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认识世界

时间:2019-05-12 01: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三)认识世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三)认识世界》。

第一篇:3、(三)认识世界

(三)认识世界——听、看、感、做在认识中的作用和地位

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还得从孩子是如何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说起。这个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因为巴甫洛夫的关于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理论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然而往往最普通的东西,却最容易被人忽视。因此有必要从这里开始讨论。

孩子从一降生(确切地说是在娘胎里长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了。那么他是靠什么来认识世界的呢?自然是靠五官——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通过五官,变成某种信号进入大脑,并在相应的区域打上“烙印”。在相同刺激不断进入的情况下,对某一事物的“烙印”会不断加深。这时如果这个信号再进入,孩子就能做出与先前同样的反应。这就表明,孩子认识了这个事物。

众所周知,外界的信号有两种:现实的具体的刺激信号(第一信号)和人造的“符号”刺激信号(第二信号)。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人(当然包括孩子)是如何通过耳朵、眼睛和其它感官以及“做”来认识世界的。

1.听

耳朵是人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听就是用耳朵这个器官去辨别声音。美妙的秋虫之声,悦耳的禽鸟之鸣;潺潺的小溪流水、咆哮的暴雨狂风;开山裂石的爆炸,汽车火车的轰鸣„„,这些声音,哪一个也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听。

上面所说的这些声音,都是某物直接发出来的特定声音,它们是自然的、没有特殊含义的,直接代表着发声的事物。只要听的次数多了,便在大脑里留下印象,下次再听到,就能想到发声之物。在这里,我姑且把它们叫做“直感声”。

“直感声”除了耳朵能够感知,别的什么器官也不能替代。对“直感声”的敏感辨别是人的重要能力。高明的机械师,一把螺丝刀顶住机器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故障。战场上有经验的战士一个细小的声响就能辨别来敌的方向和远近。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本身的音质、音色、高低、大小有时倒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另有含义”。这就是用声音表达的“信息符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语言。

语言是人发出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声音。它所表达的意思,和“直感声”比较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我在这里姑且把它叫做“符号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耳听到的声音中,“符号声”倒比“直感声”更多。孩子听大人说话,讲故事,学生听老师讲课,主要都是听的用语言所表达的人、物、事、过程等。语言按一定规律把一系列的词组成句子,再由许多句子组在一起,就叙述出一个事物,一个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人有人名,物有物名,人走物动,各有特定动词表示,人的表情、事物的状态各有字词形容。

用这样一套符号系统来叙述人、物、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按照传播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要使得这样的信号能在传授者和被传授者之间畅通传递,其前提条件是双方对这套符号系统必须有统一的认识。老师说“房子”,师生双方必须都知道说的是上面有盖,四面有墙,有门有窗户的物事。如果学生从未见过房子,老师就是说破天,学生也是个不懂。

我二十多年前给学生上课讲到“荔枝”这种水果时,由于学生中没有一个人见过、吃过,因此真体会到了“理屈词穷”的感觉。无论你怎么形容,怎么说,学生还是一脸懵懂,不知荔枝为何物。原来语言的表达能力竟是这样的匮乏!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出在“学生从来没见过!”

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听”这种认识世界手段的特点:(1)声音具有“弥漫性、穿透性”,发声物体必须处于振动状态。这个特点决定了耳朵可以听到四面八方的、隔墙的、转弯的声音,可以在黑夜中听到声音。这是眼睛比不了的。但声音必须在物体有运动,特别是有振动时才能发生,因此事物的声音特性被感知是有条件的。

(2)从“直感声”角度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基础性。“百闻不如一见”在这里并不对。如果你看到了一个物事,却从来没有听见过其发出的声音,那么你绝不会知道它是否会发声,会发什么声;所谓基础性是说直感声具有可以直接判定事物的特性,听到一个事物直接发出的声音,马上就可判断出这个事物(当然最好还要配合眼睛)。灵敏的辨别声音的能力是获得高质量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

(3)从“符号声”角度看,其认识事物具有间接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小时听大人说“大海”、“轮船”,由于没有见过,就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大海”、“轮船”是个什么样子。“百闻不如一见”也由此产生。但也正因此,可以引起人的许多遐想。

(4)快捷、量大、低成本。仅通过人的讲述,就可花很少代价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间接、甚至是遥远地域的信息――尽管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信息。

2、看

眼睛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最重要的器官。看就是用眼睛这个器官去把世间的各种物像“拍摄”下来,然后装进大脑储存。下次再看到同样或类似的事物,人就可以做出比较和判断,从而认识和辨别事物。

事物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是事物最基本、最常态的表现形式。而“看”,正是用眼睛去摄入事物的这种最常态的形式。因此,凡是能用眼睛看到的事物,都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事物通过“看”而被储存在脑中的“映像”,是人认识事物的主要基础。该事物的其他特性(如发声),在大脑中都是“附着”在这个“映像”上的。比如从未见过狗的人,即使听到狗叫,也不知是何物发声。反之,如果见过狗并同时听到它叫,下次即使未见狗而只听到叫,脑子里也会马上浮现出狗的“映像”。

“看”之所以可信度高,就因为它主要是“直觉”。一个人每天醒来一睁眼,进入眼帘的主要都是直觉的实物映像。居室、道路、汽车、办公室„„,人们依靠这些映像,对事物和环境有了形象和状态感,对事物之间有了距离感,对自身有了在环境中的位置感。通过映像的引导,他就能顺利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有了眼睛,人就能感知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的世界。

眼睛能看见的另一类形象也是“别有含义”的“符号形象”。红绿灯、交通警示牌、手势、文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有形化,然而人用眼睛看文字已经不是直觉,文字进入大脑后必须要经过变换才能引起人的认知。如:看见“狗”这个字,人必须在脑中搜寻到真实的狗的映像,他才能认知。若从来没有见过真实的狗,人就不知道“狗”字代表的是什么。在这里文字对人在认知上的作用和语言一样,具有间接性和不确定性。

现在我们再来概括一下“看”这种认识世界手段的特点。

(1)直观性、现场性。由于眼睛只能感知可见光,而光线是直线传播,因此看事物只能是直线和在可见光条件下。于是“看”就有相当的局限性。黑夜、有障碍物、转弯,事物内部都不能直接看到。而且离开了实物所在的现场,你就看不到它。

(2)从“直觉形象”角度说,“看”具有认识事物基础的性质。眼睛把外部世界的形象摄入脑中,构成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耳、鼻、舌、身的感知达到对世界比较全面的认识。看到的“映像”是“骨架”,其他感知是“皮肉”,没有骨架,事物在脑子里自然不能成型,但如果没有皮肉,骨架就显得单薄、寒碜。

(3)从“符号形象”角度说,也像“符号声”一样具有间接性和不确定性。当“大海”、“轮船”这两组字符形象进入大脑,如果这个人没有见过大海、轮船,从而大脑中没有这两个东西的映像,那么这个人将不知道“大海”、“轮船”两组字符代表的是什么。

(4)“符号形象”也能做到快捷、量大、低成本,通过书、报纸、信件、文书等把信息迅速传达给人。落在纸上的文字还有一个特点,可以“留住”,不似说话稍纵即逝,因此可以反复看、品味,历史也正是由于有了文字才得以“留住”。文字的东西甚至还可以作为法律上的证据。

3、“听”、“看”与其它感知

(1)其它感知。除了耳听、眼看,人还有身、鼻、舌的感知。其实,这几种感官在认识世界中也都非常重要。没有身上的触觉,就不知冷暖、痛痒、受力状况等,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没有嗅觉不知香臭,没有味觉不知酸甜苦辣咸,这个世界也少了很多兴味。

有人做过测试,人从外部感知的直觉信息中,眼占约7成,耳朵约2成,其它几种为一成。这个测试的准确性可能有待商榷,但其揭示的各器官接受信息量的顺序却大体正确。

(2)感知的综合效应和直觉的意义。人依靠“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世界是一种综合的效应。离开了哪一种感知,对事物的认识都不全面,各种感知之间也基本上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如对汽车的认识,眼睛看到了它的形象,它的运动,它的构造;耳朵听到了它的发动机轰鸣、喇叭的叫声、煞车的刺耳声,鼻子闻到了汽油味、煞车的焦糊味;身体感觉到它运动时给身体的各种压力,驾驶它时的各种手感„„,这使人从各个不同的器官感知了汽车的不同特性,进入大脑后,大脑再把它们加工成一个整体的形象,人对车就有了一个综合的、直觉的认识。

直接感知还有一种更持久、更本能化的效应。在这里我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其一,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跟农民工随迁进城的孩子都犯一个毛病:晕车。只要一坐公交车,就晕、呕吐。其适应期往往要2、3年才会改变。但是城里的孩子从小就不会晕车。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坐车出门的机会很少,他的身体没有这种感觉,因此不适应。而城里的孩子在娘胎里就跟着大人坐车了,他从胎儿起就感知了坐车的种种外力对身体的影响,因此一生下来就不晕车。其二,为什么草原上的孩子,4、5岁就会骑马?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并经常身体接触马匹,对马再熟悉不过,因此对他们来说骑术似乎不是学来的,而是从小就会的。其三,20多年前我有位老同学去加拿大的农场体验生活,看见农场主的孩子才5、6岁就能把几百马力的大型机械在地里开得到处跑。为什么?他从小就跟着父辈在那样一个环境中直接感受。其四,现在许多小孩,才4、5岁,电脑游戏就玩的“呗溜”,为什么?因为家里大人经常玩,他光看、听,就模仿会了。

还有,许多艺术家的孩子从小就会唱歌,跳舞,画画;许多做生意的人孩子从小就会跟人打交道、算账,对货物也非常熟悉。为什么?都是来自对生活环境的最直接的感受。

直觉认识,包括“五官”对外部世界的一切直接感知,如前面所说,是人感知外部世界的基础。舍此,人就不能认识世界。可惜的是,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各种间接的、“符号式”的感知太多了,人们竟然渐渐忘却了这个最基本的常识。

(3)直觉与“符号”感知的关系。在蒙昧时代,人类对外部的感知几乎全部靠直觉。直觉有两个特点(也是两个不足):一是只能在现场,因为人的感官不可能超越时空去感受事物发出的信息。二是只能“进”不能“出”。意思是信息进入大脑变成储存的“映像”后,它就不能再出来了。没有适当的表达形式,这些储存在大脑里的映像对别人来说永远是个迷。

人类有了语言(符号),这种情况就大大改观了。头脑中各种事物的“映像”,都分别用某个“词”来代替,然后通过嘴发声把它说出来。如果两个人对某词代表某物有共识,那么甲说某词,乙就能够理解甲说的是某物。

语言从根本上克服了直觉的两个不足:不在现场,也能获得信息;两个人各自头脑里储存的信息,可以实现交流。

但语言的致命缺点就是“稍纵即逝”,留不住。因此它不能实现异地的交流和在时间纵向上(历史)的保留、积累。而文字的发明,就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么说是不是“符号感知”比直觉更优越呢?不能这么说。实际情况是:直觉的“映像”是“本”,语言、文字等符号是“标”,两者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脑子里没有实物的“映像”,你说出的代表该物的“词”终究是难以理解之物。

现代社会中,人们感知事物的手段是大大地增强了。广播是耳朵的延长,电视是眼睛的延长。此外还有望远镜、显微镜、核磁共振、X光。这些认识手段中,有许多甚至是帮助我们获得直觉认知的工具。符号系统也越来越丰富,除了语言文字,还有红绿灯、旗语、密电码以及各种各样特定的符号系统;照片、录像则是直观与符号兼而有之。这对我们认识世界造成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一切“符号的、间接的”感知手段和系统都不能离开对直觉的依赖。

4、“做”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1)“做”的定义和本质 “做”,人们似乎都知道指的是什么,但要给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容易,因为它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动手去做”。以我的说法,可否定义为“人改变世界现状的实践活动”?请各位商讨。这个定义似乎有点抽象,里面用的两个词“世界”、“实践活动”,一个太大,一个涵盖面太宽。但抽象一些却可以给人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如果这个定义成立,那么,“做”这个活动与“听”、“看”等感知活动就有了一个带根本性的区别:“做”是“改造世界”,“听、看”等是“认知世界”。一个是“输出”,一个是“输入”。认知世界是“物质世界”成为“映像”印入大脑变成精神(输入);而改造世界却是精神的东西通过人的实践变为物质,或者叫做改变物质的状态(输出)。

“精神”变“物质”,或者说“无形”变“有形”,就是“做”的本质。(2)“做”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 按照以上说法,“做”似乎与认知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也不应是本文议论的问题。其实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是认知的深化,做是关于“做的知识”获得的唯一手段,做是认知的验证和完成。现在我们从“认识一张课桌”说起。

①“做”是认知的深化。一张课桌摆在你面前,你开始用感官去认知它:眼睛看到了它的大小、形状、颜色;手感觉到了它的重量和表面的光滑度;敲敲它可以听到发出的声音,还可以用鼻子闻到油漆和木头的清香。

但这样获得的关于课桌的认识是完全的么?回答是否定的。现在,如果叫你做一个这样的课桌,你就会发现,前面的那些对课桌的认识太肤浅了!

比如课桌的尺寸。多高、多宽、多长?桌面的木板是多厚?桌子腿的木料是多大的方子?用多少油漆,用多少钉子或螺丝„„。再如桌子的结构,桌子的各个元件之间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哪个地方有榫头,哪个地方要凿孔?等等。

相信一般人多半不会去感知这些关于课桌的知识。可如果要你去做,你却绝绕不开这些知识,做,逼着你去深化对课桌的认识。许多东西,就算你很用心地去感知它,也总是看到了这里,看不到那里,很难达到全面。但如果要你去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你忽视了任何一个细节,这个东西就做不成。

②“做”是关于“做的知识”获得的唯一手段。在你认真感知了课桌,师傅也告诉了它的尺寸和结构后,你是不是就能做一个课桌了呢?肯定不能。即便是师傅又告诉了你怎么做——如何选材、如何下料、如何刨光、如何打眼、如何做榫、如何联结粘合„„,但是若你自己不动手,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做一张课桌。你自己不做,就找不到那种感觉,就不能体会做桌子的种种细节,就不能形成一套做桌子的完整的程序。“做的知识”,是不能仅靠“听”和“看”来学习的。在课堂上讲游泳的技术,如果不让你下水,你永远也不能学会游泳。

③“做”是认识的验证和完成。如果你按照师傅说的,真的做出来一张课桌,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彻底相信:师傅说的那些知识是正确的。没有自己做的过程,那么在你的心里就总会有一些怀疑:师傅说的对吗?当然,如果你没有做成课桌,你就会进一步去了解原因:是我没有听全?还是师傅说的有错误?下一步,或者师傅再指导你一些细节,或者他说错的被予以纠正,直到把桌子做成功。

事实上,徒弟很少有一下子就成功的,一般情况是,在师傅反复指导和自己的坚持不断的练习下,才能做成功。到此为止,你对课桌和做课桌的有关知识就得到了验证,而作为认识过程也算完成了。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确实地感受到俗话“看十遍不如做一遍”是相当正确的。(3)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做”的特点:

①综合性。做之前,必须动用所有的感官先对事物进行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大脑进行综合,制定出做的计划和程序;做的过程中,必须手、感官和脑综合并用。

②主动性。感知世界时在很多情况下人是被动的,但做却不同。做之前和做的过程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是要把自己头脑中的设想变为现实,而不是在被动地感知世界;或者是要主动地去验证什么事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什么事情。处在主动地位的大脑必须高度集中,这是“做”能牢牢记住事物的关键原因之一。

③评价性。评价知识之是否真理,必须实践。成功了,说明认识和行动正确,否则就是不正确,需要继续探索改进。事实上,我们的知识似乎从来没有完全正确过。所谓成功,不过是“大体上符合原来的计划或想象”,绝不可能一点都不差。于是在行动中总有改变原来部分设想的时候。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就是我们不断对比、评价、深化认识的过程,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早就说过。

④习得性。做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练成。尤其是那些技巧、细节,不经过做根本就不会知道,也根本不会掌握。艺人当着你的面剪纸、吹糖人、画画、拉面,看似简单,但换了你就不行。人家并不怕你“偷手艺”,就是因为手艺光看、感知是学不到的。

(4)“做”的知识的类别。这个分类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是唯一的分类方法。做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常规类(生活必须)、专业类(工作必须)、创造类(发展必须)、娱乐类(休闲必须)等4类。

①常规类,也可以叫做“生活必须”。大凡在社会中,会生活大概是基础。吃饭穿衣系鞋带、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买东西讨价还价、理财、待人处事、出行、会使用各种工具、电器、„„。

令人奇怪的是不少家长为了叫孩子学“知识”,不让孩子做“生活必须”之事,结果使其笨手笨脚不会生活。说句不客气的话,你剥夺了孩子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小时侯不会生活,一辈子都没有这个习惯。结婚碰上的“另一半”如果也是如此,那可就惨了。依着我之见,做家务是人生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是习得巧手、勤劳、责任心的基础课。

②专业类,也可以叫做工作必须。每个人长成之后,必须要从事一份有价值的工作。即有一份挣钱的职业养家糊口。在当今分工如此细致、各种工作的科学、技能含量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就意味着必须要会一门专业。过去靠的是家传、师带徒,现在则更多地依靠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当然,从学校出来后还必须有一段相当长的实践经验积累时间。专业类“做”的知识是每个人一生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在人大脑中积淀最厚重的一块。

③创造类,也可以叫做发展必须。人在某个领域干得久了,就会摸透它的一些规律。如果他是个肯钻研的,就有可能超脱早已熟知的重复劳动,在该领域创造出前人没有做过的业绩,把这个专业、这个工作向前推进一步。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是科学家和杰出人物,不过是创造的成就性质及大小不同罢了。钱学森可以创造导弹,而李振超可以创造先进的“起重机操作法”。

④娱乐类,也可以叫做休闲必须。人是很奇怪的,吃饱喝足没事干就要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真正花在养家糊口方面,即为了“活着”而花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这似乎是一个历史趋势。休闲娱乐便日益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琴棋书画、游泳打球、爬山摄影、旅游采风„„,就都得会点。

5、误区的分析。

有两个最大的误区:重信号轻直感、重知识轻实践。(1)关于重符号轻直感

许多孩子还在幼儿园时家长就恨不得让他学会识字、背唐诗。这当然也没有错。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用眼睛看到更多的实物,用耳朵听到更多的直感声,用其它感官更多地去直接感受这个世界。头脑中有了大量实物映像,学习文字符号才会有基础。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玩”,去感知自然、感知社会、感知动物植物,感知人物百态。如果边看还能边给以讲解就更好了。

(2)关于重知识轻实践

许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书本学习成绩,却忽视运用和实践能力。这是及其危险的。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许多志大才疏、懂得东西不少但却不会做事的大学生,跟家长,跟学校教育忽视实践能力有极大关系。人们不但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人世间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做出来的。如前所述,即便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做”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做,就没有经过验证的、可以放心使用的知识,就没有完整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如何认识世界这一段里我们的结论是: 首先要带领孩子去直接感受世界(自然、社会),一切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直接信息,都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去感知,从而奠定认识的基础;

其次是要学好语言文字和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一切符号信息,并把它们与直接信息对接起来,在孩子的大脑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但符号信息的学习在学龄前除语言外不宜强调的太过分。

第三是要促使孩子多动手,多做事,多实践。孩子爱玩,愿意动这动那不是坏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宜过多限制;长大一些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帮大人做家务,学习一些技能和技巧甚至还可以搞一些小调查、小实验。只有通过做,才能实现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并为将来的自立打下基础。

第二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摘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唯物辩证法、马克思

正文: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辨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一个人鱼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协调统一的和谐世界,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当然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改造的成功,错误的认识致使改造的失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的认识世界。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规则运行的,不可能自动满足主体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

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确定的。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的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发生和发展。从根本来讲,实践使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实践,离开了实践认识就不可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马克认识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总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打趋势,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中国历史上长期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给外国列强以可乘之机,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社会也不和谐,人民吃苦头也不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和谐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这也是中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篇:3的认识

认识数字3(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认数3 教学目标:

A组:

1、学生能够独立认读数字3。

2、学生能够独立数出数量为3 的物品

3、通过认识数字3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了解它们作用。B组:

1、学生能够独立认读数字3。

2、在老师帮助下能数出数量为3的物品。

3、通过认识数字3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了解它们作用。C组:

1、在老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读数字3。

2、在老师帮助下能数出数量为3的物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数字3 教学难点:数出数量为3的物品。教学方法:

观察 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周末孙老师出去玩,看到了很多果树,其中就有一些苹果树,上面接了苹果,老师拍了些照片,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这就是老师拍的苹果树,树上有几个苹果?1个苹果,我们接着看,这棵树上几个苹果啊?2个苹果。孙老师还拍了一张,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一起来再数一数。3个苹果

小结: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数字——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数字3》。(揭示、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数字(1)、认识“3”(出示课件)数字3 师:请同学们看,这就是3。你们观察一下,3像什么?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生:耳朵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3,就像耳朵。3的数字儿歌是:3像耳朵听声音。同学们跟老师说。(2)、认读“3”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

小结:我们一起认识了“3”,它像耳朵听声音。(3)指认3 师:刚刚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奖励小饼干。找到3,吃掉。

2、学习数量关系:数一数

师:昨天孙老师在小区广场拍了一张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啊?出示图片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生站起来说一说,不全的老师补充。师:数到3,证明有3个,就用数字3表示。

三、巩固新知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很热情,他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我们要去别人家做客或参观,进门前我们要怎么做?敲门。是的,我们应该先敲门得到主人的允许才能进去。同学们去别的小朋友家玩也要敲门。还有去老师的办公室也是的,都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能进去。那我们一起敲门去小朋友家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边参观边学习。

1、数一数:(1)人

师:进入他们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什么?人,他们家一共有几个人啊?同学们,你们能数一数吗?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2)杯子

师:咦,同学们,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摆了一个什么?(杯子)那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3)苹果 师:你们还看见了什么?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三个苹果 三条金鱼)

2、游戏互动:(1)配对游戏(2)小手拍拍

师:同学们刚刚学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放松一下,玩个小游戏。

游戏的名字是小手拍拍,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拍手次数。

四、生活延伸

1、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数字3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数字“3”。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有没有 生找一找。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3,看,这是什么?找一找3在哪里?(1)手机(2)电话(3)拨号键盘(3)公交车(5)电话号码(6)车牌

小结:数字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也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生活延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总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关系3的难题,等着同学们去解答。

五、板书设计: 3的认识

第四篇:三总结3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百里中小白丽娟

本学期来,在县局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能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认识,遵守师德规范,坚持为人师表,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各项教学常规,以质量为重心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完成了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总结及体会: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

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

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

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

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

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

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

平和业务素质,忠诚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本,调动积极因素,端正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求实奋进,开拓创新,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少先队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这学期,我校少先队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优化了队的组

织,配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

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素质教育

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我们根据教育局团委的安排和学校部署,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学生的课余

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这学期里,我校少先队工作依旧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开展

了日常工作及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和雏鹰

行动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育.二、主要活动。

三月份:

教育主题:跨入新学期,迈好第一步。

工作思路:本月是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学校少先队总结了寒假工作、制定新学期了工作计划;同时,还引导学生为自己指定新学期计划。

重点工作:

1、总结了寒假工作、制定了新学期校少先队工作计划;

2、恢复了各项常规工作;

3、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

要点工作:

1、总结了寒假工作。

2、制定了新学读书活动计划,做了宣传发动工作。

3、健全了少先队组织。

4、规范了“红领巾监督岗”。

5、开展了红领巾广播播音。

6、布置了本学期的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四月份:

重点工作:

1、大队部发出号召,引导学生认真复习。

2、总结前半学期工作,安排后半期工作。

五月份:

活动主题:勇于实践,体验开拓,培养劳动意识与技能。

l、各中队开展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写好劳动体验日记。

2、定期检查中队“雏鹰争章”活动开展情况。

3、庆五一活动

4、队礼评比(该项比赛与眼保健操或黑板报比赛同时进行)

六月份:

活动主题:踏实勤奋学习,以实际行为争创佳绩。

1、欢庆“六一”系列活动;一年级入队仪式。

2、开展“优秀辅导员” 和“优秀队员”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大队、中队进行工作总结。

2、认真制定暑假活动计划。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为了让我们教师们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成长,为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作了如下工作:

一、指导思想与思路:

以学校总体工作为依据,以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为宗旨,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严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数学教学研究活动以及教研组的科研课题,逐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与方法措施:

1、加强了理论学习。本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了新课标,学习了新教材,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各位教师认真学习了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2、组织观看了多媒体教学。

3、严格规范了数学教学常规。期初每位教师认真制定了各班级教学计划;备课充分,目标明确;上课认真,方法灵活;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实现了“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还做到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检测;更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了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备课和反思。

4、加强了培优辅差工作。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都能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

5、狠抓了创新教育。加强了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了教学竞赛活动。

6、组织了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本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通过组织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提高了教师的说课、评课水平,加强了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艺术。

7、作了课堂教学指导。

8、开展了教师岗位练兵。

9、认真落实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10、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了环境,为其提供了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第五篇: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3

再浸礼派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个激进派别。11世纪初出现于瑞士、德国、荷兰等地。他们遵循慈温利的主张,认为婴儿不应受到罪的惩罚。因此婴儿洗礼是渎神的形式,唯成年受洗方为有效。他们有些人还主张财产公有,积极参加农民战争。该派长期受到正统派的镇压。玫瑰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加深了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分裂。继而于1455年引发了争夺英国王位的三十年混战。经济比较落后的北方贵族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贵族支持约克家族。因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故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红白玫瑰战争,或简称为玫瑰战争,也被称为“蔷薇战争”。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家族的亨利在双方的支持下取得王位,称亨利七世,他把红白玫瑰两个家族结合起来,结束了内战。从此,英国进入都铎王朝专制统治时期。经过玫瑰战争,英国的大贵族在相互厮杀中几乎消失殆尽,这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英国国教

英国16世纪发生宗教改革,国王亨利八世切断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封闭了700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收寺院的土地。经过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安利甘教会,愿意为英格兰的,被称作英吉利国教会,其教义、组织及仪式与原来的天主教教会没有大的区别,仍保留了主教制和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与天主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马教皇的手中转到英国国王的手中。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国教教义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于大陆上的新教,但是仍旧保存了天主教的不少痕迹。清教

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根枝请愿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柱。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关于废除主教职务、主张教权与王权脱离而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经过激烈大讨论,该法案虽然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大抗议书》

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马斯顿战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国会军与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643年,议会和苏格兰签订了一份“神圣的同盟和公约”,根据这个条约,1644年,苏格兰军队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所领导的北部军队以及曼彻斯特和克伦威尔领导的东部联盟所组成的联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与王党军队展开大会战,克伦威尔率领的军队英勇善战,从而扭转了战局,击溃王党军队。国会军由此转败为胜。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棒民运动

645年前后在英国西部和西南部爆发的农民运动。因他们手执棍棒,揭竿而起,得名。基本群众是贫苦农民,也有市民参加。他们自称既不支持议会,也不支持国王,而是走中间道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与财产”,实行联防互保。是人民群众反封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客观上有助于新模范军打败王军,但因对国会政策持有不同政见,最终为国会军所镇压。纳斯比战役

纳斯比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军队同封建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决战。1645年,议会改组了军队,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模范军”,战斗力大增。新军向王军发起攻击,大本营牛津。查理一世为了摆脱困境,突围东去,新军追击到纳斯比。6月14日,议会军和王党军在纳斯比展开决战。议会军投入了1万4千军队,而王党军只有7500人。王党军队在鲁伯特亲王的率领下,突入到议会军爱尔顿的阵地。但由于克伦威尔采取了侧面攻击的战术,经过三小时持续战斗,打死、打伤和俘虏王军5000多人。纳斯比战役粉碎了王军的主力,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内战,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平等派

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长老派掌握议会大权,推行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引起了小资产阶级不满。于是,在李尔本等领导下,平等派在士兵、平民、手工业者中开展工作。李尔本主张在政治上限制议会权利,保证人民享有主权;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1647年,平等派士兵提出了“人民公约”。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为把革命推向深入,发动了反对克伦威尔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平等派运动最后失败。立宪君主制

亦称有限君主制。指以君主(国王、皇帝)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限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其形式又可分为议会制和二元制两种。前者,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如现在的英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后者,君主任命对他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行使,但君主有否决权,如1871至1918年的德国 “人身保护法”

人身保护法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其内容主要是要求将一个人拘留交送法庭时,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说明拘留的理由。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查理二世枢密会议经常以叛乱性的言论为由将人拘留,既不交保释放,也不将之交付法庭正式审判,引起了一些议会议员的强烈反对。于是,1679年议会选举时,一些议员又提出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如果没有法院发出的传票,任何人都不能被逮捕;被逮捕的人在受审之前的拘留期间不得超过一定的时日,必须及时交付法院审讯。这一法律对于保护人身权利具有重大的意义。辉格派

1679—1681年间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议会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有些议员认为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无权继承王位,因此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把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外。他们被政敌称之为“辉格派”。“辉格”源于爱尔兰语,意为盗马贼。辉格派后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成为英国自由党的前身。托利派

1679—1681年间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外。而另一些议员则反对“排斥法案”,主张詹姆斯有王位继承权,他们被政敌辉格派贬称为“托利党”。“托利”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托利党在日后发展成为英国的保守党 南特敕令

1598年4月13日,法王亨利四世为彻底平息宗教纷争,安定国内秩序,在南特城颁布的一项敕令。是胡格诺战争结束后天主教集团和胡格诺派缔结的妥协性和约。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胡格诺派教徒享有信仰自由。允许他们在除巴黎以外的许多地方举行礼拜仪式;胡格诺教徒享有担任官职的权利,有权召集自己宗教会议和政治集会。敕令附有一项秘密条款,即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约二百个设防城堡,时限8年。南特敕令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条例。但南特敕令遭到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完全废除。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法国与奥格斯堡同盟之间于1688—1697年进行的战争。法王路易十四晚年,利用日益雄厚的财力,不断扩充军队,为争霸欧洲穷兵黩武,不断的向东部莱茵河地区进行扩张,并入侵了普法尔茨和莱茵河左岸地区。奥地利、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等国为阻止法国的扩张,于1686年缔结了奥格斯堡联盟。1688年,与法国交战。1697年,签订和约,迫使法国放弃了不少占领的领土,并承认荷兰奥兰治?威廉为英国国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世纪末,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欧洲各国关注的焦点。西班牙君主查理二世多病且无子嗣可承王位,与西班牙有姻亲关系的欧洲各国对西班牙巨大的遗产都具有强烈的占有欲。路易十四利用各种手段使其孙子菲力浦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英国、荷兰、德意志等联合起来,于1701年对法宣战。在意大利、德意志、尼德兰和西班牙四个战场上展开了激战,联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712年在乌特勒支召开了和会,第二年交战双方缔结了乌特勒支和约。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既获得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也从西班牙手中获取了梦寐以求的地中海的出海口。法国则丧失了霸主地位,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法国衰落的起点。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发生的最后的一次全欧冲突,也是18世纪英国和法国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规模最大的一次较量。战争的一方是英国、葡萄牙、汉诺威、普鲁士和某些德意志邦国;另一方是法国、俄国、瑞典、萨克森、奥地利和大多数德意志邦国。1756年,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不宣而战入侵萨克森,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霸权的七年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遂演变成英、法两大同盟集团争夺殖民地的国际战争。弗里德里希二世利用反普鲁士各国政治、军事的弱点和错误,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1759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在海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763年,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和《胡贝尔茨堡和约》。普鲁士成为欧洲大国中的强国,法国在战争中大伤元气,失去了殖民地和海上优势,英国则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夺得海上霸权和更多的殖民地。英法之间长达近百年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以法国的失败告终。

下载3、(三)认识世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3、(三)认识世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 案例1:关于热的本质的认识 人类对热本质的探索,很古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根据摩擦生热,冷暖转化等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直观地对热的......

    认识数字3教案[合集]

    认识数字3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数字3教案,欢迎阅......

    3、认识键盘大家族

    3、认识键盘大家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键盘的分区及各分区中按键的功能,初步掌握键盘的指法操作、击键的姿势、要领。 过程与方法:以分层练习为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

    认识对联3 反思

    认识对联3 汉口回民小学赵英娣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发展目标】: 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

    认识分米和毫米3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

    心理学的认识3

    我们身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但成年人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荷。简单地谈谈本人和心理学结缘的经历,用心理学指导生活......

    3认识和预防艾滋病

    专题三 认识和预防艾滋病 【教学背景】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艾滋病也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