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育局长的一封信》有感
写给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
今天,有幸阅读了《教育局长的一封信》,作为家长,我感受颇深,是的,总书记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有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从上学后才接触到老师,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只有学校里的老师,才是孩子真正的老师,学校里的课堂,才是孩子的唯一课堂。事实上,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有人在影响他了,而影响他的人就是他的父母,孩子从一出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到他的老师了。这就是人们说的胎教与家教。不要以为那么一点点小的婴儿不懂什么的,其实,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甚至胎儿时期就有一定的听力与感知力,所以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后来的学校里的老师对他所产生的作用。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遇到一些本身素质不太高的家长,那么他们平时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就会有所欠缺了,比如,孩子放学后,告诉家长在学校跟其他孩子打架了,这时,可能那些家长们首先问的不是事情的起因,而是问:“那你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还手”之类的话,在他们的心中,首先想到自己孩子不能吃亏,如果觉得孩子并没有吃亏,那么就OK,后面也就不再追问,一旦发现孩子吃亏了,那肯定是第一时间来学校找老师论长短了。我不知道那些家长朋友们有没有考虑过,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要知道,身为父母,我们平时的言行举止,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孩子会参照那个榜样来付诸行动,如果我们树立的这个榜样是个好榜样的话,那么恭喜那位孩子,相信他的将来,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为人处事方面,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因为他的生长环境为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他的父母给他树立的是一个坏榜样的话,那么,我想,在这个孩子身上多多少少会留下他父母所给他带来的不良思想。这种不良思想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虽然,我们大多数家长无法像老师那样为孩子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点(因为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有足够高的学历),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要让孩子明白“写好一个‘人’,只需两笔,做好一个‘人’,却要一生”。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在人生旅途上成为赢家,首先,家长就要自我约束,从现在做起,学习中华优良传统,学习社会公序良俗。“见人善,即思齐”,“移污词,切戒之”,“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
第二篇:教育局长
**市教育局作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参学单位,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力争再上台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的活动主题和“促
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活动载体。同时提出了今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科学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关注民生,促进公平,努力把我市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深刻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并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将进一步确保十七大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四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同时,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加快教育的发展,加快“文化小康”的建设。“文化小康”包括: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以及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教育在“文化小康”建设中将起到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教育,把教育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之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奋斗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我市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旨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党员、教师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在解放思想上开辟新境界,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力求新突破,在统筹教育协调发展上推出新举措,在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做出新业绩,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近几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呈现出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强势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上升。这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高;职业与成人教育得到巩固和加强;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切实改善;素质教育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学校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如:依法治教工作明显加强;民办教育得到规范有序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等等。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还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以解决和完善。一是义务好范文乡间、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农村牧区办学条件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生源相对不足;城镇择校现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教辅用房及生活用房紧张问题普通存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不协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相对较差,加之地区经济状况、就业门路窄等客观因素,导致我市中职教育发展缓慢,成为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三是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困难和阻力。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依然十分严重,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中职学校与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联系不紧密,受实训条件和专业教师队伍条件限制,部分学校在办学上仍然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不能把技能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不能完全按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人才。四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和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中考招生秩序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一些民族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第三篇:读《至加西亚的一封信》有感
做一名积极主动的“送信人”
——读《至加西亚的一封信》有感
近日认真翻读了《至加西亚的一封信》一书,受到了较大的启发。虽然本书未对为何选择安德鲁.罗文以及如何送信作详尽述说,但是通过本书和相关的导读我认识到,只有做安德鲁.罗文式的人,生命才能更精彩、工作才能更完美、事业才能更辉煌。于是我们应当做这样一个人:
——做一个执着追求的人。安德鲁.罗文——一位脱颖而出的“美西战争”中的年轻中尉,为何能被“偶然”选中,我想这应当归功于他平时一如既往的执着追求,归功于全面的综合素质,如专业的知识、扎实的技能、认真的态度等,这些并不能一朝一夕,一撮而就,更不是被要求、被考核,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自发、自愿、自觉的积累和行动成就了一名全面的安德鲁.罗文,用当今职场通用说法,他始终致力于做一名“职业经理人”,做一名积极主动的“员工”,他的脱颖而出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
——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安德鲁.罗文——一位临危受命的普通的“美西战争”中的年轻中尉,为何能“立即”执行,我想这应当归功于他不折不扣的执行命令这一简单的军人要义。他没有去考虑送信的艰巨困难,更没有去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取而代之的是敢于担当、服从命令、坚决执行。可以想象我们面对的当今职场,不愿接受任务,接受任务后枚举问题、挑三拣
四、强调客观,“执行力”被反复强调,成了各个组织或者企业的通病,究其原因缺少的就是安德鲁.罗文式的员工,缺失的就是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能力。
——做一个不畏困难的人。安德鲁.罗文——一位完成任务的普通的“美西战争”中的年轻中尉,为何能顺利完成任务,我想虽然他具备了完成任务的能力,具备了担当任务的勇气,但是不畏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同样不可忽视。无论是在迷宫般的金斯敦大街疯狂的奔驰、无论是身处花香四溢的热带雨林,抑或是遇到荷枪实弹武装到牙齿的人包围等等遭遇,安德鲁.罗文和他的团队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用书中的原话““一想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便无暇顾及,似乎都已安排好,一句多余的话也不用说,一秒钟都没耽搁。”安德鲁.罗文和他的团队能够完成任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同样,我们可以做出比较,是否我们在接受任务后,能够象他那样义无反顾,是否象他那样不畏困难,是否象他那样真正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总之,或许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或许我们没有那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我们没有被重视、被选择。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审视调整自我,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不断严格要求自我,进一步磨砺意志、接受挑战,做一名积极主动的“送信者”,年复一日,继续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年复一日,继续做一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公司服务的践行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下一个成功的安德鲁.罗文呢!
第四篇:读《至加西亚的一封信》有感
读《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有感
陈安军
今天终得清闲。我信手拿起案头的一本书——《至加西亚的一封信》,慢慢的读了起来。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看似很平常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要将一封极其重要的信交给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他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其确切的地点。这封信关系到这个战争的成败,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加西亚将军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谁来完成这个限巨的任务?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向麦金莱总统推荐了一个名叫罗文的人。罗文接到任务后,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最终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起了关键的决定作用。情节像小说,但是却是历史的真实事件。
我慢慢地看着,脑海里慢慢地浮现一个奇怪的问题:谁是教育的“罗文”?当年罗文不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把这封重要的信件送到了加西亚将军的手中,确保了战争的胜利。教育是要把各种真理和知识送到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里,使其成为一个于社会有用之才。事不同理同。可谁是教育的“罗文”?这个“罗文”能把信送到位吗?
这真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我放下手中的书卷,开始深思想来。是行政官员?教育部长,局长,市长,书记„„?是,好像又不是,他们也许只能充当那个“写信”的人——总统先生。他们从战略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宏观规划教育的未来,然而绝对不能直接把这种教育理想实施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是校长?他们管理着一所学校,带领着一帮人,默默耕耘,把写信人的意途转化成更为具体的行动,促进每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可是,细细一想,又觉得不太合适,校长,他太抽象了,很多大一点的学校,孩子们还不认识校长呢,怎么会是他呢?他也许只能做那个“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罗文的介绍人。究竟谁能做教育的“罗文”?当我们排除了一系列的人物后,也许就慢慢地清晰起来,是教师,广大的教师,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他们培育了孩子们那鹅黄的梦想;是他们慢慢锻造了孩子们纯真的品格;是他们,把真理和知识传送到每一位孩子的头脑中„„
可我终究还是感到困惑,罗文给加西亚送信,只是短期的艰难,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却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太难了。更何况,人海茫茫,鱼龙杂混,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象罗文一样,挑起送信的重担,达到理想的彼岸。不是吗?远的来说,在大地震中拨腿就跑的“范老师”至今仍然还是国人心中的恶梦„„还有,家教家养,打骂体罚,钻营走穴,打牌炒股,得过且过„„这时,罗文”的形象又模糊起,他们能把信送出去吗?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光鲜明亮的水果表面的一个虫眼,可就是这区区虫眼,为我们下了无尽的遗憾。
教育呼唤真正的“罗文”。当总统让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去送信时,他不会翻来覆去的问,“加西亚是谁?他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当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与挫折时,他不会放下自己的任务不停地向上天祈祷,更不会拨腿就跑,他明白“任务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任务”。
第五篇:读《致父母的一封信》有感
读《致父母的一封信》有感
这是我上初二的女儿在前些日子的阶段性测试后给我们家长的一封信,当我读完信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的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那么我们自己的孩子呢?是否也用对学生的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工作了一天回家,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督促孩子做作业,然后呢?是否感觉在做完这一切的时候,自己紧绷的那根弦瞬间坍塌,想要坐在沙发上再也不想起来?这种感受相信你也有同感。
以前,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都没在意,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学习习惯也已经养成,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去评价和激励。可是,有一天我女儿跟我说:“妈妈,你有多久没有陪我玩了?怎么你给小弟弟妹妹们说的那么多,可是我呢?”当时我惊了,我还是个负责任的母亲吗?
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的“控诉”警醒了我:不管你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没有时间陪孩子那是借口。
后来,我每天晚上都会或多或少的陪孩子聊聊天,有时候我们娘俩还会去踢毽子,看到孩子脸上又有了满足的笑容,我的心酸酸的。
作为教师,我们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处在激励、教育、疼爱学生的氛围里,唯独把疲惫带回了家。
我觉得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好自己的孩子,用对待学生的心态平等的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相信我们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