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基地心得体会
谈谈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广电一班
杨延岗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部署要求,落实团中央以纪念建团90周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实践活动全面展开。2011级学生、学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辅导员共6000余人将分两个批次,四条线路,8个团,155个连,分赴临沂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同时这次活动也是临沂大学深化创先争优、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
此次下基地活动历时6天,通过对临沂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考察和实践,给广大师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团课,开展一次全面的党情、团情教育,让广大师生感受沂蒙精神,重温革命历史,锤炼思想,磨练意志,努力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我作为此次“下基地”活动大军中的一员,对这次活动有很深刻的体会。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之前我对于红色文化了解甚少,但是这次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不仅仅是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我对红军的抗战精神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从这次活动之后,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更高层次的热爱。这次活动对我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是七月一日,也就是我们伟大的党诞生91周年之际,我们全校2011级学生以及700余名青年教师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悼念革命先烈,缅怀丰功伟绩。在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全体师生神情庄重肃穆,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随后,全体师生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启动了以“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主题的2012年暑期“下基地”实践活动,以此向党的生日献礼,向革命先烈致敬。望着那高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我的内心感受良多。这些个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人啊,你们的英名会永远地被人们记住,中国的子子孙孙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把你们用生命保住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一天仅仅是临沂大学下基地活动的开始宣誓仪式,便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涤,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我们5、6、7、8团作为第二批下基地活动的团队,在7月5日这一天,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们此次下基地活动共分为三天,所参观实践的地方分别是临沭县的滨海革命烈士陵园、滨海革命红色文化园、莒南县115师遗址、平邑县九间棚旅游景区、费县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广场、奇石公园、沂南县孟良崮革命根据地、沂南县红色影视基地。这些地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跟红色有关。通过这些景区的游览参观,我对于这些战役以及部分将领有了一个更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旅游等于让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我们瞻仰了一代伟人的不朽业绩,感受了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感染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的文化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锐器。
此次下基地活动向广大师生充分展示了在临沂这片热土上所保留的红色事迹、红色文化。通过游览参观,我总结了这次下基地活动对广大师生的四个作用。
一是历史印证功能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向人们昭示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旋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有助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对党的高度信赖。
二是文明传承功能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红色基因,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激励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资源。
三是励志育人功能作用。红色文化资源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是提升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国家民族观念的有效载体。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国防教育,能够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思想受到熏陶,灵魂得到启迪,信念更加坚定,从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好地履职尽责、奋发有为。
四是经济价值功能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产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这次下基地活动所展现的内容主要以红色文化为主,可什么事红色文化呢?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载体,通俗地讲,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它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其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熏陶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在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的特殊年代,红色文化既是军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刺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其基调激扬奔放,铿锵有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红色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的群众性。红色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红色文化源于群众生活,高于群众生活。红色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通俗性,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大众化。红色文化是这种特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超越。红色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使其认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精髓,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明确使命,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因此,进一步深入开掘“红色文化”内涵,使之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路径,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体现。以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精神为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文化开发思路,使红色文化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临沂大学的“三三三六”工程里的“三下”之“下基地”活动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之前学校里已经组织开展过一次“下农村”的活动,对我们的锻炼很深刻,这次的下基地活动更是对我们广大学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红色文化思想教育。我相信,凡是经历过这次活动的人,都会对我们的革命烈士更加佩服,会更加坚决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感谢我的母校临沂大学组织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这样的机会不多,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活动,继续沿着红色育人的道路越走越远。最后祝愿临沂大学早日实现“五年强特色、十年创一流”的宏伟目标,祝临沂大学越办越好。
第二篇:“下基地”心得体会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
年 级: 2011级专 业:英语(师范)
姓 名: 王凯丽学 号:20110941042
3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悟
在临沂大学的每分每秒都充满着惊喜,就像小学期的“下基地”活动,可谓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实践体验课。此次活动中,通过游览新四军军部旧址、沂蒙影视基地、沂蒙山根据地旧址、省政府旧址以及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景区,践行了我校红色育人工程的目标。
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出现务实化、多元化趋向,价值目标的“崇高”性相对弱化。因此,践行红色育人工程、进行“下基地”活动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教育意义。
红色育人工程的实施对于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我们在参观各个红色教育基地时深刻了解了沂蒙人民艰苦奋斗、开创奋进、爱党爱军以及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对于培养我们的沂蒙精神特质、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以及培养我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自然风光,更圆了我们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作为一名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一定将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牺牲、奋斗、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沂蒙红色基地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震撼,更多的是感悟。对沂蒙山这片热土之上奉献革命热情的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对沂蒙精神不断深入的了解以及对自己思想觉悟和价值观的丰富。
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沂蒙精神源于沂蒙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现代文化,是沂蒙灿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
化的有机统一。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明成果,渗透在沂蒙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沂蒙文化的灵魂,是沂蒙人民综合素质、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已深深地根植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沂蒙沃土之上,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在党的关怀和培育下,沂蒙精神成长为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不仅体现在沂蒙人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拓创新、迅速实现自我发展,而且体现在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沂蒙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沂蒙精神是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纵观历史长河,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也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凝聚力的民族,尤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沂蒙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凝结着沂蒙人民坚强不屈、忠于信仰的革命精神。而沂蒙人民所践行的沂蒙精神,创造的沂蒙奇迹,正是军民同心同德谋解放,党群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生动体现,其所产生的凝聚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巨大威力,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今天,中华民族从事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崇高事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探索,甚至血的代价。如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没有信仰的支撑,没有凝聚的力量,我们的事业将会遭受更大的挫折与挑战。所以我们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工作,先后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活动,都带来了一次次认识提高、思想统一的学习高潮。沂蒙精神所体现出的信仰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所释放出的力量给了我们坚实的臂膀,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扬沂蒙精神的凝聚力,发挥其作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作用,我们的事业将会无往而不胜。
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正确把握沂蒙精神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保证沂蒙精神的弘扬与发展。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沂蒙精神,争做传承沂蒙精神的火炬手。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光要学习还不够,我们还应该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首先,要看到,沂蒙精神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要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以新的实践为基础给沂蒙精神赋以新的内容。我的了解中,沂蒙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诞生于战争年代,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仍在不断发展着。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面对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愚公移山,艰苦创业,向愚昧和贫困宣战。沂蒙人民靠沂蒙精神,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成为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涌现出了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典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发扬沂蒙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迅速发展经济。如火如荼的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推动着沂蒙精神不断发展完善。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在今天,要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仍然要靠两条:一要靠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二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当年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因为有党组织和八路军模范行为的感染,今天弘扬沂蒙精神依然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
几天的参观学习虽然短暂,但心灵所受的震撼却让每一位同学感慨颇多,收获颇多,大家不无感叹地说:这次活动确实深受启发、备受教育,不虚此行。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大地,这是一块壮怀激烈的热土。忆往昔,巍巍沂蒙山高耸起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说着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看今日,那段战火纷纷、艰难困苦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但千千万万沂蒙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却永驻人间。这种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新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沂蒙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增强个人修养,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做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第三篇:下基地心得体会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年 级: 姓 名:2011级专 业: 学 号: 文化产业管理
“下基地”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下基地”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思绪仿佛还停留在那简陋的房屋、旧时的器物、黑白的照片„„那段让人难以忘怀却又不知如何想起的历史,那段热血澎湃的辛酸血泪史,那段用革命人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历史。通过这次“下基地”实践活动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感受到了那时人们的不屈坚韧的抗争。
7月1日早晨,我们来到了华东烈士陵园准备举行“下基地”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仰望着那高入云霄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有一种莫名的威严与庄重,油然升起深深的敬意,不知牺牲了多少革命人士才使得这塔如此高大肃穆。走在两旁都是古树的小径上,周围的风景有一种古老的神韵,仿佛脱离了这喧哗的城市,独自矗立在这,始终保持着它应有的清静。让人不敢或不忍去打扰。陵园的西侧零散的分布着常恩多、张元寿、刘炎同志以及众革命烈士的墓碑,这些墓形态各不相同,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人不禁驻足细看深思。之后,我们又相继参观了解放军战争纪念堂、革命烈士纪念馆。最后,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塔下举行了启动仪式,在塔下我们脱毛默哀,举起右拳,庄重宣誓: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遵守实践纪律,服从活动指挥;认真基地锻炼,主动磨练意志;实践育人工程,培育沂蒙特质。现在回想起来,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还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曾散去。
7月2日,星期一,我们“下基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一站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它位于苍马山脚下,以“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为主题,由战地。由战地重逢入口服务区、滨海传奇红色历史纪念区、激情岁月红色文化休闲区、红石古寨红色民俗游乐区、亲情1942红色主题接待区组成。主要有滨海革命史纪念馆、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刘少奇旧居、中共山东分局纪念馆、八路军一一五师纪念馆、山东战工会纪念馆、百名将帅在临沭、红石古寨等展馆和景点。在展馆中,细细的观看那些古老的照片,仿佛看到了刘少奇爷爷在这生活工作的场景,心中暖暖的。
从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出来,我们又来到了滨海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致的参观游 1
览之后,我们简单地吃了午饭,下午便来到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纪念馆,这里原是庄氏家族的大宅院,后成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在这里一座座伟人的雕像显得格外高大,还有着些许历史的痕迹。记得在一组“中共山东省级领导机构历任主要负责人”的照片中,有八张竟是没有照片的,为了革命他们鞠躬尽瘁,却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我在一面墙下驻足了,因为那上面满满全是连级以上革命烈士的人名,细细的看,不想落下一个人,心里想着光是有名字的连级以上的干部就牺牲了那么多,那些没有名字的应该比这更多吧!不知牺牲了多少人才换来今天的胜利。从主展馆出来,我们来到了各个小展馆,这些小展馆各有特色,我印象深刻地是一个油画展馆,里面大多是画的农村老妇人,零乱而轻飘,满脸的皱纹,深陷的眼窝,散落的老年斑,都显现出浓厚的沧桑感,眼神立是一种无助,一种迷离,这可能就是那个年代独特的写照吧!
7月3日,星期二,这是活动的第二天但丝毫没有减少我对接下来行程的兴趣,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区。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滨临沂河,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1946年6月—1947年2月,陈毅、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在该村,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南线阻击战,镇压了叛匪郝鹏举,并制定了莱芜战役的作战计划。2003年,该旧址被临沂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又将其确定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列入全市红色旅游专线的重要旅游点之一;2005年,该旧址又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0月,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四合院,保持了当年的外型、结构和风貌。馆内设有复原室、史料展览室,陈毅办公室、军部办公室等场景。展陈以文物、图片为主要展览语言,共展出有历史价值的图片130余幅,重要革命文物60余件;运用声、光、电、工艺油画、循环灯箱、浮雕等现代手段突出重点亮点,再现了军民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以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展现了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和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诸葛亮影视城,诸葛亮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紧邻诸葛亮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3567平方米,是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县委、县政府重点支持、由山东欧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巨资所开发的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囊括了动漫城、豪华影视城、KTV、儿童智力娱乐城、商务酒店、书画城、健身中心及训练馆、咖啡馆、茶座、酒吧等休闲区域,地方餐饮名吃区域,珠宝玉石、名表、电子产品、家居综合城、旅游产品及地方特产等 购物区域。是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化商业综合体,建成后的诸葛亮城既是沂南县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更会成为沂南县最大的商业、文化中心。漫步在十里汉街上,古朴中带着一点现代,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我们的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终于在中午的时候来到了沂蒙影视基地。位于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因为拍摄为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沂蒙》而设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风貌基础上稍加修饰而建立的红色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曾不为外人所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在石板巷上漫步,感受着这古老山村的气息,寻找着那些电影电视里的场景,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每找到一处场景都会很兴奋,互相诉说着在这儿发生过的故事情节。在这些电影电视中,我最爱的是《沂蒙六姐妹》,这部电影我看过四遍,每一遍都会哭,朋友们都说我感情泛滥,眼泪太多,但我却感觉每一次都是我真实的感情流露。
晚上我们住在沂水分校,学校依山而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夜幕降临篝火燃起时我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篝火晚会,首先我们全体起立唱起了校歌,在洪亮的校歌声中晚会正式拉开帷幕,熟悉的《相亲相爱》,精彩的舞狮表演,好看的舞蹈,好听的歌曲,好玩的游戏,都使我记忆深刻。然然的篝火照亮了夜空,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热闹而又温馨的篝火晚会在辅导员精彩的演唱中圆满结束。
7月4日早上整理好行囊,吃过早饭,坐上车又开始了我们一天的行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沂蒙山根据地和大众日报创刊地。首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沂蒙山根据地,记得在这儿有一片坟墓,墓碑上去都没有名字,战争让太多的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美好的生活,就已经逝去,连一个起码的名字也没有留下,告诉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接着我们来到了大众日报创刊地,《大众日报》于1939年1月1日创刊,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馆内陈列着当时印报用过的石印板、照相机、铅字、四开印报架、油沙盘、文件等实物,以及用板面绘制的《大众日报》创刊经过和办报史。除此之外,我们还去了沂蒙风情园,园内有很多沂蒙特有的东西,还有好玩的秋千、木桩、绳墙以及铁索桥,让同学们玩性大发,像一群刚下课的小学生尽情的享受着快乐。
中午我们吃的是沂水分校的爱心午餐,下午便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我们在墓前脱帽三鞠躬,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意。
红色之行在参观完孟良崮战争纪念馆之后圆满落幕,印在我们心里的不仅仅是那以一张张照片,更是那永垂不朽的沂蒙精神。
第四篇:下基地心得体会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沂蒙山,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党和人民军队出生乳死,拯救民众于水火。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援革命:前赴后继,十万英雄儿女埋下忠骨;车轮滚滚,百万民众拥军支前。红嫂乳汁救伤员感天动地,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广为传颂。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在长期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锻铸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这种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永垂不朽。在这次的“下基地”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诸葛亮城、沂蒙红色文化影视基地、沂蒙山根据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纪念馆以及滨海革命文化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沂蒙人民善良、质朴,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他们竭尽全力支援前线,与敌人血战到底,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大,不可侵占的国家。
在为期三天的“下基地”活动中,印象最深非第一天莫属了。当我们满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活动的到来时,老天却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下起了雨,好像在和我们一起缅怀革命烈士,但这样的天气并不能削弱我们的士气,反而更加坚定了我们前去的信念。就这样,下了车,打着伞,我们来到了新四军军部旧址。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的古建筑。1945年10月,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北进,将军部设在此处长达 一年之久,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陈毅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重要报告。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毁,现仅存8间。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等文物保护完好。通过参观,当年战斗的场面似乎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当年条件之艰苦,我们也暗下决心,今后要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并要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诸葛亮城厚重的文化氛围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沂蒙影视基地是一个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沂
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里。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有一种置身与世外桃源的感觉。老石屋里陈列着沂蒙红嫂的照片,导游讲述着他们的感人事迹,站在她们面前的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与微不足道。
最后我们来到了沂水分校,我们一天的旅程也告以段落。雨一直下,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第二天,我们迎着朝阳来到了沂蒙山根据地,是全国 著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沂蒙山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抗日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了坑日军民的鲜血。景区内东、西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景点点融教育、爱国于一体。我们走进根据地,感觉沂蒙山,呼吸沂蒙山革命老区自然的清新,触摸历史的沧桑,接受文化的洗礼,激发生命的灵光与激情。
在走进沂蒙山根据地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塑,有两只手,一只手握着一杆枪,另一只手握着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寓意团结就是力量。走过铁索桥,就是一片小茅屋,里面陈列了一些革命战争年代用过的物品。对我们不仅又精神上的鼓舞,更是有知识方面的增长。
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沂蒙革命根据地,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
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战役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了战役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展示了战役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阻援情况。支前厅展示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双
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的陈列向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当年抗战的情况,在我们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敬佩,我相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参观正在继续,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思考的也越来越多,我们对沂蒙山区的、沂蒙人民的感情在不断升华。并且这种感情将会永远传承下去,至死不愈。接下来是115师司令部。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
莒南作为我的家乡,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次的参观更加深了我对它的热爱,我为我出生在这个地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滨海革命文化纪念馆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是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的革命根据地,有“小延安”之称,因而被称为革命老区。在孟良崮战役、渊子崖村自卫战中此根据地声名显赫,推进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我们所参观的红色景点都深刻地诠释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它的诞生地范围,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力求实现沂蒙精神的群众化。群众是沂蒙精神的践行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成为实践沂蒙精神的主力军。
通过此次学习沂蒙精神后,使我们更加迫切地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是我从中感受最深的体会。我们要把革命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今天,要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仍然要靠两条:一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二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当年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因为有党组织和八路军模范行为的感染,今天弘扬沂蒙精神依然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群众作出好榜样。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不能光是要群众去做这做那,而应由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去实践。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最好最好。这样才
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身教人。有了这样的前提,还要有群众的自觉参与。我们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向群众讲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群众为改变本地区本单位的面貌、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奋斗。弘扬一种优秀的精神,离开了群众的自觉、热情的参与,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而要让人民群众具有这种政治自觉,就要让他们明白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当年沂蒙精神是这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也应该这样去努力。
通过这几天的参观,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决心要成为沂蒙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沂蒙精神永垂不朽。
第五篇:下基地心得体会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年 级: 姓 名:
别样的旅程
-----下基地心得体会
一路走来一路风景,一路景色一路不同,尽管有些是走马观花,有些是流连忘返,但总归享受了旅游的乐趣.只是,这次所谓的“下基地”实践活动在我膨胀的旅游欲望里狠狠地撞击了我的心灵。这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放松心情的旅游,它是一次严严谨谨的红色教育。也许,这次不一样的旅游,才是我们这些整日无所事事的现代人应该进行的一次旅程。
根据《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实施意见》(临大发〔2011〕10号)要求,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进行了一次总时间为四天,以“传承沂蒙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为主题的下基地实践活动。
七月,天气晴好,适值党的生日,在7月1号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来到临沂华东烈士陵园举行“下基地”启动仪式。我校党委书记丁凤云同志在仪式上作了亲切的讲话,并就本次活动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听着丁书记的讲话,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愈发的知道这次活动的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于是,那颗无所谓的心沉静下来,想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这项任务。在启动仪式完成后,我们集体参观了华东烈士陵园。
华东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座。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江泽民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题词。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牺牲的英雄长眠于此,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沂蒙老区的人民,是沂蒙这片热土养育的儿女。他们用青春,用热血,用一颗对党对人民炙热的心保卫了这方净土,保护了淳朴的乡亲们。参观华东烈士陵园,是对我们的第一站教育,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良好开始,那座英雄纪念碑的名字每一个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我们的脑袋,还有那麻木的心灵。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出了烈士陵园,收拾起残败的,痛楚的心情,对着阳光微微笑,我们将要开始别样的旅程。
当一切都准备停当,当漂亮的队服穿在身上,庞大的大巴来到了我们的身旁,载着我们进入了一场旅行。7月2号,我们出发。没有喧嚣,没有吵闹,同学们安静地坐着,享受那
2011级
王洁
专 业: 学 号:
文化产业管理四班
201102810411
一路的清风。大巴停在一处纪念馆前,抬头看到是革命纪念馆,位于临沭县的苍马山。此处的风景很好,有一种天然的美在一草一木一石之间,拾级而上,到达山的最高峰,一览无疑的是一片古木青松。埋葬在此处的是烈士,是一个个曾经鲜活却为了家国民族而陨灭的生命。松枝颤动,让我们默默致敬!辗转,我们又来到了滨海烈士陵园,这是一座位于临沭县城东北五公里的省级自然风景区,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峦叠嶂,风景秀丽,素小中山陵之称。占地164亩,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同内建有烈士墓403座、红军墓11座、烈士名录1213名。陵园大门至叠翠峰顶端纪念塔为中轴线,共有8个坡段。进入仿古穿堂式大门踏上宽20米的甬道,两边绿树成荫。处于陵园中心位置的是滨海革命斗争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临沭县革命斗争史、烈十谱、著名烈士事迹等,陈列馆前方为寓意“工农兵联合起来”的群雕,西侧一一五师纪念亭掩映在松柏丛中。无名烈士墓碑造型似四把尖刀直冲蓝天,象征着“四面八方、五湖四海”。革命烈士纪念塔耸 立在山的顶峰,周围松柏树似绿色的海涛,衬托着烈士纪念塔更加雄伟壮丽。那些迎风飘动的松枝,给本来就静寂林园增添了些许的肃穆。这些人,是可爱的,因为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开创者。看着这些碑,我们的心中应该自问,自问自己的崇敬与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长时间,而在于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奉献了什么,无私的烈士用生命诠释人生价值,我们这些安乐的人呀,也该好好想想自己的价值了。我想,我以后不会在迷茫了,因为我要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下一站,莒南大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1945年8月13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政权组织—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在此驻扎的八路军115师在此之前早已同人民情同一家。在115师离开此地要往临沂时,当地的百姓唱起了跟着部队学会的歌:“秋风凉,树叶儿黄,战士杀敌在前方,我为战士缝棉装„„”一首质朴的歌唱出了军民鱼水情。现在,我们站在了这个充满革命深情厚谊的土地上,耳畔歌声仿佛还在回响,那一声声一句句仿若是一句句问句,鞭策着我们现代人,向着党向着党的领导奋力向前走。如今中国已经逐渐安定下来,要想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必须紧紧围绕在以党中央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上,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爱党爱军”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成为真正的 指引人们前进的核心。
“陋室铭”里的豪情谁说无法真实演绎?在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司令部旧址),那简陋的办公室及办公设备很好的诠释了陋室不陋的含义。一张地图,一把木头椅子,一部电话机,一张只铺着草席子和薄褥子的床,这就是办公室加卧室。这样的简陋是现代的办公室人员无法想象的,也正是这样的陋,才描绘了那样一种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学会这种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傍晚回到学校,同学们都累了,夜幕渐渐降临,一切都在安睡中。压下旅程带来的悸动,我们在黑夜中安静。一夜的修整,天明,我们背上行囊继续我们的行程。这次我们来到了河东新四军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内,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1946年至1947年间,新四军将军部设在此处长达一年之久。陈毅、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镇压了叛匪郝鹏举,形成了孟良崮战役的战术思想。1947年1月,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在前河湾村组建完成,至此新四军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前河湾村也由此成为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这里有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的办公室及其卧室,条件依然是那么的简陋,可是站在那座小屋子里,仿佛千军万马都在他的沉静中。门前的三位领袖的雕像是那么的逼真,气定神闲中自有威武。油然的崇敬之情更加让我明白此行的意义:学习沂蒙精神,勇于担当。
红色沂蒙,并不只有红色。在全国文化浪潮澎湃的时代,深厚的文化内涵才是繁荣文化发展的硬道理。临沂在此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有书圣王羲之的故居,更是孔明先生的老家。这一站我们就来到了诸葛亮城。诸葛亮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紧邻诸葛亮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3567平方米,是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县委、县政府重点支持、由山东欧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巨资所开发的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诸葛亮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大加快了沂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素有北方义乌的临沂,这无疑又为临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沂蒙精神培育下的沂蒙人民,艰苦创业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乃至当代的年轻人,这样的精神是要被牢牢领悟的。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贡献一份力,这是家之幸,国之幸,民族之幸。
在参观完临沂影视基地之后,我们来到我们的同胞学校里留宿—沂水分校。月亮刚刚爬上了山头,洒下清冽的月光,湛蓝的天空里升起了火的跳跃,篝火晚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辅导员与我们在一起载歌载舞,院里领导为我们欢呼鼓掌,一片和乐,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别样的旅程里,这样的欢乐是我们一生的回忆。每个人之间的距离都拉得很近,我想这是无意中收获的一种亲近吧。当月亮慢慢升到最高空时,我们嬉闹着睡去。
7月4号,旅程的最后一天。第一站来到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包括以现有革命遗迹为基础建设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精神为主题建设的“沂蒙精神园”,以沂蒙老百姓参军支前、无私奉献为背景创建的“沂蒙支前村”等。大众报刊纪念地也坐落于此,便随之也参观了。最后一站,便是那顶有名的孟良崮。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在孟良崮纪念地我们看到了粟裕将军的墓碑并且再一次听到了陈若克的故事。心痛,悲愤袭来,默哀的头低下泪水顷刻间流出。婴儿那么小就陪妈妈牺牲了,要谁能不心痛呢?幸福真的来之不易,擦干泪水,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当旅程快要结束时,天空飘起了雨,似是纪念或是哀悼。走出孟良崮,坐上大巴,我们回校结束旅程。
这次下基地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在这一系列的红色教育中,更加了解了红色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深深地了解到临沂的历史文化基础,真正懂得大美临沂的魅力所在。在这次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提供给我无尽的动力,鞭策着我不断向前发展。以后,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生活上,我都将以沂蒙精神作为一个精神方向,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用之人。
临沂大学是一所红色的大学,一直把培育具有沂蒙特质的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三三”工程中的下基地实践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学校对于培养学生沂蒙精神的大力重视。从我们所接触到的沂蒙精神到现在真实所见的沂蒙老区的伟大,更加坚信了沂蒙精神对我的重要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弘扬沂蒙精神,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沂蒙特质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别样的旅程里收获颇多,跃动的心灵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因为这次旅程,因为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