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微课培训心得
微课培训心得
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微课”,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关于“微课”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收益良多,获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认识了什么是“微课”。
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同时观看的微课课例也让我领会到了“微课”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的独特魅力。
二、微课产生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扩散的速度加快,微课的出现及使用越来越被需要。微课主要关注小现象、小策略,积累小故事,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微课也分为两类:教师类微课程和学生类微课程。教师类微课程可以开发他人的作品,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成果。在此之前,我个人对微课的认识与理解还很迷茫,这次学习帮我理清了思路,给我们播放的微课实例更让我豁然开朗,真心的觉得微课就在身边,并非遥不可及。播放微课实例的精彩点评更是帮助我在以后的微课制作中少走弯路。
三、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平台、新技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小学英语微课培训心得
小学英语微课培训心得
小学英语微课培训心得
2015年9月24日,xx二小,蔡xx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介绍“微课知识”。
会上,陈湘云校长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关于“微课”的相关知识,蔡老师重点布置了本学期工作室成员的具体任务。总体而言,这次会议收益良多,获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是认识了“微课”。微课是指学生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老师课堂上面对面讲解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面对面指导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观看的微课课例也让我领会到了“微课”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的独特魅力。
二是理清了“思路”。在此之前,我个人对微课的认识与理解还很迷茫,心里压力大,但是陈校长的讲座帮我理清了思路,让我明确了如何制作制作微课,如何运用微课,以及制作微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紧接着,陈校长给我们播放的微课实例更让我豁然开朗,真心的觉得微课就在身边,并非遥不可及。播放微课实例的精彩点评更是帮助我在以后的微课制作中少走弯路。
三是明确了“任务”。最后,蔡老师重点布置了本学期工作室成员的具体任务,每位成员要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微课”质量为目标,制作3个“微课”,供全体成员交流学习。总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平台、新技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微课培训心得
本学期的教师培训报雷主任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微课的知识讲座。微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型。这次培训,收益良多!首先,通过接触“微课程”明白了: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其次,此次培训,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老师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我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老师的微课程专题,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很能启发老师们的思维。
这启示我们,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随意,必须严谨、认真、科学。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动脑,多制作像这些有效的微课程集,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提升。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微课培训心得
听取专家关于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
科学教学深度融合》后的体会
2015年12月11日在教育局的带领和组织下,我们一行人乘车来到固原听取专家关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及课件的制作方法,使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是我的一点收获。
一、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5年5月22日习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应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5月23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提出了四点倡议: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
关于一般信息技术:用以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呈现、获取、和加工处理等技术。
公元前497年,孔子与弟子一行数十人,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生涯。在奔波的过程中,孔子与众弟子边讲学、边研讨、边请教遇见的农人与商人„„。那时的信息技术是口耳之术,后来发展到直观技术、视听技术和数字技术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存储、传递、呈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利用按照大家共同遵守的通讯协议,由硬件(各种信息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与技术、操作系统和资源构成的基于数字技术的国际计算机网络来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即我们所讲的互联网技术。
1991年英国爵士蒂姆-伯纳斯-李等人提出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实现了使电脑与所有人连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伯纳斯-李通过敲击自己开发万维网时的那台计算机,将互联网献给全人类。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指的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理念、环境、技术、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出具有互联网时代技能和素养的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在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师的“教”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应当怎么办?
5月23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
教育部关于印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12年5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信息化,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只有将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我们才能找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找到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一)什么是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利用系统科学的基本 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属于不 同范畴但有关联的事(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 为一个整体,以使这个新的整体产生根本性变革的思想和方法。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以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三)牢固树立和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我们对儿童毫无所知,只用我们错误的见解去办教育,愈办愈错了。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所应知道的是什么,却不问一个儿童所能学习的是什么。——卢梭
(四)要充分体现教师地位和 作用的变化进行整合的教学实践传道、授业、解惑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将逐渐由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显性行为,转向在课外表现出的以教学设计为主的隐性行为。教师要适应这个变化,并努力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这个变化。
选择并利用有利于学习主体参与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操作性学习来加深理解。在通过平板电脑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巡视和指导发挥主导作用。
(五)要使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成学生学习与认知工具
三 运用深度融合的理念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新型教学模式
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课堂仍然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因此,信息技术首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引发课堂教与学革命性变革
(一)基于多媒体互动教室的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设置目标 明确任务——白板交互 自主实践——生成资源 重构知识
英格兰地区86%的小学、97%中学 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几乎100%的日本 公立中小学都 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基于多媒体互动教室教学的技术特征是: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感、操作行为和思维参与的学习内化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这种交互性特征,使得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能够演变成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虚拟特征的发展式教学模式。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征,从情感、行为和思维三个方面,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徐水实验小学王老师《位置的确定》利用数字课堂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设计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使课堂回归学习主体,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特征、实现认知内化的课堂。教师将信息技术融于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发挥了数字技术在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学习资源的认知工具作用,科学组织和评价教学,以促进学生认知内化的有效实施中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抓住“观测点”这个确定位置的关键,用学生确定方位时产生的问题导入新课;用有趣的游戏感受观测点的重要性;再通过一些游戏和习题,明确要确定被观测物体的准确位置,还要确定被观测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角度(确定方向),以及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较好地体现了融合的思想。
第一个游戏: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指北针,确定老师的位置,结果不同的学生的答案不一样。由此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要确定被观测物的位置,首先,必须确定观测点;观测点不同,位置也不同”的认识。
第二个游戏:分组学习,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找到离第四个保护站最近的保护站并标示它的准确位置。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在白板上标识出自己找到的准确位置,并将怎样确定准确位置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还要知道这个物体与观测点的方位(即角度)和距离。
第三个游戏:根据给出的方位和距离,找到管理局为藏羚羊、藏野驴、棕熊、野牦牛设立的食品投放地。学生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找到不同的投放地,然后利用白板演示并讲解自己找到这些地点的根据。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要知道观测点、角度和距离的知识。
教师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呈现知识信息直观形象、互动性参与性强等技术优势,从情感、操作行为和思维三个方面,为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认知内化学习创设了有趣的环境和有效的条件
在《位置的确定》教学中,网络和移动媒体使信息技术与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融为一体。孩子们不仅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建立起“要确定被观测物的位置,首先,必须确定观测点;观测点不同,位置也不同”的认识;还可以利用百度地图,找到可可西里、找到北京,还找到了自己的学校……,互联网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和体验。
(二)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评价教学
情景引入 学情诊断-----调整目标 新知构建-----精彩预设 巧妙生成----评价调控 拓展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不是那些构成知识与技能体系的重点,而是学生认知与应用的难点。
并非所有的教学重点都是学习的难点,但是难点不突破,重点也就难以掌握。只有精准地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这些难点,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发展,才能是愉快高效的。
精准化的教学:针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等),采用多种技术、方式、方法和手段,实施的有的放矢、轻松愉悦、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智慧教育。实施精确教学的 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发现并准确把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创设有效应用数字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发展的数字化环境,精准设计有利于支持学生认知,内化有效实施的多种情境和活动。
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探究答案,解决问题,—多元评价 归纳总结。当人们还习惯于对纸质媒体的阅读与学习的时候,利用屏幕借助互联网进行阅读和学习正在悄然兴起,并成为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 1.“一对一”教学的应用环境
人手一机 自主操作 网络支持 随心所欲 及时反馈 有效指导 2.课堂中个人终端应用的特征
(1)班级教学与个别化学习环境并存;
(2)教师要将教学设计重点,从对“群”的(班级)学习环境设计,转移到对个别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设更多的环境、条件和机会;
(3)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过程,自主学习不是独自学习,而是能够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自我调整的学习方式。
毛泽东:在基于个人终端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多种教学资源结合起来,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四、基于微课资源的混合教学
2004年美籍孟加拉人可汗首创了针对学习难点制作、有效突破学习难点的微视频,开创了微课的先河。
广东佛山电教站正高级教师胡铁生
1、微课不是一种课型而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学生需要的直观形象的资源
2、微课资源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知识点,用影视频形式呈现的、一般长度在8分钟以内的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等。微课资源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和教学过程的要素,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用于各种不同的课型。因此,基于微课资源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多种多样的方法混合到一起的混合式教学。
微课视频资源一般:①微视频;②学习任务单;③进阶练习由构成。
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协作与探究学习---多元评价突破难点 巩固重点
3、这种教学的特点是:发挥微课资源教学内容集中、时长短、制作简便等特点,指导和帮助学生针对自己遇到或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自主、协作、探究性等认知内化的混合式学习。
4、微课资源的制作
摄像机加白板---录屏软件加PPT----视频加绘画板加后期编辑---------录屏软件加手写板加
绘图工具-----视频录制加 后期编辑 微课制作方法之一 摄像机加白板
工具:DV录像机、白板(黑板)、粉笔、其他演示工具 对象:整个微课教学实施过程 制作过程: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微课制作方法之二 录屏软件加PPT 采用这种方式拍摄微课,需要用到的工具主要包括:电脑、耳麦(附带话筒)、录屏软件。被拍摄对象主要是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界面(即教学内容),例如PPT、word演示界面、画图工具、其他一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软件界面。微课制作方法之三 视频+绘画纸+后期编辑
工具: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平板电脑、白纸、绘制工具„„。对象:纸笔(具)结合演示、书写、讲解的教学过程。
制作过程: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用笔在白纸上进行画图、书写、标记等教学,并在别人的帮助下,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拍摄时,要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第三步,如需要,可进行编辑和美工处理。微课制作方法之四
录屏软件加手写板加画图工具
工具:摄像机或带有视频摄像的手机、手写板、相关软件。对象:手写笔、板结合的演算、书写、绘图的可视化教学过程。
制作过程: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用电子笔在手写板上进行演算、画图、书写、标记等教学,并在别人的帮助下,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拍摄时,要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第三步,如需要,可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工处理。微课制作方法之五 视屏录制加后期编辑
工具:摄像机、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
对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和其它技术应用的可视化教学过程。制作过程:第一步,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试讲。第三步拍摄。拍摄时,要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第四步,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后期编辑。慕课(MOOC)是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实施教学的课程 如同技术颠覆并再造了报纸与音乐产业一样,现在轮到另一个传统行业——高等教育了。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森(John Hennessy)认为:MOOC将颠覆高等教育
(五)强化认知内化的翻转课堂
两位美国教师将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到一 起,开始了关于“翻转课堂”的创新实践 英特尔全球教育 总监博兰•宫泽(Brian Gonzalez)
1、翻转课堂:认知内化的课堂
2、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知识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课堂来完成。
这样做,将学习过程最为重要的第二步——吸收内化放在了课外,本应用于互动、协作、研讨和交流的课堂,几乎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3、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任务 指导 自主-----创设 时空 小组 协作---聚焦 疑点 风暴 讨论---微课 导学 合作 探究---辩论 疑问 共享 成果----学习检测 反馈 评析 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能够利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具体案例。过程和方法:通过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预学习、展示交流的学习,学会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关注乡土和国家地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认识人地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前:教师制作好“外力作用与速度的关系”的微课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源,发布在学校慕课平台,供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机房、家里等地,利用电脑、平板、手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完成相应任务。回顾重点 预习评价展示,交流实验成果合作竞技,讲解归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挑战认知内化深化思维。
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在线视频的回放率、作业、任务、笔记、讨论等情况,收集学习难点、疑点,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汇报实验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小组合作探究,通查阅图文材料、教科书、地图册、慕课平台知识、谷歌地图、在线搜索信息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深化对“外力用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课后: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情况,将学生能够在课后独立完成内容,预留在课后了,比如夷陵之战火攻策略的原因和高考题的解析。教师将该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发布在泉州五中慕课平台供学生课后再学习。
4、大翻转教学: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媒体和各种资源,通过自主、协作和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实现教学目标。
小翻转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微课和其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进行预学习。在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资源,除了应尽可能是多媒体的、丰富多彩的、交互性强的,还必须附有教师对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和建议,及相应的检测练习题。
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创设多种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基于无线网络的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和评价学习,将课堂回归学习主体。翻转课堂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时空的颠倒。其本质特征是使课堂回归学习主体并成为学生认知内化的主渠道。
(二)硬件环境要素
1、有利于主体参与的、具有较强互动性的移动和其他终端。
2、能够支持移动和其他终端高效运行和应用的网络环境。以课改核心思想和深度融合理念为指导理论,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应用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内化过程的教与学的方式,使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落到实处
(三)软件环境要素
1、多媒体数字化资源
(1)用以解决某一个教学(或专题、单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数字化资源。(2)系列素材类:围绕一个专题、通过多媒体方式提供教学素材。(3)完全与文字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材。(4)学生创作的教学资源
课堂上生成的即时资源,学生课外创作的作品
2、微课视频资源
(1)用以完成某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任务的微视频资源。(2)微课程资源 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将若干个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资源组合到一起的完整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系。
3.学生根据教材改编表演的课本剧、制作的微电视节目,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认知过程,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四)学习活动要素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操作行为和思维参与积极性的活动。
五、积极参加研究展示和交流 信息技术教育成果的活动
任何一个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实践、探究和激励性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学校的领导应当为广大师生搭建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的平台,鼓励、支持他们参加有益的竞赛和交流活动,使他们能在这些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得到提高和发展。
(一)积极参加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在全国开展的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都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一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的教学实践活动。
1、“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目标:
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目标:
2、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目标
3、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评价优质课应重点把握的 三教学问题 方向性 教学性 技术性,教学内容、语言、板书和课件不出现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较好实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技术运用得当、熟练,资源形象、生动、互动性强;实录重点突出、画面与音效清晰。要将摄像机的镜头当做制作者的大脑和观众的眼睛,将制作者的设计和观众想要看到的,清晰、准确地展示到观众面前。
(二)积极参加信息技术交流展示和电脑作品创作活动。
(三)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本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创作和计算机竞赛活动
5月23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提出的四点倡议中指出: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我们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强信息教学研究开发,提供多样学习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美国45岁的指挥家埃里克惠特克(Eric Whitacre)幻想成为能够指挥身处100多个国家的近7000名合唱爱好者同时进行大合唱的指挥家。谁帮了他的忙——互联网。愿信息技术帮助我们,使课堂更智慧、更高效!使课外更欢快、更个性!
高城寨小学 刘淑琴
2015年12月18日
第五篇:微课培训心得[定稿]
微课培训心得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通过微课的培训,使我对微课这一新生事物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微课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
微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新方法。微课的制作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归纳总结的过程,是自我学习自我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水平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高质量的微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在制作微课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练习巩固等方面的微课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作为专业教师,对于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我们必须掌握它,正确且熟练地使用它,充分发挥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2,对学生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有了微课,就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使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微课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把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题等制作成微课,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让优秀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总之,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第二,微课的制作方法
1、选择课题与类型,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所以必须根据本班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知识点,然后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微课类型,进行微课设计,有助于提高微课堂的效果。
2、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教案的基本要素必须具备。
3、微课录制,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最常用的还是借助于录屏软件直接录制。
微课制作注意事项 :简单明了的知识不要做 ;以学习者为中心:称谓、认知水平等; 以知识点为单位,每次只要一个知识点; 语言精练,提问简明:口语等,问候评语的话不要;有适当的字幕提示; 视频要完整:片头、片尾 ;声音:电流声、破音、杂音 ;画面:去掉无关的信息,鼠标指针,无关的logo等;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