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总结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工作总结: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杨 美 娜
这一学期,我接的是一年的住校班,因此,在开学伊始我就已经明确了这学期的工作目标: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因为我深知,良好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做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的住校生的教师,我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想,在步入小学前,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的家长都曾经对他们行过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如教育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随身带手帕等良好卫生习惯,以及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的习惯,如问好、谢谢、再见等。但是进入小学以后,学校生活给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必须进一步培养他们一系列新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习惯
住校生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但是因为有些孩子在住校前,在家里的生活可能没有多少规律。因此,我力求让孩子做到定时起床,定时睡觉,定时吃饭的习惯,使孩子的生活逐渐规律起来;周末返校按时到校,做到不迟到、不请假。并与家长协商好,配合老师管理好自己的孩子,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要教育他们不挑食,不偏食,除规定的点心外,不乱吃零食,回家不暴饮暴食。洗漱认真、干净,保持衣服整洁干净。
饭后不作剧烈运动。坐、立、行、读书、写字保持正确的姿势。
3、养成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的习惯
要求孩子对生活上的事能自己做到的尽量自己去做,整理衣柜、书包、洗袜子、洗手帕等,并且要求孩子们在晚上睡觉前将脱下的衣、裤、折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要求他们穿着整齐,穿戴时不丢三拉四。并且训练孩子穿衣、脱衣、洗脸、刷牙动作利索,不拖延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因为是独生自女,家里的溺爱让他们的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习惯很差,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如果任其存在下去,孩子长大后就无法承担肩负的历史重任。应该说,这不是孩子的过错。孩子能力的逐步发展,加上好奇,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做些事情,这时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如果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具体的指导,就能在孩子不断享受到成功欢乐的同时,使他们形成劳动观念,形成必要习惯。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主要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老师与别人谈话时不插嘴;家中来客,做到尊敬有礼;讲话要文明,不讲污言秽语;尊敬老师和长辈,友爱同学,爱护比自己年纪小的弟妹和小朋友;对残疾人有同情心,主动热情帮助;遵守纪律和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物;诚实,不说谎;不攀比,不贪小便宜等。
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坚持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乐意去学去做,并坚持下去。如,为了训练孩子动作利索,在孩子折叠衣服时,我特意让大家比赛,比比谁做得快做得好,并用红星奖励;有时用表计时,积极鼓励,告诉孩子:“今天你又快了一分钟。”或是“今天折得又快又整齐”,这样可激起孩子要求越做越好、越做越快的热情。经过反复锻炼,既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起孩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三、和家长经常沟通
住校生经常过着家校两线的生活,因此在培养还孩子的习惯方面,和家长的沟通也是非常重的一环。
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住校生因为一周才回家一次,许多父母见了孩子只顾着宠爱,孩子怎么做的能容忍,而这时孩子们在学校刚刚养成的一些好的习惯可能就受到了冲击,于是,在每周五家长接学生回家时候,我会抽空和他们沟通,我告诉他们,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并且要求他们严格要求孩子,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住校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这个重任,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第二篇:如何培养初中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初中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摘要: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迈入一个对他们来说既新奇又不知所措的环境,难免会有很多的吸引和困扰因素,在这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因素使他们误入歧途。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1]。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习惯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低年级 良好的习惯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正文: 初中生存在的问题
初一学生由于刚刚升入初中,学习、生活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心理上产生了一些波动,面临一些困难。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因为初一新生大多为十二三岁的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从小学到中学,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许多学生在生活上、作息时间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2]。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习上的不适应,不仅学习成绩下降了,而且还因此而导致了情绪的不稳定,自信心的动摇,行为习惯的变坏及学习兴趣的降低,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业的正常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初一学生中存在的学习习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学习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晨、中午到校的时候,作业还没有做完,然后拼命赶作业,甚至抄袭同学的作业;
2)上课迟到、忘记带回家作业; 3)睡懒觉,因而常常来不及吃早餐; 4)没有预习的学习习惯;
5)交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忘了做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学习准备不足的同学常常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得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他们长大以后,在工作中必须用到过去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学习准备不足,还可能是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在小学时就好动,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动画片和玩电脑上,所以不愿坐下来学习,更不愿意去做学习的准备工作。1.2缺乏学习计划。主要便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2)每天起床、睡觉都不定时,没有规律;
3)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以外,几乎不看其他任何学习类书籍,不做任何课外习题; 4)对于自己学得较差的科目,不作任何补习; 5)经常漏掉要做的家庭作业; 6)每次学习都要大人催促;
缺乏学习计划的学生通常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除此之外,再也不愿好好地计划一下自己的课余时间,把他们用到学习上去。事实上,只要制定了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以后,是可以既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有充足的时间痛痛快快地玩。当遵守计划形成习惯后,学生会感到,学习其实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1.3学习时间安排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自己感到疲劳的时候学习; 2)睡眠的时间不够;
3)长时间地埋头做功课,经常连续两三个小时学习而不休息; 4)很简单的作业,磨磨蹭蹭两三小时还无法完成; 5)在困难的功课上卡住了,也不转过头来做较容易的作业; 有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我们大家拥有的时间一样多,但有的人能够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的人知道时间的宝贵,而有的人在浪费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还要善于利用时间。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巧作安排,把零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学会在自己脑袋最清醒的时间内学习,尤其应该做到不拖拖拉拉。1.4学习没有恒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就不再看书学习;
2)学习计划制定后,开始时还能坚持,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丢到脑后去了;
3)遇到较为困难的练习题,不愿动脑筋去思考,只想抄袭别人的作业;
4)学习时坐不下来,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又要上厕所,呆在书桌前的时间没有多少;
5)兴趣转变得非常快,今天看作文了,明天要学奥数了,没有一件事能够坚持几天。
大部分初一学生还是比较活泼好动的,任何事情都想去一下,这是很自然的。而且初一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不能坚持长时间的学习,或者严格执行长时间的学习计划,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坚持下去,最终肯定是一事无成。他们应该尽早地锻炼,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一心一意。恒心是取得成功的基石,学习切不可虎头蛇尾[3]。2 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
2.1从学生的主观方面来分析,主要有: 1)步入中学大门,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在新的环境下要适应群体,结交新的朋友,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等。2)班级竞争比小学更加激烈,有部分学生对以上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没能进行适时的调整。3)有些方面遇到困难,没有小学那么顺利,不像小学时那样受到老师的关注,稍不顺心,就对新的环境产生畏惧、抵触情绪,甚至有自我封闭的心理,逃避竞争。
4)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或者学习基础较差,竞争不过其他同学,没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受挫。2.2从客观因素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1)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心理矛盾错综交织的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多发,易发心理障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个体看问题还不够全面,个性心理倾向还不够稳定,在个体心理发展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从家庭因素来看,家庭条件优越、父母过分的照顾和呵护使孩子的耐挫力较差,产生了脆弱的“蛋壳心态” ;同时,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刚刚升入初中,离三年后的中考还比较远,对孩子的平时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等到孩子问题严重了才开始着急起来,而此时,孩子的不良习惯已经形成。
4)从学校这一方面来讲,由于没有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或是措施不力,方法不当,使学校教育不切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德育成为“空洞”的说教,收效甚微。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不大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情绪的调适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而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追求考试分数的提高,这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从中也可看出,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份关心,每天牺牲了业余时,在那陪读,一方面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不去做小动作;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不懂问题,能及时发现、讲解。然而,这种“陪读”不仅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而且使孩子通过做功课进行知识巩固的时间成了家长“温故而知新”、孩子动手不动脑的过程。另外还表现在情感上的依赖。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本来孩子就缺乏玩伴,情感上有孤独感。一但做功课时陪惯了,就很难使他们一个人在家时能独立做作业。这两重依赖影响了孩子课堂的专心程度。那么,怎样才识正确的家庭教育呢? 3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要真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也应重视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必须改变只重视智力开发、身体发育,而忽视情感、心理、习惯培养的局面,重视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步进行,身体和心理均健康成长,不过分看重分数、名次,不额外增加子女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用正确、科学的观点教育独生子女,既不百般溺爱,也不过分粗暴,宽严得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4]。2)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家长有权望子成龙,却无权也无法逼子成龙。愿意不愿意成龙,能不能成龙,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怎样生活主要应该由他们自己选择。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些坎坷的经历,在学业、仕途、生活、工作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因此,他们把自己的高希望、高目标,自己的全身心都倾注在子女身上。期望值过高是家长们解不开的情结和普遍的心态。家长应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孩子发展自己,而不是强迫,孩子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成龙的可能性倒还要大一些。没有自主性,孩子是成不了龙的,龙在铁管子里直上直下地能腾飞吗?
4、倡导民主理解式的家庭教育
对待子女的教育,既不能过分保护,一切都包办代替,应当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避免孩子过分依赖家长,事事都需要别人指点与帮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要过分地干涉指责子女,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限制了孩子的言行,使得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5]。家长为孩子过分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小结:
初中三年,初一是关键。在这一年里要让孩子养成认真、勤奋、踏实学习的好习惯。这是最后两年乃至于到高中学习的基础。毕竟孩子上高中我们不可能都去陪读。所以,我个人认为,身为家长有必要在初一这一年多抽出一些时间,监督孩子学习,陪伴孩子学习。身为老师,应兢兢业业,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做好学生的指明灯。参考文献:
[1] 顾晓青.培养良好习惯 收获幸福人生[J].教育在线, 2008:23-24.[2] 张淑菊.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哲学思考 [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 2006.[3] 徐龙年.谈高校文科学生的养成教育——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启示[J].2009, 中国大学学报.[4] 曹建文.建设校园文化的四个“突出”[J].《广东教育:综合版》 , 2006(23):15-16.[5] 束定芳 王惠东.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课堂教学方法》 , 2004(6).
第三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
摘要:
写字是语文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让低年级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写好字,而且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不仅能让学生把字写漂亮,而且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习惯 养成 持之以恒
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入学教育”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两幅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的图画,在第三幅图上,一个正在读书的小男孩坐姿端正,他也告诉了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姿势,另一幅图的一个小女孩正在写字,她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作出了示范。教材把这两幅图,放在如此首要的位置,可见,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多么重要。我们经常看到在我们周围的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带上了厚厚的眼镜,让我们为此担忧。究其原因,虽然也有其他因素,但,许多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存在明显缺陷,长此以往,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学生视力的一个重要的负面因素。我们也会发现,有着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端正,美观,规范,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所以,在写字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现就本人长期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字习惯培养的一些做法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明确要求,不断强化,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我们都知道,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步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说说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并把写字姿势的要求编成歌谣,让学生背一背,如:“小朋友,要记牢,读写姿势很重要:头正,肩平,背要直。一尺,一拳,一寸,别忘掉:眼离本子约一尺,胸离课桌约一拳,指离笔尖约一寸。要想写字对又好,读写姿势先做到!”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的要求,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图中的小朋友练一练,老师可以逐个检查,及时表扬读书,写字姿势很正确的学生,同时,也不断纠正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存在缺陷的学生。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挑毛病”等活动,让同桌小朋友互相找一找对方坐姿或写字姿势的毛病,并督促其及时改正。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互相督促,及时纠正,掌握本领。
二、激发兴趣,讲求实效,训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化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并非易事,光靠老师苦口婆心地提醒,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引导学生把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看成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在开学初,总是会给学生讲一些自己编的关于写字姿势重要的小故事。如《虾公公》,《笋芽儿》,《戴眼镜的猫头鹰》等等,讲这些故事,无非是想让学生明白:平时,坐姿或写字姿势不正确,结果会祸害终身。从而让学生明确读写姿势的重要性。在开学初,我们往往也要利用家长会,让家长在家里指导学生作业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读写姿势,从而,让他们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塑造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把正确的坐姿和写字习惯的训练看成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在重视引导,加强督促的同时,还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许多奖励的措施。最常用的就是口头表扬:今天,某某同学坐得最端正。今天,某某同学进步特别大。对于,姿势最端正的小朋友除了可以奖励到小红花以外,还经常被请到前面来给大家做示范,并且有资格下座位去检查其他小朋友的坐姿,并对他们的坐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语言提醒,眼神暗示或让同桌小朋友互相督促等办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在学生握笔写字时,老师可以在来回巡视的过程中,随时扶正学生弯着的背,摆正他们放歪的凳子,提醒他们“一尺,一拳,一寸”别忘记。
三、关注细节,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一年级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他们年龄小,写字的姿势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强。在写字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应该关注细节,从细微处做文章。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基本功。在板书时,书写姿势端正,写规范字,为学生作出很好的榜样。其次,教师要用敏锐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学生细微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和姿势。如,我在教学生写“羊”字时,引导学生说说它跟“半”的区别,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后,我准备让学生写一写这两个字。于是,我又让学生背了正确写字姿势的歌谣。接着,我让全班学生坐正,比一比哪一组坐得最好,这时,学生纷纷坐正。然后,我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了这两个字,并逐一让学生书空。最后,我再让学生在本子上进行描红和书写。在学生写字时,我在周围进行巡视,随时表扬坐姿正确和字写得好的学生,并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实践证明,那几个坐姿较差,写字姿势自由散漫,需要老师不断提醒的学生,记忆字形也不太牢固,在第二天的听写中,他们把“半”和“羊”都写错了。
当然对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在习惯的培养上,也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如,一开始,只要求学生上课时坐姿端正,写字时,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然后,再要求学生在写正确的基础上,把字写美观。更高的要求当然是让学生把字写出笔锋来了。同时,要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经常开展一些具有激励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把学生的优秀作业拿出来展览。并设立了一系列奖励的措施。开展制作知识卡片,出班级小报活动。定期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展出学生文笔优美,书写端正的画画日记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在班级里营造浓浓的写好字的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地参与到写字活动中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养成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学生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加以强化和训练。学生的姿势和习惯还要受特定的时间,环境,以及他的身心状况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良习惯的反复,写字姿势的差错等。这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时时处处关注他们的行为,严格要求他们,及时地指出并规范他们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写字姿势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写字习惯要在每一节写字课中,加以强调和落实。对学生的坐姿和写字姿势要课课讲,时时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另外,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创新。因为,在上课时,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坐好,对于刚入学的,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这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教案,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之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的中间穿插一些课中操,设计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课间游戏,让学生做一做,动一动,让他们轻松一下之后,再坐端正,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去。对于一些象形字,在写字之前,让学生观看生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激发他们书写的欲望。如“鸟”、“水”“火”等字的书写等。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让他们明确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强化;同时,要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讲求教学实效;关注细节,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通渭县黄家窑小学 赵玉晶 743318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到要求的,对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心、意志力都提出了考验,但只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终身享用,受益匪浅。
关键词: 学习习惯 音乐欣赏 音乐表演 音乐演唱 学习习惯是长期训练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方面的定型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很容易养成,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年级小学生缺乏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原因 1.无注意起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与表现往往是一种感性的对音乐的认知,是一种无意注意状态。缺少理性的主动认知能力与技能,即有意注意自控能力较弱,这正是音乐课上学生闻歌起舞、气氛活跃,却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
2.有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很多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没有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这与他们的观察力与集中注意能力未发育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由于知识比较缺乏,对于自己的表演也缺乏自信,在自己表演过程中也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半途而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的灌输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坚持听四十分钟的课真是不易,要想让他们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明确和了解学习的要求。因为我们的音乐教材是省里免费提供的。要循环使用,并且要求他们要爱惜书,每节课我都会评出两个表现最棒的孩子当老师的小助手,在下次音乐课上课前去我的办公室领书发书作为奖励。另外,音乐课有别于其它学科,比如上课下课的口令,我要求全部用音乐表达,如哪一组表现好,就在黑板上画五角星,看看哪组五角星多,或者将一些五颜六色的音乐符号大头贴贴在孩子们的衣服或脸上,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发地约束自己,有了好的课堂纪律,也让饱们无形中认识了一些音乐符号。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演唱习惯
学唱歌曲足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喝,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地唱歌,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使歌曲生硬,缺少旋律美,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及强弱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轻声”哼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告诉学生“唱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要像百灵鸟,轻轻唱,微笑着唱;唱歌不能扯着嗓子,乱喊乱叫,真难听。”教学中对坐姿的要求是:面带微笑,身体坐正,抬头挺胸眼平视前方。在课堂中我会时常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提醒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引导学生向姿势正确的学生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就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首先,要知道做个文明的欣赏者,是尊重人的表现之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自己,为他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再次,要学会用心,用情去聆听,去理解音乐,知道音乐在表达、描述着什么;再次,要能够走进音乐意境中,并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用思维创造音乐。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我让学生自己给歌曲创编形体表演动作,例如:在《我是一个粉刷匠》一课中,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粉刷匠是怎样工作的?然后鼓励学生上台边唱边表演粉刷匠,孩子们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动作表情非常夸张,逗得台下学生哈哈大笑,课堂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通过表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与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升华。
5、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音乐。”只有让孩子们养成倾听的习惯,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的和美丽风景,才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热情自信,模仿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的习惯和能力。(1)媒体再现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视听工具,通过优美的音质和动画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友谊花开万里香》,通过图文声结合,学生看到世界各地鲜花盛开的场景,热情高涨,感受友谊之花的温馨与快乐。(2)问题创设法,在聆听音乐前,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如《快乐的音乐会》,老师根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进行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会唱歌的小动物,请你们听一听,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最爱唱什么歌?”带着问题,孩子们认真倾听后,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3)故事诱导法,《噢,苏姗娜》,通过聆听思考,用语言将音乐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等等。聆听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感知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被动的“要我听”变成主动的“我要听”,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低年级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的转换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学会学习,能否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基。我们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感官功能、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篇:培养良好习惯工作总结
培养良好习惯工作总结
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累,要改也难。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现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良好习惯的形成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
先让学生进行熟记、理解规范条文的训练,也就是要求在校的学生人人都要会记会说,知道各条文的基本内容。这就是创造了学习条文的环境,于是我就利用班会课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定期指导学生理解贴在墙上的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各人印发一份,让学生拿回家让家长看,也让家长指导、训练、督促学生执行行为规范。
在以上基础上,我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如“不骂人,不打架”,“考试不作弊”等要求,做好奖惩规定,处分章程,同学之间互相督促,让班干部做好记录,一个月总结一次,选出榜样,并把学生个体执行条例的好坏与班级文明建设和评定相联系,使个体置于集体教育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又如为让学生形成“升国旗肃立,唱好国歌,行注目礼”,与教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等习惯,我校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一学年开展一次韵律操比赛。这样让学生通过经常性操练,定期比赛,不断巩固提高,形成习惯,从而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树立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小学教育是人类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早期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与进步影响巨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学生和集体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首先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感染力。我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大力表扬同学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尊重同学,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这样,一个人的优点,成为全班的优点;一个人的长处成为全班的长处。经过长期坚持和努力,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其次,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充分发挥群体的影响作用。团体规定的习惯力量,常常无形中造成一种压力,对每一个同学都有教育影响作用。比如,当同学们大都能按时上课,就几个人经常迟到,从而影响班集体荣誉时,我们教师当面给予帮助,同学们下来就会责怪“就是因为你们几个,不然我们班能拿到第一名”等等。
这样促使习惯不好的学生强制改正自己的缺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我班有个学生叫代佳林。他上课很有“精神”,动来动去的,影响别人,弄得同桌无法听讲,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书写相当潦草„„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放心、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几乎对他失去信心,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生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你喜欢我吗?”他不吭声。“看来你是不喜欢我了?老师经常批评你。”“不是的。”我顺
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让大家喜欢你的孩子吗?”他点点头。“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慢慢地,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一点点的进步,但不是太明显。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这些日子的作业他能认真地完成,有时还多做,我为了鼓励他,在他的作业本上毫不吝啬地给他画了两颗大大的五角星,他可开心啦。
五、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
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低年级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