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一形策课 复习资料补充
《形式与政策》(大一)复习资料补充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分》
1、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了传统的观点,即从人大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和基层民主等层面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点是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上,解决了前段时间中国社会的“宪政之争”,间接表示了中国既不走左派“不搞宪政”的道路,也不走右派的“西方宪政”道路,而是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2、在政治领域,第二个重大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及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即执政党主导改革与社会参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三中全会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社会治理”。
3、政治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内外关系的协调。中国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仍然取决于内部的社会稳定和外部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方面,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即国家安全委员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1、在经济领域,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社会,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的水平。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要打造升级版的经济体,把自己从中等收入社会提升为高收入社会。但升级版的经济体需要升级版的经济体制来支持。如何打造升级版的经济体和升级版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是唯一的选择。
2、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经济制度的核心问题。西方也面临这个问题。尽管西方各国也有不同的经济制度,但总体上说,西方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范畴大于政府的范畴。虽然政府也要监管市场,但政府本身也必须符合市场原则。我们可以把此称之为“(市)场内政府”,即政府被市场所包涵。在“场内政府”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而政府没有能力规制和监管市场时,西方经济制度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经济危机。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中国经济制度的核心往往是政府,政府的范畴大于市场的范畴。尽管市场也存在着,并且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市场很难挣脱政府给予的空间。我们可以把此称之为“(政)府内市场”,即市场被政府所包涵。在“府内市场”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而市场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功能时,经济体制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经济危机。
3、这次三中全会重新强调市场的主导地位,强调十四大以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前,执政党及其政府对市场的定位,就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次使用“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避免出现政府随意进入市场领域,取代市场。
同时,这一表述也明确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而非私有化。这里,既要超越传统左派以“国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思维,也要超越西方新自由主义以“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思维。用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都必须通过竞争来获得生存和发展。从很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就企业来说,所有权并不是根本,竞争更为重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原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改为“决定性”,虽然只是两字之差,是解放思想的重大突破,也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一样,将对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市场作用不仅是“量”的加强,更是“质”的提升。实践证明,用市场去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进一步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发挥作用的分量。
3、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有市场的运转,也要有政府的调节,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弱化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关键期,政府职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决定》中明确,政府要在大幅度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同时,要切实履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职能,做到“三个加强”,也就是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加强各种市场活动的监管。
4、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在市场规律和市场竞争中实现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更好的发挥作用营造和谐的环境。
《科学发展观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4、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5、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中国梦部分》
1.“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2.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历程? 3.“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来源有哪些? 4.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哪“三部曲”? 5.中国梦的根本目的何在? 6..中国梦的提出和内涵? 7.结合中国梦与你的梦,谈谈怎样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实现你的梦。
8、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请你结合中国当下一些社会问题,谈谈影响中国梦成为现实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并且如何解决应对?
《安全教育部分》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独立人生的第一站,他们除了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然而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特别是安全防范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1、大学生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2、大学生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3、大学生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大学生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1、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坦然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自律自省,做好心理调节,塑造阳光健康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
2、要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举止文明,能做到“以德报怨”,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纠纷。
3、不与陌生人和社会闲杂人员来往,不参与打架斗殴、赌博、吸烟酗酒、敲诈勒索、盗窃抢劫、坑蒙拐骗等违法违纪行为。
4、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5、杜绝下河游泳。
6、树立防火、防火、防盗、防电、防食物中毒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节日燃放鞭炮时要远离草堆等危险地域。
7、遵守课堂纪律和要求,防止发生操作不安全事故。体育课课前应清点人数,整队带入操场;衣服内不准装刀、笔、钥匙等防碍安全的杂物,充分做好热身训练,防止运动创伤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8、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公共秩序,不得私自缺席、旷缺,参加竞赛、看电影、文体活动、集会或其他校内外等集体活动必须在班主任或学校组织人员带领下,严格服从带队或组织老师安排,遵守时间和纪律要求,不离队,不与同学和外人发生冲突,遇到意外情况及时向带队老师报告。
《额外的思考题部分》
1、探索招考分离、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多个推进高考改革的信号。有专家分析,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取消文理分科”意在增加学生综合素质。但学生担心,不分文理科,不设重点班以及外语考试社会化,所有科都要学是不是会增加学习负担?作为经历过高考的当代大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2、曼德拉的“南非梦”对你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a.对曼德拉的认识以及他对南非的影响;b.对中国梦的解读;c.曼德拉的南非梦的成功实现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什么启示。
3、大学的寝室人际关系容易因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致使生活在这一团体中同学感觉特别别扭。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会怎样处理好这类问题,理顺同宿舍同学间的关系呢?
4、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请结合你自身或观察到的身边同学谈谈在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常见的不良表现以及如果想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5、6月15日,四川达州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后,紧紧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表示,3位孩子是去扶老人,被诬陷。蒋婆婆则称小孩将自己撞倒。当地司法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建议:医疗、护理等费用共计2万余元,3个孩子家长各承担2500元。但小朋友家长不接受,寻找到多名目击证人后,11月21日,以敲诈勒索为名,向派出所报案,警方已立案调查。蒋婆婆一方也声称将起诉。对于老太摔倒被扶,反诬三个小孩将其推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针对以上材料,有以下思考题:
1、该事件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此事件展现了我国社会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哪些现状?
3、此事件让你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部分人群法律意识有何思考?
4、从此事件可以看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任务和意义在哪里?
5、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她的内涵是什么?
第二篇:XX形策课学习心得体会
XX形策课学习心得体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XX形策课学习心得体会》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使我对于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是我们每个员工必须知道和了解的,具有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彻底体现落到实处了中央的有关精力,是我们员工关注的热点和不懂的题目,帮助我们掌握和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于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限度,制约着可变度,决定着成就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理解透彻政策的原意,知道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标的目的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合实际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常识结构体系,拓展本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制造出工作中全方位的员工;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于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造就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有成就员工!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之时,“做天和尚敲天钟的思想”已一去不复返。主权是大国崛起的逻辑起点。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前者决定中国的崛起应当是一个被国际社会平等地接受,而不是强迫世界接受的过程。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与国际社会和平互动,按自由贸易原则平等地分享国际资源是贯穿中国崛起始终的原则。此间,中国国力使用是有限的,军事的性质仅属于自卫性的。后者决定中国的崛起又是中国完全实现主权统一的过程。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从这两方面看,中国崛起的认识逻辑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政治文明是中国崛起的逻辑主线,也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崛起的政治保证。中国对政治文明的诉求是国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统一。国际体系的本质是一个国际资源分配体系。现存的国际资源短缺是绝对不平等的国际资源分配体系的结果。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中国国内资源供给日益短缺状况,使中国对外部国际体系,尤其是资源分配体系有了更迫切的国际民主诉求。国际民主,本质是主权国家对国际资源,尤其是极难再生的稀缺资源的平等共享的权利体系。世界上绝少有国家为阳光打仗,因为阳光是充足的。各国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短缺,由此造成日益严重的南方国家对国际资源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南方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共享国际资源的权利。这些权利便是当代国际民主的核心内容。
中国崛起的过程,也同时是一个实行国家政治文明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国内工农大量贫困,政治文明日益衰落中崛起。中国崛起不仅需要物质支撑,同时还有精神的支撑。而精神支撑是需要文明的制度保障的。在国体不变和资源条件充分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用不同政体最大限度地动员民众参与。
当这些国家走向世界,并从世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资源回流补偿后,国内阶级矛盾才因外化为国际民族矛盾而开始缓和。居民的阶级身份,逐渐转向公民身份,国家阶级专政政体便转变为建立在政府与公民契约制度上的法制政制。
中国政治文明的逻辑,不仅具有世界文明的共性,也具有中国的个性。今天的中国仍是工农居于绝对多数而在短期内又不能使之转化为中产阶层的国家;与此相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护工人和农民的基本权利在中国公民国家制度建设中就具有了基础性的意义,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体对政体改革的绝对要求,而且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时期工农联盟的成功实践在依法制国时期的合理延伸。用国家的力量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是中国未来持续崛起的政治保证。总之,我们要找到一种不仅与人类一般文明而且还与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制度,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今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抛掉陈旧的看法,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新闻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平易近族发展的历程中,新闻都是起了重大的作用。常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在力量,最有创造性的整体,因此,新闻工作者的精力面孔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的未来。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神州正面临着难患上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于当代我们如何在纷繁庞大的国内外形势下,重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果断信念,振奋精力,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为21世纪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常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有必要。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部实质意义,是提高综合本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神州,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平易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热点问题是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由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业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问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严以用权学习心得体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现代化建设时期就需要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这代是社会建设的接班者,但同时有更多的声音在对我们提出质疑。我认为凡事要以身作则,不管几零后,都是一样的。不论别人怎么评价关键是自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刮目相看,自古都是如此,与时代无关。时势造英雄,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爱国热情,还要具备现代建设需要的各种素质。
善于把握学习机会,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只学会打工的技术,而是要学创业的本领。
控制脾气,能忍则忍。古人说:小不忍要乱大谋。脾气来了,福气走了。心理学家总结四种情商的结局:
1)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
2)有能力没脾气的人–春风得意
3)没能力有脾气的人–一事无成 4)没能力没脾气的人–贵人相助
与他人合作,善于利用团队。适当的时候,懂得利用巨人的肩膀,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难成大事。面对社会的压力,没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很快会被淘汰。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是中国人发明的词。
对新生事物反应敏锐,眼光长远,观念更新。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但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第三篇:形策总结
中俄边界划分的利弊得失
利:
1.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日益庞大,俄罗斯同中国又是邻国,所以双方解决边界问题能避免未来俄罗斯遭遇来自中国的麻烦;而且边界问题解决会促进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促使中国来俄罗斯投资,能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2.中俄完成了两国绝大部分国界的勘分工作,两国都对发展边境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充满憧憬。
3.中俄国界全线划定的成果和经验,能为中印寻找公平合理的边界解决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4.中俄国界全线划定是中俄关系史上最重大、最具积极意义的关键事件,不仅为两国的国家环境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理应得到两国各界的珍视。
弊:
1.解决边界问题实际上是双方在寻找妥协,中国其实并没有从俄罗斯手中获得中国想要的东西,而且中国在边界问题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2.对于划界这样的敏感问题,双方有关人士中存在一些不满情绪也十分正常。比如,如何看待沙俄与清政府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成为中方部分人士不满的主要原因。也许,只有在真正了解历史后,人们才会更加的理智。
3俄罗斯有关人士对俄方放弃实际控制的土地怀有不满,对中俄“平分”黑瞎子岛尤其反对。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面积约为350平方公里,属未开发土地,但在军事上一直被沙俄——苏联——俄罗斯所严格控制,中国军民无权涉足。
随着中俄国界问题全线解决,俄国内的“中国威胁论”有所减弱。但是“威胁论”仍有市场,还在重复宣传。俄罗斯某些人担心中国有朝一日“收复失地”或者通过“非法移民”占领历史上失掉的领土,固属“杞人忧天”,但是我们也应给予“理解”。
中国部分人士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两点上:
一是对19世纪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怀有积怨,想不通,一提起那些条约就心气不顺,愤懑不平,认为既然是不平等条约,为什么还要“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二是对中俄“平分”黑瞎子岛(俄称“大乌苏里岛”)想不通,认为该岛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理应划归中方才是。
而在俄罗斯,相当多的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勘界也是异议多多:
一是担心中国正在崛起,未来会否凭借实力“收复失地”——这是“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一直喧闹不止的主要根源;
二是担心中国会否利用“和平边界”大搞“非法移民”,即进行“无硝烟的收复失地”;
三是认为,按照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和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划界,俄方让步太多,“有损俄罗斯国家利益”。
1我国石油安全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取得的成就
问题: 是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进口石油难度加大。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薄弱,过分依赖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油运安全问题突出。石油储备体系刚刚起步,石油安全脆弱。
对策:
1、适当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
2、加大海外石油基地的投资和生产,使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制定石油储备战略:手里有油,心中不愁。
4、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
5、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保卫海上通道安全,同时打造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
6、跳出马六甲游戏圈,开辟新的石油进口通道。
7、调整交通运输发展策略,改善需求结构与进口依赖度。
8、是推广节能技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费。
9、开发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成就: 中国石油安全取得的成就
过去的10年不平凡。2002年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起伏跌宕,世界石油市场充满变数,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处在阶段性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最大的央企和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挑战和机遇,广大石油干部员工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锐意进取,奋勇开拓,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
党的十七大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化、城市化明显加快的形势下召开的。中国经济跃上新的发展台阶,飞奔向前,需要充足的能源血脉供应。而此时的石油却亮出了警示牌:经过连续10多年的快速增长,国内石油消费大幅攀升,进口连年扩大,居高不下,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跨上一个新台阶。石油对外依存度由1997年的10%、1999年的20%、2002年的30%、2004年的40%扩大到了2007年的47.2%,2008年更是扩大到50%以上。这是一个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世界能源供求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石油安全警戒线。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国之命脉”的崇高使命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大如天。新的五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
然而,更加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进入2008年,国内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洪涝和汶川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难。美国次贷危机在世界各国蔓延,很快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减速,市场萎缩,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石油市场随之剧烈震荡,油价高企,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就一举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大关。快速增长的国内石油消费和大幅上涨的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使肩负石油安全保供责任的中国石油面临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
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中国石油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提出分两步走,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全面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提升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发展思路。将2008年领导干部会议放在了革命圣地延安,以重温我党光辉的战斗历程,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动员和组织干部员工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五年奋发图强,中国石油上下一心,奋勇开拓,做强做优,大手笔大动作接连不断,成就辉煌,亮点频现。
亮点之一:从数据显示,(2012年)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2000万吨,达到2000.2万吨,标志着这座彪炳共和国青史的功勋油田,在历经27年持续高产稳产原油5000万吨之后,连续稳产原油4000万吨进入第10个年头,并因此而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殊荣,也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石油第一次获此殊荣。到媒体传扬,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突破1亿吨和权益产量达到5175万吨,如期建成“海外大庆”;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跨上4000万吨台阶,成为继大庆油田之后中国陆上第二个产量增幅最大、发展最快和成长性最好的特大型油气田,2013年将一举拿下5000万吨油气当量,建成名副其实的“西部大庆”;新疆克拉玛依、塔里木和吐哈三大油田快马扬鞭,奋起直追,“十二五”末,年油气当量产量也将达到5000万吨,合力建成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的“新疆大庆”。你追我赶的“海外大庆”、“西部大庆”和“新疆大庆”建设热潮,如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折射出中国石油干部员工识大体、顾大局,宁肯牺牲局部利益也要确保国家能源和石油安全的崇高思想境界与深厚文化根基。
亮点之二:从数据显示,五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每年都在6亿吨以上,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每年都在4000亿立方米以上,形成了6个超亿吨级规模的新油区,7个超千亿立方米规模的新气区,累计新增探明油气储量当量超过了50亿吨,成为获得油气储量最多、取得成果最大的历史时期之一。到媒体传扬,中国石油拥有的探明石油储量已经占到了国内总储量的71%,拥有的探明天然气储量已经占到了国内总储量的86%;油气储量接替率已经达到了164%,远高于国际平均83%的接替水平,名列全球上市石油公司第一位。持续稳定增长的油气后备储量,为中国石油履行“三大责任”奠定了扎实可靠的物质基础,巩固了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坚实地位、发展后劲和长期竞争力基础,成为用硬实力说话的强大市场竞争者,保障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强后盾。
亮点之三:从数据显示,五年来,中国石油新增原油加工能力每年都在1000万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已经由五年前的1.2亿吨,增长到了1.8亿吨。
到媒体传扬,大连石化扩能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成为2000万吨级以上规模的国内最大的含硫原油加工基地;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一步跨入“世界级”行列,成为新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经典工程;广西石化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35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22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等10多套生产装置和配套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中国石油炼化布局的重大突破;遥看国内,中国石油旗下已经形成了8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一大批特色炼化企业,随着广东石化等一批新的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加快建设,中国石油炼油化工总体实力还将有一个大的提升;放眼全球,中国石油亚洲、美洲和欧洲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四大战略油气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中缅油气管道攻克诸多世界性难题,横空飞架澜沧江,破解马六甲海峡“世界能源通道之困”指日可待;随着国内外一大批重点战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加快推进,中国石油的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增强。
亮点之四:从数据显示,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城乡,成品油销售量由五年前的8279万吨,增长到1.1498亿吨,增幅达48%,超过了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幅;拥有的加油站总数已经达到1.9万个,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7%,距离成品油供应“半壁江山”仅一步之遥。到媒体传扬,中国石油管道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了6万公里,五年来已建和在建成品油管道总长度超过了1.24万公里,比之前56年成品油管道建设的总和还要多,为同期原油管道建设总长度的1.7倍;通过近两年的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建设,中国石油的石油储备能力已经超过3000万立方米。油气储运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成品油市场,提供了重要手段。随着一大批油气骨干管线、管网和油气储备基地的相继建成收储,一个集中统一调控,城市燃气、以气代油等业务有序开展,资源多元、调度灵活、运行高效和安全平稳的油气供应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石油的应急调控能力大幅增强,产销运营更加得心应手,成为稳定中国油气市场的“顶梁柱”和“定盘心”。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举国盛事中,中国石油频频亮相,为国添彩;在抗击汶川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中,中国石油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在国家应对国内外油气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中,中国石油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心骨”作用。
亮点之五:从数据显示,五年来,中国石油国内原油生产箭头始终朝上,年产量由1.06亿吨,增长到了1.08亿吨;国内天然气年产量由442亿立方米,提高到了756亿立方米,猛增71%,成为当之无愧的油气生产主力军。到媒体传扬,中国石油年油气产量分别占到了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的53.4%和75%,承担了国内47%的成品油供应和70%的天然气供应;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与五年前相比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国石油;营业总收入已经达到了2.38万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多;上缴税费达到4015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多。五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内外部生产经营条件如何复杂、艰难和多变,中国石油都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气概,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为国分忧,默默奉献,承受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成为独当一面的“国之利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积累和资金回报,成为国家财政金融大盘子中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国内外关注度与期望值很高的“国之大户”。
亮点之六:从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石油投入60多亿元,履行社会责任,用于扶贫帮困、赈灾救灾、支持教育、公益捐赠和公共环境保护。在新疆、西藏、河南、四川、重庆和甘肃等省区市的13个县区,开展专项扶贫、定点扶贫和对口援助,为推动新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到媒体传扬,五年来,中国石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矿区改造投入达400多亿元,基本完成边远矿区回迁、危房和棚户区改造。五年来,员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离退休老同志待遇落实到位,员工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较高水平的保障。退岗家属纳入社保、大集体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受益人员达21万人。通过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与油气田所在省市区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企地共建,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石油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和谐发展环境和工作生活氛围,为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葆石油优良传统,奠定了更加扎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五年来,中国石油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国际上的排名不断前移。在美国《财富》杂志2012年7月9日公布的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由2006年的排名第39位前移33位,一路飙升到了第6位。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最新公布的世界最大的50个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中国石油由2006年的排名第7位上升到了第5位。在PFC能源公司最新公布的全球上市能源公司5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排名第二位,并先后于2007年、2009年两度问鼎榜首。在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也曾超过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站到了“世界500强”榜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而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2年8月23日公布的“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排名中,中国石油则再次问鼎,位居榜首。
五年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有目共睹。中国石油以前所未有的宏伟气魄和骄人业绩,瞄准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世人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石油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感受到了我国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世界和中国经济、能源发展中的坚实分量
新華網能源頻道11月7日訊 黨的十七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國石油大力實施國際化經營,實現海外規模化經營、跨越式發展,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取得競爭新優勢、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的五年。
這五年,世界能源和油氣形勢發生一係列深刻變化。美國通過頁岩氣革命,開始擺脫對中東石油進口的依賴,能源戰略重心向西半球轉移,並在逐步影響和改寫全球能源版圖。隨著美國戰略新布局的實施,亞太、非洲、南美成為全球關注的油氣熱點地區。俄羅斯能源戰略重心也向亞太地區轉移,通過遠東開發,為實現其夢寐以求的強國夢提供戰略支撐。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國家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節節攀升,成為全球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
面對世界能源和油氣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國石油審時度勢,做出“突出中亞、拓展非洲、做大南美、加強中東、推進亞太”的海外戰略部署,不失時機,加快五大海外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通道戰略布局和三大海外油氣運營中心建設,如期建成“海外大慶”,實現海外規模化經營、跨越式發展。
五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石油的海外戰略是成功的、富有成效的,取得了驕人業績和豐碩成果。
㈠突出中亞,推出擴大海外油氣合作重頭戲
2007年7月1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分別與土庫曼斯坦油氣資源管理利用署、土庫曼斯坦國家天然氣康採恩簽署了中土天然氣購銷協議和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氣產品分成合同。根據協議,在未來30年內,土庫曼斯坦將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出口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緊接著,8月18日,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設和運營協議。
中土、中哈合作關係的進一步加深和密切,拉開了中國石油加快、深化中亞油氣合作的大幕。2007年8月29日,中國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合作勘探開發項目全面啟動。同年9月28日,國家中亞天然氣及西氣東輸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中國石油與西氣東輸二期工程沿線6個省市41家用戶簽訂了214億立方米天然氣買賣與輸送協議。同年12月18日,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兩個月後,2008年2月22日,國家“十一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開工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經過短短7個月的運作,中國石油“突出中亞”的海外戰略部署就緊鑼密鼓、環環緊扣地進入了實際運作階段,成為加快和擴大海外油氣合作的重頭戲。“突出中亞”戰略的迅速展開,將中國石油的國際化經營,推向了規模更大、層次更深和水平更高的發展階段。不僅對中亞油氣合作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俄羅斯遠東地區乃至整個中國石油的海外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㈡拓展重量級合作項目,壯大海外發展規模
互辦“國家年”,是中俄兩國雙邊關係史上的偉大創舉。2007年中國舉辦“俄羅斯年”、俄羅斯舉辦“中國年”期間,中國石油全程參與了中俄兩國首腦、總理定期會晤等重大活動。
2008年10月28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俄羅斯總理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俄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了石油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原則協議。根據協議,在未來20年內,俄羅斯將向中國出口3億噸原油。2009年2月17日,中國石油與俄羅斯兩家國家石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分別簽署了長期原油貿易協議和管道設計、建設、運營協議。同年4月27日和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境內段和中國境內段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同年7月9日,中國石油首個千萬噸級加工俄羅斯原油基地,在遼陽石化破土動工。3個月後,2009年10月13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俄羅斯總理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簽署進口天然氣框架協議和推動上下遊合作諒解備忘錄。一係列原油、天然氣重量級合作項目的簽訂和啟動,拉開了中俄油氣全面合作的大幕。2010年8月29日,中俄原油管道全線竣工。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親臨遠東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境內段進油現場,開啟輸油閥門,打開了通過管道向中國出口原油的大門。
一個月後,9月2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與俄羅斯三家國家石油公司分別簽署了原油管道運行合作總協議、供氣條款框架協議和充油供油合同。2011年10月11日,普京訪華,中俄兩國就管道原油貿易價格達成一致。
中俄油氣合作是中國石油海外拓展的重量級項目,兩國首腦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注,表明中國石油的海外油氣合作已經由行業企業層面上升到了國家層面。五年來,一批重量級海外油氣項目相繼上馬,令國人為之振奮,令世人為之刮目相看。中國石油大動作、大手筆接連不斷,一次又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迅速進入中東石油市場,打出了海外聲威
在中亞和俄羅斯油氣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2008年11月10日,中國石油和伊拉克石油部在巴格達簽署艾哈代布油田開發與服務合同,一舉拿下伊拉克戰後第一個恢復的對外石油合作項目,將海外發展的腳步邁向全球競爭最激烈的中東石油市場。
半年後,2009年6月30日,中國石油在伊拉克戰後舉行的第一輪國際石油招標中,與英國石油公司聯手投標,一舉中標,拔得頭彩,獲得了魯邁拉油田的作業權。魯邁拉油田是伊拉克已發現的最大油田,中國石油以海外油氣合作的雄厚實力和良好口碑,進入了強手如林的中東石油市場。僅過了半年,12月11日,伊拉克第二輪國際石油招標如期舉行,中國石油牽頭,法國道達爾、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參與的競標團一舉中標,獲得哈法亞油田的作業權,拿到了中國石油進軍伊拉克的第三份油氣大單。三大油氣項目的競標成功,備受全球石油界關注,成為中國石油進軍中東石油市場,施展自身實力,展示自身形象的大舞臺。
2010年7月1日,由中國石油參與組建的管理機構正式接管魯邁拉油田並開始作業。上手不到半年,魯邁拉油田原油日產量就屢創新高,佔到了伊拉克全國原油日產量近一半,提前2年實現了既定增產目標,成功運回了第一船投資回收油,啟動成本回收並開始獲得報酬。2011年6月21日,艾哈代布油田一期工程年產300萬噸原油產能建設項目,提前三年建成投產,成為伊拉克戰後20年來第一個投產的新建油田項目。2012年6月16日,哈法亞油田項目比合同要求提前一年零三個月,完成年產500萬噸原油產能建設任務,實現了初始商業目標,被伊拉克政府譽為“速度最快、執行最好的項目”。伊拉克三大油氣項目相繼高速度、高質量、高水平建成投產,打出了中國石油的海外聲威,成為進軍中東石油市場的一張耀眼名片。
繼蘇丹之後,中國石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果斷、迅速地進入中東石油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在伊拉克開辟出新的更大的海外油氣勘探開發主戰場。在全球石油版圖風雲突變、面臨改寫的前夜,中國石油如星光閃耀,劃破長空,備受全球石油界矚目。
㈢全面推動海外規模化經營、跨越式發展
黨的十七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國石油全面布局海外,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實現規模化經營、跨越式發展,形成海外競爭新優勢,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的五年。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石油在過去十多年努力的基礎上實現建設“海外大慶”的奮鬥目標。“海外大慶”的如期建成,是黨中央“走出去”戰略方針的重大勝利,對世界地緣政治和石油產業格局調整產生了重要影響,提升了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增強了中國的國際石油話語權,展示了中國石油的雄厚實力和良好口碑。“海外大慶”如期建成,也推動中國石油海外油氣合作從單一的油田開發向上下遊一體化、油氣並舉、非常規資源、海上技術合作領域全方位拓展,合作方式從以產品分成為主轉向股權認購、聯合投標、作業服務多樣化擴展。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石油海外五大油氣合作區戰略布局已基本完成。在快速進入中東地區,獲得伊拉克魯邁拉、伊朗北阿扎德甘等一批重大油氣合作項目的同時,先後完成了對中亞哈薩克斯坦等地的油氣資產並購和新加坡、日本、英國、法國等地的煉化資產並購,並以戰略推進姿態,進入了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非常規油氣合作領域。目前,中國石油已在全球29個國家運作81個海外油氣合作項目。一係列大手筆油氣戰略並購和股權收購,推動中國石油海外油氣合作進入了規模化經營、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石油三大海外油氣運營中心建設已初具規模。通過歐洲兩座煉油廠的收購和文萊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合作協議的簽訂,增強了海外上下遊一體化、規模化經營的能力。五年來,中國石油國際貿易量已達2.5億噸,國際貿易額已達1921億美元,分別增長1.5倍和5.6倍。物資裝備出口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海外營業收入、實現利潤在中國石油營業總收入和總利潤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跨國經營指數已經達到了21.8%,成為具有相當經濟技術實力和競爭優勢的國際石油公司。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石油海外合作從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迅速拓展和延伸到了煉油化工、管道儲運、貿易銷售、工程技術服務等各個領域。海外煉油加工能力已經達到5510萬噸,國際技術服務作業隊伍已經達到1000支,海外長輸管道建設已經達到1萬公裏。鑽井、物探、管道等專業領域的施工作業能力大幅提升,多項專業工程承包和施工作業水平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以母公司和專業公司為依托,形成了勘探開發、煉油加工、國際貿易和工程技術服務綜合一體化,全面發展的海外競爭新優勢。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水平顯著提升,海外地球物理勘探闖入世界四強,在全球物探高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成為響當當的世界知名品牌;海外石油鑽井技術服務形成了集鑽井、固井、修井、壓裂于一體的多工種、多專業、集成化競爭新優勢,創造了多項鑽井新紀錄,令全球業內同行刮目相看;海外測井、錄井、試井技術服務實現了向技術水平更高的資料處理、資料解釋和油藏評價領域大面積滲透和拓展。如今的中國石油“寶石花”品牌已經享譽全球。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石油海外石油工程承包能力大幅躍升,進入了全球工程承包商100強行列。2012年7月15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重要戰略工程——阿布扎比原油管線項目竣工投產。該項目是中國石油進軍中東石油工程建設市場,承建完成的海外最大的工程總承包項目。項目包括大口徑輸油管道建設、16萬立方米浮頂式儲油罐建設、海洋終端係統工程、控制與通信係統、復合配置的消防係統等一係列復雜、先進的高端新設備、新技術安裝、運行和管理。阿布扎比原油管線在美國制裁伊朗,中東局勢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高質量、高水平、高速度建成投產,不僅在阿聯酋、在中東,在整個國際石油界和國際石油市場上,都產生了震撼性的良好影響,彰顯了中國石油海外工程總承包的雄厚實力和高超水平。
海外各領域、各專業競爭新優勢的形成,極大增強和擴大了中國石油的國際影響力,打出了中國石油的海外聲威,實現規模化經營、跨越式發展,為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奠定了堅實基礎。(來源:中國石油)
2、为什么说钓鱼岛主权之争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你认为中日钓鱼岛、东海问题该如何解决。
首先,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博弈过程先要搞懂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 提出过异议。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而攫取了台湾及附 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 交给了美国托管。1971 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 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并由此引发钓鱼岛主权之争。还有,我觉 得更重要的一点,在资源储量上讲,钓鱼列岛附近的石油、渔业资源、矿产的含量是非常丰 富的,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这里无疑十块宝地,必会引起各种纷争。军事上,强行收复钓鱼岛将会起到周边国家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里的牵扯到诸多国 家的利益。钓鱼岛的博弈不仅仅是中 国和日本的博弈,更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博弈,一旦交战中国并没有完全把握战胜美国和日 本。而日本也忌惮中国的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同样不敢冒然采取军事行动。政治上,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早在邓小平时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中国周 边环境来讲,有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和越南有南海诸岛之争,以及印度,韩国等等,所以 要想长期发展,必定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这时候与邻国友好往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国 际舞台,中国不应该与任何一个国家站到对立面,应该低调行事,不该过于崭露头角,在外 交上更是强硬不得。从国内方面讲,中国现在急切地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进行发展,而韬光 养晦的外交政策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经济上,现在世界的经济正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张都与其 他国家的有着很大的关联。中日的经济贸易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骑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而经济方面对日本的牵扯会更大,中国作为日本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庞大的市场,日本政府断然不敢与中国完全撕破条约,断绝经济联系,这对日本的经济无疑是一个天大的 打击。
在这个漫长的中日博弈的过程中,中国只有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军队的现代化发 展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有时亦可以退为进,而欲速则不达也!弱国无外交,若以最有利之方法,使国富而民强,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钓 鱼岛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上是答案,但是还有下面这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参考
(1)钓鱼岛主权问题由来已久,但自日本“命名、登岛、购岛、视察、测量、慰灵、钓鱼大会”之举引起轩然大波,中日关系紧张,双方国内民众都有 强烈反应,中日双方在各个层面进行了激烈的博弈,比如说在政治、外交、经济,以及海上执法等方面双方都有攻防。但在短期内双方在钓岛主权争端这个问题上 恐怕很难决出输赢。钓鱼岛主权之争却是中日美三方长期博弈的过程,短期无定 论。回首过去,我们也可发现这个博弈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在二战时就已作 为当时博弈后而形成的格局存在。不得不说钓鱼岛主权之争拜美国之手手。日本 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侵略的领土本应全部归还。按照 1943 年中美英 《开罗宣言》和 1945 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包括钓鱼岛 在内的台湾、澎湖等岛屿,均应归还中国,但日本右翼分子在美国的庇护下不愿 按照二战前后的安排归还钓鱼岛,一直想将钓鱼岛据为己有。随后,中国国力强 大之后,1971 年 6 月,美日签署《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归还冲绳协 定),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交给日本。争论双方各据一词,似乎仅 仅凭借历史的证据难以断定如此争议,因其事关主权、资源、国力之彰显。
诉诸军事手段或短期的经济制裁是难以解决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战争,只 有两败俱伤渔翁得利之果,而短期的经济制裁则难以解决事关主权的争议。更何 钓鱼岛之争不仅直接反应了中日的较量,更折射出了中美关系的博弈性质。博弈 它需要有很多载体,它的载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中美关系的双边层面上,中美的军力,中美的贸易,中美的汇率等等,另外一方面它通过很多地区的议题 来进行折射化。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暧昧,看似作为在二者之中调和,实际 上在是为遏制中国之崛起,谋求其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所以钓鱼岛的争议,也是 中日美三国的博弈的议题之一。
既钓鱼岛之争为中美日三方的一种战略上的博弈,那么在这一种情况下,日 方虽然说日本的中央政府虽说要管控,国有化,但是显然所有的这些是无法使中 方真正相信的。所以中日钓鱼岛问题的本质,一方面是中日之间双方两个国家之 间就钓鱼岛主权的争议,两个国家存在主权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战略博弈的 一个筹码。这个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这个博弈远远要超出钓鱼岛的本身。不可能希冀凭借钓鱼岛危机就使它舒缓,甚至有所解决,而且它的焦点本身的性 质远远不是钓鱼岛本身。第二个它既然是一种战略博弈的体现,那么剑拔弩张的 态势则具有了试探意味。而第三,博弈的目的则是在于博弈的结果。对日的宣战 与经济制裁都不能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钓鱼岛之争只能在长期的博弈中,依凭 国力的较量,利益的权衡来从长计议。
解决钓鱼岛问题
1保钓运动不光局限在钓鱼岛,要在全球展开,要唤醒全球华人的保钓意识。同时,以保钓行动为由头,对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复活进行全面的批判。随时对日本的军事挑衅做好打击准备,一分钟都不要犹豫。只要它出军队,我们马上出动 3首先在钓鱼岛问题上要划线,要示警,要出牌,要出手,要划出警戒线,比如不许日本登岛,不许钓鱼岛问题国有化,不许日本驻军,这是几条硬线,绝对不许触犯。日本的议员要登岛,我们就要有惩罚手段。这些问题在外交部,或者对日研究单位,要把它量化。第二就是要示警。肯定要有一定的报复手段。我们不要对等报复,我们要不对称报复,你走到这一步,我们就要有比你更强硬的手段等着你,让你知难而退。第三,该出手时要出手。在必要的时候,要在东海、南海设立军事演习区、导弹试射区,必要的时候要把钓鱼岛作为航空兵的靶场。6第四,我们要结成保卫二战胜利成果的统一战线。我们要在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群岛”)问题上策应俄罗斯,在独岛问题上要策应韩国。这就是为了保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雅尔塔体系 第五,要抢占冠名权。韩国在与日本的独岛之争上就先声夺人,把他们最大的一艘两栖登陆舰称为“独岛号”,到世界各国游历,各国都说韩国的独岛号来了,都知道是韩国的。我们要把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冠名为“钓鱼岛号”,到世界各地一看都是中国的,都知道我们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钓鱼岛号”,这就是抢占了冠名权。8 第七,我们要尽快组建国家海岸警卫队。
9对于钓鱼岛问题,一直采取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如今面对外界的不断挑衅和 触犯底线,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定信念,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各个部门都要有针对 不同问题的应急机制,因为,实力是外交的后盾。不可否认,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而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主 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对于不可侵犯的主权问题,中国还需韬光养晦,更应有 所作为
(1)中国应以中日发展大局为重,“搁置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打 不还手、骂不还口,相反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来争 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2)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在钓鱼岛问题上与台湾联合抵制日本。(3)支持保钓运动,定期派海监船到钓鱼岛巡航以宣示主权。(4)改善与美关系,积极开展中美经济文化交流,以减少中美间的隔阂。
(5)采取适当的经济制裁,通过控制稀土等资源的对日出口给日本政府施加 压力。
(6)利用俄日北方四岛的冲突、日韩之间的矛盾以及朝核问题打压日本。
(7)加强中日间官方和民间的交流,增进双方互信,降低中日直接冲突的可 能性。
中日钓鱼岛之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中日两国政府应以两国发展前景 为重,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不损害双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应对,而不能仅图 眼前之利以失中日发展大局。
东海问题解决:
1.充分利用海洋法、国际法 根据国际法,如果一国对自己本身曾经拥有的权利放弃后,其他国家就可因此而取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在东海大陆架拥有相应权利,这是我们不能主动放弃的。在目前我 们无法通过谈判等方式收归主权的时候,我们可以完善相应的国内海洋立法,为将来对钓鱼 岛行使主权争取主动权。
2、我们可以借鉴国家实际中的范例来为解决这一争论提供一些启示。(1)与冲绳海槽可以相比较的是帝汶海槽。在 1972 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大陆架划 界协定中,帝汶海槽的存在成为双方当事国考虑的最重要的相关情况。这个先例的存在,对 衡量冲绳海槽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冲绳海槽的存在,虽然不是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惟一的决 定性因素,但它作为重要的和不可忽视的地貌特征,应当作为划界的重要基础,或者是作为 谈判的出发点。
(2)1958 年《大陆架公约》的缔约国可以用“中间线”原则划分相向的大陆架,但对于 中日两个非缔约国来说,用“中间线”为原则划分大陆架没有法律基础,双方只能依据公平原则协商。根据《海洋法公约》,地理上的自然延伸是沿海国大陆架权利的法律基础。1969 年的时候当时国际法庭也德国、丹麦、荷兰他们也是一个大陆架,完全相同的一个个案作为 一个案例,假如中国有有朝一日可以跟日本上到国际法庭的话,在法理依据上中国已经有了。3 经济开发可以共荣 坚持公平原则、互惠原则,共同开发。对我国而言,武力解决东海大陆架问题并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家战略以及军事斗争 准备的要求;对日本来说,现阶段也没有作好在大陆架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 准备。因此,对话与合作理应成为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的最佳途径。共同开发是有关国家暂时搁置对经济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利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间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 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争端海域的共同开发是划界前的一种过渡安排,它不 妨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和最后界限的划定,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放弃其权利或权利主张,又能以 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毫不延迟地,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它们迅速地从商 业性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有利于维护东海稳定和中日关系大局,符合双方利益。
你认为中日钓鱼岛、东海问题该如何解决
在没有达成谈判协定的情况下,一个中性的办法是中国和日本寻求仲裁或司法解决。根据《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文,争议可以交由为海洋法公约而专设的国际争论法庭,或在海牙的国际法院受理。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多着墨之处。首先,在于第三者仲裁或司法机构的地位比较公正。第二,牵涉科技问题时,可寻经过遴选的专家协助。第三,因为第三者仲裁或司法机构并无派性利益,故可按适当的法律裁决,找到答案。这些条件,不是任何一方当事国所能同样具备的。在此情况下,即使一方在第三者仲裁中判输了,而这相对于双方谈判中输去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在国内也不至造成同样的坏影响。何况如果完全执行第三者裁决的结果,在国际世界看来,也并非输了,而赢得个奉公守法国家的令誉。所以相比较之下,如果争议各方真正想得到平等解决的话,交由第三者仲裁或司法解决可能会比直接谈判成果更较美满;至少不致更不理想。
12.中国在南海面临的困境及应对 困境:(1)领土问题
对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南沙群岛的岛礁归属和海洋划界争端。在南沙的岛礁争议中,有43个中国宣称主权的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实际控制,其中越南控制了29个岛礁,菲律宾9个岛礁。马来西亚5个岛礁。中国台湾控制了南沙群岛最大的岛礁——太平洋岛,而中国大陆有效控制的岛礁只有11个。在海洋划界争议上,中国认为,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单方面宣布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其主张或要求均不同程度侵入了中国海疆线内。(2)资源问题
南海的油气资源,是中国近年加强认定南海“核心利益”的重要原因。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集聚中心之一,其中南沙海域就有约41万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约为35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8万到10万亿立方米,整个南沙海域蕴藏的油气资源至少值1万亿美元。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在积极开发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这使得南海争端变得激烈。应对:
(1)要放弃坚船利炮的武力思维
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在海军建设上投入重本,已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尤其是有效弥补了远洋作战的短板。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正在迅速强化中国准备以武力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形象。(2)要以东亚稳定来促进南海问题的解决
事关东南亚多国的南海问题,其解决之道不在东南亚,而在东亚问题。东亚格局的稳定,将极大地有助于中国腾出精力来应对南海问题。以中国目前的形式和综合国力,中国仍需要以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这需要时间。
(3)印度与越南是东南亚问题的关键
越南的重要性首先是地缘上的原因。在南海争端中,越南是与中国领土争议最大、实际冲突最多的国家。其次,越南有过多次战争的经历,不怕战争。对这样一个民族,不能使用炮舰策略。基于现实和利益的谈判,是最为现实的策略。(4)中国需要以新思维来调整对外战略
在经济上,中国比较成功地发展了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深入地参与并改变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政治上,中国基本上处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的另外一个阵营,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仍然与西方保持着足够大的距离。针对南海争议区的资源开发,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方案,并作为争议区资源开发的原则。
(二)南海问题中国的对策
(1)增强海权实力,掌握制海制空权。长期以来,因为中国海空力量薄弱,无法完成对南沙群岛的有效军事威慑,造成南海各国可以肆无忌惮的侵占我岛礁,窃取我资源。1988年3月,中国海军曾经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同越南海军发生过一次有相当规模的海战。中国海军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就是因为缺乏空中掩护而撤退的。由此可见在南沙制空权的重要性。南沙群岛离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都非常的近,南沙群岛在其空军作战半径之内,而南沙远离中国大陆,即使我国陆航飞机能够飞到南沙,但滞空时间短,飞行时间长,一旦南沙有事,空军很可能错过战机,无法在对海军进行有效支援。虽然我们希望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通过谈判妥善解决争议,但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实力做后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句空话。因此要改变南海小国自持地利优势军事占领南沙的局面,必须解决南海空中支援问题。
(2)加强对南海的管控力量。2009年3月10日上午中国最大一艘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从广州起程开赴南海执行渔政管理任务。这艘由中国海军退役军舰改造的渔政船,将主要担负起在我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渔政311的宣誓主权之旅改变了中国以往的“口头抗议”,加强了对南海的管辖。在中国海军尚未有完全控制南海的能力之前,多建造渔政船,通过渔政船巡航护渔强化对南海的控制。为配合渔政船的巡航,中国海军应密切关注南海周边国家的动态,一旦渔政船遭遇非法侵害,立即采取军事行动。与中国相比,南海诸国多是小国又作为既得利益者更不愿意南海出现动荡,尤其处在在经济危机的时候。
(3)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增强政治互信,阻止域外大国参与。南海诸国都是些小国,难以单独与中国抗衡,便以东盟的声音同中国讨价还价。以同一个声音同我国较量,确实增加了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但东盟积极的一面我们也应当看到。东盟作为东南亚十国的政治经济联合体,有它自身的行为准则,同东盟达成有关南海的协议,对南海诸国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这样会减少个别国家单独采取行动的机会。2002中国同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4)加快开发南海资源。南海的油气资源丰富,南海各国每年都要从南海至少窃取数十亿美元的资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海问题很有可能解决不了。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有一个开采年限,我国应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又能够宣誓我国的主权。
核扩散为何屡禁不止?
1、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主的国际防核扩散机制本身存在不公正性。
2、NPT规定无核国家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为有意制造核武器的国家留下了活动空间。
3、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破坏了国际防扩散努力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促使某些国家产生了发展核武器的冲动。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㈠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历史的不同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降临。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一、半岛统一后将成为东亚一极重要力量,对东北亚格局与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二、半岛将成为中国制衡美国霸权的战略要地
三、半岛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助力和合作伙伴 四、半岛将成为中国和平统一的助力
半岛和中国在新世纪初期均面临和平统一问题。二者尽管在性质上有重大区别。半岛问题是二次大战后的国际协议所产生的结果,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的结果。台湾问题只能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来解决,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历来反对用处理德朝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当局不时援引两德模式和朝韩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台湾新领导人在两朝高峰议召开之际,更念念不忘朝韩模式“对于台海将产生示范作用”。中国自然反对这种外有用心的说法。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决不能混淆。但是这并等于说,两朝(韩)统一进程对两岸关系不会产生积极影响。恰恰相反,而半岛北南统一将成为中国和平统一的一大助力。
第一,有助于两岸自主地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助调整与改善中美关系。韩朝高峰会晤的宣言第一条款明确向世人宣告:“南北双方决定,国家统一问题,要由其国家的主人,我们民族相互联合的力量自主地加以解决”。既然南北方的统一问题要靠自已民族自身的力量自主地解决,为什么本来就是属于一国之内的两岸问题非要依靠某个大国干预来解决呢?如两岸能够象半岛南北双方共同协力独立自主解统一问题,美国再想干预也根本不可能。当然,这是中国方面的一厢情愿,美国不可能放弃对台的援助,台湾岛内执政势力也必然仍将依靠美国势力。但半岛南北如能果真摆脱外部大国势力的干预而独立自主解决和平与统一问题,必将有助于两岸问题的解决,至少在国际舆论上绐予美国以强大压力,至少有可能迫使美国收敛其干预行为。第二,南北统一必将对“台独”以沉重打击。尽管南北已成为两个主权国家,并同时加入了联合国,但南北方却异口同声地为南北和平统一而进行不懈地努力。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从上到下几乎无人要求南北永远分裂,找不到任何“朝独”或“韩独”势力和声音,有的却是举南北双方一致企盼统一的美好愿望。韩国男女老少经常共唱的一首歌曲即:《我们盼望统一》。金大中总统早在1993年对统一问题有精辟之见:“对我们来说,现在应该是摆脱惰性走向统一的时候了,决不能再往后推。我们的统一不仅仅是‘该’和‘能’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绝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统一,我们才有活路。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朝鲜方面的统一愿望和南方完全一样强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在与金大中总统会谈时阐述了朝鲜关于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个政治家应尽的责任,双方应把实现统一当作最优先课题,并为此竭尽全力。
对比一下台湾,人们立即发现,在统一问题上形成鲜明的对照: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和台独声音虽然尚不构成主流,但却也颇为猖獗。他们中的顽固势力竟然数典忘祖,连中国人都不肯承认,一心要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永远分离出去。这与韩国国民那种热爱自己祖国民族的心态相去甚远。人们不能不在对比中反思并得出下列合乎逻辑的结论:
一、台湾“独立”与半岛比无根无据更无理。
二、半岛统一和两岸统一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逆转。
三、中国和半岛均是饱尝分裂痛苦的国家,两岸和南北人民必将在统一的道路上并肩前进、互相支持,最后完成统一伟业。
第三,半岛的和平与统一,将大大缓解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和军事上的压力,可以缩减大部或一部分将其转移至东南沿海,着力解决台湾问题。半岛的安危一直是困扰中国武装力量部署的重点地带。朝鲜战争时期迫使中国将主要兵力投入朝鲜战场,朝鲜战争后中国虽然在1958年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半岛,但仍有重兵部署东北一线。特别由于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界,致使中国军事力量主要放在北部。苏联解体后,北部得到缓解,但半岛局势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特别是美国几万大军依驻守在韩、日,借口防范朝鲜核武器而持意要研制飞弹防御体系,实则对淮中国和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东北地区不能不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其兵力部署自然也相应予以配合。如果半岛局势改观,美国驻军及飞弹防御体系失去借口并最后加以在战略实行调整,中国在东北部的防范无疑可以得到适度缓解,可以将主要精力解决台湾问题,增加对台军事力量和高科技的投入,以绝对优势压倒台湾的军事实力,从而有助于“以压促和”,最后以达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㈡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长远影响
历史常常出现惊人的重演。1964年10月15日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被逼下台,早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一天。而朝鲜金正日政权5月25日第一次真正成功爆炸核武(三年前的核爆按照地震数据并不成功),紧接在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两天之内。不仅在时间上,赫鲁晓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的第一个牺牲品,更因为他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苏关系恶化。同样也可说卢武铉是朝鲜核爆的牺牲品,这是因为金正日新近的一系列强硬蛮横行为,韩国国内受打击最大的便是卢武铉代表的中左势力一直鼓吹推行的两韩缓和“阳光政策”,以及民间的反美情绪。继核爆之后,朝鲜从东部海岸发射了短程导弹,并据美国情报,可能准备再次试射远程导弹。朝鲜半岛局势的不断紧张,使得北京面临进退两难、甚至“里外不是人”的外交窘境。作为朝鲜能源和粮食的最主要援助国,中国在理论上具有对平壤的最大外交杠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金正日继续做出有损北京利益的各种动作。历史规律
国际论客们近来关于这一局面的分析,大致都围绕平壤政权一旦崩溃对中国的两大不利后果:其一是会造成大量朝鲜难民涌入中国东北;其二是与美国结盟、接受美国驻军的韩国接管朝鲜的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布局。
我个人觉得这些论点都过于着重近期的可能发展,而忽略了朝鲜半岛对中国本身的长远影响这一历史规律。高句丽王国在隋朝覆灭和唐朝兴起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许上溯过远。但是1592年到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便直接影响到以后四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国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日本侵略军虽然最后被明朝和李氏朝鲜联军驱逐,但是明史专家普遍认为这也是拖垮明朝财政的最后因素,明朝的衰落因此不可逆转,趁机积蓄力量崛起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成为壬辰倭乱的真正赢家,注定了明亡清兴的中国历史。壬辰倭乱三百年之后,日本再次侵略朝鲜,中国也再次出兵援朝,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这一结果,不仅造成台湾的割让,也是清廷在平定太平天国、实现“同[治]光[绪]中兴”之后迅速失去民心而灭亡的关键因素。换言之,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中国改朝换代的主要动因。满清入主中原是否为中国带来长远利益,至今尚有争议。但是甲午战争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严重伤害,至今仍然十分明显。
㈢对台海局势的冲击
中共接管中国大陆之后,“解放台湾”箭在弦上。虽然有金门古宁头战役的缓冲,国府在台岛实在是立足未稳的惊弓之鸟,从上到下都被“共谍”渗透,更重要的是被美国放弃,北京跨海攻台指日可待。在此关键时刻,金日成为了一己之私,贸然发动朝鲜战争,使得中国与此统一机会失之交臂,更导致北京与华盛顿的长期军事对峙,和其他链式反应,包括越南战争和日本重占硫球。这一发展对中国的祸福,海峡两岸自然言人人殊。但这是朝鲜半岛再次影响中国的历史命运,自不待言。金正日政权不顾中国利益的核武“先军”政策,眼看会继续这一历史规律。尤其是东京借朝鲜“核威胁”重新武装,甚至以此为口实发展自身核武,继续对二战结果翻案,会对台海局势产生重大冲击。
我个人认为:朝鲜政权根本无法重复中国模式或越南模式的经济改革,其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北京为了东北亚的暂时稳定和内部“和谐”,而对金正日政权一味忍让,不仅让这一专制暴戾的共产王朝不断伤害中共自身的意识形态号召力,更可能对中国未来命运造成严重的负面结果。特别是增加台独势力在重新武装的日本支持下卷土重来、让台湾成为第二个越南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个政权,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其本质。
㈣朝鲜核试验危害中国安全
正当国际社会最近一再努力争取恢复朝核六方会谈的时候,朝鲜忽然反其道而行之,于5月25日再次进行地下核试验。这一极具挑衅性的行动,激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的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谴责朝鲜这一行动“违反国际法”,指出“国际社会绝对不会接受朝鲜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这类武器的运载工具”。日本、俄国与其他国家政府,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作出了相应的表态。
虽然从道理上讲任何国家都有捍卫本国安全的权利,但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借口本国安全而损害周边国家与本地区的安全利益,加剧世界进一步核扩散的危险。如果核武器遍地开花的话,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安全可言。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和缔结核不扩散条约,和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根本原因。后果极其严重
但是朝鲜不顾本国经济条件限制与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竭力推进发展核武器的计划。这次朝鲜核试验至少产生四个后果:
一、它再次表明,朝鲜政府根本无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不惜以核试验的方式把六方会谈推向流产的边缘,把自己置于亚洲稳定与世界和平的对立面。在朝鲜进行核试验,并扬言要继续推进核武计划之后,现在中、美、日、俄、韩五国面临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在朝鲜“有核”之前争取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是在朝鲜拥有核武器之后,如何采取对策来制约朝鲜核力量,和维护东北亚与亚洲地区安全的问题。
二、朝鲜的方针已经不可改变,决心一路走下去。六方会谈几年来费尽心机、软硬兼施,谋求朝鲜无核化的努力,宣告最后失败。如果在这次朝鲜核试验之后不加以严厉制裁而还想重走老路,把朝鲜拉回到六方会谈来诱使它接受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方案,只能是一种聊以自慰、于事无补的办法。
三、朝鲜拥有核武器,意味着韩国与日本将会面临朝鲜的核威胁,由此而不得不进一步思考发展本国核力量的对策。从两国的条件来看,它们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远远胜过又穷又落后的朝鲜。一旦它们从无核国变为有核国,那么亚洲的形势就会完全改观,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国家最密集的地区。
四、如果情况真的发展到这一地步(韩国和日本从无核国变成有核国,与朝鲜相抗衡),那么首先受害者必然是中国。因为北有俄国,南有印、巴,东有朝鲜韩国、日本,中国将会处于核国家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与人民生命安全,以至推行“和谐世界”的外交努力,将会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朝鲜核武器只能威胁近在咫尺的中国,不能威胁远在天边的美国。对于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长远战略来说,这样的前景未必没有可取之处。中国必须改变对朝鲜策略
㈤朝鲜核试验对今后中朝关系的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多年来,中国一直苦口婆心地劝说朝鲜调整内外政策,推行内部改革,对外缓和紧张关系,以利于加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六方会谈的东道主,中国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朝鲜多次反复无常时主张采取冷静克制的政策。也许从某程度上来看,正是朝鲜觉得有北京在背后撑腰,不会断绝对它的物资援助,它才敢有恃无恐地蛮干下去。
朝鲜在临近中国边境地区进行核试验与拥有核武器的前景对中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何况朝鲜正面临新的权力交替,朝鲜政局动向以至金家王朝未来命运都有很大变数,谁也没有把握朝鲜的核武器究竟会针对哪个方向。如果朝鲜半岛由于当局挑衅行动而再度发生战争,那就必然会把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卷入一场空前的灾难。谁都看得清楚,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必然会增加其对外政策的冒险性和危险性,成为亚洲**与祸害的根源。
长期以来,中国既向朝鲜提供大量的能源、粮食与各种日用品以缓和朝鲜国内物资供应紧张程度,又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朝鲜保护人的角色。但如今朝鲜对当年中国志愿军浴血奋战拯救朝鲜早已忘恩负义,对中国几十年来的大量物资援助毫无感激之心,反而企图在未来签订朝鲜和平条约以取代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时候,把中国排除在中美朝韩四方谈判之外。最近朝鲜发射远程导弹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制造紧张局势的行为。朝鲜不但一口拒绝,而且竟然要求联合国向朝鲜道歉认错。中国是联合国这项决议的参加者。这就意味着朝鲜也把中国列为它的对立面。在中国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之后,朝鲜对中国的怀恨之心显然不言而喻。积多年之经验,中国对朝鲜奉行的耐心等待与冷静克制的态度已经证明不起作用。如果长此下去,只能助长朝鲜进一步为所欲为的气焰,而给朝鲜半岛与整个亚洲带来不利的后果。去年朝鲜多次试射核武,遭受国际制裁。今年以来,天安舰事件、美韩军演、航母驶入黄海、延坪岛炮击接踵而至,朝鲜半岛再次山雨欲来。中国呼吁各方重启六方会谈,但是美日韩等国兴趣缺缺。面对朝鲜核武试验,中国总有一些高级评论员发出各种“高瞻远瞩”的分析:金正日健康不佳,为了权力移交;朝鲜半岛南北军力不对称,朝鲜海空军落后,发展核武最合算;美日韩安保体制强大,朝鲜势单力薄。
可是,这些同情心泛滥的高级智囊有没有思考过:万一朝鲜半岛发生核战争或者核泄漏,中国如何自保?中国表面上地大物博,实际上国土多是山地丘陵沙漠,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是难得的天然粮仓,而北京、天津、大连等大城市又近在咫尺,一旦大祸临头,势必在劫难逃。尤其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中心,聚集了许多知识菁英,一旦遭遇不测,中国“崛起”很可能变成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朝核问题不仅仅是朝美之间的问题,同样应该是中朝之间的问题。安排一张桌子让美朝对话,中国只负责安排好茶好酒,这不应该是中国处理朝核的方针。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导致大量农田和森林遭受污染,因核辐射身患绝症的儿童不计其数。核泄漏引起的放射性尘埃随著风云扩散,曾污染了大片欧洲,有些国家的儿童、孕妇看见蘑菇云便躲进家门,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农作物也深受其害。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发生过核事故,俄罗斯90年代发生的核事故高达10起。核战争、核扩散暂且不谈,朝鲜家族政权如何确保核安全?
试想,如果美国北边的加拿大或者南边的墨西哥开发核武器,美国会如何反应?美国会说如果双方不友好就对不起第几代老总统吗?美国会基于美加、美墨之间的传统友谊或者意识形态,放任邻居我行我素吗?
六方会谈持续了很多年,朝鲜没有失去什么。中国邀请金正日参观葛洲坝水电站、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经济特区,无非是希望朝鲜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但是结果让朝鲜赢得了时间,将核武器生米煮成熟饭,更加底气十足。
美国过去也曾经支持过一些独裁政权,但是养虎为患,被反噬一口之后,立即吸取教训。中国连东北图们江的出海口都无法争取,不要幻想朝鲜做中国的天然屏障了。不是吗?反复无常的朝鲜刚刚抛出朝美韩三方军事热线,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衣食父母”--中国,抛在一边。
面子事小,人命关天。因此,中国任何对朝经济援助都必须建立在弃核的前提下。以得过且过的维稳方式处理朝鲜核问题,这不仅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对苦难的朝鲜人民也不公平。该是研究对朝政策新思维的时候了。
长期如此,中国必然会改变对其策略,两国关系必然会发生质的改变。
伊核问题美伊各自的立场和动机
美国立场:美国坚持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指控伊朗阴谋发展核武器,对伊朗有关和平利用核能的说法大为怀疑,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从而造成核武器扩散,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安全。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步步紧逼,不短向伊朗施加政治压力并采取遏制政策,并通过积极推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伊朗实行制裁。美国政府表示只要伊朗证明自己没有在制造核武器,伊朗问题仍可以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然而无论是制裁还是外交对话,美国一贯立场是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
伊朗立场:伊朗坚持拥有和平利用核技术权利。伊朗一直强调其发展核计划纯粹是为了民用,坚持无以发展核武器,而是根据核不扩散条约和平利用核能。伊朗民众与政府都认为,掌握核技术是伊朗成为世界强国的需要,对于美国的制裁与反对,伊朗态度强硬,并利用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伊朗核问题的利益不一致,趁机发展核计划。伊朗政府表示,核不扩散条约赋予其不可剥夺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因此,对于美国的制裁态度强硬并坚持核计划的实施。
美伊各自的动机都在形策资料第5-6页,已逐条列出。
中国如何 发展低碳经济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比如说建筑节能。在发达经济体里,三分之一是建筑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运输排放,三分之一是工业排放。中国现在是工业排放量占大头,交通和建筑类排放较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住房品质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效仿欧洲的零排放建筑,在建筑节能这块有很大潜力。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运用得很普遍;水电、部分发展较好的风电(如新疆塔里木的风电)等,也非常有竞争力;3.引导消费者行为 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第一,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碳税跟能源税不一样,征能源税可能会打压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们加以区分,只对碳征税,那么就只会打压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较成本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第二,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政策补贴。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而社会成本又比较低的能源和技术进行补贴,会使它们更迅速地成长,走向市场竞争。第三,要提高研发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商业化的投入,可以双管齐下。第四,对于消费者行为,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奢侈浪费加以限制。要强调的是,能源消费税应是累进税率,而不能是统一税率。统一税率只会打压穷人,鼓励富人消费。第五,要对公共消费加以控制。中国的公共消费浪费特别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车多数是公车;办公大楼里,空调用电等浪费也很多。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公共消费的低碳化,部长也乘坐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可以率先垂范。第六,国外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领域有很多先进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开展国际合作。
总之,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可以落实到现实的行动。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消费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只有低碳社会才是可持续的社会。
地缘政治环境对我国周边安全影响
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比较复杂,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共存。传统观点认为,东南亚一带属于我国的地缘利益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崛起,这种推测正在变成现实。但是,由于东南亚——尤其是越南、柬埔寨等国代工经济模式的异军突起,我国南部的出口加工型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政治方面,东南亚由于地形破碎且有高山阻隔,在古典时代一贯叛服不常,如今,东南亚各国在台湾问题上均不明确表态,但是私下里都在加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而且,在南海问题上,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越南、菲律宾存在较大的矛盾,亟待解决。自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北部的地缘政治环境大为改善,防务压力剧减,自从199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俄两国逐渐构成了欧亚大陆的新政治联盟,在此基础上,我国在北部的地缘政治情况进入了千年以来的最佳状态:既没有了传统的北方军事压力——无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还是苏联,同时一片广袤而又富饶的土地正在向中国的企业、官方组织、民间组织招手,它就是西伯利亚。在现代社会框架下,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开疆拓土的方式占领西伯利亚,但是在经济合作领域,俄罗斯方面已经向中国敞开了怀抱,相信两国一定会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在东部,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僵局以及朝韩半岛的核问题。这两个问题非常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是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维方法上,我们应该坚持一个认识即这两个问题应该与台湾问题联动起来,当然了,这是政治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西部,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比较好,我国新疆西北部吐鲁番盆地以北至边境线之间的地区属于连接新疆和中亚的通道,在古典时代,每逢中原王朝强盛,就可以将防线推进至巴尔喀什湖以西,一旦中原王朝处于衰弱状态,我们通常退守通道中央或者东部,这是我国东部地缘政治环境的基本观念,目前,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恰好控制了通道中部,这是一个可攻可守的位置。而且,自苏联解体以后,中亚五国处于各大势力的交汇处,不过我们国家成功的争取到了五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位中国的西北地缘政治环境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我国的西南部,主要是指青藏高原,由于我国占据了绝对的制高点,对印度形成了绝对的地缘政治优势,这使我们在中印边境问题乃至印巴克什米尔争端问题上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西南地区的问题很复杂,简单说一下,我国与印度的边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墨脱、藏南、达旺、中线、阿克赛钦这几块,除了藏南我们基本上不可能收复以外,其他几个点上我方均占据了主动。
中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大体上就是这些方面,真要往细里说,恐怕要写一本很厚的书,朋友如果有兴趣研究地缘政治的话,可以看一下我写的《历史与现实——亚洲地缘政治》
第四篇:形策2014上
专题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全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一、历届三中全会
1、多久召开一次“三中全会” 每五年召开一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每一届都会召开若干次”中全会”,第一次是一中全会,第二次是二中全会,以此类推 所以,每隔五年一次的换届,就会有一次三中全会。
按党章规定,召开每年中全会次数是不固定的,但至少一年召开一次。
2、三中全会召开有何规律
持续时间:每次三中全会一般耗时3-5天
出席人员: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有关负责同志可列席会议。
召开时间:据统计,1978年以来已召开过7次三中全会,其中4次在10月召开,9月、11月和12月各召开过一次。
3、全会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每一届一中全会产生党内领导
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 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
四中全会聚焦党建和军事人事大调整 五中全会制定五年规划 六中全会主抓精神文明
七中全会为新一届党中央选举做准备
4、全会召开有何规律
一中全会:一般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会后新中央领导班子与中外记者见面。
二中全会:一般在党代会第二年的两会前召开,为其提交中央机构人选。此次会议提出新的各中央机构人选,然后将名单推荐给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三中到六中:从党代会第二年起,中间三年将召开这四次中央会议。
七中全会:一般在下次党代会开幕前一周左右召开,完成承前启后作用。这次会议将决定下一次全国党代会的召开时间。为新一届党中央选举做准备。
5、回顾历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改革开放,释放民营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治理与整顿新旧经济秩序→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思路和举措→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十届三中全会:1977.7.16-21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华国锋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决议;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中国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四人帮”的党籍,撤销其党员内外一切职务。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8-22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会议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还要多次进行的观点;推动了改革开放。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10.20 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并规定了改革的基本仿真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9.26-30
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校长时间内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1.11-14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济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10.12-14 全会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11-14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10.9-12 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中国是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并审议通过被认为是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11.9-12 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1、我国经济增速回调
2、美欧日经济发展缓慢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中国经济不断扩大,西方越来越焦虑
中国的崛起就意味着其他国家相对弱化,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想要成为全球第一的话,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要处理很多棘手的外部制约和矛盾(2)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
有色金属这一块要大量进口。铁矿石依存度更是高达60%以上。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雾霾问题就是最近几年开始突然冒出来一个问题。(3)出口缩减
国际贸易都是互相制约的,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会越来越弱化。(4)收入差距拉大
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扩大,不仅带来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从长远发展来说它有可能会产生社会稳定的问题。
(5)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网友最期盼六大领域民生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在民生领域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 收入分配差距;
教育医疗优质资源不足;
养老双轨制; 生态环境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不足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概况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204 后补中央委员169 列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 通过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个新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提出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1个方面体制改革:政治、经济、社会、财税、行政、生态文明、科技、司法、文化、医药卫生、行政执法 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瑞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做到“六个紧紧围绕”: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深化全面改革14项任务:★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经济
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改革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3、财税改革力促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国企改革锁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5、民资办银行由“探索”变“允许”民生
1、消除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2、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3、户籍制度改革瞄准破除城乡壁垒
4、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单独两孩”启动实施
5、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行政1.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2.政府职能转变凸显新内涵
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 保护环境文教1打破一考定终身,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实行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终生制”将被打破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瓶颈,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司法1司法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2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人权司法保障重大进步反腐扎紧权利笼子: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 2013年国内形势回顾和2014年展望
一、政治建设
1、国家机构换届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选举张德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俞正声为全国政协主席。
2、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校教育实践活动从去年7月启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作风保证。如在半年的集中开展阶段中,学校征集到反映“四风”问题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共385条,经逐条梳理归并后形成需要对照检查的意见建议87条。学校所有学院(附属医院)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共计112份约40余万字。制定、修订或正在制定如《教职工因公出访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近20项。学校“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8.62%。
3、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共识。
4、反腐倡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立说立行,率先垂范,为全党作出表率。(1)狠抓作风。(2)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3)强化问责。
5、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1)机构改革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通过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2)职能转变
《方案》针对国务院机构职能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措施,明确了职能转变的方向、原则和重点。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③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④优化职能配置。⑤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⑥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
6、军事
(1)坚定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战略利益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11月23日,中国政府公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是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有利于维护国际空域飞行安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2)新型装备和新战斗力
2013年,国家高调解密核潜艇部队,以运20首飞、利剑(国产隐身无人机)首飞、直20首飞、052D陆续下水为代表的国产新型装备陆续曝光。
二、经济建设 1、2013年整体经济形势
国民经济形势用三个字简单说明就是:稳、进、好。(1)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体表现在经济增长平稳、物价平稳、就业稳定和农业稳固(2)进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3)好
效益回升、质量好转、民生改善。(4)存在问题
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2、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行,其主要任务是“力争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三、文化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
去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参加共青团“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他在讲话中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教育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9月25日,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习近平对“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并提出努力让中国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发关注。
中国高校迈入宪章时代。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发布实施。
研究生奖助体系全面确立。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设立国家奖学金。7月29日,《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
中小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9月1日,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小学生学籍号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北大首开网络公开课。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首批4门课程开课后即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
(2)科学
6月11日至6月26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对接,还首次开设了“太空-地面”课堂。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中国科学家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H7N9禽流感病毒阻击战。2013年3月,中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随即展开了一场病毒阻击战。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及其团队迅速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分别在5月和7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解析禽流感病毒重配机制和传播可能性。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例流感病毒疫苗株,改变了我国一直以来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与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更简便和彻底的克隆方式。
(3)体育
全运会——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在辽宁省成功举行一届“全民参与、回归体育、节俭朴素”的全运会。
恒大夺冠——2013年11月9日,主场作战的广州恒大队以1∶1战平首尔FC队,获得2013年亚冠联赛冠军。中国泳军出彩——2013年8月5日,第十五届游泳世锦赛落下帷幕,在游泳比赛中,中国队共获得5金2银2铜,金牌榜上仅次于美国。
张培萌百米跑出10秒整——2013年8月11日,在莫斯科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中,张培萌以10秒的成绩打破由他本人在4月27日全国田径大奖赛广东肇庆站创造的10秒04的全国纪录
三大球国家队失利引发震动——2013年6月15日,中国男足在热身赛中以1∶5不敌泰国队,主教练卡马乔下课。2013年8月9日,中国男篮在亚锦赛八强战中败给中华台北队,创下球队参加亚锦赛以来的最差战绩。2013年9月21日,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三四名决赛中以2∶3负于韩国队,仅列第四,这也是亚锦赛创办以来中国队历史最差纪录。
“光盘行动”席卷全国。2013年1月,北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席卷全国。
“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掀起中国汉字书写热。
《爸爸去哪儿》热播“中国式”父母引思考。观众对节目折射出的教育问题的共鸣,或许才是其火爆的真正原因。
四、社会建设
1、城镇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1)背景和意义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会议认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2)主要任务
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②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③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④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⑤提高城镇建设水平。⑥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2、卫生和计划生育
(1)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医改进行全面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鼓励社会办医等。
(2)坚持计划生育,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其它社会热点
2013年,还有许多社会热点,如微信、延迟退休年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各类安全事故、虐童杀婴案、大学生投毒案等等,还有一系列社会热词如正能量、土豪、女汉子、大V、小伙伴、上头条、逆袭等等。无不影响着民众的社会心理,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生态文明建设
1、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年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
①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④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⑤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⑧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⑨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⑩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六、2014国内形势展望
1、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将出台 养老金并轨可期
3、“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 落地效果待观
4、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新型城镇化规划将面世
5、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揭真容 市场化成其核心
6、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出台 欲破“一考定终身”
7、“打老虎”力度或将升级 制度反腐将啃硬骨头
8、中国时隔13年再办APEC峰会
9、军队改革着力“能打胜仗” 强军之路或推新举
10、两岸“深水区”继续攻坚 多项议题有待推进
2013年国际形势特点
(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相对减弱
(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
(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
(四)中东**不已
(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
2013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中国开创外交新局1、3月22日习近平首访俄罗斯2、3月24日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3、6月7日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4、10月12日,应泰王国总理英拉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曼谷廊曼机场,开始对泰国进行正式访问。
(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三)美国“棱镜门”
(四)叙利亚化武危机。肯尼亚遭袭。9月21日,效忠“基地”组织的索马里“伊斯兰青年运动”血洗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
(五)台风重创菲律宾。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经济重创
(六)伊朗核问题
(七)多哈回合谈判突破
(八)曼德拉逝世。南非时间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
(九)朝鲜政坛变动。2013年12月12日张成泽被审判并当日执行枪决
2014年国际形势展望:8大悬念引人瞩目
悬念一:斗而不破的大国之间如何互利共赢
(一)斗而不破的大国之间如何互利共赢:中美关系
1、奥巴马2012年连任总统后推选战略东移政策,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届时估计60%的美国战舰将部署在太平洋。东亚形势日趋紧张。
2、亚太再平衡美国战略转移一度具有强烈针对中国的色彩。
3、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并没有恪守中立立场。
4、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处处限制中国。
5、北京时间2014年2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警告执意在白宫会见**6、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主席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
7、奥巴马政府可能适当改变过分突出军事安全因素的做法,对外更加强调“再平衡战略”中的外交、经济因素,并试图淡化针对中国的色彩。
展望2014年,预计中美双方将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主线,继续高层往来,推进在各领域和多层面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使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进入磨合与加速阶段。
美方应在国际事务中放弃双重标准,更尊重和包容中国的核心利益与关切,为双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创造良好条件。
(二)斗而不破的大国之间如何互利共赢:中俄关系
1、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3月22日开始对俄罗斯的首次国事访问(1)、政治领域的新篇章: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动力。(2)、立法领域的新步伐:为中俄关系提供立法保障。(3)、经贸领域的新发展:战略互补夯实合作基础。(4)、文化领域的新合作:加深友谊增进了解互信。2、2013年12月2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与俄罗斯副外长莫尔古洛夫在莫斯科举行磋商,就发展双边关系、2014年双边高层交往安排和有关地区及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3、2013年中俄两国元首进行多次会晤,为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并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俄总统普京所说,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态势仍在继续。
展望:2014年,中俄关系预期将保持积极稳健势头,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也将启动,并有望在军事、能源、经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结出更多“务实”果实。
(三)斗而不破的大国之间如何互利共赢:中欧关系 2013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这一全面战略规划确定了中欧在和平与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共同目标,将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未来数年的进一步发展。
1、欧盟贸易保护升级,对中欧贸易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1)2013年5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开启对产自中国的通信网与关键设备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6月28日,欧盟公布第2013/29/EU号指令收紧在欧盟销售的烟火制品的安全规定。(3)201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再次建议欧盟各成员国对航空公司碳排放配额法案草案进行修改。据推测,欧盟可于2014年3月开征外国航空公司碳排放税,但此举必将导致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向世贸组织申诉。(4)欧美商谈构建TTIP。TIP高调启动也可看作是在向中国发出信号: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
展望:中欧双方发表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数年合作绘就蓝图,双方认识到只有坚持对话磋商、互利共赢,才能为中欧关系不断注入发展动力。2014年,欧盟主要机构领导人将实现换届,中欧关系将继续健康平稳发展,更为深入的务实合作和良性互动仍是双边关系主流,其中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欧关系“新引擎”。
悬念二:日趋紧张的东海局势能否有效管控
1、安倍晋三从2012年12月26日上台执政以来,有分析认为其实际上在执行“媚美”、“稳韩”、“拉俄”以及“遏华”的策略。安倍曾公开表示“日本对世界作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亚洲对抗中国。”
2、日本“暴走”军国化道路 有可能再成战争危机策源地
3、日本政坛充斥着否认历史的“传统”,国家内阁、政要多次拜鬼。
4、日本的叫嚣和美国的默许甚至是怂恿分不开。
5、美国的支持和怂恿,使安倍内阁在右倾邪路上越走越远,尤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使鹰派立场越发强硬。
6、美在日部署新的尖端军器,特别是针对所谓亚太“新威胁”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达成共识。
7、中钓鱼岛争端在2013年迅速升级,有专家预测,倘若日本一意孤行,不断突破中国底线,则两国有可能在东海爆发军事冲突。
8、安倍晋三政府领导人应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并付诸行动。
悬念三:“过山车”的朝鲜半岛局势何去何从
1、美国蓝球明星罗德曼2013年两度走访朝鲜,对改变美朝关无实质影响2、2014年韩朝关系或有缓和,但要融化半岛坚冰,也非一日之功,局势短期内难言明朗。
3、张成泽落马后,朝鲜可能会展开新一轮人事调整,以彻底消除张成泽的影响力
4、中国仍然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重要力量。
悬念四:“背井离乡”的斯诺登命运会否迎来转机
1、在各国民众开始对政府全景监控产生关注和警惕之后,在关于保护隐私的讨论被提上公共议程之时,一场捍卫隐私的无硝烟“战争”刚刚开始。
2、2013他陆续向印度、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等发出庇护请求遭拒,美国方面则强硬表示,这样的“叛国贼”不会获得赦免,不禁让人为他的将来捏一把汗。
悬念五:西亚北非局势能否真正走向稳定
1、叙利亚武装冲突仍在继续
2、或许埃及2014年国会选举能带来些许希望。
悬念六:北约撤军后的阿富汗何去何从?
1、美国在阿富汗驻军10多年在阿富汗人中造成了强烈不满,而美国在推翻塔利班政权后现在又越过卡尔扎伊与塔利班谈判,或许会给即将来临的大选带来诸多变数。
悬念七:2014年世界经济挥别危机,”筑底企稳”?
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经济步履蹒跚、曙光在望,将持续温和复苏。
2、影响世界经济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第一,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仍将维持低速增长。第二,美国的“退出”政策及债务上限问题第三,欧洲仍未彻底摆脱通缩陷阱。第四,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进入中速增长通道。第五,区域贸易安排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第六,政治、安全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悬念八:缓解后的伊核问题,能否为中东稳定带来希望?
11月,伊核问题首次达成阶段协议,也令外媒竞相欢呼“历史性”时刻的到来。这项十年艰苦谈判后的“破冰”之举,似乎为伊核问题的解决翻开了新的一页。
专题四: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战略格局 1、2013年12月8日,朝鲜劳动党在平壤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宣布解除张成泽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这是自从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政坛发生的最大动荡。
2、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特别军事法庭12月12日对张成泽的罪行进行了审理,认为张成泽企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根据刑法第60条判处其死刑。死刑立即被执行。
3、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1 月1 日在其新年贺词中首次公开谈及数周前被他下令处决的姑父张成泽。金正恩在电视讲话中称劳动党“铲除了隐藏在党内的宗派污泥浊水”,并说朝鲜当局采取的“断然措施”巩固了国家的团结。
4、张成泽事件的影响
尽管朝鲜国内发生了地震级的重大权力重组事件,但事件本身无法根本性地左右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变动。从长期来看,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将取决于中国的崛起及其引发的地区内权力结构与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变;从中期来看,将主要受到美国“回归亚太”这一战略行为的影响;而从短期来看,则是由“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来决定。5、2013年6月,美国防长哈格尔“香格里拉对话”发表演讲称 2020年前60%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 6、2012年12月12日朝鲜成功发射了搭载“光明星3号”卫星的“银河3号”运载火箭,标志着朝鲜理论上基本掌握了洲际弹道导弹技术。
一、近一年来的朝鲜对外政策的演变
(一)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其核计划进入“收官之战”。
(二)加剧战争气氛,演练“圣战统一”
(三)发动和谈攻势,“熊掌”之后朝鲜谋“鱼”
原因:
1、中国调整对朝政策,坚决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
2.、面对危机美国表现出强势介入的姿态。
3、惯用手段:先挑衅后要援助
二、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朝政策
(一)地区层面的亚太再平衡
(二)奥巴马总统任内的美国对朝政策
(三)亚太再平衡与战略忍耐
1、首先,“战略忍耐”政策客观上巩固了美国与日韩的同盟关系。
2、朝鲜半岛的适度紧张状态符合美国主导亚太安全事务的长远利益。
控制日韩
制衡中俄
军售利益
三、韩国的对朝政策
一、韩国对朝传统政策的基石包括:(1)依托韩美同盟关系对朝形成抑制力;
(2)带头倡导国际社会对朝的挑衅行为实施制裁,孤立朝鲜;(3)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朝进行渗透宣传
(4)一定程度上断断续续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民间对话交流
(5)最关键的亦是最核心的一点是,对朝政策的根本前提是确保半岛无核化和核不扩散。
三、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课题与基本走向
基本走向:
1、更为灵活-软硬兼施
2、更加倚重中国
3、巩固美韩同盟(李明博对朝政策失败)
四、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历史经验
(一)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总体上以友好为主线、以和平为目的(二)中国的强大有助于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
(三)朝鲜半岛在中国衰落之时往往成为外部入侵的跳板
(四)制度化的安排有助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稳定发展
(五)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才能不断获得滚动收益 1992年打破冷战坚冰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外长钱其琛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展开建交谈判
五、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
(一)南北平衡对俄罗斯朝鲜半岛外交极为重要
(二)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很难与中国和美国相比,处于被动跟从者的地位
(三)六方会谈对于俄罗斯的朝鲜半岛外交极为重要
(四)俄罗斯近年来的朝鲜半岛外交实践说明,其外交中积极扩大对朝鲜半岛影响的趋向有所加强
六、日本的对朝政策
1、日本坚持“绑架、核、建交”三大课题“捆绑解决”。
2、日本外交从属于美国地区战略的实质,决定了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3、在“绑架问题”的演变过程中,日本政府及其国内保守势力有意扩大这一问题的影响,并试图将“绑架问题”与“历史问题”一同解决,以此来减轻自身背负的沉重的“历史包袱”。
七、东北亚战略格局的特点
不仅淡化了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对抗和对峙状态,而且促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二元格局。
以往的各个国际体系之间只有对立而无合作的一元国际政治结构开始瓦解,逐步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政治层面的对立、冲突、竞争和经济上的合作并存的格局。
东北亚事实上已成为东亚区域的核心部位,其典型的二元结构正在辐射整个东亚区域
对于美国来讲,东北亚区域的冷战结构恰好成为其战略性支撑点,美国正在利用这一战略支撑点来实施其遏制战略。
结论:东北亚战略格局的核心议题
1、朝鲜半岛问题事实上是东北亚区域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东北亚区域各国的战略指向将很快地转移到合作层面上来;二是要促使美国改变控制与合作并行的东北亚区域战略。
2、重组东北亚区域政治结构需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消除区域内不稳定结构,尽可能使目前的二元结构转向集中于合作的一元结构。而改变不稳定结构为稳定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的基本途径
1、为朝鲜提供切实的安全保证,迫使其放弃核武器。
2、以援助为条件对朝鲜内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3、建立多方平等参与的东北亚安全管理机制。
第五篇:经济法补充复习资料
经济法补充复习资料
相关经济法老师:
一、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十五章内容不考
二、题项分布:单选20、多选20、判断
15、简答
25、案例分析20
三、补充复习涉及以下范围内容:
1、简答: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经济法律事实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著作权行政或刑事侵权行为
职务发明创造的单位
著作权民事侵权行为
破产财产清偿
破产界限
赠与合同
借款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2、案例分析:
1、地役权、抵押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取得
2、客运公司与乘客的权利义务关系
3、股权转让
优先购买权
股东出资不实责任
股东间接诉讼
4、债权人撤销权
代位权
抵销权
债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