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桥安全基地观后感
土桥安全基地观后感
在6月23日这一天,我们经车间组织去了土桥安全宣传基地。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地铁交通安全的发展历史,使我们得以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当你拥有它时,好像不觉得它有什么了不起;当你失去它时,才会真正觉得拥有它是多么地幸福。安全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生命已足以使之永恒。我们不能因为产量而轻视安全,不能因为效益而忽视安全,更不能因为工作面、工作条件稍好一些就藐视安全。
对我们地铁维修中心来说,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抓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丝毫不能忽视。可以说,安全是生产的保证,安全是巩固企业的基石,是发展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效益的保障,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出差错,企业才能去争取更好的成绩,我们每一个人员自踏入企业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牢记在心。安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确保安全生产更是一项长期不懈艰苦的工作。
安全工作,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不怕千日紧,就怕一时松。保证一时一刻的安全并不难,难的是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安全意识的淡化,薄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每一次事故的发生,我们都后悔莫及,那么在事故发生之前,我们的隐患排除了吗?我们的防范措施到位了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早防早治才能确保安全。而抓安全,就必须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努力做到紧绷安全弦,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
安全第一,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是维系我们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护伞。安全维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健康,维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美满。最美好的祝愿是平安,最真诚的期盼是安全。安全是一把伞,我们幸福生活的保护伞,不管阴晴圆缺,时刻带上这把伞,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因为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尽情挥洒生命的精彩;因为有了安全,我们的企业才能蒸蒸日上;有了安全,我们才能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让每个幸福的家庭更加幸福,让我们的企业更加红火。
万维综合班
王斌
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篇:土桥小学工作总结
土桥小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
学校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土桥小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土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学期初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学校教师的师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利用周会的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同时,学校利用教师放假前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扎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力争培养一支自尊、自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职业思想过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我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加强班子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全面贯彻计划-----实施------总结三段式工作方法,各项工作都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并落实到实处。做到事事有策划、事事能落实、事事有总结。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强化教师培养工作,积极推荐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学习,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条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业务往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水平。学校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荐和鼓励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和评比,以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学校充分挖掘校园人文资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力求让每位学生在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的浸润下,激发学生爱校、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五、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广大教师进一步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外辅导和培优补差工作,强化教学常规检查与反馈,严把教学质量关。强化教师责任心,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第一办学原则,在发展特色同时不放松夯实学科教学质量。
六、加强总务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总的来说总务工作可以用“修缮、保管、美化、监督”几个字概括。对班级的物品也进行了全面排查,总体情况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七、存在问题
个别学科师资不足,音、体、美都没有真正的专职教师,除了完成了必要的学科教学任务以外,学校在组织各种特长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将会制约我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土桥小学的明天一定还会更辉煌!
土桥小学
2010-6-25
第三篇:地铁土桥车辆段安全月观后感
观后感
7月26号参观了在土桥举办的地铁安全展览,看到了许多的安全实例,让我深受感触。地铁作为北京交通的大动脉,肩负着每天运载大量乘客的艰巨任务,尤其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时间,在加上周末的公休和节假日,带给地铁的压力相当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地铁职工的日常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是在安全方面,更是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个小的疏忽或者隐患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出入口少,通道狭窄,疏散距离长,这给我们在突发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地铁最怕出现的就是火灾险情,一旦出现明火冒烟,不仅乘客极易造成恐慌,出现人员拥堵,无法出站,大量的浓烟和热气也会迅速蔓延且极难挥散,大量的有毒气体会给工作人员和乘客带来巨大的身体创伤。
这次参观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在地铁里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这次展览一共选取了11个典型的火灾事故案例。从最早的1969年11月11日的大火一直到最近的车公庄的起火冒烟,每一个案例都在深深的警醒着我们,虽然现在出现的火灾事故比起从前已经少了很多,而且也没有以前的那么严重了,但只要是事故就必须严肃对待,不能放松要求,“地铁无小事”的基本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到底。
“违章、违纪就是事故,质量问题就是安全事故,隐患就是事故”,就是这么简单几句话就将我们这次参观的中心思想给总结了出来。确实,在地铁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了,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各类情况也很多了,感触颇多,事后自己分析总结的时候也确实是上面说的那三句话,只要自己的岗位责任心够强,遇事不慌不乱,在事前就将隐患苗子给扼杀掉,就不会出现事故,就算出现也能处理的很好。
这几句话是地铁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必须铭记!认真负责、努力打造“平安型地铁”!
***站乙
***
第四篇:(土桥)安全伴我行 主题教育简讯
竹园镇土桥小学“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简讯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是欢乐的阶梯,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土桥小学辅导员袁翠华老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以及提高同学们的防范能力,组织各班再次开展了安全教育班会。其中五年级两个班于3月9日在多媒体教室联合举办开展了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两班全体学生到场参加活动。
袁翠华老师生动细致的给同学们讲述了身边的各种安全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生活安全、娱乐安全和心理安全三大部分。活动中,主持人首先着重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告诉同学们,只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然后,两班的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和心理委员以案说法,生动细致的给大家讲解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及知识,并且着重讲到,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时的解决方法。这让在场的同学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随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进行了安全知识答题、图片中找安全隐患,以及讲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安全冷知识。现场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个个热情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辅导员袁老师在活动结束后为同学们做了总结。告诉同学们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应把安全牢记于心,切不可大意忽视。通过此次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对安全的意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并表示要牢记安全知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报道员:张家祥
2017年3月9日
第五篇:《桥》观后感
《桥》观后感
杨芳
前不久和大家一块看了电影《桥》,深有感触。
《桥》主要讲了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博·德沃尔尼克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桥》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桥》很触动人,不仅仅是电影中班比诺在沼泽地上跳跃的身影,不仅仅是工程师拉响炸弹后那个浓烟遮盖的画面,也不仅仅是一群是战友也是朋友的游击队员走在山岗上的剪影。电影背后的真实命运,才是最触动人心灵的地方。曾经是中国人民朋友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电影背后的那群因为电影拍摄而成为朋友的人,因为国家的分裂而不再来往。朋友再见,不光有电影里的一群游击队员,还有电影外一群活在真实世界的人,还有两个国家的人们藏在心底的感动。
《桥》的整体基调是悲壮的,结局是震撼的,属于英雄主义的艺术表现范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电影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大陆电影,对于过去这段历史、尤其是战争的描述和表现大多失之于简单和狭隘。其具体体现,首先是回避态度,或者说,是刻意遮蔽策略。因为战争中即使是最终胜利的一方,也有许多过程中的失败、痛苦,乃至屈辱或耻辱,譬如“南京大屠杀”。其次,对战争或战役甚至一场战斗的胜利,表现上失之粗略和主观处理,往往见事不见人,或者见人不见心,更没有能够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东西。横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老三战”(《南征北战》、《地雷战》和《地道战》),以及1970年代的从“样板戏”中延伸出来的那些样板电影,虽说属于极端表现形式,但也的确反映出1949年后的大陆电影在对历史以及战争认知上的偏狭传统。这个令人痛苦的过程直至2000年前后才被新一代的中国导演所终结,那就是姜文的《鬼子来了》(2000)和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