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0: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学院(部)材化部 专业 化学类 引言

在这个周五下午,苏城略显闷热,我们一行人踏访了位于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大师的封笔之作。新馆的风貌,让我们不得不赞叹贝聿铭,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自1960年元旦,苏州博物馆五十余年的历史不可谓悠长,但已经值得我们仔细挖掘,品读。

苏州博物馆五十年发展历程

2.1 缘起(1960前)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鉴于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知名人士于1950年7月26日正式成立苏州文物保管委员会,开展苏州地区的文物收集、保护工作,修缮留园、怡园、沧浪亭等园林。

1960年“苏州解放十年展”举办,为苏州博物馆的创建奠定基础。之后不久,苏州博物馆成立。老文物工作者为当时的苏州地区文物保护征集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2.2 起步(1960—1966)

这是苏州博物馆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成立后,它贯彻了“全面规划,积极发展,重点建设,提高质量”的文化方针,坚持“开门办馆”的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正是在这种精神、态度下,这一时期收集了万余件文物、作品,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文博专业人才。

苏州博物馆的起步是兢兢业业,一步一步如履薄冰。这才为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安然渡过那十年浩劫。

2.3 转折(1966—1976)

众所周知,这十年是文革的十年,是动荡的十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文革”期间,由于极左路线的严重影响,破坏了大量珍贵文物。苏州博物馆力保文物不失并且抢救散落的文物。苏州博物馆的文物竟然没有丝毫损坏,这是工作人员拼命的结果,是在令人敬佩。

2.4 恢复(1976—1990)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苏州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逐步开展并向深层次退进。苏州博物馆在这一时期独自开始了古遗迹考古发掘活动。与此同时,苏州博物馆通过展出文物向人们介绍有关苏州文明的历史。

2.5 发展(1990—1999)

九十年代,中国开始腾飞,苏州博物馆也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时期。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博物馆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最终确立了“大文物(忠王府)配合大旅游,小文物(藏品)陈列求精品”的工作思想,搞好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同时,将馆藏文物推出国门,让外国友人领略苏州的历史文化,引进各地文物精品,丰富苏州人民的文化生活。

2.6 跨越(1999—2009)

21世纪伊始,苏州博物馆的发展又登上一个新台阶。新馆的建设,为苏州博物馆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契机与动力。同时对忠王府开始历时11个

月的大规模修复工程。

新馆更是得到贝聿铭大师的青睐,亲自动手设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出自他手。苏州博物馆新馆、忠王府、拙政园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苏州博物馆再次焕发青春。

3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家之一。1983年,贝聿铭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唯一一座有贝聿铭亲自设计的博物馆,占地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和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名胜形成一条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

新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清新雅洁。园艺的创新,延续了一代名园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当今苏州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忠王府

忠王府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1860年9月至1863年12月期间,利用拙政园花园部分及东西部宅第等改建而成。1996年,忠王府被确认为“中国现存的最完美的建筑”。忠王府还保存着太平天国44余方秀丽典雅的苏

式梁枋彩绘,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全国罕见。心得体会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追寻“红色之源”

——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在一个烟雨濛濛的秋日,我来到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座落于嘉兴南湖旁,与烟雨楼隔湖相望。唐代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来就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馆,再加上灰蒙蒙的天色和凉凉的雨丝,更给我的旅途笼罩上了一种肃穆的气氛。

1921年,由李达夫人王会悟牵头,中国共产党一大从上海搬移到江南小城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在那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由此,南湖成为了光荣的革命纪念地,载入了革命史册。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从那以后,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91年七一前夕,由三百多万南湖儿女出资,一座新的以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造型的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

来到纪念馆大门前,就看到高高的台阶上矗立着镰刀斧头式样的牌坊,镰刀的两翼像像两只张开的手臂,迎接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虽然是雨天,牌坊上,一代伟人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几个金色的大字仍然熠熠生辉。正门的西侧有一个宣誓台,墙面上是一面巨大的党旗,威严肃穆,许多党员都曾在这里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沿着脚下的红地毯,我走进纪念馆,同时也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历史。

进入纪念馆二楼大厅,大厅中间是一艘南湖红船模型,这是根据南湖红船按比例精心制作的,背面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18个金色的大字。整个大厅在鲜花簇拥下显得庄严稳重。进入史料陈列大厅,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整个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共五个单元,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时艰辛又伟大的过程。

第一个展厅,其主题是“苦难的中国,不屈的中国”。

1840年,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们从此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没有独立的主权,经济上沦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此后,其他列强相继入侵。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掠走大量珍宝后焚烧圆明园,中华文明瑰丽的历史遗产、劳动人民的伟大结晶因此付诸一炬,令人扼腕。看到此处,我顿生愤怒之情。几个月前,我曾到过圆明园,那里荒草丛生,废墟满地。二百年前它还是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如今却只剩下一道道裂痕还在讲述着它曾经遭遇的暴行。我还清楚得记得,圆明园中游客的神情是何等的严肃,他们眼神中满是对侵略者的责问和对历史的无奈。有的游客甚至深情地抚摸着脚下的石块,声声叹息。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他们掳走焚毁了大量艺术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一单元的展览中还有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的场面,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我们的封建统治者,落后腐朽,甚至还无耻地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方针。这样的封建制度还怎能对抗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又怎能允许国土的继续沦丧?!

接着,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我们,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都挽救不了中国,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无法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再走进去,我到了第二个展厅“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筹建”。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相继在中国设置船坞,船厂,开办轻工业工厂,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19世纪60年代起,在洋务派举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里,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70年代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马列主义。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27个战胜国在巴黎开会,悍然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国内,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北京的学生首先站了出来。他们放下手中的书本,举着横幅,怀揣着一腔的爱国情,走上了北京的街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标语都在警醒着人们。运动逐渐扩展到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工人阶级、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开始罢工罢市。北洋政府最终抵挡不住全民的运动,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工人阶级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后,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发展起来。走入第三个展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进展厅,就看到墙上悬挂着当时参加中国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照片,下面配以文字详尽地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其中不乏张国焘、陈公博这样后来的“叛党”人士。展览还告诉我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第三天晚上,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当询问他时,他答称走错了地方。幸好当时代表们警觉性高,反应敏捷,即时撤离会场,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包围会场搜查,一无所获。当晚,代表们商量改换会议地点。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提议下,大家决定到嘉兴

南湖来召开剩下的会议。

最后一个展厅是“一大南湖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展出了一大纪念船的照片、一大南湖会议议程、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上选举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名单、中国共产党党章等时务。在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伟人毛泽东的一番话,让我这个嘉兴人倍感荣耀。因为这样一个伟大的、能够拯救中国命运的党就诞生在我可爱的家乡。我为家乡感到自豪,也为中国感到庆幸。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出展厅,随后又来到了一楼的辅助陈列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展厅展出了四十多位副总理级以上的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南湖的照片或为纪念馆题字手迹,其中包括胡锦涛、江泽民、杨尚昆、宋平、姚依林、彭真等。

走出展馆,我在参观留言簿上写下祝福:“祝愿祖国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越走越好。”

花了半天的时间参观革命纪念馆,体会了一把共产党人的辛酸史。在如此破败不堪的旧社会中,在如此千疮百孔的国家里,我们伟大的党能够在夹缝中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拯救了人民与水火之中,带领着人们迈向新社会,给与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还看到了一代共产党创始人不畏艰险、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少年强则中国强。前人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党的建设、国家的强大就需要靠我们青年一代的不断奋斗了。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

合肥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

詹玉华

系 别

经济系

班 级

12级金融2班 姓名(学号)马季 1210032001 王玮 1210032002 吴杰1210032006 王智超 1210032007 王飞飞 1210032010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些年来,有不少人认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在这些人心目中,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不仅无罪,反而有功。然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使封闭的中国逐步地对外开放,对中国的近现代文明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但是,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利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军事上步步威逼,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了极大地破坏。下面我就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浅谈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政治上: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中国主权逐步遭到破坏,《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他们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俨然成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顾问,而各通商口岸的海关税务司则成了各地方政府的高级顾问。由于他们的任期长、熟悉中国情况,因而往往比外交官所起得作用还要大。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组织并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

扶植、收买代理人——为了控制中国的统治,把中国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在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经济上:

虽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才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财政危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更是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与中华民族企业争夺市场,遏制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文化上: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实行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文化媒介的途径,如传教、办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出版报刊书籍等,对中国进行种种文化渗透,即文化侵略。这种文化渗透的真正目的就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西方教会及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某些西方教会及传教士打着举办“慈善”事业的幌子,而实际上却做了很多对中国人民不慈善甚至是极残忍的事。在他们办的“医院”和“育婴堂”里,夺去了不少中国人的生命,这是无可辩解的事实!近代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教会打着各种旗号“热心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积极”在中国办学,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使中国人民永远沦为它们的精神俘虏,听任它们的剥削、宰割和奴役的政治目的,也就是用文化渗透来掩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侵略阴谋。同时,更是为了“培养”一支为其侵略政策效劳的奴才队伍,作为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这些报纸是他们制造侵略舆论的主要阵地。此外,外国侵略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攻击诬蔑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总之,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的种种文化渗透,而其真实意图则是为了对中国扩张在精神上的影响,从而获得对中国的“精神支配”。

军事上: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其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一步步蚕食中国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在这期间,外国侵略者先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灭绝人性的暴行。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每次战争之后,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此外,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漏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正如李鸿章所说,这是个千年未遇的历史时刻!面对着这样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我们并没有一直的沉沦下去,相反,我们一直在为建立一个独立伟大富强的民族而不懈的奋斗。

我认为,虽然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灾难,与其说是一种军事上,经济上的侵略,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播,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冲撞。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侵略也使我们的人民和国家蒙上了一层极其耻辱的阴影,这种阴影让今天的我们在国际社会上遭受着许多不公的待遇。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它促使我们要努力保证这样的惨剧不会再发生,形成了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今天,历史已然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充分而客观的看待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在挫折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作业

一、实践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更需要学生在学习各种救国救民的先驱人物、思想与实践路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努力去体验知与行合一的过程。因此,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北京市文化资源,探寻与我们近现代史教学相关联的“历史遗存”,了解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思想与事件,增强自己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二、实践教学主题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

三、实践教学要求

(1)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感受,选择与近现代历史相关的人物故居、历史发生地、纪念馆等地点,进行参观。

(2)参观或寻访历史遗存之前,一定要阅读背景资料。

(3)实践教学作业形式为艺术作品,提交一组漫画、插画、国画、油画等。要求切合主题,自拟题目并附上能够表达创作意图的文字说明,作品背面务必注明个人信息(班级学号、姓名、手机)。

(4)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品,以2人为一组,共同署名。

(5)遵守相关规定,文明参观,结伴而行,注意安全。

四、考核

实践作业满分为30分,直接纳入期末总成绩。创作作品由校内艺术专业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评定成绩。

五、时间安排

即日至4月26日为创作作品时间。第9周(4月27日)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提交作品。

附:相关场馆推荐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宋庆龄故居、恭王府、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圆明园、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八大胡同、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香山双清别墅、国子监街、烟袋斜街、航空博物馆、南锣鼓巷、僧格林沁王府、齐白石故居、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鹿钟麟故居、北京大学红楼、火烧赵家楼遗址、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李大钊被捕处、王荷波等烈士牺牲地、中国铁路博物馆正阳门馆(前门东站)、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京报馆旧址、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国民会议促成大会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北师大旧址、高君宇石评梅墓、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旧址(鲁迅中学)、刘公馆(纪晓岚故居)、长椿寺、中国大学旧址(郑王府)、辅仁大学旧址、北京国会议场旧址、马骏烈士墓、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及衣冠冢、“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佟麟阁墓园及纪念馆、埃德加•斯诺墓、清华大学朱自清雕像和纪念亭闻亭(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清华园火车站、香山来青轩“四大书记”故居、清华英烈纪念碑、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刘和珍君雕塑、二七烈士墓、赵登禹将军墓、八宝山革命公墓(瞿秋白墓、王荷波墓、马云程墓、范鸿劼墓、闻一多墓)、北京植物园梁启超墓。在南城菜市口附近谭嗣同故居梁启超故居康有为故居、湖南会馆(毛主席等名人都在那里有过活动),在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个很旧的白色三层楼,过去是日伪日期的妓院。等等。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述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易想和

摘要:人口控制思想是指关于控制人口的态度、看法、观点与意见的总和。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许多志士仁人均提出过关于控制人口的观点和思想,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首推马寅初。马寅初坚持真理,基于当时中国客观的人口现实及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忧虑,提出控制人口。这些思想虽非全部正确,但其合理部分直到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启示作用。研究试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做一梳理与分析,以期对现代中国人口学术研究、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有所助益。

关键词: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

人口控制是指由国家和政府实施的调整人口数量、质量及结构的、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原则与规范。人口控制思想是关于人口控制的态度、看法、观点与意见的总和。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释、道、墨、法、兵等诸子百家就在不同程度上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分布等问题。如孔孟就曾针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从富国强兵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过切合时代需要的人口控制思想。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问题的凸显,以及对人口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①开始关注人口控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首推马寅初。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学界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研究,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学界对马寅初群起而攻之,纷纷批判其人口控制思想的“反动”本质;后期,以张纯元、穆光宗、左学金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全面而公正地剖析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并揭示了其时代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深刻内涵。本文试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做一梳理与分析,以期对现代中国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有所助益。

一、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的缘由

20世纪60年代,马寅初针对西方学者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发表了《新人口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那么,当时的马寅初为 ④

②什么要顶着重重压力甚至是被批判的风险提出并坚持自己的主张呢?

1.解决现实矛盾,对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忧虑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生活的稳定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生育率快速上升,全国人口总量迅速增长。1953年我国总人口已超过6亿,并且估计每年新增加人口1200万以上。这引起了马寅初的重视,于是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开展了连续三年的人口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他既为建国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高兴,也为中国客观的人口现实而焦急,更为未来的人口发展而忧虑。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人口问题,新中国的人口问题在成因、性质、后果等方面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不同,是特殊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具体表现为:资金积累困难,影响扩大再生产;影响就业;生产设备改进不易,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等

[1]

。换言之,马老当时已经认识到了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因此,他主张控制人口,希望人口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他认为:如果不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人口,任由人口继续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就一定会成为生产发展的阻碍,日后问题将会益加严重。正是因为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刻责任感以及对我国现实人口问题与未来人口发展的忧虑,他坚持真理,不计得失,敢于直言,决不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坚持学术真理,批判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是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家、牧师,为了转移当时英国激烈的社会矛盾,为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统治辩护,他发表了《人口原理》(全名为《论影响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以及对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作家推测的评论》)一书。在此书中,马尔萨斯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关于人口的“两个原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两性间的情欲不仅必然而且几乎保持现状;“两个级数”:生产资料呈算术级数增加,人口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三个结论”:人口必然受制于生产资料,除非受到某种抑制,人口数量一定会随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增加,道德的节制以及罪恶与贫困是保持生产资料与人口数量平衡的关键。针对这些观点,马寅初基于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视角,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典型的“人口决定论”,严重违背了历史唯 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马尔萨斯庸俗人口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马寅初针对当时学界对其的不公正批判,从人口与资金(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宣布:由于彼此研究的出发点、理论基础、分析框架、论述动机等截然不同,自己的人口控制思想既不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更不是简单地等同于马尔萨斯主义

[2]

。因此,如果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为资产阶级及其政府服务,那么,他的人口理论则是为新中国及无产阶级服务的[3]。显见,马寅初《新人口论》及其包含的人口控制思想,不仅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严厉驳斥,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及理论的有力辩护与发展。

二、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寅初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与观点,散见于他在《大公报》、《新建设》、《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的各类文章中,而《新人口论》则是其人口控制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事实上存在人口问题

建国后由于受前苏联及传统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影响,政府和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其他社会都无法解决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作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在我国根本就不存在。马寅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及亲身的实地调查,明确指出,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也存在人口问题,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人口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了自己崭新的观点:

其一,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整整超过了六亿,而且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每年的人口数量增长得很快,建国后,年均绝对增长量都在一千万以上。

其二,我国不仅存在人口数量问题,而且存在人口质量问题,中国所有阶层,包括工农和知识分子在内,都应该提高人口质量。

其三,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多、资金少。由于人口太多,有限的国民收入,被六亿多人口吃掉了一大半并导致了一系列的其他矛盾。

[4]

。为此,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 3 其四,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类型,如果说过去的矛盾是阶级矛盾,那么现在的矛盾主要是由人口导致的生产矛盾。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以《新人口论》为代表,马寅初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办法。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在马寅初看来,人口与生产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只有生产发展了,人口与资金及人口带来的其他矛盾才能得到缓解与消除。

其次,要实行计划生育。马寅初认为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实行计划生育,非计划生育不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为此,他主张生两个孩子有奖,生三个孩子要罚,“以奖代罚”,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而且可以维持和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平衡。

再次,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

。马寅初指出我国人口数量与质量严重不相称,因此,必须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他认为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晚婚、晚育,鼓励避孕,并结合行政、法律、技术等措施,才能使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收到良效。

最后,必须加强人口管理。一方面,要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制度;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调控人口,解决人口问题。

三、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评价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与当时的主流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⑦,无异于一声惊雷,震醒了当时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的广大学人。他这种不畏权威、不迷信教条、坚持真理、敢于创新的高贵品格,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理论界的学者们学习。正是因为这种高贵的人格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使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具有了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学术前瞻性。他关于人口控制的观点,既立足于当时中国的现实,抓住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又富于远见,在我国人口问题初露端倪,尚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之时,便以敏悦的学术洞察力,深刻地预见到人口若还不加以控制,必将成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阻碍与桎梏。因此,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时代性与超政治性的特征。他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控制人口的思想,不仅对现代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而且他人口控制思想中的某些观点(如提高人口质量),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

[5]。

虽然实践证明批判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是一场错误,但是对于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贡献及作用,学界历来评价不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人认为如不批判马寅初,我国至少少生三亿人口。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战后世界各国由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均经历了一个生育率急剧上升、人口总量增加的阶段,所以“错批一个人,少生三亿人”这一说法不符合人口学基本常识及人口发展规律。此外,还有人认为马寅初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也并非全部正确。例如:他反对人工流产,反对“改良人种”,而今天的事实证明,人工流产不仅是对避孕失败的一种有效补救,而且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保障手段。至于人种改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可能、可为,而且必要。在此,我们承认其人口理论也有瑕疵,错批马寅初,不一定真会少生三亿人,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前瞻性及其当代价值。

1.彰显真理、坚持学术自由,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前期受批判后期受推崇的事实告诉我们:学术应该是自由的,学术就是学术,学术的价值在于阐述事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弘扬真理,学术不应该受到政治与权威的干涉,而学者也应该坚持学术自由及真理,坚守学者的独立人格,这是学者之所以称之为学者的道德底线,是不容侵犯的[6-8]

⑧。马寅初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政治介入学术,权威代替科学,学者不能自由、独立地发表学术见解和观点,导致真理无法得到彰显和宣扬,给我国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9-10]

。自马寅初被批判以后,就其个人而言,人身被攻击,著作被禁止甚至焚烧⑨,失去了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利;就整个社会而言,不唯实,只唯上的风气四处蔓延,学者们逐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整个学界风气日下,人口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几至停顿,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这些教训,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人盲目批判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人道主义,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提出对其进行修改,我想,我们必须慎重,必须以错批马寅初及其人口控制思想为戒,力避虚浮,勿虚务实,坚持科学真理及学术自由,尊重事实,保持学者的独立人格,不人云亦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1-12]。

2.勇于创新,为构建中国本土化人口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马寅初提出人口控制思想的时候,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因此,马寅初的观点和思想无疑是对传统人口理论的一种巨大冲击与创新,他开拓了人口研究的新视域,开创了我国人口研究的新局面。这种顶着巨大压力迎难而上、坚持真理的理论创新精神,对我们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启迪。

综观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它不仅是对西方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的一种批判性继承,更是对中国现实人口状况的一种深刻反思基础之上的理论性创新。其人口控制思想,既包含着某些具有普遍价值的、适合世界各国人口现状的“共性”因子,也包含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特殊”要素。正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上下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而产生的对批判马寅初及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反思,才促使了我国人口研究的解禁,中国本土化人口科学体系自此日渐成熟并结出了灿烂之果。此外,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既涉及人口学、哲学、经济学,又涉及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法律等学科,是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融合,藉此而言,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又具有诸学科理论创新融合的价值,具有学科拓展的重大学术价值。

3.对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及人口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寅初以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判断力,不仅发现我国存在人口问题,而且指出不重视人口控制将会带来愈加严重的后果。这种基于现实并着眼未来而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的思想,为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科学人口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参考。不仅有助于为现代计划生育政策的设计、制定、实施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与理论支持,而且可以为当代社会个体的具体生育行为提供伦理选择与道德评价。可以说,正是因为马寅初与政治权威及学术“墙头草”的激烈论争,我国人口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迫切需要控制人口的观念才广为人知。他单枪匹马的战斗,给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奠定了思想启蒙和舆论基础。他关于人口控制思想的闪光点,在我国人口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依 然任重而道远、不仅人口数量需要继续控制、人口质量也需要继续提高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极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并没有过时,我们必须汲取其人口控制思想的精华,为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而努力。

注释:

①关注现实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中国传统社会志士仁人思想的闪光之处。如宋朝的苏轼、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明朝的冯梦龙、清朝的洪亮吉、汪士铎,近现代的孙中山、陈长蘅、毛泽东、邓小平等,均对人口控制提出过卓有远见的观点与看法。

②如马群认为马寅初的人口思想一直针对无产阶极革命事业,直接反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反动的人口论。(马群.马寅初人口论的反动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05)

③如左学金认为应该缅怀马寅初先生,从而吸取教训,加强人口研究的前瞻性。(左学金.缅怀马寅初先生,加强人口研究和人口政策的前瞻性[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01)

④《新人口论》不仅包括马老于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而且包括后来所写的《重申我的请求》、《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等文章。

⑤建国后,虽然邓小平、刘少奇甚至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提出过控制人口、节制生育的主张,但由于:一方面,受到前苏联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不需要实施人口控制;另一方面,毛泽东虽然也主张节制生育,但他主要还是倾向于多生一点,即所谓“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因此,马寅初控制人口的观点明显与主流观点相左,受到了全国上下的批判,但马寅初坚持真理,绝不向错误或“以力服人而非以理服人”者屈服,单枪匹马,接受挑战。

⑥马寅初.我国人口问题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J].原载《大公报》1957年5月9日。

⑦马寅初向来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并敢于直言,为此,他曾于1957 7 年4月在《文汇报》刊登了《马寅初谈人口问题》一文,在此文中,马寅初不但深入阐述了其控制人口的思想,而且对毛泽东“人多是好事”这一论述做了系统的驳斥。显然,马寅初的观点与当时的主流观点截然不同,为此,陈伯达、康生开始点名批判马寅初,导致理论界群起呼应,虽有周恩来力保并建议马寅初认错,但马老拒绝周恩来同志的好意,最终被迫离开北京大学,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

⑧关于此点,连胡耀邦同志也曾激动地指出“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参见:贺吉元.新中国一场人口问题的延争[J].档案时空.2005.07)

⑨例如由于受到批判与压制,马寅初先生不得不亲手把耗费了自己巨大心血的《农书》烧毁,令人扼腕叹息。

参考文献:

[1]马寅初.新人口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2]马寅初.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3]孙冶方.经济学界对马寅初同志的一场错误围攻及其教训[J].经济研究,1979,(10):59-66.[4]张纯元.新人口论新在什么地方[J].北京大学学报,1981,(3):13-21.[5]付尚杰.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再认识[J].学术交流,1994,(4):45-47.[6]邓维.再评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0,(21):95-98.[7]汤兆云.新人口论批判及其历史教训[J].福建论坛,2003,(2):39-43.[8]邵秦.马寅初新人口论历久弥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4):90.[9]左学金.缅怀马寅初先生,加强人口研究和人口政策的前瞻性[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20-22.[10]曹兆文,杜学元.正确认识错批马寅初所造成的损失[J].青海社会科学,2007,(1):165-167.[11]穆光宗.以权力为中心构筑人口政策体系—重读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感怀[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2):26-28.8 [12]任遂虎.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9,(5):90-93.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

    201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2013-201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计划 《纲要》课讨论题目已经拟好,请各班学生自愿组成课题小组,每小组6人之内(即每班有五个小组),请把选定的题目和名单在11月16日前......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报告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报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认为,在太......

    中国近现代史调研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调研报告 调查人:张亚杰09计算机系 网络工程2班学号09407438 调查时间:公园2010年5月25日 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对象: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报告

    中国经现代史读书报告 姓名:李晓诚 学号:1100710012 班级:11015004 书名:旷世名相曾国藩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旷世名相曾国藩》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池子华写的《旷世名相曾......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

    材料: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国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和利益上的差异,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格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手写) 题目 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150字左右 关键词:3~5个引言 „„ 一、人物或事件简介 (一) 1、 „„ 二、人物或事件评价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