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三农问题
【背景链接】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31日发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标准表述】
[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原因]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措施]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第三,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 2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食安全保障体系。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三)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福祉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望。近年来,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安全监管漏洞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已成为政府各级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工作。
一、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能力
目前,造假者的能力不断提高,在食品的外包装和色香味方面伪造得越来越巧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食品真假的辨别再*眼看、手摸、鼻子闻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对色素、添加剂、增白剂、防腐剂、替代原料的鉴别,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济于事。因此,政府部门应支持质监部门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建设国家级、省级微生物检验室及设备先进的食品化工检验室,提高对食品的检测能力。
二、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要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监督的重点从对终端产品的抽测过渡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由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以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监督、敦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重视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对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要追踪到底。同时,开展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完善监测网。要与国内外食品安全监测机构进行信息交换,采用国际标准监测食品污染物,消除工业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威胁和影响。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三、加强监督执法工作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福祉。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应由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有重点有步骤开展。重点对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不符合卫生条件企业严加监管,对集市、乡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加大监管力度,对出租屋等流动性的非法食品黑窝点予以严惩,从源头上堵住劣质食品流入市场,杜绝不合格食品在市场销售。定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行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抗拒执法的违法者要依法惩处。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既各负其责,又配合作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共同履行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表示:逐步推进房产税。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室副主任杨志勇表示,现在开征的话,条件尚不具备;而强制征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住房每套均租金2792元/月,同比上涨18.5%左右。虽然北京住宅租金近日略有下调,但难改上半年涨势。同样,5、6月以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房租也纷纷上涨明显。
国家和一些地方连续出台抑制高房价的政策措施,直接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其力度和针对对象的明确程度前所未见;预计短期内,它们将对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还需要采取一些彻底的改革措施来治本。
一、租房问题
近期房屋租金价格快速上涨有其客观原因。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促使租赁需求上涨,链家地产市场分析师张月说,2010年至少新增了12万人左右的租赁需求。应届毕业生产生的新增租赁需求同比增加。据统计,201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1.9万人,预计新增住房需求就达8万余人,这加剧了近期市场租赁需求的增长和价格上涨。随着市场对新政的不断消化,由买转租的人群将逐渐稳定,高校毕业生的集中租房需求也将在三季度逐渐减弱,租赁市场不会再出现近期这种集中放量、价格快速上涨的景象,无论是租金涨幅还是市场表现都将变得更加温和。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当前租金非理性上涨起因于种种具体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调控制度缺失。可以说,我国房屋租赁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租赁合同可有可无,业主可以随意涨价,甚至租期之内涨价、单方违约、赶走租客屡屡发生。这种状态使许多人在租赁房屋时缺乏安全感,转而投向住房买卖市场,扩大了房屋的市场需求。
有效遏制商品房价格的再度上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给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说的“夹心层”。《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住房保障范围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该项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即引入行政问责机制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其一,必须要强化地方行政部门职责,一方面中央财政要扩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须明确建立问责机制。其二,海外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经验表明,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建设,通过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效率,从而尽快解决供给规模不足的问题。
二、买房问题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影响居民住房福利水平、影响到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改善,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住房的民生问题比住房的支柱产业问题更为重要,前者是首位,后者同则是由前者衍生出来的。因此,遏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保证中国金融安全、保证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保证中国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破解高房价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彻底改革。
把改善民生与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紧密结合,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进而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比例。同时要加快制订、完善全国统一的保障性住房配售条件、流转、管理等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严格依法管理,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腐败问题,杜绝保障性住房的完全市 5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场化开发和商业化投资炒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房地产业退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序列。房地产业相对IT、生物制药等行业,技术含量低,对国力增强的综合推动作用有限;而且这一行业的兴盛是以资源损耗为代价的,因为土地是越用越少的资源。国家的实力提升,不可能靠房地产业暴利来实现。
构建类似调控通胀的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价格指标体系和调控机制。必须尽快落实各级政府调控房价的责任部门和考核机制,把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
(五)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工农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基本保证,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基层政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六)安全生产事件回顾与思考
意见和建议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针对今年以来部分行业领域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吸取事故教训,深入扎实的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落实总局视频会议部署的七项措施,切实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贯彻落实国办《通知》精神,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总局视频会议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要求,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针对煤矿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认识、百日督查、瓦斯治理、雨季“三防”、责任追究、行政执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防范煤矿发生重大事故。
(三)深刻吸取铁路交通“4.28”事故教训,认真开展铁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针对铁路交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情况,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支持配合铁路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深刻吸取“4.28”特别重大事故教训,督促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各个环节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事故发生频繁、车流较大的线路、道口设备、设施的安全监控,加强调度指挥管理,严格实行标准化作业,严肃查处超速等违规违章行为,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四)切实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监管,遏制渔业船舶重大事故
针对渔业船舶重大事故多发的情况,切实加大渔业船舶监管力度,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制和监管措施,督促各地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按照农业部《渔业行业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环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节进行检查,对事故多发地区进行重点督查;督促渔民严格执行操作规则和船舶航行规定,严肃查处违章航行违规操作等行为;加强渔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渔民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
(五)加大民航飞行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开展民航飞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针对近期民航飞行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征候的问题,民航局于5月1日和5日下发通报和明传电报,对相关航空公司做出处罚,并要求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开展安全整顿。要支持配合民航局,进一步加大加强民航飞行的安全监管力度,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切实解决民航飞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飞行安全。
2008年发生安全生产的事故灾难,南通市安委会办公室提出了09年五条对策措施:
一是广泛开展事故灾难应急防范知识的的宣传教育。通过电台、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城市宣传橱窗,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以及在学校开设事故灾难应急防范课等多种形式,积极加强应急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事故灾难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巩固“隐患治理年”成果。以《南通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为抓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各地、各级隐患排查责任,注重事前防控,狠抓源头监管,努力减少事故灾难发生的概率;三是继续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突发事故灾难;四是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努力减少事故源;五是加强事故灾难的研究分析,积极整合应急资源,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努力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的反应和处置能力。
(七)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捞起的死鱼约50万斤, 清洗后回投江中的活鱼约三四百万斤。“肇事”的铜矿湿法厂已经无限期停产,全面开展整改,同时将依照事故调查结论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赔偿。
表面看,突发环境事件的直接原因,或者是由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引发,或者是企业违规生产和排污。但其根本原因是有关高污染风险行业以及地方政府环境意识淡薄,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应对机制,麻痹大意,未能防微杜渐。导致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屡次发生并酿成此次重大事故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经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紫金矿业集团当地的利税大户,发生污染事故,政府兜着。调动人力物力应急处置,安抚群众、赔偿损失,全部或大部分均由政府埋单。
第三,地方保护,肇事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不认真吸取教训,不增加治污投入,更加强日常监管。
紫金矿业多年来一直在污染的旋涡中发展壮大。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随着紫金矿业的兴盛,该县成为显赫一方的富裕之地。上杭县财政总收入增长与紫金矿业密不可分。地方官员与矿企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监管不利,使得紫金矿业在面对一系列环保问题的时候,依然能够我行我素导致此次紫金污染事件的发生。
一方面,要加强环保监管,负有保障辖区环境质量的地方政府,要有效控制企业可能带来的污染风险。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要发生这些水污染事故的紧急事件的应当立即来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及时的通知自委办水污染防治法的。
另一方面,高污染风险行业理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治污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高度重视环保,事故发生后企业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把社会的形象损失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把对社会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篇:浅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技巧】浅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考试往往考热点,而本或近几年有那么多热点,哪些是复习中的重点关注的呢?通过对历年申论考试中的常考热点研究,我们对申论考试的常考热点及其特点有如下一些认识:
第一,“三农”话题是申论考试的常考热点。如涉及农民工话题的申论试题有:2004年北京市考试题,2008年湖南省考试题和2010年广东省考和安徽省考试题;涉及新农村建设的试题有:2006年的湖南省考和海南省考试题,2007年广东省考和山东省考试题,2005年国考试题;涉及农村土地征迁的是2007年国考试题。这方面,跟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一定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新世纪以来,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2004年至今,中央先后有8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从第一份2004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第八份2011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第二,文化建设话题是申论考试的常考热点。如2011年国考两份试题:一个涉及黄河精神,一个涉及乡村教育与文化。而在此之前,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试题有:2006年北京市考和江苏省考试题,2007年贵州省考试题,2010年广西省考试题。而这方面,跟我国几代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有关,即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不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毕竟,精神文明建设是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
第三,生态文明话题也是近几年来申论考试中常考的热点。如国考2008年怒江水电建设话题、国考2010年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话题,2010年湖北省湖泊的治理与保护话题。这方面跟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现阶段,要求各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社会保障话题也是近年来申论考试中常考热点之一。如2007年江苏省考试题,2008年湖南省考、吉林省考、广东省考试题,2011年浙江省考试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三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阶层收入差距加大。这些,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保障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近几年申论试题的常考热点从中观角度上讲,不外乎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维度: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生态文明。从宏观角度讲,就是“全面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两大方面。
因此,在热点复习方面给准备2012年国考的考生建议有:一方面要熟悉申论考试的原理论,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内涵;另一方面要结合近年来国考与地方面省市考申论中的常考热点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确保公共安全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让人们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政府造福一方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公共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民安居乐业,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公共安全问题,为人民乐享发展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势在必行。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组织者,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在调集资源、组织力量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保障公共安全建设中,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作用。
完善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硬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生产、卫生、交通等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和保障不及时造成的,这就在无法控制的天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祸的因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牵涉面广、投资量大、收益小,因此,政府不但应在财政预算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同时还应有效调集、调控社会资源,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安全事故防范的屏障。
各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还要做好企业的安全能力建设。要鼓励和督促企业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在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竞争压力,或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投入都不到位,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适当扶持,增加投入。同时要求或帮助企业做好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
公共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健全、完善、及时、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设。政府既要强化自身公共安全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强化行政部门安全监管职能,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尊重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到对于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及时反馈、妥善处理。
公共安全建设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它由诸多方面组成,由多种力量维系,由多个体系保障,绝非一人一时之力可达成。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公共安全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始终紧抓和重点建设的工作进行下去,我们的公共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不单是维稳行为、管控行为和部门行为,更重要的是执政行为、人本行为和社会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面临诸多问题,重管理轻服务、重指令轻倾听、重打压轻疏导等管理理念长期存在,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需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简单粗暴等情况,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外地人与本地居民之间、企业与工人之间等等的深度隔阂,甚至引发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要从理念、制度、方式上实现创新,突破社会管理的“瓶颈”。
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管理理念的变化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质量。在一些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着“被动式管理”、“单向约束”等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使人民群众经济上有成就感、政治上有优越感、生活上有归属感、精神上有愉悦感、保障上有安全感。
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社会管理中政府采取“包打天下”、“单打独斗”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各管一段”互不衔接和“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等问题,越位、错位与缺位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化对城乡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公共资源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实现方式创新。在社会管理中,有些领导干部还是习惯于运用高压的“硬”手段,不习惯用沟通协调、道德约束、自律互律的“软”手段,容易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的激化,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创新社会管理,要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从习惯于事后“灭火”转变到源头“防火”,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转变到重视运用经济、文化、行政、道德、科技等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乞丐可入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我们见过太多的收荒匠、推销者莫入的提示标语,却没有见过乞丐拾荒者请进的牌子。杭州图书馆的态度实在让我们感动。但仅仅是感动怕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反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杭州图书馆的好恰恰反衬出我们其它图书馆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办图书馆到底为了什么?图书馆是为谁办?图书馆的开办精神是什么?
——开办图书馆需要包容的精神。
图书馆的包容性是知识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图书中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权利限制别人获得这份遗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份遗产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它并不会像金银珠宝一样,多一个人分每个人分得就少一点。越多的人来分享这个遗产,这个遗产并不会因此减少,反而会增多。
图书馆的包容性也是由图书馆功能决定的。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为学习的人营造良好的环境。知识传播得越多越广,来图书馆学习的人越多,图书馆的功能就越是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无论是对图书馆还是读者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包容会增加图书馆的管理难度和负担,会影响图书馆的“有序”运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包容,受到感化的人越来越多,文明的人越来越多,讲秩序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让图书馆越来越有序,也会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越来越文明有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持包容精神的图书馆只会只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的精神。
图书馆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图书馆经费来源决定的。我国的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财政投入,一是社会捐赠。这决定了图书馆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学校,哪一个个人的,而是属于全社会的。那种把图书馆当做是一部分人的财产,把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当做特权的做法,是保守的、自私的、狭隘的,是一种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严重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向背离的,必须坚决给予批判和抵制!
图书馆的公益性也是由世界潮流决定的,美国、以色列、英国„„,强盛国家的图书馆无不坚持公益精神。要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坚持图书馆的公益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资本主义国家如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进入图书馆学习知识是教育权利的一种延伸。无论贫穷富贵,无论他来自何方,无论他的从前和将来是什么样子,图书馆都应该大开方便之门,平等的对待每一个读者。为全社会建立的图书馆必将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从而为解决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开辟新的渠道。
坚持包容和公益是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和阻力,越是这样,坚持才显得越可贵。这样的坚持还有赖于读者的配合,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换来读者的感动、体谅、支持,这种精神才能长久的发出耀眼的光芒!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让阳光沁入每一个人的心田
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十全十美是幸福;有人认为适可而止幸福;有人追求名利双收,位高权重,以为这才是幸福;有人却认为随遇而安、乐享其成,这也是幸福。幸福,不过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然而,如今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世界,我们却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试问,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幸福都难以实现,何谈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
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这就正如断臂的维纳斯能给人更多美的享受一样。这样一种生活哲学也与奥地利着名作家门罗的名言不谋而合--幸福应该是带有缺陷。心里健康是个人幸福和社会稳定的“晴雨表”,要积极正确的幸福观,打造健康快乐的生活。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重建转型时期的价值体系迫在眉睫。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着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他用独特的整体社会学视角,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由于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塌,然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社会整体的道德就面临巨大的“空窗期”。如今,这样的情景再次上演。目前,我国正面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并进,人们普遍处于焦虑迷茫、不知所错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道德美德成为治理转型“阵痛”的关键。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建立系统的心里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小病小灾,打针吃药就能治愈,但如果一旦并入膏肓,哪怕“亡羊补牢”,也“尤未晚矣”。如今,遍布周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类的事实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者有之、自暴自弃者有之、妄自菲薄者有之、仇官仇富者有之、骄奢淫逸者有之„„以上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都凸显了加强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心理疏导,利用心里机构、学校等对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挫折教育和心里品质教育,此其一;要建立心里疏导体制,搭建系统而全面的网络化平台,此其二;要完善心里咨询等方面的立法,尤其是要保障弱势群体,如精神病人、受灾民众等,赋予他们合法权利,保障其权益,此其三。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世界着名短篇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描述。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加强心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要重建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要建立系统的心里健康教育体系,于此才能真正通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让健康幸福的生活如绚烂的阳光,洒满大地!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沿着复兴路 共筑中国梦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的发展亦然。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的深情阐述,展现了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容。
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这个梦想,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个梦想,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回首近代以来,瓜分豆剖的危险、亡国灭种的阴霾、“东亚病夫”的歧视„„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再次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群众期盼。个人敢做梦,国家能圆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人民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北京的长安街,取盛唐之意,贯穿于建国、复兴二门间,谓之长治久安。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沿着这条复兴之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纳入标准与政府担心的矛盾统一于人民利
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中如画般的景色,现在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肆无忌惮地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攀比并炫耀般的过“高品质”的生活,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废气、毒气,尤其是PM2.5,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PM2.5作为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一经出台,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初衷在于提供环境治理措施的可靠依据,监测并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治理,以改善大气环境,维护人体健康。而地方政府则担心空气质量不达标,增加环保部门的环保压力。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矛盾对立面在于监测PM2.5初衷考虑的是人民利益,而地方政府的担心似乎过多考虑自身的利益。将PM2.5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是希望通过监测数据,动态跟踪等手段将大气污染的元凶抓住,以便于为治理措施出台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大气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的目的,更多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从表面上来看,地方政府关于蓝天数减少,空气质量不达标,面子上过不去,给环境保护工作增加压力等担心更多考虑到了政府的利益。二者看似是对立的,实则不然。
地方政府的担心核心也是考虑到群众的利益。地方政府的担心不无道理,以往的环保报告往往比较笼统的阐述空气质量,如优、良、中、差,或轻度污染、中度或重度污染,对于具体数据没有阐述,如若对空气质量进行量化分析,从感官上来讲会强化其负面效果,可能会引起群众恐慌。而监测对于环保部门在技术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群众满意的空气质量条件,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甚至冲突。因此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来讲,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既然二者统一,无论是标准的出台还是政府的担心,落脚点都在于保障人民群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一标准,奔着最终的目标,科学执行这一标准。在保证群众知情权的同时,也为大气污染的治理贡献科学数据。也不枉人民群中的期盼,满足群中的空气质量诉求。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治理大气污染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治理大气污染,唯有先科学规划空气质量标准,这是让国人生活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世界里而迈出的第一步!
公务员考试申论:跳出“一亩三分地”才有一体化
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分割式治理体系,告别人为配置资源的老路子,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才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合作共赢
从两会到现在,“京津冀一体化”一直是个社会热点。日前河北出台新型城镇化有关政策,提出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与此同时,京津两地积极推动 “双城”交通一体化,高铁、地铁、公交“一卡通”已经提上日程。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们感受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前行步伐。
总书记在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时,强调应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首都功能的调整疏解,通讯、交通设施的统一连接,意味着行政资源、民生资源和市场资源将突破已有行政区划,在京津冀区域内进行优化配置。那么,如何真正跳出“一亩三分地”?如何把资源切实配置好?
实际上,就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现实课题而言,从区域发展平衡,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再到克服日益凸显的“城市病”,谁也不可能唱好独角戏。而且,从以前京津冀合作的经验教训来看,“抱团”之路的曲折与艰难,与“一亩三分地”的思想障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行政壁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利益羁绊等密切相关。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从政府方面而言,亟须以全局眼光、系统思维,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分割式治理体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作用的协同式治理体系。不仅在施政观念上打破“一亩三分地”,也应体现在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实践中。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绘制出三地发展的大蓝图,明确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市场环境等方面形成具体支撑。只有建立起科学长效的机制,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另一方面,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操盘者,其决定性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决定了分工协作的未来。客观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城市定位的差异,不同城市对于行政、民生资源和产业的转移,存在诉求上的差异。目前,北京发展走到了一个拐点,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的多重压力;天津需破解产业升级等难题;河北钢铁等“两高”产业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北京如何通过“舍”而后“得”,天津如何做好“加”与“减”,河北如何实现“转”与“调”,说到根子上,还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
最近,廊坊市市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廊坊并不会盲目地接收。他们将从企业清单中精心筛选目标,避免低质低效项目进入。实际上,对发展路径的选择,恰恰说明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大洗牌中,地方政府再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应按照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胃口”、产业经济规律来办事。简言之,就是告别人为配置资源的老路子,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这是产业调整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功之要。
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打破条条框框,协同方方面面,以改革逻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个积极性,就能实现各方的合作共赢,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课题提供示范和样板。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追求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意见》提出,要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核心任务,这让7800万江苏人看到了一个钱包更鼓、生活更有保障的美好未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谭颖说。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2013年1月20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参加省“两会”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话深入人心,“民生追求”成为省“两会”的热门话题。
【标准表述】
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机制,社会保障对于提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就是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扩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制度接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现实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意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首次提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包含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培养良好的就业能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未来江苏省将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在促进稳定就业、素质就业、平等就业、体面就业、创业就业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五位一体”就业新格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措施]
要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除了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增加保障性收入外,重点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坚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加大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企业职工劳动报酬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同步提高;
二是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
三是着力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支付预警和保证金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
四是着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总之,就是要我们坚持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核心任务,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既尽力而为,加快推进,又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篇: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 1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三农问题
【背景链接】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31日发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标准表述】
[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原因]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措施]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第三,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三)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福祉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望。近年来,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安全监管漏洞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已成为政府各级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工作。
一、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能力
目前,造假者的能力不断提高,在食品的外包装和色香味方面伪造得越来越巧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食品真假的辨别再*眼看、手摸、鼻子闻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对色素、添加剂、增白剂、防腐剂、替代原料的鉴别,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济于事。因此,政府部门应支持质监部门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建设国家级、省级微生物检验室及设备先进的食品化工检验室,提高对食品的检测能力。
二、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要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监督的重点从对终端产品的抽测过渡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由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以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监督、敦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重视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对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要追踪到底。同时,开展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完善监测网。要与国内外食品安全监测机构进行信息交换,采用国际标准监测食品污染物,消除工业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威胁和影响。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三、加强监督执法工作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福祉。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应由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有重点有步骤开展。重点对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不符合卫生条件企业严加监管,对集市、乡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加大监管力度,对出租屋等流动性的非法食品黑窝点予以严惩,从源头上堵住劣质食品流入市场,杜绝不合格食品在市场销售。定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行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抗拒执法的违法者要依法惩处。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既各负其责,又配合作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共同履行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表示:逐步推进房产税。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室副主任杨志勇表示,现在开征的话,条件尚不具备;而强制征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住房每套均租金2792元/月,同比上涨18.5%左右。虽然北京住宅租金近日略有下调,但难改上半年涨势。同样,5、6月以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房租也纷纷上涨明显。
国家和一些地方连续出台抑制高房价的政策措施,直接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其力度和针对对象的明确程度前所未见;预计短期内,它们将对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还需要采取一些彻底的改革措施来治本。
一、租房问题
近期房屋租金价格快速上涨有其客观原因。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促使租赁需求上涨,链家地产市场分析师张月说,2010年至少新增了12万人左右的租赁需求。应届毕业生产生的新增租赁需求同比增加。据统计,201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1.9万人,预计新增住房需求就达8万余人,这加剧了近期市场租赁需求的增长和价格上涨。随着市场对新政的不断消化,由买转租的人群将逐渐稳定,高校毕业生的集中租房需求也将在三季度逐渐减弱,租赁市场不会再出现 4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近期这种集中放量、价格快速上涨的景象,无论是租金涨幅还是市场表现都将变得更加温和。
当前租金非理性上涨起因于种种具体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调控制度缺失。可以说,我国房屋租赁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租赁合同可有可无,业主可以随意涨价,甚至租期之内涨价、单方违约、赶走租客屡屡发生。这种状态使许多人在租赁房屋时缺乏安全感,转而投向住房买卖市场,扩大了房屋的市场需求。
有效遏制商品房价格的再度上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给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说的“夹心层”。《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住房保障范围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该项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即引入行政问责机制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其一,必须要强化地方行政部门职责,一方面中央财政要扩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须明确建立问责机制。其二,海外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经验表明,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建设,通过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效率,从而尽快解决供给规模不足的问题。
二、买房问题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影响居民住房福利水平、影响到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改善,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住房的民生问题比住房的支柱产业问题更为重要,前者是首位,后者同则是由前者衍生出来的。因此,遏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保证中国金融安全、保证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保证中国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破解高房价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彻底改革。
把改善民生与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紧密结合,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进而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比例。同时要加快 5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制订、完善全国统一的保障性住房配售条件、流转、管理等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严格依法管理,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腐败问题,杜绝保障性住房的完全市场化开发和商业化投资炒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房地产业退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序列。房地产业相对IT、生物制药等行业,技术含量低,对国力增强的综合推动作用有限;而且这一行业的兴盛是以资源损耗为代价的,因为土地是越用越少的资源。国家的实力提升,不可能靠房地产业暴利来实现。
构建类似调控通胀的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价格指标体系和调控机制。必须尽快落实各级政府调控房价的责任部门和考核机制,把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
(五)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工农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基本保证,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基层政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六)安全生产事件回顾与思考
2009年2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情况
1、重大事故情况
全国发生重大事故3起,死亡32人,同比减少3起、59人,分别下降50.0%和64.8%。其中:
煤矿 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比减少1起、14人。火灾 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比减少2起、26人。
道路交通 发生3起,死亡32人,同比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减少7人。乡镇船舶 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比减少1起、12人。
2、特别重大事故情况
全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78人,同比增加1起、78人。其中:煤矿 发生1起,死亡78人,同比增加1起、78人。
截止到2008年7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事故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提供的数字统计,截止到7月27日,7 月份共发生较大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事故104起,死亡和失踪415人,同比减少31起、95人。发生重大事故6起,死亡87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和被困36人。
从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分析,较大事故总量降少。由于开展了小煤窑整治、煤矿瓦斯治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国煤矿发生较大事故以及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煤矿发生较大事故13起,死亡和失踪52人,同比减少5起、25人。
从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分析,建筑施工、金属与非金属矿的较大、重大事故上升。7月5日,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青街革新社区友谊村七队,发生在建房屋坍塌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重伤,10人轻伤。7月22日,山东潍坊市奎文区新华路自来水管道施工工程,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7月24日,青海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下旧庄村清真寺在修建大殿时,发生屋顶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
从发生事故的类型分析,坍塌和瓦斯事故多发。7月14日,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高店煤矿,采煤工作面回风上山探煤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下井20人,其中16人安全升井,4人死亡。
从涉险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化工企业发生较大涉险事故。7月17日,上海市奉贤县雷盛塑料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塑胶车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消防官兵3人死亡,9人受伤。7月20日,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长峰医药化工厂,在试生产氯乙酸过程中,因法兰连接处氯气泄漏,造成15人住院治疗。
从地域分布来看,7月份以来,多起事故均发生在产煤大省,特别是山西省连续发生了2起重大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交通事故仍然多发。仅7月14日-20日一周时间里,道路交通就发生较大事故16起,死亡65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国重特大事故上升
1-4月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35起,死亡559人,同比增加10起、101人,分别上升40.0%和22.1%。其中:重大事故34起,死亡487人,同比增加11起、8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92人,分别上升47.8%和23.3%;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72人,同比起数减少1起,死亡人数增加9人,上升14.3%。
(二)部分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上升
烟花爆竹增加1起、29人;道路交通增加4起、41人;水上交通增加1起、16人;铁路交通增加2起、90人;渔业船舶增加5起、61人。
(三)部分地区重特大事故上升
全国32个统计单位中,有7个单位重特大事故同比增加,其中山东(增加4起、117人)、浙江(增加3起、35人)、黑龙江(增加2起、27人)、云南(增加2起、27人)、湖南(增加2起、26人)、福建(增加2起、22人)、贵州(增加1起、33人)。
(四)铁路交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08年4月28日,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省境内淄博境内时脱线,并与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发生碰撞。初步查明,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5人受伤。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一起特别重大事故,也是近十年来全国铁路行业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损失十分惨重的特别重大事故。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T195次列车在限速每小时80公里的弯道线路上以每小时131公里的速度超速行驶所致。
(五)民航飞行连续发生事故征候
4月份以来,4月30日、5月9日、5月10日,民航飞行连续发生了3起事故征候,造成两架飞机险些相撞,141人紧急撤离,部分人员受伤等情况。特别是4月30日,厦门航空公司MF8052航班在大连机场起飞前滑行过程中,由于机组未按机场塔台指定的滑行线路滑行,擅自进入被占用的跑道,与正在起飞的南航CZ6621航班发生冲突,险些造成两机地面相撞。事故征候发生后,MF8052航班隐瞒事实,私自抹掉驾驶舱舱音记录器内容,妨碍事故征候的调查。
意见和建议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针对今年以来部分行业领域 9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吸取事故教训,深入扎实的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落实总局视频会议部署的七项措施,切实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贯彻落实国办《通知》精神,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总局视频会议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要求,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针对煤矿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认识、百日督查、瓦斯治理、雨季“三防”、责任追究、行政执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防范煤矿发生重大事故。
(三)深刻吸取铁路交通“4.28”事故教训,认真开展铁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针对铁路交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情况,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支持配合铁路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深刻吸取“4.28”特别重大事故教训,督促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各个环节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事故发生频繁、车流较大的线路、道口设备、设施的安全监控,加强调度指挥管理,严格实行标准化作业,严肃查处超速等违规违章行为,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四)切实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监管,遏制渔业船舶重大事故
针对渔业船舶重大事故多发的情况,切实加大渔业船舶监管力度,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制和监管措施,督促各地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按照农业部《渔业行业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对事故多发地区进行重点督查;督促渔民严格执行操作规则和船舶航行规定,严肃查处违章航行违规操作等行为;加强渔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渔民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
(五)加大民航飞行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开展民航飞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针对近期民航飞行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征候的问题,民航局于5月1日和5日下发通报和明传电报,对相关航空公司做出处罚,并要求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开展安全整顿。要支持配合民航局,进一步加大加强民航飞行的安全监管力度,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切实解决民航飞行管 10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飞行安全。
具体事例一:山西08年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12357起 3692人亡 1月21日下午,全省(山西)安全生产新闻发布会在省城举行。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联合主办。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8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12357起,死亡3692人,同2007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740起,死亡人数减少10人。在发生的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占到七成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近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将会在全省范围内展开,45项督办隐患27项整改完毕。省政府去年9月17日挂牌督办了45项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最近,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安监局等单位,对这些重大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目前,27项隐患整改完毕,占总数的60%,其余18项正在整改之中。
省政府安委办副主任、省安监局总工程师刘德政介绍,在正在整改的18项隐患中,通过企业自身努力能完成整改的有10项,包括煤矿安全隐患4项、危险化学品隐患3项、非煤矿山隐患1项、道路交通隐患1项、地质隐患1项;历史遗留、通过多方协调才能整改的8项,6项为化工企业周边安全距离不达标隐患、2项机电项目生产隐患。
对正在进行整改的隐患,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事前问责制,严肃查处不认真履行整改职责、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单位,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整改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
具体事例二:南通市2008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与对策
2008年,根据全口径统计,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032起,事故死亡540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83%和6.54%。其中,工矿商贸(含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领域,发生事故67起,死亡33人;消防火灾事故395起,死亡3人,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道路交通事故1560起,死亡493人,伤1632人,直接经济损失192.78万元;水上交通事故5起,死亡6人,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315万元;农业机械事故4起,死亡3人; 11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海洋渔业事故1起,失踪2人;突发事故灾难1起,死亡9人,造成经济损失约80万元,同比死亡人数下降42%。考核类指标,实现了连续7年双下降,并且是全省省辖市中唯一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地级市。
2008年发生安全生产的事故灾难,南通市安委会办公室提出了09年五条对策措施:
一是广泛开展事故灾难应急防范知识的的宣传教育。通过电台、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城市宣传橱窗,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以及在学校开设事故灾难应急防范课等多种形式,积极加强应急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事故灾难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巩固“隐患治理年”成果。以《南通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为抓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各地、各级隐患排查责任,注重事前防控,狠抓源头监管,努力减少事故灾难发生的概率;三是继续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突发事故灾难;四是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努力减少事故源;五是加强事故灾难的研究分析,积极整合应急资源,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努力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的反应和处置能力。
(七)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捞起的死鱼约50万斤, 清洗后回投江中的活鱼约三四百万斤。“肇事”的铜矿湿法厂已经无限期停产,全面开展整改,同时将依照事故调查结论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赔偿。
表面看,突发环境事件的直接原因,或者是由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引发,或者是企业违规生产和排污。但其根本原因是有关高污染风险行业以及地方政府环境意识淡薄,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应对机制,麻痹大意,未能防微杜渐。导致
2011公务员考试热点总结
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屡次发生并酿成此次重大事故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经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紫金矿业集团当地的利税大户,发生污染事故,政府兜着。调动人力物力应急处置,安抚群众、赔偿损失,全部或大部分均由政府埋单。
第三,地方保护,肇事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不认真吸取教训,不增加治污投入,更加强日常监管。
紫金矿业多年来一直在污染的旋涡中发展壮大。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随着紫金矿业的兴盛,该县成为显赫一方的富裕之地。上杭县财政总收入增长与紫金矿业密不可分。地方官员与矿企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监管不利,使得紫金矿业在面对一系列环保问题的时候,依然能够我行我素导致此次紫金污染事件的发生。
一方面,要加强环保监管,负有保障辖区环境质量的地方政府,要有效控制企业可能带来的污染风险。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要发生这些水污染事故的紧急事件的应当立即来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及时的通知自委办水污染防治法的。
另一方面,高污染风险行业理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治污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高度重视环保,事故发生后企业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把社会的形象损失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把对社会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