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考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点训练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点训练
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很多政策针锋相对,差异较大,B项错误。C项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还包含金融等方面,范围太广,与题意不符。D项材料无从体现。
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既然是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也就是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选C。
3.以下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马歇尔计划》、社会改革、国家规划、充足的劳动力、普遍自由贸易的实行,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D项正确。
4.如图为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图相符的是()
A.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 B.二战后期美国的巨大投资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理论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A、B两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排除;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表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灵,故美国里根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英国工党提出……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从“二战”的影响、民众支持等角度分析。方式据材料“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 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可以看出是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
6.制度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答案 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混合经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等鼓励“新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回忆所学知识,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回答“表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错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全面
有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C.③④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认识不清。[正解] C [解析] 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①②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心得体会]
B.②③ D.②④
第二篇: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很多政策针锋相对,差异较大,B项错误。C项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还包含金融等方面,范围太广,与题意不符。D项材料无从体现。
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既然是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也就是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选C。
3.以下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历史学习资料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马歇尔计划》、社会改革、国家规划、充足的劳动力、普遍自由贸易的实行,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D项正确。
4.如图为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图相符的是()
A.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 B.二战后期美国的巨大投资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理论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A、B两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排除;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表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灵,故美国里根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英国工党提出„„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从“二战”的影响、民众支持等角度分析。方式据材料“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可以看出是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6.制度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答案 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混合经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等鼓励“新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回忆所学知识,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回答“表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错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全面
有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C.③④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认识不清。
[正解] C 历史学习资料
B.②③ D.②④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解析] 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①②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心得体会]
历史学习资料
第三篇: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测试题-卷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解析】A.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制经济,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知,报告的主旨不可能是肯定不要干预经济的模式.
B.材料内容重点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而是讨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C.结合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我们可知,当时美国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都减少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而可以看出本报告的主旨是主张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束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调节手段.
D.从材料中并没有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只能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手段特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学生要联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要求来分析材料.
回答本题时,学生要对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事实准确把握,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对经济进行直接全面的干预,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滞胀,大部分国家开始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而寻求新的自由主义管理模式,80年代出现了混合制经济,90年代,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2.《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答案】D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农业带来严重灾难,为此在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价格而对于由减产造成的损失由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资本家,故D正确;
B项是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对策,故 B错误;
AC两项是对工业的调整举措,故A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的作用: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第1页,共8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危机.
3.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70年代呼吁缩小政府规模,将全力放归人民,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干预的力度,缓解过分干预经济所带来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不是联邦政府的势头,而是它的具体措施.
C.材料不涉及到福利国家政策的表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会缩小福利国家政策的规模,和覆盖面.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不符合事实,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种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材料中也只是体现出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放弃国家干预. 故选A.
5.罗斯福新政时期,反对者一直存在。有人称他的方案“本质上就是共产主义”,可以叫做“斯大林•迪兰诺•罗斯福”这个“合成人物”构思出来的“杂种”。还有人称他为“法西斯主义者”。这些反对的声音反映出当时()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的方法对经济进行调节,不是完全放弃市场调节作用,故A错误;
第2页,共8页 C项与史实不符,新政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错误;
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材料中主要对新政的认识上出现误解,新政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6.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匾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
①整顿银行金融业 ②发放紧急救济金 ③以工代贩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主要说的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故②③④正确;
整顿银行金融业属于金融系统,故①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7.有人认为,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战时的军需充分吸收了美国剩余的劳动力,大量美军的出征又使美国从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向劳动力短缺,乃至待在家里的妇女都被鼓励出来工作。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新政”的作用是有限的 ②二战的爆发完全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二战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④二战使美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
A.①② 【答案】D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可知,材料认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有限、而对美国经济恢复起着重要作用的二战,①③正确,D符合题意;“消除了”
第3页,共8页 说法太过绝对,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排除②,排除AC;④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故选D。
8.1930至1936年我国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造成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B.国民经济建设引进机器设备 C.抗战时期需大量进口军事物资 D.长期内战生活资料依赖进口 【答案】A
【解析】从时间判断,中国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关税占近代入超总值的近一半,这就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都很大,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引进机器设备,故B错误;
材料未涉及进口军事物资,故C错误;
材料未涉及生活资料依赖进口,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时间判断,中国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关税占近代入超总值的近一半,这就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都很大,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9.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喻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
……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
“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济政策原则”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由此可知作者的主张应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故D项正确.
A项只是宏观调控的部分,不全面,应排除.
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解,应排除.
故选D.
本题以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喻德的言论为内容考查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理论.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的分析理解.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对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的培养.
第4页,共8页 10.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答案】B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解析】A.社会矛盾激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B.题干所给材料中“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D.依据所学,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故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正确认识“福利政策”的本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1.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信息说明罗斯福采取救济的措施,故B项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内容有:大力整顿银行,使私人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解决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②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③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12.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提倡“新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计划经济 【答案】C
“新【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材料中“三驾马车”不符,BD项都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D;“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是福利国家的内容,故C项正确。故选C。
第5页,共8页 13.“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忽视农业生产 C.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D.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 【答案】C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减少粮食产量,跟材料“减少粮食的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
B项说法绝对,排除。
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C项正确。
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多样,主要是“左”思想的危害,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14.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答案】C
20世纪70年代,【解析】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所以C项正确;
A项错误;
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错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错误.
故选C.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
本题主要根据时间来分析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的出现原因、解决方法等知识.
15.据统计,截止1946年12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这可说明当时()A.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 B.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 C.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增强 【答案】D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对政府的操控,而不是科技革命的作用.
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现不出全面恢复.
C.1946年,美国对法国的经济援助还没有出现实质效果.
D.从材料中政府持有私人企业的股份,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和影响来分析.
第6页,共8页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黄金阶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6.材料 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美国环境保护的黄金十年。1970年2月,尼克松首次向国会提交关于环境问题的总统咨文,从而开创了美国总统每年就环境问题向国会提交咨文的先例。咨文内容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环境质量标准等37个方面。美国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通过了27部环境保护法律和数百个环境管理条例,涉及到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根据《国家环境政策法》,联邦政府改变了以前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的局面,成立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同时,尼克松政府将环境作为其缓和冷战、调整外交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与北约国家环境合作,加强与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推动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设立联合国环境基金等。
——摘编自程天金、杜譞、李宏涛《美国环境治理演进及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环境治理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治理全面;注重立法;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加强国际合作。
(2)作用:推动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客观上利于美国外交环境的缓和。
【解析】(1)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治理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开创了美国总统每年就环境问题向国会提交咨文的先例”可以看出政府重视的特点;从材料“咨文内容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环境质量标准等37个方面”可以看出治理全面的特点;从材料“美国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通过了27部环境保护法律和数百个环境管理条例,涉及到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注重立法的特点;从材料“成立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可以看出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的特点;从材料“加强与北约国家环境合作,加强与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推动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设立联合国环境基金等”可以看出加强国际合作的特点。
(2)本题考查美国治理环境问题所起到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阅读材料提炼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美国环境治理政府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这必然推动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美国加强同北约国家等国家合作,推动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设立联合国环境基金等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客观上利于美国外交环境的缓和。
17.社会福利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
第7页,共8页 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成为政府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德步著《世界经济史》(3)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英国采取的“福利国家”的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又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答案】(1)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
(2)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消极影响: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解析】(1)本题考查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穷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可以得出特点是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
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2)本题考查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三“对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贡品,成为政府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可以得出积极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第二小问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消极影响是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第8页,共8页
第四篇:单元检测(十一) 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检测
(十一)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此关税法()A.是美国挽救经济危机的良策
B.是美国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实际运用 C.是美国经济落后的表现
D.使1929年经济大危机进一步的恶化和扩大
解析:选D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采取增加进口税率、遏制进口产品的措施,其实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再结合1930年正值大萧条时期,其结果必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故D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良策,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罗斯福新政之后才开始应用,故B项错误;贸易保护不是美国经济落后的表现,而是保护美国经济的表现,故C项错误。
2.(2016·洛阳期中)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 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 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解析:选A 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导致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D项错误。
3.(2016·皖南联考)“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
新政,罗斯福新政仍然是资产阶级执政,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会涉及向无产阶级政权的和平过渡,故C、D两项错误。
4.读《1920~1940年美国失业率图表》(如图),对图中c段产生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胡佛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一战的结束使经济得到复苏 D.
现。这表明法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是()A.制定经济计划规划其发展方向 B.以激励措施引导经济发展 C.实行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模式 D.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选A 本段材料共三句话: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据《俄罗斯研究》
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 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 D.一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
解析:选C 当时正处于二战中,故A、D两项错误;削弱说法有违史实,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故C项正确。
10.(2016·洛阳期中)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以上史实表明()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 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选D 材料只体现苏联进口外国机器,不能表明苏联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故B项错误;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故C项错误;1931年和1932年是苏联
解析:选C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是在1937年完成
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6分)解析: 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10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从工业、经济体制、农业等方面与材料一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异同点。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到材料二“《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可知;第二小问,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历史背景。
答案:(1)相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①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②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③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
(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的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第五篇: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三)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答: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另一种是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这一制度旨在协调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按照这种制度,有的国家在企业的监事会中,劳资双方各占一半席位,对企业重大问题共同进行决策。其二,终身雇佣。这是一种用工制度,按照该制度,工人一旦进入公司工作,只要不违反公司纪律,就会终身被雇佣。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统治。其三,职工持股。该制度旨在通过使职工持有一部分本公司的股份来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工人产生归属感,在生产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生产。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工人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随着工业中现代化、自动化服务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广泛实行,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从事监督者、调节者和操作者的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滅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能力的弱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即难以化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一步步陷入衰退和停滞,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法制建设,以便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缓和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作用。在法制建设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使国家权力的行使、政权结构的布局以及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各种权力主体的活动均纳人法制范围。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继续同资产阶级展开斗争。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曾开展过强大的政治攻势和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作出重大让步,进行某些社会改革。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在更多的国家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更多的国家得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力量空前壮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促使资产阶级在吸取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例如,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计划化管理;重视职工参与管理,实行经济民主等。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改良主义政党在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获得执政地位。这些政党在执政时期,凭借国家政权,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个别环节进行了自觉的改良,如在维护私有制的同时推行国有化,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同时实施经济的计划调控,在不剥夺私人资本的权利的同时对其权利的运用进行一定的限制,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倡导社会公平,等等。这些改良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洞察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