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文阅读 学案28
学案28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
——炼 字
学案目标 1.了解鉴赏炼字艺术的常见题型。2.掌握鉴赏炼字艺术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考点样题 1.(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①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语言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有三个方向:一是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诗歌中关键句的赏析(含义、色彩、情味、效果),三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重点在第二个。考查角度主要是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的赏析,重点考查用词、用语的技巧,即着重考查词或句在整首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古人作诗讲求炼字、炼句,尤其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鉴赏语言,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
鉴赏诗(词)人的语言风格综合性强、难度大,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少有涉及,不是考点、学习重点。
山东卷近五年在语言考点上直接设题仅一次,但诗歌鉴赏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品读,而且,它将是山东卷的潜在考点。
一、赏诗眼 1.知识梳理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诗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辨析鉴赏:
(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字词。
(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高考考“诗眼”,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找出并分析“诗眼”;二是间接分析某字成为全篇关键的理由。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诗眼”有“句中眼”,即一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之说;也有“篇中眼”,即一首诗的精神所在之说。有人说,开头“流落”二字为本篇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炼实词 1.炼动词(1)知识梳理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啊。
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情。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诗的第三联中“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炼形容词
(1)知识梳理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四句中的“轻”字别有一番意蕴,请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赏析。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诗人当时喜悦欢畅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炼色彩词(1)知识梳理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
(2)演练体悟
分析下面一首诗歌中的色彩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绝句二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炼叠字(1)知识梳理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炼数量词(1)知识梳理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韵味平添。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炼虚词
1.知识梳理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做好炼字分析
下面是一道炼字鉴赏题,所提供的答案均是学生答案。请探究这些答案所存在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现场答案一
分别是“咽”和“冷”。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
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
现场答案二
分别是“咽”和“冷”。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日色冷青松”,一个“冷”字用得很精妙,显得青松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
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分析欠准确,无意境分析。
现场答案三
分别是“咽”“冷”。作为山水田园派,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出一幅幽静怡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日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
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现场答案四
分别是“咽”“冷”。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咽”和“冷”字,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心境,作者厌恶世俗的繁杂,渴望一种清净、安宁的生活。
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没有诗眼的分析,只有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的过程。正确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
1.审题(1)关注提问模式
①“诗眼”题
全诗(或某一句)的诗眼是什么?全诗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②“炼实词、虚词”题
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某字如换成另一字,效果如何?请作分析。
(2)把握思考模式 因为绝大多数语言鉴赏题都要求分析,因此在分析思考时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炼意、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
2.答题
一般步骤为:
(1)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2)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3)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是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这一步骤如有则写)(4)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是鉴赏诗眼题,步骤则为:(1)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如是版本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改换词语效果比较题一般只认可原文本用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且莫”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歌中“引”字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
秋雨夜眠[注]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诗的前两句使用了叠词,试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夜 揭傒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28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自主预习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为第三句“客心孤回”作铺垫。
解析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动不安,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铺垫。
2.“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解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子繁密的长势。“何许花神来献瑞”,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的赞叹。“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的。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赞叹。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及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着意遮围”句承上启下,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们受到伤害;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是“莫放春光造次归”,千万不要让春光随便地归去。词人显然沿袭《诗经》《楚辞》的传统,以香花喻君子,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赋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3.“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画面,足以怡悦人心。
解析 词的上片,首二句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放”字写出了作者轻松随意的心态。次二句,“蓑”与“新绿”相连,让人联想起蓑衣与绿草。“新绿”与前句的“白”“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画面,“映”起了连接画面的作用。下片写出了江行生活的特点,“有沽酒处便为家”表明作者只需以酒为伴,“任江南江北”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自适。本题中要注意体味关键字的作用,从色彩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分析。
4.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解析 杜甫的这首咏物诗,清新雅致。首联“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颔联“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掩映在书卷,似乎天色都暗了下来。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这一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臵身于竹荫中。“侵”字写出竹影渐大渐强的过程;一“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给人带来的错觉。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雨送来翠竹的缕缕清香,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竹。尾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竹已伸入云端,轻轻地拂动着。杜甫又何尝不是以竹自喻,渴望得到严武的提携而有所作为呢?
知识整合
一、2.同意。“流落”二字概括了李中丞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全诗多处对“流落”二字进行照应。“罢归无旧业”既表其清廉,也说明其“流落”的原因,最后两句写其“流落”之状,更是对其寄寓深切同情。“曾驱”一句及“独立”一联写其当年何等威风,何等功业,与今之“流落”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其人“流落”之可叹。因此说“流落”是全篇诗眼是正确的。
二、1.(2)“迸”,思乡之情使树叶断裂迸下,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浓重。“入”,化无形的梦为有形,使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
解析 鉴赏炼字,“迸”和“入”把诗人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
2.(2)诗人遇赦,飞船东下,一个“轻”字联结虚实——实写船行速度快,虚写乘舟人心情轻快——别有一番意蕴。
3.(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反衬出诗人的归心殷切。解析 赏析时,紧紧抓住色彩词对意境描绘所起的作用来细细品读。具体方法可以用近义词替代,对比感悟等。
4.(2)“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5.(2)①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听、来看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听实见,心里的耳目虚听虚见,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②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三、2.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是“悔”的直接原因,但细细品味,“杨柳色”是外因,“悔”是内因,总有一天会爆发的,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不觉得,一旦为外物触发,不可自已的瞬间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忽见”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重点突破
例一: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此答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例二: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咽”用拟人的手法写泉流之声,以动写静,突出禅寺之静,生动而传神地写出泉流过高石时,水声急变,形象而生动;“冷”字不仅写出日色下青松的色调,更突出了香积寺环境的清幽、静谧,这一禅院寂静空灵之感由一“冷”字表现出来。
巩固提升
1.(1)表达了诗人爱惜新柳,热爱初春的深情。
(2)①“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是因水中柳影“引他长”之故。②“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引”字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
解析(1)“且莫”可作“切莫”解。“且莫”二字,传神写照,流露出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浅黄的新柳代表着初春,及至深青,则已是晚春了。
(2)答题时,应注意从“引”在结构上的作用、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考虑。
2.(1)“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待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2)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任答两点、意思贴近即可)3.“丁丁”为拟声词,形容漏壶的滴水声,“漫漫”形容秋云的无边无际与移动缓慢,让人觉得这夜何其漫长,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在秋虫的叫声里,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怕丈夫受冻,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总之,这两个词将秋声秋色表露无遗,从中可以体会到思妇独守空闺的寂寞与百无聊赖。同时,使用叠词还使全诗读来旋律优美,感人至深。
4.(1)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换,前两句便带上了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前两句的疏星、霜空、流月,构成了一幅寥廓清冷的寒夜图,写出了夜的深沉。
第二篇:古诗文默写(学案)
古诗文默写(学案)
【中考原题展示】
◎对接型默写: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例: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理解型默写:依据题干有关内容的提示(要求)填写句子
例:
1、现在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颇有“——————,——————”的气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2、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辽阔的大西北重现。(用《敕勒歌》中的诗句填写)
◎开放型默写:答案不唯一,要求默写的句子也不限课内
例1:任意写两句你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并注明作者。(略)
例2:古诗词中有许多蕴涵哲理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要想看的远,必须站的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站的高看的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工店》(成功是暂时的,前路仍会有
考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
物)
◎课内外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例:运用下列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以表现诗句的内涵。
1、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示例:登上泰山顶峰,举目纵观,周围的群山都匍匐在脚下,真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示例:有人一遇到烦恼就喜欢喝上几杯,名曰解忧,殊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应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不能依靠酒精来麻醉自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练习)
二、按要求,填诗句
1、我们做事遇到很大困难,感到无法可施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此时的情况,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
1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我们要做到心境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在科学领域之内,发明家,创造家不断超越前人,新的科学成果呈现日新月异之势,正所谓赵翼在《论诗》中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小亮遇到困难,心情十分沮丧,老师鼓励他要坚强自信,执著的追求理想,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勉励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个对偶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把你所想到的诗句写出来。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清照憔悴如风中一株黄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根据情境,活学活用
情境一:
搜狐网站2003年3月21日消息:在美对伊战中,美国为在伊解除作战士兵的思乡之苦,在军营中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施,士兵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互通讯息。一位美军家属在受到采访时说,没有什么能比收到来自前线作战亲人平安的消息更珍贵的了。由这则消息你可以联想到了哪句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情境二:
三湘都市报消息:长沙橘子洲移民搬迁工程已经启动,橘子洲上首批居民已弃洲登岸,预计在两个月时间内,橘子洲上居民将整体搬迁至石岭塘枫林绿洲小区。从此,年年都遭水淹的1600多户、4000多名橘子洲居民将永远脱离水患之苦。由长沙市政府 这一行动,你联想到杜甫的哪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情境三:
中秋佳节,远在美国留学的小王无法回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贺卡祝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平安,请你替小王在他的贺卡上写一句诗,来表达他对家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境四:
暑假期间,李明到南岳旅游,当他爬上衡山祝融峰顶时,面对眼前美景,一句诗从他的口中脱口而出,你猜会是哪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学案6
学案6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二)
学案目标 1.整合、辨析相关表达技巧。2.强化对主要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整合、辨析相关表达技巧(一)关于情与景方面的表达技巧 1.概念辨析
情与景的关系是古典诗歌写作和鉴赏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考考“情与景”的关系涉及的表达技巧角度有:
(1)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某诗某句。
这样的题目答题步骤与要点是:先指出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再指出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及表达效果。情与景的结合方式一般是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另外,要注意情与景是否一致,是否有反衬现象。
(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见的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即借助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志。这种手法使抒情含蓄、耐人寻味。
(3)触景生情。
它是指因见到某一景物、场景,油然而生的某种情感。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它与借景抒情最大的不同是情景相间(分写),而不是情景交融。情景分写的方式有:一句之中,上半句写景下半句抒情,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竟”“意俱迟”是情。有的两句之中,上一句写景,下一句抒情,或相反。如陈亮《水龙吟》中“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即上句抒情,下句写景。有的四句之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这种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表面看来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高考对这种手法很少涉及。
(4)以景结情。
它是诗歌的结构技巧之一,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最大特征是在诗歌结尾写景。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它与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不同的是,它是篇章的结构技巧,而后两者则是表现手法。
2.演练体悟(20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关于对比与反衬 1.概念辨析 ①对比。对比是在古典诗歌中运用之广仅次于借景抒情的一种表达技巧。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既属于表现手法,又属于修辞手法,这是对比手法的“两栖性”。
高考对对比手法的考查频率较高,而且重现率也高。高考考对比,更多的是作为表现手法来考的,修辞手法中很少涉及。不过,如考修辞手法,“对比”绝对可以进入“备选”之列。
考对比手法,一般都要求分析。分析时应抓住两点:一是点明拿什么与什么对比,二是这样对比的表达效果。
②反衬。反衬是衬托的一种。衬托既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也具有“两栖性”。反衬,就是用次要的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如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动衬静。
对比与反衬是不同的。对比强调两相对照,形成鲜明的比较,二者相得益彰,都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而反衬则是烘“云”托“月”,描写的重点只有一个,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不过,有的时候不容易分,故高考考查时,往往把这两者都算对。
2.演练体悟(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细节描写 1.方法提示
细节描写,是指对诗词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不会有大量篇幅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不可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运用它,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中作者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这正是山东卷的命题点。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要表达技巧强化训练(一)虚实结合(相生)1.方法提示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关于何为“实”、何为“虚”,理解起来含义太多,这里取较公认的一种理解。)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境仙境,联想想象均为虚。有时把侧面描写也叫“虚写”。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带假设关系的连词“纵”等。
高考考虚实结合,一般定位于辨识上,如要考简析,一般要求指出何为实、何为虚即可。2.演练体悟(1)(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①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②③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③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 邱二十二员外即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将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对照着赏读。说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动静结合 1.方法提示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动态与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出”一“送”,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一样,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借这形如香炉、经日光照射而云蒸霞蔚、紫烟缭绕的高大山峰,为壮美的瀑布制造阔大而神奇的背景,突出瀑布这一主要景观,瀑布自“前川”奔泻而下,近看自然极有动感,然而诗人却在“遥看”,着一“挂”字,便化动为静了,使得整个瀑流如玉帘垂空,又如白练高悬。第三句由静转动,极写瀑布悬空飞注、势不可当的气势。
高考考动静结合,主要在写景方面考查。一般的答题步骤和要点为:先指出何为“动”、何为“静”,再指出动静如何结合,后点明动静结合的好处。2.演练体悟(1)(2005·全国卷Ⅲ)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①
周德清
②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面落笔(对写法)1.方法提示 对面落笔,又叫“折绕联想”,或者“一笔两面”,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构思技巧,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
这种手法最早见于《诗经·东山》中,诗写一个征夫在回乡的路上,既想着家乡与亲人,想着当初与妻子成亲时的情景,又想妻子也一定在想念着自己,洒扫庭院等候着自己的归来。“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室,我征聿至。”意思是说,我到东山去打仗,好久不归岁月长。今天我从东方来,细雨濛濛倍凄凉。鹳立土堆伸颈叫,妻守空房长叹伤。洒扫房院多整洁,一定盼我早返乡。宋代词人柳永在他的《八声甘州》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词的下片写到:“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盼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乘着帆船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此时妻子的心情一定会产生埋怨情绪,怨丈夫长久滞留在外不想家。至此,诗人由联想又回到现实,道出自己也如此的愁苦。本是自己望乡怀人,却说“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
高考对此种表现手法或明或暗地考查过。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采用了什么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②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 ①秦观,字少游,因党祸之争当时被流放到郴州,归家无望。②梅花、尺素两句,表示亲友间的寄赠和慰藉。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阕进行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①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②③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 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①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 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诗的最后两句写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虽为咏物词,但此词一反传统,别开生面,由议论构成词的主体,抒写自己的独到见解,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别紫云(清)陈维崧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1)首句有一细节描写特别有表现力,请简析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真挚的情感。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①
(金)元好问
②③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 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作者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两首诗中“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处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嫩于金色软于丝”和“曾逐东风拂舞筵”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36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二)知识整合
一、(一)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二)2.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三)2.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二、(一)2.(1)示例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示例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2)虚实结合,前两句为实写,后两句为虚写。这样写能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同一时间中的不同空间的两幅画面:怀人之人和被怀之人。更好地表达了思念的深情。
解析 眼见为实,想象(的画面)为虚。判定虚写,要抓住“应”这一具有推断性的字。(二)2.(1)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
的静态之美。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三)2.对面落笔的技巧。如果只是一般性地直说,兄弟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就缺少新意与深情了;而从对面落笔,说兄弟们的缺憾,就显得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解析 此题关键是谈好处。可以把对写法的一般好处与本诗结合起来说。巩固提升
1.本词上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胧月色中隐没。远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此刻,因受党祸之争牵连而流放的秦观,正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忍受着春寒,独自愁闷。斜阳下,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的啼鸣,凄厉辛酸,令人伤感倍增。
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凄切。②细节描写:下阕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的愁苦神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3.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中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鲜明对比。
4.最后两句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卒章显志。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5.三、四句用群花对比(衬托),赞美桂花为花中第一流;五、六、七句用梅、菊反衬桂花为中秋时节花中之冠;最后两句从评说古人入笔,借批评骚人(屈原)情思不足,忽略桂花,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
解析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
6.(1)牵衣。表现了两人感情之深(或依恋之深)。
(2)最后两句诗人用极主观的口吻埋怨明月无情,痛恨月亮在离别的时候就特别明亮,似乎有意与人作对,看上去虽是无理之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对于环境格外敏感,即使是美景也会引发哀伤的情绪。
解析 “无理”表现在不合常理上,“而妙”表现在抒发感情上,扣住这两个方面作答。7.(1)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
(2)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人处境的担忧。
(3)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
解析(2)“心事”的内容主要是分析下阕,尤其是“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并结合注释得出的。
(3)抒情方式主要是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答间接抒情可具体到属哪种借景抒情。8.(1)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则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
(2)前句比况,后句拟人。
(3)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第四篇:九年级古诗文名句复习学案
奎文实验初中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编写:王庆和 朱丽 审核: 批准: 2013-1-NO:43 九年级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学案
【使用说明】 班级 姓名 小组 1.在充分复习,熟练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2.认真限时完成(时间4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上下册的古诗词,提高准确默写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提示性默写的答题方法。
3.以极度的激情投入复习,给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默写下列古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词五首(上下文连写型)
1.,日晚倦梳头。
过尽千帆皆不是。
9.受任于败军之际。
1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还于旧都。
课外古诗词默写
1.夜来南风起。妇姑荷箪食。
2.足蒸暑土气。
3.,拾此充饥肠。(《观刈麦》白居易)
4.更深月色半人家。今夜偏知春气暖。(《月夜》刘方平)5.晨起动征铎。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商山早行》温庭筠)6.驿外断桥边。已是黄昏独自愁。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陆游)
2.,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7.,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
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3.老夫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
。为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持节云中,?会挽雕弓如满月。4.物是人非事事休。只恐双溪舴艋舟。
巧笑东邻女伴。疑怪昨宵春梦好。(《破阵子》晏殊)
8.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浣溪沙》苏轼)
9.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帘卷西风,!(《醉花阴》李清照)
5.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
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悠悠。
。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
古文或背诵篇目默写
1.《陈涉世家》表明少年陈涉已有大志向的语句是: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若士必怒,,今日是也。4.孤之有孔明。
5.诚宜
,以光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8.苟全性命于乱世。
,坐断东南战未休。
?曹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1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只见草萧疏。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输。(《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12.喇叭,唢呐。官船往来乱如麻。„„眼见的,!(《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13.李清照《醉花阴》中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
奎文实验初中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编写:王庆和 朱丽 审核: 批准: 2013-1-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
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月下独酌》中诗人借酒抒情的诗句是:。4.《羌村(其三)》中,表现时局动荡,“满目萧然”的诗句是:。。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句中体现出来。5.《登楼》中表明心系国运,情牵社稷的诗句是:。6.杜甫《登楼》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
7.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忧国忧民的的诗句。8.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
9.《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表现唐军斗志昂扬,敌人闻风丧胆,胜利指日可待的诗句是:。10.《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
。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11.《卜算子》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12.《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13.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
14.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
15.《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1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1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18.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
19.《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
20.《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21.,玉垒浮云变古今。
22.人们常用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3.日本政审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的谴责,真是“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24.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25.。国恒亡。
26.,,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27.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恒亡。28.欲为圣明除弊事。29.报君黄金台上意。
30.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31.域民不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第五篇:古诗文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卿云歌:卿云烂兮,虬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周南·关雎》
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黍
离(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屈原《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闲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刘邦《大风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还故乡,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武帝《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未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江
南(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声律启蒙·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声律启蒙·一东》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迹板桥霜。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雁满回塘。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 晚钓之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哭单父梁九少府
高 适
长 信 秋 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怨
诗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北征
李 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永王东巡歌
李 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客 中 作
李 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乘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绝
句
(李清照)
题八咏楼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越 中 览 古
李 白
登 幽 州 台 歌
陈子昂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临洞庭赠张丞相
孟 浩 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 夜 书 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渔
翁
柳宗元
登
乐
游
原
杜
牧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消沉向此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 鹤 楼
崔
颢
登金陵凤皇台
李
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凤皇台上凤皇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蓟丘览古·郭隗》:陈子昂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登舟望秋月,空亿谢将军。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绝
句
(李清照)
题八咏楼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塞 下 曲
李 益
咏
史
李商隐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赤 壁
杜 牧
汴河怀古
皮日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南
园
李 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明 妃 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 居 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上饶严明府摄玉山 戴叔伦
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更将旧政化邻邑,遥见逋人相逐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
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酬 张 少 府
王
维
终 南 山
王 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分野中峰变,阴晴万壑殊。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汉江临眺
王维
水槛遣心
杜甫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去郭轩楹畅,无村眺望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行寄兴
李 华
山 中 问 答
李
白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登
高
杜
甫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风急秋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天净沙]《秋思》
马 致 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渭
城
曲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白马王彪
曹
植 踟躇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登 乐 游 原
李 商 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忆 秦 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赠秀才入军
嵇
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和 郭 主 簿
陶 渊 明 饮 酒
陶渊明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独 坐 敬 亭 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离 思
元稹
梅 花(王安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 梅(卢梅坂)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蒌蒿满地蘆芽短,正是河豚上市时。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画眉鸟(欧阳修)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抺总相宜。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题临安邸(林升)
琴
诗
苏轼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题西林壁
苏轼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应怜屐齿印苍台,十扣柴扉九不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境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