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考研政治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_免费下载
2012 最新修订
1.中共一大――1921 年7 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中共二大――1922 年7 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
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 ①(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附:192 2 年8 月,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
3.中共三大――1923 年6 月12 日在广州举行(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战时,遇事协商)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
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中共三大开始我党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附:192 4 年1 月2 0 日至3 0 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通过了有共产
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中共四大――1925 年1 月11 日至22 日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 人。主要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历史功绩: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②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③会议还把国民党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⑤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足:
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2、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附:192 5 年1 1 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 思想。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附:192 5 年1 2 月1 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标志
特点:
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领导力量)来领导;
3、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4、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本动力。)
内容: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附:192 6 年3 月2 0 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附:192 6 年7 月9 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5 月20 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附:192 6 年9 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5.中共五大――1927 年4 月27 日到5 月9 日,在武汉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主要任务: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失败原因:
1、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 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2、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附:192 7 年3 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内容:1 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 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 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附:192 7 年8 月1 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6.八七会议――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7.三湾改编――1927 年9 月29 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8.中共六大――1928 年6 月18 日至7 月11 日,共产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共有142 人。会议毛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白主持。
主要讨论:0、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
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误。⑤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⑥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附:192 8 年4 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附:192 8 年1 0 月,毛泽《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附:192 8 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附:192 9 年4 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9.古田会议――1929 年12 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 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
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 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内容:1 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1930 年5 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 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 9 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意义:1 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附:1930 年9 月24 日至28 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附:1930 年12 月16 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
附:1931 年1 月7 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附:1931 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49 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附:1934 年10 月初,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 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10.遵义会议――1935 年1 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内容: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
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附:1935 年10 月19 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11.瓦窑堡会议――1935 年12 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决议》: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1936 年8 月《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改为“民主共和国”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会议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1935 年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1936 年12 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 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
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
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37 年7 月、8 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践论》193 7 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内容: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 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2.洛川会议――1937 年8 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心议题: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②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
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附:1937 年9 月22 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附:193 8 年5 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论持久战》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 年9 月29 日至11 月6 日。
1、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2、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建设军队的根本准则。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另外: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开展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附:1939 年10 月《<共产党人>发刊词》
1、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
2、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基本武器)
3、伟大的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附1939 年12 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中国革命是包括: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现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注解:
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附:1940 年1 月《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⑴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 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⑵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⑶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总结:《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 A、客观依据、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B、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D、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附:194 0 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小、无、农),争取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注意: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他们有充足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
3.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⑴“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⑵“中间势力”这一概念则有两种情况:
⒈当指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是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对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 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⒉但当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3、“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另外: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
有理: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胜利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斗则以,斗则必胜。
有节:休战原则,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要适可而止,保持斗争的暂时性。
2、统一战线的两个同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3、统一战线中的原则和方针:独立自主、对资产积极又联合又斗争。
附:1941 年5 月19 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中,作了精辟的阐述。
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国实际“有的放矢”。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1、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2、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3、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4、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月26 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附:1942 年2 月1 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8 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月3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6 月8 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附:1942 年5 月2 日至23 日,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附:1943 年6 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1、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3、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4、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附:1944 年9 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 年4 月20 日。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①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决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正式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革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 大保证”。
3、《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A、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C、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D、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4.中共七大――1945 年4 月23 日至6 月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 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1、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一般纲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具体纲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
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 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6、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也有点《新民主主义论》里带出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想。②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③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④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⑤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⑥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月1 1 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贡献:
1、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
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附:1946 年5 月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46 年9 月6 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附:1947 年7 月17 日至9 月13 日,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 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附:1947 年12 月,陕北,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1947 年12 月毛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在反围剿:诱敌深入。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要形式(游击战、运动战)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和优待俘虏。附:1948 年1 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附:1948 年4 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完整阐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新、旧的标志;革命成败的关键)
B、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积极)。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3、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b 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c 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五四运动是划分标志)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小资、民资)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附: 1948 年9 月8 日至13 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附:1948 年12 月30 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 年3 月5 日至13 日—西柏坡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
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⑤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 论上作了准备。
附:1949 年6 月《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1949 年9 月21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附:1949 年10 月1 日,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9 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9-5 3 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53-5 6 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5 6 年以后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附:1950 年2 月14 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附:1950 年6 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 年6 月6 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 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
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附:1951 年12 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1952 年9 月,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附:1953 年6 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3、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1、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2、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4、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 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6、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 年—变10 年)。
7、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从1953 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5、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附:195 4 年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附:1955 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附:1956 年1 月14 日至20 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2、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经济、文化的关键因素。
3、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赶上先进水平。
附:195 5 年4 月2 5 日《论十大关系》--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本方针。2 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4 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内容: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3 经济建设和国法建设;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5 中央和地方; 6 汉族和少数民族; 7 党和非党; 8 革命和非革命; 9 是非; 10 中国和外国;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艺术风格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b、不用行政力量;
c、艺术、科学的是非问题业内讨论,不轻率!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 6 年9月(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议程: A、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B、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群众、民主党派)监督的重要性。C、周恩来作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提出应根据需要合理的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大跃进苗头)。D、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年)的建议》。
1、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1、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 年12 月,新经济政策。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 7 年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③在政治关系方面,A、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董必武说:
1、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
2、依法办事就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注重法制教育;在社会上培养守法的风尚 B、党和各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C、1、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2、要求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实际;
3、强调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4、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
④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⑤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附:1957 年12 月27 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和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三点):
1、矛盾普遍存在;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关系和力),(基础和建筑)的矛盾;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而,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4、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不是对抗性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5、解决的方法:通过调整两对关系中不适应的方面,是制度得到巩固。
B、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阐明了正确处理的方针和方法:
1、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2、前者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3、后者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批-团”的方法。C、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即56 年以后)
1、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2、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3、政治上,“团-批-团”的方针。
4、党和民主党的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另外,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1954 年提出的,55 万隆再次重申。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D、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文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注解:
1、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4、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
附:195 8 年5 月5 日至2 3 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后,掀起“大跃进”高潮。
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争取在15 年内赶超英美
附:1959—1960 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
1、毛泽东的四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农业、科学(本来是交运)还要国防现代化。
2、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六十年代:
1、提出农、轻、重排序的国民经济方针。
2、把“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6 0 年代整个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内部矛盾)
4、邓子恢,积极支持“包产到户”,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5、58 年共产风之后,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价值规律。
4、附:196 1 年1 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附:196 2 年3 月于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恩来讲话,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附:196 2 年1 月1 1 日至2 月7 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
1、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认为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在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是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妨碍了党及时地尽早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
2、毛泽东1 月30 日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心是讲民主集中制,强调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并做了自我批评。
3、毛泽东联系三年“大跃进”的教训,阐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承认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时间。
4、邓小平、周恩来在大会上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自我批评,并分别讲了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附:196 4 年1 2 月,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1、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原来是交通运输—第一届人大)
2、分两步走: 附:
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2、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3、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4、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5、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6、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7、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8、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9、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阐述;
10、毛泽东思想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
11、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3、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4、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5、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6、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17、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18、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一切积极因素• •18 •18 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19、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
21、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文献: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
22、第一次使用“毛泽东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3、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基本环节是:调查研究.其他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反教条主义,反经验主义。
2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外交运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__
第二篇:2012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超清晰毛概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什么: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需求。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意义:1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学科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如何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③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理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要改革?
1从国内情况看:文革十年使党和国家、人民蒙受巨大损失,政治混乱、经济停滞。②从国际环境看世界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水平拉大,面临巨大国际竞争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必须改革。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纷纷实行对外开放,如果我国不实行对外开放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观起门来搞建设只会孤立于世界,要发达必须对外开放。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的需要,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地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也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和谐社会的概念?
①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异的千篇一律的社会,多远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②和谐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矛盾保持在不激化状态下的一种多远并存的社会状态,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坚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防腐倡廉建设。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三篇:2012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超清晰毛概总结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市场经济体制
B.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因此,正确答案是D。
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是在党的哪一次大会上提出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因此,正确答案是B。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答案】C.【解析】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正确答案是C。4.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新经济体制的建议是在 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答案】B 【解析】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建议将其作为新的经济体制,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因此,正确答案是B。
5.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党的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B 【解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因此,正确答案是B。6.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 A.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B.适当削弱宏观调控
C.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宏观调控 D.取消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故正确答案是A。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
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决定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答案】D 【解析】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首先,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其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各地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 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此,正确答案是D。
8.提出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是在党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A 【解析】党的十三大提出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因此,正确答案是A。
9.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是在党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B 【解析】党的十四大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因此,正确答案是B。
10.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份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由国家或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 A公有制性质 B.国有性质 C.共有性质 D.混有性质
【答案】A 【解析】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基本制度的属性.它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要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因此.正确答案是A。
11.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是在党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因此,正确答案是D。1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A.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B.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 C.资产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 D.产权制度的管理制度
【答案】A 【解析】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和“私”、“社”和“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公有制经济
【答案】A 【解析】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B,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但对经济发展不起主导作用。选项C,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D,公有制经济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但不
是起主导作用的经济。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由
A.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决定的
C.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决定的
【答案】A 【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A。1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
【答案】D 【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领域中主要的分配原则,是公有制经济内部基本的分配原则。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A和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选项C.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按资本取得的收入。16.按劳分配是
A.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C.生产资料分配的基本原则 D.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因此,正确答案是D。
17.按劳分配是
A.社会主义整个社会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 C.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D.个体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领域中主要的分配原则,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基本的分配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B。
18.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 D.股份合作制企业成员的收入
【答案】C.【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领域中主要的分配原则,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基本的分配原则。只要企业是公有制或国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是企业内部职工收人分配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是按劳分配收人。因此,正确答案是C。19.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初级阶段的国情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其中,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当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时,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提供劳动,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B。2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人属于 A.按资分配收入 B.按劳分配收入 C.劳动收入 D.风险收人
【答案】C.【解析】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因此,正确答案是C。
21.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3万元,他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C.按资分配的收入
D.按技术要素进行分配的收入
【答案】B 【解析】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得到的收入。这属于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因此,正确答案是B。
2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 A.按劳分配 B.按贡献分配 C按技术分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答案】B 【解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因此,正确答案是B。
23.再分配注重公平,主要依靠的是
A.计划机制 B.市场机制 C.政府作用 D.社会机制
【答案】C.【解析】再分配注重公平,主要依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因此,正确答案是C。2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主要依靠的是 A.计划机制 B.市场机制 C.社会机制 D.政府作用
【答案】B 【解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主要依靠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B。
25.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悬殊的分配政策是在党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五中全会
【答案】C.【解析】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因此,正确答案是C。
26.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人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在党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五中全会
【答案】D 【解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因此,正确答案是D。
27.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的核心是 A.发展新兴产业
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正确答案是B。28.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发展
【答案】A 【解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因此,正确答案是A。29.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发展
【答案】B 【解析】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核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正确答案是B。
30.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是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发展
【答案】C.【解析】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因此,正确答案是C。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A.经济增长方式 B.经济发展方式 C.生产发展方式 D.生产运作方式
【答案】B 【解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因此,正确答案是B。
3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答案】B 【解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因此,正确答案是B。
3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答案】C.【解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C。
3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答案】D 【解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D。
3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答案】D 【解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正确答案是D。
36.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思想,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党的
A.十五大 B.十五届四中全会 C.十六大 D.十六届五中全会
【答案】B 【解析】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因此,正确答案是B。
3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发展循环经济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案】C.【解析】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进行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C。
多项选择题
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B.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松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答案】ACD 【解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它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选项A、C和D正确。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 过死,权力过分集中,选项B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ACD。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其中.“三个补充”是指 A.所有制结构 B个体经营 C.自由生产 D.自由市场
【答案】BCD 【解析】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
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不足。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3.下列表述中,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的有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答案】ABCD 【解析】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4.股份制是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D.判断其所有制性质的关键是看哪种所有制掌握控股权
【答案】ABCD 【解析】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起大量资本。选项A正确。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选项B和C.正确。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基本制度的属性.它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要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选项D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答案】ABC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ABC。6.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是
A.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B.公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
C.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应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AD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具有重要作用。选项A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B和C.不正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因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选项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D。
7.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这其中两个“毫不动摇”是指 A.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C 【解析】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BC。
8.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制经济可共存
D.能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
【答案】CD 【解析】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选项A不正确。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选项B不正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选项C.正确。非公有经济可以充分调
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选项D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CD。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A.股份制经济
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的经济 D.外资经济
【答案】BCD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港澳台投资的经济和外资经济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因此,正确答案是BC.D。选项A,股份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10.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 A.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 B.凭借专利所取得的收入
C.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人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润 D.以实物形态资本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
【答案】ACD 【解析】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润;以实物形态资本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选项A、C.和D正确。选项B属于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因此,正确答案是ACD。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C.资产收益和按资本取得的收人 D.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答案】ABCD 【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收入,实质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得到的收入。二是劳动以外的 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收入等。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12.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是 A.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
D.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ABCD 【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人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原因是:一是因为劳 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二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因而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四是城乡之间、地区之 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13.一部分人依法先富起来的作用有 A示范作用 B帮助作用
C带动作用 D.走向两极分化
【答案】ABC 【解析】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人依法先富起来,可以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和帮助其他人一起为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而努力。但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因此,正确答案是ABC。1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 A.减少环境污染 B.优化产业结构 C.加快科技进步 D.提高劳动者素质
【答案】CD 【解析】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经济增长方式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等问题提出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D。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
A.农民问题 B农业问题 C.农村问题 D.农民工问题
【答案】ABC 【解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1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A.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 C.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答案】ABC 【解析】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AB(m。17.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A.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B.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C.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D.坚持科学发展观
【答案】ABC 【解析】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ABC。18.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A.综合利用型社会 B资源节约型社会 C.环境友好型社会 D.生态良好型社会
【答案】BC 【解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正确答案是BC。
19.公有制经济包括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集体经济 C.股份经济 D.国有经济
【答案】ABD 【解析】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纳人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之内,有助于正确判断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助于更大胆地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经济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第四篇:考研政治毛概口诀
纠结吧?哥现在解放你。
其中重要会议简记主要来自网络,我用的时候略做修改。
经典文献简记是我这几天归纳的,但愿能帮助你。
重要会议简记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二大高低两纲领,内打军阀外推帝。三大国共秋统一,政治组织要独立;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四大国民分三种,民官领导工农盟;五大纠陈对农民,工农小资独裁制; 八七独秀枪杆子,革命起义总方针;三湾军队党领导,建军建党在古田。六大革命性质定,无产基础批左右;六届四中王明左,革命质形路军乱。遵义核心毛成熟,军事组织最紧迫;瓦窑抗日两先锋,口号工农换人民。洛川抗日领导权,减租减息转游击;六届六中党指抢,老毛提马主中化。六届七中尊老毛,决议思想作风集;七大少奇改党章,三大作风论联合。七届二中贺胜利,农村转城两务必。
经典文献简记
阶级分析有敌友,无产领导小农资;
湖南农民三阶层,民资两面信群众。
星火点燃根据地,毛思形成有可能。
本本思想缺调查,独立自主求实事。
革命战争不平衡,敌强军小共领土。
实践认识要统一,对立统一有矛盾。
二战武装夺政权,联系发展军略变。
论持久战四特点,民兵游击三阶段。
共产党人三法宝,伟大工程马中合,英勇战士两武器,革命对象性无力。中国中国分两步,新民主义和革命;性质国情全分清,农村武装根据地。新民主义论经纲,理论完整国政体。
延安整风三文献,改造整顿党八股。
文艺座谈是为谁,领导方法哲高群。
联合政府三作风,民主才能到社会。
目前形势需原则,土改两个军队十,首提新民三经纲,两个没收一保护。晋绥干部斗官僚,土改革命总路线。
革命进行将到底,民主专政首公开。
论人民外交有原则,述任务内容和职能。
十大关系始探索,积极因素要调动。
余略。。。。
第五篇:考研政治毛概知识点汇总
研政治毛概知识点汇总
《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最早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六届六中全会
《论十大关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借鉴苏联,走自己的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阐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
《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解释
《民众大联合》——刊登于《湘江评论》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和平、民主、团结
中共二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
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
中共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盾
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党“六大”——莫斯科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
八七会议——汉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
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方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共党革命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思想建设——共党(自身)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掌握思想教育——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党内斗争的目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
从思想上建设党——毛泽东关于党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中最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
1951年10月——解放全国
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南昌起义——共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无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
新民主统一战线的主体——劳动者联盟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过渡性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党指挥枪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核心——积极防御的思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出现错误倾向——王明新投降主义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途径方法——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所有制状况——基本单一的所有制
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薄弱,首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重工业优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
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把握整体性
毛泽东思想的建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没有毛泽东,还要摸索很长时间——邓小平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封建地主阶级
近代中国沦为半半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工农武装割据”中心内容——土地革命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同资产阶级联盟的方针——又联合又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党在政权上的基本主张——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权
最早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申请的城市——北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1~1952“五反”运动的开展领域——私营工商业
建国后,对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公有制
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五四运动前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国资本在华开办的企业
敌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减租减息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邓子恢
农业生产责任制——邓子恢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
标志中国半半形成——辛丑条约
标志中国半半起点——南京条约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推翻——官僚资本主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纲领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工农共和国
建国初,现代化工业——10%
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毛泽东思想开始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时期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党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建设上的反映”——刘少奇
既联合又斗争——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60年代,“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邓小平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
成分最复杂的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文革中提出的正确理论——三个世界的划分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建立巩固工农联盟
左倾——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