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礼仪的作文:礼仪在身边
关于礼仪的作文:礼仪在身边
王智超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融让梨,尊长爱幼被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夺天下;程门立雪更是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人,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发扬光大。
文明礼仪并不是口号,它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从个人做起,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在公共场所注意礼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也是守礼仪的一个表现。如果有人不懂礼仪搞破坏,容易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第三,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该短缺。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第二篇:礼仪在我身边
礼仪在我身边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交际中八种令人讨厌的行为
1、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2、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的见解;
3、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4、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5、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6、反应过敏,语气浮夸粗俗;
7、以自我为中心;
8、过分热衷于取得别人好感。
公共场所的得体行为
在外表上,尽管流行每年都在改变,一个事实却是不变的:适度。随便的衣着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相配,而穿着正式的服装总不会太错。最糟糕的典型事例就是穿着短裤或家常裤走在繁华都市的大街上,或者是穿着高跟鞋漫步在布满沙粒的海滩上。
我们在很多公共场合应该有得体的行为。外人来你这里要有得体行为和语言,你内部的人也要对他们有礼貌;内部组织成员之间要有礼貌;你去别人那里同样需要礼貌。例如,去政府机关办事,首先要遵守规定在门口登记,等候门卫电话确认是预约,才能进门。找到要去的部门和负责人后,应该简要地说明来意,假如有什么事无法达成共识,像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要情绪激动,大吵大闹,造成不良影响。在银行存提款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空间,在“一米线”外等候。到写字楼里办事应当着装整齐,礼貌回答门卫提出的问题,进门前一定要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去,不要长驱直入。假如你是去推销更要注意礼貌,往往写字楼是不欢迎推销的,至少你应该用自己的行为语言给他们一个好印象。在饭店里不能像在家那样不拘小节,随地吐痰、吸烟都是很无礼的。在酒楼除非是包席,最好不要太喧哗,影响其他顾客吃饭。到条件较好的公寓找人,要和门卫配合。到一般居民楼也不要大声喧哗,找错了门应当致歉。会场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窃窃私语,如果有几个地方在小声说话,主席台上的人听见的声音就很大了。另外要尽量把手机、呼机声音调为震动或者关机。
第三篇:我身边的礼仪
我身边的礼仪
四(2)班 宋聪聪 辅导教师 赵平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2中队的宋聪聪,很高兴能站在这里跟大家一同分享这快乐时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身边的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会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一,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一进学校,我就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对我微笑;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安静坐好等待老师上课,老师向同学们问好;放学了,我向老师说再见,老师提醒我,路上要注意安全;我不小心碰坏了同学的学习用品,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同学微微一笑说:“没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总能听到一声“谢谢”; 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向我们介绍,我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下学后我们向门口值班的老师微笑,他们夸我懂礼貌,这就是礼仪,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礼仪。我们处处被这温暖的问候包围着,我们每一天都感到十分的快乐!
在校园里同学们不践踏草坪,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乱穿越操场和跑道,有序玩耍。升国旗时,同学们高唱着国歌,凝视着国旗,少先队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礼仪,这就是爱国情感的流露,我们为此兴奋,我们感到幸福。
“弟子规,圣人训,出必告,反必面”,要求我们小学生这样做:上学前向父母说声再见,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打声招呼。你是这样做的,有礼仪;我也是这样做的,懂礼仪。我们都是知礼、懂礼的好少年。
同学们,礼仪无处不在,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让我们争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吧,这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快乐、幸福和美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11年12月12日
第四篇: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要超几百万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恐怕要拍好几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为多。但,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
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情操;学习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雨中的树》正如电影片头清脆的乒乓球声一样,这部电影直击心底,引起反思。主人翁是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他不愧为新时期基层组工干部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队伍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楷模。李林森同志用他的言行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电影《雨中的树》,它让我想到,做人亦是如此。要敢于并承受风风雨雨的洗礼和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成为一棵屹立不倒的雨中树。李林森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所做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党员对老百姓发自内心深处的关心和重视,也是这些小事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和温暖了我们。它让我明白,想要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就要做到不搞形式主义,不喊口号,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影片中李林森说过,“水可以不干净,空气可以不干净,但人不能不干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如果心中没有百姓,没有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信念,相反,满脑子装着自己的仕途命运,一心为了谋私利。何谈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要做到清清白白,必须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牺牲精神。要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做到淡泊名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要不断提醒自己,必须抵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廉洁性。
学习李林森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为民情怀。李林森同志一生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务实,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把一生的追求放在为群众的实惠上,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了以往对于文明礼仪的肤浅认识和模糊观念。良好的礼仪可以赢得陌生人的友善,赢得朋友的关心,赢得同事的尊重。
这段时间的礼仪学习,其实是会让人受益终身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不需要接触外界的,也没有哪一份职业是不用和人打交道的。每当我看见或得到文雅得体的礼仪时,心中就会有敬重的感觉。通过学习,知道了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之美、综合之美、完善之美,更代表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
为什么我们要讲礼仪呢?首先礼仪可以内强素质。现代社会中恰到好处的展示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其次礼仪可以外塑形象。在商务交往中,员工的个人形象代表着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形象,有见于此我们也要注意形象。再次,礼仪可以增进交往,古人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别人进行交往。
任何学习都不能是走过场,只要用心,任何学习都会有所收获。学习也不是单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如果说原本我还很自信自己一直做得都还算不错的话,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理论高度的欠缺,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不足。
第五篇:身边礼仪小故事
导语: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身边礼仪小故事,欢迎借鉴!
一、目光与人品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我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二、老太太与“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四、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我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我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我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七、参观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八、请向国徽敬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人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人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终于向军人行了礼。这位黑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九、如此吃相
在与自我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我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我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我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我的人,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告之自我将停留的时间长度。随后,他对自我的仪容、仪表进行了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礼,随后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我的名片与礼品。简单寒暄后,他便直奔主题,表明自我的来意,详谈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