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转眼即逝。短暂的岁月,让我们变得成熟了,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对于这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从初始的了解,到现在已有了深成的探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产生,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查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
一、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们应用技术学科。然而,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处理系统的总称。
二、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标定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测信号的准确、有用。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已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种类的标定方法。按传感器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二)传感器的选用
选用传感器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测量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被测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产生的频率、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测量精度、测量所需的时间等。第二、是传感器自身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输出量类别、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输入端保护等。第三、是使用条件要求,主要包括设置场地的环境条件、所需功率容量、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匹配、备件与维修服务等。
7、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身于变化的磁场中,导体的表面会有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1)、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与金属是否块状无关,且切割不变化的磁场时无涡流),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4、实训心得
在通过一周的传感器实训过程中,我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但都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我都能顺利解决了。通过对电子元器件功能和结构的了解和深入认识,以及对电路板进行设计和规划,让我认识到,在实训当中,要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什么都要有耐心才有进步。特别是在焊接是时,更要的是耐心和细心,才能把一些很小的电子元件接好,把电路板焊接得既精致又好用。
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里要谢谢老师的倾心辅导,也感谢同学的帮助,我们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因此,我也觉得,有时自己得不到的答案,别人也许可以帮自己解决!在此我认为团体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通过这一周的实训,不仅是我的学习上有了进步,而且影响到我的生活当中,让我有了更好的生活意识指导,会更努力地学习。
第二篇: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转眼即逝。短暂的岁月,让我们变得成熟了,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对于这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从初始的了解,到现在已有了深成的探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产生,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查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
对于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本学期主要了解与学习一下内容:
一、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们应用技术学科。然而,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处理系统的总称。
二、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标定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测信号的准确、有用。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已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种类的标定方法。按传感器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二)传感器的选用
选用传感器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测量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被测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产生的频率、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测量精度、测量所需的时间等。第二、是传感器自身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输出量类别、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输入端保护等。第三、是使用条件要求,主要包括设置场地的环境条件、所需功率容量、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匹配、备件与维修服务等。
(三)传感器的分类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计为转换元件的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和外壳组成,可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弹性敏感元件受到所测量的力而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计一起变形。电阻应变计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多种物理量。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2、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由铁心和线圈构成的将直线或角位移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电感量变化的传感器,又称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线圈匝数和材料导磁系数都是一定的,其电感量的变化是由于位移输入量导致线圈磁路的几何尺寸变化而引起的。当把线圈接入测量电路并接通激励电源时,就可获得正比于位移输入量的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种。
3、电容式传感器
把被测的机械量,如位移、压力等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它的敏感部分就是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由两个平行电极组成、极间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器(见图)。若忽略边缘效应,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为εA/δ,式中ε为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A为两电极互相覆盖的有效面积,δ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δ、A、ε 三个参数中任一个的变化都将引起电容量变化,并可用于测量。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1)工作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电容式物位计,电容式物位计的电容检测元件是根据圆筒形电容器原理进行工作的,电容器由两个绝缘的同轴圆柱极板内电极和外电极组成,在两筒之间充以介电常数为e的电解质时,两圆筒间的电容量C=2∏eL/lnD/d,式中L为两筒相互重合部分的长度;D为外筒电极的直径;d为内筒电极的直径;e为中间介质的电介常数。在实际测量中D、d、e是基本不变的,故测得C即可知道液位的高低,这也是电容式传感器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和灵敏度高,价格便宜等特点的原因之一。
4、霍尔传感(1)、霍尔效应
在半导体薄片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并在薄片的垂直方向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势差为UH的霍尔电压。(2)、霍尔元件
根据霍尔效应,人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元件叫霍尔元件。它具有对磁场敏感、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响应宽、输出电压变化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注意事项:
(1)激励电压不能过大,以免损坏霍尔。
(2)霍尔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较小,所以砝码和重物不应太重、5、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基于光电效应的传感器,在受到可见光照射后即产生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它除能测量光强之外,还能利用光线的透射、遮挡、反射、干涉等测量多种物理量,如尺寸、位移、速度、温度等,因而是一种应用极广泛的重要敏感器件。光电测量时不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光束的质量又近似为零,在测量中不存在摩擦和对被测对象几乎不施加压力。因此在许多应用场合,光电式传感器比其他传感器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缺点是在某些应用方面,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价格较贵,并且对测量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1)、光电效应
它是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使该物质的导电特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物理现象,可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三类。外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物理现象。光子是以量子化“粒子”的形式对可见光波段内电磁波的描述。光子具有能量hv,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频。光子通量则相应于光强。外光电效应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描述: Ek =hν-W
6、压电式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包括弯曲和伸缩形变)时,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压电材料 它可分为压电单晶、压电多晶和有机压电材料。压电式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属于压电多晶的各类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中的石英晶体。其他压电单晶还有适用于高温辐射环境的铌酸锂以及钽酸锂、镓酸锂、锗酸铋等。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压电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累世、功耗小、寿命长,特别是它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因此适合有很宽频带的周期作用力和高速变化的冲击力。
7、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身于变化的磁场中,导体的表面会有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1)、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与金属是否块状无关,且切割不变化的磁场时无涡流),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通过实训,加深理解课本所学知识:
通过实训,加深学生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认识: 学习运用传感器组成实际测量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目的是学会工作。学生只有亲自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后才有可能学会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努力学习工作内容。
第三篇: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1.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有什么不同? 答:金属电阻的应变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几何形状的变化而产生的,半导体材料的应变效应则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
2.直流测量电桥和交流测量电桥有什么区别? 答: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直流电桥用直流电源,只适用于直流元件,交流电桥用交流电源,适用于所有电路元件。
1.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的对称性、磁性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电路零点残余电动势等。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导体的电导率、磁导率、几何形状,线圈的几何参数,激励电流频率以及线圈到被测导体间的距离等因素影响。电涡流式传感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抗干忧能力强,特别是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什么是霍尔效应?
答:在置于磁场的导体或半导体中通入电流,若电流与磁场垂直,则在与磁场和电流都垂直的方向上会出现一个电势差,这种现象就是霍尔效应,是由科学家爱德文·霍尔在1879年发现的。产生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压。
2.为什么导体材料和绝缘体材料均不宜做成霍尔元件? 答:因为导体材料的μ虽然很大,但ρ很小,故不宜做成元件,而绝缘材料的ρ虽然很大,但μ很小,故也不宜做成元件。3.为什么霍尔元件一般采用N型半导体材料?
答:因为在N型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的迁移率比空穴的大,且μn>μp,所以霍尔元件一般采用N型半导体材料。
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分为电位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效应式等类型,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是金属材料的电阻定律,材料电阻的变化时应力引起的变化和电阻率变化的综合结果
电阻应变片有两类,一是将应变片粘贴在弹性敏感原件上,二是直接将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上
电容式传感器分为变极距型,变极板面积型,变介质型三种类型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经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的装置
压电效应:当某些物质沿其一定方向施加压力或拉力时,会产生变形,此时这种材料的两个表面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去掉外力后,它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
效应。又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在某些物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它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去掉电场后,该物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磁电是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如震动,位移,速度)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也称为电磁感应传感器,通常分为动圈式和磁阻式,动圈式可分为线速度型和角速度型,磁阻式磁电传感器常用于测量转速,偏心,震动等,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体A和B组成闭合电路,且两个结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行称为热电效应和塞贝克效应。有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式两部分组成 中间导体定律:若在热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无论插入导体的温度分布如何,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动势无影响。
热电阻传感器 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成的传感器叫热电阻传感器。
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照射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也叫光电发射效应。
内光电效应: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内的电子不能溢出物体表面,而使物体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称为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福特效应。
光电倍增管由阴极,次阴极,以及阳极三部分组成。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导效应。
基于光生福特效应工作原理制成的光电器件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电池。
光电开关以其结构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沟式,对射式,反光板反射式,扩散反射式,聚焦式,光纤式
金属电阻的应变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几何形状的变化而产生的,半导体材料的应变效应则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因为压电式传感器是将被子测量转换成压电晶体的电荷量,可等效成一定的电容,如被测量为静态时,很难将电荷转换成一定的电压信号输出,故只能用于动态测量。
第四篇: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文由gentleycc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综述与评论
自 动 检测 技 术 的 发 展 动 向
河南信阳市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703(464000)杨文杰 夏远飞
摘 要: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任务、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方向等。关键词: 自动检测技术 性能测试 故障诊断 人工智能
自动检测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一门新兴学科。自动检测使技术要求极高、难度极大、耗时极长的检修工作, 可在分、秒级甚至毫秒级的时间 内完成。我们把由计算机控制对系统、设备、部件进行 的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称之为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备出厂前的性能测试、维修中的定期测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连续监测, 它还 可用于设备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自动检测技术作 为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又称故障探测, 其目的在于发现故障。它 是根据测试的结果, 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推理, 而判断 系统是否发生故障。(2)故障定位 故障定位又称故障隔离。发现故障后, 找出故障的 具体部位称故障定位。故障定位的等级随诊断的目的 不同而不同。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
按检测对象分, 自动检测系统可分为: 有电系统的 自动检测和非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在电系统的自动检 测中, 又可按照信号形式分为数字检测和模拟检测;按 检测系统与被测系统的相互关系分: 有主动检测和被 动检测;联机检测和脱机检测;原位检测和离位检测。所谓主动检测, 是指检测系统向被测系统注入一定的 测试信号, 以便观察和分析它对测试信号的响应;而被 动检测时, 不注入测试信号, 而是从被测系统的关键检 验点上测量所需的信号, 然后进行分析和判断。联机测 试又称为在线检测, 测试时不中断系统的正常工作;脱 机检测又称为离线检测, 在测试时需中断系统的正常 运行。原位检测中不对被测系统进行拆卸和分解, 而离 位检测需对被测系统进行拆卸和分解。自动检测的主要任务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 凡是需要进 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系统、设备、部件, 均可采用 自动检测技术。它既可适用于电系统, 也适用于非电系 统, 它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 任务主要是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111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产品出厂前的性能检验 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定期检测 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连续监测等等、。(1)出厂前的性能检验 产品出厂前或设备翻修后在出厂前都要进行性能 测试。采用自动检测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检验质 量、降低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可以提高工效。因 此自动检测技术是质量检验的主要手段。(2)维修中的定期测试 设备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 都必须按有关技术要 求进行性能测试, 以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因此自动检 测技术又是保证设备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3)使用过程中的连续测试 连续测试又称状态监测, 它属于被动联机测试。在 系统工作过程中, 对其主要性能进行连续地或周期地 测量和监控, 当被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即发出告警信 号, 并可自动切换到备份单元, 使系统继续工作或中止 系统的运行。因此自动检测也是保证设备可靠使用的 不可缺少的手段。112 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主要包括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 它是自 动检测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动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自动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随检测系统的任务不同 而不同, 但它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
离率、误报率、分辨 率、检测时间以及它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却是基本 相同的。311 故障检测率 F d
故障检测率是指自动检测系统发现故障的能力。若被检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数为 N , 自动检测系统 可能发现的故障数为 n, 则故障检测率可用下式表示: n ×100% Fd= N 312 故障隔离率 F i 故障隔离率表示自动检测系统的故障定位能力。若自动检测系统发现的故障数为 n, 能够隔离到规定 层次的故障数为 m , 则故障隔离率可用下式表示:
《微型机与应用》 1997 年第 7 期
误报率表示自动检测系统诊断故障的准确程度。若自动检测系统指示的故障数为 n i, 其中有 W 个误报 故障, 则误报率可用下式表示: W ×100% Fa= ni 314 分辨率 Ρ 在可能发生的故障中, 如果某几故障的特征相近似, 以至自动检测系统不能将它们分开, 造成诊断中的 “模糊” 现象, 分辨率就是表示自动检测系统对特征相 似的故障的分辨能力的物理量。分辨率通常以最大的 不可分辨的故障数来表示。315 检测时间 td 完成一个检测周期所需的时间称检测时间, 应根 据不同的应用条件和被测系统的复杂程度, 对自动检 测系统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对于一个成功的自动检测系统来说, 通常它的、i 均应大于 95% , F d 应小于 1%~ 2% , Ρ 不应大于 Fd F3 个。~
现在有许多个人或单位正在联入国际互联网即 In 2 ternet 网, 但由于各种原因, 许多用户在联入 In ternet 网 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下面为本人在连接 In ternet 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故障以及其排除的方法。虽然本单位与学校网络中心的网络连线接好了, 但是在调试的过程中却碰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想要 联入 In ternet 网的那台计算机在 DO S 环境下时可以 正常地上 In ternet, 而在 W indow s 环境下不能上 In 2 ternet 网, 用网络测试程序 P I G 与学校的主服务器 N 连接, 结果失败(在 W indow s 环境下)。这台计算机的 软硬件配置为:(1)硬件配置: CPU 为奔腾 100, 内存为 16 , 网卡采用的是 N E-2000 兼容卡;(2)软件配置: M DO S 采用 6122 西文版, W indow s 采 用 W indow s fo r W o rkgroup 3111, 上 网 的 基 本 软 件 为 N ovell 公 司 的m ×100% n 313 误报率 F a F i=
316 可靠性 经济性指标
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应大于被测系统的可靠 性。一般要求其可靠性应高于被测系统可靠性一个数 量级。除此以外, 自动检测系统应尽可能降低成本, 通 常其造价应低于被测系统的 10%。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的发展 历程, 正在向第三代过渡。●经验介绍
连入 In ternet 网过程中的故障排除一例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430079)谢鹤宜
N aviga to r Go ld 310 版。
《微型机与应用》 1997 年第 7 期
第一代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作为系 统的控制器, 对设备或系统进行测试和故障诊断。它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 计算机和被测机件之间、计算机与测 试仪器之间以及测试仪器之间的接口没有标准化, 成 为组建通用或专用自动检测系统的主要障碍。与第一代相比, 第二代自动检测系统的主要特征 是采用标准化接口系统, 使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构成 大大简化, 把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特征变成了积木式结 构, 可根据被测对象的特定要求, 灵活、方便地设计与构 成相应的自动检测系统。但是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 自
动检测系统, 计算机只是作为控制器使用, 其任务是 “控制” 系统各部件协调工作和进行数据处理, 而测试系 统所需的信号源及测量仪器本身则由相应的仪器进行, 显然计算机的巨大潜力并未能充分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发展中的第三代自 动检测系统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的资源, 采用特 定的软件算法和技术, 进行信号的分析、测量和激励信 号的形成, 从而能在硬件显著减少的条件下, 极大地提 高测试功能, 使自动检测系统的控制器不仅仅只是控 制系统的协调工作, 而且能直接参与信号的产生, 完成 被测系统性能参数的测量等任务,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 巨大潜力。自动检测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原 理在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它能根据各类专家所提 供的特殊领域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 来排除需 要专家们才能解决的特殊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 的开发和应用, 定能使第三代自动检测系统产生一个(收稿日期: 1996212212)大飞跃。
deviceh igh= c;w fw IFSHL P.SYS 我想看看这一行对故障是否有影响, 于是在这一行的 最前面加上 R EM , 从而使本行命令失效, 然后将修改 后的文件 CON F IG.SYS 存盘, 再重新启动计算机, 此 时在 DO S 环境和 W indow s 环境下都能上 In ternet 网 了, 并且其它程序运行正常, 至此故障得以排除。
(收稿日期: 1997204230)
L an W o rkP lace412 版, 浏 览 器 为 N etscap e 公 司 的既然在 DO S 环境下能上 In ternet 网, 这说明网络 连线接好了, 硬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可能出在软 件 上, 于 是 我 仔 细 地 查 看 了 系 统 的 配 置 文 件 AU 2 TO EXEC.BA T 和 CON F IG.SYS, 结果发现在配置文 件 CON F IG.SYS 中有 1 行命令为:— 3 —
第五篇: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考试总结
检测的基本方法:(1)接触式与非接触式;(2)直接、间接与组合测量;(3)偏差式、零位式与微差式测量。
检测仪表的组成:传感器,变送器,显示仪表,传输通道
绝对误差Δ:被测量的测量值(xi)与真值(x0)之差。即Δ=xi-x0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温标三要素:温度计、固定点和内插方程 温标不是温度标准,而是温度标尺的简称
测温方法及分类:接触式:测温元件与被测对象接触,依靠传热和对流进行热交换。
非接触式:测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接触,而是通过热辐射进行热交换,或测温元件接收被测对象的部分热辐射能,由热辐射能大小推出被测对象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原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材料A和B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个结合点处的温度不相等,则回路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热电势由两部分组成,即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
热电动势(1)只有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才能组成热电偶,且两端温度必须不同;(2)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和材料两端连接点处的温度有关,与热电偶丝的大小尺寸及沿程温度分布无关。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一)均质材料定律(二)中间导体定律(三)中间温度定律(四)参考电极定律 热电偶结构:热电极、绝缘套管、保护管和接线盒
S、R、B三种热电偶均由铂和铂铑合金制成,称贵金属热电偶。K、N、T、E、J五种热电偶,是由镍、铬、硅、铜、铝、锰、镁、钴等金属的合金制成,称为廉价金属热电偶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冰点法,计算法,冷端补偿器法,补偿导线法可将热电偶的参比端移到离被测介质较远且温度比较稳定场合
补偿原理:不平衡电动势Uba补偿(抵消)热电偶因冷端温度波动引起的误差。
压力检测方法:(1)弹性力平衡法(2)重力平衡方法(3)机械力平衡方法(4)物性测量方法 弹性元件:弹簧管,弹性膜片,波纹管
霍尔压力传感器:属于位移式压力(差压)传感器。它是利用霍尔效应,把压力作用所产生的弹性元件的位移转变成电势信号,实现压力信号的远传。压力传感器: 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在沿一定方向受到压力或拉力作用时而发生变形,并在其表面上产生电荷;而且在去掉外力后,它们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不带电状态
热电偶式真空计:利用发热丝周围气体的导热率与气体的稀薄程度(真空度)间的关系。流量计类型:速度式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
节流装置测量原理:当流体连续流过节流孔时,在节流件前后由于压头转换而产生压差。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例如水,节流前后流体的密度保持不变。QAd2p/
标准节流装置:标准孔板、标准喷嘴与标准文丘里管 阿牛巴是一种均速流量探头,配以差压变送器和流量积算器而组成阿牛巴流量计,也属于差压式流量测量仪表,用来测量一般气体、液体和蒸汽的流量 电磁流量计原理:被测流体垂直于磁力线方向流动而切割磁力线时,在与流体流向和磁力线垂直方向上产生感应电势Ex(伏),Ex与体积流量Q的关系为:
Ex=4B/(πD)Q×10-8=KQ
利用传感器测量管上对称配置的电极引出感应电势,经放大和转换处理后,仪表指示出流量值。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控制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按照预定的规律自动地运行 过程控制系统:以表征生产过程的参量为被控制量使之接近给定值或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的自动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对象,检测元件及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定值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衰减比n,最大偏差或超调量,余差C,稳定时间,震荡周期或频率 自衡的非振荡过程:在阶跃作用下,被控变量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不经振荡过程能逐渐趋于新的状态的性质,称自衡的非震荡过程。
无自衡非振荡过程:如果不依靠外加控制作用,不能建立起新的物料平衡状态,这种特性称为无自衡。
有自衡的振荡过程:在阶跃作用下,被控变量出现衰减振荡过程,最后趋于新的稳态值,称为有自衡的振荡过程。
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有少数过程会在阶跃作用下,被控变量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即起始时的变化方向与最终的变化方向相反。
对象特性的参数 :(一)放大系数K放大系数K是一个静态特性参数,只与被控量的变化过程起点与终点有关,而与被控量的变化过程没有关系。(二)时间常数 Tc时间常数Tc是说明被控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其值等于系统阻值R与容量C的乘积(三)滞后时间τ 对象在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量不是立即变化,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变化,这个时间就称为滞后时间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模型分类:动态与静态模型;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建模方法: 机理建模;实验建模
变送器在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各种工艺参数转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以供显示、记录或控制之用。温度变送器其作用是将热电偶、热电阻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统一的信号,输出给显示仪表或控制器实现对温度的显示、记录或自动控制差压变送器 被控量的选择原则:(1)作为被控量,必须能够获得检测信号并有足够大的灵敏度,滞后要小(2)必须考虑工艺生产的合理性和仪表的现状,检测点的选取必须合适。(3)以产品质量指标为被控量(4)以工艺控制指标为被控量
操纵量的选择原则:(1)控制通道对象放大系数适当地大些,时间常数适中,纯滞后越小越好;(2)扰动通道对象的放大系数应尽可能小,时间常数应尽可能大;(3)扰动作用点应尽量靠近控制阀或远离检测元件,增大扰动通道的容量滞后,可减少对被控量的影响;
(4)操纵量的选择不能单纯从自动控制的角度出发,还必需考虑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前馈控制是指按照扰动产生校正作用的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测取进入过程的扰动量(外界扰动和设定值变化),并按照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控制量,已抵消(补偿)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业控制计算机和生产过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3监督控制系统4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5集散控制系统6现场总线控制系统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PLC的基本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2设计、安装容易,接线简单,维护方便;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4模块品种丰富、通用性好、功能强;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易于实现自动化。集散控制系统DCS就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分级:1分散过程控制级2集中操作监控级3综合信息管理级 *1操作员站2现场控制站3工程师站4服务器和其它功能站
DCS功能特点:(1)分散控制,集中管理;(2)硬件积木化,软件模块化;(3)采用局域网通信技术;(4)完善的控制功能;(5)管理能力强;(6)安全可靠性高;(7)高性能/价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