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认同总结(★)

时间:2019-05-12 00: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个认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个认同总结》。

第一篇:四个认同总结

阿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2008-2009学年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工

作总结

为增强全体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我们认真开展了“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现将我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和理解“四个认同”的深刻内涵

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四个认同”的深刻内涵,让全体教职员工在学习活动中,认识到:“四个认同”是对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具体化。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深化。民族凝聚力主要是由“认同感”和“亲和力”构成,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有凝聚力的。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旨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充分认识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充分认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充分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从而为确保伊犁州乃至全疆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校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把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爱”、“三个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道德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相结合。

主要措施有: 一是党员带头学习

我校在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以“四个认同”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思想情况。

二是学习、思考相结合,保障了学习质量

我校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边学习边反思。每位教职员工在学习中都能够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对因病、外出探亲等原因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同志,及时补课。三是以多种方式推动学习

我校通过集中学习、认真讨论等多种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极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二、开展“四个认同”教育,要联系实际在深入广泛上下功夫

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的着力点就是要充分广泛发动广大教职工,增强“四个认同”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认真研究本地区、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实现教育形式的创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要紧密联系本县,本学校的实际,把党员干部的学习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干部、教职工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要精心组织好各班级学习“四个认同”这个“龙头工程”,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二是紧紧抓住学校团员、少先队员这个学生群体,积极开展好学校团员、少先队员的“四个认同”教育这个“希望工程”,努力推进科学理论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三是紧紧抓住学生家长这个群体,通过学生广泛对各族群众进行“四个认同”宣传教育这个“基础工程”,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题班会课,思想政治课,远程教育学习阵地,潜移默化提升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建立“四个认同”教育长效机制,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阵地 建立“四个认同”教育长效机制,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升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阵地的基础。“四个认同”教育的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地讲就是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各族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斗争中。

要建立长抓不懈的领导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对学校广播、文化书刊、学校网络传播等思想文化阵地的绝对领导,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有效保障。

四、认真做好反分裂宣传工作

我校认真做好了反分裂宣传教育学习工作,及时向州教育局和州领导办公室上报了我校反分裂工作的信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校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伊犁州地区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紧密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全校的工作实际,不断地继续做好“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确保反分裂教育常抓不懈,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决不能给任何分裂分了以可趁之机。

第二篇:四个认同总结

经贸局开展“四个认同”学习实践活动

工作总结

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教育要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局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决定,把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我局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为了更好地学习、实践“四个认同”,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所有关于“四个认同”的文件及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诸如:通过座谈会、汇报会、联谊活动、互交朋友、互学语言文字、互送温暖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吸引了广大干部职工广泛的参与,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形成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强化了祖国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同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

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校各族干部群众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充分认清了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本质和严重危害,坚决把反分裂斗争进行到底,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我局广大干部职工都能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这样,民族才能藉国家发展而繁荣,国家才能以民族团结而兴旺。

一、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中华民

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亡发达,各民族的权利、个名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全局干部职工都能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纵观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具有很强凝聚力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勇敢的人民。正式由于各民族人民对于祖国有着很强的向心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强化了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了,我们

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个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展开的,我们一定会警惕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通过思想文化渠道对我国的渗透和破坏。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展开了深入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为彻底清除泛突厥主义文化和其他形形色色腐朽文化的影响,坚决抵制利用思想文化手段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反动宣传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扩大开放、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采取了联系我局实际的措施,防止和清除了文化垃圾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净化了社会环境。

三、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深刻认

识到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以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必然共识。当今,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中国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一定要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和硕县经贸局

2010年11月

第三篇:“四个认同”学习材料

四个认同学习材料

一、“四个认同”内涵是什么?

(一)对伟大祖国(中国)认同的内涵,什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伟大祖国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正确认识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祖国与国家的关系。祖国与国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二是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是既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民族和国家都是从部落发展起来的。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主要是以领土、国民、政府、主权为构成要素的政治单位。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载体,任何民族及其成员都必须依附于一个国家,没有国家的民族及其成员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成员既属于本民族的个体,也属于本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个体。当作为国民或公民个体时,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三是正确认识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四是正确认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法律上是在1953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我国1954 年《宪法》用了公民一词,但直到1982年《宪法》才确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涵义。《辞海》中对“公民”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可见“以天下为天下,一个公字,将民的视野打开,权利定位他有权过问天下事、国家事,有权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他的天地是国家、是社会。一个公字也包含了公平、公正、正义。” 公民是公民社会所专有的,他是与专制社会的臣民相对的。

所以,公民是以社会和国家公民成员的身份而存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社会人和政治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牢固树立五个意识或观念。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国家利益意识实质是国家核心利益意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团结稳定是国家核心利益。

二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三是民族依附意识。

四是国家法律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先法法律高于宗教教法的观念。

五是公民意识。由于公民是个人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身份,围绕着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公民意识的具体内涵就相应地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意识,在我国就应该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意识。

(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什么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历史上曾经出现而今已经消失了的诸民族的总称,现在则是指生活在中国境内的56 个兄弟民族,以及散居海外中华儿女的总称。1840 年以后,中华民族从一个古代自在(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变成为一个近代自觉(指处在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的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 个民族都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从此,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又由许多相互不能分离的民族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

中华民族意识,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个“元”(成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接触中逐渐熔铸和孕育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总体认同。中华民族意识,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它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理特质,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一是“大一统”观念。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高度认同,主要奠基在于“大一统”的观念。

1902 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名词,并得到民国创始人孙中山的大力倡导。孙中山在1912 年1 月1 日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称,要“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里提出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并非特指五个民族,而是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的泛称。在今天的中国,“五族”一词已被“中华56 个民族”或“中国人”的提法所替代。事实上,在“中华民族”名词提出之前的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曾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以及聚居边疆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就自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大一统”。这种“大一统”观念虽然是随着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的实践不断加深的,但从它产生之后就较为普遍了。二是民族平等意识。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

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四是利益一致意识。

(三)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指对中华文化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文化?大多数人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文化广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文化”。另一类是对文化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即“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在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着自身发展的新领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现代文化,是现代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文化,又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观念。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4 页。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吸纳了汉族文化;汉族文化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纳的;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元一体性。

二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观念。中华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意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合理引导民族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觉意识。大力繁荣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着力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和文化形式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新疆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新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完整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在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解这条道路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条基本路线”,这是走这条道路的总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一个总体布局”,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一个发展目标”,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宏伟蓝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一是高举旗帜的观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者说这面旗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

二是根本保证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新疆与祖国内地紧紧连在一起。

三是坚定不移的意识。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昭示;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为什么要增强“四个认同”?

为什么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有两个因素处于支配地位,一个是“四个认同”认知对象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因素,一个是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这里主要谈一谈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

这里的认知对象就是指伟大祖国——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非认同、反认同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上三个重要因素

(二)“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从一直在解决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或彻底解决的问题看,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一是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纵容下,境外“三股势力”气焰嚣张。

二是在宗教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支撑下,“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十分活跃。三是在高压威慑的态势下伺机作案,境内“三股势力”呈现新的活跃态势。

(三)非法宗教活动

这些年来,非法宗教活动在新疆一直是屡禁不止。1996 年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中央7 号文件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中指出:“利用非法宗教活动从事分裂破坏活动,是当前民族分裂主义最主要的特点。他们披着宗教外衣,利用部分群众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煽动宗教狂热,鼓吹圣战,宣扬分裂思想,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干预司法、行政、教育,制造骚乱。哪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哪里就不得安宁。严重的斗争说明,非法宗教活动已是民族分裂主义从事分裂破坏活动的重要阵地,就是那些没有被民族分裂势力直接操纵的非法宗教活动,实质上也成为民族分裂势力的同盟军。”

(四)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教育领域一直是“三股势力”渗透的重点领域。无论是“伊扎布特”、“伊吉拉特”,还是其他“三股势力”组织团伙,都把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

(五)干部队伍中的问题。

少数党员干部违犯政治纪律,散布错误言论,成为“三股势力”发展的温床。另外,当前在部分维族知识分子中关于“内地涉维问题”和“新疆发展稳定”问题,形成的思想认识或观点,也是增强“四个认同”的障碍因素。

(六)网络等媒体中的问题

当前,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存储卡等移动介质传播宣扬圣战思想和涉“7·5”事件等音频视频情况突出。针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和传播技术进行各种捣乱破坏活动发现滞后、控制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高反渗透能力,始终是增强“四个认同”一个重要课题。

三、如何增强“四个认同”? 其一,把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二,切实加强教育的领导; 其三,研究和借鉴境外教育经验; 其四,始终如一地坚持科学发展; 其五,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

其六,超前化解“三股势力”容易利用的基层社会矛盾与纠纷; 其七,积极应对敌人的舆论颠覆活动; 其

八、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主题。

第四篇:“四个认同”_心得体会

“四个认同” 心得体会

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强化了祖国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同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校各族干部群众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充分认清了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本质和严重危害,坚决把反分裂斗争进行到底,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我局广大干部职工都能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这样,民族才能藉国家发展而繁荣,国家才能以民族团结而兴旺。

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亡发达,各民族的权利、个名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全校教职工都能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纵观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具有很强凝聚力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勇敢的人民。正式由于各民族人民对于祖国有着很强的向心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强化了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个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展开的,我们一定会警惕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通过思想文化渠道对我国的渗透和破坏。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展开了深入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为彻底清除泛突厥主义文化和其他形形色色腐朽文化的影响,坚决抵制利用思想文化手段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反动宣传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扩大开放、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采取了联系我局实际的措施,防止和清除了文化垃圾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净化了社会环境。

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到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以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必然共识。当今,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中国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一定要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个认同”教育既是当代中国对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和治本之策。

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于是时俱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决定,当前要把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使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这些铁的事实视而不见,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分裂主义的宣传和渗透,妄图与我争夺人心、破坏新疆稳定。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自治区党委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三个一”教育: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党——中国共产党、一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这次活动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后来受到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未能持续下去。

上世纪80年代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于民族团结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保证的认识,创造性地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998年初,自治区党委做出了在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五观”)宣传教育的指示,“五观”教育遂成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使我区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04年,自治区党委将“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入21世纪,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及随后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在以往“五观”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宣传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正面教育引导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要方式,持续进行,力求在内容上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包括中国历史与新疆历史教育、国情区情教育、政治理论(民族理论、国家理论、政治学理论)教育、法制教育、前途教育等。其中,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史、文化史、宗教史)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教育,达到了强化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四个认同”的最终目的,从而使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真正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五篇:四个认同教育

2009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修改)

认同,“原为心理学术语,指一种情感的移入过程。现也扩大指认可、接受、赞同。(于根元主编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 P741-742)”深入开展“四个认同”的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四个认同”主要是指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总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民族院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必须明确“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这样,才能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一、强化对祖国认同的教育。在“四个认同”的教育中,强化对祖国认同的教育是最根本的。强化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奋斗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个民族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祖国不仅是指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系统,而且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民族在内的社会共同体及其意识形态。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族人民既是本民族的成员,也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强化对祖国认同的教育,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从本质上说,爱国主义指的是国家和民族成员对于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国家民族利益的价值认同和对本民族其他成员的依恋和关怀。”(P77 中华民族精神概论 李宗桂 等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几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强化对祖国认同的教育,还必须引导学生认清“三股势力”,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历史告诉我们,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反之,民族分裂和**,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三股势力”主要是指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暴力恐怖主义势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种势力往往与国际反华势力想勾结,策划、组织暴力恐怖活动,对祖国的统一、边疆的稳定造成严重危害。我们与“三股势力”作斗争,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各族人民与分裂祖国、分裂民族的政治势力的斗争,而不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斗争,更不是信仰宗教与否的斗争。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因此,我们要通过强化对祖国认同的教育,教育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二、强化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教育。强化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教育,就是要使全各族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发展,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经过民族识别并被中央确认的民族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们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都是长期共同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中华民族是一体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学生理解“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1990年,江泽民在视察新疆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结成的休戚与共、互帮互助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8月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强化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强化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使学生们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世界的中华文化,各个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不仅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而且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不仅是各国保持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维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教育。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教育,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知道,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使其得以进一步发展;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前进,坚持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回顾过去,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才得以提高。当今世界,尽管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但社会主义中国依然向前发展和进步,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奋斗。

下载四个认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个认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认同”教育讲座

    四个认同”教育讲座 一、对祖国的认同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三)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 (1)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反对外来侵略......

    “四个认同”心得体会(5篇范文)

    学习四个认同心得体会 “大宣教”活动以来,地区教育局干部职工对“四个认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并展开了讨论,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四个认同”的内涵和......

    学习四个认同学习计划(本站推荐)

    学习四个认同学习计划 篇一:四个认同学习活动计划 乌鲁昆盖村 “四个认同学习”教育活动计划 民族团结共谱民族团结之曲 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乌鲁昆盖村支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四个认同计划1

    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七年级语文 期中测试卷 - 1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干部、教职工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要精心组织好各......

    四个认同教案2

    “四个认同”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四个认同的含义,内容,意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四个认同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

    五观 四个认同专题

    学习民族团结-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人同的计划 浏览次数:308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11-5 21:17 | 提问者:wyc890415 推荐答案 民族团结论文-共谱民族团结之曲 共唱......

    五观 四个认同 发言稿

    “五观、四个认同”发言稿 新疆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历史悠久的地区,民族团结是首要问题,各个民族的同学学习、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我们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并且同一切分裂祖......

    四个认同测试卷带答案

    园林处“四个认同”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 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基础。 2、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