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

时间:2019-05-12 01: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

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

常州

常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重点发展优特钢、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推进埃马克高端数控机床、晶品光电、新誉风电等一批重点项目 南京

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软件信息、未来网络、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实施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扬子石化三轮乙烯改造等一批项目。着力推进现代服务、金融、软件信息、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推动苏宁易购等企业快速发展 南通

南通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合金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发展金融业,更大力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推进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三一重工如东工业园、南通同方发光二极管等7个项目,做好LNG燃气电厂、国际金融度假湾等6个百亿元级项目 苏州 苏州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各类消费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等新兴商贸业,继续推进旅游旅游行业发展 泰州

泰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生物大力发展医药研发、会展交易、数据服务、服务外包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招引实施一批光伏应用产品、储能电池设备、新能源技术研发等项目。推进机电、船舶、化工、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实施供销产业园、天星洲物流开发、山煤集团煤炭储备、雨润冷链仓储物流等重大项目 无锡

无锡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传统制造业和优势产业技术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软件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实现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大突破,重点支持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数字出版、动漫网游、演艺娱乐等产业发展精心打造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新区创意产业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崇安家居设计中心等集聚区 徐州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居家养老、家庭服务等新型业态,不断强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数字文化、演艺娱乐、文艺服务、出版印刷、文博展销等产业,加快淮海艺术品交易中心、国家级动漫影视基地和龟山博物馆景区建设,打响“舞动汉风”品牌。盐城

盐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深化细化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海洋生物4个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推进26个重大产业项目和10个重大储备项目,重点抓好盐城汽车试验场、滨海港储配煤中心、射阳吉阳2千兆瓦光伏组件、大丰博汇纸业等项目建设 扬州

扬州市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强力推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在建重大项目建设,上海大众整车形成产能,康博多晶硅、华电燃机热电联产、璨扬光电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仪化PTA、中化国际苯酚丙酮及双酚A、中电电气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业等8大集聚区建设 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三新一网一书”新兴产业企业 镇江

镇江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推进工业优化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旅游文化、现代传媒和数字出版印刷等产业发展,精心打造西津渡民国文化旅游和古渡文化旅游项目,建成丹徒米芾书法公园、丹阳天地石刻园等2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第二篇: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

长沙

长沙十二五期间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加快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物联网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 岳阳

岳阳十二五期间壮大石化产业。支持巴陵石化、长岭炼化等企业。以中科电气、科美达为重点,建设国家磁力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电磁产品设计与研发中心,加快发展电磁冶金成套设备产业。以国泰机械为重点,加快发展造纸机械设备产业。以雷博电气为重点,加快发展特种电机产业。聚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支持中南科伦和同联药业新厂建设。发电子光伏产业。加快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国信军创建设卫星导航产业岳阳基地。支持湖南桑乐数字化太阳能热水器升级扩张,支持千盟电子、天元电子等企业加快发展

常德

常德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旅游业、融业物流业、引导食品、建材、造纸、酿酒、家具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

衡阳

衡阳十二五期间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紧紧抓住富士康、中兴通讯落户衡阳,特变电工、衡钢三期技改完成,围绕

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规划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开展产业链、组团式招商。加大力度,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成衡阳的产业名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株洲

株洲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培育龙华畜牧等一批种养殖业示范基地,支持炎陵白鹅、攸县麻鸭和好棒美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支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迅速发展。支持南车株机、南车株洲研究所、南车电机、株硬、唐人神等企业做大做强

郴州

郴州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有色金属产业、重点支持金贵银业、金旺秘业、华信有色、宝山铜业等项目建设支持中盐华湘、郴化集团、天沉化工等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台达电子、华磊光电、杉杉新材料、格瑞普新能源、湘南数控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石墨精深加工,建设全国最大的微晶石墨制品生产基地和产业聚集地

湘潭

湘潭十二五期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集中把“3+3”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抓好步步高摩尔城、湘潭国际商业中心、义乌小商品城等商贸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步步高、心连心、九华钢材物流、一力物流等商贸

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加快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团发展 永州

永州十二五期间加快工业发展,强化资源整合,开发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全力将长丰汽车、零陵烟厂、永州火电厂、达福鑫电子、湘龙铜业打造成永州工业的“航空母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五年内建成江华稀土、零陵锰业等11个年产值过百亿的支柱产业,其中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光伏、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外向型加工贸易等五大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益阳 益阳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产业龙头,重点支持中联重科、三一中阳、国晶硅业、科力远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壮大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健身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怀化

怀化十二五期间以商贸物流业为龙头、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立足现实基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金融、信息、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商贸物流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突出发展新型工业,促进三一工程机械、正清鱼

腥草注射液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镁合金新材料、娃哈哈饮品(二期)、绿康脱水蔬菜等项目建设,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地位,支持恒光化工、湘维、辰州矿业等

第三篇: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

南昌

南昌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和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绿色家电、机电制造、纺织服装、食品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南昌航空城、江铃30万辆整车、恒天动力K发动机等十大工业项目建,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

赣州

赣州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主攻工业,强攻工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做大做强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稀土陶瓷材料及应用产品、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铜铝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九江

九江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力能源和化纤纺织等产业,着力推进沿江“十大产业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十大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服务工业大发展。加快推进亚泥第5条生产线、昌河

汽车、共晶光伏、超日光伏、理文造纸、华光镍铬合金、志高空调二

期等产业项目建设。

上饶

上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促四大产业加速集聚。围绕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晶科能源硅片、组件,博能客车产业园,昂大轮毂,金山金矿日,上饶市易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宜春

宜春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医药食品、机械电子三大产

业,着力推进市本级青山能源、成品油(库)管道、樟树宏宇能源、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丰城新高焦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

好粮食、畜禽、高产油茶、毛竹、有机(富硒)农产品五大重点产业。

吉安

吉安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工业优势产业提升改

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加快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医药

及微生物农药、新材料等领域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经营业、新闻传媒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庐陵文化底蕴,开发生产特色文化产品;统筹发展金融业和新兴服务业

新余

新余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优先发展战略。

新能源产业以赛维为龙头,围绕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节能减排设

备制造、风电等四大板块,做优存量、扩张增量,壮大实力。钢铁产

业以新钢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力打造船用板、电工钢、金属制品三大精品基地。新材料产业以江锂为龙头,大力发展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各类复合材料,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抚州

抚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坚持“稳面积、攻单产、强科技、提效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南丰蜜桔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油茶、太空白莲、烟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15万亩、12万亩和10万亩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力争市中心城区名人雕塑园、梦湖和宜黄曹山寺、南城醉仙湖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萍乡

萍乡在十二五期间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支撑力。提升黑(煤炭)、白(陶瓷)、灰(水泥)、红(花炮)、金(冶金)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新勘探的小江和白源北煤炭开发、赣西电煤储运有限公司为重点提升煤炭及煤加工产业。大力支持以萍钢为龙头的钢铁行业发展,做大做强萍特钢铁、鑫镍鑫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五大战略新兴产业,支持江西鑫通、蓝翔重工等为骨干,实现工程及基础机械制造产 景德镇

景德镇在十二五期间改造和提升陶瓷产业,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要打造一个以蜂窝陶瓷、精细陶瓷粉体和电力电瓷为主的高技术陶瓷产业;要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亿元陶瓷

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推动昌飞公司全面启动总装园一期工程,加快组建直升机产业投资公司,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鹰潭

鹰潭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打造集生物医药、食品工业、中药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基地,积极扶持微型元件产业发展,着力发展旅游物流,繁荣现代服务业,以龙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为抓手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县级政府)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2003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实施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在思路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发展,在作风上求实干,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过一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和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4亿元,增长9.46%。农业增加值达到2.68亿元,增长7.11%;工业增加值达到0.28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增长28.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29亿元,增长1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495万元,增长 13.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1元,比上年增加69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4:37。

2003年,全县突出抓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以下八个方面:

1、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了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等重点工作,保持了全县农村稳定,农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003年,相对往年来说是各种自然灾害比较多的一年,遭遇了干旱、非典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暴洪灾害,对全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带来了新的困难。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取得了抗旱保粮、抢险救灾的胜利。

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盯市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县上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县情,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5.04万亩,人均1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05万亩,户均3亩。全县粮经比为 70:30,夏秋比为32:68。由于秋后雨水较多,全县南部北部洋芋产量没有大的差别,平均亩产1500-2500公斤之间,而且洋芋价格一直上涨,农民从洋芋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比较好,生活安定,情绪比较稳定。

二是以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出发点,突出了抗旱保粮和抢险救灾两项重点工作。针对春季比较干旱的实际,县上进一步加大了抗旱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力度。拔付抗旱经费10万元,完成衬砌、清淤渠道20条45.36公里,投入蓄水灌溉设施43处,累计完成灌溉面积8.7万亩,占可灌溉面积的100%。调运各类化肥1.99万标吨,农膜55吨,农药37吨,投入各类农机具1776台,发放各类种子6983万公斤,协调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发放支农贷款3982万元。全县农作物基本做到了适时播种。

后半年发生特大暴洪灾害之后,县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重点抓了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拨付救灾款96.75万元,发放面粉2.05万袋5125万公斤,解决了9600户3.84万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安排危房改建资金90万元,改建了300户困难群众的危房。对于受灾后无法居住的65户重灾户,安排资金30万元对住房进行了重建,2003年11月底全部竣工,保证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三是狠抓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五竹镇黑鹰沟村、北寨镇郑家川村、七圣乡七圣村作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整修了道路,建设维修了学校和村级文化阵地,改造圈舍发展养殖业。同时,2002年确定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祁家庙乡乔家沟村,经过两年的实施,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通过地区的考核验收。全县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村已达到7个。

世行贷款项目2002年7月份在我县正式启动实施,县上确定七圣、大安、北寨、黎家湾4个乡镇22个行政村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9.78万元,其中2003年完成投资1367.01万元,完成3次提款报帐,金额755.49万元。世行贷款项目投入资金大,涉及农户多,已成为县上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

社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省、地有关单位和友好合作城市天津市河西区派到我县开展帮扶工作的队员316名,帮扶队员深入我县各个乡镇了解县情民情,指导扶贫开发,并积极协调帮扶物资和资金,全年各类帮扶物资、资金累计金额达到379.24万元。

四是认真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县上将劳务输出作为组织群众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抗旱救灾、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输出劳务6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2003年8月份,县上组织劳务人员5144人,群众自发组织2100人赴疆摘棉,实现劳务收入530多万元,人均738元。由于这是县上第一次大规模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在人员的选择、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到新疆以后,由于摘棉季节推迟、棉花减产、庞大的队伍管理不善等原因,群众收入也不均衡,最高的实现收入1600元,最低的只有600元。但从总体来看,凡是出外开展劳务输出的群众,都有一定的收入。

2、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全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是认真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按照整村整社推进的原则,县上将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在自然条件较差、陡坡地多、荒山面积大的秦祁、北寨、大安、新寨等乡镇,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片、乡村干部抓点责任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落实先整地、后栽植和苗木调运“五不准”的管理制度,坚持“一提二踏三埋土”的造林技术规则,确保了栽植成活率。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4.5万亩和荒山造林5万亩的建设任务。抓住秋季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对历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和清查清理工作,对成活率在85%以下的地块全部进行了补植补造,全县累计调运各类苗木3616.6万株,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7.75万亩。同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从县城老君山到五竹镇年家寨南部15公里宜林区植树造林3112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管护面积39.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新增造林0.5万亩。组织人力开展了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5万元,补种多年生牧草1000亩,并对1万亩围栏草场进行了牧草改良,全面完成了投资900万元、建设期3年的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地区验收。

二是狠抓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和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采取人机结合、常年兴修和贷款机修的办法,重点突出春季梯田建设,春季兴修梯田达到了 7010.23亩。全年累计兴修梯田1.08万亩,超额完成了任务。北寨镇的张家堡、马莲、祁坪、盐滩、郑家川5个村实现了整村梯田化的目标。

进一步加大小流域治理。积极实施投资114万元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4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总投资1552.6万元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骨干坝建设项目,2003年完成投资414.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万元,建设了邱家川1号、大坪、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等6座骨干坝。其中邱家川1号和大坪两座骨干坝已建成,其余4座骨干坝混凝土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今年5月份可全部竣工。

全力建好小水工程。完成了投资1012万元的人饮解困工程24处,解决了12个乡镇32个村103个社6212户3万人和4026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工程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完成了投资175万元的抗旱应急工程,新建水窖670眼;在会川东关村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完成集雨节灌水窖1000眼,发展补灌面积2000亩,农村非管网供水水窖1175眼,解决了4535人的饮水困难。完成了投资96万元的会川镇上水工程,埋设管道3.8公里。

三是狠抓了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城区供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努力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县城建设上,重点抓了城区供暖体制的改革,对原集中供热服务中心的资产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审计,成立了渭源蓝天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对供热设备进行严格检测、维修和更新工作,于2003年10月23日正式运行,确保了城区居民的正常供热。对新西一路、北环路西段进行了拓宽改造。完成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滨河北路、上集三角饮食市场的修建详细规划、《清源路街景详细规划》、县政府东侧住宅小区修建规划、县城道路网控制测量和道路竖向规划。年初确定的清源路拆迁改造工作,对60户拆迁户的房屋进行了勘丈登记、测绘和评估。完成了县政府东侧公房的拆迁。建成了垃圾填埋场。

总投资1506万元的县城供水扩建工程在县上的积极争取下,已争取到位国债资金600万元,省上配套资金100万元,进行了土建和管网工程的公开招标,签订了建设合同,于2003年12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上组织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到定西、通渭、陇西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讨论,制定了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办法。完成了会川、莲峰、上湾地形图测量和总体规划编制,会川、莲峰、路园、五竹、北寨、麻家集、新寨、庆坪8个乡镇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已上报市建设委员会。会川、五竹、路园、莲峰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北寨镇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交通道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临渭路遗留工程建成了庆坪上街口至韩家湾段4.5公里路基工程,完成了15公里道路占地的征地和拆迁工作。西五公路莲峰河桥梁主体工程已完工。对沈峡公路水毁路面及沿线设施进行了补建。修建了西五公路防护、边沟衬砌等构造物工程。改建清源、锹峪、莲峰、祁家庙4个乡镇4条农路38.5公里,建成梁蛟公路4道涵洞及路基工程。定渭公路扩建及铺油罩面工程,省计委已下达投资计划,总投资4200万元。

邮政、电信、电力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建成了投资300万元的邮政大楼。完成了投资300多万元的莲峰、路园、五竹、会川等乡镇固定电话交换、传输扩容工程。移动、联通公司加强了基站建设工作,全县除锹峪、秦祁两个乡镇外,全部开通了移动通讯信号。全面完成了投资2541万元的第二期农网改造项目,新建10千伏线路104公里,改造101公里,新建低压线路300公里,改造268公里,新建变压器92台,改造98台。

3、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继续立足资源优势,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始终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从注册商标、原产地认证保护、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资源优势。

洋芋产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推广种植良种洋芋,在2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在五竹、杨庄、会川等9个乡镇建立专用薯基地1.6万亩。五竹洋芋协会注册并取得“五竹牌”良种洋芋商标,良种洋芋的品牌效益已初步显现。为了保护我县“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县上进行了“渭源优质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申请工作,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取得原产地保护权之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洋芋良种的推广和扩繁,有利于今后提高全县良种洋芋的知名度和销售价格。

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县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建立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在新寨、北寨等6个乡镇建立党参GAp示范基地1万亩。注册并取得了“条宝”牌渭源白条党参商标,申请了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保护,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通过发布信息、网上宣传,已有制药企业和我县联系协商,建立药源基地。以县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18户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办厂等途径,不断改建厂房,扩大规模,更新加工设备,加工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中药材贩运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围绕中药材的加工和运销,商贸流通更加繁荣。

以南山放养虫草鸡为主,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县上将南山放养虫草鸡作为一个大产业、大项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由畜牧部门统一筹措资金孵化雏鸡,安排到各乡镇和放养户。全县放养点达到485个,放养鸡达到103.44万只,收入2000多万元,纯收入400多万元。积极争取注册了“南山”牌商标。同时,重点建设了路园上坪、会川南沟、田家河汤尕沟、新寨东坡、北寨盐滩等5个草畜示范点。认真开展了动物防疫工作,平均免疫密度达到97%以上,耳标佩带率达到了95%以上。止2003年底,全县各类大家畜饲养量为5.99万头,存栏5.38万头;羊饲养量为8.8万只,存栏7.41万只;猪饲养量为18.09万头,存栏10.36万头。畜牧业实现产值945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3.9%,畜牧业人均纯收入378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动广大干部捐资和开展义务劳动,进一步开发建设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并积极申报争取国家AA级旅游景点,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和国家质量等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邀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家到我县实地考查,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初稿。

4、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抢抓项目,建好项目,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对项目工作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为了实施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县上切实加强对全县项目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个项目都有联系的县级领导,有做前期规划的部门,有积极衔接的项目责任人,做到项目有专人管理,专人衔接。同时,县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研究项目衔接情况,使全县项目工作有序发展。全县筛选储备项目71个,列入规划、并已争取到的项目共23个,其中国家投资4747.1万元。

二是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对全县确定的68个重点项目,建立了项目责任制,全部靠实到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实施人头上,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在建的34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341.2万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退耕还林、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人饮解困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上;集中在城区供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在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通过实施项目,国家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三是努力优化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不仅要通过项目争取国家投资,而且要通过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2003年全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资金6130万元,已到位资金2940万元。吸引、启动民间资本近5000万元,投入到餐饮、服务等各个行业,投入到种植、加工运销等各个领域。

5、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企业改制,全县城市经济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一是重点对淀粉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晶浪、致远、鑫达3户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更新设备,使年加工生产淀粉的能力提升到1.5万吨。2003年,加工淀粉2200吨,比上年增长1倍,实现增加值285万元,已上缴税金22.02万元。

二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县上对以往改制企业认真进行检查,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后拖欠“两金”、不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安置费等问题。对供销、商业系统拖欠银行划转资产公司的呆滞贷款1271万元,申请进行了核销,为企业减轻了债务负担。同时,对《渭源县企业改制操作规程》进行了完善,提出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大了企业改制的公开和透明程度。县上审批了五竹、北寨、峡城、新寨4户基层供销社的改制方案。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21户企业的改制方案通过审批,有14户企业已改制到位。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洋芋、中药材、南山放养虫草鸡等资源优势,县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点。止年底,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37户,累计达到1967户。新发展私营企业5户,累计达到25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448万元。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710万元。

四是进一步优化环境,狠抓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紧紧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较大的问题,县上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整顿和规范工作,捣毁制假窝点4处,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08件,案件总标值52.8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1大类132个品种。认真开展鼠药专项治理,全县检查各类门店、摊点822家,查获剧毒鼠药13种1.54万袋,剧毒农药458瓶。取缔无证经营门店38家,限期整改62家。

五是狠抓就业和再就业,认真搞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大力开发支柱产业、盘活现有企业和繁荣商贸流通等办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2003年,全县各类企业的415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认真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79个,参保职工195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88个,参保职工558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47个,参保职工1126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96个,参保职工3044人。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97名下岗职工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费27.43万元,为34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22.3万元。为1766户3302人城市困难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6万元。努力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小额贷款工作,共核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70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6万元。

6、进一步加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金融运行平稳,保障了全县经济的稳健运行

一是依法加强征管,狠抓组织收入。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47%。在抓组织收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按照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办事,按照“三定”方案组织征收,在组织收入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二是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支出。针对全县财政困难、资金调拨难度大的实际,重点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和重点项目经费的支出。

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制定下发了《渭源县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进行统一发放,实行专项资金集中核算。

四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国土资源有偿使用,不断增加土地收益。全县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国土资源的力度,共排摸国有存量土地199宗,面积844.89亩。对其中38宗、187.22亩进行收购储备。同时,公开出让土地9宗,其中拍卖3宗,挂牌出让6宗,实现土地收益409.77万元。

五是全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3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37亿元,比年初增加5727万元。发放贷款余额2.9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洋芋、中药材、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7、维护稳定,协调发展,继续保持了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势头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排查清理,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按照打假求真、苦干实干、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认真排查清理,夯实人口底子。全县清理漏报人口7324人,清理假二女户736户,清理已婚育龄妇女漏统895人,清理假放环178例,假结扎255例,清理超生违育的干部职工402名。全年落实各项节育措施494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27.53万元。安排资金48.79万元为749户二女结扎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50059人,计划生育率为75.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6‰。

教育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的基础上,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了投资136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建项目上湾中学、锹峪二小教学楼,正在建设投资281万元的清源一小综合教学楼和投资152万元的文化馆综合大楼。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3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89%。全县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万人次。全县高考上线考生1159人,上线率为 72.57%。

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适用科技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围绕洋芋、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建成了11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制定《渭源县2003年科技项目计划》,编制了24个科技项目。开通了“渭源县科技信息网站”,广泛传播科技信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暖棚养畜等各类适用技术。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020人。

卫生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认真开展非典疫情的预防工作,拨付资金32万元,专门用于非典疫情防治,各医疗单位开设了发热门诊,重点医疗单位全力以赴开展检查、隔离和防治工作,经过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开工建设投资200万元的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和投资120万元的县中医院门诊楼。完成乡镇卫生院由乡镇管理向县级管理转变的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10起,破获15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7名。受理各类治安案件1105起,查处1102起,查处违法人员1230人。特别是针对莲峰、蒲川耕牛盗窃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集中警力,采取调查摸底、蹲点监控等侦查措施,一举摧毁了2个盗窃团伙,破获盗窃案件48起,捣毁屠宰销赃窝点一处。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以禁种铲毒为重点,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2003年,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林区禁种铲毒工作队,从4月份开始,冒着酷暑,吃住在山区,连续奋战4个多月,对峡城杨庄林区、南屏山等涉毒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清查铲毒活动,年内禁绝了毒品原植物种植。

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建立震情测报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在10个乡镇设立水井和动植物监测点,使全县宏观监测点达到12个,切实加强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8、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003年,县上认真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确定工商、税务等16个职能单位和莲峰、会川、北寨3个乡镇为试点,审定公开事项内容,并予以公布。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对行政处罚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8个方面20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反腐倡廉,切实加大反腐力度,止年底,监察机关立案查处4件,结案4件。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县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建设勤政为民的政府;严格自律,依法行政,建设勤政廉洁的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使全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审计、统计、人事、司法、安全生产、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民代表和全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总结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广大干部的思想仍然不够解放,观念仍然滞后于广大人民迫切致富的愿望,滞后于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缺乏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创新精神。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道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供水排水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干旱、暴洪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三是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太少,缺乏农产品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就业岗位少,农民增收困难。四是财政增收困难,主要依靠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缺口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五是争取到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少,缺乏支撑发展的后劲。六是由于受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像清源路改造等一些在去年人代会上承诺的具体事情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生态环境的管护、交通道路的维修等方面,都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县人民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4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经济带建设、定西撤地设市三大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三个环境”,全面实施“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做大做强做精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以把渭源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南山放养虫草鸡基地、甘肃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努力推进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8亿元,增长8.1%。农业增加值达到2.83亿元,增长5.6%;工业增加值达到0.32亿元,增长14.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4元,增加93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36万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亿元,增长11%。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5.29万人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之内。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2004年,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以优势产业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发挥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洋芋产业。继续按照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洋芋种薯基地的目标,重点在基地、市场、加工三个方面下功夫。基地建设上,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五竹”牌良种洋芋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5万亩,其中种薯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制定出台《渭源县洋芋良种等级标准》,进一步提高渭源良种洋芋的标准和知名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努力抓好会川洋芋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年产瓶苗500万株的组培室,年产原原种400万粒的高效日光温室,年产原种1000吨以上的生产网室。建成一级良种繁育田1000亩,生产一级良种2000吨;建成二级良种繁育田6万亩,生产二级良种12万吨;建成大田种薯繁育田14万亩,生产种薯25万吨,并建成加工贮藏等设施,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促进洋芋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加工增值基地、贮藏运销基地。加大对五竹良种洋芋协会的扶持引导,帮助协会加强管理,扩充会员,扩大基地,壮大实力,充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建设上,积极争取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对专业批发市场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要求,将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成集仓储、批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加工上,继续大力扶持壮大晶浪、鑫达、致远、源顺等淀粉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产量,促进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迈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兴办一些上档次、上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洋芋产品的附加值。

以建设国家级党参药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中国党参之乡”的品牌优势,制定出台渭源白条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监测标准,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进程。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大力建设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川沿河谷区红黄芪和北部干旱山区优质白条党参三个生产基地,不断加大外地名贵中药材和野生中药材的推广、驯化力度,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抓好会川、清源、莲峰、新寨等药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县上已扶持的中药材加工、运销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药材饮片加工业和运销业。同时,广泛宣传,大力招商,吸引全国医药加工企业来我县建立药源基地、投资办厂,带动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突出特色,提高养殖效益。以黄香沟牧场为中心,按照草场的载畜能力,向南部草场资源比较丰富的五竹、田家河、峡城延伸,大力发展耗牛和山羊养殖,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以三河口肉牛育肥协会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舍饲养牛,力争达到3万头以上,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建好路园镇上坪种羊繁殖基地。北部地区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以舍饲小尾寒羊为主的养羊业,力争达到10万只以上。全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合理规划放养点,动员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力争饲养量达到500万只,户均达到50只,切实把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品牌做响,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在川沿乡镇和城郊积极建设以仔猪繁育、奶牛养殖、暖棚养殖等为主的高效养殖示范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抓好甘肃微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绿色肉食品开发项目和三河口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立“农户+协会+公司”的产业开发模式,整合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强管理,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切实做好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旅游大县和兰州避暑圣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兰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引洮工程开工建设、212国道改建等大型项目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从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方面,精心打造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紧盯市场,紧盯消费者,大力发展青豆产业,扶持五竹青豆协会建设办公大楼、加工车间,建立稳定的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青豆加工的水平。

要大力宣传马铃薯良种、白条党参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优势,利用颁证的机会,广泛宣传我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推介渭源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壮大基地,做强品牌,扩大销售,增加产值,提高产业效益,真正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2、以项目为载体,抓项目,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在全县努力营造议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的氛围,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上,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塑造良好形象,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改善交通状况。重点抓好投资17.5亿元的212国道高速公路渭源段建设改造项目的立项。全力配合搞好投资4200万元的定渭公路铺油建设工程,同时,结合定渭路的改造,完成渭源一中门口到淤河湾的拆迁改造,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建设好投资168万元的罗莲公路桥梁工程,投资106万元的北寨桥子沟大桥,投资179万元的会川东关至罗家磨乡村公路,投资33万元的峡城至秋池湾乡村公路,投资35万元的麻家集至梁家河乡村公路。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认真做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投资5015.5万元的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全球环境基金会对这个项目的匹配资金予以立项。继续大力实施LpAC、CES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组织开发水资源。全力配合搞好引洮工程建设,抓好投资 4.3亿元的峡城梯级电站立项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投资2987万元的峡口水库南丰灌区工程在年内开工建设,建设好投资626.6万元的上湾灌区配套工程,积极争取在县内沿河流域建设小水电项目。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在清源路改造建设上,要力争有大的突破。认真实施好投资1506万元的城区供水工程,力争年内建成。积极争取城区污水处理项目。积极争取建设投资680万元的城区电网改造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项目省计委已批复立项,并已下达投资计划,需要全县上下认真抓好建设。有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努力争取。总之,县上将抓住事关全县发展的关键项目,动员和带领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建设好项目,争取好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是长期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使全县农业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一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领导包片、包点工作责任制和苗木调运制,严格按技术规则栽植,完成全年任务。做好林权证的发放工作,严格管理,切实巩固历年退耕还林工作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梯田建设力度。梯田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重要手段,因此,县上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1.25万亩的梯田建设任务。同时,北寨镇年内实现梯田化目标。

三是认真实施人饮解困、集雨节灌、小流域治理工程。积极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有条件的乡镇全部实现自来水化,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建设集雨节灌水窖5000眼,发展节灌面积1.5万亩。认真实施投资100万元的2003-2004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继续加快建设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4座骨干坝。积极争取投资913万元的7座骨干坝和16座淤地坝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切实搞好参与式整村推进、世行贷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全面完成2003年确定的黑鹰沟、郑家川、七圣3个村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新确定4个村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按照世行贷款项目的规划要求,重点放在扶持种植和养殖业上,完成报帐余额资金600万元,年内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力度,争取在我县建成一个天津对口帮扶示范村。在巩固提高以往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认真抓好新确定5个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五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县上将不断选择和扩大劳务基地,认真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力争劳务输出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

4、开放搞活,兴工强县,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龙头企业

没有工业的带动,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县域经济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产业开发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县上将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进一步开放搞活,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路子,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增加工业经济总量,以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全县工农业全面发展。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乡镇企业。

一是深化改革,挖潜改造,努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效益。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创造当家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占有量。对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企业,结合企业的不同特点,一企一策,努力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改制方式,加快企业改革。总的要求是以民营推国有,以市场配资源。

二是建好工业发展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会川镇工业发展区,年内力争完成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制定发展区管理办法,引导投资者入住发展区兴办工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动鼓励社会各界围绕产业开发,兴办加工业和运销业,兴办餐饮服务业,年内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户,私营企业5户,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5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260万元。

三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塑造渭源发展的良好形象,扩大招商引资。各有关部门要协作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便利条件,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搞好项目的筛选和宣传工作,对投资者热情接待,实行全过程领办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办厂、投资开发。总的要求是以开放促发展。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建设,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壮大全县经济实力。

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认真检查和清理各种不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认真清查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围绕产业开发、土地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培植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围绕产业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争取和建设项目,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厉行节约,保证职工工资、重点项目、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以地生财,以地聚财”的思路,加强土地储备、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筹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增加城镇人口,繁荣商贸流通,努力增加税收。年内新增储备土地150亩,实现收益300万元。以县城为中心,向东重点突出路园镇、向南突出莲峰镇、向西突出五竹镇、会川镇、向北突出北寨镇,全面抓好小城镇建设,构筑全县城镇发展网络。

讲求诚信,全力打造“信用渭源”,保障金融平稳运行。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加快经济发展。

6、高度重视群众生活,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市居民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密切关注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多渠道努力筹措物资和资金,加大抗旱力度,顺利开展春耕生产。通过产业开发、工业建设、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认真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联系,落实好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免费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各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7、加大投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计生节育措施,加大清查摸底工作,夯实计生基础,力争实现计生优质服务县目标。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积极争取中小学危改项目,新建一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争取建设投资550万元的一中高中扩招项目,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教学实验设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和建设人才。

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传播作用,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加强“绿色证书”培训和颁发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开展病虫害防治。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建好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完成文化馆综合楼建设,积极落实图书馆大楼建设资金。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建设,为县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大力改善卫生条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任务,争取建设麻家集镇和会川镇卫生院改建工程。严密监控,继续做好非典疫情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切实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抓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共建活动。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提高破案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广播电视、防震减灾、邮政电信、质量技术监督和人事、审计、统计、物价等各方面的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在2003年推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和范围,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事项,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服务厅的作用,强化服务,增大透明度,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步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全面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更加艰巨,对政府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新时代赋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而努力奋斗!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五篇:200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9日在江苏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梁保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努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预计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超过1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

──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0亿元,增长35%;同口径财政总收入2540亿元,增长28.8%。

──开放型经济增势强劲。进出口总额1708亿美元,增长50.3%;其中出口875.6亿美元,增长48.1%。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分别增长13.2%和14%。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4.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提高到29%。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安全感增加。

去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在加强宏观调控中抓住新的机遇,在面临困难多、挑战多、矛盾多的新情况下,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保持社会安定和谐的好局面,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更直接、更有力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农”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省财政对“三农”各项投入113.2亿元,增长55.3%。一是出台了以“一降三补”为重点的扶农政策。全省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其中五个市免征农业税;全面推行水稻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由于政策好、市场活、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增产71.4亿斤,超过预期目标,出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局面。二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成效,新增劳务输出70万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五件实事。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61元,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31万人,草危房改造4.1万户,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万公里,3400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70%,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在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

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钢铁、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以清理整顿开发区为重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在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清理拖欠征地补偿费、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试点、控制城镇拆迁规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千方百计缓解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加快电源与电网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保证了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重点单位的用电需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金融形势保持稳定。适时适度调控市场物价,9月份以来明显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4.1%。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把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与大力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把调整产业布局与推进区域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47亿元,增长2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2.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2%,提高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积极扶持重点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3家,新增11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9.7亿元,增长16.6%。

加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8亿元,增长28%。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1公里,宁杭、沿江、通启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长江三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宁启铁路南京至扬州段投入运营。连云港10万吨级泊位和第五代集装箱码头竣工投产,太仓港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6万千瓦,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等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淮河灾后重建工程基本完成。

(三)不失时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认真落实改革促进年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省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省级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成效,省重点监管的43家大型国有企业利润增长22.8%。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22条政策措施,加大落实和推进力度。新增私营企业11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5351亿元,增长47.3%。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公益类和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年协议注册外资360亿美元,增长18%。实际注册外资12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新批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1个。“苏港合作促进周”、“江苏-澳门周”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果丰硕。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外贸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6.3%、41%。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集聚、创新、辐射功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双双突破20亿美元,境外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贯彻统筹发展要求,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10个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3亿元。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科技三项费用增长20%,另拨专款3亿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有效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科技投入250亿元。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省财政各项教育经费支出66.9亿元,增长31.2%,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全省在校大学生106万人,职校生12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明显增加,新华发行集团、江苏演艺集团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我省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等全国性重大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成功承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12.9亿元。建设体育强省取得新成绩,4名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南京奥体中心等一批重要体育设施项目基本建成。二是继续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加快新一轮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苏中、苏北发展明显加快。加大扶持苏北力度,财政、产业、科技、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省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87.7亿元,增长47.9%;各地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893个,总投资641亿元,分别增长12.2%和81.8%。三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快生态省建设,编制了生态省建设、绿色江苏、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由10个增加到15个。新增造林面积158万亩。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流域水质有所好转。倡导节约用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集约利用资源取得新成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稳定。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和优抚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外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五)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坚持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营造鼓励民众创业的环境,拓宽增收渠道,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好于往年。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贴困难县(市)养老保险资金10.4亿元,增长19.5%。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38.3万城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已有44.3万农民享受农村低保。三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对失业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和贫困家庭提供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省财政安排的高校奖助学金由上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4925万元,拨专款1.5亿元支持职业教育、资助1万名农村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安排1100万元为5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课本。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明显成效。扶贫和救灾工作得到加强。省财政安排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3亿元,11万农户直接受益。

(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一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服务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把人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分解成35件实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狠抓落实。二是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的原则,修定了省政府工作规则。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改进行政执法,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三是围绕建设廉洁政府,坚持从严治政。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政府工作特点,省政府领导成员作出了廉洁从政的五项承诺。出台了省级机关工资外福利待遇规范管理的办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推行政务公开,组织万人评议省级机关活动。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政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的发展和进步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各种复杂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江苏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富民强省、推进“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累了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经验,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一致、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结果,社会各界、各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努力。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驻江苏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市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去年的工作为今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不可低估。虽然农村经济形势较好,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不快,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二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生产成本的传导滞后影响将逐渐显露,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三是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明显。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增大,部分生产要素紧张,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四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刻不容缓。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政府工作中,既存在极少数工作人员违规行使职权、廉洁自律不严的问题,也存在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效率不高、行政不作为等现象。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工作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加快“两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顺应宏观调控新要求,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小康建设的顺利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以上预期目标,是在全面分析宏观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本着既积极可行又留有余地的原则提出的。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正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外部环境总体上比较有利。国内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互动并进的黄金发展期,经济自主增长活力不断增强,支撑快速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环境有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我省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做好今年的工作,全面实现各项预期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积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凝心聚力加快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在今年的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科教兴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着力提高统筹发展水平。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抓住当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改革意识增强的有利时机,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力争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事业单位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富民步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经济管理方式,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搞好政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三、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毫不动摇地坚持又快又好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统筹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好势头。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构建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的发展机制,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关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今年在全省免征农业税,与此同时,已经实行的支农政策不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省财政安排“一免三补”资金30.3亿元,增长78.2%。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提取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重视发展村级经济。继续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继续推进以农村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20万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增强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等16个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畜牧业、园艺业和渔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强、覆盖面广、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非农产业,继续推进劳务输出,全年新增劳务输出50万人。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与创业并举,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保障性收入、财产性和投资性收入,提高非农收入比重。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五件实事。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70万人,饮用卫生水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以上;做好草危房改造扫尾工作。适当提高对困难地区的补助标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补贴13.2亿元。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在“四个提高”上下功夫。一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1/4。加快发展软件业,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版权的产品,积极发展软件外包和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机械、纺织、冶金、石化等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制造业增值率。大力发展建筑业。三是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坚持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举,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深化改革,完善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服务业更快更好发展。四是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都必须坚持集约发展,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利用。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聚。

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业的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大科教文卫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抓好110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缓解电力紧张状况。新增高速公路330公里。确保润扬大桥、盐通、宿淮高速公路、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南京地铁一号线、扬巴一体化、田湾核电站一期等重点工程如期建成,南京长江三桥、沪宁高速公路8车道扩建工程全线贯通。继续推进苏通大桥、新一轮治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鼓励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促进旅游、信息服务、文化娱乐、非义务教育和全民健身等消费较快增长,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个人信贷消费。

(三)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按照优进劣退、逐步集中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加快省属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改制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实施增量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改制重组必须依法规范,阳光操作,重视发挥职代会作用,维护职工和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已改制企业要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收入分配的监管,改进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企业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进入、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发展环境。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企业做专做优、做强做大。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素质。

加大社会事业改革力度。继续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实现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公益类和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

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级政府机关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在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行减事减人减支和增强乡镇活力相结合,既努力解决机构臃肿、人员富余的问题,又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证券、保险市场,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加快建设产权市场,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规范发展。在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同时,加快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质量监督,依法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推进诚信江苏建设,健全信用监督和信用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深化财税、金融等项改革。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新增财力重点投向“三农”、社会事业,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今年省财政预算内外安排“三农”各项支出142.9亿元,增长26.2%;科教投入安排99.8亿元,增长28.5%;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补助资金安排64亿元,增长20.5%。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增收节支激励机制,采取精减机构人员和增加转移支付等综合措施,重点解决乡级财政困难。大力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农村信用社改革着重解决好产权制度问题。加大对市场价格的调控监管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四)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积极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总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把利用外资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环保产业。大力引进关联度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和地区销售中心,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深化苏港、苏澳合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整合开发区资源,提升发展水平,拓展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向以质取胜转变。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着重拓展新兴市场。抓好口岸建设,提高通关通检能力。加快建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机制,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加快“走出去”步伐。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合作开发资源。进一步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

(五)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全面繁荣。

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紧紧抓住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利时机,推动南北产业转移,加快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沿海经济带,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省财政今年安排向经济薄弱地区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118.5亿元,增长36.4%。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从智力、科技成果、载体建设三个层面做好科技转移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强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进一步提升苏南发展水平,加快苏中崛起。继续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基础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打造产业集聚的新优势。加快沿江地区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对接,推动跨江联动开发。整合沿江港口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现代化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产业。提升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水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积极推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省市、长江中上游省市的经济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科学规划、集约发展,走适合省情特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统筹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增强吸纳城乡就业人口的能力。认真做好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积极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六)推进人才强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确立企业在科技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以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实施一批科技研发项目,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开放配置科技资源。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促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和自有品牌迅速成长。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特别是原创性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军工民用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增强研发创新能力。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去年的3亿元增加到5亿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产业化进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队伍。加强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特别是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吸纳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七)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今年省财政安排各项教育经费84.9亿元,增长26.9%。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省财政安排12亿元,重点帮助困难地区解决农村教师省标补贴发放问题,安排6.5亿元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安排专款建设重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和结构,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文化事业投入,建设和完善文化公共设施,加快南京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工作。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提高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事业全面繁荣,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保护好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

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按照预定目标,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快推进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扩建工程。鼓励各类医疗机构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今年10月将在我省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承办的规模最大的重要活动。办好十运会,是全省人民的共同责任。要举省一致,高质量完成场馆建设任务,高标准做好参赛准备工作,高水平抓好竞赛组织,同时坚持节约办十运。以迎接十运会为契机,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充分展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城乡建设的新形象、精神文明的新风貌,确保十运会承办工作圆满成功。

(八)加大生态省建设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淮河、太湖流域和长江江苏段水质进一步好转,确保水资源和沿江岸线生态安全。巩固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果,努力做到经济持续增长,排污总量逐步下降。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污水集中处理,整治城市河道,改善大气质量。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河道疏浚工作,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全面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约资源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切实做到在节约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在推进循环经济中求发展。

加快建设绿色江苏。持之以恒地开展植树造林。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绿化造林责任,全省动员,干部带头,全民动手,坚持不懈,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碧水常流、蓝天白云、清新宜人的绿色江苏。

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遏制新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势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老年福利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各位代表,在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同时,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更新规划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扬民主,科学谋划未来,努力提高规划的预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成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四、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也是人民政府努力的目标。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实现长治久安的大局、加快“两个率先”的要求出发,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到突出位置,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一)千方百计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把加快富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使全社会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财富创造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坚持鼓励创业和推动就业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努力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经济和就业双增长的新路子。认真落实鼓励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把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和税费减免等扶持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拓展多种就业渠道。妥善分流安置破产关闭、改组改制企业职工。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安排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二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创业致富,增加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使企业职工收入随效益提高而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随地方财力增长而适当增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随在职职工收入增加而适当增加。三是合理调整分配关系。注重社会公平,规范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控,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推进机关工作人员福利待遇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继续推行乡镇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做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各级政府要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重点帮助失业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和贫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逐步解决好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失学。今年重点做好六件事: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低保体系。在巩固城市低保的同时,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增加困难农户小额扶贫贷款贴息。三是加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帮扶力度,增加补助资金。四是切实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对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实行免交杂费和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增加职业教育助学金、高校奖学金和高校助学贷款贴息,保证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保证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五是全面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六是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提高集中供养率。以上六项,省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9.7亿元。与此同时,把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协调机制,倡导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参与慈善事业,开展经常性的扶危济困送温暖活动。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上来。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社区民主管理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统筹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健全大调解机制,积极预防各类群体性事件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建立大防控格局,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五、大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政府的根本任务,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是衡量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是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真抓实干上,鼓实劲不务虚功,求实效不图虚名,开拓进取不自满,脚踏实地不浮躁,埋头苦干不张扬,在狠抓落实中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多做群众急需的事,多做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础的事,多做起长远作用的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创新管理、依法行政。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做到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建设法治江苏的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全面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展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统一起来,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使决策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利益。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努力解决条块分割、权责脱节、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四是从严治政、廉洁从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紧密结合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监管、人事制度等项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反对奢靡之风。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两个务必”,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加强政风建设,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严格管理,敢于批评错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挑战,新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加快富民强省、“两个率先”步伐,共创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载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扶持行业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2011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

    2011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1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李学勇在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本站推荐)

    江苏省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主要成绩和所做工作 : 2003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江苏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02月23日15:38江苏省政府网站 字号:T|T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

    200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和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

    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报业网讯2月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罗志军、林祥国、李全林、柏苏宁......

    创业政府扶持政策范文大全

    创业政府扶持政策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创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内容,具体内容: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创业扶持优惠政策,现在有什么大学生创业......

    政府扶持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有 关 项 目 优 惠 政 策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条件及优惠政策: 条件: 1、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或1项发明专利 (30分)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科技成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