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武术理论试题库
武术理论题库
一、单选题
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 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 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3.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5.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6.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7.集体项目通常要求多少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A6人 B8人 C10人 D12人
8.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几倍。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9.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 A30度 B45度 C60度 D75度 10.虚步重心应落在哪儿? A前脚 B两脚中间 C后脚 D腰部 11.歇步时,左脚在前则为下列哪一项? A前歇步 B后歇步 C左歇步 D右歇步 12.冲拳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拳心 B拳背 C拳轮 D拳面 13.弹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 B脚尖 C脚跟 D脚心 14.蹬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 B脚尖 C脚跟 D脚心 15.推掌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掌外沿 B掌心 C掌指 D掌内侧
16.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____。A散打 B对练 C集体演练 D实战格斗
17.拳谚有“练拳不练什么,终究艺不高”之说。A腿 B眼 C腰 D身
18.长拳运动中呼吸法总的要求是什么?
A“气要提” B“气要托” C“气要聚” D“气要沉”
19.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两晋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多少厘米?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21.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该运用什么呼吸方法? A“提法” B“沉法” C“托法” D“聚法” 22.一般冲拳击掌的发力顺序是什么?
A腰-肩-手-肘 B手-肘-肩-腰 C腰-手-肘-肩 D腰-肩-肘-手 23.弹腿、蹬腿的发力顺序是什么?
A胯-膝-脚 B脚-膝-胯 C膝-脚-胯 D脚-胯-膝
24.何时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以后开始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25.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何时在北京举行? A1971 B1981 C1991 D2001 26.何时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入会? A2004 B1994 C1984 D1974 27.简化太极拳是以哪式太极拳为基础编制的? A孙 B吴 C陈 D杨
28.那一年国家体委颁布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并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性的武术散打擂台赛。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29.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后来连续几年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使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受到了良好的效果。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30.沿圆走转,势式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是哪种拳术的运动特点? A形意拳 B太极拳 C长拳 D八卦掌
31.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以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象组成的是下列哪个拳术?
A五祖拳 B形意拳 C象形拳 D通背拳
32.“两人手持一种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以决胜负”,具体来讲这是哪种运动? A器械对练 B击剑 C短兵 D搏斗运动
33.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影响极为深远,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拳术是下列哪一种? A太极拳 B形意拳 C象形拳 D八卦掌
34.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影响极为深远,以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拳术是下列的哪一种? A太极拳 B形意拳 C八卦掌 D长拳
35.砸拳是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力达哪个部位? A拳心 B拳眼 C拳轮 D拳背
36.劈拳是拳自上而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哪个部位? A拳心 B拳眼 C拳轮 D拳背
37.按掌是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哪个部位? A掌心 B掌根 C掌指 D掌背
38.挑掌是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哪个部位? A掌心 B掌根 C掌指 D掌背
39.撩掌是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哪个部位? A掌心 B掌根 C掌指 D掌背 40.弓步约为本人脚长的多少倍? A2-3倍 B3-4倍 C4-5倍 D5-6倍
二、多选题
1.武术套路器械繁多,可以分为那几类。A短器械 B长器械 C双器械 D软器械 2.武术搏斗运动包括下列那几项。A散打 B太极推手 C击剑 D短兵
3.武术十分重视调息的锻炼,在调息中注意与动作起伏变化的配合,可运用下列哪些呼吸方法? A提 B托 C聚 D沉 4.武术运动具有哪些作用?
A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B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C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D具有观赏娱乐的作用 5.什么时期以民间结社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为民间武术传授交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长拳运动强调动作规格,注重功力和攻防意识,其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A高 B难 C新 D美
7.刀术练习中特别讲究刀的运使必须与不握刀的闲手密切配合,那么刀手配合的作用是什么? A有助于身躯四肢在运动中的和谐 B有助于刀法力量的发挥 C有助维持身体平衡 D作用无关紧要 8.下列选项中属于武术长器械的有那些? A枪 B九结鞭 C三节棍 D棍 9.自学武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A认识所学套路的风格特点 B技术动作的用意 C掌握必备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D先学习难度大的 10.剑术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A轻快敏捷 B刚柔兼备 C腕把灵活 D气韵生动 11.剑术的运动特点有哪些?
A轻快洒脱 B身法矫捷 C刚柔相兼 D富于韵律 12.刀术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A刀术尚猛 B刀手配合 C身械协调 D刚柔兼用 13.刀术的运动特点有哪些?
A紧密缠身 B刚劲有力 C雄健彪悍 D勇猛快速 14.太极拳的内涵来源有哪些?
A综合吸收明代各家拳法 B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C运用了古代的中医学说 D运用了阴阳学说 15.以下那些选项描述了长拳的特点? A姿势舒展 B发声呼喝 C柔和连贯 D动作灵活
16.武术抱拳礼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弯曲成圆,表示的含义为什么? A表示五湖四海 B天下武林是一家 C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D左掌为武,右拳为文 17.从武术概念中可以看出武术内涵的属性有哪些?
A中国传统技击术 B中国的传统体育 C中国现代体育 D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18.器械套路可以分为什么?
A短器械 B长器械 C双器械 D软器械 19.套路类内容包括哪些? A拳术 B器械 C对练 D集体项目 20.武术的所谓内是指什么? A心 B神 C意 D形体活动
21.武术的所谓外是指哪些方面的活动。A手 B眼 C身 D步 22.武术的特点主要有____。
A攻防技击性 B锻炼方法的独特性 C勇猛斗狠性 D广泛的适应性 23.双臂绕环可分为哪三种绕环。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交叉 24.腿部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A压腿 B踢腿 C搬腿 D劈腿 25.压腿主要包括哪三种?
A正压腿 B下压腿 C侧压腿 D后压腿 26.搬腿主要包括哪三种?
A正搬腿 B上搬腿 C侧搬腿 D后搬腿 27.踢腿包括哪几种方法?
A直摆性腿法 B单腿踢 C屈伸性腿法 D双腿踢 28.下列属于直摆性腿法的有哪几项? A正踢 B斜踢 C侧踢 D里合腿 29.下列属于屈伸性腿法的有哪几项? A弹腿 B蹬腿 C侧踹 D旋风脚 30.腰部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A前俯腰 B甩腰 C涮腰 D下腰 31.下列哪些是马步的要求? A挺胸 B塌腰 C展髋 D挺髋 32.下列哪些是仆步的要求? A挺胸 B塌腰 C沉髋 D展髋 33.下列哪些是外摆腿的要求? A挺胸 B塌腰 C展髋 D合髋 34.下列哪些是里合腿的要求? A挺胸 B塌腰 C展髋 D合髋 35.下列哪些是冲拳的要求? A拧腰 B翘肘 C顺肩 D臂内旋
36.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融汇了诸如下列哪些传统文化思想。A哲学 B中医学 C美学 D兵学
37.太极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哪些手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劲,然后借力发力将对方推出界外或使之倒地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A掤、捋 B挤、按 C采、挒 D肘、靠 38.长拳强调哪些方面的配合? A手、眼 B身、步 C精神、气 D力、功 39.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
A轻松柔和 B连贯均匀 C圆活自然 D协调完整
三、判断题
1.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创始人名为陈王庭。正确 错误
2.依据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等原则确定全国共有129个拳种。正确 错误
3.太极拳技法要求“用意不用力”,对其理解就是一点劲都不用。正确 错误
4.“刀走轻,剑走黑”是对刀术与剑术特点的描述。正确 错误
5.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项民族传统文化。正确 错误
6.所谓武术运动中的基本技法,是指带有一般规律的技巧和方法。正确 错误
7.武术的“内三合”一般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正确 错误
8.1909年由张之江在上海创立“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正确 错误
9.“六合”是指手、肘、肩、脚、膝、胯六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正确 错误
10.三节.以上肢来说,肩是梢节、肘是中节、手是根节。正确 错误
11.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是指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正确 错误
12.长拳十二型指的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正确 错误
13.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是同步的。正确 错误
14.武术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正确 错误
15.剑术的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正确 错误
16.螳螂拳属于象形拳的一种。正确 错误
17.武术要求形神兼备,但不要求内外合一。正确 错误
18.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将不再有技击性。正确 错误
19.武术练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正确 错误
20.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前往表演,观众反映强烈,引起了世界瞩目。正确 错误
21.长拳“八法”即: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正确 错误
22.眼法排在八法之首。正确 错误
23.长拳要求精神充沛,是指要怒发冲冠。正确 错误
24.长拳的呼吸要求“气宜沉”是指任何时候都要用沉气法。正确 错误
25.长拳要求“功宜纯”是指功夫要炉火纯青。正确 错误 26.空手夺刀对练属于武术的搏斗运动 正确 错误
27.刀术的风格特点是轻快潇洒、矫捷优美。正确 错误
28.仆步的做法是: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近,膝与脚尖稍内扣;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外展。正确 错误
29.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大致相同。正确 错误
30.从广义上讲,武术不光是体育所能涵盖的,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正确 错误
31.武术的本质属性是它的体育性。正确 错误
32.长拳的运动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正确 错误 33.集体演练要求队形整齐,动作一致。可以变换队形,但不能配乐。正确 错误
34.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术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正确 错误
35.递接器械时,要将器械的尖端朝向对方,以便于对方接握器械。正确 错误
36.弹腿的力点在脚跟。正确 错误
37.刀术尚猛的特点决定了刀法的运使强调一切纯刚,不须刚柔兼用。正确 错误
38.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正确 错误
39.久远年代的武术与今天的武术相比较,其含盖的内容和形式确存在不少差异,这决定了它本质属性也必然不同。正确 错误
40.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正确 错误
4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武术不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因此,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集中的反映。正确 错误
42.虽然武术的“内外兼修”言简意赅的反映了它的传统文化属性,但武术还仅仅局限在一般体育技术技能层面上。正确 错误
43.广义的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狭义的武术称为武术运动,是体育运动之一。正确 错误
44.健身武术是指除学校武术、竞技武术以外的流行于广大民间的那些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正确 错误
45.“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我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武术中的体现就是要求练武实践必须顺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完善和提高。正确 错误 46.“知行合一”使武术的认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正确 错误
47.“反者道之动”的含义是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的规律。在武术中的体现就是要求技击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正确 错误
48.在武术的练习中,强调神是形的外部表现,形是神的内在实质。因此须达到“神形兼备”。正确 错误
49.武德应该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武术社会活动之中。正确 错误
50.传统武德的伦理精神是由儒家的德性、道家的道心和释家的佛性构成。正确 错误
51.为使发力顺达,要注意发力与呼吸的配合,一般发力时要配和吸气,这样内外一致,使发力更加整齐合一。正确 错误
56.太极拳技法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为腰,形于手指”。正确 错误
57.击步的做法是上体前倾,后脚离地提起,前脚随即蹬地前纵。在空中,后脚向前碰击前脚。落地时,后脚先落,前脚后落。眼向前平视。正确 错误
58.唐宋是中国武术大发展的时期。正确 错误
四、填空题
1.武术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作用。2.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
3.传统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礼、智、信。
4.武术运动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泛适应性。
5.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感觉来判断对方用劲,然后使用特定的手法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界外或使之倒地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我们称之为太极推手。
6.武术运动按照形式与类别分类,可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两大类。7.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8.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9.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 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0.四击:指武术中的踢、打、摔、拿。
11.直摆性腿法有: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和斜踢腿。12.屈伸性腿法有:蹬腿、弹腿和侧踹腿。13.长拳主要有拳、掌、勾三种手型。
14.长拳主要有弓步、马步、仆步、歇步和虚步等五种步型。15.搏斗运动包括太极推手、散打、短兵等项目。
16.套路运动按照演练形式的不同分为单练、对练、集体演练三种类型。17.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形式。
18.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央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19.中央武术协会于1958 年在北京成立。20.武术于1990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1.国际武术联合会于1990年在北京正式成立。22.1978年,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太极拳好,对太极拳给予了充分肯定。23.做刚脆的活动性动作时,需使用的呼吸方法是聚气法。
24.在跳跃动作和由低动作到高动作时,需使用的呼吸方法是提气法。25.在做静止性动作时,需使用的呼吸方法是托气法。26.在由高动作到低动作的时候,需使用的呼吸方法是沉气法。
27.2001年3月25日在三亚海滨举行的迎朝阳,申奥运“万人太极拳晨练”以作为规模最大的晨练活动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之最。
28.1994年,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武术在这两项计划中均肩负着特殊使命。
29.1999年10月15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了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和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30.长拳运动的呼吸有“提、托、聚、沉”四种方法,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势动作时,应该用提法?
31.长拳运动的呼吸有“提、托、聚、沉”四种方法,在做高式或低式的静止动作时,应该用托法? 32.长拳运动的呼吸有“提、托、聚、沉”四种方法,在做刚脆的活动性动作时,应该用聚法? 33.长拳运动的呼吸有“提、托、聚、沉”四种方法,在由高式动作进入低式动作时,应该用沉法? 34.用文字叙述武术动作名称、讲解武术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用图来显示武术动作姿势、动作方向和身体各部委(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两者结合称为武术图解。
第二篇:武术理论
第一章 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拳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
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们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称为“武艺”,并延用到明末。“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的“堰闭武术,阐扬义令”,这里的武术,是指军事技术,一般称为“技击”和“武艺”。民国初期称“国术”、“功夫”。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武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进步,冷兵器逐渐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产生和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武术竞赛规则的规定,武术已演化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内容、形式和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这就需要对武术进行科学的定义。
1988年2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武术被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从而使武术有了比较完整、准确、科学的概念。这一概念体现了武术的以下特点:
一、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
武术的技击内容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它在古代军事斗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现代武术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武术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将零乱的攻防技术不断综合整理、发展,并用套路形式提炼出来的技术体系。它的技击性是沟通原始狩猎技术、古代军事技术和现代武术运动技术的内在联系,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因此,武术的概念必须反映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及其技术范畴,如徒手的踢、打、摔、拿和器械的劈、砍、扎、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法。
二、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
武术的概念不仅要反映武术的本质属性,而且要反映武术的运动形式。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它们平行存在,相互补充。对抗格斗是武术攻防技术在双方直接对抗中的应用,套路演练是武术攻防技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体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抗性练习,可以提高攻防技术,具有强健体魄、防身自卫价值;通过套路练习,既能掌握一定的攻防技能,又能熟练地展示武术的艺术性,具有观赏审美价值。武术概念反映的运动形式既属于体育范畴,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三、武术的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思想的影响,自然地融会了中国传统的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军事学、美学、养生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智慧结晶。
第二节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武术是随着中国社会形态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成长壮大的。其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武术萌生于原始社会时期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在生产劳动和狩猎过程中,原始人不仅创制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同时又是武器),如石锤、石刀、石尖嘴凿、骨器、木棍等,而且在与禽兽的斗争中,人们学会了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以及运用石器、木棒进行劈、砍、刺等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击刺的技巧、攻防的姿势与动作,并产生了自觉运用这些技巧的观念。由此可见,武术最早是起源于生产劳动。武术不仅萌芽于人与兽斗,还源于人与人斗。到了氏族公社时代,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使用武力成为掠夺财富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这种战争促进了武术的产生。这一时期武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武器随着战争的需要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新石器时期出现了多种石兵器,除石刀外,有石枪、石矛、石戈、石斧、石铲、石槌等,而且还发明了弓箭,这是武器的巨大进步。
(二)攻防格斗技能得到了提高
人们在战争中使用武器,同时积累了使用的经验,经过归纳和总结,便从实践中萌生了武术的技击技术。
(三)萌生了武舞
原始社会人们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进行战斗的演习和操练,以熟悉战斗的技击动作和应有的群体组合,产生了武舞。这种武舞不仅是武术技术的演练,而且还有武艺表演、宣扬武威的作用。
(四)萌生了武术比赛
在原始社会的宗教活动中,有的部落以掷剑比赛的方式来确定部落首领,这是武术比赛的萌芽。
二、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商、周时期,氏族公社解体,产生私有制,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一时期的武术不单是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还逐渐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这一时期武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青铜兵器的广泛使用及演进
这一时期木器已被青铜器所代替,武器由简单到复杂,向多样化发展。为了适应车战的需要(车战是西周时期战争的主要形式),不仅武器数量猛增,而且种类较多。比如:铜矛、铜戈、铜斧、铜戟、铜剑等武器大量使用。形成了包括远射、格斗、卫体等进攻性兵器与防护装备的完全组合。
2(二)攻防格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展
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为了适应战争形式的变化,按阵形队列进行武术操练,武术操练是当时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地促进了攻防格斗技术的提高;二是把习练搏斗、角力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大大促进了徒手搏斗技术的发展;三是提倡、鼓励习射,习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武士的重要标志,极大地促进了射术的发展。
(三)武舞开始分化
武舞既有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娱乐作用,同时也有习武健身的实用性,而且武舞的动作组合是形成武术套路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武舞与武术是结合为一体的。商、周时期,武舞开始分化,但是舞蹈的艺术性尚未充分发展,舞蹈的实用性仍然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有了对抗形式的比赛 《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赢股肱,决射御。”表明当时已有了以比赛形式出现的技击运动,并通过对抗方式用“执技论力”、“赢股肱”来决胜负,促使拳斗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周代的骑射活动普遍开展,而且有体制完备的竞赛活动。这种较武竞赛不但具有习武健身、寓德于武的意义,而且有丰富的娱乐性,是古代重要的文体活动。
(五)武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周代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前四艺中均有丰富的武艺教育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武术在奴隶社会已开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在军事活动中,而且在其他社会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
(一)隋、唐、五代及其以前的武术
隋、唐、五代及其以前的武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春秋战国属于封建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已有较大的发展,文化学术繁荣,战争频繁,并以步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尚武之风盛行,武术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等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武术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演变。战争的发展促使质朴单纯的军事武艺演变成了丰富的武术文化。其主要表现是:武术不仅具有适应战争需要的实用性,而且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娱乐性和健身性,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武术技艺向多样化发展,阵战武艺与日常武艺分流。(3)自觉性武术意识的出现和武术理论的形成。春秋战国时,人们在较武竞技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公平竞争、崇敬强者、以武艺高低决定社会地位的竞技意识,把习武论剑看成是一种“内可活身,外可应变”的修养之道,体现了中华武术的伦理特色。此时出现了一批武术家,在总结武术实战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武术理论,如剑术理论等。武术理论的出现是中华武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重要标志。
2.秦、汉、三国时期武术向竞技方向发展并形成流派
秦、汉、三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的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人民在较长的时期内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这为武术由单纯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主要表现为:
(1)武器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汉代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器逐渐代替了铜器,出现了许多适应战争需要的新武器,如刀、盾牌、长戟、戈、矛、殳、斧、大刀、狼牙棒等。武器的发展促进了使用武器的方法和技术的提高。
(2)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竞技项目,如角抵、手搏、击剑等。同时也出现了剑舞、刀舞、钺舞等舞练形式的项目。
3(3)创编了模拟动物或吸取动物动作特点并结合攻防方法的“猕猴舞”、“狗斗舞”、“马舞”、“醉舞”、“六禽戏”、“五禽戏”等。
(4)攻防格斗技术和套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攻防格斗技术如“手搏”、“角抵”等,以剑为主体的长短兵器对打,如“剑对戟”、“剑对钺”等。套路技术有单练套路,如“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猕猴舞”、“狗斗舞”等,对练套路有“空手对刀”、“剑盾对双戟”、“空手夺枪”等。
(5)武术理论和武术流派的形成。汉代,有关武艺理论著作大量出现。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就有199篇是武术著作,主要是论述射法、拳法和剑法的。由于汉代民间练武活动盛行,出现了许多武术家以及总结武术实践经验的理论著作,各有风格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6)汉代,刀、剑、角抵、相扑之术东传日本,这是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对外交流的开始。3.隋唐五代时期是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繁荣,武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1)器械的发展促进了武术技术的发展变化。在武器上“废长兴短”、“以铁代铜”,是器械发展的大转折。随着步骑战的发展,战场上较长的戟逐渐被淘汰,枪在战场上被广泛应用,剑被刀所代替,枪术、刀术、剑术在民间深受欢迎,广为传播。
(2)实行武举制度,推动了武术的发展。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被选中的,授其奖励和相应的称号,如“猛殿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不仅促进了练武活动,而且出现了专职教习武艺的人。
(3)套路技术的新发展。唐代舞乐盛行,武术套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舞蹈中的姿势动作以及手、眼、身法、步等表现形式,大大丰富了武术套路的结构、布局和演练技巧。
(二)两宋时期的武术
两宋时期的武术较之隋、唐、五代时期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1.尚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宋代战争频繁,仍把武举作为取士之法,明确规定了考试项目,并兴建武学,培养武艺高超的人才。
2.通过打擂比武,选拔军事人才,促进武艺的提高。3.民间练武活动广泛开展,出现了不少武术家。4.出现了武术组织——“社”,为习武者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场所,为武术的交流、传授、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套路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武术套路已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不仅套路结构系统完整,而且套路形式多样,有拳术、棍术、对练套路,还有集体表演套路等。
6.武艺向多样化发展。如剑、刀、枪、棍、斧、戈、鞭、锏等兵器的武艺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外,还相继出现了七节鞭、九节鞭和十三节鞭等。
7.系统地总结了练武经验,使武术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其代表作有《武经总要》、《武经七书》、《建炎系年要录》、《武林旧事》等。
(三)明、清时期的武术
明、清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广泛发展,武术体育化进程已完成,武术与传统文化交融,已基本形成了理论体系。
1.套路技术和攻防格斗技术趋于完善 明、清时期的武术套路有了新的发展,有大量的武术著作研究套路内在的结构规律与运动形式,对套路的结构、动作的衔接、位移路线、动作招式及其变化、运动方法、攻防技术和战术理论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图解。
2.武术体育化进程已经完成
武术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发展,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审美娱乐等功能与自卫防身功能 4 一样受到人们普遍重视,以习武健身为主旨的发展趋势拓宽了武术发展领域,标志着武术的体育性更强了。
3.流派林立
明代的武术家都“各有师承”,在传授武艺过程中互相吸收、借鉴、融合,逐步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特点的流派,著名的有少林、峨嵋、武当等。到了清代,流派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标志着武术的繁荣,也标志着武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对武术进行了分类 武术的流派繁多,为了便于区别,人们根据运动特点把武术分为“内家拳”与“外家拳”。如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划为内家拳,少林拳等多种拳术归于外家拳;有的按地域分为南派、北派;也有按山川分类的,如武当派、峨嵋派等拳派。
5.武术内容向多样化发展
明代拳种林立纷呈,各派拳术均有徒手与器械的练法。器械有长、短、软、双兵器等,人们把练武的主要内容统称为“十八般武艺”。清代,武术内容更是绚丽多彩,具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拳术与器械,比较流行的套路就有几百种之多。
6.练武组织大量出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变化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活动非常活跃。出于斗争的需要,“社”、“馆”把练武活动作为组织、教育和训练群众的重要内容,使武术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传授和发展。
7.武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整体观的武术理论形成
明、清时期大量的武术著作问世,其中明代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练兵杂记》、《武编》、《江南经略》、《陈记》、《耕余剩记》、《持衡》、《武备志》等,清代有《手臂录》、《大棒说》、《拳经、拳法备要》、《内家拳》、《苌氏武技书》、《六合拳谱》、《太极拳谱》等。这些武术专著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历代积累的武术运动经验,研究了武术的运动形式、套路技术、攻防格斗技巧和战术理论,而且融摄了优秀传统文化,从人的整体出发,研究武术运动与人体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从而使武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民国时期武术的发展
民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但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武术组织广泛建立,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发展 这一时期,上海有“精武体育会”、“中华武士会”等30多家武术会、社,北京有“北京体育研究社”、“中华尚武学社”等25家武术会、社,天津有“中华武术会”、“道德武术研究会”等10多家武术会、社。其他大、中城市同样建立了一些武术会、社,各省、市、县也相继建立了不少国术馆。武术组织的广泛建立,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二)武术的体育化有了新的发展
各拳种不仅注重强身健体的锻炼效果,而且相继举办武术运动会。1923年4月,马良、唐豪等人联合发起在上海举办“中华全国武术运动会”,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武术单项运动会。1929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首次把武术套路列为表演项目。1933年武术正式被列为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竞赛项目。
(三)武术被正式列入学校体育课程,一批较好的教材问世 当时编写的教材有《国术概论》、《国术理论》、《华新武术》、《查拳图说》、《青萍剑图说》、《少林武当考》、《练步拳》、《八极拳》、《太极拳》、《八卦拳图说》等,使武术有一定的进展。
交通大学是我国开展武术运动最早的学校。该校(当时称南洋公学)在1915年把武术列入该校运动会项目,在1916年将武术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为了向世界宣传介绍武术,民国中期,精武体育会总部先后多次选派武术名手赴其海外 5 分会执教,传播武术。1929年秋,福建永春组成“闽南国术团”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地巡回表演。1936年1月,中央国术馆和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组成南洋旅行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进行了65场武术表演。1936年,中国体育协会选派国术表演队为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进行了表演,并应邀到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等地进行表演。
五、社会主义时期武术的蓬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武术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并已走向世界,武术科研形势喜人,武术技术的规范化和理论的科学化日趋完善。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武术工作的开展
党和政府对武术工作非常重视和关怀,1949年10月政务院批准筹备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预备会上提出要开展武术运动。1950年全国体总在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把武术提到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上。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并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挖掘、继承和推广工作。1955年,国家体委在运动司下设武术科,专门负责武术工作。之后,又将武术科升为武术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对武术的方针、政策,落实武术的普及、推广和组织竞赛等工作,并指导各地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1958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武术协会,从组织上保证了武术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武术科研工作的领导,1980年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以后,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武术馆或武术院,不少地、市、县成立了武术协会,基层的武术馆(校)和辅导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为了适应国内外武术发展的需要,1994年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武术运动的普及、提高及向外推广工作起了规范指导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促进武术活动群众化
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武术步入了体育竞赛领域。1957年武术被正式列为国家竞赛项目。1959年颁布的《武术竞赛规则》使武术竞赛走上了正规化。现在既有正规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全国武术交流大会、全国青少年“武术杯”比赛,也有赞助性的“武术之乡”武术比赛、民间武术馆(社)及各种形式的武术节、武术比赛等,还有国际性、区域性的武术锦标赛、邀请赛等等。此外,企、事业单位或基层的武术比赛也十分活跃。这些比赛有力地推动了武术事业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群众性武术活动。
(三)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武术科学化 1.建立各种武术学术团体
为了适应武术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1987年6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武术学会。各种类型的基层武术研究会、研究所也陆续建立,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武术科研的发展。
2.举办多种多样的武术学术活动,促进了武术科学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联合举办了多次大型的全国和国际学术活动,先后选编了《1988年中国国际武术节论文选》、《武术科学探秘》、《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论文选编》等。同时,地方性学术活动也十分活跃。通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拓宽了武术科学研究的领域和途径,对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哲学基础、生理机制、技术原理、养生思想等进行了多视角、多侧面的探讨,既有纵深发展的单学科研究,又有相关学科交叉融会的横向研究;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应用研究,大大促进了武术的理论化和科学化。
3.创办了一批武术刊物,出版了大量武术著作 自1981年以来,先后创办了《武林》、《中华武术》、《武术健身》、《精武》、《少林与太极》、《武魂》、《搏击》、《武当》等武术专业刊物。这些刊物对武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经验交流、信息传播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出版了大量的武术教材和专著,如《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拳械录》、《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武术学概论》、《中国查拳》、《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国散手》、《太极拳运动》、《全国武术训练教材》等等。这些武术著作的出版,是武术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标志。
(四)重视武术教育,加速人才培养 1.学校武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了重视。196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统一使用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把武术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63年出版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材,把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993年国家体委群体司会同教育部门,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增加了武术内容的试点工作,先后在北京、河北、山西、陕西、江西等省、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试点。30多年来,中、小学武术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武术教育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而且从8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成立了武术协会或武术学会,组织师生开展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比赛和学术研究,有效地促使了高校武术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大学武术教育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普通高校武术活动的开展。
建国初期,在体育院校(系)中,武术被列为专项选修课。1958年之后,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先后设立了武术系,其他体育院校(系)设立了武术专项选修课,从教学上加强了武术的比重,促进了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工作和武术人才的培养教育。1961年,国家体委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全国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使体育院校(系)的武术教学逐步走上了系统、规范的轨道,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专业人才。1978年以后,体育院校(系)的武术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体委组织编辑、出版了全国体育院校(系)通用教材《武术》1~4册,保证了武术教学的需要。各体育院校(系)除招收本科生外,还恢复了招收武术硕士研究生,使武术教育步入了现代科学文化领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门学科,这对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武术优秀运动队的建立与发展
武术优秀运动队是我国武术技术最高层次的队伍,是培养武术人才的基地,始建于60年代初期,8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武术运动发展的龙头。1954年在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组建了竞技指导科武术队,这是建国以来成立的第一支武术优秀运动队。1959年底至1960年初,山东、安徽、上海、辽宁等省、市率先组建了第一批武术优秀运动队。1978年以后,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成立了武术优秀运动队。目前,已建成了一批训练、培养武术人才的基地,形成了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运动技术学校武术优秀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体系。
第三节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
一、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按攻守进退的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 7 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一)单练
单练包括拳术与器械。1.拳术
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等。(1)长拳
长拳是查拳、华拳、洪拳、炮拳、戳脚等拳术的总称。特点是: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分明,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动作灵活多变。(2)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等。(3)南拳
南拳是流传于我国南方各地拳术的总称。有广东南拳、福建南拳、广西南拳、浙江南拳、四川南拳等。特点是:手法多变,腿法较少,动作紧凑,刚健有力,伴有发声吐气助发力,步法四平八稳、落地生根,身法俯仰吞吐、靠崩闪转。(4)形意拳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它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鼍、鸽、鹰、熊等动物的形象取法而组成的拳术。特点是:朴实简洁,动静分明,动作严谨,手脚和顺,身正步稳,快速整齐,劲力充实,稳固沉着。
(5)八卦掌
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特点是:沿圆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摆扣清晰,随走随变,纵横交错。(6)通背拳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是流传在我国北方的主要拳种之一。它是以摔、拍、穿、劈、攒5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扇8法的运用,而变化出许多动作的拳术。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腰背发力,放长击远,甩膀抖腕,立抡成圆,吞吐虚胸,拧腰切髋,大开大合,击拍响亮,发劲冷弹脆快。(7)劈挂拳
劈挂拳全称“通备劈挂拳”,简称“劈挂拳”或“披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的拳术。特点是:长击为主,大开大合,双臂交劈,斜拦横击,吞吐含放,翻滚不息。(8)翻子拳
翻子拳是一种短小精悍、严密紧凑、方法脆快的拳术。特点是:往返连环,步疾手快,拳法紧密,闪摆取势,上下翻转,迅猛遒劲。(9)地躺拳
地躺拳是一种以跌扑滚翻等地躺跌法为主要内容,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较大的拳术。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10)象形拳
象形拳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仿动物的特长和形态或模拟古代某些人物的搏斗、生活形象而编成的拳术。目前流传较广的有螳螂拳、猴拳、鹰爪拳、蛇拳、醉拳、武松脱铐拳等。特点是:象形取意,并体现武术的攻防动作。
2.器械
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4种。短器械主要有剑术、8 刀术、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枪术、棍术、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流星锤等。(1)剑术
剑是短器械的一种,由尖、刃、脊、锋、护手、柄等部分组成。剑术主要是以刺、点、崩、撩、挂、截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构成套路。特点是:轻快洒脱,身法轻捷,刚柔相济,吞吐自如,富有韵律,矫健优美。(2)刀术
刀是短器械的一种,由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等部分构成。刀术是以缠头裹脑和劈、斩、撩、扎、挂、戳、刺等基本刀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特点是:勇猛快速,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剽悍。(3)枪术
枪是长器械的一种。由枪头、枪缨和枪杆组成。枪术是以拦、拿、扎为主,辅以崩、点、穿、挑、云、劈、舞花等枪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构成套路。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幻莫测。(4)棍术
棍是长器械的一种。棍术是以劈、扫、戳、挑、撩等棍法和把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特点是:勇猛泼辣,两头使法,横打一片,气势磅礴。(5)大刀
大刀是长器械的一种。以劈、砍等刀法为主,结合舞花等动作构成套路。特点是:劈刀递攥,大劈大砍,气势雄伟,动作泼辣。(6)双刀
双刀是双器械的一种。以劈、斩、撩、绞等刀法,结合双手左右缠头、左右腕花、交互抡劈等变化构成的套路。特点是:刀法密集,贴身严谨,左右兼顾,边走边打。(7)双剑
双剑是双器械的一种。主要以穿、挂、云、刺等剑法为主,结合身法、步法、双手交替运用的套路。特点是:身随剑动,步随身移,剑法、身法、步法三者合一,潇洒奔放,矫健优美。
(8)双钩
双钩是双器械的一种。主要以勾、搂、锁、挂等方法组成套路。特点是:钩走浪势,身随钩走,钩随身活,身灵步轻,造型洒脱、多变。(9)九节鞭
九节鞭是软器械的一种。主要以抡、扫、缠、挂等软鞭鞭法组成套路。特点是:鞭走顺劲,抡舞如轮,横飞竖打,势势相连,时硬时软(软时似绳索缠绕,硬时似铁棒抡转)。(10)三节棍
三节棍是软器械的一种。主要以抡、扫、劈、舞花等棍法构成套路。特点是:能长能短,软硬变幻,勇猛泼辣,势如破竹。
(二)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
1.徒手对练
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2.器械对练
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挂、截、格、挡等技击方法组成对练套路。主要 9 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器械对练、单与双器械对练、单与软器械对练、双与软器械对练等。常见的有单(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3.徒手与器械对练
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三)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
二、格斗运动
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性练习形式。目前开展较广泛的有散手和推手。
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比赛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扌列、肘、靠等方法,双方粘连粘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第四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特点,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
(一)以攻防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 无论是武术动作的本质内涵,还是演练时的精神意念,一般都具有攻防含义。从内容看,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是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从技法看,有冲、撞、挤、靠、肘、挑、劈、砸等打法,有蹬、踹、弹、缠、挂、摆等踢法。这些动作有着不同的使用特点,但都具有攻防的作用。各种器械又有一系列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方法。人们择取健身壮体的功能将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活动,根据需要对原始的攻防技术作了改进和发展,但仍保持了攻防的特点。这一特点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主要标志。
(二)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不仅使武术得以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而且表现出各流派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1.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整套技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为主,但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动作原型相比有所变化,从而具有体育运动的意义:首先,它讲究动作衔接合顺和规格化,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次,它讲究动作结构、韵律、节奏的严谨、优美、舒展大方,并向表演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具有观赏价值。
2.格斗
格斗是武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武术的攻防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了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并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可见,武术的格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不尽相同,具有体育运动的属性。
(三)具有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
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外合一,“内”指心、神、意等心理活动和气息的运行,“外”指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合一”指内与外要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达到形神兼备。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从而体现“内外合一”和“形神兼备”的整体统一观。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比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1.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应不同的对象
有适应竞技对抗性练习的散手和太极推手;有适应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对练等。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练习。
2.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
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式。对器械要求也不高,大都可以就地取材。
3.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
无论白天晚上,春夏秋冬,也无论时间长短都可以练习。
二、武术的作用
(一)增强身体素质
武术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它不仅是形体锻炼,而且使人的身心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尤其是武术的许多功法都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因此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有很好的作用。
(二)提高防卫能力
武术具有技击的特点,通过套路练习和格斗练习,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能够学会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的方法,掌握攻防格斗技术。若进行系统的、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能够增长功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
(三)磨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习练武术要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和困难做斗争,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中国武术重礼仪,讲武德,通过练武习德,能培养尚武崇德、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观赏娱乐,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以其形式、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套路结构和技术动作造型的艺术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无论是赛场上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格斗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随机应变的技巧,还是演练套路所展示的形神兼备的技艺和刚柔起伏的韵味等,无不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艺无止境,人们在练武时可以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增进友谊。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教学活动等途径,武术在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概述
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于明未清初逐渐形成的。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参照了戚继光的《拳经》创编了太极拳。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套,陈玉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人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影响之深。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③ 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五式:(1)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兼;(2)杨氏太极拳,匀缓柔和,舒展大方;(3)吴氏太极拳,柔和紧凑,大小适中;(4)武氏太极拳,动作灵活,步法轻捷;(5)孙氏太极拳,与武氏太极拳风格相近,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话身灵。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专家陆续编写出版了24式、88式、48式太极拳。又将传统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整理出版。太极拳在国外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了适应竞赛的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和综合太极拳的套路,为太极拳迸一步向世界推广,迈出了可喜的人步。
二、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的流传着。几世纪以来,经过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近年来,许多人认为,并且有人记载过,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的好办法,而且有一定疗效。因为过去一直被我们忽略所治疗方法――应用体育运动来防治疾病,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并且已被公认为治疗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所以,太极拳之能配合医药来治疗某些疾病,则是应无疑义的了。事实证明,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防治疾病的国家。在我国最老的医学经典著作《皇帝内经素问》中就曾这样提过:“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不仅如此,我国的古代科学家们还进一步用科 学的理论,解释了“体育”能够健身治病的道理。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陀曾编选了“五禽之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都说明“体育”在防病和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并且特别要求人们在打拳时,尽量做到“心静”,精神贯注。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证明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曾对五十到八十九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较详细的医学检查。其中三十二名是经常打太极拳的,五十六名是一般正常的老年人。对比观察的结果证明,常年打太极拳的老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机能、骨骼系统及代谢功能方面,都比一般的老人状况好。
为了解释方便起见,现按太极拳对人体各主要系统的生理影响,分述如下。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所影响。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运动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堆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倚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田径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倚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豪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这些都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许多实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时,在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化学、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对患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
(二)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脏 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办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太极拳的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的是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及过去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膈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展,是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了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实验(在一分钟内,上‘下四十厘米高的板凳十五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好,三十二人老人中除一名不能完成各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都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实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者一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仅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三。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养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较少。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1/80.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一般老人为百分之四十六点四。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的肋软骨骨化和胸廓活动已有障碍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既能增加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节律的改变,使血液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轻,恢复快,原因就在这里。
(三)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打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的结构都有良好作用。据观察,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点八,而一般老人则为百分之四十七点二。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少。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对照组老人占百分之十六点六。X线照相检查发现,太极拳组比对照组老年骨质舒松的发生率也较低(百分之三十六点六比百分之六十三点八)。老年性骨质舒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四)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但从上述两组老人的骨骼变化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近年来,国外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人报道,老年人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 14 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五)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三、太极拳的特点
1.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锻炼。
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4,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四、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征,然而,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1.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识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犹如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身体在自然状态或稳立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放松,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形态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松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动作自如。
3.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意思。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动作练习。
4.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描述。
5.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隔肌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注意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五、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1.头部
练习太极拳时,对头部姿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所谓“头顶悬”、“虚领顶劲”,或“提顶”、“吊顶”的说法,都是要求练者头向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更不要东偏西歪或自由摇晃。头颈动作应随着身体位置和方向的变换,与躯干的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致。面部要自然,下颌向里收回,口自然合闭,舌上卷舔住上颚,以加强唾液的分泌。
眼神要随着身体的转动,注视前手(个别时候看后手)或平视前方,既不可皱眉怒目,也不要随意闭眼或精神涣散。打拳时,神态力求自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
2.躯干部
胸背:太极拳要领中指出要“含胸拔背”,或者“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意思是说在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含胸拔背”是互相联系的,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动作,尽量的舒展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不可使其紧张,16 这样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拔”的形式,从而可免除胸肋间的紧张,呼吸调节也自然了。
腰脊:人体在日常生活中,行、站、坐、卧要想保持正确的姿势,腰脊起着主要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身体要求端正安适,不偏不倚,腰部起着重要作用。过去有人说:“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又说:“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劲气腾然”,“腰为车轴”等等,都说明了如果腰部力量中断或在身体转动中起不了车轴作用,就不可能做到周身完整一气。练习时,无论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而逐渐落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的向下松垂,以帮助气的下沉。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棉影响转换时的灵活性。这样腰部向下松垂,可以增加两腿力量,使下盘得到稳固,使动作既圆活又完整。
在配合松腰的要领当中脊椎骨要根据生理正常姿态竖起,不可因松腰而故意后屈前挺或左右歪斜,以致造成胸肋或腹部肌肉的无谓紧张。通过腰部维持身体的重心,能使动作既轻灵又稳定。可见,腰脊确是练太极拳的第一主宰。
臀部:练太极拳是要求“垂臀”(或称“敛臀”),这是为了避免臀部突出而破坏身体的自然状态。练习时,要注意臀部自然下垂,不要左右扭转。在松腰、正脊的要求下,臀部肌肉要有意识的收敛,以维持躯干的正直。总之,垂臀和顶头的要求一样,应用意识调整,不是用力去控制。
3.腿部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因而在锻炼时,要特别注意重心的移动、脚放的位置和腿弯的程度。练拳人常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可见腿部动作姿势的好坏,关系着周身肌肉的正确与否。
腿部活动时,首先要求胯和膝关节放松,这样可以保证进退灵便。脚的起落,要轻巧灵活;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脚掌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
初学的人,往往感到顾了手顾不了脚,而且大多数人只注意了上肢的动作,而忽略了腿脚的动作,以致影响了整个拳架的练习。应该充分认识腿脚动作在姿势变换中的重要性,认真学好各种步型步法。在练架子时,必须注意腿部动作的虚实,除“起势”、“收势”和“十字手”外避免体重同时落在两腿上。所谓腿部动作的虚实,就是体重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但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虚脚还要起着一个支点的作用(如虚步的前脚的弓步的后脚)。总之,既要分清虚实,又不要绝对化。这样,进退转换不仅动作灵活稳定,而且可使两腿轮换负荷与休息,减少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做弓步时,要以一腿弯曲支持体重,另一腿轻轻提起伸直(不可僵挺),脚跟自然落下,然后全脚慢慢踏实向前弓腿,这样进退自然,步幅适当。做跟步动作时,脚掌要先着地。蹬脚、分脚动作,宜慢不宜快(个别动作除外),应保持身体平衡稳定。摆脚动作(“摆莲脚”)或拍脚的动作,不可紧张,须根据个人技术情况而定,手不拍脚也可以。
4.臂部
太极拳术语中讲“沉肩垂肘”,就是要求这两个部位的关节放松。肩、肘两个关节是相 17 关联的,能沉肩就能垂肘。运动时应经常注意肩关节松开下沉,并有意识的向外引伸。
太极拳对手掌部位的要求是:凡是收掌的动作,手掌应微微含蓄,但又不可软化、飘浮;当手掌前推时,除了注意沉肩垂肘之外,同时手腕要微向下塌,但不可弯得太死。手法的屈伸翻转,要力求轻松灵活。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展(微屈)。拳要松握,不要太用力。
手和脚的动作是完整一致的,如果手过度向前引伸,就容易把臂伸直,达不到“沉肩垂肘”的要求;而过分的沉肩垂肘,忽略了手的向前引伸,又容易使臂部过于弯曲。总之,动作时,臂部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推掌、收掌动作都不要突然断劲,这样才能做到既有节分又不能连绵不断,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灵活自然。
六、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四~六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八、九分钟,但也不可太慢。
2.架式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式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等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式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式或低一点的架式。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或者其它长拳运动剧烈,但是它要求上下肢在一定的弯曲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也可以架式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当是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线上,这时,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患有不同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总之,在初练太极拳时,运动量的掌握务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4.要持之以恒。
练太极拳同从事其它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不仅开始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 18 要坚持继续练下去。根据自己生产、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情况,最好每天在业余时间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或是认为已经练会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转,就不在继续坚持经常练习。那样,不仅不能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的收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每天在班前、班后或工间操、课间操时间,在本单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练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场、河边、空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对方练习。如果这些地方设有太极拳辅导站,可以参加集体学习,收效会更好一些。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组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第四组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臂 第八组
(二一)转身搬拦捶
(二二)如封似闭(二三)十字手
(二四)收势剑术 舞剑或用剑刺杀的技艺或技能。
历史渊源
“剑术”指使用剑的方法和技巧。剑产生在商代,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剑,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自古剑术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为世人喜爱。
剑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器之一,誉称为“百兵之君”。剑在古时,是作战的武器,有剑锋和两刃,使用起来逢坚避刀,不硬撞、强击。练起来“剑如游龙”。带有几分文气、优美。其用法有刺、劈、挂、点、崩、云、抹、穿、压等,在剑法的基础配以剑指,加以各种步法、步型、跳跃、平衡、旋转等动作构成了剑术的套路。
剑术名目繁多,形式不一,仅单剑可分短穗剑、长穗剑;从剑路体势而言可分:工架剑、行剑、绵剑、醉剑和双手剑等。各种剑术风格不同。工剑、形健骨遒,端庄势整,一招一势,端端式式;行剑、流畅无滞,挥攉潇洒,忽往复收,行多停少;绵剑,柔和蕴籍,缓缓不断(如太极剑);醉剑,恣意挥舞,乍徐还疾,形如醉酒,以醉非醉;双手剑,双手持剑,劈、砍、挎、挂、身法矫健,丰彩多姿。
武术的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富有传奇色彩。许多诗人都有赞美剑的诗句,所谓“一舞剑器动四方”,自古以来我国舞剑之风甚重。
剑的功能和作用
1、格斗: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格斗,是十分重要的作战武器,同时也可以用于自卫防身。战国晚期的“荆轲刺秦王”,是广为人知的长短剑相搏的典型事例。
2、表演:剑术除作战、防身之外,尚有一种功能,就是作为技击舞蹈的表演形式而供人欣赏
3、健身:随着时光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冷兵器已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冷兵器的一员,剑在军事上的实用价值业已不复存在。今天,除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剑仍可以用于防身自卫之外,剑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已不再表现为一种军事战斗力的载体,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用于健身的体育活动,用于观赏的表现形式,适合于竞技比赛的运动项目。健体强身,观赏娱乐,竞技比赛,正是今天剑术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健身自然处于首要与中心地位。
剑的结构与规格
剑的结构
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面。
剑把:包括剑格、剑柄、剑首。
剑尖:即剑身最前端的尖锐部分。
剑脊:既剑身长轴隆起部分。
剑刃:既剑身两侧锋利部分。
剑面:指剑脊两侧的平面。
剑柄:指剑把上的握柄。
剑首;既剑柄后端的突出部分。
护手:又称剑格,指剑柄与剑身间相隔的突出部分。
剑穗:又称剑袍,是系在剑首的穗子。
剑鞘:既用来盛装宝剑的囊鞘。
剑的规格
剑的规格一般为:反手垂臂持剑,剑尖在人耳上沿以上;重量由0.5千克至1千克不等。竞赛规定用剑,成年男子剑重量不得轻于0.6千克,成年女子剑不得轻于0.5千克
剑指与剑穗
剑指
剑指是剑法的辅助动作。简单地说,就是当右手持剑,作出攻防劈刺等各种动作时,未持剑的左手要与其配合呼应,作出相应的动作,此时的左手即非握拳,也不是伸掌,而是食指与中指向前伸直,其余手指内屈。
作用:
1、剑指前伸,扰乱对方的视线。近身时还可以直接进攻。如:可用剑指刺喉、戳眼、点穴、点腕等。
2、如果对方使用不带刃的兵器,剑指的左右运行可以用于推、挡,而且还可以乘机抓握、夺取对方的兵器。
3、前后左右的运行,都可以协助身体保持平衡,如:弓步直刺,剑向前刺,剑指向后伸。
4、有助于增强刺剑、劈剑的力量。如:弓步挂劈,抡剑向右下方劈,左剑指应向左后上方摆,以加大臂力。
5、用于体能锻炼,可以丰富肢体活动的形式,增加运动量,从而使全身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6、观赏剑术演练,剑与剑指动作的一开一合,可以增加动作的色彩,使剑术显得更加潇洒优美。
剑穗
剑穗是剑的附加部分,它既是剑的饰物,又具有技击的作用。剑出“刺、斩、撩、挂”,穗走“带、甩、摆、打”,穗随剑行,剑穗合一。
作用:
1、通过剑穗的飞舞,能够迷惑对方,指上打下,使其虚实难辨。
2、可以用穗子直接进攻。如:直击对方的头、眼、喉和穴位等。
3、剑光穗影,凤舞龙翔,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
历史发展
剑术在春秋后期开始出现,史籍中也开始出现关于剑术家的记载。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曾请了一个埋名隐姓、生活在山林中的剑术家越女给他的士兵传授剑术。这个越女不仅剑术精通,而且还有一套理论。《吴越春秋》卷九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三十八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着。
汉朝发展起了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骑兵交战中以砍斫为主,很少有刺的动作。于是,环柄刀代替了剑,使得剑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大大下降。到了东汉末年,环柄刀几乎完全取代了剑,成为军中主要的短兵器。剑在战场上地位的下降反而使击剑的风气在社会上风行开来,人人喜欢击剑,喜欢佩带宝剑,剑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文人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祖上在赵地就是以传授剑术而驰名;东方朔15岁就学习击剑;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年轻时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击剑。汉武帝时,渤海郡博学多文的儒士隽不疑,应邀去见一个大官,看门人要他解下佩剑,隽不疑十分坚决地回答道,剑是君子用以自卫的武备,不能解。陈寿写到他在“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不少专门讲击剑方法的文章,据《汉书》记载,这样的文章有38篇,后来都失传了。东汉末年,剑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技艺高超的击剑家,这些人游走四方,传授剑术。如在汉恒帝和汉灵帝年间(公元147-189年),在首都洛阳城,一个叫王越的剑师就十分有名,教过不少徒弟。
汉代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 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记载,反映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兴盛。
但自唐开始,士大夫心理充满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说,剑乃变为镇邪凶之器,一若此数尺刚铁,铸成剑形,即具有无上魔力者。于是家悬一剑,即以为祥,不习剑术,而以为剑自可以御敌而胜。所以自唐以后,剑类短兵,有一支为释道所利用,而引入歧途。从征军士多用刀而鲜用剑,佩刀者渐多于佩剑者,这对剑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阻作用。
唐代,持剑舞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友人宴饮时也舞剑助兴。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公孙大娘的剑舞因为是舞蹈,需要高度的艺术化加工,与武艺完全不同,就是剑术也与实际的作战技术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后来紧紧扣住攻防格斗为主题发展起来的剑术套路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剑舞的高度发达,为后来剑术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明代戚继光《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
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后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
清代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中国武术比赛项目。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
风格特点
剑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自古,行侠者佩剑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剑,将军统帅佩剑,由此可见剑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
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
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臂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主要剑法
(1)刺剑: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剑刃朝上下为立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
23(2)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抡劈剑沿身体右或左侧绕一立圆;后抡劈剑要与身体后转协调一致。
(3)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抡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4)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余同正撩。
(5)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上云剑在头顶由前向左后绕环,要仰头;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向左肩侧倒。
(6)架剑:立剑,横向上为架,剑高过头,力达剑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7)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
(8)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
(9)截剑: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后截剑斜向右后下方,臂与剑成一直线。
(10)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11)穿剑:平剑,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为平穿剑,力达剑尖,剑身不得触及身体;前臂内旋,立剑剑尖由前向后转动而出为后穿剑,力达剑尖,高不过膝,低不触地;抡穿剑剑尖向后、向左随转体贴身立圆绕环一周。
(12)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
(13)剪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14)撩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剑 术 动 作 名 称
组合一 1-5式:预备式、丁字步前指、上步单拍脚、转身云接剑、跳叉步刺剑
组合二 6-8式:上步剪腕花、翻腰剪腕花、弓步刺剑
组合三9-12式:退步剪腕花、弧形步穿剑、并步后点剑、歇步反撩剑 组合四13-16式:左右挂剑、仆步截剑、丁步点剑、盘腿反撩剑
组合五17-19式:插步穿剑、转身云剑、弓步背剑 组合六20-25式:丁步架剑、上步撩剑、退步反撩剑、弧形步里合拍脚、扣脚截剑、弓步刺剑
组合七26-31式:退步绞剑、转身云剑、击步点剑、转身反撩剑、弓步刺剑、仆步崩剑
组合八32-36式:插步平斩剑、转身云接剑、虚步持剑、丁字步提剑、收势
第三篇:武术理论试题
20010—2011学年体育与健康武术课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
1.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2.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3.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4.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5.(唐朝)始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6.器械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器械又可分为双器械、软器械(长器械)、(短器械)。
7.武术套路长拳的三种基本手型是(拳).(掌),(勾)
8.武术套路比赛的场地长(14米)米, 宽(8米)米
9.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10.长拳的五种基本步型是歇步.仆步.(弓步).(马步).(虚步).11.散打的禁击部位是(后脑).(颈部).(裆部).12、健身、(防身)是武术的基本功能之一。
13武术是集防身、健身、(竞技)于一体的体育运动。
14在当代中国武侠小说创作中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武侠小说家,当推中国香港的(金庸 ;查良镛)。
15.在中国武术史上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武打片是(少林寺)。
16(“和平”)永远是人类世界的主题,中国武术就是以它为价值准则的。
17太极拳主要包括(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
18.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南京)成立,并于1928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次国术国考。
19.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国际比赛项目。
20.(军事战争)是促进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1996)-年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点。
21.(1936年)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集体表演是以(6人)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
到目前为止武术比赛的最高赛事为(世界锦标赛)
武术套路的雏形是(武舞)
22.宋代出现了大量以卖武为生的民间艺人,当时他们统称为(路歧人)。
元代禁止民间习武,只有(少林寺)仍能低调习武。
广东十虎是(清末民初)时代的人物。
23.(刀术)是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戳等基本方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的器械演练形式.24.(剑术)是以刺,点,撩,截,格,挂等基本方法法和左手剑指,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的 器械演练形式.。
31.武术的本质特性是(攻防技击性)
32.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宋末的张三丰所创,有的说是明朝王宗岳所创,还有人说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所创编。
33.练习刀术时,未握刀的手的主要手型是(掌)
34.练习剑术时,未持剑的手的主要手型是(剑指)
35.马步的重心在(双脚中间)
36.蹲弓步时的主要重心在(前弓腿)
37.虚步的重心在(屈蹲腿)
38.长拳的基本手型“拳”分为五个部位,分别是拳眼,拳仑,拳心,(拳面)和(拳背)。
39.(《吴越春秋》)所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
40.1985年是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在西安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41武术中的四击是指:(踢)(打)摔拿
42“弹踢”的力点要求力达(脚背)
43“蹬踢”的力点要求力达(脚跟)
44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 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运用.45.近代以后, 冷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明显降低,但武术由于具有健体防身等多重功效而沿着(体育)的方向发展.46.(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47.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制了拳,刀,剑,枪,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48.散打于(1989)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4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6)年正式批准体育学科设立武术学科专业博士点,这标志着武术作为一门学科已迈入学术领域的最高殿堂.50.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51.目前中国武术竞赛中搏斗类运动项目有(散打)和推手。
52.枪和棍属于长兵类器械,刀和剑属于(短兵)类器械。
53.简化太极拳全套动作分8组,包括起势和收势共24个动作,故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拳.54.(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和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规律编排而成的整套练习形式.55.(搏斗)运动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56.(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57.(拳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58.剑的长度以练习者直臂垂直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低于本人的(耳上端).59.武术套路的基本步型包括: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60.武术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可以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种类型。
61.散打比赛规定的得分部位是(头部)、躯干、大腿和小腿。
62.散打基本技术包括步法、拳法、摔法和(腿法)。
63..“武舞”是武术(武术套路)的雏形.64.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步与(养生)相结合,使武术成为强身除病的一种手段.65.两晋南北朝时期, 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步与养生相结合,使武术成为(强身除病)的一种手段.66.(刀术)是唐代阵战的重要武器;剑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发展.67.(南拳)是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一种步法稳固,节短势烈的拳术.68.象形拳指以模拟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形态,以及表现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一种拳术.69.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
(五)种。
70.“少林拳”属于外家拳,“太极拳”属于(内家拳)。
71.武术中主要的拳种为:长拳、南拳和(太极拳)。
72.长拳中的冲拳要求力达(拳面)。
73.武术中的“百兵之首”是(棍)。
74.武术中的“百兵之王”是(枪)。
75.武术中的“百兵之君”是(剑)。
76.武术中的“百兵之帅”是(刀)。
77.在中国古代权利地位较高的人经常佩戴的武器是(剑),它也是权贵的象征。
78.武术项目是综合性运动,它需要的个人身体条件有协调性、敏捷性、力量和(柔韧)
79.武术的基本手型有
(三)种。
80.中国古代军事训练主要形式是“田猎”与(武舞)。
81.太极拳主要流派有
(五)种。
8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中的“外”指的是人体(外部形态)的活动.8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中的“内”指的是人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84.“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中的“内”指的是人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85.武术的本质特性是(攻防技击性).86.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和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规律编排而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散打)运动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运动.87.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技击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89.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技击)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90.剑术中要求力贯剑身,力达剑尖的基本动作是(刺剑)。
91兵器中“势如猛虎”主要是形容(刀)术的。
92.兵器中“上下翻飞似游凤”主要是形容(剑)术的。
93.散打对抗竞赛中,腿法击中对方上身身体躯干得(两)分
94.散打对抗竞赛中,拳法击中对方头部的(一)分
95.散打对抗竞赛中,将对方摔倒或击倒而自己站立未倒的得(两)分
96.散打对抗竞赛中,用拳法击中对方上身身体躯干得
(一)分
97.散打对抗竞赛中,用腿法击中对方腿部得
(一)分
98.散打运动中的基本拳法有三种,分别是直拳、摆拳和(勾拳)
99.(元)朝统治中国后禁止民间习武,上缴所有铁器兵器,十户家庭只能共用一把菜刀。
100.(清)朝统治中国后为巩固政权禁止民间习武,南少林被灭,北少林受到监视。
二.单项选择题
25._C.1910 ____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26.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____ D.南京____成立。
27.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_ C.武术__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28.___
C.1957_____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29.国家体委于__ D.1958 _______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30 :武术是以(C.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31,武术起源于(D.生产劳动).32.战争的出现,使武术向(D.军事技能)技能发展.A.体育运动 B.表演 C.武舞
33.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A.武舞).34.(B.武舞)是武术套路的雏形.A.五禽戏C.八段锦 D.易筋经
35.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逐步由单纯军事技能向(A.竞技)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角抵,手搏,击剑等项目都很兴盛.36.秦,汉,三国时,不少武术项目被吸收到兴盛的“百戏”中,使武术向着(C.表演化)方向发展.37.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在与(C.军事)的交融中逐步与养生相结合.38.(A.秦,汉,三国)时期,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B.唐朝 C.明朝 D.宋朝
39.(C.唐)朝始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这对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0.(D.刀术)成了唐朝时代阵战的重要武器.41.唐代以后,(C.剑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发展.42.(B.元)代禁止民间习武,武术被保留在舞台上,武术受戏剧影响,套路走向艺术化,为后来套路的发展打下基础.43.()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武术表演.A.1927 B.1928 C.1929 D.1936
44.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奥运会参加武术表演.A.洛杉矶 B.柏林 C.慕尼黑 D.伦敦
45.(C.散打)运动经过十年试点试验,于1989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46.散打运动经过十年试点试验,于(C.1989)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47.按运动的形式武术可分(C.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大类.50.套路运动主要的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三:判断题
武术是以艺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答案 : 假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单个动作和格斗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答案假:
假:
假: 武术起源于远古人类祖先的战争。答案战争的出现促使武术向体育的方向发展。答案
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攻防格斗的武术与适应表演的套路互相抑制.答案 : 假
唐代始行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答案 : 真
真
真 唐代以后刀术成了阵战的重要武器.答案 : 唐代以后剑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发展.答案 :
答案真 元代禁止民间习武,武术被保留在舞台上,武术受戏剧影响,逐步走向艺术化,为后来套路的发展加强了基础.插步、垫步、虚步都属于散打基本步法的一种。答案 :
《纪效新书》的作者是戚继光.答案 : 真
真 假近代以后,冷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明显消退,但武术由于具有健体防身等多重功效,所以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答案 :
近代以后,热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明显消退,但武术由于具有健体防身等多重功效,所以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答案 :
答案 : 假
假
假 假 元代禁止民间习武,武术被保留在舞台上,武术受戏剧影响,逐步走向艺术化,为后来套路的发展削弱了基础.唐代以后刀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发展.答案 : 唐代以后剑术成了阵战的重要武器.答案 :
秦,汉,三国时,不少武术项目被吸收到兴盛的“百戏”中,使得武术向朝着军事化方向发展.答案 : 假
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逐步由单纯竞技向军事技能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 : 假
假
假 商周时期,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
武舞”.答案 :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相扑”和“舞剑”。答案
屈伸性腿法有弹腿、侧踹腿、扫腿。答案 : 假
武术的本质是其技击性.答案 :
武术的本质是其艺术性.答案 : 真 假
剑术指以缠头裹脑和刺,点,撩,截,格,洗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而组成的套路演练形式.答案 : 假
真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制服对方的搏斗运动.答案 :
“器械”指手持短兵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答案 : 假
搏斗运动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形式.答案 : 假
假
假
真 拳术指徒手练习的功法运动.答案 : 套路运动主要的内容有规定拳,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和推手.答案 : 套路运动主要的内容有规定拳,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和搏斗运动.假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答案 :
插步、垫步、进步都属于散打基本步法的一种。答案 :
答案 : 假
假
假 真 元代禁止民间习武,武术被保留在舞台上,武术受戏剧影响,逐步走向艺术化,为后来套路的发展削弱了基础.唐代以后刀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发展.答案 : 唐代以后剑术成了阵战的重要武器.答案 :
秦,汉,三国时,不少武术项目被吸收到兴盛的“百戏”中,使得武术向朝着军事化方向发展.答案 : 假
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逐步由单纯竞技向军事技能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 : 假
假
假
假 商周时期,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答案 :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相扑”和“舞剑”。答案 :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相扑”和“舞剑”。答案 :
直摆性腿法有正踢腿、外摆腿、侧踹退。答案
多选题: 假:
1.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击运动。
2.以下哪两种动作不属于初级刀术套路中的基本步法C 丁步D 蝶步_。
3.以下哪三种动作不属于刀术的基本功动作B抡 C绷D拦拿扎。
4.下述非我国传统武术项目的是A 跆拳道D泰 拳。
以下哪些比赛没有设立武术项目__C奥运会 D残奥会__。
5.以下属于剑术的基本方法是_A刺B点 C挂。
6.散打运动中允许使用的技法是_B腿法C摔法D拳法。
7.以下哪两类护具不是散打竞赛中必带护具_A护踝_C护腕。
8.散打对抗竞赛中属于禁打的部位是___B颈部_D 裆部 E后脑。
9.以下哪两类不属于长兵器_C三节棍D九节鞭_。
10.以下哪些不是武术套路的基本步型_A垫步__B插步。
11.以下哪些不是散打运动的基本步型____C弓步___、D虚步____。
12.太极拳主要包括A陈式_C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
13.以下哪类动作不属于武术跳跃动作_C弹腿D踹腿。
A旋子B旋风脚C弹腿D踹腿
15.武术套路比赛评分由三类分数组成,分别是_B动作质量分 C套路演练分 D指定难度分。
16.散打运动中的基本拳法有__A直拳B摆拳_D勾拳_。17.散打运动中的基本腿法是 A鞭腿 B蹬腿。
18.中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曾经全国禁止习武_C清朝 D元朝。
19.以下哪些器械不属于短兵器___A朴刀_____、___C矛_____。
20.散打竞赛中进攻方哪些情况可得两分A腿法击中对方上身躯体_、B将对方摔倒或击倒自己站立。
21.运动会的形式分类,武术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大类。
22.套路运动主要的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
23.目前武术竞赛中搏斗运动的项目有(散打)和(推手).24.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25.以下哪两种动作属于太极拳(搂膝拗步)(野马分鬃)
26.以下哪两种动作不属于太极拳(C单蝶步)(D麒麟步)。
27.秦汉三国时期将武艺做为竞技项目来鼓舞士气娱乐军士,出现了(手搏)(角抵)项目。
28“攻为阳,守为阴”是指(A 攻时奋力突进B 守时力法主柔C 阴阳协调平衡)。
29、武术的价值有(A 健身价值B 技击价值C 观赏价值D 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30、六艺是指(A 礼B 乐C 射D 御)和书、数。
31、武术按功能可分为(A 竞技武术B 健身武术C 学校武术D 实用武术)。
32、套路运动可分为(A 单练B 对练C 集体演练)。
33、长拳主要手型有(B 掌C 拳D 勾)。
34、形意五形拳有劈、崩、横(C 钻D 炮)。
35、传统太极拳由陈式、杨式还有(A 吴式B 孙式C 武式)。
36.武术套路器械繁多,可以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37.刀术练习中特别讲究与不握刀的闲手密切配合, 那么刀手配合的作用是(有助于身躯四肢在运动中的和谐)(有助于刀法力量的发挥)(有助维持身体平衡)。
38自学武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认识所学套路的风格特点)(技术动作的用意)(掌握必备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39.剑术的技术要求是(轻快敏捷)(刚柔兼备)(腕把灵活)
40.压腿主要包括(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三种
41.武术套路腿法类型包括(直摆性腿法)(屈伸性腿法)
42.下列属于直摆性腿法的是(正踢)(里合腿)43下列属于屈伸性腿法的是(弹腿)(蹬腿)(侧踹)45.武术具有A健身 B.防身 C.修身养性 D.娱乐观赏)的作用
44.手法包括拳法、(A.掌法)和(D.肘法)
46.武术具有(A.广泛的适应性)(B.内外兼修)(D.形神兼备)的特点.47.在做抱拳礼时,并抱站立,左(C.掌),右(A.拳)在胸前相抱
48.长拳运动中的手型包括(掌)(拳)(勾)
49.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 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有沉肩坠肘,松腰松跨和(A.虚灵顶劲)(C.坐腕疏指)
50.套路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即:集体表演、对练、(A拳术)(B器械)
第四篇:武术理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2.对练: 是在各种武术单练项目的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实战练习。
3.徒手对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4.搏斗、对抗:
5.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6.虚灵顶劲:是太极拳的技法特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7.完整教学法:是将套路动作完整地演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8.综合练习法:是指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练习方法。
9.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方法。
填空题
1.太极拳的流派: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赵堡架。
2.长拳的教学要点:A.练好功架,打好基础;B.正确运用分解教学法;C.精讲多练,强化动作规格;D.实践中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3.教学文件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等文字材料,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4.八卦掌讲究:具三形备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如猴、换势似鹰;“三势”即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
5.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到达任督两脉和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6.教学中应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步骤,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7.套路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
8.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
9.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
10.太极拳的教学要点:A.先求心静体松B.从单个动作教学和步法练习开始C.静止与慢速连贯的教学组合。
11.“八卦”最早见于《易经》,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12.八卦掌的技法特点:三形三势、三空三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十要三病。13.太极拳的基本手法:倗、捋、挤、按。
14.八卦掌的步法练习:直行、走圈。15.宋代把对练称为“打套子”,明代称对练为“舞对”。
16.散打的特点: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
简答题
一、太极拳的要求:虚灵顶劲竖项、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抜背实腹、松腰敛臀圆裆、心静体松意注、呼吸深长自然、势势意连形随、轻沉虚实兼备。
二、散打的作用:培养竞争意识、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发展心智。三、八卦掌的技法特点:三形三势、三空三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十要三病。
四、徒手对练的要求: 1.提高单练水平2.运动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3.应做到“德为艺先”4.对攻防意识的要求5.突出拳种特点,按拳种基本要求演练。
五、查拳的特点:-----等待中------※ 六、八卦掌的基本八掌:托掌、按掌、推掌、抱掌、劈掌、撩掌、挑掌、螺旋掌。
七、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
第二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完整;
第三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
第四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
第五步: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
八、A、什么情况下用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地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以下情况下运用完整教学法:1.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2.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B、什么情况下用分解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地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以下情况下运用分解教学法:1.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 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3.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问答题
一、阐述太极拳技法特点的“沉肩坠肘坐碗”:
上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练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的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抜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沉肩坠肘动作要求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侧部,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坐碗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必须坐碗要求。坐碗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碗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臀部的劲力体现。
二、分别阐述武术套路直观教学法与预防纠错教学法:
A、直观教学法包括动作示范与多媒体教学。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示范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面的运用、领做示范、示范与讲解结合运用。
B、预防纠错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差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耐心地采用分解动作、慢速示范、多领做等方法进行纠正;
2.教师强调动作规格与要求,用站桩式的练习、助力与阻力和定向直观法来帮助纠正;
3.教师不能因急躁而挫伤学生的学习情绪,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难度,使学生逐步的完成动作;
4.教师应做好思想工作,并采用一定的保护与帮助,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克服动作中的错误;
5.教师要根据动作的性质,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来诱导与启发,帮助纠正。
三、套路教学中练习法有哪些,并分别阐述?
1.重复练习法: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将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整套动作练习的方法;
2.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方法;
简述查拳的技法特点?
答:
1、节奏鲜明,动迅静定;
2、动作紧凑,拳路清晰;
3、势整力顺,眼疾手快。查拳套路在运行过程中,上肢动作要求冲拳、击掌时,肘微曲,使臂呈弧形,拳面微内旋成拳眼朝后上方,俗称“斜插一杆旗”,使查拳动作在舒展中有圆润之特色;下肢动作之中屈伸性的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数次弹腿、踹腿、侧踹、腾空箭弹动作,形成查拳“手似两扇门、全凭足大人“的特点。要求做到:“行如风、站如钉、起如猿、落如鹰,动如猛虎、静如山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招法清楚、急转突停。无论攻守进退,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姿势工整舒展,手身步眼均要上是、下相随,前后相连、内外相合。
3.综合练习法:是指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练习方法;
4.个人练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演练能力的一种方法;
5.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出要求,由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一种形式;
6.集体练习:是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指挥学生统一进行练习的一种形式。
判断题:【有关题目】
1.太极拳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拳式呼吸。何为揽雀尾?P78 2.八卦掌讲究的“三空”: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
3.八卦掌的手法“托掌”的描述:掌心向上,五指分开,掌心凹空,沉肩坠肘,掌心向前上或侧上托起,力达掌心。
4.教学中什么情况用镜面示范、侧面示范
5.太极拳的口令应该是
6.针对水平较差的学生,应以直观教学为主,以
为辅
7.套路的结构: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劲力方法、心志意向、节奏神韵等。
第五篇:排球理论试题库(推荐)
排球选项课理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
1、世界锦标赛每___年举行一次。A A、4 B、2 C、3 D、6
2、___年___月我国女排在日本第三届世界杯赛中,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B A、1982、11 B、1981、11 C、1981、9 D、.1982、9
3、排球比赛中每队每局可以请求______次普通暂停。A A、2 B、3 C、4 D、6
4、中线和______构成前场区。C A、边线 B、端线 C、进攻线 D、防守线 采用边二传阵形组织进攻时,二传队员一般站在何处___。B A、1号位 B、2,3号位之间 C、3,4号位之间 D、2号位
6、正面上手发球是以全手掌击球的______部位。B A、中上部 B、中下部 C上部 D、下部
7、______年代,飘球技术被世界各队广泛采用。A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______年起,排球比赛被批准为奥运会比赛项目。B A、1957 B、1964 C、1966 D、1984
9、排球比赛中25分局里有______次技术暂停。A A、2 B、1 C、3 D、4
10、正面双手垫球击球点应保持在______处。A A、腹前一臂 B、.胸前 C、腹前二臂 D、腹前
11、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历程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C A、娱乐排球 B、现代排球 C、竞技排球 D、近代排球
12、下列不属于5人接发球阵形的是______。B A、“"浅盆”“形 B、”“一”“字形 C、”“M”“形 D、”“W”“形
13、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___米,端线外至少宽___米。A A、5、8 B、3、5 C、5、6 D、8、12.5
14、首届世界男子锦标赛于 ______年在布拉格举行。D A、1954 B、1951 C、1947 D、1949 15、1984年的___奥运会上我国女排再显神威,实现了”“三连冠”"。C A、汉城 B、亚特兰大 C、洛杉矶 D、巴塞罗那
16、正式国际排球比赛的球网高度男子为___米,女子为___米。C A、2.35 2.15 B、2.43 2.15 C、2.43 2.24 D、2.43 2.20
17、发球犯规与接发球队队员位置错误,应判______。A A、发球队犯规B、接发球队员犯规C、都犯规
18、在陈忠和主教练的带领下,中国女排获得2003的第九届女排世界杯 ______A A、冠军 B、亚军 C、季军、D、第四名 19、1947年4月,国际排联在___正式召开成立大会。A A、巴黎 B、伦敦 C、纽约 D、柏林
20、正面下手发球,球离手最适宜的高度为______。A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21、排球每局比赛每次暂停时间为______秒 D A、30秒 B、1分 C、1分30秒 D、2分
22、排球采取5局3胜制,每局25分,第5局决赛为______分。A A 15分 B、20分 C、25分
23、国际排联规定,正式的排球比赛采用多少人______制。A A、6人制 B、9人制 C、12人制
24、女子世界杯赛每______年举行一次。A A.4 B.2 C.3 D.6
25、每四年一届的排球世界杯举行的固定地是______ D A、美国 B、韩国 C、俄罗斯 D、日本
26、排球准备姿势不包括______ D A、稍蹲准备姿势
B、半蹲准备姿势
C、低蹲准备姿势
D、全蹲准备姿势
27、准备姿势的要点不含______ A A、挺胸
B、屈膝
C、提踵
D、微动
28、正面双手垫球的部位应在腕关节以上______厘米左右。D
A、2
B、3
C、5
D、10
29、标准球网的长度是______
C
A、9.00-9.50米
B、9.00-10.00米
C、9.50---10.00米 30、______ 有权请求暂停和换人,也可向裁判员询问问题。C
A、教练员
B、队长
C、场上队长
31、扣球时,手的接触球部位应是______。C A、掌根击球 B、手指击球 C、全掌包满 D、掌心击球
32、扣球时,应击球的______。C A、顶部 B、后下部 C、后中下部 D、后中上部
33、组织阵容时,如本方前排是扣球和拦网较强的轮次,选择发球队员应安排______。C A、发球准确性高、把握性大的队员; B、发球威力大但失误较多的队员; C、发球狠的队员; D、发球准确性差的队员。
34、组织阵容时,两名接发球较差的队员,安排位置时应______。A A不要安排在相邻位置;B任意安排;C安排在相邻位置;D对角安排。
35、“四二配备”时,应安排______。B A、1名二传队员和5名进攻队员; B、2名二传队员和4名进攻队员; C、3名二传队员和3名进攻队员; D、4名进攻队员和2名防守队员。
36、正式排球比赛一般采用______。B A、五局三胜制 B、三局两胜制 C、七局四胜制 D、一局决胜
37、进行移动时身体重心就保持______。B A、起伏 B、平稳 C、下降
38、在身体半米左右的球,一般采用______移动垫球。B A、并步 B、跨步 C、交叉步
39、世界杯排球比赛每______举行一次。C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40、排球比赛里教练员每局可以请求______次暂停。A A、2次 B、3次 C、4次
41、排球队员发球是按照______方向轮转的。A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其它 4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决赛中艰难战胜______获得冠军。D A、美国 B、巴西 C、古巴 D、俄罗斯
43、______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C A、垫球 B、传球 C、发球 D、扣球
44、排球比赛每局最多可以替换______人次,可同时换1人或多人次。C A、3 B、4 C、6 D、12
45、垫球是保证接发球进攻和______的主要技术动作。A A、防守反击 B、一次攻 C、二传球到位 D、四号位强攻
46、排球比赛中最积极、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是______。D A、吊球 B、拦网 C、发球 D、扣球
47、接发球进攻也称为______。B A、防反 B、一攻 C、推攻 D、快攻
48、发球时,第二裁判应看接发球一方是否______。B A、发球掩护 B、位置错误 C、后排进攻犯规 C、自由人犯规
49、下列排球技术中属于无球技术的是______。A A、准备姿势和移动 B、传球 C、发球 D、扣球 50、发球区的宽度是______。C A、3米 B、6米 C、9米 D、12米
二、判断题。
1.排球的基本技术不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错)
2.经常参加排球运动,能培养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3.正面上手发球的优点是面对球网,便于观察对方,增加发球的准确性和攻击性。(对)4.每局比赛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错)
5.如果发球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判对方位置错误犯规。(错)6.自由防守队员与场上队员替换必须经过第二裁判员允许。(错)7.发球次序错误是指发球队员没有按位置表上的顺序进行发球。(对)8.拦近网扣球时,手臂不能伸过球网,否则判过网击球犯规。(错)
9.一个完整的扣球动作由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几个部分组成。(对)10.规则规定后排队员不得拦网,完成拦网即判为拦网犯规。(对)11.正面下手发球摆臂应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对)
12.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否则即为持球犯规。(对)13.当球飞向体测来不及移动对正来球时,要采用背向双手垫球。(错)14.传球主要是通过手指手腕协调一致的动作来弹击球完成的。(对)15.正面双手传球的击球点一般在额前上方一球距离的位置上。(对)
16.传球的手型为两手自然张开微屈,拇指间相对成八字形,两食指成一字形,手腕稍后仰。(对)17.拦网已不再是单纯的防守手段,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进攻性技术,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手段。(对)18.判断掩护发球的关键在于是否造成屏障,并起到掩护发球的作用。(对)19.由于球被击入球网而造成的球网触及队员,算触网犯规。(错)
20.胜一球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对方是发球队,则得一分继续发球。(对)21.发球队员在裁判员鸣哨前将球发出,则判为发球违例,对方得分并获得发球权。(错)22.“中一二”战术的特点是:形势简单,战术变化丰富多样,适合于一般水平的初学者。(错)23.发球的目的在于破坏对方的进攻和力争直接得分。(对)24.发球击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对)
25..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错)26.排球运动起源于1896年,由美国麻省好利诺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错)27.1905年排球运动传入中国,当时为16人制,直到1950年中国才推广6人制排球。(对)
2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以“攻防全面、快速多变、搞快结合、密切配合”的独特打法,获得了世界大赛“五连冠”的骄人战绩。(对)
29.排球规则规定,比赛中每当交换发球,队员要进行位置轮转。(对)30.排球网的高度,成年男子为(2.43米),女子为(2.23米)。(错)
31.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他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一次击球统一动作中除外)称为连续击球犯规。(错)
31.第1—5局,每当领先队达到8或16分时自动执行(技术暂停)。(错)32.发球时,第一裁判员鸣哨后,队员必须在 8秒以内发出,否则犯规。(对)33.排球场地所有的线宽为(0.05)米,边线和端线包括在比赛场地内。(对)34.排球技术主要由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两部分组成。(对)35.拦网包括(单人拦网)和(集体拦网)两种。(对)
36.中一二进攻战术是由二号位队员做二传,将球传给三、四号位队员扣球的进攻战术。(错)37.在距中线两侧各3米的两条平行线叫进攻线。(对)
38.比赛中,自由防守队员穿的服装颜色与其他队员可以相同。(错)
39.拦网除外,在比赛中每队最多击球3次,超过规定次数的击球判为4次击球犯规。(对)40.排球比赛决胜局中没有技术暂停,每队可请求一次普通暂停。(错)41.排球比赛中的自由防守队员简称为自由人。(对)
42.二传队员被誉为场上的灵魂、比赛的发动机、攻守转换的枢纽。(对)
43.发球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他人制约的技术。发球也是比赛和进攻的开始。(对)44.垫球在排球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和接拦回球。(对)45.排球运动是奥运会集体项目中所占奖牌数最多的项目,共有6面金牌。(错)46.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对)47.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边线)、(端线)为界外球。(错)48.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决赛中艰难战胜美国获得冠军。(错)
49.比赛过程中,每队最多击球3次(拦网除外),超过规定次数的击球判为连击(错)50.判断过中线犯规主要是纪录裁判员和第二裁判的职责。(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