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课程设计总结
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陆蓉 杨祎
(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西安 710121)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与研究,使其充分发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课引导、改善实验环境、合理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设计内容,通过自由选题、设计、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人才 中图分类号:G 423.07 Practical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 of Photoelectr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Lu Rong Yang Yi(Department of Photoelectron Technology,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an Institute of Post &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121)Abstract: This paper is an innov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in proprietary innovation talents.Study interesting of students is aroused by live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good experiment condition and reasonable themes.Process evaluations make students more careful to complete projects.Sense of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are trained by free selection from themes, design and reality of systems.Keyword: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talent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就不断增加。信息的发展体
[1]现了光电子技术存在的重要性,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
[2,3]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向。
[4]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偏少,内容陈旧,特别是专业课程设计缺乏特色性、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视力度,从而使专业课程设计在创新人才培[5-7]养中起到它应有的重要作用。探索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意义
专业课程设计是理工科的学生在进入到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后,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设计的一门实践类课程。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查阅参考资料-熟悉原理-方案设计-仿真模拟-搭建系统-调试-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设计不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同
[9-10]时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专业课程设计在大学生的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1 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
对于理工科学生,尤其是光电子技术专业来说,一旦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会觉得知识面一下拓宽了,要学的内容很多,有时候相互之间也很难看出联系;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会有很强的畏难情绪。通过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强调和理解,在具备了感性认识之后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一种互动。2.2 培养专业兴趣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努力实现一个小系统,会因为成功带来很大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对专业产生兴趣,提升自信心。
2.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内容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题目具有连贯性,从浅到深,实验体系逐渐完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软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和调试方法,以及对专业仪器仪表的认识和熟练应用,为其走向就业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2.4 增强就业竞争力
现在本科生找工作难,不仅仅是因为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还因为用人单位现在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训练,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竞争力。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建设方案
我们对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与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3.1 加强前期引导,提高设计效率
理论教学引导:理论教学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兴趣,将课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融汇贯穿到理论教学中,不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对课程设计产生了一种期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实验环境:针对于部分对实践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环境,老师给于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自由做实验,从基础实验做起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心,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课程设计积累经验,产生新想法、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合理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兴趣,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题和组队。学生也可从前面的开放性实验的新思路中继续深入题目,实现功能更加完整和性能优良的系统。
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题目分为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实现两大部分,题目中还包含了现在不断普及的单片机、FPGA、ARM的模块,使学生在学习光电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把单片机、FPGA、ARM做为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实现光电真正结合的目标。这种方法不但帮助学生扩展了知识面,还扩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例如:数字光发送接收系统要求学生做出数字信号源、光发送、光接收三大部分,可以采用分立元件、单片机、光源、光检测器等来共同实现这一系统;光时域反射仪的设计与实现也包括窄脉冲发生、光发送、弱光检测三大部分,除了分立元件、FPGA/ARM、光源、光检测器,还有光环行器等无源器件的应用。
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把题目难度划分为三个层次:较为简单的综合设计类题目,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实现题目的基本要求,增加自信心,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难度的综合设计类题目,让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老师指导和团队合作,较好的完成题目要求,并对其加以一定的完善;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完成,他们对题目有浓厚的兴趣,本身有较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地完成题目要求,并且有一定地深入。3.2 优化实践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自由选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自由组成2~3人的小组。
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所选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熟悉题目的基本原理,有了较为明确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给出原理框图或流程图。
方案设计和仿真:在清楚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开始设计方案,并借助现有的各种仿真软件先进行理论分析,初步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再进行成本分析,证明方案的可实现性,最终给出详细的设计图和设计说明。
搭建系统和调试:根据所设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器件和仪器仪表,搭建系统,通过不断地调试,达到基本的题目要求。
数据分析和完善:测试所搭建的系统性能,进行各类数据分析,和同类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所存在差别以及导致因素,进行新一轮地调试,从而进行功能完善,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报告总结:在完成题目要求、实现设计内容后,必需要写一份详细的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中给出题目要求,分析过程,方案设计,调试过程,最终实现方案和系统性能,并分析其中的不足和可进一步改善的内容。总结报告也是专业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对所有工作的陈述,原理是否清楚、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正确、结果能否符合要求从中可以一目了然,学生在整个工作的态度和能力也能看出来,这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练习。
在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以前限定实验器件的要求,除了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件、芯片及耗材,还给出一定经费,对于实现特殊功能的芯片或器件由学生自己去购买,这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给设计带来 “闪光点”,还间接锻炼学生的考虑成本、选材和采购的综合设计能力。专业课程设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不但有利于学生发掘自身的优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相帮助加强同学间的沟通;指导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着每个小组的设计进展,给与合理的引导和及时的督促,帮助学生解决难以跨越的问题,提醒学生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按期完成设计要求。3.3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把专业课程设计考核分阶段进行三阶段考核。
第一阶段考核-理论设计阶段,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清楚基本原理和题目要求,结合现有条件,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论证方案可行性。此时考核,使小组的每个成员本都要清楚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
第二阶段考核-系统调试阶段,选择合适的器件、耗材,搭建系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不断的调试。调试过程需要学生的认真操作,细心观察, 详细记录,仔细分析,查找原因,并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法。本阶段考核有利于学生总结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如果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老师及时纠正,可帮助学生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进展较慢又较为胆怯的小组,老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增加小组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各小组完成系统调试并符合题目设计要求,可申请老师验收。本阶段考核,要求各小组展示设计内容,测试系统性能,数据收集与分析,并总结理论设计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考核学生能够从中找出不足,积累经验,为系统的性能完善提出新想法。
实践表明,分阶段考核使学生开始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分阶段考核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完成阶段任务,不至于拖延时间。分阶段考核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使专业课程设计具有好的教学效果。分阶段考核有利于老师掌控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控制整体进度;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以纠正;有利于老师明确小组成员的区别,给出合理的考核成绩;有利于老师发现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优良的环境发挥自己的特长。结束语
专业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里面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合理的题目设计,让学生进行自由选题、方案设计、系统调试和实现、数据分析和完善,并采取分阶段的考核方式;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充分体现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有效地改善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改革与实践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养成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通过专业课程设计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教师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请学校的学生科技立项课题,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
[1]黄建钢.培养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J],2010,第9期:41-42 [2]周燕,郑晓齐.首都高校人才培养竞争力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0,第3期:90-94 [3]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0,31(1):1-5 [4]杨学义.提升大学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国高教研究[J],2010,第3期:60-61 [5]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0,31(1):51-60 [6]马继刚.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7]武高辉,杨韬.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2(3):21-23 [8]黄品梅,黄道平.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促进创新人才之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0,29(6):93-95 [9]蒋毅坚.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J],2010,第13、14期:30-32 [10]于萍,于平.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增):29-32
第二篇:专业课程设计总结
个人总结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我在和同组同学的奋斗中,充实地渡过了这忙碌的时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这炎热的两周,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理论知识很了解,但一动起手来就不知所措了。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不一定会工作的实例吧!
课程设计,是完全由我们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一次尝试。因此,团队合作就相当重要了。从找材料(资料)到设计电路、从仿真到实际焊接、从失败到成功,这都需要合理分配团队中的每个人,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省心的效果。在尝试用mutlisim10仿真发送部分时,电路连接都是正确的,程序也没问题,但就是再按下某一个病房的按钮时,对应的放光二极管没有反应,经过我们反复的尝试,发现是开关的问题,把开关全部删除,最后只用导线连接相应的单片机的管脚,终于出现了相应的结果。通过这事,让我们重新找到了信心,只要大家都努力、细心,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通过这次实训,使我对单片机的应用感到惊讶。记得去年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是运用模电和数电的知识,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完全是用硬件电路搭建起来,电路图相当的复杂,而今年,我们的电路图都比较简单,重点主要是在对单片机的编程。同时也要我意识到,运用单片机,可以做到简化电路,所做好的电路板,还可以重复利用,比如我们的题目是基于485总线的病房呼叫系统的发送部分有4*4的键盘,这样,如果以后用做像是计算机之类的课题的话,这块电路板还可以继续使用,这样不会造成元器件的浪费,节省我们的课题经费,同时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变废为宝”的能力。
在实际动手开始焊接电路之前,我们都习惯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因为我们也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电路图能够毫无差别的实现我们需要的功能。如果仿真结果正确的话,能够大大增加我们对于所做实物的信心;但如果错误的话,我们也可以及时修改我们的设计,防止因元器件已焊接到电路板上改变很难,而且我们都是一次性统一购买一定数量的元器件,如果我们弄坏,就不保证班级的元件库中还有足够的期间供我们替换。但在我们开始仿真的时候,发现我们用的仿真软件muitisim 10中没有485芯片,这让我们可以说是一时陷入无助,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接触485芯片,我们需要在实际运用中熟悉它的功能,而且,在我们的病房呼叫系统中,我们需要两片485芯片作为两片单片机的“桥梁”,即使我们更换设计方案,一样无法全部仿真我们的设计,经过我们向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请教,选择了最有把握的方案。所以,在这里我想说,希望老师在为我们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能够想到我们的可实施性。这次,我们的病房呼叫系统的接收部分是要显示呼叫的病房号和床位号,由于我们在去年的课程设计是就已经选用了数码管,这次,我们想要尝试不同的、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器件,因此我们选择了LCD。液晶显示器以其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的诸多优点,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种专门用于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点阵式LCD,目前常用16*1,16*2,20*2和40*2行等的模块。我们选择了型号为1602C的LCD,第一行显示病房号,第二行显示床位号。在使用之前,我们查阅了单片机教程关于LCD的讲解,了解了其的每个管脚的功能、初始化的一系列语句。通过两周的应用,让我们对LCD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和认识。
两周恍然即逝,就像大学时光一样。所以,我要珍惜这一阶段的努力,好好充实一下自己。团队给了我动力和帮助,使我学习到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同样,我也学习到了许多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东西,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班级:电信0802
姓名:王雅婷
学号:09910080206
第三篇:机械专业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机制二班吴晓鸣3012201124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负责的装配图绘制和V型块夹具设计。通过这次夹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夹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轴夹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机制二班吴晓鸣3012201124
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第四篇:通信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程:电子设计与制作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0802
姓名: 学号:
设计期限:
一、设计实验目的
1、能够较全面的巩固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电路设计的全过程。
2、能较合理的、灵活的应用分立件或者标准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功率放大的功能。
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准备材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
4、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熟悉EDA工具的应用,比如Multisim。
5、培养熟悉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向负载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所以功率放大器不仅考虑输出电压的大小,而且要考虑输出电流。功率放大器从电路形式上可分为:变压器耦合的功率放大器和互补的对称 的放大器,由于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所以目前大
多采用沪部队琛的功率放大器,互不对称的功率放大器又分为OTL 功率放大器(单点源)和OTL 功率放大器(双电源)。功率放大器按输出管的工作状态又可分为甲类、甲乙类、和乙类。本实验
采用的是OTL 互补对称的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甲乙类接近乙类。在模拟电子线路中,电信号经过放大之后,往往要去推动执行机构完成人们所预期的功能,例如推动喇叭发声,推动继电器实现控制等。执行机构要正常工作都需要从电路中获取较大的电能。因此,放大电路的末级均由功率放大器组成。
功放(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就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成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而场效应管则是用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极与漏极的电流,其控制作用用跨导表示,即栅极变化一毫伏,源极电流变化一安,就称跨导为1,功率放大器就是利用这些作用来实现小信号控制大信号,从而使多级放大器实现了大功率的输出,并非真的将功率放大了!
了解电路原理以及对改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所起的作用。
三、实验内容、实验电路
2、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
4、计算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
电源提供的功率为:
四、总结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认识了解了Multisim软件的实用方法和功能,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和在实践方面的欠缺,只有通过多次练习,实验,学习,然后才能对知识有所吸收和消化。
第五篇:专业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器人专业课程设计
在本次专业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程序设计、协助调试,通过两周的思考与研究,成功设计了四足爬行避障机器人。本次对四足爬行机器人的设计中有两大难点,其一是对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其二是爬行稳定性调试。
由于此次做的机器人没有参考例程现成的步态,因此步态规划需要独立设计完成,而步态在静止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平衡的,但是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惯性、重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变得不稳定,甚至会造成机器人颠簸、甚至颠覆。因此在本次设计中,对步态进行的设计进行步步调试,确保其能够适合这次所搭建的机器人硬件结构,通过程序中机器人的步幅,跨步角度来调整重心,确保稳定;在稳定性上主要采用调整机器人沿爬行方向时底板与地面夹角来提高,此次机器人运动步态模仿蛙泳姿势,在运动时先抬右边后脚,然后抬右边前脚,第三步抬起左边后脚,第四步抬起左边前脚,在第五步时向前划行,这是机器人向前直行的步态;通过对两个传感器数据的运算判断前方障碍物出现的位置,进而引导机器人转弯,在向左转弯的时候,机器人右边的两条腿运动幅度比较大,在整体偏转到接近60度时左边两足配合向前,这样可以让拐弯速度更快,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很巧妙,使得转弯很平稳,在所进行的数十次试验中,没有出现过转弯的颠覆问题。
蛙泳姿势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向前运动,四足同时向后的大幅度划行,因此在四足同时向后划动的时候,整体忽然收到一个比较大的向前的力,步态完成后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向前的惯性,此时很容易出现颠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调整爬行方向底板与地面的夹角,使得机器人在这一瞬间头部比较高,尾部比较低,这样一来中心更靠后,同时将向前划行动作中前面两足向后划动的幅度拆分,在后面两足也同时向前划行的同时前面两足的划动幅度稍微小一点,这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器人向前划行的稳定性。
本次试验中,平衡状态下调整好步态后,在让机器人爬行时出现了向后抖动和向前抖动,分析后发现这是由于机器人重心由于机械结构的特点而偏向于右后方,这样带来的问题一个是在地面不平的路段容易出现颠覆,另一个就是机器人向前运动的时候爬行路径不是很直,会向左边偏,经过测量,每步完成后偏移大约20度左右,步步累积。解决抖动问题采用调整前边两足的向后拨动角度、四足与地面的夹角(调整四足与地面的夹角可以调整受力)使得机器人整体处于一个更加稳定的姿势,通过多次调试,证明这种解决方法有效,最终结果比较满意;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即向前直行的时候一方面通过标准化是个电机的转动角度,使得每一个步态相关的电机所转动的角度一直,这样效果比较明显,但是由于机器人的重心靠近右后方,因此机器人向后蹬腿的时候右后方给的力比较大,因此机器人难免向左边偏移,通过调整右后腿的向后蹬的步幅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影响,但最终没能消除,每步大约还有5度左右的偏差,向前行进四步之后偏移量就比较明显了,不过整体稳定性较好,壁障结果较满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增强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在小组内相互配合,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