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时间:2019-05-12 01: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第一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刘鑫 环规2010-1 20104577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7日

实习地点:金马河 都江堰水利工程 映秀镇 都江村 指导老师:肖海华

二、实习内容

1、金马河

金马河是我们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站,在温江区境内。金马河地区主要分布着岩浆岩并有少量的变质岩。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是演讲喷出地表或上升到接近地表一下不同深处的地壳中,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岩石。岩石种类有花岗岩、石英、长石其中花岗岩分布最多,且颜色种类较多,有灰色、灰白色的、肉红色的还有深灰色的,这主要是组成花岗岩物质的不同造成的。花岗岩为等粒状结构,且其中的颗粒的大小也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所以可按照花岗岩岩石中矿物颗粒洁净的大小分为粗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有的斑晶很大,形成了似斑状结构,称为似斑状花岗岩。金马河旁的花岗岩主要为块状结构。

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金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形成了以树枝状水系为主,格子状水系为辅的形态。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平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同时在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看到了大量的

运石车,且金马河滩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我们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规划地区的综合利用与发展,达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2、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二站,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城西,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到春夏山洪爆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所以为了排除洪灾之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自古至今发挥了排洪、灌溉的巨大作用。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3、映秀镇

映秀镇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三站,也是地质实习感受最大的 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建设了多个水电站。

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的新镇,房屋都是现化的,镇中

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

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08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产生了崩塌。

崩塌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风化作用的类型决定

了岩石风化的产物的类型和性质。

(2)地形条件 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地必要条件,斜坡的外部形状也对

崩塌地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岩性条件 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的岩体中,这类岩体

能形成陡峻的斜坡,在触发作用下发生崩塌。

(4)构造条件 自然界的斜坡存在各种结构面,这些结构面将斜坡切割

成不同的结构体,从而削弱了岩体内部的联结,为崩塌地产生创造 了条件。

(5)其他条件 一般是指降水、地下水、地震、人工爆破、开挖边坡等 触发因素

在崩塌作用下,沿斜坡崩落的石块和碎屑,在坡度平缓的坡麓 地带堆积所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崩塌堆积物,即崩积物。崩积物的岩 性与斜坡上部的岩石基本一致,岩性单一,由未经分选、棱角分明 的碎石组成,颗粒大小混杂,排列不规则。映秀镇周围山体的崩塌 碎屑物已经大面积堆积而成了锥形体,从而形成了倒石堆。有的倒 石堆为三角形,有的为扇形。在垂直坡面上呈现出下粗上细的现象,在纵向上呈现出近坡处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的现象。同时四周的山体上也分布着滑坡后的岩体。滑坡是斜坡上的土 体或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的影响因主要包括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 结构和构造、风化作用、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其中,由 于映秀镇受到08年地震的强烈影响,使得边坡岩体的结构发生了破 坏变化,出现了新的结构面,使得原有的结构面产生了较大的张裂,饱和沙层出现震动液化,地下水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在接下来的反复余震的作用下,产生了不断的滑坡。

地震除了造成了崩塌和滑坡的现象,映秀镇还易出现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10年8月12日至14日,映秀镇遭遇了暴雨的袭击,导致了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常在暴雨时期突然暴发,速度快,历史短,有很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是:(1)有暴雨或集中的降雨。(2)上游提供足够的碎屑物质。

(3)陡峭的地形,特别是上游三面环山的地形。

映秀镇此次的泥石流属于降水型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且碎屑物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形成的大量松散破碎的物质。在映秀镇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且向旁侵蚀也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原来已经铺上的人工防护工程——护坎已经受到了较大的侵蚀。而沉积岸沉积的物质较多,大量堆积在一起。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

此处共有3级阶地。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延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阶地高度一般指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阶地的级数是由下向上顺序排列的,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四级等。在同一河谷横坡面上,阶地的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阶地实际上就是古老河谷的底部,所以曾经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资源,特别是一二级阶地,由于最新行成,其上的坡积物较最丰富,富含各种矿物元素,有大量营养丰富的潮土,砂粘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 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总的来说,映秀镇地处大山之中特别是受到了08年特大地震 的影响,此处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特别多,如何防治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山区中治理地质灾害既要要考虑生物措施还要考虑工程措施。其中,生物措施中要考虑到经济、地理、气候、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条件,我们不能一味地退耕还林。比如,可以在山坡上种植竹子,用竹子造纸,这样既可以既可以保持水土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当然种植什么植物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总的来说,在印象中还是主要应该发展种植业。

同时,工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滑坡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在 不稳定的边坡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其变形。工程布置尽量避开严重滑坡地带,或者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在选择防治措施之前,要查清滑坡形成的条件、原因、滑坡的性质、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的危害。了解产生滑坡的主要、次要原因及相互关系,结合工程特点综合选取防治措施。通常有防渗与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支撑工程等措施。特别是映秀镇,可以修建环山沟。可以挡截地表水;竖沟可以快速的将地表水排入到河流之中。其实,在我们进入映秀镇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护坡工程,比如拦截网,上面已经拦截了许多的岩石,这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

4、都江村

都江村是我们地质基础实习的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此处由于处于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 都江村有三级阶地,其中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侵蚀,且阶地也不对称,这也是由于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

都江村还有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与坡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由于坡度大,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

当我们回过头,看到了前方是山谷的出处,我们观察所站得地方其实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

都江村还观察到了较大特征的河流的改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这边有点问题,到时候好好听老

师讲)由于都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三、实习体会

这一天的实习,我们虽然走的地方不多,但是见到了很多地质地貌,这都给我了我书本上无法解释和描述的形象感受。我们见到了大量的岩石,见到了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大的山体和洪积扇与猪背岭。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我们懂得并掌握了许多地学只是,也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各种地质地貌情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找到一块浅色的岩石,首先我们要想到浅色岩石有哪些,我们可以想到石英、白云母和长石。我们用指甲划岩石,没有划动,我们排除了白云母。而且此岩石具有平整面,斑晶晶型较为完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长石。

同时我们在分析地形构造及地质地貌的同时,懂得了该如何利用各种地形情况,去进行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等活动。而且通过此次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原理,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的地学原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篇:Dlkvrcn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Shakespeare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时间:2010.01.06

地点:茶马古道、猪儿嘴、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

时间:2010.01.07

地点: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

二、实习内容: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沿,处于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此次实习历程中,我们对雅安的雨城区、芦山县、上里古镇等处所的特征地貌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起因以及其与农业生产利用的关系。根据对当地局部环境的光、温、水、气、热各方面的考虑进行环境规划布局,确定学校、工厂、居民点的布局,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活条件。

雅安地层状况大都是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砂岩。且为钙质,风化土壤容易形成中性及弱酸性土壤,滴盐酸能看到剧烈的反应。

1.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位于雅安向斜,南东翼部位周公山向斜,北西翼部为蒙山背斜,轴线为北东走向,地层状况为下第三系名山群,岩层为泥岩、页岩系红粉砂岩。

此地在青衣江下切、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可观察到的河漫滩及三级阶地。河漫滩为洪水淹没河床以为的谷底部分。阶地是散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具备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长年洪水吞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舒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每一级阶地都是由阶高空和阶地坎组成。

河漫滩容易与一级阶地混淆,一级阶地一般不会被洪水淹没,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同样会被洪水淹没,故可观察到在一级阶地上没有居民点的修建。一级阶地由于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质源,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山区的“粮仓”。进河岸的地方受到堆积与风华作用强于远河岸的地方,故沉积物的性状出现“进粗远细”的现象。

二级阶地相对于一级阶地来说,堆积时间较长,沉积物更细腻,质地更适中,不易垮塌。故可以观察到在二级阶地上分散许多居民点。从地理位置上说二级阶地的地理位置不至于太低,而受洪水的袭击,也不至于太高,影响人们的出行及居住。一二级阶地均较宽阔,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三级阶地由于形成时间更长,位置更高,受到的风化剥蚀作用越严重,形成白鳝泥。

四、五级阶地便成为适宜乔木生长的林地。

2.猪儿嘴

此地是标准的单面山,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其顺向坡长而缓,地质条件稳固,并且水系发育,合适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而其逆向坡土壤不稳固,受到风化严重,可以看见多个小山包,同时易发生垮塌和泥石流。从岩石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出露,水流以逆向坡流向顺向坡的方向流动,在顺向坡可以很容易找到地下水,在逆向坡则难。

3.青衣江边

在青衣江转弯的地方观察到河水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作用,在靠近河边的地方A也同样有居民点。此地看不到一级阶地,是由于在B面有高山,其岩石坚硬,河流对B面的侵蚀作用不强烈,而河水环流对一级阶地有侵蚀。

4.陆王沟

在1979年曾发生过重大泥石流灾祸,造成300多户村民除一人外出幸免于难外,其余全体遇难的重大地质灾祸。灾难产生时,汽车大小的石头飞溅出100多米。

陆王沟三面环山,处在单面山的逆倾坡,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很不稳固,同时,在雅安这样一个雨城,降水是常见的,水这样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下出发了泥石流的发生,造成了这次损失惨重的泥石流。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陆王沟已经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可以拦阻地表水的环山沟,引流入河的顺沟,道路旁边的堡坎较其余地方也有所加固,另外这里还有泥石流监测器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生物措施,树林可以固定山体泥土。

在进行治理类似的地址灾害时,不仅仅是在治理,不顾其他诸如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确保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争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绩,其措施才是长远的。

在陆王沟对面,我们可以看到蒙泉院断裂层的雅安向斜昂扬端,此地就是雅安向斜的末端。

5.老君岗

在老君岗可以看见裸露的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粉砂岩。此地可以看到球状风化、碎屑风化以及泥岩风化。粉砂岩较泥岩硬度大,用锤头本别敲打粉砂岩和泥岩,可以看到泥岩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脱落,而粉砂岩更坚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岩的组成更细腻,粉砂岩组成颗粒更粗糙,故泥岩更容易被风化形成粘重的适宜耕作的优质土壤。此地粉砂岩的厚层或块状构造,交叉裂隙的发育,难与溶解以及其等粒结构构成了球状风化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状风化。

同时在此地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并且自己动手使用地质罗盘来对岩层的产状进行粗略测定,其产状分别为倾角:39°,倾向:184°,走向:81°。

6.龙门溶洞

在芦山龙门,形成一个周围高旁边低的围塔大漏斗地形。可以视察到山上的龙门溶洞群,此处的溶洞属于喀斯顺便貌。龙门溶洞地处东部平原西部丘陵低矮山区向青藏高原巨大山系的过渡带上,洞区正处于邛崃山脉南段与罗绳山脊间的河谷宽地的谷坡上。

雅安芦山龙门乡形成的溶洞不是石灰岩所形成的,是由砾岩形成的。并且此地是世界级上最大的砾岩溶洞。砾岩是岩石在风化剥蚀的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屑在胶结物(如硅质、钙质、泥质、铁质)的胶结作用下,使这些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此地的砾岩便是在钙质的胶结作用下形成的,故易容于水。该处四面环山,以可溶性砾岩层为主,四周高中间低,尽管岩层坚挺,但可溶性和透水性极好,加上构造断层发育,地上水的羽状和树枝状水系发达,容易受水溶解,并形成通道,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磨圆度也较高。岩石随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此最大的砾岩溶洞。

砾岩溶洞被称为“假溶洞”,其与石灰岩溶洞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胶结物质为碳酸钙沉积,无同心圆结构;

②、岩石里也有碳酸钙,不重结晶,无石笋、石柱,只有小的碳酸钙变晶;

③、地下水运动沉积,搬运砾岩、砂岩,地壳抬升,暗示原来的浅水面现形成溶洞;

④、有破裂带的地方都有漏洞,此地的漏斗有田地且是漏水田,需要客土改良之后方能耕作。围塔所集纳的地表水渗漏到底部地层中,并逐渐形成溶蚀通道和崩塌空间,造成公开岩层中大范围零体塌陷,由于天上水的不断侵漏,所以围塔至今还是一个宏大的运动漏斗。整个漏

斗地区四周高出流水会集与中间低处为向心状水系,所以排水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问题,地表水会岩石的冲刷,地下水也渗透到岩石的内部,溶解大量的矿物质,使水体盐分含量重,地壳内部的温度低,水体温度相应的很低,这些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不不良影响。所以需营建与之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并留神农田的高灌低排,避免因积水和碱土状态造成深胶难泥潭,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由于受到地下河水的侵蚀河漫滩土质绝对蓬松,地基不稳,不合适在河流两岸营建屋宇,只合适发展农田。

7.龙门乡红星村

在龙门村红星村同样可以看见许多的砾岩,农作物在砾岩表面风化很浅的土壤上耕作。可以观察到围绕红星村的周围山体的岩层都是泥岩,而此处却有大量的砾岩沉积。因此,这些砾岩也被称为“飞来石”。对于这些飞来石,百姓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漏下的石块,也有说是火山爆发而喷出的火山岩。对于这些说法都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猜测或者是加以神话来解释。而在学习地质学这门课程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些岩石的成分与对面远山的成分分歧,极大可能是在数亿年前的造山活动时,地壳板块活动,使同一山体的二边向旁边挤压,在宏大的压力作用下山体断裂,山体两头的岩石在断裂霎时被伟大的推进力弹射进来,散降到到处,构成了我们看到的“飞来石”。这些砾岩大小不一,零星散落,最大的一块有客车般大小,还有雕像在上面。这些岩石是四川唯一有记录的“飞来石”,是常见的地质奇迹,对研讨古地质运动、结构活动以及古地壳运动有很大的证据价值。

这里的“飞来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我们都疑惑为什么没有开发成旅游景点,而老师给了我们解释:观看这些东西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是没有谁回来看这样一些石头的;同时也不存在人为破坏,没有谁会来平白无故敲打这些石头,只会存在自然的风化剥蚀现象,渐渐的这些石块也会被风化剥蚀掉,此地就再没有“飞来石”了。

虽然这些“飞来石”来历非凡,但也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不良的影响。

(1)这些“飞来石”的零碎排布,打乱了土地的分歧性,由于其岩性坚硬,使原来“润滑”的土地名义不再平坦,不便于耕作;

(2)这些岩石属于钙质岩类,石灰岩含量很高,碱性偏高。在雨水的冲刷以及各种侵蚀作用下,钙质物资逐步合成溶解,并且在土壤中乏积,导致土壤碱性加强,对农作物耕作及其成长发生不良影响。

8.太平桥

在太平桥是在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独特作用下形成的,被陇西河下切,形成了陇西河高速路桥下的地堑地形。陇西河为幼年河,其弯曲程度大。我们在一级阶地上观察,该处的岩石偏向程度,地质条件稳定,所以可以在这里建筑高速路桥。在这里可以看到几级阶地,周围的农田修有排水沟,水利设施很好。稳定的地堑带给当地人牢靠的农业耕作环境,当地农田布设相当紧凑。

9.太平电站

来到太平电站,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下第三系泥岩夹粉砂岩层。可以看到岩层倾角相当大,接近垂直。通过地质罗盘的测定,大致了解到其倾角为77°,倾向为324°,走向为56°。这里有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二处断层,始终延长至青衣江,山体中的水系就沿断层裂隙带浸出,在断层口会集淌出。这里的地下水水质好,净化好,甘甜,冬暖夏凉,并且有陇西河的河水弥补,水流一直。并非是有神仙的帮助,而是由于水在岩层中渗透时,矿物质对水有过滤作用,溶解有益物质,大量的溪沟对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同时由于岩层中的多层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温相对于大气温度来说,相对稳定,冬天时低温高于气温,夏天时,低温低于气温。所以这里的水喝起来滋味很好,而且温度合适,冬温夏凉。因为岩层对水体的作用,使水温保持在十几度,冬天比人体温度高,夏天比人体温度低,所以喝起来很爽口,并且也不会因为干旱而枯竭。

根据地层的产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地下水的质量,是否适宜人们饮用,会不会因为岩层中的某种物质使得人们饮用后产生某种不良反应,比如雅安的水资源富含钙质,就是因为地层中大量的钙质胶结,容易使人们患结石。同时了解地下水周边环境,地下水流经岩层会不会有工厂的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造福于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10.陇西大滑坡

和陆王山一样,陇西大滑坡也是三面环山,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在雅雨的作用下会发生大面的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对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相比之前看到的陆王山对滑坡的治理来看,陆王山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在以后仍然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陇西大滑坡作为滑坡治理的示范者,这些松散物质还是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下移动,但滑坡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其滑坡治理的成功之处在于,这里建筑了适合当地雨量、排水量等具体情况的竖沟,工程措施实行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生物办法发展得很好,种植了大面积的川农大研发的优良竹子。此竹子的妙处有以下多少点:①竹子根系发达,对土体有很好的固定作用;②竹子是多年生动物,一年之内就能够长成林;③竹子可以用于造纸,存在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的踊跃性;④春天可以收获竹笋,为农民提供经济来源;⑤此竹子具有叶片多,叶片大的优点,有助于竹子迅速生长等等。这些措施改善了陇西大滑坡的情形,挽回了宏大的经济丧失。而此地是去碧峰峡的必经之地,只有有效的治理了此地的滑坡现象,才能充分利用碧峰峡的旅游资源。

11.白马泉

在上里镇的白马泉景致维护区,我们尽管没能进入山里亲自感触山涧发出的“嗒嗒”的马蹄声,但是依然荣幸地观察到了会“吐”水的喷珠泉。白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于山体外部的破碎带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有浸透水流出,其中搀杂着大批的空气,液体与气体产生的共鸣便形成了“嗒嗒”的相似于马儿在奔驰的声音,人们将这种从山体破碎带流出的有声音的泉水形象地叫做“白马泉”。

喷珠泉的形成原理与白马泉类似,都是因为液体对空气的紧缩,使液体流出地表的瞬间受气流作用而收回声音或冒出气泡。喷珠泉因地势较低,长年有地上水积聚到此,因此终年不干枯。

12.上里古镇二仙桥

在上里古镇,我们看到了多个馒头似的小山丘,其形成是由于软硬岩层相间产生的差别风化,软岩层更容易被风化,而应岩层残留下来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整个连绵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与山峰,看下来就像笔架,因此被称作“笔架山”。

此地为与单面山的裂倾坡,本不适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许多居民点为于山脚。总体来说,是由于山体有大量的植物覆盖,对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岩石不至于裸露在外,而且裂倾坡的坡度并不很大,相对比较缓。故居民点修建在山下能较好的调节室内环境,笔架山可以阻挡强烈的太阳光,减缓风的对流运动。于是,形成了非常有利于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正是由于光、温、水、气、热的协调,人们生活环境舒适,才有了“韩家大院”的状元郎。

这里是白垩纪贯口组地层,转红泥岩及钙质粉砂岩。这个区域的地质环境确实很好,位于一二级阶地之上,有丰盛的土地资源。四处高两头低的地形,适于高灌低排,使农业生产很是便利。

三、实习心得

在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程中,一路上走走停停观察了许多雅安的典型地貌及地质异景。这次地学野外实习丰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书本所讲内容,坚固了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人文、社会、经济的各方面情况。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观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运动,大自然在上百万年的运动中,或者悄无声息

或者剧烈的运动之中,改变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非常多的奇观为世人惊叹。从山体的褶皱、山体的断层,以及遗留下来的风化沉积物,我似乎看到了过去此地的地理形态,我似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只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前进,否则只能自取灭亡。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民的智慧,再世世代代的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没有谁告诉他什么地方适宜居住,什么地方适宜耕作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会选对地方,继续着生活。然而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人民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很好的解释,只能将其神话,女娲补天遗留下的石块;有白马在此饮水;有山神的保佑等等。人民的想象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文化。

实习之中,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三处,分别是龙门溶洞、红星村的“飞来石”以及陇西大滑坡龙门溶洞的壮观不得不让我折服,红星村“飞来石”的来历让我惊叹,陇西大滑坡让我看到了山地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治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方面我们迷恋于大自然的神美奇幻,另一方面,我们贪心的从大自然索取,以为大自然已经臣服于我们脚下。然而,相比于大自然,我们是微小的,一次泥石流、一次地震就足以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现在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大量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阳光直射我们;汽车带来的方便同样带来了光化学效应;滥砍滥伐、破坏生态;风沙袭来,无处可逃;疾病肆虐我们的身段„„

大自然给与我们的生存的家园,同样可以毁灭这一切,我们要更多的去了解他,探明每个地理现象的原因,找到最有利于人类生活生产的方向。

第三篇:地学基础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

(资环院,土管12-2,20126874,成婷)

一、实习目标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3年12月18日

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

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

六、实习要求:

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

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

1、东部地台区。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a、构造盆地(1)盆地西部

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 广元—宝兴—盐源—木里

②龙泉——熊坡断褶带 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③江油——芦山断褶带

(2)盆地中部

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2)宣汉旋转背向斜。(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3)盆地东部

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1)华蓥山褶皱带

(2)永川帚状褶皱带 华蓥山褶皱向南延伸时受盆地边东南褶皱影响,形成许多短(帚状)背斜。

(3)云阳、开江弓弧背斜 b、盆地边缘

龙门山褶皱带:位于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紧密走向北东的断裂褶皱构成。大巴山断褶带:分布于盆地东北缘,四川重庆、陕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复背斜,在向斜翼部产生次一级构造。

凉山断裂带 :分布于峨眉断块以南,康滇古陆以东,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断裂组成。

2、西部地槽区。平武金汤孤形构造。

(二)地貌 1.东部盆地

(1)盆西平原 冲积扇平原、复合冲积扇、西低东高南低海拔750-400m。(2)盆中丘陵区 位于龙泉山与华莹山之间,地热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简阳)、单斜丘陵,馒头丘(遂宁)。

(3)盆东平行岭谷 宽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岩层(石灰岩),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缘山体雄伟。

(2)盆地东、东南、南缘七曜山、大娄山,山 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别发育,溶洞成层分布。

(3)盆地西缘峨眉山、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坡度陡,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

3、川西高原

南部:从东到西,高原面上有几条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岷江 山、江相间分布,河流由断裂构造形成

北部:横断山区(范围)具体而言:三江流域地区。

八、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大桥(平原)

1、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约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经都江堰市、崇庆市、温江区、双流县,至新津县武阳镇段称金马河。它的河床宽窄不均,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金马河同时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积物类型是冲积物,具有二元结构,其特点是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有韵律性。2、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金马河遍布鹅卵石,鹅卵石大部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用力用铁锤将石头敲开,发现岩石颜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断其为岩浆岩。但通常来说,河流两岸的堆积物应该为沉积岩,金马河的岩石却为岩浆岩,这是由于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滩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不能被占用。现在有些人说河漫滩可以利用起来,例如耕地、建房。但是,这是不合理的,河漫滩是不能被占用的,因为只要发大水,就会被淹没,更何况是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滩上,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

可见河心滩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滩是在水流变缓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动)。当河心滩不断淤高增宽,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为可耕作和作为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脚下所站的金马河的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中骑行泛滥的产物。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冲积物上层粗下层细。(配图,河漫滩,193)

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当时我们走下来的可以通车的小路一阶,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河流的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阶地具有二元结构,与河流二元结构类似。一级阶地营养成分丰富,耕性好,加上金马河河道比较宽,河谷比较深,人工修筑了防护堤,因此是一级阶地就作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农田用地。但是,从长远考虑,最好不要将一级阶地用作永久建筑用地。同时,此地也是地下水汇集区,地下水丰富。(配图阶地182 196)

3、金马河缺点

(1)金马河河道宽窄不均,影响河水的运动。在河道宽阔段,水层较薄,受固体边壁制约更明显,则流动缓慢,相反地,在狭窄地段,河水流动相对较快。

(2)由于洪水对金马河河床的不均匀冲刷和无序地乱采河中砂石,导致金马河河床起伏不平,坑滩相间,加大了床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动的难度增大。

(3)金马河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冲毁主要灌溉渠道的取水口,洪水进入灌溉渠道。近期使灌溉渠道沿线发生洪涝灾害,淹没村庄、农田、庄稼,远期则可能影响灌溉渠道的取水,造成洪水后灌溉缺水,形成旱灾。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

4、金马河治理

(1)早年,金马河的防洪治理多采用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冲毁的工程进行及时修复。但结果是年年在修复,年年有破坏,不能形成整体防洪能力,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2)采用河道砂石资源开采与开槽束水的技术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开采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采砂手段,开凿低于原河床的沟槽,建设人工复式河床。从而根治金马河双流段的防洪隐患,走以河养河、以河治河为目的的经营型河道管理模式。(二)都江村(山地)

岷江(Min River 亦作Min Jiang)是长江上游支流,属于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全流域均在四川省境内,孕育了古蜀文明。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和青衣江,到宜宾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900多亿立方米,为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注入长江。

岷江地质地貌: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源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1、区域概况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044′54″-31°02′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之间。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2、地质地貌

都江村的河流地貌比较特殊,现建的都江村是修建在很久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上面的,(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0--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因其前方有一条较大的河流在大泥石流的影响下,砸断了原河流,迫使河流改道。形成了一条内河和一条外河外河与内河均可作为泄洪之用,保证了都江村的安全。a、猪背岭

站在岷江,我们看到了岷江的特色地貌——猪背岭。猪背岭是一种地形,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山坡极斜的山。岩层倾角大于450,且山体两坡基本对称,岭顶形如猪背。其形成的环境与单面山类似,都是硬和软的岩层排列,但地层倾料度较大,以致软的岩层被侵蚀后,不仅软的一面,未被侵蚀而保留的硬岩层的一面坡度也很大。猪背岭同时也是分水岭。b、单面山

除猪背岭之外,还看到了单面山。单面山是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称为单面山的前坡(或剥蚀坡)。c、阶地

都江村的一级阶地和金马河的利用基本一样,都是作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它的二级阶地比较窄,但居民点比较少和疏散,所以一部分的二级阶地也作为了永久建筑用地使用。二级阶地上地质构造稳定,而且满足了人们对光、温、水、气、热的要求,可以加以利用。在此,我们也看见了三级阶地上仍零星分布着居民点,据说这是最原始的阶地利用方式。一般来说,三级阶地上适宜修建永久建筑,同时也是交通用地。(配图 都江村 阶地 山 河流改道)

(三)映秀(高山峡谷)

1、基本情况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2、地质地貌 a、地貌类型

映秀镇是典型的山间峡谷河流地貌,岷江及岷江的一条支流在此汇流并从映秀镇穿过。映秀镇即坐落于岷江及其支流的河道两侧。映秀镇四周为二叠系石英闪长岩和震旦系砂岩构成的山脉,高差在1000米左右。b、主要岩石类型

映秀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类,其中,又以白云岩为最主要沉积岩。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c、河流

映秀河流是典型的幼年河,河道弯曲度大,坡度大,河流冲积物磨圆度差,物质组成杂乱,颗粒粗大,对河床破坏作用大。相比较而言,金马河与岷江则是成年河,它们的水面更宽,含沙量更大,水流速度更缓。

河流的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位于映秀的河流,其地质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川或沟床。河水冲刷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称为向旁侵蚀。其原因是弯道离心力的作用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河谷弯曲处,河流会直接冲向凹岸,使其受到冲刷和磨蚀,而凸岸则会不断累积从凹岸而来的物质,使得凸岸不断向河床偏下游方向扩展。最终使河谷得到加宽凹岸更陡、凸岸变缓。

在此,修建在一级阶地上的灾后重建房,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实在是不适合异地重建。最终,只有建在一级阶地上,通过人工措施,使得凸岸更缓,地质更加稳定,从而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安全。对于在一级阶地后缘的坡耕地,倾斜角度大于300,其开垦为农用地就是不合理的。姑且不论其种植方面的缺陷,就其对安置地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加上当地泥石流、崩塌、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安置地。因此当地应该积极采取保土措施,配图,映秀,河流,阶地

3、地质灾害

四川省本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屡见不鲜。处于地理位置极为敏感的映秀镇更是地质灾害的“家”。<1>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北京时间2008 年5月12日14 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左右,深度为12 ~ 19 km,为浅源地震。1)地震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 A、震区地质条件 a.地形地貌

汶川县以高中山地形为主,仅有沿田坝河谷分布一些平坝地貌。区内最低处漩口镇海拔780 m,最高点四姑娘山海拔6 250 m,相对高差5 000余米,山地发育,相对高差大,地形坡度大,地形临空面发育,沟谷纵横,切割强烈,支沟纵坡降大。b.地质构造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它跨中国三大构造域: 西部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北部为古亚洲构造域。四川境内东、西部构造分带明显,大致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为界,该界以东为扬子准地台(台区),以西是松潘-甘孜褶皱系和三江褶皱系(槽区)。B、发震条件分析 a.区域构造背景 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特别容易发生地震。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50 mm的速度向北推移,这种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是地震。b.龙门山断裂带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 从西向东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这三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活动特征均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斜向逆冲,并伴随右旋滑动分量。c.发震原因

汶川强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该断裂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属于逆冲型地震。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汶川地震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集中区由北部转向东部,沿龙门山北川-映秀断裂带北东方向约300 km长的地带释放。C.防震减灾对策

a.“避”,即远离强震区,特别是避开潜在的发震断裂。b.“防”,即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c.“预”,即地震预报。

d.“救”,即发生强震后及时的抢险救灾。<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 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 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2010年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汶川县境内突降暴雨,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14日15时已造成38人失踪,特别是岷江河段形成堰塞湖,将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200多米,道路中断,大量人员滞留或被困。A.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a.地形地貌

岷江上游区域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的川西高原东部向四川盆地的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岷江整体呈SN 向流经该区,龙门山呈NE—SW 向展布,映秀属于龙门山地区,环状山遍布。b.水文气象条件

根据汶川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多年相对湿度69%;多年平均风速2.8 m/s,最大风速17.2 m/s,其中方向以SSW 为多,多发生在午后;日照时间较长,多年平均为1 588.1h /年;多年平均霜降时间40.6d。c.地质条件

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汶川—茂县断裂属于龙门山后山断裂,映秀地区由于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强烈的现代地壳运动、较为特殊的山区水文气象,区内滑坡、崩塌、地震、泥石流、洪灾等灾害频发多发,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d.植被、物质组成及稳定性分析

由于2008 年汶川地震后,山体受到振动荷载的影响,边坡严重受损,局部已经崩塌,坡面呈散体结构和破碎结构,主要由破碎的岩土体组成,粒径一般在5 ~ 200 cm 之间,最大粒径可达数米到十几米,基本为无粘性的土体,山体植被破坏,处于裸露状态,很容易遭受水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B.防护措施

a.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b.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c.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d.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九、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我粗略地了解了流水地貌及其地质作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了从微观向宏观过渡,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差别。对于合理利用当地地质环境,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白了土地利用要从长远出发,不仅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后代人的生存需要。

在当今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我们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映秀,泥石流频发,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保持水土,在形成区植树种草加以防护;在流通区修筑环形山、拦水坝,阻挡砂石;在堆积区修筑竖沟,导流排洪。

这次实习,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地质学博大精深的知识,它很容易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应用。所以,作为今后的土地管理者,很有必要学会地质学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第四篇: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学校 学院 姓名

学号:

地质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实习地区概况……………………………………………………………………………………3 2.实习内容…………………………………………………………………………………………5 3.实习目的…………………………………………………………………………………………5 4.实习人员及时间…………………………………………………………………………………5 第二章 地层

1.汤山………………………………………………………………………………………………5 2.排山………………………………………………………………………………………………6 3.棒槌山……………………………………………………………………………………………7 4.六合方山…………………………………………………………………………………………7 第三章 构造

1.褶皱……………………………………………………………………………………………7 2.断层……………………………………………………………………………………………9

2.1棒槌山逆断层……………………………………………………………………………9 2.2黄山断层…………………………………………………………………………………9 3.节理……………………………………………………………………………………………9

3.1六合方山北采坑…………………………………………………………………………9 3.2黄山鳌鱼峰………………………………………………………………………………10 第四章 火山活动

4.1六合方山…………………………………………………………………………………10 4.2黄山………………………………………………………………………………………11 第五章 区域地质发展史

1、汤山及方山地区………………………………………………………………………………12

2、黄山地区………………………………………………………………………………………13 第六章 感想…………………………………………………………………………………………17 参考文献………………………………………………………………………………………………18

地质学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1.1 实习地区概况

本次实习主要可以分为南京宁镇山脉实习和黄山实习。宁镇山脉实习部分可以大致分为地层,岩性,褶皱,断层,火山活动。宁镇山系各时代地层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了下扬子台褶皱带构造单元的一整套沉积类型及地质环境。就本次实习来说,分为汤山、排山、棒棰山和六合方山四个点。

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

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实习点位为美泉路垭口、老宁杭公路、石门埝水库、古泉采石场,地层从奥陶纪的红花园组到泥盆纪的五通组(由于车停靠位置错误,没有看到寒武纪的观音台群)。

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实习点位为火石峰沟头到孟北采石场这一段。孟北采石场这一点位主要由白云岩组成,现开采严重,地层已不是很明显,从远处看只能大致看出该点位为老虎洞组。

地质学实习报告

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

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六合方山,在六合区东三十里,因四面平整而得名。方山旧时是六合与仪征的界山,今在县横梁乡境内。方山海拔一百八十四米,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登峰遐瞩,青山隐隐,滁水依依,俯视千顷,林掩山径,良田铺翠。古有“泊舟方山港,吊古方山亭;隋宫罗绮尽,石山鲜痕青”等诗吟咏方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新近系的方山组。实习点位为南采坑和北采坑。

本次实习第二阶段的实习地区是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

地质学实习报告

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由于花岗岩含有钾长石,风化后形成活性钾离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故此处植被茂盛。植被以松树为主。

1.2 实习内容

(1)掌握罗盘的使用,包括用罗盘测量方位、坡度、岩层的产状(2)掌握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

(3)掌握绘制地质图的方法,包括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记录

1.3实习目的

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分组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1.4 实习人员及时间

(1)人员:(2)时间:

第二章 地层

1.1汤山地层

汤山地层主要形成与寒武纪到志留纪之间,本次实习观测到的为红花园组O1h、高家边组S1g、坟头组S2f、茅山组S3m、五通组D3W。

地质学实习报告

红花园组主要岩石产物为石灰岩,有明显的重结晶现象,方解石晶体颗粒大。同时夹有白云岩。白云岩外表侵蚀后,有刀砍纹出现,其风化壳为灰黑色至黑色。沿该实习点位向50O方向前进约二十米,我们可以看见有花岗岩岩脉,岩性为块状粗粒结构,新鲜面为灰黄色,风化面为灰黑色。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说明本地区在地层形成后遭受过岩浆的侵蚀,这也能解释前面红花园组石灰岩中方解释的重结晶现象。测量该点位的地层产状,倾向为30O,倾角为33O。在税务学校门口沿230 O方向前进10m可以看见石灰岩中含有生物碎屑,岩石表面粗糙,放大镜下可见生物遗体,含有方解石脉。

高家边组主要以页岩为主,新鲜面为黄绿色,风化面为土黄色。节理和叶理发育,测出其产状倾向为165O,倾角为80O。继续前进,岩性由页岩逐渐过渡向页岩夹粉砂岩再过渡到粉砂岩。

在经过一个非常清晰的界线后我们看到的是坟头组。界线南为高家边组,界线北为坟头组。

坟头组岩石组成主要是粉砂岩、石英砂岩、粉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新鲜面为灰黄色。测出产状,倾向为170O,倾角为85O 茅山组主要岩石组成为李嫣、含砾砂岩,岩石坚硬不易风化。部分地区有零星出露现象。产状:倾向为165O,倾角为84O 五通组以石英砂岩为主,硬度很大,小刀不能刻画,难以风化,部分地区表现出零星出露。

1.2排山地层

排山地区的地层应该是接着汤山地层而发育的。我们在汤山地层

地质学实习报告

观察到最新的为五通组D3W,而在排山地区观察到的为五通组D3W、金陵组C1J、高骊山组C1g、和州组C1h、老虎洞组C1l。

金陵组岩石组成主要是泥岩、粉砂岩、部分含煤。泥岩呈现灰褐色,风化严重,含大量海生无脊椎生物化石。该地层几乎被植被完全覆盖。产状测出结果为倾向为230O,倾角为28O

高骊山组的主要岩性为杂色粉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及泥质灰岩透镜体,含煤。产状:倾向为198O,倾角为15O

和州组主要岩性为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老虎洞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因过度开采表现不明显。

1.3棒槌山地层

棒槌山地层为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三叠系中统上青龙组。下青龙组的主要岩性为钙质页岩及薄层灰岩,由下至上为泥岩减少灰岩增多。

上青龙组的主要岩性为角砾状灰岩夹石膏层薄层灰岩及瘤状灰岩,表现为零星出露。

由于在棒槌山我们主要做的是绘图工作,记录不多,具体地层情况见实测剖面图。

1.4六合方山地层

六合方山地层主要就是新近纪的六合组。南采坑六合组主要为砂砾岩,含雨花石。水平分层现象十分明显。具体见地层分布图。

第三章

构造

地质学实习报告

1.褶皱

汤山地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中二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准地台褶皱带及苏北断陷盆地。由三背两向组成,曲轴方向总体是以北东——北东东为主,自南向北依次为:龙苍背斜、范家场向斜、宝华山背斜、华亭向斜和汤仑背斜。①

汤山位于汤仑背斜的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核部由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构成,北翼由上奥陶系——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岩层较陡(倾角大于60°)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南翼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地步地层出露,产状相对平缓(倾角在40°左右)。由于所受应力的差异,在背斜的不同部位发育了性质不同的小型构造。其中,还包括背斜轴部的张节理、翼部的纵向断裂和层间劈理等构造。②

区内主要发育有近东西向的主断裂(如逆掩断裂、平移断裂等)、北西南东向平移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等三大断裂体系。他们对汤山地区的地层(两翼缺失中上奥陶统地层)、地貌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沟谷的优势方向与构造和主要断裂体系的走向一致。汤山地区沟谷的平均走向为348°和76°,于南京市郊29条大型沟谷的平均走向以NNW向德沟谷为主相一致。③

在五通组孔山地区还有一个次一级背斜(见素描图),栖霞组火石峰地区还有一个次一级向斜。

地质学实习报告

孔山背斜:倾斜背斜,轴线向北倾斜。两翼的产状分别为倾向346°倾角80°和倾向215°倾角23°。由此可见,在形成该背斜时,来自北边的力要更大一点。其核部为五通组的石英砂岩,两翼为金陵组、高骊山组等的砂岩、生物碎屑岩,含有透镜体。

2.断层

2.1棒锤山逆断层

该断层位于棒槌山西端的坡脚处,发育在黄马青组地层中。该断层向南东倾斜,断层面难以识别,产状不易测量,倾角约为40°左右。见一断层破碎带,带宽约3米,带中发育断层角砾岩和糜棱岩。断层两侧地层不连续,青龙组沧波门段与黄马青组地层直接接触,缺失青龙组沧波门段部分地层和周冲村组全部地层。2.2黄山断层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前山的黄山断层,也称逍遥溪断层,由钓桥庵至汤口,自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4.5公里。西南侧(桃花峰一侧)相对上升,东北侧(紫石峰一侧)相对下降,并有数十米水平距离的错动,沿断层线侵蚀成断层谷,逍遥溪主要流经此断层谷。在主断层线北侧,平行并列有数条断层破碎带。中部的莲花峰断层,位于狮子林岩体与黄山岩体之间,作西北方向(280°)延伸,长约3.5公里。后山的蜡烛峰断层亦作西北方向300°延伸,长约7公里,排云亭至西海沟方向亦为一大断层,遗留有断层悬岩。

地质学实习报告

3.节理

3.1六合方山北采坑

六合方山原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玄武岩,玄武岩在经过冷却收缩后产生柱状节理。3.2黄山鳌鱼峰

黄山鳌鱼背该地岩体为肉红色含有石英颗粒的花岗岩。其上常见交错节理。节理中大都被石英充填,从而形成石英岩脉。

第四章 岩浆活动

1.六合方山

南京六合方山现为死火山,历史上曾出现四次明显喷发 第一次喷发:为溢流相为主的玄武岩,在小盘山地区夹于六合组顶部灰绿色泥岩中,六合方山及江宁方山下玄武岩大体与其相当,但它们呈火山锥形态出露,岩性为灰黑色致密状碱性橄榄玄武岩,属六合组沉积晚期喷出的玄武岩。

第二次喷发:以溢流相为主的玄武岩,广泛出露于六合县北部平山、盘山、马头山等地。岩性为灰黑色斑状碱性橄榄玄武岩。在剖面上位于黄岗组中上部灰红色岩屑砂岩、凝灰质砂砾岩之间,属黄岗组沉积时期喷出的玄武岩。

第三次喷发:岩性为灰黑色中细粒橄榄玄武岩,该次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六合县北部地区。该玄武岩覆于黄岗组之上,被雨花台组砾石层覆盖。

第四次喷发:岩性为灰黑色含钛辉石玄武岩,出露于六合八百乡桂枝

地质学实习报告

山,呈火山锥形态出露。该玄武岩覆于雨花台组之上,被下蜀组覆盖。

从岩性、岩相特征来看,第一、二、三次玄武岩均属碱性橄榄玄武岩,第四次玄武岩属玻基辉橄岩;第一、二、三次玄武岩之间,岩石的岩性、岩相及岩石化学成分存在着一定的演化趋势,表现在岩性上,早期(第一次喷出的玄武岩)结晶较细,基质隐晶——微晶质,少玻璃质,斜长石牌号较大,岩石中铁镁矿物含量较高,偏基性;晚期(第二、三次玄武岩)结晶较粗,基质常为中细粒,含一定数量的玻璃质,斜长石牌号较低,岩石中常见深源捕晶、晶洞及包体,偏碱性。总的表现为从早到晚碱度分异明显,岩石基性程度下降,碱性程度增高。其中第三次喷发的玄武岩由于爆发作用强烈,受硅铝层混染,其碱性程度相应降低。④

2.黄山

黄山岩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而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这说明黄山原本处于地下,后因板块挤压而被迫抬升的。

在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使得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第五章 区域地质发展史

通过对地层、岩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当时地球的环境,从而为地球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趋势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1.汤山及方山地区

红花园组主要为石灰岩夹白云岩,是典型的海相沉积环境说明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本地区为海洋。到了志留纪的高家边组,主要岩石产物为页岩,代表浅、平静的水相沉积环境,说明海水渐渐褪去,这是一个海退的过程。到了坟头组,岩石含沙量逐渐增大,主要产出粉砂岩,这代表的是广阔的海相沉积环境,是海进的过程。到泥盆纪的茅山组,砾石成分增加,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环境,说明此时该地区可能发育过河流,海水在该时期完全退去。但到了五通组的时候,石英砂岩含量明显增大,代表海进过程,是滨海沉积环境。从泥盆纪的五通组到石炭纪的金陵组,泥岩逐渐变多且含有煤,说明此时该地区有植

地质学实习报告

被发育,代表的是温暖开阔的浅海环境。再往后到高骊山组和和州组,岩石成分多且含煤,代表的是海陆交替的沉积环境。老虎洞组中白云岩较多,又是一个海相沉积环境。往后一直到上青龙组,石灰岩含量增加,说明此时是海进的过程。六合方山主要为砂砾岩且分层明显。分层明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河道的摆动,说明此时该地区发育河流。

2.黄山地区

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引张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6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

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

地质学实习报告

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当时尚无今日如此巍峨伟丽的风姿。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⑤ 参考:(1)寒武纪

由于质纯的白云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相沉。古气候相对于震旦纪,天气更炎热,水更浅,更干,有盐坪,为蒸发性海洋环境。

(2)奥陶纪

由于厚层致密灰岩和生物碎屑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浅海相沉积。古气候则是气候温暖,水深,浅海,波浪大。

(3)志留纪,泥盆纪

由于由泥岩逐渐过渡到粉砂岩、砂岩,所以推断古地貌海陆过渡相到陆相,古气候则由于地壳抬升作用,海拔升高,气候干燥,蒸发迅速,海水干涸。

(4)石炭纪

a.下统

由于金陵组生物碎屑灰岩,高丽山组杂色砂岩,和州组泥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交替的海陆相沉积。古气候则由温暖湿润到干燥炎热再到温暖湿润

b.中上统

由于致密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深海相沉积。古气候则是温暖湿润,水深。

(5)二叠纪

地质学实习报告

由于栖霞组薄层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浅海相至海陆过渡相。古气候则由于地壳抬升,海退,干燥。

(6)三叠纪

a.下青龙

由于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侵。古气候则是温暖湿润

b.上青龙

由于泥岩、砂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陆过渡相至陆相。古气候则由地壳抬升,干燥,蒸发快。

注:寒武纪到白垩纪的重大构造运动

(1)加里东运动(即加里东构造旋回)

加里东运动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距今约4亿年,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寒武纪地壳下沉,开始海侵,形成相对干燥的浅海相环境。海侵到奥陶纪时,已经形成深海相环境,这时地壳开始上升,海水面积相对缩小。志留纪时,出现了海陆交界的现象,处于浅海相环境。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前半期。泥盆纪初,亚洲在很多地区发生了褶皱运动,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后退,形成众多高山。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后半期,即造山时期。泥盆纪时陆相环境形成。

(2)海西运动 海西构造期,包括石炭纪和二叠纪。石炭纪时,出现大规模的海侵,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前半期。二叠纪地壳开始上升,海水后退,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末结束,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3)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

地质学实习报告

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印支期形成的四条碰撞带,印支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按今天的方向来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近似北南走向。

(4)燕山运动 燕山运动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在这段时期,我国许多地区地壳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燕山运动因此得名。

燕山运动对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和地貌轮廓的奠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时中国陆域又有扩大。由于构造背景不同,燕山运动的强度和表现形式有明显的东、西差异。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黄山花岗岩就是在侏罗纪出露形成),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5)喜山运动 喜山运动不仅限于喜山地区,也影响到亚洲等广大地带。直到现在它的活动仍很强烈,喜山运动后,进入了第四纪。喜马拉雅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为东北走向,这充分说明了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第六章

感想

课堂上的知识是空洞的,只是一种理性的认识。通过这一周的野外实习,我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为重要的形象的感性认识。对岩性、地层等地理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为我们将来应用地理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为期一周的实习,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也收获的良好的友情,增强了自己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欣赏到了美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丽的景色。

实习的时候基本每次午餐都是在外面吃,我们也找不到餐馆,只能吃泡面什么的。但是就是在结伴寻找餐馆的同时,大家有说有笑,可能是一种相同的患难情怀(饿)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大家都在抱怨没东西吃、吃不饱,但却是这样让大家有了一些共同点,从这小小的共同点出发,慢慢化解了以前产生的一些小矛盾和误解。

在棒槌山的实习工作需要分组测量。在之前分配工作的时候,景尽管有人觉得自己分配的职位不好,有不满之情,但到了真正测量的时候,大家还有非常用心的做工作,每个人都很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可能的话还帮助一下有需要的同学。这让原本一个不怎么团结的班级凝聚力上升不少。

黄山的实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爬山时累人的,尤其是在爬天柱峰的时候,感觉不仅累,而且危险。但是,在山上所观赏到的景色让大家觉得这也是值得的。在爬山的时候我一直走在最前面,走一路唱一路,乐趣估计也只有我自己会明白了。爬上去之后发现后到的人比我更加累,这不禁让我想起来领头羊的故事:领先的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大的动力。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做一只领头羊,不断超越、一直坚持才能够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未来才能愈加光明。

地质学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①王 建,张茂恒,徐 敏,许建国,王国祥,孙爱梅.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②周春林,袁林旺,刘泽纯,张 惠.南京汤山地区的地貌与岩溶发育演化.地理科学,2006,26(1):47~51 ③潘凤英,石尚群,沙 润.南京市区坳沟地貌探讨.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2(3):88~95 ④张祥云,刘志平,范迪富,蒋梦林,邵家骥.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中国地质,2004,31(2):179~185 ⑤参考网上资料

第五篇:庐山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目录

前言.................................................................................................................................................................................1 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

1.1 实习目的.....................................................................................................................................................1 1.2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过程和主要内容.........................................................................................1 1.3 实习主要内容的问题分析及实习结果.....................................................................................................2 1.4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收获.................................................................................................................4 1.5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体会和建议.............................................................................................................4 2地图野外行径..............................................................................................................................................................4 2.1地图野外行径目的..........................................................................................................................................4 2.2地图野外行径实习过程及内容......................................................................................................................5 2.3地图野外行径问题分析..................................................................................................................................5 2.4地图野外行径实习结果..................................................................................................................................5 2.5地图野外行径实习收获..................................................................................................................................5 2.6地图野外行径体会及建议..............................................................................................................................6 3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6 3.1实习目的..........................................................................................................................................................6 3.2实习过程..........................................................................................................................................................6 3.3实习问题分析及实习结果..............................................................................................................................6 3.4实习收获与体会..............................................................................................................................................7 3.5实习建议..........................................................................................................................................................7 4庐山房屋调查..............................................................................................................................................................7 4.1实习目的..........................................................................................................................................................7 4.2实习过程及内容..............................................................................................................................................7 4.3实习的问题分析及结果..................................................................................................................................8 4.4实习调查收获..................................................................................................................................................8 4.5实习体会和建议..............................................................................................................................................8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9 5.1实习目的..........................................................................................................................................................9 5.2实习过程及内容..............................................................................................................................................9 5.3实习问题分析和实习结果..............................................................................................................................9 5.4实习收获和建议..............................................................................................................................................9 总结...............................................................................................................................................................................10 附录...............................................................................................................................................................................11

前言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以及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资源、环境问题等内容,自然地理学实习侧重于进行实地的系统的地理调查,通过调查实践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则是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掌握野外工作方法、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在庐山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合理有机地运用在实践上,同时在实践锻炼中,对知识有个纠正,对以后发展方向和学习的方向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1.1 实习目的

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b)以遥感图为底图结合旅游图,掌握野外步行的方位判定和路径绘制,在野外实习时标注出路径的方向和各个实习点和景点位置,并转绘到硫酸纸完成路径绘制和方位判定;

c)了解庐山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的概况及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及其形成原理等; a)通过这次的实习让同学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候水温,人文环境有一个整体而细致的1.2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实习的时间6月28日-6月30日(2)主要实习线路:

a)如琴湖---花径---天桥---锦绣谷---险峰---仙人洞 b)芦林湖大坝---黄龙寺----黄龙潭 c)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三叠泉(3)主要研究内容:

a.如琴湖成因、河流袭夺、花径 b.天桥成因、锦绣谷

c.仙人洞:佛手岩观察分析,仙人洞成因分析

d.芦林湖大坝:河流袭夺、地形倒置与芦林湖形成,冰盆、纹泥问题讨论; e.黄龙潭:裂点类型识别。

f.含鄱口:九奇峰、犁头尖地貌观察与分析;

g.三叠泉:V形谷和瀑布成因

1.3 实习主要内容的问题分析及实习结果

1.3.1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东经115°52′-116°13′与北纬29°22′-29°46′之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因此,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汉阳峰海拔1473.8米的断块山。庐山山前丘陵多由古生界组成,并间以宽谷平原。庐山东侧五老峰下高近800米的峭壁,已远离断块山东侧的温泉大断裂,已不是原本的原声构造地貌断层崖。

庐山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和顺向演替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庐山山上具备谷底与鄱阳湖湖口段的地形,决定着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植被和土壤发育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性,构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1.3.2现象分析 1)如琴湖大坝

如琴湖是我们在庐山景区内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它因湖湾、湖岬相对,形如一把琴而得名。根据老师的讲解,它的成因主要是,如琴湖位于背斜核部,在乎的两边较宽处发育了节理,有节理发育的房地侵蚀快,构成湖湾,没有节理的地方侵蚀慢,形成了湖岬。在如琴湖我们看到了河流袭夺的现象,虎背岭背斜核部节理发育,流水侵蚀使虎背岭发生断裂,东谷基面低于西谷。2)花径

在花径处的袭夺是因为,花径一带原是西谷的自然延伸部分,保存老谷形态,后来,由于天桥一方的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致使西谷河流由天桥流入锦绣谷,而原西谷河流出口处变为风口。在风口处还保存着棕红色堆积物及棕红色、具典型网纹的基岩风化壳,低处还有棕黄色堆积物,从风口的特征和堆积物来看,与西谷下端大致相似。3)天桥

在锦绣谷里面,我们看到了天桥,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河流断裂或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流水强烈下切侵蚀,谷坡近于直立。由于这里的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节理发育,下面的岩层受到河流侵蚀、崩塌,上面的岩层则横空伸出,就像是一天然石桥,所以称为“天桥”。再继续前行,我们发现了V型谷,V型谷的成因主要是,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通过老师的介

绍和网上资料我们知道,峡谷横剖面多呈V型,谷底深切,谷底陡峭,有的成阶梯状,发育多级裂点和瀑布,现实青年河谷的特征。若峡谷两坡近于智力。并且深度大于谷地宽度,则叫做嶂谷。如果峡谷进一步发育,谷坡不断侵蚀后退,河床下切带一定的深度则停止下切,开始转向以侵蚀为主的河谷展宽过程,这时河谷便到了壮年时期。4)仙人洞

仙人洞的规模不大,但是它的结构位置生的巧妙,处于虎背岭背斜核部,节理发育,岩层是含砾石英砂夹千枚化片岩,产状近于水平,岩层间夹软弱千枚岩化片岩,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侵蚀和崩塌,从而为岩洞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后加以人工修饰,才形成目前的这个样子。(如图1)5)芦林湖大坝

芦林湖位于庐山区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根据地质学家考证,芦林湖处于大月背斜核部,芦林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巨大冰窖遗迹,节理密集发育,然是易被侵蚀,加上河流袭夺加速侵蚀,在背斜核部出现了地形倒置现象。在漫长的岁月中,约200亩的芦林凹地,一直保持荒凉、芦草丛生的原始风貌,为野兽经常出没地方,后来,才慢慢变成灌木丛林。由于筑坝造桥,截住猪卷山的溪水和犁头尖的流泉等,1955年下半年开始,在二峰间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全湖面积约13万平方米,蓄水120万立方米。

其实,这里的河流袭夺是指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流注入此河,成为了此河的支流。(如图2)6)黄龙潭

黄龙潭因出露地表而形成裂点,最终受侵蚀作用形成一个潭。而乌龙潭是典型的河流地貌,因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当地垂直节理较完善,因崩塌而形成裂点。黄龙潭是北东向的横断裂,乌龙潭是同黄龙潭垂直的方向,二者最终汇入电站大坝。7)含鄱口

含鄱口的南北岩性不同,此处出露的岩石北部为石英砂岩以及大月山的粗砂岩,较耐侵蚀,而南部为花岗岩,易被侵蚀,且容易形成球状风华地貌。含鄱口西侧有九奇峰以及犁头尖,二者都属于因冰雪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金字塔形山峰,即冰川角峰,峰体苍劲,挺拔峻峭,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景观。含鄱口则属冰川刃脊。九奇峰-犁头尖属于断裂构造中的正断层,是庐山地区温泉断裂带的一部分,走向近北东,呈弧形。含鄱口南北岩性的差异导致了现在这种地貌的产生,而其两侧的九奇峰和犁头尖形似孤峰,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8)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是一座亚热带山财植物。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庐山植物园是我园进行引种驯

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如图

3、图4)9)三叠泉

三叠泉瀑布一方面是由于断层构造使河床呈阶梯,再加上发断裂面岩性硬度大小不一,受发源于大月山落差达到300米水流的侵蚀,造成了三叠泉分三层形成跌水飞瀑。由于溯源侵蚀的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此(如图5)

1.4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收获

在此次的庐山实习过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体力和体质还算是可以的但是,通过这次的庐山实习,从如琴湖到三叠泉,我看到了自己的狼狈,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在庐山面前,我们不仅仅知道了大自然的伟大和雄伟,更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不单单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心灵的一次震撼。此外,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多么微少,每当老师讲出一个专业名词,明明是在《自然地理学》中的知识点,但是自己往往只能张嘴说“不知道”,总感觉老师野外讲解的知识是第一次听的,这大概是自己平常没有努力的后果吧。或者是自己的方面不对,一味的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好书中的知识点,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就不知老师所云了。在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懂的记忆,不懂得如何去融会贯通,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1.5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体会和建议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体会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差很远,有很多专业知识根本都不知道。我觉得我们在每一个自然地理附近逗留的时间太短,还没有理解弄懂其地貌形态、形成原因不得不到下个地方。老师讲解的部分只有一部分的同学听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将知识点传播,同时,老师讲解的音量不够响亮,以至于一些在后排的同学是在是听不清楚。实习的地点表较少,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没有实地考察到。我的建议是:

1、实习开始前,调查好实习地点的开放时间,避免出现各种特殊情况。

2、分老师带队,减少老师带队压力,便于学习讨论和做笔记和管理。

3、对于特殊意义的地理现象,可以多做详细介绍,避免走马观花的现象。

2地图野外行径

2.1地图野外行径目的

为了掌握野外步行的方位判断和路径绘制,以遥感图为底图结合旅游图,在野外实习时标注出路径方向和各个实习点和在野外实习时标注出路径方向,并转绘到硫酸纸完成路径绘制和方位判定。培养学

生对野外方向感的灵敏度,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判断方位的方法,能通口头表述正确描述自己的方位。覆盖度高、便捷的的野外实习路径能够给野外实习提供方便的路线,为野外实习信息的检查、更正提供有效的路径信息。给野外实习带来到了大大的便利。

2.2地图野外行径实习过程及内容

a)如琴湖---花径---天桥---锦绣谷---险峰---仙人洞 b)芦林湖大坝---黄龙寺----黄龙潭 c)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三叠泉

2.3地图野外行径问题分析

A.遥感图往往是从高空向下俯瞰拍摄的,我们只能大概看出地类物体的分布,但是没有详细的标注和说明。而旅游图一般只有著名景点和一些繁荣的景区的说明,使得我们的行径往往缺少一种方向性和目的性。

B.我们队遥感图的估算不够准确,在需找参照物的时候感到吃力。在描绘实习的路径的时候,受到遥感图上的天气影像影像,给我们的工作带了人员误判的错误。

2.4地图野外行径实习结果

A.我们在出发前,已经在室内做好准备工作,用不同的标志和图标标志处一些可能会经过的地物。通过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同时,避免在寻找地物的过程中,错过了一些重要的标志性地物。

B.在我们从出发的地方到我们最终的实际地点,我们一直都有在做记录,一边调查,一边在旅游图和遥感图上描绘出实习的路径。不断核对实习的路径和我们当前行进的路径是否一致,然后我们可以在遥感图上将路径画出来,做好一个大致的记录。C.野外行径图与小组调查路径图见附录(图

6、图7)

2.5地图野外行径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的野外行径,我们深知了野外工作人员的辛苦,在我们翻山越岭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面临着体能上的挑战,还有心理上的挑战。我们在这过程中,看到的是高高的山岭,听到的是我们队员不时的埋怨。我们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就有一定的体能锻炼,同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少抱怨,多做实事。

2.6地图野外行径体会及建议

a)在调查前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明确好小组要调查的位置。

b)摆正好自己的心态,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不能抱着嬉戏游玩的心态呢进行地图野外行径调查。c)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通知老师,避免组员盲目寻找,浪费珍贵的时间。

3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

3.1实习目的

了解庐山别墅群的开发历史,了解他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更替、了解庐山的建设,庐山的别墅资料与所学过的知识,运用所学过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的知识,讨论庐山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

3.2实习过程

阅读实习指导书,并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带着思考去观察核实庐山各个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从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的角度,与同学共同讨论、分析。

3.3实习问题分析及实习结果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庐山别墅的历史和发展历程,这可以说是西方建筑思想进入中国的开端,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的开端,这对我们专业和城市规划方面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庐山开发的创始人是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他买下了庐山的土地并取名为“KULING”,英文名“COOLING”即阴凉之意。李德立颇具商业头脑,他将土地划好片区编好号向世界各国人出售,并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庐山的美丽和清凉。很快他就因此发了大财,而庐山也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为了洋人们的避暑胜地。

李德立请来了英国工程师甘约翰和德国工程师李博德来辅助他全面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庐山,这也使得庐山的别墅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很高的水平。经过科学的考察,他们规定在编号出售的每片为3.7亩的土地上只准盖一幢别墅。建设密度控制在15%以下;所有别墅不用统一式样,完全由个人发挥。庐山牯岭的开发与建设至20世纪30年代,已初具规模。国民政府于1935年底收回牯岭租界地。庐山现存别墅总数为636幢,16个国家的建筑风格。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庐山会议”旧址及别墅群(美庐别墅即180号别墅、124号别墅、176号别墅、359号别墅、442号别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近代别墅群,虽然是建筑群落,但建筑密度较低,体态轻盈,层面不高,多为一至二层。庐山的别墅,常设置庭院,庭院经过精心的绿化和美化,营造出深邃、宁谧的氛围。

3.4实习收获与体会

在庐山别墅群内,看到一座座各有特色的美丽建筑,我发出来阵阵的感叹。在惊讶之余,在内心里总有一种心酸。这一栋栋漂亮的别墅,都是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用血汗建筑而成的,一栋栋建筑的背后都是一段段血汗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别墅的荒废,对于这种深具人文历史的建筑,当地政府居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再联想到其他地方的历史文物,感叹更多。

我想,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如何更加有利地去利用土地,更要培养出一种珍惜土地,关注土地,关注建筑的情怀。对土地有个更好的规划和保护,将土地的开发和本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联系起来,将各类土地文化遗产更好得进行开发和保护,这才是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

3.5实习建议

在调查别墅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别墅的分布情况了解不太清晰,以至于在寻找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准确的目的和目标,使得我们的调查进行缓慢。同时,大多数的别墅都是在深山丛林里,在遥感图上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希望老师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加详尽的资料,让我们尽快找到别墅的方位。

4庐山房屋调查

4.1实习目的

为全面掌握牯岭镇房屋建设现状和为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提供的基础数据,对牯岭的房屋进行一次普查。

4.2实习过程及内容

a)听从老师对实习区域的讲解,对各组调查的地区进行抽签。

b)运用软件在室内进行判读,利用老师提供的电子遥感图勾勒出房子的轮廓,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了仔细的标记,在接下来的野外调查中可以针对这些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调查。

c)明确好进行调查的内容,我们小组调查的主要是:房屋的建筑时间、使用权属、房屋层数、房屋用途、房屋结构、房屋门牌号等信息。

d)在组内进行分组,针对我们区域内的房屋进行分组调查,提高小组的调查效率,带上所需的物品,对街心公园和污水处理厂片区进行调查。

4.3实习的问题分析及结果

A.在我们调查片区的街心公园内,由于在我们调查的时间里,即6月-7月,在处于施工当中,我们调查小组没有办法进行靠近调查,因此我们做好记录,清楚了解好状况。

B.在我们调查的片区中,有些房屋是被树木遮蔽。在遥感图上并没有显示出来,我们只能够靠自己的摸索,到实地去参考周围的建筑,以此来确定在遥感图上下面的建筑的形状,面积等信息。C.对于没有被树木遮挡到的房屋,我们通过的是房屋屋顶的颜色去判定。由于遥感图制作的年份与我们调查的时间之间有点差距,使得给我们的调查造成了一些困难。因为有些房屋的屋顶经过翻新,屋顶的颜色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往往是通过询问一些老村名才得知原本屋顶的颜色,从而得出这间屋子是否是我们所需要调查的房屋。

D.在我们调查的片区内,有一个山坡上的房屋主要都是砖木结构,年份有些久远,在她们的房屋门前往往是没有门牌号,这时就需要我们挨家挨户去敲门询问居民所住位置的门牌号。然后仔细观察房屋的轮廓和估算出大概的面积,再在我们的遥感图上大致勾勒出轮廓,最后,我们在沿着我们最初设定好的路线对照遥感图,不断进行修正。

E.我们实习的结果将在上交的遥感图和房屋登记表中体现,小组房屋用途图见附录(图8)

4.4实习调查收获

我想实习的目的大概就在这里,当我们自己亲自拿着地图,亲自去走访人家。地图从陌生到熟悉,我们经历在丰富。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对我们实际的调查又起着真正的促进作用。的确,我们在此次过程中,真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天气的原因,有判读错误的原因,有遭到居民拒绝的原因,但是,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都将这些困难一一克服了。我们收获了专业上的提高,更加收获了小组内部的友谊。

4.5实习体会和建议

i.在到野外实际调查前,室内的判读很重要,判读的准备程度和准确程度将会影响到野外调查的效率和时间的利用。ii.在对照地图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前进路线与图上的路径不相符时,要马上停下来进行核查,如果发现错误要果断进行改正。iii.在调查过程中要配备GPS导航系统,在遇到不明白的路径,要参考导航系统上的指示,不要盲目走动,以防走进山林内迷路走失。iv.根据在暑期作图的经验和暑期同学难以联系,在庐山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取得的数据马上在电脑进行录入,并在调查的晚上对信息进行更新和更正。不能拖到暑期去完成,这会加大完成的难度。

v.在房屋调查中,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完成所有的调查工作,对于房屋面积的调查和权属的调查都没有展开,如果有条件,希望可以带上足够的仪器和安排组后的时间进行充足的调查。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5.1实习目的

a)查清各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b)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徒弟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 c)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5.2实习过程及内容

a)利用遥感图像,在室内进行判读,初步勾勒出一类图斑,对于不清楚的图斑做好记录。b)明确好地类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属、土地权属界线、用地类型等,对每一块图斑都要进行野外调查。

c)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进行小组内部的分组,确定好路线,出发调查。

d)对街心公园和污水处理厂片区的调查的地类、零星地类做好调绘的记录,分工负责不同的内容,一个人负责绘制遥感图上的标记以及地类界线的绘制,一个负责绘制草图,一个人负责记录属性信息,剩下的人员负责询问信息。

e)对当天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电脑,并绘制在超图软件中,并对第二天的路线和内容进行部署。

5.3实习问题分析和实习结果

1.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建筑和遥感图上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有少部分发生变动。2.由于地形的限制,我们对一些无法进行实际调查的地形进行了人工判定,如在我们片区内有一处椭圆形的灰色地带,经过我们的推断,我们认为它属于水泥地地类。3.调查之后,我们填补了我们在室内判读不出的地类,并做好了标注。(如图9)4.最后在电脑成图,成图结果见附录(图10)

5.4实习收获和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是将庐山房屋调查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同时进行的,我们在调查房屋相关

属性调查时,也在判断土地的利用类型,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判断,使得我们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其次,我觉得实习跟学校的地类调查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我们需要融入到这里的环境去进行调查,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我们小组是分组进行的,对于地类的细分没有足够明确,以至于有些地类的分化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

1.在小组内部制定好一个统一的标准,方便在做地类统计时一致,如果两个小组长对该地类无法做出一个一致的判断,可以先将该土地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然后进行讨论或者请教老师。2.对12大类、57二级分类,部分组员认识不足,在判断的过程中要反复翻阅手册,使得我们的调查进度缓慢,同时出现分歧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调查前,在小组内进行一个对于地类的小培训,让组员做好知识储备,提高我们判读的速度。

3.在野外调查的时候,要做好体能和心理上的准备,当遇上一些地势较陡的区域要注意安全,切勿穿高跟鞋、拖鞋等不利于野外调查的工具。

总结

通过这次的庐山实习,我们还真正体会到了从事土地利用调查人员的艰辛。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你可能要去涉足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在丛林里行走要面对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同时伙食的质量也没有办法得到一定的保障。对野外调查的地理工作者,我感到深深的佩服。不走出去是难以感受到她们的辛苦。

对于第一次到野外实习的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匮乏,每当老师对地理现象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同学还是一头雾水。如果没有老师在身旁指点,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能及时向老师询问很多小细节的东西,我们就无法连贯起来去思考。

经历了更多,我们才会真切明白过中的辛苦,才会真正清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慢慢去成长。这短短几天的时间,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能,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我们还学到了在书本上难以看到的自然现象,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没有了一个团体的团结合作,我们是没有办法取得这样的实习成果的,团队的精神,团队的友谊是在这次的庐山实习中最大的收获。

附录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下载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环境地学实习 实习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1001班 姓名学号:2011年11月1日实习时间:2011.10.19——2011.10.20 实习......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1. 实习的目的要求 1.1通过实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2通过实习掌握仪器的使用、野外考察的方法 2. 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2.1准备阶段 2.2野外实习阶段 2......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课题名称:恒大美丽沙等房地产开发对热带沿海环境的影响 学院:热带农林学院 专业班级:16级环境科学一班 组长:栢亮太 20160301310001 组员:陈素 20160301310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分类实习报告

    **大学课程实习报告实习题目:土管专业野外认识实习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专业:_土地资源管理_班级:___11级 __ _学号:_11081003__学生姓名:__范** ___2013年1月5日 I / 5一、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及......

    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包头市野外实习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号:0912410022 姓名:彭程 指导教师:那玉林 朱莉实习目的与主导思想 (一)实习目的 验证和巩固所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1 概况: 1.1实习区的位置和自然 本次实习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进行,其中南京市为江苏省省会,苏州市和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 六朝古都——南京......

    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意义 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学、植物学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

    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前言: 2010年4月19日早上,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准备前往沅江进行为生物专业的野外实习,此次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也是我们生物科学专业的一次很重要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