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年3月15日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西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2011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为促进我区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其整体发展水平,2011年3月7日,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深入格里坪镇中心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西区第一幼儿园、通力幼儿园,就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各类幼儿园43所,其中区政府公办幼儿园1所,企业办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4800余人,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6.3%。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229人,保育员35人,后勤人员9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3%(含高中学历)。近两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指导,相继出台了《西区民办幼儿园督导评估细则》〈攀西府督导办[2009]10号〉、《西区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攀西府办[2009]92号)、《西区民办幼儿园教育行业协会章程》,现正制定全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建立了由区教育局主管、民政、财政、发改、卫生等部门及镇(街办)上下衔接,互相配合的管理体制,在全市区县中率先成立了西区幼儿教育管理中心,配备了专人负责对全区学前教育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在行政管理上区、镇(街办)和教育局均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人员参与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业务指导上,教育局配备了兼职幼教教研员,有专职分管学前教育的干部。
(二)夯实基础,着力规范化建设
2009年初,针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存在不规范等问题,区政府决定开展了清理规范民办幼儿园专项工作,经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清理整改,取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阶段的工作,取缔非法幼儿园7家,整改11家,为巩固成果,区政府出台了《西区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等规章,组建了西区民办幼儿教育行业协会,制定了行业公约和行业内部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2009年以来,每年春、秋学期开始,都要由教育局牵头,区公安、交巡警、卫生、民政、街办、民办幼儿教育行业协会等密切配合,对辖区43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各种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联合执法大检查。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了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力度,2009年至2010年连续2年对我区民办幼儿园进行了政府督导评估。2011年12月对办园成绩突出的民办幼儿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了表彰奖励,对办园水平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组织民办幼儿园园长开展了劳动用工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民办幼儿园园长签订了《幼儿园安全责任书》。
(三)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我区目前虽然已普及学前教育,但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不高,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相适应,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园园之间发展不平衡。为改变这种状况,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极大努力和探索。
一是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为契机,充分发挥投资者办园热情,不少幼儿园搬出了危、旧房,园舍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以省、市级示范园创建为抓手,提升幼儿园档次。近年来通过强力推进示范园创建活动,有一所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园,4所幼儿园创建为市级示范园,5所幼儿园创建为区级示范幼儿园。有4所幼儿园创建为市级绿色幼儿园。通力幼儿园2010年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经过坚持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我区的学前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注重教育教学效果,防止小学化倾向。去年先后在通力幼儿园、区一幼、区小太阳幼儿园等园内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由全区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参与的幼儿教研公开观摩课,参加区内外各种文艺演出20多场,在全市首次组织幼儿园园长到成都优质幼儿园进行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并将挂职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区内进行交流。
(四)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针对我区学前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大力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为优化结构根据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核定公办教师编制数,公开招聘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和管理干部到区一幼工作,工资由区财政全额拨款。积极探索引进男老师走进幼儿课堂工作,截止目前,有三所民办幼儿园共引进了4名男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实践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性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为稳定教师队伍,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督促民办幼儿园解决好教师的各项保险,把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幼儿园评优评先和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养老保险已得到落实,一些幼儿园还增设了各种福利。针对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够强的实际,通过调整、整改、岗位培训、观摩表演、继续教育等多种渠道,切实加强了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93%,所有幼儿园园长完成了第一轮继续教育。
综上所述,近两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西区实际,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引导、支持和规范非公办幼儿教育,形成了以公办为示范,社会力量举办为主体的多元格局,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有效的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全区43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34所,占79%,民办幼儿园成为我区学前教育的主体,这些幼儿园除通力幼儿园条件较好外,其他幼儿园因投资主体的趋利性局限,致使投入不足,园舍和设备设施条件很差,区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很有限。
(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公办幼儿园的编制严重不足,未配齐配足保教人员(西区第一幼儿园应配22人,实有7人),民办幼儿园保教人员也未按规定配臵保教人员。二是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低,业务水平不高,教育观念与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三是幼儿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滞后。
(三)少数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
幼儿教育应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要位臵,调查中发现有的幼儿园园舍极不规范,无安全通道,高低床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四)公办幼儿园太少,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明显
辖区43所幼儿园,区政府公办的幼儿园就一所,仅占2.3%。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并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且不利于辖区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搞好规划,加大投入
要以“十二五”时期中央、省、市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为契机,根据西区的实际认真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重,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视财力状况逐步加大财政投入,要积极向省、市乃至国家争取资金。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一是公办幼儿园要按规定解决编制,配齐保教人员;二是民办幼儿园保教人员不足问题,要搞好督促和协调;三是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有效形式,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纵深推进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园条件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环境、办学条件的好坏,对幼儿心理、个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区的民办幼儿园的园舍和设备设施,要按规范化要求配臵和建设,要逐步淘汰落后的设备设施,优化环境,提高办园条件,提高准入门槛。
(四)增强安全意识,强化监管
安全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治安安全等。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培训、演练等方式增强教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按要求配臵安全设施设备;三是园舍和园内设施设备要符合安全规范;四是主管部门要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加强日常监管,消除盲区,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第二篇:调查报告-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调查报告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保密
学号:保密
学院班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X班
前言
调查报告问卷发放、搜集,以及后期的数据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均为我一个人完成。
本文就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展开调查,调查对象是为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家长,调查通过填写问卷表的形式展开。调查了目前幼儿园的性质,收费高低,孩子入园途径,上下学形式,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的打算,孩子在幼儿园的花费情况,家长选择幼儿园的考虑,以及学前教育的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解决方法等。调查结果显示的基本现状是:学前教育普及率较低,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幼儿园数量少入园较难,幼儿园收费高缺乏有效约束。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为使我国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我国又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规划未来几年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一、调查设计,问卷及方法 / 12
1.问卷的编写
问卷是在老师提供的参考问卷上,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对部分问题进行删减后得到。问卷涵盖了幼儿园的性质,收费高低,孩子入园途径,上下学形式,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的打算,孩子在幼儿园的花费情况,家长选择幼儿园的考虑,以及学前教育的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调查的对象是有正在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孩子的家长。2.问卷的采集及分析
本问卷为寒假走亲访友期间让符合条件的家长填写,共计10份。其中1份来自成都市区(指孩子在成都市区的幼儿园上学),一份来时重庆市区,五份来自重庆市的黔江区,3份来自黔江区的马喇镇。可以说这几个地方从不同发达程度反应了学前教育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就读幼儿园主要以民办为主: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就读的幼儿园以民办居多,集体办次之,而在/ 12
此次统计中并未出现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主要原因是民办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多,教育部门主办的很少,且家长考虑到幼儿园与住宅的距离,通常以就近原则选择幼儿园。2.就读幼儿园规模:
从表二结果看出,幼儿园规模在300-400的占了50%,400以上与100以下各占10%,200-300占了30%,这主要与区域发达程度和区域人口密度有关。400以上以及300-400的一般是在大城市,该幼儿园周围有住宅小区,200-300的集中在区县城市,周围通常也有住宅区或者该幼儿园位于中心城区,而100以下的在乡镇地区。3.就读幼儿园类型: / 12
从表三可以看出,全日制呈压倒性优势,说明家长们还是非常在乎孩子,关心孩子,希望下午就把孩子接回家。这主要是,现在的孩子都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助照看,所以大多数家庭都选择早上送孩子上学,下午把孩子接回家。通常孩子中午会在学校度过并在学校午睡。
4.孩子入园方式: / 12
在表4中交纳了赞助费而入园达到了30%,熟人帮忙而入园只占10%,报名排队而入园占20%,正常办理入园占了40%。此图从侧面反映出适龄孩子入园难的状况。因为不到一半的孩子是通过简单的正常办理而入园的,高达30%的孩子是交纳了赞助费才入园的。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适龄 儿童太多,而周边幼儿园太少,这就造成了孩子入园难,幼儿园也就有了坐地起价的成本。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赞助费也成了广大民众吐槽的名次。大家岁对此十分不满,但又无可奈何。5.孩子去幼儿园的方式:
从表5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清一色的全是家长接送孩子去幼儿园,这与当前社会趋势相吻合,乘坐校车的人数还较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家庭结构有关,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孩子加上孩子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通常是老人负责接送孩子。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家对校车的不放心。6.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 / 12
从表6可以看出,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而选择送孩子去幼儿园。
说明家长们很理智,也与当今严酷的社会竞争相关。家长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能更多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下一代,为他们创造一个优秀的起点,以便增加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优势。但同时我也了解到,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盲目性,因为一些家长以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去学习一些特长,有点揠苗助长的嫌疑。7.所在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 12
从表7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普及程度的看法,六成的人认为普及一般,四成的人认为普及不够,没有人认为普及广泛。这与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形势相吻合。也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是国家投入不够,不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的数量,都与目前的适龄儿童人数产生冲突。所以家长们普遍认为普及程度不够。
8.您认为学前教育是否可有可无: / 12
从表8中可以看出,所有家长都认为学前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反映出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在正式进入小学以前,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丰富孩子的阅历。而这些都与国家的重视和宣传是分不开的。9.孩子每月缴纳的各种费用:
表9反应的幼儿园消费水平主要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500元以下的月花费主要存在于乡镇地区,而500-700元每月主要存在于区县,700-1200元每月主要存在于省会城市这些比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
10.本地幼儿园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 12
被调查的所有家长都认为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收费都偏高。造成这种窘态的原因可以用供求平衡关系来解释,即孩子需要去上幼儿园是“需”,而幼儿园是“供”,当供小于求,自然造成幼儿园费用偏高。所以家长们一致觉得收费偏高也就不足为奇了。11.家长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有40%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对孩子的启蒙教/ 12
育,还有40%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有20%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这样的结果,主观原因是家长自己的意愿和背景所决定的,还有就是家长期望学前教育能够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带来什么好处。12.是否希望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从表12可见,所有家长都希望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样能有效规范学前教育,既保证教学质量,又杜绝了入学难的现象,国家干涉之后,关于幼儿园的各种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不仅如此,还能给家长省下一比不少的钱,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比小学初中贵多了。
三、调查结果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教育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学前教育普及率低,迄今为止只有40%的3—6岁幼儿能上幼儿园或学前班;/ 12
学前教育发展城乡差距大;城市学前教育差异化现象明显,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入园难的问题切实存在。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格局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1.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2.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3.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国家应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4.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启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与现实需要的调研,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学前教育法案,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发展。
四、调研的感想
第一次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独自完成了对成报告的修改和完善工作。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莫大的激励锻炼。在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中,由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努力工作,对许多事物都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也包括对自己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且,让我懂得了一样东西: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的机会。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开了社会实践这一门课,/ 12
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12
第三篇: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同时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作为学前教育传播的殿堂,幼儿园的兴办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学前教育起步晚,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全面,现阶段的学前教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实践做法: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小组走访了查杭州市下沙江干区的智慧树幼儿园下沙园区,对园内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并且近距离的观察了园内的一些设施状况。鉴于走访单独一家幼儿园不能很好反映研究调查的结果,本小组设置了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问卷。该问卷在下沙江干区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如社区,校园,超市等门口进行发放,并挑选人群进行发放,主要挑选年龄在30及以上的人群。共发放1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除了实地的考察实践,我们还利用了互联网这一工具,查找江干区学前教育在过去的情况,江干区教育网网站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从中了解到了政府对江干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努力及以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问卷资料的整理
调查人群的年龄普遍在30左右,这是我们小组人为选择的。江干区包含一个大型的高教园区,江干区内的人们素质普遍较高,调查的人权学历60%为大专,大学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们对幼儿园及学前教育的要求不如学历为大专以上的人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认为江干区的学前教育有待改进,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群认为江干区的学前教育状况还令人满意。从侧面来说,这也反映了素质对学前教育看法的影响。
在对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意义一项调查中发现,不管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的人都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重点调查的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个人群对此反应较为激烈。在对幼儿园收费情况的调查中,53%的人群表示偏高,当然本小组忽视了调查人群的经济状况。并且从调查人群口头得知,幼儿园存在各种乱收费的行为。100%的家长都期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师资力量强,收费低,基础设施良好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改进与发展史纵多家长们内心所系。
在提及对于幼儿园现状的改进时,86%的人群表示,幼儿园应该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同时降低入园费用,让儿童们的成长有良好的环境。
江干区的学前教育状况问题大于有点,调查人群表示政府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尽快改善幼儿园,为祖国的花朵建设一个完美的摇篮。
杭州市江干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据我们实地调查以及网上搜索资料得知,江干区有12所主要大型的公办幼儿园,如钱江缘幼儿园,夏衍友幼儿园,百合花幼儿园,京惠幼儿园,京城幼儿园(资料来源于江干区教育网),这些幼儿园政府教看重,经费支持力度大,常有政府领导来院进行学前教育的考察。但是江干区还存在着许多小型的幼儿园,有些多为外地打工子女开放,相比于那些受关注度较高幼儿园,幼儿园情况不尽人意。
杭州市江干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学前教育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很多大学开设了学前教育的专业,但是应对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还未到位。现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师待遇不高,且多数没经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对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乱收费现象
有些幼儿园政府投入的经费较少,又对国家法律的不重视,做出了一些乱收费的行为,如大幅上升进园经费,在教学过程中增收课本费,还提高午餐费的收取。幼儿园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意外事故以及食物中毒事故,这是事故在报纸上屡见不鲜。
(三)幼儿课业负担重,学前教育成小学教育
通过对智慧树幼儿园的走访,我们发现,幼儿们学的课程接近小学课程,如提前学小学英语,数学的知识,大多数父母反倒是乐见其成,但是却忽略了幼儿承受的能力。
(四)基础设施差,设备不齐全。
幼儿园的经费支持少,特别是那些处在农村边缘化的幼儿园,园内的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幼儿教学所需,同时幼儿园卫生医疗状况差,以及陈年老旧的户外设备也是一大安全隐患。
第四篇: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民办22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民办学校24157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
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初中入学率为%,巩固率为97%。,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占学校总数的%;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民校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累计资产达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
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咧霸盒#谛q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为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
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
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万元,农村学校负担万元,区属学校负担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
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
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
表所示:各区县市危改资金危改面积各区县市危改资金危改面积市本级38临澧31028099武陵区1824819桃源4568395区26824680石门74825675安乡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汉寿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县3909866西湖1984061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据调查,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②变
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1 2 下一页
第五篇: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初中入学率为99.3%,巩固率为97%。2001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03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04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00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
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17.36%;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20.1%;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
民校校园总面积2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15.15%;累计资产达18638.9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05年为11425.85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8.9%。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
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
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4062.36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1918.43万元,农村学校负担204.5万元,区属学校负担1939.43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18.9%,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0.6%,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68.7%;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4.25平方米(标准为18m2/人),生均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标准为5.7
4m2/人),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其中D级危房850
m2,B、C级危房29500
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2004-2006年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
各区县市
危改资金
(万元)
危改面积
(m2)
各区县市
危改资金
(万元)
危改面积
(m2)
市本级
临澧
310
28099
武陵区
24819
桃源
456
839
5**区
268
24680
石门
748
25675
安乡
349
1386
1西洞庭
250
6610
汉寿
314243
津市
237
10258
澧县
390
9866
西湖
198
4061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
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9.8”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免杂费、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据调查,2004年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②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有的骑单车上学,路上又有安全隐患,学生家长为此担惊受怕。
三、建议及对策
1、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协调好城乡教育的发展,统筹幼教、普教、职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助学金,继续开展“9.8”助教日活动,并通过建立以区、乡镇政府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义务教育“双线”保学控流责任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二是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继续调整好中小学校布局。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初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小学或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到2007年全区中小学力争调减到230所。三是继续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资金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持十年不变。四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农村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库,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相统筹。五是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要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农村高中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07年,普高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
2、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教育20条”规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行四项制度,进一步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对学校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对学校的检查与收费,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原则上对农村学校实行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首查不罚制度。职能部门在第一次清查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时,要指导纠正,明确整改期限,不应动辄罚款。三是实行罚款集中制度。职能部门对学校的罚款,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全额纳入教育捐赠中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负有维护学校周边环境责任的部门,如果工作不作为,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到学校实施三乱行为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公开曝光。
3、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一是正确舆论导向。民办教育在我区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工作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提供发展平台。公、民办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项目、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及评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纳入本地划片招生范围,也可以实行单独招生;高中阶段的民办学校要列入本地划片招生计划,并统筹安排招生;允许公、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经过批准后双向流动;民办学校的学生在考试、升学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三是切实规范管理。目前,民办教育正处于上升时期,同时也处于对民办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时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种隐性问题和矛盾将会暴露出来,政府会由此承担无限责任。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一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出台民办学校设置审批规定,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规范并提高民办学校设置条件,提升民办学校的办学档次。
4、搞活教师用人管理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一律试行公开竞聘,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变革机制,裁减人员,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构建一种“核编定岗、全员竞岗、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二是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湘发[2004]5号文件规定,县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整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在继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竞争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校按编制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办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人员分流问题。四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增减情况进行核查,拟定进人计划,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当前要严格落实常教发[2004]51号文件精神,为乡镇中心小学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新补充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有较大改观。
5、巩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的教育经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一道,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乡镇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力争做到教师工资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一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至少按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落实和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四是建立化解学校债务的有效机制。“两基”达标所形成的债务未剥离的,应按照上级政策精神剥离,将其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统筹偿还,优先解决。
6、把江南城区教育纳入市“三区一体化”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武陵区、**区、德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
“三区一体化”的要求。近几年来,“三区一体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创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明显滞后,合不上“三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市里应加大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解决江南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严重不足,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解决城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在校园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矛盾。对于教育费附加,市里每年给武陵区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04年还给武陵区增拨400万元,给德山开发区增拨100万元,而江南城区为零,江南城区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费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应将江南城区的教育发展纳入“三区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给江南城区学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学校改造;同时,市里应直接在江南城区建设一所义务制初中学校并纳入市直学校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