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心得-黄土高坡上的娃
[支教心得-黄土高坡上的娃]站在黄土高原上
站在黄土高原上,大风从身边刮过,支教心得-黄土高坡上的娃。广袤的土地,稀少的人烟。黄黄的尘土积得比积雪还厚。偶尔一辆摩托从山脉间的大道驶过,身后便扬起无尽的尘土。在会宁支教一周,和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娃娃们一起度过了短短的几天,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朴实,一种好学,一种勤奋,一种节俭。只是遗憾,我们能带给他们的实在是太少。
路途:
2012年1月8日,学校刚刚放假不久。来不及回家一趟,背着行囊大包小包踏上了火车。或许已经习惯了奔波,这次的车程是31个小时,一路上只有一个人,又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一路上想的只是怎么把活动做好,怎么让这七天更有意义。而孤单,疲惫只有抛在一边。
一整天的车程,一下车,当地的志愿者的热情给了一种家的感觉。和另一个伙伴一起,我们去了他们学校甘肃农大。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从兰州出发,一天的车程到达会宁县的支教小学已经是傍晚。这一路上也真的非常不易。
从兰州甘肃农大出发,到兰州火车站接另一批志愿者伙伴,然后我们一行人一道从兰州坐车到会宁县。这一路,除了春运人流大和一大包的行李外,其他也并没多少困难。而从会宁到乡下小学的那一程却真的整坏了我们志愿者。也因为春运查的严,在县城公交车不允许超载,我们的一个两个志愿者被赶下了车,售票的阿姨用当地话说着啥,勉强听懂是到远方的站口没有交警了再接他们上来,让他们坐另一个车。就这样我们一群人被无奈地打散了。公交车在山路上行驶,或上坡或下坡,有时甚至在陡壁悬崖上行驶,望着外边黄色的突兀的山丘,望着行进中看到的一个个土窑建筑的民房,望着偶尔遇到的路上破旧的小学,望着悬崖下那深不见底的绝望。一切曾经的遥远此刻是那么的近,或一步的距离,或天上或地下,城与乡,贫与富,生与死,仅此一步,一步之遥。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生命,不珍惜拥有的曾经。忐忑中又不停念及另一个志愿者,开了不知道多久都没见到他们在前方的身影。一个女生又在异乡,难免担心。终于到了中转站,上了一批人,却没发现他们的声影。车子继续行驶,这下更急坏我们了。可是没过多久,一辆警车拦下了我们,被查了超车,无奈的我们被赶了下来,司机不停的交涉,我们急的发慌,两名掉队的志愿者也在此时大步尘土飞扬地走来。结果是司机发了款,赶下一批人,继续前进。这样的山路开了大概一个小时,在一个荒芜的地方,我们也被赶下了车。大概是看警车离远了,司机掉头去接后面的一批人。我们在路上等着,也不知道终点站还有多远,一切都是迷惘,可能快过年了,突然那么想家,不敢多说什么,家人知道现在的处境肯定提心吊胆。此刻又在想那边的孩子,那边的村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走出大山看一看。在零下十度的环境下,顶着寒风我们等了许久,终于车子来了,超载着我们继续前行。查超车有什么用,一切都是治标不治本。天水近期出了交通事故,于是严查。为什么不增加些公交车,多投资建设公路。山路崎岖这是现实,为什么一次次的做着表面工作却不去解决底层人民根本的需要。农村,山区农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基本的生命保障该从何做起,这样的山路崎岖难行超载了一批人,司机还能边打电话边开车,这是他本事大还是拿生命在开玩笑。我们,最底层的人民是希望交警管管超载还是希望有车回家?做人根本的意识在哪里?不断地反思却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是那般的无能为力,做人最痛苦的事也莫过于此。最满意的结果是把路修宽修好,增加车辆,这才是根本,可是这样的工作,这样的投资谁来做?
终于我们到达了土门小学。土门小学是土门岘乡的中心小学。因为是中心小学投资建设相对村小都算不错。沿途看了那么多破旧的学校却不能去帮助,看到学校建设不错,说心里话可能感觉有些失落。当时觉得自己好自私,一直希望孩子们好,日子过的好。可是看到他们学习环境还可以的时候却觉得感觉那么复杂,心得体会《支教心得-黄土高坡上的娃》。此刻其他的志愿者或许也有类似的想法。但疲惫不允许我们多说多想什么。一天的车途更是把我们饿坏了。转而一想,我们帮助的是孩子,我们想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冬天。孩子们的家庭困难的呢,需要我们帮助呢。于是想想我们的孩子们,明天就要见面了,准备好了吗,备好的课再看看,他们会不会怕生?在当地的青树自愿者的协助下,我们做了简单的安顿。
孩子们:
接下来1月11日。我们正式开始课程的日子。课程是我们乡行志愿者特别研发的,主要针对儿童心理的欢乐课程。希望教会孩子们礼仪和感恩,激发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想对我们团队课程组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这次的活动是和当地的志愿者团队青树一起开展,他们按照年级组成了班级。而我们希望从各个年级中抽出一部分组成混班。那天早上,刚简单统计完人数,我和帅一起跑在各个教室之间挑选学生。这是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孩子们很淳朴,求知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他们个个可爱又懂事,真想把每一个都抱走,好好宠爱他们一番。可是我们志愿者有限,只需要一个班,于是我和帅有针对性地挑选了看上去更需要帮助的孩子。
第一天上午,筹备着组建班级,开幕式,还有一早的课程,忙碌中却来不及吃上一顿午饭。这边的孩子特别懂事特别乖,无论是上课积极的发言还是下课的交流,他们成熟与朴实常常给你惊喜。
由于冬季的寒冷,教室每天需要生火。由于在西部,会宁的天亮一般都在早上8点多。所以孩子们到学校都是天还没亮,这些天钥匙由我保管。积极地孩子早上六点半就会来到教室,也就是我必须在这之前开好门,给孩子们生好火。前一些天,伴着依稀的星空,五点多就顶着严寒起来了,只希望在孩子们来之前能够把炉子的火给升起来,烧好水给来的孩子们暖暖手。可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的,那天,我忙活了帮个多小时,教室里面被弄得烟雾腾腾,连自己都呛得眼泪直流,可还是没能把那讨厌的煤给燃起来。最后是那几个来的早的孩子帮了我的忙。最难忘的是一个帅气又充满活力的小男孩,西强。记得后来的每一天,他都在我开门后的没多久来到学校帮我一起生火。小小的个头里面充满了能量,这些家常小事在他们手里是那么顺手,可见懂事的孩子早已担起了家里家务的担子。后来的一天,当六点半的闹钟响起的时候我意识到起来晚了,赶忙中赶去教室,只见西强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冻得打着抖。我抱着他差点掉下了眼泪。
还清晰地记得一个叫娅娇的小女孩。那天早上她突然肚子痛,记得志愿者楚珺心疼地把她抱在怀里,看着孩子难受她差点掉下了眼泪。慢慢谈话中了解到这边家里远一点的孩子一般中午都不吃饭,简单的吃几口从家里带来的冷的馍馍就当充饥。无规律的饮食让可怜的孩子年纪轻轻就犯了胃病。孩子早上吃了些剩菜来的学校,估计是吃坏肚子了。在张伟的带领下,我和楚珺一起带着孩子跑附近的诊所,一路小跑,严寒几乎要吃掉我的耳朵。当地的土医生简单的给孩子看了看,他告诉我们这位小姑娘得过先天性心脏病,前些年做过手术。她的肚子疼是常有的事,可能长久下来害了胃病。看着可爱的小姑娘,楚珺紧紧搂着哽咽地说不出话。后来她爸爸来了,可能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可能他们孩子太多不能关心到每一个孩子,话语中觉得对孩子吃不吃饭很平淡。再后来孩子爸爸把她带回了家。后来的文艺汇演,可爱的小姑娘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为大家献上了可爱的舞蹈三字经,依稀地都是她可爱的脸庞。再后来我们回来了,那边的志愿者告诉我们,那个孩子说很想我们,很想楚珺老师。淡淡的说不出的思念,我不能答应你再回来,只希望你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小卢瑞,你还好么?记得每一天当天开始微亮,你就会默默把教室的等关了。老师看到出你是懂事节俭的好姑娘。你一直那么害羞,还记得一开始穿着单薄校服躲在角落里不声不响的你。那天的家访,一路上你没有多说话,眼神中却似乎诉说着思思真情。离别那天我看到你湿润了的眼睛,在这干涸的土地,我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就像美丽的小花。
苏晓亦
2012年2月10日
第二篇:黄土高坡(本站推荐)
黄土高坡
博兴县博奥学校
初松
一、图片导入 激发情感
师:孩子们,俗语说得好“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而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到处都是一派独特的风光。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既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还有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向往的心灵净地——雪域高原,当然还有“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同学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你的感受是什么?(生简单汇报)
师:是呀,祖国的大好河山令我们倍感自豪,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特色都会令我们大开眼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坡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黄土高坡)
二、出示学习内容结构图
师:孩子们,在走进黄土高坡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 这一课的学习内容结构图(出示图)谁能看着图来说说我们需要几课时来了解知道黄土高坡的哪些知识?(生看图回答)是呀,我们需要通过3课时来了解知道黄土高坡的这些知识。那大家觉得,我们要走进黄土高坡,首先要从哪里开始呢?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第一课时,一块去了解一下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范围、地貌、环境特征以及窑洞的相关知识吧!
三、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黄土高坡也叫——黄土高原,它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那么它的地理位置如何呢?请大家看地图。对,黄土高坡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么它具体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小组研讨时间——位置揭秘。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提出异议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好请你们来,他们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请认真听,等他们说完了,可以提出你们的不同观点,好开始吧!(小组汇报)师:你们有不同观点,请你们来说!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
四、走进窑洞
1、小组交流
师:刚才的小组合作太棒了,那么接下来老师想继续目睹咱们班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精彩表现,就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交流预习提案的内容,最后通过总结提炼形成统一的意见,填写在“联合队队碰”成果汇报活动用纸上,时间五分钟。
小组交流预习提案的内容,标标画画。师:好,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第一个问题?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一般生活在——窑洞。
2、指名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
3、交流问题一: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一般生活在哪里? ⑴生汇报——窑洞 ⑵师:那么窑洞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的时候可是有任务的,看完之后请你描述一下他的样子。(看完后学生描述,师适时板画拱形窑洞)师:大家都发现窑洞的洞口是拱形,那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生:拱形的洞口的承受力远远大于平顶设计,所以不易坍塌。
师:你说的太棒了,这颗智慧星你当之无愧的应该获得,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同学获得这颗智慧星。
师:关于窑洞的样子,老师也搜集了一点相关资料,谁愿意来读?
师:不单单是这样,而且窑洞里均盘有土炕,尤其到了冬天“烧柴点炕,满窑生暖,家人齐坐,其乐融融。”虽然坐在温暖的土炕上其乐融融,但无论在通风还是排水等方面窑洞都存在着一些缺点,但为什么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人们大多数仍居住在窑洞呢?这也是我们刚才小组交流的第三个问题,那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4、交流问题二: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为什么大多居住窑洞呢? 指名小组汇报。
师:很好,这是你们小组的观点,你来看看谁还想来说一说?可以请他来帮你补充?(补充到有价值的信息奖励贴画)学生汇报后接板书窑洞的优点:
冬暖夏凉
施工简便
节省木材,造价低廉
节省耕地
窑居者寿。。。有这么多的优点,怪不得那里的人们大多都居住在窑洞里,下面我们继续我们的探讨,一起来看预习提案里的第三个问题。
5、交流问题三:窑洞按照建筑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动手找一找,搜一搜吧!⑴小组拿着预习提案投影解说展示,师及时评价。
师:恩,你们小组的资料找的非常全面。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窑洞种类幻灯片)生欣赏,师简介: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崖窑: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的土洞,窑顶掘成半圆或长圆的筒拱。
6、拓展:窑洞的历史意义及历史
⑴师质疑: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窑洞的知识,老师想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我国最早的窑洞出现在什么时候吗?
⑵(出示图片:考古)师: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窑洞式民居建筑群。这个规模庞大的远古建筑群显示,古人居住窑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5500年前。所以说就是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窑洞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与文化背景的,(出示图片:毛泽东)就在这样的窑洞里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侵略者和反动派作斗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民风民俗、推荐作业
1、播放《黄土高坡》短片
师:刚才经过了一番热烈而有效的探讨,下面我们一起轻松一下,来欣赏一个关于黄土高坡的短片。
2、师:通过刚才看,你觉得那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或者说风俗习惯是怎样的呢?
3、推荐作业 师:等咱们下节课再次走进黄土高原的时候,就一起去感受那里浓郁的民风民俗,课下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提案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下次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黄土高坡之行!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三篇:黄土高坡歌词
黄土高坡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土高坡歌词,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黄土高坡-李娜
词:陈哲
曲:苏越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的窑洞
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哦 哦哦哦哦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的窑洞
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哦 哦哦哦哦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四季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四季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哦 哦哦哦哦
第四篇: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定稿)
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学生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幻灯片。
2、《中国政区图》。教学过程: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板书歌词中反映西部地区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黄土高坡、大风、四季风、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上黄土高原,看个究竟。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说明:图中区就是黄土高原,人们又称黄土高坡。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
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听说过或去过的?(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
4、小结:“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探讨交流。阅读“资料卡”。
教师图示讲解:高原西部为贺兰山、东部位太行山、南部为秦岭,只有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连,且高原北部为沙漠和戈壁,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沙子和黄土就随风而至。经过上百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6、黄土高原什么样? 联系生活经验:谁去过或在电视中、图片中见过黄土高原?说一说黄土高原什么样?师生语言描述。
播放黄土高原图片。
提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提出问题: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么生产和生活的呢?
2、阅读教材第38页至40页图文。
3、说一说,人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窑洞、打井、穿老羊皮袄、戴羊肚毛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
(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三、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登上世界屋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1、青藏高原环境和藏民生活短片和幻灯。
2、《中国地图》。教学过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出示:《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
观察比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
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2、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优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1/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提出问题: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看个究竟。
2、播放: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幻灯片。
3、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4、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5、小结: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大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阅读教材第43页,教师讲解。气温低。
说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降低6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空气稀薄、日照强。
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看教材第43页“布达拉宫”图,讲解“日光城”。
1、提出问题: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你知道藏民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吗?了解一些有关藏民生活的情况吗?
2、阅读教材第44页至第45页图文。
3、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总结:贯彻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工作,认真学好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认重点、难点,坚持做到教学有计划,课课有准备,堂堂都上好。精品学习网祝孩子们都能全面发展,长大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
2、《中国地下图》
3、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物产。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赵本山翻唱的《屯里的人》进行导入,歌曲中唱到我的老家,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吗?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小结: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阅读教材,教师讲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
小结: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引言: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古松参天,幼林茁壮。有些地方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人们把这里的森林叫做“东北林海”。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播放:东北林海风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联系生活经验或自然常识,比较认识东北林海的树种和热带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差别。大兴安岭以兴安岭落叶、阔叶树较多。说明:树种与气候的关系。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9月中、下旬就有霜,第二年4、5月霜期才结束,冬季长达七八个月,7、8月份平原地区才进入夏天。所以林区生长耐寒的树木,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都广为分布。这里树木生长慢,木材坚固耐用。
4、森林宝库。
引言:东北林海是一座大宝库,看看宝库里还有什么宝贝?珍贵的植物和稀有的动物。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
东北三宝:其中人参、貂皮和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近些年来,当地的人们通过人工栽培和人工饲养的方式,大量生产人参、貂皮和鹿茸制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1、提出问题:你去过东北吗?那里有多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气候生活的?
2、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通过衣、食、住、行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方面说明东北人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衣:最冷时达零下30摄氏度,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雪地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
食:吃易于储存的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蔬菜,还可以腌渍酸菜;现在通过建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还可以通过火车从南方运送新鲜的时令蔬菜;吃冰糖葫芦。
住: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火盆,火墙,火炉,住火炕;城市有暖气。行:除了乘车,还有狗(马)拉雪橇。
玩:东北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冰雪世界也给这里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冰雕、雪雕、滑雪、滑冰、打冰猴、堆雪人等游戏。
3、如果你是东北人,你有朋友要在冬季来你家做客,向他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
五、东北名人,东北特色
1、东北的特色菜:猪肉炖粉条 特色:东北二人转
2、东北名人:赵本山、小沈阳、宋小宝等 观看东北名人表演视频
六、板书设计: 走进东北黑土地
肥沃的黑土地茂密的森林寒冷的冬天
享受热带风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1、海南或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或幻灯。
2、《中国地区图》。教学过程: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播放:反映海南或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
3、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内容 海南之旅:去过的季节;对气温的感受;对阳光的感受;对四季常青的椰林的感受;有哪些热带水果?口感和家乡的水果有什么不同? 西双版纳之旅:
描述热带雨林景观特点;热带动植物与东北(或自己家乡)的区别。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找一找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找到北回归线,看看北回归线以南还有哪些地区?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如,一年种植三季水稻;人们戴斗笠劳动等。)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引言:我国领土辽阔,地区差异很大,除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四个地区外。你还想知道我国其他哪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呢?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区,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吧!
1、交流讨论。
2、分学习小组,选出要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
3、分配任务,落实责任。
4、小组成员分头搜集信息。
5、小组内交流分享,加工整理信息、整理学习汇报材料。
7、交流发表会。
8、小组活动评价(自评、组员互评和其他小组评价结合)。
总结:贯彻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工作,认真学好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认重点、难点,坚持做到教学有计划,课课有准备,堂堂都上好。精品学习网祝孩子们都能全面发展,长大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五篇:《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
《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中的第七课,本课要求掌握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以及黄土高坡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山区的孩子出去旅游的机会很少,很多同学都没有去过黄土高坡,所以老师要搜集一些视频、图片,让学生去了解。
设计理念:
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利用视频、影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让黄土高坡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黄土高原变成沟壑纵横的面貌的原因
教学难点:
l.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
2.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这首歌写了什么?你从这首歌曲中能获取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呢?请欣赏。
2、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3、学生发言。
4、小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上黄土高坡》去看个仔细。(板书课题。)
活动一:走上黄土高坡
1、“黄土高坡”在哪里?“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哪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3、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指名读资料卡)
4、黄土高原什么样:联系生活经验:谁去过或在电视中、图片中见过黄土高原?说一说黄土高原什么样?
活动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提出问题: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呢?阅读教材第38页至第40页图文。
2、说一说:人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窑洞、打井、穿老羊皮袄、戴白羊肚毛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3、小结:为什么住窑洞?(播放课件)
活动三:水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关系
1、播放《美丽的大脚》片段,感受黄土高坡严重缺水的现象。
2、学生谈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活动四:讨论:
1、如果你住在黄土高坡,你打算怎样搞生态建设?
2、你们家乡的环境怎样?人们是怎样改变和适应环境的? 课外作业:
基础训练第14---15页。板书设计:
7.走上黄土高坡
地理位置: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等省境内
环境特点: 千沟万壑
土质疏松
干旱缺水
生产与生活:修梯田
扎白毛巾
修窑洞 开井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