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

时间:2019-05-12 00:3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

第一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0]126号 【发布日期】2000-06-22 【生效日期】2000-06-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

(青政办〔2000〕126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盐湖资源是我省的优势资源。盐湖化工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盐湖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多头审批、违法开采、争抢资源、乱采滥挖、随处排卤等问题,虽经两次集中整顿,但个别地区矿业秩序未能明显好转,部分矿段资源被严重浪费,矿区环境遭到破坏。今年以来,在马海湖、东台吉乃尔湖、昆特依等矿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述问题。为开发和保护好盐湖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 矿产资源法》、《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一、我省盐湖(零星分散的单一氯化钠盐湖除外)属国家或省统一规划矿区,勘查、开采盐湖矿产资源须经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国土资源是省人民政府对全省盐湖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主管部门。其他部门和州、地、市以下各级政府均无权批复开发盐糊矿产资源。

二、二、获批准开发盐湖矿产资源的企业,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和矿山设计的要求布局、建设隔离盐田,并把老卤全部排放到指定位置。否则,不得进行采矿。矿山企业凡建造各类薄膜盐田、沟槽盐田的,应立即停止采矿,停止就地排卤,拆除盐田。对继续违规开采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予以严肃处理,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三、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段13家合法采矿企业合并组建由格尔木市钾镁厂牵头的青海昆仑矿业有限公司。昆仑矿业有限公司应于2000年7月底前按规定上报、审批20万吨氯化钾盐田供排卤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8月10日前办理好统一的采矿登记手续和其他有关手续;尽快向公司所属各选矿厂供应光卤石和统一排卤,保护好矿产资源和矿区环境。

四、四、盐湖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盐湖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全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管理。国土资源厅盐湖管理局和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管理局要采取有力措施,查处察尔汗矿区各种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行为,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用一至两年的时间,使矿区秩序全面好转。

五、五、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省政府决定成立省矿产资源委员会,主要负责省上重要矿产资源的管理及需要报国家审批的矿产资源的审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委员会组成人员另行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六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中 国 科 学 院

科技合作协议书

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自1995年10月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油气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利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发展特色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促进知识创新工程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加快青海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双方同意在前两轮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三轮科技合作,并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宗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青海省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社会生产要素相结合,促进青海省特色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实现青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合作内容

针对青海省政府制定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重点围绕青海的优势资源,着力培育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生物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结合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才优势,确定以下科技合作重点领域和内容。

(一)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的思路,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动植物资源、太阳能等领域,重点支持联合开发资源综合开发及精深加工技术、矿产资源环境友好型开发技术、锂镁及其合金产业化开发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的项目。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合作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冶金、机械、中藏药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方面,重点支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联合攻关项目,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三)发展特色农牧业

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双方科技力量,支持在牛羊、小麦与油菜等农牧业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改良,中藏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农牧业高效配套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技术合作项目。促进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节水农业示范、农业信息化与标准化等方面的科技项目合作。

(四)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加强在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治理、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环青海湖地区生态治理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合作,重点研究开发抗逆性强的植物新品种培育技术、退化草地治理和防风护沙技术、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

(五)合作培养人才

发挥中科院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加强青海高等院校研究生博士点建设的合作,为地方培养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双向选派挂职干部,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

三、合作方式和组织

(一)青海省企业与中科院研究所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重点开展产业化合作项目。青海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组织协调省内科研群体、有关部门、企业,推广、转化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合作,并提供优惠的合作政策。

(二)围绕青海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管理和运行模式,联合共建技术开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及科技支撑基础平台,为青海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

(三)科技合作项目除采取联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省院支持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投资多元化,鼓励多种有益于合作的参与方式,政府在经费支持上适当配套倾斜,更广泛地引导、支持中科院研究所参与青海省的经济建设。

(四)中科院积极组织院士与青海省合作举办高科技论坛,组织院士和有关专家积极对重大工程项目、重要科研项目立项提供咨询建议。

(五)调整省院双方有关领导、部门参加的科技合作领导协调小组,下设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组成名单另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或高层领导座谈会,研究确定科技合作中的重大问题。会议地点按照北京、西宁两地轮换或双方商议确定。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六)省院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青海省科技厅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办公室主任分别由其负责人担任,负责落实、推

动省院合作的具体事宜。办公室通过定期、不定期工作会议、座谈会等形式,研究部署具体合作事项,落实有关决定和工作。

四、附则

(一)协议中未尽事宜,由领导小组会议商定。

(二)本协议有效期自签字之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期满后,经双方协商重新续订。

(三)协议书一式八份,双方各持四份。

青海省人民政府(盖章)中国科学院(盖章)

签字:签字:

二○○七年 八 月日二○○七年 八 月日

第三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海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发布单位】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9〕117号 【发布日期】2009-06-26 【生效日期】2009-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青海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海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名额分配的通知

(青政办〔2009〕117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经省委同意,省政府决定2009年国庆前夕召开青海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命名表彰大会,现将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名额分配通知如下:

一、评选条件

(一)省模范集体评选条件

省模范集体必须是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为企业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其条件是:

1、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班子团结,作风扎实,管理科学民主,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职工作用,团队凝聚力强、影响力大,职工信赖,公众认可;

3、坚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质工程,创造新产品、新工作法、新操作法及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岗位技能,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5、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交职代会讨论,实行厂务公开制度,企业经营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贡献突出;

6、维护社会稳定,防止重大事故,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7、坚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无人身伤亡和重大质量、设备事故,在改善环境资源、加强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成绩显著;

8、在其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或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

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必须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先进个人。

1、在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增加企业效益,促进安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2、积极参与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岗位练兵、创建“工人先锋号”等活动,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3、在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活动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

4、在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推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安全生产,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突出贡献的;

5、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6、在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护人民利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7、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公益等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8、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自主就业、艰苦创业中成绩显著的;

9、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创一流,勇于创新,廉洁奉公,取得优异成绩和起模范表率作用的;

10、在其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

评选、推荐全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点要放在基层,放在生产(工作)第一线,模范集体中法人单位不超过50%,车间、班组不低于50%;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少于60%;企业负责人的比例不超过20%;其他人员20%(农牧民、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其中妇女的比例不低于20%。少数民族、农民工应占一定比例。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党政机关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参加评选推荐。

二、评选程序

(一)评选推荐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要严格程序,坚持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推荐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必须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或村牧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等讨论通过,逐级审核,层层把关,由党委、行政、工会共同研究审定并推荐上报。

(二)评选推荐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有一定的荣誉基础,主要是2004年以来,曾获得过省级单项荣誉称号(如获得青海省“十一五”建功立业竞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等)或各州地市模范集体和个人、省级各厅局委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者中产生。曾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不再重复评选、推荐。

(三)推荐对象是企事业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须经当地县(市)以上工商、税务(国税、地税)、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计生、工会等部门签署意见;推荐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负责人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还须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签署意见。推荐对象是非公企业负责人的须征得同级工商联的同意。推荐对象是党政机关干部的,须经纪检、监察部门签署意见,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推荐对象是农民工的,须经本人户籍所在地工会签署意见。

(四)凡有拖欠劳动者工资,未参加或欠缴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保险和工会经费,违规裁员,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未依法组建工会、未签订集体合同及劳动合同,能源消耗超标,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形之一,以及2004年以来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严重职业危害或群体性事件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不得作为推荐对象。

三、名额分配

这次大会拟表彰全省模范集体40个,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0名。名额分配详见《青海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额分配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确保评选推荐的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推荐工作。评选全省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既要评选改革创新,有突出成绩的贡献者,也要评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评选推荐非公企业模范集体和非公企业职工的须征得同级工商联的同意。评选出的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公认和社会的认可,充分体现群众性和民主性。评选过程一定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不搞平衡照顾和领导圈定,坚决杜绝推荐评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荣誉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三)及时推荐上报。各推荐单位要于7月10日前将《青海省模范集体推荐表》和《青海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表》一式三份(同时发电子邮件)报筹委会办公室(省总工会经济技术劳动保护部)。筹委会办公室根据评选条件,进行初步审核,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通知各地区、各部门在本地区、本单位进行公示,并正式上报。由筹委会办公室提交筹委会会议审核后,报省政府审定。经省政府审定同意,在《青海日报》、青海新闻网等媒体公示(5天至7天)。

(四)认真填写有关表格。被正式确定的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须填写推荐表一式四份,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复印或在表内附贴事迹材料。推荐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需报彩色近照六张(照片用线缝在登记表上,另附两张)。推荐表并事迹材料10份(3000字左右)须于8月5日前报筹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马莉亚

联系电话:0971―8236847

电子邮箱:zghmly@sina?com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1]72号 【发布日期】2001-04-13 【生效日期】2001-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

《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

(草)试点示范实施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2001〕72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林业局《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十三日

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

(省林业局 二00一年二月)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印发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办关于2001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计划安排意见的请示的通知》(计农经〔2001〕21号)精神,现就我省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试点示范县的确定

根据我省2000年的试点情况,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范围仍确定为16个县,仅作个别调整。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市)15个:西宁市、乐都、平安、互助、民和、化隆、大通、湟中、湟源、格尔木市、共和、贵南、海晏、门源、玉树县。退牧还草试点县(市)1个:达日县。同仁县今年不承担退耕还林(草)任务。

二、二、退耕还林(草)的任务

全省退耕任务共计25万亩,其中包括2000年超额2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详见附件1)。

三、三、退耕还林(草)的重点

1、今年,全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的重点是:环青海湖南岸109国道两侧,东部干旱山区,西宁市沿湟水两岸干旱山地,龙羊峡库区周围。

2、对2000年验收不合格的退耕地,抓好补植补播;经过去冬今春,保存率达不到要求的也要进行补植补播。

3、结合退耕还林,在湟源县和乐都县建设“西繁东育”的饲林饲草基地。

四、四、资金概算与筹措

2001年退耕还林(草)工程资金9419万元,其中:人工造林种草种苗补助3950万元;退耕还林(草)粮食折算现金3500万元,粮食运输费500万元,群众生活现金补助费500万元,种子基地建设费820万元,其它补助149万元。

2000年退耕地补助资金4500万元,其中:粮食折算现金3500万元,粮食运输费500万元,群众生活现金补助费500万元。

以上共计资金13919万元。其中:人工造林种苗补助费3950万元。粮食折算现金7000万元,粮食运输费1000万元,群众生活现金补助费1000万元,种苗基地建设费820万元,其它补助149万元。除粮食运输费1000万元由地方财政解决外,其它12919万元均由中央财政支付(详见附件2)。

五、五、基本政策

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补助标准为:每退1亩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200斤。补助粮食的经费,每斤粮食按0.7元折算。粮食调运费用按每斤0.1元计算,由地方财政承担。不得将粮食折算成现金发放,不得向农民推销陈化粮,也不得将运粮负担转嫁给农民。

2、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按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安排。

3、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种苗费一次性按每亩平均补助50元直接发给农民,由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荒山造林种草的种苗补助费直接发给农民或承包经营者。根据作业设计的造林(草)树种,单位面积种苗补助费各县可自行调整。

4、退耕还林(草)实行个体承包。退耕还林(草)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草)、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承包到户,50年不变,并核发林草和土地使用权属证。

5、实行“退一还二”。退耕还林(草)实行退一亩耕地,还2亩林(草)地。荒山荒坡面积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草)要与荒山荒坡的治理结合起来,集中连片,统一实施。

6、免征农业税。试点示范县的退耕地,自退耕之年起免征农业税。

六、六、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责任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州、县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任务、粮食、资金、责任”五落实,对本地区的试点示范工作负全责。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服务工作。

2、做好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退耕还林(草)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资金和补助粮食的管理。省上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草)的粮食、现金和种苗费用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到州(地、市)、县。各州(地、市)、县要将退耕还林(草)的任务逐级落实到户,并分户建卡,签订退耕还林(草)合同,由农民实施退耕还林(草)任务。任务完成后,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下,由林业部门按退耕还林(草)检查验收办法组织检查验收,农户凭验收证明和卡领取粮食和补助现金。粮食供应由省粮食储备局负责,按照退耕还林(草)试点计划,组织粮源,就近供应,与省财政进行经费结算,建帐立档。

4、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各地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组织配套一批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层层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农牧民植树种草的技术水平。继续抓好2000年确定的乐都县、平安县、共和县等省级试点单位。有退耕还林(草)试点任务的州(地、市)、县也要层层抓点,树立典型。要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开展退耕还林(草)技术承包,进行有偿服务。要鼓励社会其他人员和单位下乡承包退耕还林(草)任务,以加快荒山绿化进程。

5、组织好种苗和草籽的准备工作。今年任务下达后,各地务必抓紧做好退耕地和荒山造林种草的作业设计,按设计迅速组织力量,准备种苗和草籽,有条件的试点县要逐步实行苗木招标。从外地购进种苗必须经省种苗管理部门批准、检验。同时,加快种苗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苗生产能力,以满足退耕还林(草)良种壮苗的需要。

6、抓好作业设计。退耕地及荒山造林种草的作业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又要充分尊重经营者的意愿,积极引导,走林草结合,林药结合的路子。

作业设计必须报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并做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7、退耕还林(草)布局调整要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脑山,后浅山,稳步推进。

8、切实做好管护工作,妥善处理好林牧矛盾。结合退耕还林(草),建设饲林饲草基地,对牲畜实行舍饲圈养。林草管护难度大的地方,可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筹集管护费用,统一管护。

9、加强检查和验收。按批准的作业设计切实加强退耕还林(草)各项环节的检查和验收,做到退耕面积不落实不设计,没有设计不整地挖坑,没有整地不发放种苗费,不是良种不下种植苗,质量不合格不验收,没有验收的不发粮款补助,并公布检查验收的结果,建立完整的档案。

10、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要提前介入,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粮食和现金,挪用资金的,要扣回补助粮食和资金,并追究承包当事人和领导人的责任。

附件:

1、青海省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任务表(略)

2、青海省2001年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资金概算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青海省助学贷款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0]222号 【发布日期】2000-10-23 【生效日期】2000-10-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青海省助学

贷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青政办〔2000〕222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省财政厅制定的《青海省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十月二十三日

青海省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

(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省财政厅 二000年十月九日)

为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补充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类。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帮助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在校学生和研究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国家和地区财政贴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置的贷款项目。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是指对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学习的学生或其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发放的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只能用于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

(二)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及其指定机构为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各金融机构均可办理。

一、一、管理体制

(三)为保证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组成青海省国家助学贷款协调小组(以下简称省协调小组)。省教育厅设立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作为省协调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四)省协调小组职责。负责根据全国助学贷款部际协调小组确定的有关政策,领导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负责协调我省教育、财政、银行等部门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提出我省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导性计划。

(五)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职责。根据省协调小组确定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导性计划,接收、审核省属院校提交的贷款申请报告,核准各院校提交的贷款申请额度,并抄送经办银行;统一管理省财政拨付的贷款贴息经费,接受国内外教育捐款,扩大贴息资金来源,并将贴息经费专户存入经办银行;根据经办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数量,按季足额向经办银行划转贴息经费;与经办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向经办银行提供有关信息材料;协助经办银行监督、管理贷款的发放、使用和回收,负责协助经办银行催收贷款;办理省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六)省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1、青海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

2、青海省财政厅负责核定省属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贴息经费额度;制定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审定经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审核的各院校贷款申请报告等相关资料及贷款贴息经费,将核定的贷款贴息经费拨付到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专户;监督贴息经费的使用情况。

3、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主要负责监督贷款执行情况。

4、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及其经办支行接受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的监督。负责按国家的信贷政策,制定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细则;审核各院校报送的贷款申请报告等相关资料,按贷款条件审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具体负责贷款的发放和回收。

(七)各院校要指定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本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负责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按期向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报送全校贷款申请报告;根据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核准的贷款申请额度,将经初审的学生贷款申请报送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省财政厅和经办银行;负责协助经办银行催收贷款;及时统计并向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有关经办银行提供学生的变动(包括学生就业、升学、转学、退学、休学、出国留学或移居、开除、伤亡、失踪等)情况和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发放情况;办理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交办的其他事宜。

(八)国家助学贷款实行总额控制。省协调小组根据贷款银行的贷款规模和省财政贴息总额测算制定“贷款指导性计划”,并确定贷款控制总额。各经办银行根据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批准的各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额度及省财政核定的贴息额度等条件,确定贷款总额。

二、二、贷款的申请和发放

(九)经办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贷款,纳入正常的贷款管理。

(十)经办银行负责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发放金额。其中:用于学费的金额最高不超过借款人所在学校的学费收取标准;用于生活费的金额最高不超过学校所在地区的基本生活费标准。

(十一)助学贷款的担保可以是经办银行认可的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信用助学贷款四种。担保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十二)申请助学贷款的借款人要符合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及经办银行规定的条件。

(十三)申请助学贷款的借款人须提供贷款银行认可的合法资料。

(十四)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省财政厅和经办银行原则上每年集中一次受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借款人须在新学年开学后30天内向学校的指定部门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核后财政同意贴息,银行同意发放贷款的,银行通知借款人所在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借款人填写借款合同文本、借款凭证并办理有关手续。

(十五)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学生一次申请,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财政和银行集中审批,按年(月)发放贷款”的办法。发放贷款时,学费贷款由经办银行按学年直接划入学校指定的帐户,基本生活费贷款由经办银行按月划入借款人指定的在经办银行开立的活期储蓄帐户。生活费贷款原则上一年按10个月发放。若借款人中途要求停止贷款,可通过学校指定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中止贷款发放。遇特殊情况需追加贷款金额的,经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省财政厅同意后在贴息额度内另行申请办理追加贷款及有关手续。

(十六)经办银行核批国家助学贷款,并将已批准发放贷款的学生名单及其所批准的贷款金额反馈给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学校,学校将借款人贷款的有关资料上报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备案,并配合贷款银行加强管理。

三、三、贷款期限、利率和贴息

(十七)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根据学生申请,具体确定每笔贷款期限。

(十八)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

(十九)贷款期间遇利率调整,贷款期限在1年(含1年)以内的,按合同利率计息;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利率实行一年一定的规定。自贷款人放款之日起,按日计息,借款到期还清本息。

(二十)经银行书面同意;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的,提前归还部分的利息仍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和该部分实际使用天数计算。

(二十一)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经办银行可以停止发放尚未发放的贷款,并提前收回已经发放的部分贷款或全部贷款,省财政厅停止对贷款的贴息,同时对违约使用的部分,在违约使用期间,按挤占挪用贷款计收罚息,罚息全部由个人负担。

(二十二)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的50%由省财政贴息,其余50%由借款人负担。逾期未能归还贷款,其发生利息均由个人全部负担,省财政不再贴息。

四、四、贷款回收

(二十三)借款人和经办银行应在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时约定还款方式和还款时间。借款人所借贷款本息应在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应由借款人个人承担的贷款利息50%实行“利随本清”,归还贷款本金的同时,归还同期贷款利息。国家助学贷款逾期部分不再给予贴息,全部由借款人承担,并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计收罚息。

(二十四)借款人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的,在读期间贷款期限相应延长,贷款本息在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后四年内还清。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可按有关规定延期。

五、五、信用助学贷款管理

(二十五)申请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提供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具有永久居留身份证、学习认真、品德优良。

(二十六)申请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人,应依法签订贷款合同,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有效联系方式。对接受非义务教育学生的直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借款人)发放助学贷款的条件,由贷款人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贷款通则》决定。

(二十七)申请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人,未还清全部贷款本息的,须提供银行认可的有效担保。有关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积极配合。

六、六、助学贷款协调管理

(二十八)在借款期间,借款人发生转学、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伤亡等情况,学生所在学校有义务及时通知贷款银行,贷款银行有权按合同约定采取停止发放尚未使用的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本息等措施;学生出国(境)留学或定居者,必须在出国(境)前一次性还清贷款本息,有关部门方可给予办理出国手续;凡需转学的学生,必须在其所在学校和经办银行与待转入学校和相应经办银行办理该学生贷款划转手续后,或者在该学生还清所借贷款本息后,所在学校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二十九)对未还清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其接收就业的单位有协助经办银行按期催收贷款的义务,并在其工作变动时,提前告知经办银行。

(三十)对借款人蓄意逃废银行债务,不履行还款责任,致使贷款形成风险的,银行有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保全银行权益。

(三十一)银行与学校需建立借款人个人信息台帐系统,并及时做好资料更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盐湖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