(徐元直),徐庶赴曹营前回马荐诸葛;第三次,司马徽(水镜先生),徐庶离开刘备后,司马徽到刘备处再荐诸葛亮。(每点2分)(2)(4分)①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1分)②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1分)③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盂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4分)完全免费;环境优美;适宜休闲;人文舞台。(每点1分)25.(6分)门票昂贵;用“票中票”牟利;垄断摄影权。(每点2分).: 26.(5分)降低门票价格;增加兔费景点;加强景区监管;取缔垄断行为;做好公共服务(每点1分)

第三篇:2018届海安、如皋高三学年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语文教师版

2018届高三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 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历来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居室亭庐,贵在清爽自然,古朴沉静;花木水石,讲究秀美悠远,生动和谐;几榻器具,重视合规有度,朴质实用;衣饰有魏晋名士的 ▲,舟车有武陵蜀道的意境。这些审美趣味化为文化基因,▲ 到历史长河里,孕育了辉煌独特、▲ 的中华文明史。A.风格

B.风格

C.风度

汇聚 会聚 汇聚

山高水长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

D.风度

会聚

山高水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石黑一雄在五岁时就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国,但一直没能解决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或许正是最能打动诺贝尔奖评委们的地方。

B.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C.在校园自然保护小区里,管理者不再打农药、不再清理枯木落叶,这些做法体现了尊重自然原生演进,避免了人力对生态的非必要影响。

D.世界数十家科学机构联合宣布,从约1.3亿光年外,科学家们首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光学对应体。

3.某同学在搜索网站上查询“韩愈的名句”的内容,用于微专题学习。下列诗句不会在查询结果中出现..的一项是(3分)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下列书法作品中,可用“结构呈矩形,上紧下松,布白平衡匀称,用笔圆起圆收,线条粗细一致,具有端庄从容、遒劲圆润的美感”来描述的一幅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对“不要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不种地,再多的锄头,再精致的锄头,价值也寥寥。”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具是给人用的,不是用来看的。B.工具不是目的,不能夸大其价值。C.要有务实精神,要做好本位工作。D.把器物做到极致,体现工匠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诚意伯刘公行状

黄纪善

公讳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年十四,入郡庠,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举进士,安公曼硕见公,谓人曰:“此魏徵之流,而英特过之,乃济时器也。”

诚意伯名基,字伯温,是处州青田县人。十四岁时,进入府学,学习应科举考试,写的”文章有奇异的才气。举凡天文、兵法各种书籍,一过目就能通晓其中要点。安曼硕先生看到刘基后,对别人说:“此人是魏征一类的人才,而才智杰出超过魏征,是济世、救时的人才啊。

江西行省大臣雅知公才略,辟为掾。后与幕官议事不合,遂投劾去。居青田山中,著《郁离子》。未.几,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聘公,遂由间道诣金陵。会陈友谅入寇,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公独张目不言。上召公入,公奋曰:“先斩主降议及奔钟山者,乃可破贼尔!”上曰:“计将安出?”公曰:“如臣之计,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上用公策,斩获干万。

江西行省大臣一向了解刘基的才能谋略,征召刘基为属下官员。后来他跟幕僚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于是就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而去。居住在青田山中,写作《郁离子》。不久,总制官孙炎凭皇上的命令派使者聘用先生,刘基于是从小道前往金陵。适逢陈友谅入侵南京,有的人出谋举城投降,有的人认为钟山有王者之气,想前往并占据钟山。唯独先生瞪大眼睛不说话。皇上召先生进宫,先生激奋地说:“先斩杀坚持举城投降主张和逃往钟山的人,才可以击溃入侵之贼。”皇上说:“又将如何制定出计策呢?”先生说:“不如倾尽府库的财物,敞开至诚的胸怀,来巩固军心,既然这样,那么就能获得威势制服敌人,统一天下(帝王大业也就可以成功)了。”皇上用了先生的计策,斩杀,俘获数以千万的敌人。

洪武元年正月,上幸凤阳,使公居守。公志在澄清天下,乃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乃命宪司纠察诸道,弹劾无所避。公案劾中书省都事李彬侮法等事,罪当死。丞相李善长素爱彬,乃请缓其事。公不听,遣官赍奏诣行在。上从公议,处彬死刑。公承旨,即斩.之,由是与李公大忤。比上回京,李公诉之,遂辞归。.洪武元年正月,皇上巡行凤阳,让先生据守京城。先生志在肃清天下混乱局面,于是向皇上进言:“宋元以来,宽容放纵,不加约束已经很长时间了,应该先使法度整齐严肃起来,而后惠民的政策才可以施行。”于是就命令宪司举发督察各个道(古代监察区),检举官吏的罪状不避高官。有一件公案件揭发中书省都事李彬藐视和歪曲法令等罪行,按罪行应该判死刑。丞相李善长一向喜爱李彬,于是要求暂缓这件案件。刘基不答应,派官员携带奏章前往皇帝行宫,皇上接受了先生的主张,判处李彬死刑。先生接到圣旨,就斩了李彬。从此与李善长交恶。等到皇上回到京城李善长向皇上诉说,刘公于是辞官还乡了。

上召公赴京师,叙公勋伐。赉赐甚厚,累欲进公爵,公曰:“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圣恩深厚,荣显先人足矣。”遂固辞。上知其至诚,不强也。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八年正月,旧疾愈增,遣使驰驿送公还乡里。居家一月而薨。

皇上召刘公前往京都,评议他的功绩等级。赏赐的东西非常丰厚,想要晋封公的爵位,刘公说:“陛下天下是上天授予的,我怎么敢贪天功为己有,圣上恩德深厚,在先人面前足以荣耀了。”于是坚决地推辞了。皇上了解他的至诚之心,也就不勉强他了。授予他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八年正月,刘公旧病更加加重,皇上派遣人驾乘驿马疾行送刘公回到家乡。在家一月后去世。

公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安危,则义形于色。然与人游,坦然无间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公初与同郡叶公景渊、金华宋公景濂同出处,有通家之好。至于居官任政,则各行其志,俱以功名显于世,而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首称云。

刘公一生果敢坚毅,意气激昂有危难之际时的节操。毎议论天下安危,就义愤的情绪反映在脸上。然而与人交往,却是坦然没有障碍。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也如此相待)。当初,刘公与同郡的叶景渊先生、金华的宋景濂先生一道出仕和退隐。相处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至于做官和处理政务,就各行其志,他们都以功劳和名往在当世显扬。而刘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魁首。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江西行省大臣雅知公才略雅:一向 .B.遂由间道诣金陵 间道:小路 ..C.遣官赍奏诣行在赍:抄写赍:携带 .D.由是与李公大忤 忤:不和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庠:古代的学校,也特指乡学。

B.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驿: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D.大节:指的是一个人通常表现出来美好的品质。大节:危难之际的节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4分)

不如倾尽府库的财物、敞开至诚的胸怀,来稳固军心,既然这样就能获得威势制服敌人,统一天下(帝业也就会形成)。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后两句各1分。

(2)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4分)

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也如此相待)。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后两句各1分。

9.根据文章第三、四段,概括刘基在“居官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40个字)(4分)善于总结历史,治国有方略;办案铁面无私(秉公办案,不留颜面);不贪功名;忠诚为国。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注:①此地因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东汉末,祢衡恃才傲物,曹操想羞辱他反被羞辱,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给黄祖。后因与黄祖言语冲突而被害,时年二十六岁。

①10.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表达特色。(6分)

10.(6分)颔联:借用典故(借代),借鹦鹉西飞,暗写(代指)祢衡被黄祖杀害。以乐景衬哀情,以鹦鹉洲树木青翠,反衬祢衡命运的悲惨。颈联:运用比喻,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描写鹦鹉洲的美好的风光(以兰叶香、桃花开的春景,反衬出下文自己内心的孤苦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采纳赋分。11.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1.(5分)对祢衡的才华的倾慕之意;对祢衡的悼念之情;借祢衡抒发孤傲自得之意;遭遇贬谪的失意之情;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旁宫赋》)(6)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俄罗斯性格

阿〃托尔斯泰

①我的朋友伊戈尔年轻健壮,十分出众。每当他从坦克炮塔里钻出来的时候,简直就如战神!但在库尔斯克那场猛烈的战斗中,伊戈尔中尉的那辆坦克不幸被德国鬼子的一颗炮弹击中。他虽然活了下来,也有视力,但脸被烧得模糊不清。八个月之后,递给他一面镜子的护士转过身去,哭了起来,而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②“经常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呢,”他说,“这个样子是可以活下去的。”但是,他再也没有向护士要镜子,只是常常用手摸摸自己的脸,好像在逐渐习惯它似的。医疗委员会认为他不适合再去作战了,于是他动身回去探望一下父母。

③他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天色已接近黄昏。看,还是那口井,从这里数第六个小屋就是父母住的茅舍了。他突然站住了,双手插在口袋里,他摇了摇头,向那所房子走去。他的膝盖陷在雪里,弯身向窗内看去,他看见了母亲正在暗淡的灯光下准备晚饭,母亲还是披着那条黑色的披巾,但老多了,耸着消瘦的双肩„„“啊,早知道,至少每天该给她写上几个字,讲讲自己的情况„„”她把简单的饭菜摆在桌上,一壶牛奶,一块黑面包,两个匙子和一碟盐,她站在桌边,干瘦的双手交叉着放在胸前,沉思起来。伊戈尔从窗外望着母亲,他明白,决不能让她受惊,决不能让她那张熟悉的、年老的脸因绝望而颤栗。④好吧,就这样吧!于是他推开了门,走进院子里,然后走到台阶上,敲了敲房门,母亲在门里答应.......着:“谁?”“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他回答说。他的心猛烈地跳动着,他就把肩头顶在门楣上。不,母亲没有听出是他的声音,他自己也仿佛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的声音,他的声音在多次手术之后已经变得沙哑、沉闷、含糊不清了。⑤“亲爱的,你有什么事吗?”她问。“我给您带来了您儿子伊戈尔中尉的问候。”这时候她打开门,跑向他,一把抓住了他的双手。“我的伊戈尔还活着?他好吗?亲爱的,你快进屋坐吧。”伊戈尔坐在桌旁的一条长凳上。这个地方还是他当年双脚够不着地板时坐的那个地方。那时候,母亲常常摸着他的头,说道:“吃吧,好儿子。”

⑥不一会儿,他的父亲回来了,这些年来也衰老了许多,他的胡须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他看了看客人,在门口跺了跺破毡靴,不慌不忙地解开了围巾,脱下了短皮袄,然后走到桌子跟前,握了握客人的手,啊,多么熟悉的、宽阔的、慈父的手啊!⑦伊戈尔坐着讲着自己的、也不是自己的事情,他坐得越久,就越不能承认自己的身份,也越发不能站起身来说:“你们认了我这个丑八怪吧,母亲,父亲„„”这时他既快乐,又很痛苦。

⑧“好啦,我们吃晚饭吧,他妈妈,给客人拿点什么好吃的来。”他们像过去一样坐下来吃晚饭,就在吃晚饭的时候,伊戈尔中尉发现母亲特别注意看他那拿着匙子的手。他笑了一声,母亲抬起眼睛,她的面孔过分敏感地颤抖起来,问道:“您还没有讲什么时候会给他假期,让他回家来住上几天,我们有三年没见过他了,大概,他长成大人了吧,胡子也长出来了„„是啊,天天都和死神打交道,大概他声音也变得粗了吧?”“他会回来的,也许,你们会认不出他来的。” ⑨他被安排在大炕上睡觉。这里的每块砖头,木板墙上的每条缝隙,天花板上的每个疤结,他都是熟悉的。屋里的羊皮和面包的气味——这种家里舒适和亲切的气味,就是在死亡面前也是无法忘记。三月的风在屋顶上呼啸着。父亲在隔板后面打着鼾,母亲辗转反侧叹息着,久久没有入睡。中尉俯伏而卧,把脸埋在手掌里。

⑩第二天早上,木柴燃烧的噼啪声惊醒了他,母亲悄悄地在炉边忙活着,他那的皮靴已刷干净放在门边,他那当初从家里带到战场的包脚布也已洗干净,挂在晾衣绳上。

(有删改)13.第④段中“好吧,就这样吧!”“这样”指的是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13.(4分)伊戈尔在战斗中脸部被烧伤毁容、声音变得沙哑沉闷(1分)。为了不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可怕现状而受惊、绝望(1分),便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1分),以“格罗莫夫”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父母(1分)。

评分建议: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文中多处穿插主人公所熟悉的家中情形,有什么作用?(4分)14.(4分)穿插熟悉的家中情形展现了过去父亲母亲对自己的爱(展现了父母爱子的形象),感受到家的舒适与亲切,增加了现在他与亲人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也间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重。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伏笔是小说常用技法,请从文中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6分)

15.(6分)“就在吃晚饭的时候,伊戈尔中尉发现母亲特别注意看他那拿着匙子的手。”表明母亲对伊戈尔拿着匙子的姿势非常熟悉,猜测是自己的儿子。“他那当初从家里带到战场的包脚布已洗干净了,挂在晾衣绳上。”以母亲洗净熟悉的包脚布,间接表明母亲已经知道他的身份。评分建议:每点3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采纳赋分。

16.请结合全文,探究“俄罗斯性格”的丰富意蕴。(6分)16.(6分)从伊戈尔身上,可以看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乐观接受灾难的坚强品格,珍爱亲情、为他人着想的不忍之心。从父亲、母亲身上,可以看到细心勤劳、慈祥热情、善解人意、慷慨好客、从容隐忍、冷静大度等品质。他们作为俄罗斯人,在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对亲人的爱,以及舍我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评分建议:每点2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采纳赋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画为什么要有“神”

梅墨生

①中国文化有几个大的转折,秦汉是对先秦的转折,尤其是汉,汉代思想是总结先秦而开辟后世,汉代文艺思想的要点就是承先秦道家思想重本重神之实,注重探索神气形之关系。重神是汉朝的思想,到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传神写照,都是沿着这种思想而来的,并不是个人创造。西汉《淮南子》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神贵于形”,往后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再到后来石涛的“不似之似”,到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都是这个命题的延续。

②在神与形的关系上,与这种思想一致的还有中国画,后者历来便强调神似。

③九方皋“相马”,虽然说不出马的雌雄,但能认定千里马,能看出马的本质。所以说“神”是一个或隐或显的东西,“神藏于内”是中国文化所强调的。“神”在古代哲学中是一个认识论,到美学中则成为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朝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图》,在一平尺左右的团扇上,荷花的神韵是用比较工整的画法传达出来的。背景中并没有交代水,却仿佛带着水气,我们能感觉到这花是长在池塘里,不是死的枯萎的,而是鲜活的。荷花本身就是既淡野又鲜丽,而且是半开放的状态,左下的两瓣和上面一团有多与少的对比,很美妙。还有一叶张开,一片半卷的荷叶,衬托着荷花,这就是用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味道,用有形的东西表达一种难言的美,这是中国绘画真正的精髓,属于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非常像现在摄影的特写镜头。

④中国文化现实而不功利,在现实中又超越现实,有“出”和“入”之分。在庙堂总想江湖,在江湖总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国文化总是在出世和入世上痛苦徘徊。中国画也是如此,既画现实中的物,又赋予其美好的情操,超越现实又不脱离现实。所以神韵就是入世又超脱,享受又不能陷入 享乐的极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国人始终带着诗意的浪漫、直觉的眼光,同时也一直带着哲思,却又不背负西方基督十字架那种沉重的责任感。⑤画家背后一定有自己的人与文,而人文合起来就是他的世界观,就是他对生命的态度,也是他生活的方式,他追求的理想、审美的境界都与此息息相关。通过作品可以看出他背后的文化趣味,看出他背后的人文支撑,看出他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知识阶层的文化趣味。如果通过作品看不到这些,作品背后是一片苍白,作品则没有深厚的内容,不值得我们品玩,因为中国画最强调的就是内在神韵。《出水芙蓉图》也许不是纯粹的文人画家的作品,然而背后有一种既深又淡的生命情怀,它可以作为中国画的范型,作为中国画代表作来被理解,进而通过它来体悟中国文化的精神,这也是一种享受。

(有删改)

17.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6分)首先指出中国文化介于出、入世之间,既现实又超脱;然后揭示中国画的神韵也是既入世又超脱。最后表明中国人的创作活动在直觉诗意中又有轻盈哲思的特点。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第五段中的《出水芙蓉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18.(6分)作者认为《出水芙蓉图》背后具有既深又淡的生命情怀,印证了“中国画应当可以看到画家背后的文化趣味和人文支撑”的观点;呼应了上文中关于《出水芙蓉图》的内容,使文章结构紧凑;举出实例加以论证,增强了说服力。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请结合文章,简析中国画为什么要有“神”。(6分)

19.(6分)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神”;神韵是中国画的精髓,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通过中国画的“神”,能看出画家背后的人与文,能体悟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画因内在神韵而有深厚的内容,七、作文(70分)

20.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希望自己能扩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但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才值得玩味。

评分建议:每点2分,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第四篇:福建省小学语文四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福建省小学语文四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样卷三)(完成时间:80 分钟)

出卷人:宋秀煌

学校: 姓名: 座号 :

一、语文基础(本模块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默 写古诗 5 分。)(20 分)

1、按音序前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陡 嵌 稞 番 版 魂 傲 圣

A.傲 陡 版 番 嵌 稞 魂 圣 B.傲 版 陡 番 魂 稞 嵌 圣 C.傲 版 魂 陡 稞 圣 番 嵌 D.傲 版 陡 魂 番 稞 嵌 圣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从容(cōng)衣着(zhu?)呜咽(yè)差使(chāi).... B、参加(chān)作物(zhu?)腼腆(tiǎn)似乎(shì).... C、爬蔓(màn)点将(jiàng)高耸(sǒng)撼动(hàn).... D、山林(lín)邻居(líng)伶俐(líng)晶莹(jīng)....

3、“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A、道路 B、说、讲 C、方向 D、道理

4、“盛”(shènɡ)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 兴旺;②丰,华 美;③ 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

“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5、“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6、“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7.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 他今天一定不会来。B、今天他一定不会来。C、今天一定他不会来。D、他今天不一定会来。

8、下面的“川”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请选出来。()

A、川流不息 B、高山大川 C、一马平川 D、百川归海

9、“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宋时期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11、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①陈述句②疑问句③反问句,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⑴这么远,箭哪能射到呢?

⑵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

⑶陈赓牵着那匹被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①②③

12、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A、上海 B、南京 C、香港 D、澳门

13、“这是 电影院”中的“电影院”有五个修饰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座 ②、现代化的 ③、武汉市 ④、唯一的 ⑤新型

A、③①④②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②④①⑤③

14、冬天来了,寒风凛冽,人们常把寒风称为()。A、春风 B、熏风 C、朔风 D、金风

“夜空中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这句的修辞手法()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夸张 16.默写张志各的《渔歌子》(要注明诗人的朝代)。(5 分)

二、阅读(本模块的选择题都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50 分)

(一)阅读《倒立的老鼠》,完成 17-25 题。(26 分)倒立的老鼠

从前,有一位87岁名叫罗伯的老先生,他的一生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他虽然贫穷但却非常快乐。

当他发现家中有老鼠的时候,起初他并不以为意。但是老鼠开始繁殖。他开始感到困扰。它们不断大量繁殖,罗伯终于再也无法忍受。

“太过份了!”罗伯说道。“这真是太过份了!”他拖着步子走出屋外,走向街上一家商店,他买了一些捕鼠器、一片乳酪和一些强力胶。

回到家,他将强力胶涂在捕鼠器的底部,并将捕鼠器黏在天花板上。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乳酪放在上头作饵,希望能够赶走它们。

当天晚上,老鼠们从它们的巢穴出来,看到了天花板上的捕鼠器,它们认为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它们在地上走着,用手肘轻碰彼此,并且用前爪指着天花板笑得东倒西歪。毕竟,将捕鼠器放在天花板上,真是太愚蠢了。

当罗伯隔天早晨下楼,看到捕鼠器上没有抓到老鼠,他笑一笑不发一语。他拿了一张椅子,将强力胶粘在椅脚上,并将它倒过来粘在捕鼠器旁的天花板上。他用同样的方式将桌子、电视机和台灯粘了上去。他将地板上的所有东西都倒置粘在天花板上。他甚至放了一块小地毯在那上头。

隔天晚上,当老鼠们走出巢穴时取笑前一晚所看到的景象。但是现在,当抬头看到天花板时,它们突然笑不出来了。

“哎呀!”有一只老鼠大喊着。“看看上头!地板在那边!” “我的天哪!”另一只叫着。“我们一定是站在天花板上了!” “我开始觉得有点头晕。”另一只老鼠说道。“我的脑充血了!”又一只老鼠说。

“这太糟糕了!”一只长胡须非常年长的老鼠说道。“这真是太糟糕了!我们必须立刻想想办法。”

“如果我继续这样倒立着,我一定会昏倒的!”一只年幼的老鼠大叫着。“我也是!” “我受不了了!”

“救救我们吧!谁来想想办法呀,快!”

现在它们开始紧张兮兮的。“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做了。”那只年长的老鼠说。“我们通通倒立过来,这样就正常了。”

老鼠们非常听话的,通通倒立过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一只只都因为血液快速流到脑袋里而晕倒了。

当罗伯隔天早晨下楼时,地板上遍布着老鼠。他快速地将它们全部集中,并且丢入垃圾桶中。

这个故事要我们记取的是:当世界看起来是如此严重的颠倒混乱时,你要确定自己是脚踏实地的。

17.拉班为什么要除去老鼠?[ ](2分)A.他一直都憎恶老鼠。

B.老鼠太多了。

C.他们的笑声太大了。

D.他们吃光了所有的奶酪。18.拉班把捕鼠夹子放在什么地方了?[ ](2分)A.在一个篮子里。

B.在老鼠洞附近。C.在椅子底下。

D.在天花板上。

19.第一天晚上,老鼠们从洞里出来后,他们为什么用前爪互相推着,在地板上跑来跑去?[ ](2分)

A.他们看见天花板上有一把椅子。

B.他们认为拉班的做法很愚蠢。C.他们想吃捕鼠夹子上的奶酪。

D.他们对所看到的情景感到害怕。20.拉班把椅子粘在天花板上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 ](2分)A.露出微笑,但没说什么。

B.买了一些捕鼠夹子。C.把所有的物品都粘到天花板上。

D.给老鼠们一些奶酪。21.你如何从文章中知道老鼠们的想法的?[ ](2分)

A.通过拉班对老鼠们的想法。

B.通过文章对老鼠们居住地方的描述。C.通过老鼠们所说的话。

D.通过文章对老鼠外形的描述。22.第二天早晨,拉班为什么发现很多老鼠躺在地板上?[ ](2分)A.老鼠们倒立的时间太久了。

B.拉班给老鼠们的奶酪太多了。C.老鼠们从天花板上摔了下来。

D.拉班把胶水涂到了天花板上。23.下面哪个词语能最恰当地描述这个故事?[ ](2分)A.严肃的和难过的。

B.惊慌的和令人兴奋的。C.有趣的和聪明的。

D.激动的和神秘的。

24.你认为老鼠们容易上当吗?请在下面写出一条理由。(4分)观点: 理由:

25.你从拉班的做法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出两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4分)事例一: 事例二:

26.仔细思考拉班和老鼠们的做法,请指出文章中哪些情节是难以让人相信的 二)阅读《小陶土》,完成 27-35题。(24 分)小陶土

在一个古塔高处,有一个工场,是一个陶艺工场,放满了一桶一桶彩色的釉、辘轳和窑,当然还有陶土。窗边放着一个大木桶,有一个重重的盖子,陶土就放在里面。深深地藏在桶子的底部,有一团最老的陶土压在角落。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被触摸,因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天,重重的盖子都会被掀开,许多手会伸进来,快速地挖走一袋或一球陶土。小陶土会听到人们忙碌工作时愉快的声音。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呢?”他想知道。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陶土在木桶的黑暗中,失去了希望。有一天,一群小孩子跟着他们的老师来到工场。许许多多小手伸进桶子里。小陶土是最后一块被选中的,他总算出来了!“这是我的大好机会!”他在光线中眯着眼睛想。

有个男孩把他放在辘轳上,用最快的速度转动。“好好玩啊!”小陶土想。辘轳一边转,男孩一边试着把陶土拉起,来。小陶土觉得很兴奋,因为自己将要变成一样东西!男孩试着做一个碗,可是后来放弃了,把陶土拍打成一个圆圆的球。

“清洁时间到了。”老师说。工场里充满孩子擦拭清洗的声音,到处都湿乎乎的。男孩把陶土丢在窗边,急忙跑去跟朋友一起。过一会儿,工场空荡荡的,房间既安静又黑暗。小陶土非常恐惧,他不只想念湿润的木桶,他也知道自己有危险。“完了!完了!”他想。“我只能待在这里干掉,直到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他坐在窗边,窗子开着,他不能动弹,觉得身上的水分一点一点流失。既是阳光曝晒,又是晚风吹拂,他快要变得像石头一样硬了。他硬到几乎没办法思考,只知道自己满是绝望。

然而,在小陶土的深处,还剩下一小滴水分,小陶土不愿让它流失。“下雨吧。”他想。

“来点水吧。”他叹息。

“求求你。”干渴绝望的他最后挤出了这句话。一片浮云同情小陶土的遭遇,奇妙的事就发生了:豆大的雨点,打进开着的窗子,落在小陶土身上。雨下了一整夜,到了早上,小陶土已经变得像以前一样柔软。有声音传进工场里。

“糟糕!不好了。”有个女人说。她是常常来这个工场的陶匠。

“有人把窗子开了整个周末!我们要好好清理烂摊子了。我去找抹布,你先拿些陶土做做。”她对女儿说。小女孩看到窗边的小陶土。“看起来这小陶土最合适不过。”她说。

很快的,她就把陶土搓揉成各种好看的形状。对小陶土来说,小女孩手指头带来的感觉舒服极了。

小女孩一边做一边想,有目标的动手搓揉。小陶土感觉被揉成一个圆圆的、中空的形状。又捏几下,他就有了手把。

“妈妈,妈妈!”孩子喊:“我做了一个杯子!”

“太棒了!”她的妈妈说:“把他放在架子上,他会被放进窑里烧。然后,你可以上你喜欢颜色的釉料。”

没多久,小杯子就可以去新家了。现在,他住在厨房的架子上,在其他杯子、碟子和马克杯旁边。他们都很不一样,有些真的很漂亮。

“吃早餐啦!”妈妈叫道,同时把新杯子放在桌上,倒满热巧克力。小女孩轻轻地拿着他,他多么喜欢自己圆润线条的新造型。他是多么称职呀!小杯子得意地坐起来,他说:“终于——我成为一样东西了。”

27.为什么小陶土后来能从木桶里出来? [

](2分)

A.其他陶土全被用光丁。

B.他在其他的陶土上面。

C.男孩特别喜欢小陶土,所以选了他。D.老师叫男孩使用那一团陶土。28.男孩做了什么粗心大意的事? [

](2分)A.把陶土留在辘轳上。B.用最快速度转动辘轳。C.把陶土放在窗边。D.拍打陶土。29.男孩离开陶艺工场后,小陶土的心情如何? [

](2分)

A.满意。B.害怕。C.生气。D.得意。

30.以下哪一句话告诉你,小女孩知道她想做出什么? [ ](2分)A.“女孩的手指头带来的感觉舒服极了”。B.“小女孩看到窗边的小陶土”。C.“小女孩轻轻地拿着他”。D.“她有目标地动手搓揉”。

31.故事的作者把小陶土比喻成一个人物。作者这样做,是要让你想象什 么? [ ](2分)

A.雨中的感觉。B.小陶土的感觉。C.捏陶土的感觉。D.制造一样东西的感觉。

32.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2分)

A.人像陶土一样,很容易搓揉及塑造。B.世界上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C.找到目标是最快乐的事情。

D.陶艺是世界上做善事最好的方法。

33.故事开始时,小陶土有什么愿望?(4分)

34.小陶土在窗边躺了很久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为什么对小陶土来说,这件事情那么奇妙?(4分)

35.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请解释为什么她对故事的发展很重要?

第五篇: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试卷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2017 年 12 月

一 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诗㓿·________·采薇》)(3)王驾《晴雨》中有“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两句。将蜂蝶拟人化,富有情趣;周邦彦《㣿幕遮》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 分)(1)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

A.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B.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上比赛的计分板上。C.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时,就变成一座桥。

D.山涧的泉水㓿过一路曲折,才唱一支是美妙的歌。(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它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和魅力。1 揭示事物世界的本质 2 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方法 4 反映实践现实 依据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客观实践的事实

A.①⑤③④② B.④①⑤②③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二 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董阳

① 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 3.53 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 中国 IP 产业报告》,中国 IP 影响力排名前 100 位,网络小说就占了 61 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㓿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䟿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远的不说,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今天我们将《西厢记》、四大名著奉为㓿典,把金庸小说放在很高的位置,将来某部网络小说被奉为新名著,某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奉为新㓿典,完全是有可能的。

③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眼䟿”,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清醒意识。④目前,“网络文学”在数䟿上已㓿“+”得够多了,“IP”主要是指网络小说的授权改编和衍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网络文学体䟿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䟿投入网络文学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大䟿收购 IP,网络小说身价水涨船高,据说有的网络小说 IP 估值几个亿。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海䟿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大有“狂轰滥炸”之势。

⑤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㓿历从重“䟿”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那种“得 IP 者得天下”的想法是非常外行的,即便从㓿济效益上来说,也是十分片面的。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才能实现双赢,也才会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把票房成功转化为文化成功。

⑥我们还要认识到,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㓿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⑦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要强调的是,这种争议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宽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小说在“+”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艺术形式的转换,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隐含着青少年亚文化向社会主流文化的转换。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⑧大众文艺的兴盛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广大基础,对大众文艺进行吸纳和提炼,正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必由之路。

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它的体䟿之“庞大”,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影响之深刻。宋词、元曲、京剧、小说,都源于民间疯长的俗文化,㓿文人提炼萃取而成㓿典文艺样式,今天的网络文艺,也正处于“提纯”“雅化”的关键阶段。事物发展往往“起于青蘋之末”,这个事实越早看到,我们就越有文化自觉,就越能顺势而为,引导创作,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选自 2017 年 11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3.解释第①段中“接管”的含义。(2 分)

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 分)

5.第④段中作者提出“‘网络文学’在数䟿上已㓿+得够多了”的观点,并用“IP”的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4 分)

6.下列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作者否定了“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的创作状况。B.文中的“风物长宜放眼䟿”,要我们看到网络小说的发展未来。C.作者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否定了那种“得 IP 者得天下”的观点。D.结尾的“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要我们看到网络文艺发展的未来。7.本文标题是“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雅化”的建议。(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

轻盈的浮动的 朱以撒

① 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徐缓的山坡上一大片的芦苇正在迎着来风。一个人对于居住的选择,有时是游移在具体的房屋之外的,面积、质䟿、形制这些可以测䟿的部分被忽略了,而感觉、视觉站出来说话——以前我买临水的房子,是由于水际一株品相周正的大榕树,它的雍容圆满体现了良好的生态。而今我看上这套山居,正是因为在一个蜻蜓乱飞的黄昏,我与满山坡的芦苇相遇。它们在夕阳下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使人下定..决心不再犹豫。

②芦花是柔软之物,一阵风起,芦花悠悠,有的就飘进了院子,落在案上或者我的肩上。宋人黄庭坚曾说兰花之香是国香,生于深山里,不为人知却照样芳香。看来天下万千植物都是如此,顺天适性,和人是毫无关系的。它们与人不同的就在于自然而然,何所来何所去,尽随风来雨往。一朵芦花落在我的袖子上,不是因为它的重䟿,而是它的柔软被我感受到——柔软往往是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形态,毛茸茸的、蓬松的,使人放心。那些敛约的神情,优雅的姿势,朴素的色调,都在人们乐意接受之列,只是后来坚硬越发突兀,放纵恣肆,攘袖瞠目,也就离柔软渐渐远去。一个人老迈时,坚硬的牙齿全脱落了,又以坚硬的假牙来替代,而一条柔软的舌头却完好如新——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可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争当牙齿,以坚硬面对世界。

③自然之力也难以摧折一丛芦苇——这是台风过后的景象,纤细之秆的韧性显露出来,在随势俯仰中成为一道委婉的弧线。芦苇就是野草一般的植物,与荆榛莽葛一样,由于过于野而有贱气,人们会在院子里种一片竹子以示高洁,却不会种一丛芦苇。由于不为人栽种,它的野性形成的内部力䟿越发有劲道,只是向来重外表的人浑然无知。

④让芦苇入画的人当然有。这也预示着这个人要有与之相契合的心性,有野的一面,也有细如牛毛的一面。以工笔来再现一丛芦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人们往往用时间的长短来衡䟿劳作的难易,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内心的契合,能否把这种植物,从秆的坚韧圆劲到花的迷蒙、缥缈、清虚都表现出来。如果不行,说明与这种植物内在缺乏一条相通的路径。那么就不要坚持了,可以改为画竹,竹的硬朗实在比芦苇的虚无柔和更易于把 握,而细微正是这个时代的人最难触及的。细而不弱,功力见矣。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那么,就慢慢来吧,毫厘不爽,纤缕必见,最后连画家也成了一秆芦苇。唐子西说:“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为何会有度日如年之感?只缘于置身于植物之间,与植物居。植物的生长是看不到的,只能积多了时日才见出不同。那么,一个人终日可见芦苇,他也会多一些徐徐的闲雅,慢慢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好。慢的可靠性可以从慢生长态的植物中体现出来,由于内在储存了大䟿的时日,质地厚实强大,它们成了植物中的精品。

⑤夕阳敛约光线时,芦苇丛中都是声响,归巢的鸟掠过,又停留其间,聒噪聒噪,反而显得芦苇的静谧安详。

植物与植物是不同的,静默不语的和发出声响的,共同应对着时光。杨树皮白光洁,一阵风来就哗哗作响悲怆不已,这种与宗教有所关联的植物使人听其声而不安。芭蕉偌大的叶片发出的啪啪巨响,似乎要掀动屋瓦,在空旷里生出寒意来。没有人会听到芦苇的声响,这是一种不出声响的植物。是这个世界太嘈杂了,淹没了它的私语。这也使芦苇的气息素来都往下走,温和、素淡、清凉,还有些许薄薄的寂寥。永远是那般的细腻修长,ۿ极了旧日里清瘦的文人,轻轻地来,轻轻地往,静静地翻书,静静地行文,少与人交接而乐于自处。

⑥ۿ水边的人终日可以看到流水,ۿ山里的人终日可以开门见山,时日久了也就成了山水的一个部分。

⑦坐对青山,日子悄然而缓慢,如同满山草木天生天养。如果一个人住在三环边上,可以看到千百汽车蟑螂般地穿梭,声浪向上翻卷,进入房内,心紧了起来,动作紧了起来。谁有当年陶渊明的淡定,心远地自偏呢,把繁华的喧嚣视同安宁的桃源。⇿一种感受都是很个人的,我相信人都有从坚硬过渡到柔软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朴素的回归,它可以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的一次晚餐,可以是一次安然无忧的入睡,可以是一次负暄时的陶陶然的心情。一 个人在注视芦花的轻柔时,他对于寻常日子的寻常要求,也倾向于如此。

(选自 2017 年 6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分析第①段加点词“相遇”的表达效果。(3 分)

9.解释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4 分)

10.第⑤段中描摹了哪些声响?其用意是什么?(4 分)

1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轻盈的浮动的”的理解。(5 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注】①翠葆: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12.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_____________。(1 分)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新篁”句写翠绿的新竹在车盖上招摇。B.“夏果”句写果子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C.下片中的“困卧”对应了题中的“避暑”。D.“惊觉”是因梦中所见与画屏中的一样。14.这首词在景物᧿写上很有特色,结合作品,试对其进行赏析。(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7 分)①邝埜(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② 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③ 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④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䇿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⑤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埜执一二市豪归()(2)车驾次宣府()..

16.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A.阻止 B.恐惧 C.败坏 D.诽谤(2)以无忝任使().A.辱没 B.荣幸 C.增加 D.腼腆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B.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C.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D.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观代汉语。(6 分)

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1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导致“师覆,埜死”的原因。(3 分)

20.简析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3 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④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度:勘测规划。②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纡余:曲折萦绕。④间厕:交错。21.第①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是()(1 分)A.哉 B.耶 C.也 D.乎

22.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3 分)

23.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颠覆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B.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C.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D.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B.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C.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D.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2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 分)

三 写作(70 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应用 1.1.(1)(1 分)无边落木萧萧下(2)(2 分)雨雪霏霏 小雅(3)(2 分)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或叶上初阳干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1)D(2)C

二、阅读

(一)(16 分)

3.(2 分)网络文艺替代大众文化。(“主导、引领”亦可;“网络文艺变成主流”1 分)4.(2 分)历史上有很多通俗文学成为今日的经典而今日的网络文学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新经典。(网络文学的发展符合文化发展史的规律,亦可 2 分。概括必须一句话,两句话

给 1 分)

5.(4 分)作者是从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各路资本纷纷高价收购IP,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这几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作者从„„方面来论证观点(1 分)、三个方面一点1 分)6.(3 分)B 7.(5 分)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改编时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的认识;在文化品质和艺术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注意对青少年群体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关注艺术表达形式的优化与提升;在思想表达上有底线意识,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一点 1 分)

(二)(16 分)

8.(3 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芦苇(1 分),点出“我”因芦苇而看上这套山居(含蓄地点出我买下这房子的原因)(1 分),暗示“我”与芦苇的心性相契合。(1 分)9.(4 分)画家长时间画芦苇,慢慢地喜欢上了芦苇,细心的描摹中,内心与芦苇想契合,具有了芦苇的心性,也具有了野性和细微的品性。(喜爱 1 分,慢的状态 1 分,描摹过程 1 分,芦苇的心性 1 分)

10.(4 分)本段描摹了多种声响:有归鸟的聒噪声,有杨树的“哗哗”声,有芭蕉“啪啪”巨响(1 分);作者通过鸟鸣的嘈杂、杨树的让人不安、芭蕉的令人心生寒意,作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1 分),反衬出听不见的芦苇之声(1 分)的静谧、温和、素淡和清凉,表达作者乐于自处的生活态度。(1 分)

11.(5 分)作者以“轻盈的浮动的”为题,具有两层含义:“轻盈的”是实指芦苇纤细劲圆的秆和迷蒙、缥缈、清虚的花(1 分); “浮动的”是虚指芦苇敛约、优雅、朴素的品质(1 分);作者想通过这个题目,表达自己从芦苇身上感悟到的生活道理(1 分),即:以柔软的态度面对世界,那些自然野性的更具内在的力量。进而抒发了自己对闲雅、朴素、安宁、寻常生活的向往。(2 分)

(三)(8 分)

12.(1 分)清真居士 13.(2 分)C 14.(5 分)作者描写了幽美、闲静的夏季景色。首先,作者选取了一些最具夏季特点的典型景物来写,如新篁、骤雨、蛙声、夏果等;第二,作者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来表现夏季草木繁茂、新篁鲜绿、树叶浓翠的画面,如翠葆、金丸、浓翠等。第三,作者将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既写岸草浓翠,又写蛙声喧闹,有声有色。第四,动静结合,既有动词摇动、落、飞、破等描写的动态的静,又有浓翠迷岸草、帘花檐影颠倒等静态的景。第五,作者写 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图。(本词涉及角度较多,只要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具体赋分如下:

两个角度各 1 分,结合词作具体分析各 1 分,作者情感 1 分,作者情感应具体分析,上阕主要表达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生活的闲静,下阕暗含思乡之情)

(四)(17 分)

15.(2 分)(1)捕捉 逮捕(2)停留、驻扎 16.(2 分)(1)C(2)A 17.(2 分)D 18.(6 分)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埜追究查办,邝埜(向皇帝)详细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每句 1 分,一句中错一个扣 1 分)

19.(3 分)邝埜请求增兵加强边防,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的劳役,使之休整,朝廷未采纳;宦官王振专权,皇帝亲征且不与朝臣商议;邝埜坠马伤重没有得到医治;邝埜让部

队快速入关,严兵断后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邝埜坠马没有得到医治必须答出,给 1 分;其余的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0.(2 分)第⑤段是对邝埜的补写,(1 分)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交代了他父亲的严格要求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1 分)

(五)(13 分)21.(1 分)C 22.(3 分)示例一: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列”“跪”“立”“仆”“怒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形状,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示例二:画线句的动词运用巧妙,作者通过“列”“跪”“立”“仆”“怒”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作者运用短句、整句的句式,形成了节奏紧凑、短促有力、音韵优美的语言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23.(2 分)C 24.(3 分)B 25.(4 分)本文通过对韦使君修建新堂过程和前后变化的记叙,赞颂了韦公教化百姓、除恶扬善、反贪立廉、关怀民生的抱负与追求,希望继任者能从韦公身上懂得治民的道理并以之为楷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追求清明政治的理想。

三、写作

26.(2 分)作文(略)

下载江苏省海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海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